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小苗与大树的对话》原文及教案
- 格式:docx
- 大小:11.04 KB
- 文档页数:3
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案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3个生字,能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读懂词句的意思。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分角色朗读课文,把握谈话的主要内容。
3.引导学生能从对话中得到怎样读书和学习的启示,进一步开展有关阅读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教学重难点
把握访谈的主要内容,懂得应该多读书、读好书,明晰健康成长的要求。
教学工具
多媒体工具
教学过程
一、理解课题,激发兴趣
1.结合课题质疑、解疑。(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意图:通过这一环节让学生明白小苗指的是苗苗,大树指的是季羡林。
2.为什么要把苗苗比作小苗,把季羡林比作大树呢?请大家带着这个问题学习。我相信大家一定会找出答案来的。
3.交流课前对季羡林的了解。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1999年8月21日,苗苗同学采访了著名作家季羡林爷爷。让我们去听听他们都谈了些什么。
2.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音(尤其注意多音字),读通句子。
3.检查自读情况。
4.指名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精读课文,深入探究
1.再读课文,说说苗苗同季爷爷都交流了哪些问题?他们对读书各自有何见解?
2.学生先自己思考,再与同桌交流。(主要有以下方面:阅读、偏科、学习外语和积累古诗文。)
3.读了他们的对话,你有什么感受?
他们之间的交流亲切自然。苗苗:热爱读书的小学生,谦虚好问,对季爷爷的尊敬、崇拜溢于言表。季爷爷:平易近人,亲切随和,幽默中善于引导,满含着对下一代的关爱之情。他们的对话,使我们懂得了多读书、读好书的必要。)
4.是一篇访谈录,通篇都是对话,你认为应该怎样朗读?
学生交流。教师点拨:要像说话一样自然,不做作,争取做到亲切与自然。
5.同桌分角色对话交流,朗读课文。
6.在苗苗与季爷爷交谈的内容中,你最感兴趣的是哪个问题?请你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和学习实际来谈一谈。
试卷第1页,总6页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上册《第2课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同步练习卷(4)
一、简答题(17分)
1. 品读课文《小苗与大树的对话》语句,说说你的理解。
中西贯通,古今贯通,文理贯通,三贯通,这才是21世纪的青年。
________
2.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中季羡林对少年儿童提出了一个怎样的背诵要求,为什么要提这个要求?
________
二、(9分)给画线的字选择正确的注音。
给画线的字选择正确的注音。
________经(cénɡ zēnɡ)________ ________祖父(cénɡ zēnɡ)________
宝________(cánɡ zànɡ)________ ________起来(cánɡ zànɡ)________
________林(lù lǜ)________ ________地(lù lǜ)________
________书(bèi bēi)________ 水浒________(chuán zhuàn)________
________达(chuán zhuàn)________
二、(8分)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
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
急切 真切
(1)随着时间的流逝,他________地感受到时间的重要。
(2)在一排排花花绿绿的书里,我的眼睛________地寻找昨天看过的那本书。
因为 因此
(3)进来看书的人很多,但是像我这样常常光顾而从不购买的,恐怕没有。________我要把自己隐藏起来。
(4)雨下得越大我越开心,________那时我便有充足的理由在书店待下去。
四、
给画线的词语选择正确的读音。
(1)chuán zhuàn 《水浒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说________
(2)lù lǜ ________色________ 绿林好汉________
试卷第2页,总6页 三、判断题(4分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教材解读
1.课文简说。
本文为略读课文,是一名小学生对季老的访谈录,也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的一种文体。这一老一小,一个是德高望重学有建树的著名学者,一个是刚开始求学的小学生。他们俩在年龄、阅历、学识上有着巨大的悬殊,却在平等和谐的气氛中就阅读展开了逐步深入的交流。季老指出:把文章写好,要多看书;要努力培养中西贯通、古今贯通、文理贯通的人才,因此不要偏科,要学好外语,还要进行古诗文积累。这些不仅使苗苗受益,也使读者受到启发。在两者的对话中,你能感受到苗苗的稚气与礼貌,更能感受到季老的亲切幽默、平易近人,还有对下一代的殷切希望与深深关爱。
选编这篇课文的主要意图,一是把握访谈的主要内容,进一步感受阅读的乐趣,明晰健康成长的要求;二是继续开展关于阅读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为口语交际、习作打好基础,逐步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阅读的习惯。
教学目标:
1、认识三个生字,能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的实际读懂词句的意思。
2、正确、流利、分角色朗读课文,把握谈话的主要内容。
3、能从对话中得到读书对写作有很大的帮助和不可偏科的启示,进一步开展有关阅读的综合性学习
教学重难点:
利用阅读课外书的种种益处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分析利弊引导学生阅读健康的书籍
教学时间:一课时
一、导语
同学们根据以往的学习经验,你说我们应该怎样来学习这篇课文
二、总结学法
1、识生字,读懂词、句意思。
2、分角色读课文,知内容
3、总结学习收获。
三、反馈交流
1、识生字,读懂词、句意思。
2、文中的小苗和大树指的是谁?
3、这篇课文有一个很大的特点,你发现了吗。
访谈录:时间、地点、访谈内容
4、他们的谈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分别是:
·各自交流了自己爱看闲书的一次经历。
·文章要想写好,就要多看课外书。
·21世纪的青年,要树立三贯通的人才观念。
给你印象深刻的是?
5、从对话中我们知道季羡林爷爷是个作家翻译家、学者,课题怎么说是大树呢。
小学五年级语文课文《小苗与大树的对话》的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文为略读课文,是一名小学生对季老的访谈录,也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的一种文体。这一老一小,一个是德高望重学有建树的著名学者,一个是刚开始求学的小学生。他们俩在年龄、阅历、学识上有着巨大的悬殊,却在平等和谐的气氛中就阅读展开了逐步深入的交流。季老指出:把文章写好,要多看书;要努力培养中西贯通、古今贯通、文理贯通的人才,因此不要偏科,要学好外语,还要进行古诗文积累。这些不仅使苗苗受益,也使读者受到启发。在两者的对话中,你能感受到苗苗的稚气与礼貌,更能感受到季老的亲切幽默、平易近人,还有对下一代的殷切希望与深深关爱。
教学时,一是把握访谈的主要内容,进一步感受阅读的乐趣,明晰健康成长的要求;二是继续开展关于阅读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为口语交际、习作打好基础,逐步培养学生阅读的习惯。
【学情分析】
本文作为略读课文,且是对话形式的访谈录,没有复杂的句式、过多的修辞和深奥的词句,完全口语化,放手让学生自学,自读自悟。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能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读懂词句的意思。
2、正确、流利、分角色朗读课文,把握谈话的主要内容。
3、能从对话中得到怎样读书和学习的启示,进一步开展有关阅读的综合性学习。
【教学重难点】:
把握访谈的主要内容,进一步感受阅读的乐趣,明晰健康成长的要求。
【教学准备】:
1、收集有关季羡林的资料。
2、布置学生列出自己喜欢的课外书清单。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导入新课
1、齐读课题,提问:
课文中的小苗、大树分别指的是谁?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季羡林的资料,为了解课文内容,进入采访角色做准备。
2、如果你要采访这样一位德高望重的学者爷爷,你会问他什么问题呢?
3、讨论一下在采访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创设情景,让学生能很快入情入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4、过渡: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2课《小苗与大树的对话》课文原文及知识点
课文
时间:1999年8月21日
地点:北京大学季羡林家
季羡林:苗苗,现在你是采访者,我是被采访者,你问我答,好吗?
苗苗:好。
季羡林:那你就随便问吧。
苗苗:爷爷,您在《我的童年》里说,您小时候,最感兴趣的是看闲书,您喜欢看《三国演义》,还能将《水浒传》里的绿林好汉的名字背得滚瓜烂熟。爷爷,我跟您太像了,我也最喜欢看闲书。有一回上数学课,我低头看《水浒传》,一边看,一边背一百单八将的座次,结果被老师发现了。爸爸知道这件事后,头一回打了我,虽然一点儿都不疼,可打那次以后,我再也不看《水浒传》了。
季羡林:(笑)我小时候父母不在跟前,叔父不大管我,可是他不让看闲书。怎么办呢?我放学以后不回家,偷偷藏在一个地方看闲书。我看的闲书可多了,《彭公案》《济公传》《施公案》《三侠五义》我都看。我是主张看闲书的,为什么呢?苗苗你说说,文章怎样才能写好呢?
苗苗:我觉得,应该写真事。
季羡林:嗯,你再说说,从技术上讲,怎么才能写的通顺呢?
苗苗:得多看点儿课外书。
季羡林:是这样。文学家鲁迅曾经讲过,要把文章写好,最可靠的还是要多看书。我小时候,跟我一个妹妹一块儿看,家里的桌子底下有个盛白面的大缸,叔父一来,我们就赶紧把闲书藏到缸里头,桌上摆的,都是正课。(笑)
苗苗:爷爷,我喜欢语文,数学不行,偏科。
季羡林:喜欢语文当然好,但语文要好,数学也要好。21世纪的青年,要能文能理。所以,不管你喜不喜欢,一定要学好数学。最近清华大学办了一个班,选的是高才生,提出要培养中西贯通、古今贯通的人才。我看,有这两个贯通还不行,还应该加一个文理贯通。三贯通,这才是21世纪的青年。
苗苗:中西贯通,古今贯通,文理贯通,我记住了。爷爷,有人让我妈妈赶快给我找一个好外语老师,说过了12岁再学外语就永远也说不准了。爷爷,您会那么多种外语,您说,他们说得对吗?
最新资料欢迎阅读
1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小苗与大树的对话》课文原文
【导语】《小苗与大树的对话》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讲了一名小学生对季老的访谈录,WTT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
课文
时间:1999年8月21日
地点:北京大学季羡林家
季羡林:苗苗,现在你是采访者,我是被采访者,你问我答,好吗?
苗苗:好。
季羡林:那你就随便问吧。
苗苗:爷爷,您在《我的童年》里说,您小时候,最感兴趣的是看闲书,您喜欢看《三国演义》,还能将《水浒传》里的绿林好汉的名字背得滚瓜烂熟。爷爷,我跟您太像了,我也最喜欢看闲书。有一回上数学课,我低头看《水浒传》,一边看,一边背一百单八将的座次,结果被老师发现了。爸爸知道这件事后,头一回打了我,虽然一点儿都不疼,可打那次以后,我再也不看《水浒传》了。
季羡林:(笑)我小时候父母不在跟前,叔父不大管我,可是他不让看闲书。怎么办呢?我放学以后不回家,偷偷藏在一个地方看闲书。我看的闲书可多了,《彭公案》《济公传》《施公案》《三侠五义》我都看。我是主张看闲书的,为什么呢?苗苗你说说,文章怎样才能写好呢?
苗苗:我觉得,应该写真事。
季羡林:嗯,你再说说,从技术上讲,怎么才能写的通顺呢?
苗苗:得多看点儿课外书。
季羡林:是这样。文学家鲁迅曾经讲过,要把文章写好,最可靠的还是要多看书。我小时候,跟我一个妹妹一块儿看,家里的桌子底下有个盛白面的大缸,叔父一来,我们就赶紧把闲书藏到缸里头,桌上摆的,都是正课。(笑)
苗苗:爷爷,我喜欢语文,数学不行,偏科。
季羡林:喜欢语文当然好,但语文要好,数学也要好。21世纪的青年,要能文最新资料欢迎阅读
2
能理。所以,不管你喜不喜欢,一定要学好数学。最近清华大学办了一个班,选的是高才生,提出要培养中西贯通、古今贯通的人才。我看,有这两个贯通还不行,还应该加一个文理贯通。三贯通,这才是21世纪的青年。
试卷第1页,总10页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一组第2课《小苗与大树的对话》同步练
填空题
1. 按拼音写汉字
gǔn guā làn shú zhǔ zhāng péi yǎng gǔ lì
lù lín hǎo hàn cǎi fǎng tōng shùn piān kē
2. 多音字组词
绿:lù________、lǜ________
济:jǐ________、jì________
传:zhuàn________、chuán________
散:sǎn________、sàn________
3. 给加横线的字选择正确的注音
________经(céng zēng)________ 宝________(cáng zàng)________________林(lù
lǜ)________
________祖父(céng zēng)________________起来(cáng zàng)________________地(lù lǜ)________
4. 按要求将下列书籍分类
《古文观止》 《安徒生童话》 《朝花夕拾》 《施公案》
《三侠五义》 《水浒传》 《格林童话》 《三国演义》
小说:________
散文:________
童话:________
5. 下列句子________ 是比喻句.(填序号)
A.我跟您太像了,我也喜欢看闲书。
B.粮仓里堆的谷好像一座小山。
6. 选词填空
主张 建议 意见
①我是________看闲书的,你的________呢。
②我提个________ , 希望大家多看课外书!
③这是我个人的________ ,________大家在大会讨论一下。
试卷第2页,总10页 7. 比一比,组词语
闲________ 藏________ 浒________
间________ 臧________ 许________
菜________ 季________ 彭________
五年级语文小苗与大树的对话[人教版]
莎士比亚说: 书籍是全人类的营养品。
培根说: 书籍是横渡时间大海的航船。
高尔基说: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美国人说: 书籍是积累世人智慧的不灭的明灯。
杰·李·贝内特说:书籍是作者为我们渡过危险的人生之海而准备的罗盘、
望远镜、六分仪和海图。访谈录绿林好汉 水浒传 济公传滚瓜烂熟
跟前儿 偏科 文理贯通 起码 一百单八将
苗苗和季先生交流了哪几方面的问题?阅读偏科
学习外语
积累古诗文
对于这几个问题他们各有哪些见解?
你是从哪些词句了解到的?
阅读,是一把钥匙,为我打开知识的宝库。
阅读,是 , 。
阅读,是 , 。
阅读,是 , 。
一位向导
一架望远镜
帮我找到智慧的源泉
让我看得很远很远
坎普腾的托马斯: 我到处寻找安宁,却无处可觅,只有在独自阅读一本小
书时,我才得到了安宁。
最新资料欢迎阅读
1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2课《小苗与大树的对话》课文原文及知识点
【导语】《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是一篇略读课文。讲了一名小学生对季老的访谈录,也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的一种文体。WTT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
课文
时间:1999年8月21日
地点:北京大学季羡林家
季羡林:苗苗,现在你是采访者,我是被采访者,你问我答,好吗?
苗苗:好。
季羡林:那你就随便问吧。
苗苗:爷爷,您在《我的童年》里说,您小时候,最感兴趣的是看闲书,您喜欢看《三国演义》,还能将《水浒传》里的绿林好汉的名字背得滚瓜烂熟。爷爷,我跟您太像了,我也最喜欢看闲书。有一回上数学课,我低头看《水浒传》,一边看,一边背一百单八将的座次,结果被老师发现了。爸爸知道这件事后,头一回打了我,虽然一点儿都不疼,可打那次以后,我再也不看《水浒传》了。
季羡林:(笑)我小时候父母不在跟前,叔父不大管我,可是他不让看闲书。怎么办呢?我放学以后不回家,偷偷藏在一个地方看闲书。我看的闲书可多了,《彭公案》《济公传》《施公案》《三侠五义》我都看。我是主张看闲书的,为什么呢?苗苗你说说,文章怎样才能写好呢?
苗苗:我觉得,应该写真事。
季羡林:嗯,你再说说,从技术上讲,怎么才能写的通顺呢?
苗苗:得多看点儿课外书。
季羡林:是这样。文学家鲁迅曾经讲过,要把文章写好,最可靠的还是要多看书。我小时候,跟我一个妹妹一块儿看,家里的桌子底下有个盛白面的大缸,叔父一来,我们就赶紧把闲书藏到缸里头,桌上摆的,都是正课。(笑)
苗苗:爷爷,我喜欢语文,数学不行,偏科。 最新资料欢迎阅读
2
季羡林:喜欢语文当然好,但语文要好,数学也要好。21世纪的青年,要能文能理。所以,不管你喜不喜欢,一定要学好数学。最近清华大学办了一个班,选的是高才生,提出要培养中西贯通、古今贯通的人才。我看,有这两个贯通还不行,还应该加一个文理贯通。三贯通,这才是21世纪的青年。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练习题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班级 姓名
一、苗苗访问季羡林爷爷,获得了很多关于读书的启示。请在你认为正确的说法后面打“√”。
1看闲书会挨打,以后不能再看了。( )
2要把写好,应该多看外书。( )
321世纪的青年必须中西贯通,古今贯通,理贯通。( )
4古也很重要,从小就要进行适当的积累。( )
二、阅读。
羊吃草的启示
小斌
我家后面有一片绿草茵茵的坡地,那就是我小时候放羊的地方。
太阳隐去了羞得通红的大圆脸,偏南风吹五彩缤纷的晚霞,这是夏天里最怡人的时刻。羊吃草,要数这时最欢了。瞧,它们那副聚精会神的样子,真好像世界上再没有事可使它们分心了。它们把小嘴儿贴在草上,鼻翼不停地动着,有毒的“土香草”被留下了,嫩芽一根接一根被扯断了送进嘴里。长长的羊嘴巴一歪一歪的,是那样永不倦怠地咀嚼着……几只羊吃过了草,在习习晚风中躺下“翻草”。胃里尚未消化的草根、草茎,这时又被送进口中,进行第二次、第三次咀嚼。
羊吃草,实在有趣。要是每个孩子都能从中吸取教益,那该多好啊!我们的学校,不正是这一片绿草如茵的坡地吗?同学们在校学习是否专心致志、珍惜大好时光呢?对于我们周围的世界分得清嫩芽和“土香草”吗?特别是羊吃草那一丝不苟、不厌其烦、永不倦怠的精神,同学们有没有做到呢?新的知识学完了,对于那些不理解或消化不透的“草根”、“草茎”,同学们是否善于经常“翻草”、反复咀嚼,直到完全消化为止呢?
2*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基础过关
一、请在正确读音下面画“√”。
爷爷,您在《我的童年》里说,您小时候,最感兴.(xìng xīng)趣的是看闲书,您喜欢看《三国演义》,还能将《水浒.(xǔ hǔ)传.(chuán zhuàn)》里绿.(lǚ lù)林好汉的名字背得滚瓜烂熟。
二、读句子,给加点的字词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序号)
打 ①量词,指十二个;②从;③人体发出某种行为动作。
1.爸爸头一回打.我。( )
2.打.那次以后,我再也不看《水浒传》了。( )
3. 昨天爸爸给我买了一打.铅笔。( )
熟 ①植物的果实等完全长成;②熟练,精通而有经验;③常见,知道,清楚。
4.秋天来了,果实熟.了。( )
5.我已经将《水浒传》里的绿林好汉的名字背得滚瓜烂熟.了。( )
三、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填空。
只有„„才„„ 不但„„而且„„
如果„„就„„ 虽然„„但是„„
1.我们( )要学习语文,( )要学好其他各门功课。
2.( )爷爷已有七十多岁了,( )身体仍很硬朗。
3.( )我们从小不发奋学习,老了( )后悔莫及。
4.我们( )现在发奋学习,将来( )能担当起建设祖国的重任。
四、选一选,填一填。(填选项)
A.《三国演义》 B.《水浒传》 C.《彭公案》 D.《古文观止》
苗苗是个特别爱读书的孩子,四年级时,她读了罗贯中的__________,施耐庵的__________,还读了中国古典散文集__________和清代侠义小说__________。
五、判断正误,在正确的说法后面打“√”。
苗苗访问季爷爷时,获得了哪些读书启示?
1.看闲书会挨打,以后不能再看了。( )
2.要把文章写好,应该多看课外书。( )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小苗与大树的对话》课文原文
课文
时间:1999年8月21日
地点:北京大学季羡林家
季羡林:苗苗,现在你是采访者,我是被采访者,你问我答,好吗?
苗苗:好。
季羡林:那你就随便问吧。
苗苗:爷爷,您在《我的童年》里说,您小时候,最感兴趣的是看闲书,您喜欢看《三国演义》,还能将《水浒传》里的绿林好汉的名字背得滚瓜烂熟。爷爷,我跟您太像了,我也最喜欢看闲书。有一回上数学课,我低头看《水浒传》,一边看,一边背一百单八将的座次,结果被老师发现了。爸爸知道这件事后,头一回打了我,虽然一点儿都不疼,可打那次以后,我再也不看《水浒传》了。
季羡林:(笑)我小时候父母不在跟前,叔父不大管我,可是他不让看闲书。怎么办呢?我放学以后不回家,偷偷藏在一个地方看闲书。我看的闲书可多了,《彭公案》《济公传》《施公案》《三侠五义》我都看。我是主张看闲书的,为什么呢?苗苗你说说,文章怎样才能写好呢?
苗苗:我觉得,应该写真事。
季羡林:嗯,你再说说,从技术上讲,怎么才能写的通顺呢?
苗苗:得多看点儿课外书。
季羡林:是这样。文学家鲁迅曾经讲过,要把文章写好,最可靠的还是要多看书。我小时候,跟我一个妹妹一块儿看,家里的桌子底下有个盛白面的大缸,叔父一来,我们就赶紧把闲书藏到缸里头,桌上摆的,都是正课。(笑)
苗苗:爷爷,我喜欢语文,数学不行,偏科。
季羡林:喜欢语文当然好,但语文要好,数学也要好。21世纪的青年,要能文能理。所以,不管你喜不喜欢,一定要学好数学。最近清华大学办了一个班,选的是高才生,提出要培养中西贯通、古今贯通的人才。我看,有这两个贯通还不行,还应该加一个文理贯通。三贯通,这才是21世纪的青年。
苗苗:中西贯通,古今贯通,文理贯通,我记住了。爷爷,有人让我妈妈赶快给我找一个好外语老师,说过了12岁再学外语就永远也说不准了。爷爷,您会那么多种外语,您说,他们说得对吗?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案及反思-五年级课文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案及反思-五年级课文人教版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案一:
【学习目标】
1、认识3个生字,能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读懂词句的意思。
2、默读课文,把握谈话的主要内容。
3、能从对话中得到怎样读书和学习的启示,进一步开展有关阅读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学习重点】把握访谈的主要内容,继续开展关于阅读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学习准备】
准备材料《我的童年》,学生人手一份;课前搜集有关季羡林的资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学习过程】
一、导入
1、各组交流一下读书活动的开展情况。
2、准备好课前发的材料:
阅读《我的童年》,谈一谈读后的感受。
3、比较一下《我的童年》和《窃读记》的异同。
4、读一读课前搜集到的有关季羡林的资料: 今天,就让我们跟着苗苗一起走进季羡林先生家,采访一下这位德高望重、酷爱读书的老爷爷,听听他对读书的见解。(板书课题)
二、做采访准备
1、说一说自己想采访的感兴趣的读书问题:
(教师做好记录)
2、讨论一下在采访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礼貌问题、作记录问题……)
三、读课文,找到自己的答案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2、在季老的话语中,找到自己问题的答案。
三、感悟课文内容
1、季羡林先生对于读书,提出了哪些见解?谈谈你对这几点的认识:
⑴把文章写好,要多看书。
⑵要中西贯通、古今贯通、文理贯通,不要偏科,要学好外语。
⑶进行古诗文积累。
2、这篇文章与以往的文章有什么不同之处?
这篇文章是一篇访谈录,一问一答式。
我们在访问爱读书的人时,用这样的记录方式就很好。希望同学们把我们的读书活动继续进行下去,开展得丰富多彩。
3、谈谈你对题目的理解:
小苗和大树不仅代表着苗苗和季羡林,“小苗”还包含着苗苗在求学和增长知识的路上刚刚起步,犹如破土而出的小苗要汲取营养;而季老学识渊博、学有建树,恰似一株根深叶茂的大树。“小苗”与“大树”交流的正是如何生长、汲取营养,小苗才会长成参天大树,像苗苗这样的孩子们才能成才的内容。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案三篇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是一篇略读课文。讲了一名小学生对季老的访谈录,也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的一种文体。这一老一小,一个是德高望重、学有建树的学者,一个是刚开始求学的小学生。他们俩在年龄、阅历、学识上有着巨大的悬殊,却在平等和谐的气氛中就阅读展开了逐步深入的交流。小编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
篇一
一、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能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读懂词句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把握谈话的主要内容。
3.能从对话中得到怎样读书和学习的启示,进一步开展有关阅读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难点:把握访谈的主要内容,进一步感受阅读的乐趣,明晰健康成长的要求。
三、课时安排:1课时
四、教学流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课文学习了《窃读记》,我们认识了一位热爱阅读的同龄人,和她一起体会了窃读的滋味——很快乐,也很惧怕!这堂课,我们又将结识一位德高望重、酷爱读书的老爷爷。接下来,请大家随着苗苗一起走进季爷爷的家,静心聆听他对读书的见解。(板书课题:小苗与大树的对话)生齐读课题。师:读完课题,你们有什么问题要问作者的?生提问:小苗是谁?大树是谁?他们在对话中都谈了些什么等等。师总结:读书就是要具备这样的素质,边读边疑,最后又在读中解决疑问,那才是真正的读书高手。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接下来,请大家带着刚才的问题自由读课文,注意要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遇到比较难读的句子可以多读几遍。生自由读课文。师:刚才读书的时候大家都非常专心,接下来我要考考大家,看看是不是把课文读顺了。屏幕出示下列词语:季羡林水浒传彭公传三侠五义绿林好汉一百单八将中西贯通古今贯通文理贯通滚瓜烂熟偏科师:看来读通课文不是难题,谁能解决刚才大家提出的问题。生回答。(师板书:苗苗季羡林)师:对于季羡林爷爷,昨天老师布置大家回家搜集相关的资料,接下来就请大家一起分享搜集的成果。生互相交流。
1 小学五年级语文《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案
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面向大多数学生,同时注意培养优秀生和提高后进生,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下面给大家带来关于小学五年级语文《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案,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小学五年级语文《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案1
【学习目标】
1、认识3个生字,能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读懂词句的意思。
2、默读课文,把握谈话的主要内容。
3、能从对话中得到怎样读书和学习的启示,进一步开展有关阅读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学习重点】把握访谈的主要内容,继续开展关于阅读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学习准备】准备材料《我的童年》,学生人手一份;课前搜集有关季羡林的资料。
【课时安排】1课时。
【学习过程】
一、导入
1、各组交流一下读书活动的开展情况。
2、准备好课前发的材料:
阅读《我的童年》,谈一谈读后的感受。
3、比较一下《我的童年》和《窃读记》的异同。
4、读一读课前搜集到的有关季羡林的资料:
今天,就让我们跟着苗苗一起走进季羡林先生家,采访一下这位德高 2 望重、酷爱读书的老爷爷,听听他对读书的见解。(板书课题)
二、做采访准备
1、说一说自己想采访的感兴趣的读书问题:
(教师做好记录)
2、讨论一下在采访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礼貌问题、作记录问题……)
三、读课文,找到自己的答案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2、在季老的话语中,找到自己问题的答案。
三、感悟课文内容
1、季羡林先生对于读书,提出了哪些见解?谈谈你对这几点的认识:
⑴把文章写好,要多看书。
⑵要中西贯通、古今贯通、文理贯通,不要偏科,要学好外语。
⑶进行古诗文积累。
2、这篇文章与以往的文章有什么不同之处?
这篇文章是一篇访谈录,一问一答式。
我们在访问爱读书的人时,用这样的记录方式就很好。希望同学们把我们的读书活动继续进行下去,开展得丰富多彩。
3、谈谈你对题目的理解:
(东风)学校(五)年级(语文)科教案
课题(单元) 第一单元 第二课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课 型 阅读课文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生字词,懂得应该多读书,读好书,感受读书的乐趣,
明晰健康成长的要求。
2、进一步开展有关阅读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教学重点 懂得应该多读书、读好书。
教学难点 明晰健康成长的要求
课时安排 1课时
第( 1 )课时
主备人 陈胜华 成员
教学过程
教师行为 时间 学生行为 时间 意图
一、提示课题,质疑问难。
1、板书课题,让学生朗读。
2、质疑
3、提问:这篇课文的形式与我们以前学过的有什么不同? 。
互相交流,认识到这篇文章是一篇访谈录。
3
(2.5)
对课题质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达成共识,明确健康
成长的要求。
1、结合课文内容,联系生活实际,交流并填写“我的感受”。
2、全班重点围绕以下句子交流自己的感受。(出示句子)
3、各小组汇报,全班交流,理清课文内容。
三、感受人物特点,品味题目寓意。
1、分析人物的性格特
征。
2、组织讨论,本文的
学生汇报学习成果。
对二人的特点进行归纳。
15
(13)
10
(8)
在交流和讨论中,让学生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
让学生明确健康成长的要求,才会长成
教
学
过
程
课题看似与二人的名字有关,它的寓意仅在于此吗? 感受其寓意。
参天大树。
四、阅读,指导综台性学
习。
1、介绍全书,鼓励学生阅读。
2、下面的活动可任选其一。
(1)调查本班同学的阅读书目。
(2)采访一个爱读书的人
(3)小组辩论,看闲书是否影响学习。
对该书产生阅读的欲望。
让学生开展综合性学习
8
(7)
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五、总结
理解课文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学生思考 2
(1) 回应全文,感情升华
六、作业
1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五年级语文《小苗与大树的对话》原文及教案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原文:
小苗:你好大树,你是怎么长得这么高的?
大树:哈哈,小朋友,我是从一颗小种子慢慢长大的。
小苗:真的吗?那你是怎么变得这么粗的?
大树:是的,我每年都会长出新的树木,一点一点地变得更粗壮。
小苗:太厉害了!那你是怎么长出那么多叶子的?
大树:每年春天,我会长出许多嫩绿的叶子,它们给我提供养分和能量。
小苗:我也想像你一样长出高高的身子,粗粗的树干,和绿绿的叶子。
大树:只要你好好照顾自己,吃好喝好,也会长得高大有力的。
小苗:谢谢你大树,我会好好努力的!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案:
【教学目标】
1. 通过阅读对话,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
2. 培养学生们对自然界的观察力和好奇心;
3. 培养学生们的合作和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
1. 大树和小苗的图片;
2. 课堂展示板;
3. 学生之间的合作活动中小组。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 引导学生回顾一下他们在春天学到的有关植物生长的知识。
2. 出示大树和小苗的图片,让学生提问和猜测他们之间的对话内容。
二、阅读原文(10分钟)
1. 阅读原文,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再整理学生观点。
2. 帮助学生理解对话内容,引导他们关注植物生长的过程和需求。
3. 学生们可以分角色朗读对话。
三、探究交流(15分钟)
1. 学生们分组,在小组内讨论并回答一些问题,比如:“为什么小苗要问大树这些问题?”,“你有没有类似的经历?”等等。
2. 每个小组选一位代表向全班陈述他们的答案和观点。
四、激发思考(10分钟)
1. 引导学生思考自身的生长过程,他们是如何从婴儿变为现在的样子的。
2. 学生们可以自由发表自己的观点,分享他们自己的成长经历。
五、课堂总结(10分钟)
1. 教师可以总结学生们的观点和发言,帮助他们得出结论:每个人都会经历成长,只需要好好照顾自己。
2. 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思考自己在课堂中的表现和学习收获。
【拓展延伸】
1. 学生可以尝试绘制一幅描绘植物生长过程的画册;
2. 邀请一个植物学家来学校进行分享,帮助学生深入了解植物生长的奥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