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 格式:ppt
- 大小:875.50 KB
- 文档页数:19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2课《小苗与大树的对话》课文原文及知识点课文时间:1999年8月21日地点:北京大学季羡林家季羡林:苗苗,现在你是采访者,我是被采访者,你问我答,好吗?苗苗:好。
季羡林:那你就随便问吧。
苗苗:爷爷,您在《我的童年》里说,您小时候,最感兴趣的是看闲书,您喜欢看《三国演义》,还能将《水浒传》里的绿林好汉的名字背得滚瓜烂熟。
爷爷,我跟您太像了,我也最喜欢看闲书。
有一回上数学课,我低头看《水浒传》,一边看,一边背一百单八将的座次,结果被老师发现了。
爸爸知道这件事后,头一回打了我,虽然一点儿都不疼,可打那次以后,我再也不看《水浒传》了。
季羡林:(笑)我小时候父母不在跟前,叔父不大管我,可是他不让看闲书。
怎么办呢?我放学以后不回家,偷偷藏在一个地方看闲书。
我看的闲书可多了,《彭公案》《济公传》《施公案》《三侠五义》我都看。
我是主张看闲书的,为什么呢?苗苗你说说,文章怎样才能写好呢?苗苗:我觉得,应该写真事。
季羡林:嗯,你再说说,从技术上讲,怎么才能写的通顺呢?苗苗:得多看点儿课外书。
季羡林:是这样。
文学家鲁迅曾经讲过,要把文章写好,最可靠的还是要多看书。
我小时候,跟我一个妹妹一块儿看,家里的桌子底下有个盛白面的大缸,叔父一来,我们就赶紧把闲书藏到缸里头,桌上摆的,都是正课。
(笑)苗苗:爷爷,我喜欢语文,数学不行,偏科。
季羡林:喜欢语文当然好,但语文要好,数学也要好。
21世纪的青年,要能文能理。
所以,不管你喜不喜欢,一定要学好数学。
最近清华大学办了一个班,选的是高才生,提出要培养中西贯通、古今贯通的人才。
我看,有这两个贯通还不行,还应该加一个文理贯通。
三贯通,这才是21世纪的青年。
苗苗:中西贯通,古今贯通,文理贯通,我记住了。
爷爷,有人让我妈妈赶快给我找一个好外语老师,说过了12岁再学外语就永远也说不准了。
爷爷,您会那么多种外语,您说,他们说得对吗?季羡林:倒不一定是12岁,当然早学比晚学好。
五年级语文《小苗与大树的对话》原文及教案《小苗与大树的对话》原文:小苗:你好大树,你是怎么长得这么高的?大树:哈哈,小朋友,我是从一颗小种子慢慢长大的。
小苗:真的吗?那你是怎么变得这么粗的?大树:是的,我每年都会长出新的树木,一点一点地变得更粗壮。
小苗:太厉害了!那你是怎么长出那么多叶子的?大树:每年春天,我会长出许多嫩绿的叶子,它们给我提供养分和能量。
小苗:我也想像你一样长出高高的身子,粗粗的树干,和绿绿的叶子。
大树:只要你好好照顾自己,吃好喝好,也会长得高大有力的。
小苗:谢谢你大树,我会好好努力的!《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案:【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对话,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2. 培养学生们对自然界的观察力和好奇心;3. 培养学生们的合作和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1. 大树和小苗的图片;2. 课堂展示板;3. 学生之间的合作活动中小组。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一下他们在春天学到的有关植物生长的知识。
2. 出示大树和小苗的图片,让学生提问和猜测他们之间的对话内容。
二、阅读原文(10分钟)1. 阅读原文,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再整理学生观点。
2. 帮助学生理解对话内容,引导他们关注植物生长的过程和需求。
3. 学生们可以分角色朗读对话。
三、探究交流(15分钟)1. 学生们分组,在小组内讨论并回答一些问题,比如:“为什么小苗要问大树这些问题?”,“你有没有类似的经历?”等等。
2. 每个小组选一位代表向全班陈述他们的答案和观点。
四、激发思考(10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自身的生长过程,他们是如何从婴儿变为现在的样子的。
2. 学生们可以自由发表自己的观点,分享他们自己的成长经历。
五、课堂总结(10分钟)1. 教师可以总结学生们的观点和发言,帮助他们得出结论:每个人都会经历成长,只需要好好照顾自己。
2. 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思考自己在课堂中的表现和学习收获。
【拓展延伸】1. 学生可以尝试绘制一幅描绘植物生长过程的画册;2. 邀请一个植物学家来学校进行分享,帮助学生深入了解植物生长的奥秘。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学设计15篇《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学设计15篇《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学设计1一、学习目标①认识本课生字。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③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应该多读书、读好书,做一个全面的学生。
二、课前准备①收集有关季羡林先生的资料。
②布置学生列出清单:自己喜欢的课外书书名。
三、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质疑问难①齐读课题:小苗与大树的对话②质疑问难: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一些什么?小苗是谁?大树又是谁?③互相交流:把收集到的有关季羡林先生的资料与大家分享。
④指名读导语,明确学习要求。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想苗苗和季先生对读书有哪些见解,做好批注。
2.再读课文,说说苗苗同季老交流交流了哪些问题?(阅读、偏科、学习外语和积累古诗文)3.结合插图,体会文中人物的年龄、身份与情感,并通过感情朗读表现出来。
苗苗:热爱读书的小学生,谦虚好问,对季老的尊敬崇拜溢于言表。
季老:平易近人,亲切随和,幽默中善于引导,满含着对下一代的关爱之情。
(三)达成共识,感受阅读乐趣。
1.在小组内,根据文中谈到的问题,选择一两个感兴趣的问题展开讨论,交流感受。
可以提出与文中人物不同的见解。
2.汇报:苗苗和季先生对读书有哪些见解,你是从哪些词句了解到的。
①小组合作学习:边读课文,边完成表格。
人物苗苗的.见解感受我的见解感受季羡林的见解感受②各小组派代表汇报,其他组员可以补充。
2.全班交流,重点交流“闲书”问题:(1)在苗苗对季老的采访中,他们用了很长时间在讨论看闲书。
那么到底闲书知什么,能结合课文谈谈你们的理解吗?(2)同学们能从两个人的交流中体会到阅读能带来欢乐,帮助写作。
老师也特别喜欢阅读。
我想这样说,“阅读,是一把钥匙,为我打开知识的大门”。
你能有这样的句式来说说对阅读的感受吗?(3)教师小结:看来,“闲书”不闲,著名诗人也曾说过,“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
”今天,老师想说的是,如果你想学好语文,先爱上阅读吧!(四)、品味题目寓意。
五年级语文《小苗与大树的对话》原文及教案《小苗与大树的对话》原文:小苗:大树,你好高啊!我好想长得和你一样高。
大树:小苗,你不要太着急。
每一棵树都有它自己的成长过程。
只要你努力,也一定能够长得高大。
小苗:可是大树,我觉得成长好慢,我等得好着急。
大树:小苗,成长是需要时间的。
我们每天都要接受阳光、空气、水分的滋养,才能够茁壮成长。
你也要耐心等待。
小苗:大树,你好厉害啊!我看你能够为鸟儿提供栖息的地方,还能够为我们提供阴凉。
我也想变得有用。
大树: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用处,小苗。
你现在是嫩芽,将来一定能够长出叶子、开出花朵。
不要放弃对自己的希望和信心。
小苗:谢谢你的鼓励,大树。
我会努力成长的,希望有一天能够像你一样高大。
大树:我相信你一定可以的,小苗。
加油!教案:课程目标:通过让学生阅读《小苗与大树的对话》,培养学生的成长意识和耐心等待的品质。
教学重点:理解故事中的对话,领悟其中的寓意。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从对话中提取寓意,并运用到现实生活中。
教学准备:课文原文、教学反思单。
教学过程:1. 导入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观察并描述一棵树的特点。
2. 介绍故事《小苗与大树的对话》的背景,让学生猜测故事内容。
3. 让学生阅读《小苗与大树的对话》原文,并回答以下问题:- 小苗为什么想长得和大树一样高?- 大树是如何回答小苗的问题的?- 大树为什么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用处?- 小苗对大树的鼓励和自己的努力有什么想法?4. 引导学生思考故事中的寓意,并和学生一起总结故事中的主题,即成长和耐心等待。
5. 让学生讨论自己在成长过程中的困惑和迷茫,以及如何培养耐心等待的品质。
6. 结合教学反思单,让学生写一篇关于自己成长过程中的感悟和对未来的期望的短文。
7. 学生交流分享自己的短文,并互相给予鼓励和反馈。
8. 教师进行总结和评价,强调成长的重要性以及培养耐心的价值。
扩展活动:可以引导学生画一幅关于成长和耐心等待的插画,并在班级内展示和分享。
【小学记叙文阅读】《小苗与大树的对话》五年级阅读题和答案《小苗与大树的对话》五年级阅读题和答案第一则:一个学生语文水平的多寡,和他掌控科学知识的多少存有密切关系。
以写下做为基准,有的学生,文学创作时没内容可以写下,除和生活经历有关外,科学知识匮乏,平时不特别注意搜集累积,也就是两大原因。
清代的万斯同说道过:“必尽读天下之书,尽通古今之事,然后可以放笔为文。
苟其不然,则胸中不能无碍。
胸中不能无碍,则笔下安能有神?”这表明读书、通在事、多样科学知识和文学创作关系的紧密。
其他例如必须提升写作理解能力、观赏能力等,也和多样科学知识有关。
近两年语文口试试卷上都强化了对课外内容的考查,目的就是考查学生的知识面以及对科学知识的累积,但考查的结果却令人①()。
当问及你晓得丘吉尔就是什么人,他主要的贡献就是什么,有的同学不介绍这方面的内容,就②(),乱答一通。
当问及你晓得保尔柯察金就是谁吗,有的同学提问他就是歌星、球星、诗人,答案③(),笑话百出。
所以在课外必须多念些书。
1.在标有序号的空白处用上恰当的四字词语。
①处可以用上:________ ②处可以用上:________ ③处可以用上:________2.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匮乏――()疏离――()憎恶――()3.由文中画“_____”的语句,我们可以联想到唐代大诗人杜甫的关于读书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通过阅读短文,你知道课外阅读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好处:(能够写出两点即可)(1)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则:苗苗:爷爷,我讨厌语文,数学没用,偏科。
季羡林:喜爱语文当然好,但语文要好,数学也要好。
21世纪的青年,要能文能理。
所以,不管你喜不喜欢,一定要学好数学。
最近清华大学办了一个班,选的是高才生,提出要培养中西贯通、古今贯通的人才。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2课《小苗与大树的对话》课文原文及知识点【导语】《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是一篇略读课文。
讲了一名小学生对季老的访谈录,也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的一种文体。
WTT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
课文时间:1999年8月21日地点:北京大学季羡林家季羡林:苗苗,现在你是采访者,我是被采访者,你问我答,好吗?苗苗:好。
季羡林:那你就随便问吧。
苗苗:爷爷,您在《我的童年》里说,您小时候,最感兴趣的是看闲书,您喜欢看《三国演义》,还能将《水浒传》里的绿林好汉的名字背得滚瓜烂熟。
爷爷,我跟您太像了,我也最喜欢看闲书。
有一回上数学课,我低头看《水浒传》,一边看,一边背一百单八将的座次,结果被老师发现了。
爸爸知道这件事后,头一回打了我,虽然一点儿都不疼,可打那次以后,我再也不看《水浒传》了。
季羡林:(笑)我小时候父母不在跟前,叔父不大管我,可是他不让看闲书。
怎么办呢?我放学以后不回家,偷偷藏在一个地方看闲书。
我看的闲书可多了,《彭公案》《济公传》《施公案》《三侠五义》我都看。
我是主张看闲书的,为什么呢?苗苗你说说,文章怎样才能写好呢?苗苗:我觉得,应该写真事。
季羡林:嗯,你再说说,从技术上讲,怎么才能写的通顺呢?苗苗:得多看点儿课外书。
季羡林:是这样。
文学家鲁迅曾经讲过,要把文章写好,最可靠的还是要多看书。
我小时候,跟我一个妹妹一块儿看,家里的桌子底下有个盛白面的大缸,叔父一来,我们就赶紧把闲书藏到缸里头,桌上摆的,都是正课。
(笑)苗苗:爷爷,我喜欢语文,数学不行,偏科。
季羡林:喜欢语文当然好,但语文要好,数学也要好。
21世纪的青年,要能文能理。
所以,不管你喜不喜欢,一定要学好数学。
最近清华大学办了一个班,选的是高才生,提出要培养中西贯通、古今贯通的人才。
我看,有这两个贯通还不行,还应该加一个文理贯通。
三贯通,这才是21世纪的青年。
苗苗:中西贯通,古今贯通,文理贯通,我记住了。
爷爷,有人让我妈妈赶快给我找一个好外语老师,说过了12岁再学外语就永远也说不准了。
2024年五年级上册语文《小苗与大树的对话》原文及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小苗和大树之间的情感交流。
1.3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2.2通过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生命的情感。
3.2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善于倾听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2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
2.教学难点:2.1理解课文中小苗和大树之间的情感交流。
2.2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过程1.导入1.1教师出示一棵大树和一棵小苗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大树和小苗之间会发生什么故事吗?1.2学生回答后,教师导入课题《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2.朗读课文2.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指导学生注意语气、节奏。
2.2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学习生字词3.1教师出示课文中的生字词,引导学生认读。
3.2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生字词进行讨论,解释词义,并举例运用。
4.理解课文内容4.1教师提问:课文中小苗和大树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4.2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讨论:小苗和大树是如何交流的?它们之间有哪些情感?5.小组讨论a.小苗和大树分别代表了什么?b.小苗和大树之间的对话给你带来了哪些启示?c.你觉得如何才能像小苗一样,学会与大树交流?6.情感体验6.1教师邀请几名学生扮演小苗和大树,进行对话表演。
6.2学生观看表演,感受小苗和大树之间的情感交流。
7.课堂小结7.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8.课后作业8.1学生选择一个自然界的生物,以《小苗与大树的对话》为题,编写一篇短文。
8.2家长监督学生完成作业,并签字确认。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学习《小苗与大树的对话》,让学生理解了大自然中生物之间的情感交流,培养了学生关爱大自然、尊重他人的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