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事业管理概论第十一章公共事业分类管理概述上 ppt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376.00 KB
- 文档页数:38
第十一章公共事业分类管理概述(上)11.1 复习笔记一、科技事业管理1.科技事业活动的类别划分(1)现代科技事业活动的基本内容①基础科学研究即科学研究,指自然科学中的基本问题和基础理论的研究。
基础科学研究要回答的是“是什么”、“为什么”,是科技与经济发展的源泉和后盾,是新发明或技术研究的先导。
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即研究关注和解决的是人类自身的知识和文化发展,以及整个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问题。
③应用技术研究即主要是应用技术研究,就其特性而言,即通常所说的技术发明活动,回答的是“做什么”、“怎么做”的问题。
其是在一定的基础科学研究的基础上,根据现实的需要综合利用知识,将科学研究提供的物化可能变为现实。
④公益性研究和技术推广a.公益性研究。
指一些涉及公众整体利益,难以分割的技术研究和运用,如关系到气象服务、灾害研究等方面的技术和研究等。
b.技术推广。
指涉及公众利益和社会整体的社会经济发展的技术,如农业方面的种子改良技术等,这类技术是社会发展的一种基础性需要。
(2)现代科技活动按目的和功能的类别划分①以满足企业或市场需要为主要目标的科技活动a.科学技术成果或产品可以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b.科学技术成果或产品可以为企业带来巨额利润甚至是垄断利润。
②以满足社会共同需要为主要目标的科技活动a.研究所要解决的整个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本问题,同时,也是整个应用技术研究的基础,因而反映的是社会的共同利益要求。
b.科技活动的结果,或者很难量化而不能商品化,或者具有垄断性,或者由于涉及全社会整体的技术进步和社会发展而不应该商品化,因而都不能以市场的方式提供。
2.科技事业产品的准公共性分析(1)一些科技事业产品具有较突出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另一些科技事业产品则具有一定的非排他性且有一定的消费竞争性①具有较突出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产品主要是基础研究产品、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产品、公益性和技术推广产品。
一、 公共事业的定义:是面向社会,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为基本目标,直接或间接为国民经济提供服务或创造条件,关系到社会全体公众基本生活质量和共同利益,并且不以盈利为目的的活动。
从社会产品的角度看,公共事业涉及的事以准公共产品为主并包括纯公共产品乃至某些俱乐部产品的活动。
二、公共事业与公共事务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联系在于:从公共事务的角度看,公共事务科分为政治的、经济的和社会的(即狭义的社会)公共事务;公共事业所包含的的基本内容主要是狭义的社会公共事务。
因而公共事业属于社会公共事务的范畴,公共事务涵盖了公共事业。
区别在于:广义的公共事务由于还涉及政治领域和经济领域,因而具有明显的政治性和阶级性;而从传统的事业向公共事业的转型中,基于原有事业的基本内涵和价值取向,公共事业主要涉及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即基本上是狭义的社会公共事务,具有更为强烈的社会性和服务性。
三、公共事业的基本特征:公共性非营利性规模性四、公共事业环境:是公共管理主体系统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外部条件的总和,或说是直接或间接作用或影响公共事业管理主体及其活动方式、活动过程的外部要素的总和。
特征:广泛性、复杂性、差异性生态环境:是指公共事业管理所处的自然环境和社会人文环境。
文化环境:是指 公共事业管理机构置身于其中的一定的社会思想意识、文化心态和观念形态的总和,它是一定区域内社会成员在社会化过程中长期积淀而形成的一种较为稳定的意识形态。
政治环境:是指一定政治体系中与公共组织并列且对公共组织产生作用的诸种政治因素的总和。
经济环境:就是公共事业管理所处的经济背景,是制约和影响公共事业管理一切经济因素的总和。
五、 公共管理环境与公共事业管理之间的关系公共事业管理环境与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关系,主要包含两者之间的辩证关系以及两者相互作用的基本内容及表现形式两个方面(一)、辩证关系:所谓的辩证关系就是指公共事业管理环境是公共事业管理赖以产生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公共事业管理环境决定、制约公共事业管理总体上看,表现为公共事业管理的根本性质、原则和职能内容,实际上是由公共事业管理环境决定的,公共事业管理的体制、方式、决策等都要受到公共事业管理环境的制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