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下中药材种植之四大南药ppt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1.76 MB
- 文档页数:26
二十、中药材及南药第一节云南省道地药材、南药及特色药材品种状况简介一、云南药材资源概述中药材是中药饮片和中成药的原料和根本。
我国是中药资源大国,据调查,全国有各类中药材资源13628种,其中药用植物11146种,用于饮片和中成药的药材有1000~1200余种。
常年经营中药材1000余种,其中60%以上的数量和80%以上的品种为野生药材;栽培药材种类仅占20%左右;植物类药材占90%;常用中药材500多种,栽培药材200多种,常年大量栽培的中药材品种100余种。
据统计,目前全国共有药材种植面积580余万亩,各类药材生产基地600多个,年产量约2.5亿公斤,占中药材收购总量的30%左右。
自1996年制定中药现代化行动纲要以来,已有70种常用道地中药材被列入国家中药现代化规范化药材基地建设之中,云南省复杂多变的生态气候条件,孕育了丰富的动植物药物资源,拥有药材资源6559种,其中植物药6157中,在中药材资源品种数量上居全国首位,出口和调拨外省的大宗药材品种50余种;各类天然药物生产栽培基地50余个,在野生药材人工种植、南药和进口药材的引种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可栽培品种达147个;目前,拥有药品生产企业169个,生产产品3600余个,其中80%以上的药家都生产中成药,拥有昆明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云南白药、昆明中药厂、盘龙云海等知名企业,形成了云南白药系列、灯盏花系列、三七系列、排毒养颜胶囊等一批名优特色产品。
至今为止,全省已有500多种天然药用植物资源被生产开发利用,其中400多种为野生药材,250余种药材被工业化生产应用,具备了一定的生产开发能力。
自2001年启动中药现代化基地建设以来,先后启动了南药、民族药、三七、天麻、薯蓣5大种植基地50余个品种的人工栽培,除三七、阳春砂仁、云木香、云天麻、云茯苓、石斛、草果、槟榔、灯盏花、、八角、薯蓣、番麻、银杏、除虫菊等已形成一定的种植规模外,其它更多的特色品种和优势品种及道地药材品种依然主要以野生为主、产量和质量均得不到保证,不能形成优势产业。
中国四大南药资料整合中国四大南药包括:巴戟天、益智、砂仁、槟榔。
(一)巴戟天科名:巴戟天为中草药,为双子叶植物茜草科(Rubiaceae )巴戟天(Morinda officinalis How. )的干燥根。
别名:巴戟、巴吉天、戟天、巴戟肉、鸡肠风、猫肠筋、兔儿肠。
主产于广东、广西等地。
利用部位:预试根含蒽醌、黄酮类化合物。
栽种6-7年即可采收。
在秋冬季采挖,挖出后,摘下肉质根,洗去泥沙,在阳光下晒至五六成干,用水棒轻轻打扁,再晒至全干即成。
生态特征:巴戟天藤状灌木。
根肉质肥厚,圆柱形,不规则地断续膨大,呈念珠状。
茎有细纵条棱,幼时被褐色粗毛。
叶对生;叶柄长4-8mm,有褐色粗毛;叶片长椭圆形,长3-13cm,宽1.5-5cm,先端短渐尖,基部钝或圆形,全缘,上面深绿色,嫩时常带眦色,并有衡疏短粗毛;老时肖滑无毛,下面沿中脉上被短粗毛,叶缘有短睫毛,侧脉6-7对;托叶膜质,鞘状。
花序头状,有花2-10朵,生于小枝的顶端或热电厂成伞形花序;总花梗长3-10mm,被污黄色短粗毛;花萼倒圆锥状,先端有不规则的齿裂;花冠白色,肉质,长可达7mm,花冠管的喉部收缩,内面密生短粗毛,多数3深裂,较少14裂;雄蕊与花裂片同数。
生于花冠管的近基部,花丝短;子房下位,4室,花柱纤细,2深裂,藏于花冠内。
核果近球形,直径6-11mm,熟时红色。
小核内有种子4颗,近卵形或倒卵形,背部隆起,侧面平坦,被白短柔毛。
花期4-7月。
根呈扁圆柱形,略弯曲。
性味功能:巴戟天性微温,味辛、甘。
归肾、肝经。
具有补肾阳,强筋骨,祛风的功效。
用于阳痿遗精,宫冷不孕,月经不调,少腹冷痛,风湿痹病,筋骨痿软等症。
最新市场价格:名称规格价格(元/公斤)巴戟天统88(二)益智科名:益智,姜科植物,英文名:FRUCTUS ALPINIAE OXYPHYLLAE,别名:益智仁、益智子。
产地:广东、海南、广西、云南、福建等地。
利用部位:来源:益智的干燥成熟果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