地籍图比例尺
- 格式:ppt
- 大小:1.26 MB
- 文档页数:63
地籍图制图要求9.1街坊划分:街坊沿自然街道或其它线状地物划分。
街坊线应沿街道等线状要素的西、南边划,将街道等公共用地单独划给其中一个街坊。
9.2地籍图:要突出专题图的特点,首先要反映地籍要素以及与地籍有密切关系的地物,其次在图面荷载允许的条件下,适当反映其他内容。
地籍图分幅规格:50 cm×50cm。
1:500比例尺。
9.3地籍要素的采集内容◆地籍要素的采集要按照地籍调查表进行。
◆行政界线的采集:本调查区采集乡镇界线,可由民政部门提供。
◆界址要素的采集:包括宗地的界址点、线,街坊线,城乡结合部的集体土地所有权界线。
界址点用0.8mm的红圈表示;界址线用0.3mm 的红线表示。
与宗地界址线重合的其他界线,在地籍图上可跳绘表示。
集体土地所有者名称注在其权属界线内。
◆地籍号:本调查区地籍号由街道(乡、镇)号、街坊号、宗地号三级组成。
本调查区的地籍图上只注记街坊号和宗地号。
街坊号注在图幅内街坊的区域的适中位置。
宗地号注在宗地内。
宗地号与地类号的注记以分式表示,分子表示宗地号,分母表示地类号。
对于跨图幅的宗地,在各图幅内均应注记宗地号,如果面积太小也可注记在图廓间。
宗地面积太小注记可用标示线引致空白处,也可不注记。
地类编码使用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土地分类。
◆坐落:宗地坐落由街道名称(或地名)、宗地门牌号组成。
地籍图上适当标注街道名称。
宗地门牌可选择性标注。
◆土地使用者和所有者:选择性标注大的单位名称和集体土地所有者的名称。
个人用地的土地使用者不注。
◆完成土地定级估价的要绘出土地分级界线及等级注记。
9.4数学要素:图幅编号采用图幅左下角坐标进行编号,X Y坐标取至00.00、00.25、00.50、00.75km。
图名采用图幅内较高级别较大的单位名称。
图廓外整饰按《规程》的要求进行。
9.5地形要素的采集内容9.5.1测量控制点各等级控制点在内业编辑时用控制成果展绘,GPS点一律用《图式》3.3符号表示,一、二级导线点用《图式》3.1.5符号表示,图根点区分埋石点和非埋石点以《图式》3.1.7、3.1.8符号表示。
地籍测量期末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地籍测量中,用于确定土地界限的测量方法是什么?A. 地形测量B. 地籍测量C. 水准测量D. 重力测量2. 地籍图的比例尺通常是多少?A. 1:500B. 1:1000C. 1:2000D. 1:50003. 地籍测量中,用于表示土地权属的符号是什么?A. 红线B. 蓝线C. 绿线D. 黄线4. 土地登记的法律依据是什么?A. 土地法B. 城市规划法C. 建筑法D. 环境保护法5. 地籍测量中,用于确定土地面积的测量方法是什么?A. 面积测量B. 体积测量C. 长度测量D. 高度测量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6. 地籍测量的主要目的是确定土地的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7. 土地使用权的变更需要通过________进行登记。
8. 地籍图上,土地的界线通常用________表示。
9. 土地登记簿是记录土地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的重要文件。
10. 地籍测量中,常用的测量工具包括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1. 简述地籍测量的基本流程。
12. 解释地籍测量中土地登记簿的作用。
13. 描述地籍测量中土地面积的计算方法。
四、计算题(每题15分,共30分)14. 假设一块长方形土地的长为200米,宽为150米,请计算该土地的面积。
15. 假设一块三角形土地的底边长为300米,高为200米,请计算该土地的面积。
五、论述题(每题10分,共10分)16. 论述地籍测量在土地管理中的重要性。
地籍测量期末考试题答案一、选择题1. B2. B3. A4. A5. A二、填空题6. 位置、界限、面积7. 土地登记簿8. 红线9. 权属、界限、面积10. 测量杆、全站仪、GPS设备三、简答题11. 地籍测量的基本流程包括:确定测量范围、收集基础资料、实地测量、绘制地籍图、进行土地登记和更新地籍信息。
地形图测绘地籍测量比例尺关键词:地形图测绘地籍测量比例尺1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是一项以地表上的地物、地貌作为表示对象, 并以规定的点、线、图式符号、文字及数字注记来描述地物、地貌景观的技术性工作。
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工作的目的是客观而又准确地通过所测地形图的三维空间来描述地物、地貌景观,为城市的合理规划服务。
2地籍测量是土地管理的基础性工作地籍测量包含着地籍调查和地籍图测绘两方面工作。
地籍调查是地籍测量的中心环节, 重点是搜集和查清每宗土地的位置、权属、类型、用途、数量和质量等地籍信息。
地籍测量是在土地权属调查的基础上, 研究、采集、处理和表现土地权属、位置、形状、数量、土地利用现状等地籍要素的定位信息, 并以图形形式加以表示的技术性工作。
地籍测量的成果资料是地籍图, 它的主要要素是宗地的权属界线, 这些界线有的是可见的线状地物,也有的是不可见的点位连线等。
地籍测量是土地管理的基础性工作, 它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地籍测量成果、资料的使用功能上, 地籍测量成果、资料在土地管理和土地科学利用方面具有法律性、经济性、社会性和地理性作用。
3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与地籍测量的共同点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与地籍测量都是涉及图形的测绘, 因而在图形测绘的工作过程中, 存在着许多共同之处:(1)测图成果都是大比例尺。
(2)依据的基础理论相同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和地籍图测量都是依据测量学的基础理论和技术方法, 通过使用测量仪器量测角度、距离、高程来确定地面界址点或地物特征点的平面位置。
(3)遵循的测图原则相同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和地籍图测量都遵循着“先整体后局部、先控制后细部、从高精度到低精度”的测图基本原则。
(4)测图方法相同。
大比例尺数字测量和地籍测量均是先控制测量、图根测量, 再碎部测量。
测量成果输入计算机,数字化成图。
(5)采用的投影方式和坐标系统相同当长度变形值不大于2. 5cm/km 时, 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和地籍图都是采用高斯——克吕格正形投影统一3°带的平面直角坐标系统; 当长度变形值大于2. 5cm/km 时, 当面积小于25测区时, 一般不经投影而采用平面直角坐标系统在平面上直接进行计算。
地籍测量与大比例尺数字测图方法的思考摘要:地籍测量和土地权属调查是地籍调查工作的两个部分,地籍测量是经过土地权属调查,对调查范围内每一宗土地的权属等情况数字化形成地籍图,为后续土地管理工作做准备。
大比例尺数字测图是指通过数字测绘技术测绘出比例尺不小于1:2000的地形图。
本文对两种测图方法进行比较,找出两种方法的不同之处。
关键词:地籍测量;大比例尺数字测图;比较分析引言:经济的迅猛发展,带动了我国多个行业的迅速发展壮大,近些年来高新技术的不断进步,使测量方法和技术发生了显著变化,测量数据的收集趋于自动化、现代化,成图效果趋于精细化。
地籍测量成图与大比例尺数字测图的成图相比比例尺较小,从1:500到1:2000的范围都有应用,而大比例尺数字测图的比例一般都在1:2000以上;相对而言,成图精细度也有很大不同。
总体来说,地籍测量和大比例尺数字测图是适用于两个方向地形测绘成图的方法,各有优势。
1 地籍测量与大比例尺数字测图方法的内涵1.1地籍测量地籍测量是地籍调查工作的一部分,在进行地籍测量前需要先进行土地权属调查,在此调查基础上,对区域内每一宗土地的位置、所有权归属、类型、用途、规模、数量等信息进行测绘,对测绘数据进行采集、汇总、处理后形成地籍图,图上清晰的表明土地的所有权归属、位置、形状、利用情况等等,对后续的土地管理工作打基础。
基本比例尺为1:500或1:1000,经济繁荣的城镇需要精度较高,一般采用1:500,村庄或工业区可采用1:2000的比例尺。
1.2 比例尺数字测图大比例尺数字测图是通过测绘仪器,将地面上的地形地貌等要素数据化,通过计算机处理,形成地形地貌的测绘图,比例尺在1:2000以上。
主要通过电子速测仪、航空摄影机等测绘仪器进行数据和影像上的摄取,经过电子数据终端的处理,形成野外数据的采集流程,返回后经过内业制图输出,形成地形图。
2 地籍测量与大比例尺数字测图的异同点2.1地籍测量与大比例尺数字测图的相同点地籍测量和大比例尺数字测图都属于比例尺较大的一类测绘,在测绘技术上有很多相同之处,例如,测绘时所依据的理论和方法,采用的实施手法,成图的布设原则、分幅方式和编号等等。
地籍图宗地图房产图的制图规范Final revision by standardization team on December 10, 2020.地籍图、宗地图、房产图的制图规范地籍图:1、地籍图内容:1、各级行政界线要素2、界址要素3、地籍号4、地类5、坐落6、土地使用者或所有者7、土地等级2、地籍图的比例尺:我国城镇地区地籍图比例尺一般可选1:500~1:1000;郊区可选用1:2000;城市繁华区域、复杂地区或特殊需要地区可选用1:500;农村地区可选用1:5000和1:1万的比例尺。
其中,农村居民点地籍图可选用1:1000或1:2000的比例尺。
3、地籍图的精度:1、相邻界址点间距、界址点与邻近地物点距离中误差的绝对值不应大于图上,较差允许误差的绝对值不应大于2倍中误差的绝对值。
2、邻近地物点间距中误差的绝对值不应大于图上,较差允许误差的绝对值不应大于2倍中误差的绝对值,在丘陵、山区,中误差可按上述规定放宽1倍。
3、地物点点位中误差的绝对值不应大于图上,允许误差的绝对值不应大于2倍中误差的绝对值。
4、地籍图的分幅:基本地籍图图幅规格为40cm×50cm的矩形图幅或50cm×50cm的正方形图幅。
5、地籍图的编号:基本地籍图分幅编号按图廓西南角坐标(整10m)数编码,X坐标在前,Y坐标在后,中间短线连接。
当调查区已有适应比例尺地形图时,基本地籍图的分幅与编号方法可沿用地形图的分幅与编号。
宗地图:1、宗地图内容:1、所在图符号、地籍区(街道)号、街坊号、宗地号、界址点好、利用分类号、土地等级、房屋栋号;2、本宗地用地面积值和实量界址边长或反算的界址边长;3、邻宗地的宗地号及相邻宗地间的界址分隔示意线;4、紧靠宗地的地理名称;5、宗地内的建筑物构筑物等附着物及宗地外紧靠界址点线的附着物;6、本宗地界址点位置、界址线、地形地物的现状、界址点坐标表、权利人名称、用地性质、用地面积、测图日期、测点(放桩)日期、制图日期;7、指北方向和比例尺;8、为保证宗地图的正确性,宗地图要有检查审核、宗地图的制图者、审核者均要在图上签名。
第十章地籍图的绘制10.1 地籍图的基础知识一、地籍图的概念地籍图是一种专题地图,专门用以说明土地及其附着物的权属、位置、质量、数量和现状,是国家土地管理的基础性资料,具有法律效力;是土地登记、发证和收取土地税的重要依据。
地籍图和地形图一样,有固定的图幅大小和确定的比例尺。
我国地籍图比例尺一般规定为:城镇地区(指大、中、小城市及建制镇以上地区)地籍图的比例尺为1:500(城镇市区)和1:1 000(城镇郊区)。
农村居民地(或称宅基地)地籍图的比例尺为1:1 000或1:2 000。
图10—1为城镇地籍图样图。
地籍图的幅面通常采用50cm×50cm和50cm×40cm进行分幅,图幅编号按图廓西南图10-1 地籍图样图角坐标公里数编号,X坐标在前,Y坐标在后,中间用短横线连接。
二、地籍图的内容地籍图的内容概括起来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地籍要素,二是地物要素。
1.地籍要素地籍要素主要描述的是与土地相关的属性,例如权属界址线、土地座落、土地编号、土地等级、土地利用类别、权属主名称等。
具体内容如下:(1)各级行政界线要素:省、自治区、直辖市界,自治州、地区、盟、地级市界,县、自治县、旗、县级市及城市内的区界,乡、镇、国有农、林、牧、渔场界及城市内街道界。
两级行政界线重合时在图上仅表示高级界线,境界线在拐角处不得间断,应在拐角处绘出点或线。
当土地权属界址线与行政界线重合时,应结合线状地物符号突出表示土地权属界址线,行政界线则移位表示。
(2)界址要素:宗地的界址点、界址线。
当其它界线与界址线重合时,其它界址线在地籍图上可跳跃表示。
(3)地籍号:地籍号由区县编号、街道号、街坊号及宗地号组成。
在地籍图上只注记街道号、街坊号及宗地号。
宗地号和地类号注记以分式形式表示,分子表示宗地号,分母表示地类号。
(4)地类: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决定采用新的《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国家标准对现有土地进行分类。
该标准采用二级分类。
( 三 ) 地籍图⽣成与编辑 地籍图⽣成及编辑是地籍测量的重要环节,它将根据图式规范的要求,⽣成标准的数字地籍图 ( 图形⽂件 ) ,供图形输出及应⽤。
1 .地籍成图的⽐例尺⽐例尺是地图的⼀个重要参数,地籍图属于⼤⽐例尺图,其⽐例尺⼀般为 1 : 500 、 1 : 1000、 l :2000 等。
在根据外业数据⾃动⽣成地籍图前,⾸先要确定地籍图的⽐例尺和每幅图的坐标范围。
在数字法测图过程中,地籍图是以数字形式存贮在计算机中的,即所谓的数字地籍图。
从理论上讲,数字地籍图是与⽐例尺⽆关的,可以任意选择⽐例尺,但实际上并不是这样。
⼀⽅⾯在进⾏图形信息的采集时,采集到的信息总是具有⼀定精度的,只能有⼀定的放缩范围。
例如:根据⼩⽐例尺图数字化得到的图形信息,不能⽤于⼤⽐例尺图形输出;另⼀⽅⾯不同⽐例尺地图在内容取舍、图形符号表⽰上不完全⼀致,也不能随意缩放,例如长度很短的线,缩⼩时会变成点,⼩⾯积会缩成线或点。
⼤⽐例尺地图中许多内容在⼩⽐例尺图中要舍弃,不同⽐例尺地形符号表⽰不同,还有⼀些符号不依⽐例尺或半依⽐例变化等。
鉴于上述原因,在进⾏数字法测图时,⾸先要考虑到地籍图经常以1 :500的⽐例尺输出,应以1 :500的地籍图为基础进⾏图形存贮、信息取舍及编排。
同时还要考虑到可能的输出⽐例尺如 1 : 1000 、 1 : 2000 等图件的要求。
2 .地籍图的⾃动⽣成地籍图⽣成的步骤是: (1) 根据分幅地籍图的坐标范围,选定该幅图所涉及的作业分区数据⽂件 ( 包括图块描述信息⽂件和测点坐标⽂件 ) 。
(2) 由测点平⾯坐标和地块描述信息 ( 地物编码、各点连接信息等 ) ⾃动⽣成平⾯图。
(3) 对于要求有等⾼线输出的地籍图,应根据测点三维坐标和地形 ( 物 ) 属性信息⽣成等⾼线,并完成等⾼线遇地物的⾃动断开、计曲线及地形点⾼程的⾃动注记,等⾼线与平⾯图的叠加。
(4 ) 图廓整饰内容的⾃动注记; (5) ⾃动注记宗地号、地类号。
地籍图、宗地图、房产图的制图规范地籍图:1、地籍图内容:1、各级行政界线要素2、界址要素3、地籍号4、地类5、坐落6、土地使用者或所有者7、土地等级2、地籍图的比例尺:我国城镇地区地籍图比例尺一般可选1:500~1:1000;郊区可选用1:2000;城市繁华区域、复杂地区或特殊需要地区可选用1:500;农村地区可选用1:5000和1:1万的比例尺。
其中,农村居民点地籍图可选用1:1000或1:2000的比例尺。
3、地籍图的精度:1、相邻界址点间距、界址点与邻近地物点距离中误差的绝对值不应大于图上0.3mm,较差允许误差的绝对值不应大于2倍中误差的绝对值。
2、邻近地物点间距中误差的绝对值不应大于图上0.4mm,较差允许误差的绝对值不应大于2倍中误差的绝对值,在丘陵、山区,中误差可按上述规定放宽1倍。
3、地物点点位中误差的绝对值不应大于图上0.5mm,允许误差的绝对值不应大于2倍中误差的绝对值。
4、地籍图的分幅:基本地籍图图幅规格为40cm×50cm的矩形图幅或50cm×50cm 的正方形图幅。
5、地籍图的编号:基本地籍图分幅编号按图廓西南角坐标(整10m)数编码,X坐标在前,Y坐标在后,中间短线连接。
当调查区已有适应比例尺地形图时,基本地籍图的分幅与编号方法可沿用地形图的分幅与编号。
宗地图:1、宗地图内容:1、所在图符号、地籍区(街道)号、街坊号、宗地号、界址点好、利用分类号、土地等级、房屋栋号;2、本宗地用地面积值和实量界址边长或反算的界址边长;3、邻宗地的宗地号及相邻宗地间的界址分隔示意线;4、紧靠宗地的地理名称;5、宗地内的建筑物构筑物等附着物及宗地外紧靠界址点线的附着物;6、本宗地界址点位置、界址线、地形地物的现状、界址点坐标表、权利人名称、用地性质、用地面积、测图日期、测点(放桩)日期、制图日期;7、指北方向和比例尺;8、为保证宗地图的正确性,宗地图要有检查审核、宗地图的制图者、审核者均要在图上签名。
第十章 地籍图的绘制10.1 地籍图的基础知识 一、地籍图的概念地籍图是一种专题地图,专门用以说明土地及其附着物的权属、位置、质量、数量和现状,是国家土地管理的基础性资料,具有法律效力;是土地登记、发证和收取土地税的重要依据。
地籍图和地形图一样,有固定的图幅大小和确定的比例尺。
我国地籍图比例尺一般规定为:城镇地区(指大、中、小城市及建制镇以上地区)地籍图的比例尺为1:500(城镇市区)和1:1 000(城镇郊区)。
农村居民地(或称宅基地)地籍图的比例尺为1:1 000或1:2 000。
图10—1为城镇地籍图样图。
地籍图的幅面通常采用50cm ×50cm 和50cm ×40cm 进行分幅,图幅编号按图廓西南角坐标公里数编号,X 坐标在前,Y 坐标在后,中间用短横线连接。
二、地籍图的内容地籍图的内容概括起来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地籍要素,二是地物要素。
1.地籍要素地籍要素主要描述的是与土地相关的属性,例如权属界址线、土地座落、土地编号、土地等级、土地利用类别、权属主名称等。
具体内容如下:(1)各级行政界线要素:省、自治区、直辖市界,自治州、地区、盟、地级市界,县、自治县、旗、县级市及城市内的区界,乡、镇、国有农、林、牧、渔场界及城市内街道界。
两级行政界线重合时在图上仅表示高级界线,境界线在拐角处不得间断,应在拐角处绘出点或线。
当土地权属界址线与行政界线重合时,应结合线状地物符号突出表示土地权属界址线,行政界线则移位表示。
图10-1 地籍图样图(2)界址要素:宗地的界址点、界址线。
当其它界线与界址线重合时,其它界址线在地籍图上可跳跃表示。
(3)地籍号:地籍号由区县编号、街道号、街坊号及宗地号组成。
在地籍图上只注记街道号、街坊号及宗地号。
宗地号和地类号注记以分式形式表示,分子表示宗地号,分母表示地类号。
(4)地类: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决定采用新的《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国家标准对现有土地进行分类。
地籍图、宗地图、房产图的制图规范地籍图、宗地图、房产图的制图规范地籍图:1、地籍图内容:1、各级行政界线要素2、界址要素3、地籍号4、地类5、坐落6、土地使用者或所有者7、土地等级2、地籍图的比例尺:我国城镇地区地籍图比例尺一般可选1:500~1:1000;郊区可选用1:2000;城市繁华区域、复杂地区或特殊需要地区可选用1:500;农村地区可选用1:5000和1:1万的比例尺。
其中,农村居民点地籍图可选用1:1000或1:2000的比例尺。
3、地籍图的精度:1、相邻界址点间距、界址点与邻近地物点距离中误差的绝对值不应大于图上0.3mm,较差允许误差的绝对值不应大于2倍中误差的绝对值。
2、邻近地物点间距中误差的绝对值不应大于图上0.4mm,较差允许误差的绝对值不应大于2倍中误差的绝对值,在丘坐标表、权利人名称、用地性质、用地面积、测图日期、测点(放桩)日期、制图日期;7、指北方向和比例尺;8、为保证宗地图的正确性,宗地图要有检查审核、宗地图的制图者、审核者均要在图上签名。
2、宗地图的施测与要求:施测方法和要求与地籍图一致。
编绘宗地图时,应做到界址线走向清楚,坐标正确无误,面积准确,四至关系明确,各项注记正确齐全,比例尺适当。
宗地图屠夫规格根据宗地的大小选取,一般为32开、16开、8开等,宗地过大时,原则上可按分幅地籍图整饰;宗地图必须依比例尺真实绘制;宗地图上界址边长必须注记齐全;宗地图指北方向必须与相应的地籍图指北方向一致;宗地图的整饰、注记规格同地籍图。
房产图:1、房产图的基本规格:1、分幅图的规格分幅图采用50cm×50cm正方形分幅。
建筑密集区的分幅图一般采用1:500比例尺,其他区域的分幅图可以采用1:1000比例尺。
2、分丘图的规格分丘图的幅面可在787mm×1092mm全开纸的1/32~1/4之间选用。
比例尺根据丘面积大小,在1:100~1:1000之间选用。
3、分户图的规格分户图幅面可选用787mm×1092mm的1/32或1/16等尺寸。
地籍测量与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的对比及优势【摘要】近年来,由于我国经济的飞速增长,特别是房地产业和道路交通基础设施的快速发展,土地测量变得越来越重要。
在日常工作中,许多测量人员会使用地籍测量和大比例尺地形图来完成测量任务,这两种测量方法虽然各自独立,但也存在一定的关联。
地籍测量和大比例尺都是基于对地形图的深入探索,但前者更加细致、准确,以满足特定地区工程建设的要求。
因此,本文旨在深入探讨这两种测绘技术之间的差异,以期实现两者之间的有效结合,从而减少重复测量,提高测绘效率。
【关键词】地籍测量;大比例尺地形图;对比与优势1.前言随着城市发展的不断推进,大比例尺地形测绘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技术手段,以数字、文字、符号、图像、曲线等多种方式,精确而客观地反映出地貌景观及地物的特征,从而更好地满足城市发展的需求。
地籍测量是土地管理的关键步骤,不仅涉及测绘地籍图,还涉及调查地籍,其目的在于确定土地的质量、数量、用途、类型、权属以及其所处的位置,以便更好地控制和保护土地资源。
地籍测量作为一项复杂的技术活动,包括对土地的使用情况、数量、外观、位置以及所拥有的权利的详细调查,并将这些信息以图像的形式呈现出来。
地籍图是地籍测量的重要成果,将地籍信息与地形信息以及其他相关信息完美融合,既可以提供定量的测量信息,也可以提供定向的测量信息,从而更好地反映出土地的实际情况,为决策者提供可靠的依据。
1.两种测绘方式的概念2.1国土资源管理中的基础工作是地籍测量随着我国城市化的进程越来越快,地籍测量已经成为一项重要的技术手段,其主要目的是确定和记录每一块土地的当前位置、归属和土质特征。
因此,地籍调查和地籍图测绘已经成为当今社会发展的必备技术,并且受到了全国各地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推崇。
由政府领导的地籍测绘可以节省大量的财力和人力,使用该测绘方式不仅能够更加精确、及时地完成,而且还能够为全国的土地管理提供可靠的参考,也有助于实现国家的宏观调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