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病
- 格式:docx
- 大小:45.58 KB
- 文档页数:8
颈椎病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是颈椎骨关节炎、增生性颈椎炎、颈神经根综合征、颈椎间盘脱出症的总称,是一种以退行性病理改变为基础的疾患。
主要由于颈椎长期劳损、骨质增生,或椎间盘脱出、韧带增厚,致使颈椎脊髓、神经根或椎动脉受压,导致一系列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征。
表现为颈椎间盘退变本身及其继发性的一系列病理改变,如椎节失稳、松动;髓核突出或脱出;骨刺形成;韧带肥厚和继发的椎管狭窄等,刺激或压迫了邻近的神经根、脊髓、椎动脉及颈部交感神经等组织,并引起各种各样症状和体征的综合征。
基本概述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是颈椎骨关节炎、增生性颈椎炎、颈神经根综合征、颈椎间盘脱出症的总称;是一种以退行性病理改变为基础的疾患。
主要由于颈椎长期劳损、骨质增生,或椎间盘脱出、韧带增厚,致使颈椎脊髓、神经根或椎动脉受压,导致一系列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征。
表现为颈椎间盘退变本身及其继发性的一系列病理改变,如椎节失稳、松动;髓核突出或脱出;骨刺形成;韧带肥厚和继发的椎管狭窄等,刺激或压迫了邻近的神经根、脊髓、椎动脉及颈部交感神经等组织,并引起各种各样症状和体征的综合征。
颈椎病头晕是椎动脉型颈椎病病人的常见症状。
病人因为颈部的伸展或旋转而改变体位诱发眩晕症状。
前庭神经核缺血性病变引起的眩晕,一般持续时间较短,数秒至数分钟即消失,发病时病人可有轻度失神及运动失调,表现为行走不稳或斜向一方;迷路缺血性病变引起的眩晕不伴意识障碍。
前庭神经病变引起的眩晕属中枢性眩晕症;迷路缺血性病变属周围性眩晕症。
部分病人有恶心感,急性发病时病人不能抬头,少数病人有复视、眼颤、耳鸣及耳聋等症状。
在体征方面,发病时病人颈部活动受限,作颈部旋转或活动可引起眩晕、恶心或心慌等症状;部分病人在患侧锁骨上听诊检查能听到椎动脉因为扭曲、血流受阻引起的杂音。
后颈部拇指触诊能摸及患椎向一侧呈旋转移位,同时棘突及移位的关节突关节部有明显压痛。
症状常见症状1、眩晕眩晕是椎动脉型颈椎病病人的常见症状。
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是一种以退行性病理改变为基础的疾患。
表现为颈椎间盘退变本身及其继发性的一系列病理改变,如椎节失稳、松动;髓核突出或脱出;骨刺形成;韧带肥厚和继发的椎管狭窄等,刺激或压迫了邻近的神经根、脊髓、椎动脉及颈部交感神经等组织,并引起各种各样症状和体征的综合征。
颈椎位于头部、胸部与上肢之间、又是脊柱椎骨中体积最小,但灵活性最大、活动频率最高、负重较大的节段,由于承受各种负荷、劳损,甚至外伤,所以极易发生退变。
大约30岁之后,颈椎间盘就开始逐渐退化,含水量减少,并伴随年龄增长而更为明显,且诱发或促使颈椎其它部位组织退变。
生物力学角度来看,第5—6、第6—7颈椎受力最大,因此,颈椎病的发生部位在这些节段较为多见。
有统计表明,50岁左右的人群中大约有25%的人患过或正患此病,60岁左右则达50%,70岁左右几乎为100%,可见此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
【发病机理】颈椎病发病机理:1、颈椎退行性改变:随着年龄的不同阶段发展,颈椎及椎间盘可发生不同的改变,在颈椎体发生退行性改变的同时,椎间盘也发生相应改变。
2、外伤因素:在椎间盘退变的基础上,进行剧烈活动或不协调的运动。
3、慢性劳损:长期处于不良的劳动姿势,椎间盘受到来自各种方面的牵拉、挤压或扭转。
4、寒冷、潮湿:尤其在椎间盘退变的基础上,受到寒冷、潮湿因素的影响,可造成局部肌肉的张力增加,肌肉痉挛,增加对椎间盘的压力,引起纤维环损害。
【疾病分类】(1) 颈型:即局部型,由颈椎间盘退行性改变引起颈椎局部或反射性地引起枕颈肩部疼痛,颈部活动受限。
(2) 神经根型:颈椎间盘退行性改变的刺激,压迫脊神经根,引起感觉、运动功能障碍者,又分为急性、慢性两种(3) 脊髓型:颈椎间盘迟行性改变造成脊髓受压和缺血,引起脊髓传导功能障碍者,又分为中央型和周围型两种。
中央型的发病是以上肢开始,向下肢发展;周围型的发病是以下肢开始,向上肢发展。
此两型又可分为轻、中、重三度。
颈椎病有什么治疗方法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其症状包括颈部疼痛、僵硬、头痛、肩部酸痛、甚至局部放射痛等。
颈椎病给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扰,因此治疗颈椎病是非常重要的。
那么,颈椎病有哪些治疗方法呢?首先,对于轻度颈椎病患者,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自我护理方法来缓解症状。
比如保持正确的坐姿和站姿,避免长时间低头或者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不动,这样可以减轻颈部的负担。
此外,适当的颈部按摩和热敷也可以缓解颈椎病的症状。
其次,对于中度颈椎病患者,可以考虑进行一些物理疗法的治疗。
比如颈部牵引疗法、理疗、针灸等,这些方法可以有效地缓解颈椎病的症状,促进颈部的血液循环,减轻疼痛。
另外,对于严重的颈椎病患者,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通常适用于颈椎间盘突出症、颈椎管狭窄等疾病。
手术治疗虽然风险较大,但对于一些顽固性的颈椎病症状可以取得较好的疗效。
除了上述的治疗方法外,药物治疗也是治疗颈椎病的重要手段。
比如镇痛药、肌肉松弛剂、抗炎药等,这些药物可以有效地缓解颈椎病的症状,减轻疼痛,帮助患者恢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
此外,对于颈椎病患者来说,平时还需要注意一些生活细节,比如避免长时间低头玩手机、电脑,避免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不动,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适当参加一些颈部锻炼等,这些都可以帮助预防和缓解颈椎病的症状。
总的来说,颈椎病是一种需要及时治疗的疾病。
针对不同程度的颈椎病患者,可以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包括自我护理、物理疗法、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等。
同时,平时也需要注意一些生活细节,预防颈椎病的发生。
希望每位患者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法,早日康复。
颈椎病的常见症状和治疗方法引言在现代社会中,颈椎疾病成为影响人们健康和生活质量的重要问题。
长时间的坐姿工作、不良习惯以及缺乏运动等原因导致颈椎病的发病率逐年增加。
本文将介绍颈椎病的常见症状和有效的治疗方法。
一. 颈椎病的常见症状1. 颈部僵硬和肩背酸痛颈椎压力过大或长期保持一个姿势会导致颈部肌肉紧张,出现颈部僵硬感。
同时,紧张的颈肩部肌肉可能向上延伸至头部,引起头部局部或整体酸胀感。
2. 头晕和眼花当颈椎受损严重时,可能会对周围血液循环产生影响。
这将导致供血不足,出现头晕、眼花甚至晕厥等不适感。
3. 上下肢麻木与无力受累的颈椎可能压迫或损伤神经根,导致颈椎病患者出现上下肢麻木、无力等症状。
这些症状可能会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
4. 头痛和眼睛不适颈椎错位或受伤时,可能对周围软组织产生压迫,导致颈部的血液循环紊乱。
此外,因脑供血不足引起的头痛和眼睛不适也是颈椎病的常见表现。
二. 颈椎病的治疗方法1. 保持正确的姿势和良好的习惯保持正确的姿势是预防和缓解颈椎疼痛的重要措施。
注意坐姿直立,避免长时间低头看手机或电脑;睡觉时使用符合人体曲线的枕头;避免突然转动脖子等动作。
2. 加强锻炼定期进行适量的运动可以改善颈肩部肌肉力量,增加颈椎周围支撑结构稳定性,并提高整体健康水平。
推荐的运动包括颈部伸展、转头运动和肩部放松训练等。
3. 物理疗法物理疗法是常见的非手术治疗方法,如针灸、推拿和康复训练等。
这些方法可以缓解颈椎病症状,减轻疼痛和不适感,并促进颈椎功能的恢复。
4.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常用于缓解颈椎病的疼痛和纠正相关问题。
非处方药如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可以减轻颈椎周围组织的发炎反应,从而改善相关的不适感。
但应注意不长期滥用药物。
5. 矫形器具使用对于某些弓背型或后突型颈椎病患者,佩戴专业设计的颈托或者其他支撑设备能够起到辅助稳定脊柱、减少压力集中等作用,帮助改善局部骨骼问题并缓解相应的不适。
6. 手术治疗对于严重且无法通过保守治疗方法缓解的颈椎病情况,手术可能是必要的选择。
颈椎病的分类及治疗方法颈椎病,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疾病,它的发病率高,很多人都有过类似的经历。
颈椎病又可分为不同的类型,因此在治疗上也有所不同。
下面,本文将为您介绍颈椎病的分类和常用的治疗方法。
一、颈椎病的分类1.颈椎骨质增生颈椎骨质增生是指由于年龄、劳动、生活习惯等原因导致颈椎上的骨头发生异常生长,逐渐增厚,冠状突向前或曲度变小,导致神经根、脊髓及椎动脉等器官被压迫,引起疼痛、麻木等症状。
2.颈椎间盘突出颈椎间盘突出是指颈椎的椎间盘髓核向外突出,压迫颈部和上肢的神经,导致痛、麻、胀、干等症状。
颈椎间盘突出主要与颈椎骨折、颈椎关节炎等因素有关。
3.颈椎肌肉劳损长期的工作、生活压力,会导致颈椎肌肉疲劳,长时间保持不良的姿势,也会引发颈肌劳损,出现痛、酸、胀、麻等症状。
颈椎肌肉劳损是颈椎病最常见的类型。
4.颈椎关节强直颈椎关节强直是由于亚急性、慢性感染、风湿性疾病等导致颈椎关节骨化,使颈椎间隙变小,甚至完全消失,引起颈椎运动不灵活,引发疼痛、僵硬等症状。
二、常用的颈椎病治疗方法1.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颈椎病最基本、最常见的治疗方法。
常用的治疗药品包括消炎止痛药、镇痛药、肌肉松弛剂及神经营养药等,它们能够有效缓解颈椎病的疼痛和炎症。
2.物理治疗物理治疗包括热敷、冷敷、按摩、理疗等一系列方法,它们能够改善颈椎血液循环,促进颈椎肌肉松弛,缓解颈椎病的疼痛和炎症。
3.手法治疗手法治疗是一种通过医师的手技来矫正颈椎病的错误姿势,加强颈椎周围肌肉的力量,达到改善颈椎病的症状、预防复发的目的。
手法治疗包括针灸、推拿、按摩等。
4.手术治疗当颈椎病达到一定程度,如有明显的神经根损伤、肢体无力等严重症状,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目前,常用的颈椎病手术方式有各种内固定术和椎间融合术等,手术操作方式要根据具体病情而定。
总之,颈椎病是一种很常见的疾病,它分为不同的类型,应该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
在平时,注意饮食健康、多运动、保持良好的姿势,对于预防颈椎病也是非常有帮助的。
颈椎病颈椎病可能导致:1.吞咽障碍:吞咽时有梗阻感,食管内有异物感,少数人有恶心,呕吐,声音嘶哑,干咳,胸闷等症状,这是由于颈椎前缘直接压迫食管后壁而引起食管狭窄,也可能是因骨刺形成过速使食道周围软组织发生刺激反应所引起。
2.视力障碍:表现为视力下降,眼胀痛,怕光,流泪,瞳孔大小不等,甚至出现视野缩小和视力锐减,个别患者还可发生失明,这与颈椎病造成自主神经紊乱及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而引发的大脑枕叶视觉中枢缺血性病损有关。
3.颈心综合征:表现为心前区疼痛,胸闷,心律失常(如中搏等)及心电图ST段改变,易被误诊为冠心病,这是颈背神经根受颈椎骨刺的刺激和压迫所致。
4.高血压颈椎病:可引起血压升高或降低,其中以血压升高为多,称为“颈性高血压“,由于颈椎病和高血压病皆为中老年人的常见病,故两者常常并存。
5.胸部疼痛:表现为起病缓慢的顽固性的单侧胸大肌和乳房疼痛,检查时有胸大肌压痛,这与颈6和颈7神经根受颈椎骨刺压迫有关。
6.下肢瘫痪:早期表现为下肢麻木,疼痛,跛行,有的患者在走路时有如踏棉花的感觉,个别患者还可伴有排便,排尿障碍,如尿频,尿急,排尿不畅或大小便失禁等,这是因为椎体侧束受到颈骨刺的刺激或压迫,导致下肢运动和感觉障碍所致。
8.猝倒:常在站立或走路时因突然扭头出现身体失去支持力而猝倒,倒地后能很快清醒,不伴有意识障碍,亦无后遗症,此类病人可伴有头晕,恶心,呕吐,出汗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症状,这是由于颈椎增生性改变压迫椎动脉引起基底动脉供血障碍,导致一时性脑供血不足所致。
颈椎病的基本病理变化之一是椎间盘的退行性变。
颈椎间盘运动范围较大,容易受到过多的细微创伤和劳损。
其主要病理改变是:早期为颈椎间盘的脱水,髓核的含水量减少和纤维环的纤维肿胀,继而发生变性,甚至破裂。
颈椎间盘变性后,耐压性能及耐牵拉性能减低。
可以发生局限性或广泛性向四周隆突,使椎间盘间隙变窄、关节突重叠、错位,以及椎间孔的纵径变小。
椎间盘退变常会引起继发性的椎间不稳定,椎体间的活动度加大和使椎体有轻度滑脱,继而出现后方小关节、钩椎关节和椎板的骨质增生,黄韧带和项韧带变性,软骨化和骨化等改变。
而在椎体与突出的椎间盘及韧带组织之间形成的间隙,由于有组织液积聚,再加上微细损伤所形起的出血,使这种血性液体发生机化然后钙化、骨化,于是形成了骨赘。
椎体前后韧带的松弛,又使颈椎不稳定,更增加了受创伤的机会,使骨赘逐渐增大。
骨赘连同膨出的纤维环,后纵韧带和由于创伤反应所引起的水肿或纤维疤痕组织,在相当于椎间盘部位形成一个突向椎管内的混合物,对颈神经或脊髓产生压迫作用。
钩椎关节的骨赘可从前向后突入椎间孔压迫神经根及椎动脉。
椎体前缘的骨赘一般不会引起症状,但文献上也有这种前骨赘影响吞咽或造成嘶哑的报告。
脊髓及神经根受压后,开始时仅为功能上的改变,如不及时减轻压力,逐渐会产生不可逆的变化。
因此如果非手术治疗无效,应及时进行手术治疗。
建议采用以下方法,去病建身,延年益寿。
祝身体健康。
1、通周辅助法体态、呼吸、意念:采用高位撑的体态,在沙发扶手、桌子、床头等两尺高以上的地方均可以习练,开始只做简单的机械运动,不管呼吸,不加意念,待两臂感到微酸,累的时候,开始加意念并配合呼吸。
身体向下时吸气,用全身的毛孔往里吸,要吸满。
起身时,双手支住身体,全身放松,不要急于做连续动作。
在支起的过程中休息一会儿,起身时呼气,意想体内的真气顺尾闾往上走,经督脉,百会降入下丹田、会阴。
一呼呼一圈,连续撑一阵后放松站立一会,便可收功。
功效:1、增强内气,经常练这一式,会感到内气沿着后背一片片地往上运行。
平时坐站的时候,也经常出现尾闾处有气往上升,且面积很大,这都是真气充足的表现。
2、治疗督脉上的疾病,因气足时要冲击两侧俞穴,故又是对上半身的全面调理。
2、睡觉锻炼体态、呼吸、意念:开始是仰卧,全身放松,两手臵于身体两侧,进行体呼吸,吸气时,意想宇宙间真气通过全身毛细孔吸进来,呼气时,意想全身的病气、浊气通过全身的毛细孔射出去射透天边。
做一阵以后,放弃吸射的意念,一切顺其自然,只知道自己还在练就可以了,也可用侧卧方式习练身体向右侧卧,右手心向上,臵于头侧,左手放在左胯上,两腿自然弯曲,进行体呼吸,意念同上,。
可在练习态中入睡,睡醒时不要急于起床,可在床上闭目习练体呼吸,待全身有了气感后,再起床,这种在练习态中睡着,又在练习后起床的功法,等于一宿都在练,凡各此类情况均为好现象,不必惊慌害怕,也不必欣喜,,要注意保持平静,一切顺其自然。
功效:对神衰、失眠、多梦的病症有特殊疗效,长期习练易入定。
3、行走锻炼:体态、呼吸、意念:行走时脚跟先落地,要一步一个脚印的走,呼吸时采用体呼吸,即吸气时,意想宇宙中真气通过全身的毛细孔吸入体内,呼气时,意想全身的病气,浊气,疲劳之气通过全身的毛细血管射出去,射透天边,呼吸要与走路的速度相结合,不宜快行。
功效:练出自然换气的功能,脚跟先落地,可以调动肾经,故有强肾固本的作用。
4、跑步锻炼:体态:慢跑,呼吸、意念:体呼吸,即吸气时,意想宇宙中真气通过全身的毛细孔吸入体内,呼气时,意想全身的病气,浊气,疲劳之气通过全身的毛细血管射出去,射透天边,呼吸要与跑步的速度相结合,不宜太快。
注意事项:练跑时,舌尖始终抵住上齿龈,口中出现口水时,标志内分泌系统已经活跃,可将口水分几口咽入肚内。
慢跑时,身体上下起伏不要太大,注意平缓。
功效:主治干燥综合症,加强内分泌系统功能;全身性调理。
5、颤抖法:体态、动作、意念:两脚踏地与肩同宽,两手自然下垂,两腿微曲,全身松立,眉心舒展,面带微笑,全身做有规律的上下颤抖。
颤抖一阵以后,身体松立,意想全身的病气、浊气、疲劳之气顺着已经通畅的经络排入地下,排一阵病气之后,放弃排病气的意念,意守下丹田静养一会儿,内视真气再体内运行的情况,最后深呼吸三次,将气沉入下丹田做为收功,此功可以随时随地练,不受场地限制。
呼吸:自然呼吸。
功效:排病气;主治神经衰弱、头晕、头胀,习练之后有一种形象高大的感觉,头脑清醒。
尤其适合脑力劳动者习练;是一种全身性的调理,练后周身轻松。
6、以音助气立掌法:体态、呼吸“两臂向下伸直,指尖向上抬起,掌根下按,呼气时发出鼻音,同时放松两臂、两手,以音催气,沿两臂下行,体会手心感觉。
也可将两手立掌向前推出,两臂平举。
功效:疏通两臂经络,帮助发放外气,用劳宫发出的气为热气,对治疗寒症效果较好;可治疗两臂上及与手三阴手三阳有关的脏腑疾病。
家庭疗法1.自行恢复治疗:绝大多数颈椎病患者通过姿势调整、特别是睡姿调整,适当休息以及正确的颈肩背部肌肉锻炼就能恢复健康或是大幅度缓解症状。
2.自我运动治疗:每日可自行施术一次。
手法由轻渐重,以能忍耐为度。
依法施术,一般1-2月即可见效。
①颈部运动:头向前倾十次,向后仰十次,向左倾十次,向右倾十次。
然后缓慢摇头,左转十次,右转十次。
②摇动上肢:左臂摇动二十次,再右臂摇动二十次。
③抓空练指;两臂平伸,双手五指作屈伸运动,可作五十次颈椎病。
④局部按摩:可于颈部、大椎穴、风池穴附近寻找压痛点、硬结点或肌肉绷紧处,在这些反应点上进行揉按、推掐。
⑤远道点穴:在手背、足背、小臀前外侧、小腿外侧寻找压痛点。
于此反应点施点穴按摩。
⑥擦掌摩腰:将两手掌合并擦热,随即双手磨擦腰部,可上下方向擦动,作五十次。
⑦掐捏踝筋:两手变替掐捏足踝后大筋。
⑧用拇、食指掐揉人中穴。
⑨提揉两耳;用手提拉双耳,然后搓揉,待耳发热为止。
颈椎病食疗方法(下面资料仅供参考,详细需要咨询医生)1、川芎白芷炖鱼头川芎15克,白芷15克,鳙鱼头1个,生姜、葱、盐、料酒各适量。
川芎、白芷分别切片,与洗净的鳙鱼头一起放入锅内,加姜、葱、盐、料酒、水适量,先用武火烧沸后,改用文火炖熟。
佐餐食用,每日1次。
可祛风散寒,活血通络。
2、天麻炖鱼头天麻10克,鲜鳙鱼头1个,生姜3片。
天麻、鳙鱼头、生姜放炖盅内,加清水适量,隔水炖熟,调味即可。
可补益肝肾,祛风通络。
适用于颈动脉型颈椎病。
3、葛根煲猪脊骨葛根30克,猪脊骨500克。
葛根去皮切片,猪脊骨切段,共放锅内加清水适量煲汤。
饮汤食肉,常用有效。
可益气养阴,舒筋活络。
适用于神经根型颈椎病。
4、桑枝煲鸡老桑枝60克,母鸡1只(约1000克),食盐少许。
鸡洗净,切块,与老桑枝同放锅内,加适量水煲汤,调味,饮汤食鸡肉。
可补肾精,通经络。
适用于神经根型颈椎病。
5、生姜粥粳米50克,生姜5片,连须葱数根,米醋适量。
生姜捣烂与米同煮,粥将熟加葱、醋,佐餐服食,可祛风散寒,适用于太阳经腧不利型颈椎病。
6、川乌粥生川乌12克,香米50克,慢火熬熟,下姜汁1茶匙,蜂蜜3大匙,搅匀,空腹啜服,可散寒通痹,适用于经络痹阻型颈椎病。
7、杭芍桃仁粥杭白芍20克,桃仁15克,粳米60克。
先将白芍水煎取液500毫升,再把桃仁洗净捣烂如泥,加水研汁去渣,二汁液同粳米煮熟。
饮此粥可活血,养血,通络,适用于气滞血瘀型颈椎病。
8、葛根五加粥葛根、薏米仁、粳米各50克,刺五加15克。
所有原料洗净,葛根切碎,刺五加先煎取汁,与余料同放锅中,加水适量。
武火煮沸,文火熬成粥,加冰糖适量,调味食用。
可祛风,除湿,止痛。
适用于风寒湿痹阻型颈椎病。
9、木瓜陈皮粥木瓜、陈皮、丝瓜络、川贝母各10克,粳米50克。
将原料洗净,木瓜、陈皮、丝瓜络先煎,去渣取汁,加入川贝母(切碎),加冰糖适量即成。
可化痰,除湿,通络。
适用于痰湿阻络型颈椎病。
10、参芪龙眼粥党参、黄芪、桂圆肉、枸杞子各20克,粳米50克。
将原料洗净,党参、黄芪切碎先煎取汁,加水适量煮沸,加入桂圆肉、枸杞子及粳米,文火煮成粥,加适量白糖即可。
可补气养血。
适用于气血亏虚型颈椎病。
11、参枣粥人参3克,粳米50克,大枣15克。
将人参粉碎成细粉,米、枣洗净后入锅,加水适量,武火煮沸,文火熬成粥,再调入人参粉及白糖适量。
可补益气血。
适用于气血亏虚型颈椎病。
12、薏米赤豆汤薏米、赤豆各50克,山药15克,梨(去皮)200克。
将所有原料洗净,加水适量,武火煮沸后文火煎,加冰糖适量即可。
可化痰除湿。
适用于痰湿阻络型颈椎病。
13、姜葱羊肉汤羊肉100克,大葱30克,生姜15克,大枣5枚,红醋30克。
所有原料加水适量,做汤1碗,日食1次。
可益气,散寒,通络。
适用于经络痹阻型颈椎病。
颈椎病饮食宜忌宜颈椎病患者的一般饮食原则为:合理搭配,饮食要合理搭配,不可单一偏食。
颈椎病食物一般分两大类:一类是主食,主要是提供热能,如米、面,都属于这类食物;另一种食物,可以调节生理机能,称为副食,如豆类、水果和蔬菜等。
主食中所含的营养是不同的,粗细要同时吃,不可单一偏食。
粗细、干稀、主副搭配的全面营养可满足人体需要,促进患者的康复和维持正常人体的需要。
颈椎病患者需对症进食:由于颈椎病是椎体增生、骨质退化疏松等引起的,所以颈椎病患者应以富含钙、蛋白质、维生素B族、维生素C和维生素E的饮食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