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慈善事业的发展现状及其影响概述(PPT 30张)
- 格式:ppt
- 大小:4.69 MB
- 文档页数:32
城市慈善事业发展状况及完善途径慈善事业是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是实现国民收入“第三次分配”的重要手段,其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和城市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中国规模庞大的人口与经济体量,在发展进程中,难以完全均衡和协调,在科学发展与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慈善资源与劳动力、资金、技术以及管理等生产要素一样,也是重要的社会发展资源。
通过合理配置和充分利用,慈善事业可以发挥巨大的财富增值和增加幸福的效应,因此,发展慈善事业对于中国城市的文明化进程具有重要的推动意义。
一中国慈善事业的发展现状(一)中国现代城市慈善事业发展历程1998年,中国遭遇百年特大洪灾,中国首次发起了全民参与的慈善募集社会活动,中国慈善总会、中国红十字会等机构引导民众慈善捐赠110多亿元,同年及之后的1999年,先后公布了《社会团体登记注册条例》、《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事业捐赠法》,标志着中国现代慈善事业大发展的开始。
2003年全国抗击“非典”再次推动慈善事业的发展,2004年党的十六大提出要“健全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相互衔接的社会保障体系”,慈善事业成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支撑,同年,颁布了《基金会管理条例》,明确了非公募基金会登记注册办法,为个人、民营企业自愿兴办基金会开辟了路径,2005年出台了《中国慈善事业发展指导纲要(2006~2010年)》。
2008年汶川地震后,发展慈善事业更成为全社会的道德共识,慈善事业成为了社会公众以捐赠款物、志愿服务、自组织慈善社团等形式实现关爱他人奉献社会的代称,当年,社会捐赠款物达到1070亿元,志愿者总数超过1亿人次。
(二)全国慈善事业发展规模与水平2009年,国内公益慈善资金规模约986亿元,其中全年接受国内外捐赠款物573亿元,彩票公益金413亿元。
全国接收各类社会捐赠款物达到332.78亿元。
其中,捐款约227.5亿元,物资折价约105.28亿元。
教育慈善事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教育,乃国之大计、党之大计。
教育慈善事业作为推动教育公平、促进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在当今社会发挥着日益显著的作用。
它不仅为贫困地区的孩子带来了改变命运的机会,也为社会的和谐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正能量。
一、教育慈善事业的现状(一)资金投入不断增加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慈善意识的提高,教育慈善事业的资金投入呈现出持续增长的态势。
越来越多的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纷纷慷慨解囊,为教育事业贡献力量。
一些知名企业设立了专项教育基金,如_____企业每年投入大量资金用于改善贫困地区的教育基础设施、资助贫困学生完成学业等。
同时,个人捐赠也日益活跃,许多爱心人士通过捐款、捐物等方式支持教育慈善项目。
(二)项目形式多样化教育慈善项目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资金捐赠,形式愈发多样化。
除了援建学校、捐赠教学设备等硬件支持,还包括师资培训、在线教育资源共享、教育公益活动组织等软件方面的投入。
例如,一些公益组织开展的“乡村教师培训计划”,为提升农村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提供了有力支持;“一对一帮扶”项目,让城市的志愿者与农村贫困学生建立长期的联系,在学习和生活上给予关心和指导。
(三)社会关注度提高在信息技术的推动下,教育慈善事业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和关注。
社交媒体、网络平台成为了教育慈善信息传播的重要渠道,使得更多人了解到贫困地区教育的现状和需求。
同时,一些公众人物也积极参与教育慈善活动,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带动了更多人关注和投身于教育慈善事业。
然而,教育慈善事业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一)资源分配不均衡尽管资金投入不断增加,但教育慈善资源在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的分配仍存在不均衡的现象。
一些贫困地区、偏远山区的学校依然面临着教育设施简陋、师资力量薄弱等问题,难以得到足够的支持和帮助。
(二)项目执行效果有待提升部分教育慈善项目在实施过程中,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督和管理,导致项目执行效果不佳。
例如,一些捐赠的教学设备未能得到充分利用,师资培训项目未能达到预期目标等。
中国慈善事业的发展与现状慈善事业是一种本质上帮助社会弱势群体的非营利性工作。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实力和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是社会福利体系仍然不完善,一些弱势群体仍然处于贫困和困难的境地。
一方面,政府需要加大投入,建立更为完善的社会福利体系。
另一方面,慈善事业在社会服务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本文将探讨慈善事业在中国的发展和现状,并提出一些可行的建议。
一、慈善事业的发展历程中国的慈善事业可以追溯到唐朝时期,当时寺庙为贫苦百姓提供救济。
20世纪50年代,中国政府垄断了所有慈善事业,并部署了国家福利工作。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逐渐出现了一批有能力和愿望进行捐赠的公民和企业家。
1994年,中国国家财政部颁发了第一份慈善机构管理暂行办法,标志着中国的慈善组织已经开始合法化。
此后,一些慈善组织如中国红十字会、中国扶贫基金会、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相继成立。
2004年中国实施的个人所得税法对捐赠作出了税收优惠政策。
2016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促进慈善事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了一系列的鼓励措施,加强慈善组织的管理和服务水平提升。
随着政策的不断完善和民间慈善力量的不断增强,中国的慈善事业呈现快速发展的态势。
二、慈善事业的现状1.慈善捐赠规模不断扩大中国慈善组织的数量和规模逐渐扩大。
2018年,全国社会募集慈善捐款总额达到1657.8亿元人民币,其中有约一半来自于企业和个人直接捐赠,另一半则是由慈善组织进行募集。
由此可见,中国公民和企业家对慈善事业的关注度和支持程度不断提高。
2.行业分化趋势显著中国慈善事业涵盖了教育、医疗、扶贫、环保、灾害救助等领域。
不同类型的慈善事业有着不同的特点和侧重点。
由于社会需求的多样性,慈善事业呈现出行业分化的趋势。
每个行业内的慈善机构会专注于该领域内的闲置资产回收、儿童资助、扶贫助困等特定项目。
随着慈善组织的分化,它们所服务的群体和领域也得到了更加精准的定位和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