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慈善事业的发展现状及其影响概述(PPT 30张)
- 格式:ppt
- 大小:4.69 MB
- 文档页数:32
城市慈善事业发展状况及完善途径慈善事业是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是实现国民收入“第三次分配”的重要手段,其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和城市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中国规模庞大的人口与经济体量,在发展进程中,难以完全均衡和协调,在科学发展与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慈善资源与劳动力、资金、技术以及管理等生产要素一样,也是重要的社会发展资源。
通过合理配置和充分利用,慈善事业可以发挥巨大的财富增值和增加幸福的效应,因此,发展慈善事业对于中国城市的文明化进程具有重要的推动意义。
一中国慈善事业的发展现状(一)中国现代城市慈善事业发展历程1998年,中国遭遇百年特大洪灾,中国首次发起了全民参与的慈善募集社会活动,中国慈善总会、中国红十字会等机构引导民众慈善捐赠110多亿元,同年及之后的1999年,先后公布了《社会团体登记注册条例》、《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事业捐赠法》,标志着中国现代慈善事业大发展的开始。
2003年全国抗击“非典”再次推动慈善事业的发展,2004年党的十六大提出要“健全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相互衔接的社会保障体系”,慈善事业成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支撑,同年,颁布了《基金会管理条例》,明确了非公募基金会登记注册办法,为个人、民营企业自愿兴办基金会开辟了路径,2005年出台了《中国慈善事业发展指导纲要(2006~2010年)》。
2008年汶川地震后,发展慈善事业更成为全社会的道德共识,慈善事业成为了社会公众以捐赠款物、志愿服务、自组织慈善社团等形式实现关爱他人奉献社会的代称,当年,社会捐赠款物达到1070亿元,志愿者总数超过1亿人次。
(二)全国慈善事业发展规模与水平2009年,国内公益慈善资金规模约986亿元,其中全年接受国内外捐赠款物573亿元,彩票公益金413亿元。
全国接收各类社会捐赠款物达到332.78亿元。
其中,捐款约227.5亿元,物资折价约105.28亿元。
教育慈善事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教育,乃国之大计、党之大计。
教育慈善事业作为推动教育公平、促进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在当今社会发挥着日益显著的作用。
它不仅为贫困地区的孩子带来了改变命运的机会,也为社会的和谐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正能量。
一、教育慈善事业的现状(一)资金投入不断增加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慈善意识的提高,教育慈善事业的资金投入呈现出持续增长的态势。
越来越多的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纷纷慷慨解囊,为教育事业贡献力量。
一些知名企业设立了专项教育基金,如_____企业每年投入大量资金用于改善贫困地区的教育基础设施、资助贫困学生完成学业等。
同时,个人捐赠也日益活跃,许多爱心人士通过捐款、捐物等方式支持教育慈善项目。
(二)项目形式多样化教育慈善项目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资金捐赠,形式愈发多样化。
除了援建学校、捐赠教学设备等硬件支持,还包括师资培训、在线教育资源共享、教育公益活动组织等软件方面的投入。
例如,一些公益组织开展的“乡村教师培训计划”,为提升农村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提供了有力支持;“一对一帮扶”项目,让城市的志愿者与农村贫困学生建立长期的联系,在学习和生活上给予关心和指导。
(三)社会关注度提高在信息技术的推动下,教育慈善事业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和关注。
社交媒体、网络平台成为了教育慈善信息传播的重要渠道,使得更多人了解到贫困地区教育的现状和需求。
同时,一些公众人物也积极参与教育慈善活动,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带动了更多人关注和投身于教育慈善事业。
然而,教育慈善事业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一)资源分配不均衡尽管资金投入不断增加,但教育慈善资源在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的分配仍存在不均衡的现象。
一些贫困地区、偏远山区的学校依然面临着教育设施简陋、师资力量薄弱等问题,难以得到足够的支持和帮助。
(二)项目执行效果有待提升部分教育慈善项目在实施过程中,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督和管理,导致项目执行效果不佳。
例如,一些捐赠的教学设备未能得到充分利用,师资培训项目未能达到预期目标等。
中国慈善事业的发展与现状慈善事业是一种本质上帮助社会弱势群体的非营利性工作。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实力和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是社会福利体系仍然不完善,一些弱势群体仍然处于贫困和困难的境地。
一方面,政府需要加大投入,建立更为完善的社会福利体系。
另一方面,慈善事业在社会服务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本文将探讨慈善事业在中国的发展和现状,并提出一些可行的建议。
一、慈善事业的发展历程中国的慈善事业可以追溯到唐朝时期,当时寺庙为贫苦百姓提供救济。
20世纪50年代,中国政府垄断了所有慈善事业,并部署了国家福利工作。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逐渐出现了一批有能力和愿望进行捐赠的公民和企业家。
1994年,中国国家财政部颁发了第一份慈善机构管理暂行办法,标志着中国的慈善组织已经开始合法化。
此后,一些慈善组织如中国红十字会、中国扶贫基金会、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相继成立。
2004年中国实施的个人所得税法对捐赠作出了税收优惠政策。
2016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促进慈善事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了一系列的鼓励措施,加强慈善组织的管理和服务水平提升。
随着政策的不断完善和民间慈善力量的不断增强,中国的慈善事业呈现快速发展的态势。
二、慈善事业的现状1.慈善捐赠规模不断扩大中国慈善组织的数量和规模逐渐扩大。
2018年,全国社会募集慈善捐款总额达到1657.8亿元人民币,其中有约一半来自于企业和个人直接捐赠,另一半则是由慈善组织进行募集。
由此可见,中国公民和企业家对慈善事业的关注度和支持程度不断提高。
2.行业分化趋势显著中国慈善事业涵盖了教育、医疗、扶贫、环保、灾害救助等领域。
不同类型的慈善事业有着不同的特点和侧重点。
由于社会需求的多样性,慈善事业呈现出行业分化的趋势。
每个行业内的慈善机构会专注于该领域内的闲置资产回收、儿童资助、扶贫助困等特定项目。
随着慈善组织的分化,它们所服务的群体和领域也得到了更加精准的定位和服务。
当代中国慈善事业:现状、路径、前景本文系《中国社会科学报》总第107期特别策划“面向21世纪的中国慈善事业”文章之一。
众所周知,中国社会正处于一个十分关键的发展阶段,中国的财富量急剧增长,2009年的GDP已经达到33.5万亿元,人均GDP达到了 25188元。
如果没有意外,中国即将超过人均GDP4000美元大关,提前40年实现邓小平同志所确定的2050年发展目标。
根据国际发展的一般经验,未来十年,中国的人均GDP完全有可能达到1万美元,初步迈上发达国家的门槛。
经济发展的速度完全能够大大提前实现“三步走”战略。
经济的发展,一方面带来整个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化,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全球化迅速地叠加发展,对于社会管理提出了根本性的挑战。
另一方面,财富总量的大规模快速增长,要求社会大众对于财富的管理,作出新的较为艰难的社会选择。
从而使贫富之间,能够建立兄弟情谊,并和睦相处。
应该看到,经济的快速发展的不平衡性使传统的安全管理对象发生了变化,政治性的管理正在大踏步地转向社会管理。
社会管理的基础,就是一定要有一个十分有活力的公民社会,而公民对于公益事业的全面投入,是社会健康发展的基本标志。
也就是说,中国社会的平稳转型,需要公益慈善事业的快速发展。
现状与差距对于中国公益事业现状,特别是中国慈善事业发展现状的基本认识,最为重要的基本问题就是,当代中国,究竟有多少的慈善公益空间?我们看三组数据。
年度慈善捐赠总额。
2009年中国慈善捐赠已经达到509亿元,占当年30多万亿元GDP 的 0.17%,占中国财政收入6800亿元的比例,不到5%。
比较一下,美国2008年的捐款3000亿美元,占当年14万亿美元GDP的2%左右,占美国财政收入3万亿美元的10%。
要达到美国的水平,中国年度捐赠额应该是6000亿元。
慈善组织的数量。
2009年,中国的基金会为 1843个,美国的慈善组织超过100万个,英国比较活跃的慈善组织超过16万个,加拿大慈善组织也有8万个以上,跟发达国家比较,中国慈善组织的数量还很不够。
慈善公益事业的现状与未来展望慈善公益事业是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着社会的公正与正义,也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
在世界范围内,慈善公益事业的不断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也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探讨慈善公益事业的现状和未来展望,以期为推动我国慈善事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一、慈善公益事业现状1. 慈善公益事业取得的成效近年来,全球范围内的慈善公益事业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世界各地大量的慈善机构积极投入到慈善公益事业中,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通过各种形式的募捐和捐赠,全球范围内的慈善机构实现了对受灾地区的紧急援助、弱势群体的帮扶、教育和文化事业的推动等重要领域的支持和参与。
这些积极的行动不仅体现了人类的爱心和关爱,也为全球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2. 慈善公益事业面临的问题尽管慈善公益事业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然存在许多的问题。
首先,慈善公益事业在成本和效益之间的权衡方面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由于募捐资金的不稳定性和一大部分捐赠资金被用于内部管理等方面,导致慈善公益事业的实际效益十分有限。
其次,慈善机构管理水平不高,捐赠资金的使用和管理、捐赠者和受助者的信息透明度等问题依然存在。
再者,一些慈善机构存在着不符合法律法规和道德原则的行为,给慈善公益事业的发展带来了负面影响。
二、慈善公益事业未来展望1. 加强监管和管理现代慈善公益事业的成功运作需要综合运用市场机制、法律手段、社会监督等手段来加强其管理和监管。
因此,在未来要加强对慈善机构的监管和管理。
严格划定慈善公益事业的管理边界,完善其内部管理机制,促进慈善公益事业的规范化和专业化;进一步完善慈善机构的财务公开和信息透明度,规范募捐和使用捐赠款项等行为。
2. 增强公众信任和捐赠积极性慈善公益事业需要依靠公众的信任、理解和支持,才能够取得更大的成功。
因此,在未来要通过宣传、教育等手段,提高公众对慈善事业的认识和理解,从而增强公众对慈善事业的信任和支持。
国内外慈善事业发展情况慈善事业的发展,既包括国内的发展情况,也包括国际上的发展情况。
下面将简要介绍国内外慈善事业的发展情况。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中国慈善事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政府的支持和社会的参与,为中国慈善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首先,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慈善法规和政策,为慈善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
2024年,中国慈善法正式实施,明确了慈善组织的定义和管理办法,规范了慈善事业的运作。
政府还鼓励企业和个人参与慈善事业,提供税收减免和资金支持等优惠政策。
其次,中国社会各界积极参与慈善事业。
越来越多的企业和富豪愿意进行慈善捐赠,通过设立基金会、捐助项目等方式投入慈善事业。
同时,普通市民也开始积极参与慈善活动,捐款捐物,志愿服务等。
在一些重大灾害中,中国社会展现了强大的团结和互助精神。
再次,中国的慈善事业形式多样,涵盖教育、医疗、扶贫、环保等领域。
越来越多的慈善组织和项目涌现出来,为社会提供了各种各样的公益服务。
在教育领域,一些慈善组织投资兴办学校,为贫困地区的孩子提供教育资源;在医疗领域,一些基金会设立医疗救助项目,帮助贫困患者获得医疗救助。
同时,一些环保组织也投入慈善事业,推动环保意识的普及与环境问题的解决。
在国际上,慈善事业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近年来,国际慈善组织的数量和规模都在不断增长。
首先,国际慈善组织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一些国际性的慈善组织,如国际红十字会、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等,通过用资金和资源援助贫困地区,改善人们的生活条件。
这些组织不仅在发达国家,也在发展中国家开展慈善项目,帮助最需要帮助的人们。
其次,众筹和社交媒体的广泛应用,为国际慈善事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众筹平台为个人和组织提供了一个集中募款和传播信息的途径,借助社交媒体的力量,慈善项目的影响力扩大,帮助更多的人众筹到资金和资源。
再次,跨国公司和富豪的慈善捐赠也极大地推动了国际慈善事业的发展。
世界上很多富裕的企业家和企业,通过设立慈善基金会和捐赠项目等方式,投入到国际慈善事业中,为贫困地区提供救助和发展机会。
我国慈善事业的现状和发展对策一、我国慈善事业的发展现状1.慈善捐赠水平较低,占GDP的比重不到1%。
我国尚没有建立慈善捐赠的信息统计制度,所以如何全面估计我国目前的社会慈善捐赠水平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慈善捐赠按照流向可分成三个部分,即向慈善筹款机构的捐款、向慈善执行机构的捐赠、向受助人的直接捐赠。
我国现有近100多家慈善公益组织所掌握的资金总计仅占GDP的0.1%。
这100多家慈善公益组织主要是慈善筹款机构,0.1%反映的是这些慈善公益机构的筹款水平。
更多的直接给慈善执行机构和受助人的直接捐赠没有进入统计,如很多给养老院、福利院、学校、医院等福利性机构的企业捐赠和其他社会捐赠。
另外,还有大量的通过政府相关部门的捐赠也没有进入统计,如民政系统在全国开展的经常化捐助行动、政府部门直接接收的各种抗灾救灾捐赠等。
例如,在抗击SARS期间,政府部门和相关机构直接接收的专门捐赠远远高于政府指定的四大慈善公益机构接受捐赠的水平。
按照美国公益机构筹款水平占社会慈善捐赠水平10%的比例来推算,我国目前的社会慈善捐赠水平应该接近GDP的1%。
2.慈善公益机构发展刚刚起步,不仅数量少,而且动员社会资源的能力弱,多数尚没有足够的社会公信力。
我国慈善事业发展相对落后,一是表现在慈善机构的数量较少。
目前我国的慈善公益组织大约100多个,而美国1998年豁免减免税收的慈善公益机构就有120万个。
筹款能力最强的中华慈善总会和中国法律援助基金会的年筹款额还不到8000万元,100多家筹款机构的年收入不到GDP的0.1%。
慈善公益组织和社会的信息交流不足,接受捐赠的渠道不畅。
二是表现在专业性不强,分工不合理等方面。
慈善筹款机构、慈善执行机构职能不清,筹款机构忙着自己做项目,执行机构忙着筹款,右手筹钱左手花,不仅降低了专业性,而且效率低下,并容易导致慈善腐败。
3.由于政府在计划经济时代长期统包社会救济和社会福利,造成公民慈善观念落后,个人主动性慈善捐赠参与率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