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装备保障物流体系的构建
- 格式:doc
- 大小:43.00 KB
- 文档页数:4
对构建新时代后装保障体系的思考发布时间:2022-01-04T05:58:31.692Z 来源:《中国科技人才》2021年第24期作者:王志明吕瑞强赵植[导读] 习主席指出“建设一切为了打仗的后勤”“离开后勤就打不了仗”。
后装保障作为部队建设发展的基础支撑,越来越成为影响战争胜负的重要因素。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紧扣部队中心任务,准确把握当前后装保障形势特点,深入研究实战化保障需求,不断强化创新意识,下大力破解制约战斗力提升的保障难题,从而为部队全面建设发展打造坚强保障基础。
对构建新时代后装保障体系的思考王志明吕瑞强赵植空军勤务学院江苏徐州 221000摘要:习主席指出“建设一切为了打仗的后勤”“离开后勤就打不了仗”。
后装保障作为部队建设发展的基础支撑,越来越成为影响战争胜负的重要因素。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紧扣部队中心任务,准确把握当前后装保障形势特点,深入研究实战化保障需求,不断强化创新意识,下大力破解制约战斗力提升的保障难题,从而为部队全面建设发展打造坚强保障基础。
关键词:后装保障;体系建设引言随着战争形态发展变化,无人化、立体化、人工智能化的战争样式迅猛发展,对后装保障模式方式不断提出更高要求。
后装作为联合作战的物质支撑,必须坚持需求牵引、信息主导、军民融合,构建起要素齐全,系统配套的体系化保障力量,才能有效履行保障打赢使命任务。
一、后装保障体系面临的风险挑战分析现代战争主要以信息的流转主导控制能量、物质的流动分配,随时面临一种信息打击、信息竞赛、信息对抗的复杂环境,使得后装指挥、保障和防卫面临巨大压力。
后装指挥方面。
信息化网络系统将成为战场的核心,也必将成为后装指挥的主要依托,其高度透明化、网络化、一体化的特点无疑优势明显,但同时也带来巨大挑战。
在自身系统内部依托可视系统实现己方保障透明甚至战场透明,有效破解了资源迷雾,但是由于技术水平的限制,更容易形成单向透明,导致一方受到降维打击。
与传统的垂直领导关系不同,信息化战场各个系统、各类机构均呈网状连接、相互作用,原先的建制领导关系逐渐减少或被弱化,取而代之的是支撑与被支撑的作用关系,如果没有健全的法制来规范各类关系运行,战时指挥混乱的情况将不可避免出现。
2010年2月第22卷 第1期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Journa l of Hunan Public Security Colleg e Feb 12010Vol 122 No 11收稿日期:2009-08-27作者简介:李平(1984-),女,山东莘县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2007级警察行政管理方向硕士研究生;张玲(1963-),女,北京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公安管理系教授,硕士生导师;闫子民(),男,山东莘县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6级警察行政管理方向硕士研究生。
浅谈公安应急装备保障体系的构建李 平,张 玲,闫子民(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北京 100038) 摘 要:新形势下,公安工作任务越来越繁重,完备适用的公安应急装备保障体系无疑将会为公安机关及时有效地应对公共安全危机、妥善处置公共安全危机事件的过程中保护民警安全、保障工作质量和效率打下良好的基础。
应急装备保障力量体系的构建必须着眼应急实战部门,对应应急保障力量的要求,研究行之有效的构建方式,形成可为各类应急处突提供有效保障的应急装备保障力量体系。
关键词:应急;应急装备;保障体系中图分类号:D63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7575(2010)01-0126-04 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先要维护社会公共安全和公共秩序,一个社会如果没有安全和秩序,就谈不上和谐。
当前,我国正处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各种社会矛盾凸显、社会不和谐因素日益增加、危机事件时有发生,要求公安机关必须具备快速反应能力和综合保障能力。
装备保障,尤其是公安应急装备保障作为综合保障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公安机关整体战斗力,确保各项公安保卫工作顺利完成和促进公安事业蓬勃发展的基础和保证。
但是,我国公安机关应对各种危机事件的后勤装备保障工作还没有形成完善的体制,装备保障效益不甚理想,而面对未来社会形势的变化莫测,以及危机事件的突发性等特点,使得公安机关的应战准备时间少,工作强度大,装备的高消耗性愈加凸显,对装备保障的依赖越来越大,作为实施装备保障的装备保障力量必将承担越来越繁重的任务,为此,必须建立起一整套完善的公安应急装备保障体系,形成能快速、有效地实施应急装备保障的综合体。
关于新时期装备保障力量体系建设的研究摘要:随着新时期装备保障力量构成、保障任务、保障方式的变化,对装备保障力量体系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和挑战,为充分发挥装备保障力量整体合力,本文围绕保障力量体系构建问题,从力量构成、保障任务、保障方式及行动控制深入分析研究,为科学构建装备保障力量体系提供理论支撑。
关键词:保障力量,体系构建装备保障是装备工作的重要内容,做好装备保障工作对于提高、保持和恢复装备性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装备保障力量的运用是指对力量的任务区分、编组配置、协调控制的统称。
随着物资消耗巨大,装备损坏率高,必须合理运用装备保障力量,采取多种保障方法,才能有效地达成保障目的。
一、保障力量构成保障力量,是用于保障的人力、物力、技术、信息等资源数量与质量的总和,是从事保障活动的人员、装备、设施、器材、信息等要素的有机组合。
保障力量是实施保障的前提条件,也是完成保障任务的主体和基础。
保障力量,可分为本级保障力量和加强的保障力量。
加强力量又可区分为配属的保障力量和支援保障力量,配属力量通常来自上级,支援力量即可来自上级也可来自地方支前力量。
按照工作的性质和功能,可区分为指挥力量、专业力量和辅助力量。
指挥力量,主要由机关部门人员配备必要的手段和器材构成;专业保障力量,主要由损伤评估力量、维修力量、储供力量、防卫力量等构成;辅助力量,主要包括防卫力量、卫勤力量、通信力量等构成。
(一)力量编组装备保障力量编组作为装备保障力量部署的关键一环,是为便于组织指挥,便于执行保障任务而对装备保障力量进行的临时编组与组合[2]。
进行科学的编组,才能发挥其整体保障作用。
保障力量编组应当根据保障行动的特点,按照救护、维修、供应等主要保障专业设立编组,使其具备相对独立完成任务能力。
同时,要考虑各保障力量的组织结构、内外部关系、活动特点及要求,构建本级力量为主体、支援力量为辅助、地方动员力量为补充,军民融合,形成保障力量体系。
(二)编组形式将保障力量中具有同类物资、技术属性或同类职能的部分进行联系和组合,使之形成具有专门属性和功能的系统;根据分布在各层次的同类属性的要素进行专业对口的纵向组合,或将非同类属性的要素在各层次上进行组合,形成横向的协作与联合;将具有同等技术水平的要素组合在一起,使之形成具有一定技术水平保障能力的组合方式;将具有高、中、低技术水平的相关要素组合在一起,使之具有各要素互补作用的组合方式。
军队物资保障应用第三方物流探讨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及应用,未来的战争将会是一体化联合作战,作战动作显著加快,空间多维化,消耗加大,这就对后勤保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从近期局部战争可以看出,第三方物流的经济成本、集约型规模和先进技术,对保障后勤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我国军队必须加强应用第三方物流,充分做好后勤保障。
1 第三方物流的概述第三方物流指的是企业为了增加对主业经营的精力,把自己的物流相关工作,通过委托至专业的物流公司,并通过信息系统全程控制和管理物流的管理和运作方式。
在我国军队应用的后勤保障第三方物流指的是:第一,以部队要求为服务中心,充分满足部队平时及战时需求,保质保量,提供优质服务;第二,作为物流的重要部分,第三方物流被纳入到军事物流系统中,整合和优化军事物资,提高军事物流的运作效率;第三,第三方物流使信息流、物流和商流有机结合,但是应用于军队便产生了军事化特征,其信息流具有主要的导向和控制作用。
2 第三方物流可行性讨论2.1 物流资源及物流技术20世纪80年代,我国将现代物流概念引入,随着物流业的发展,当前我国物流中心及物流园区数量惊人,并开发出了一系列的物流技术。
将现代技术应用到物流中,集多式联运、专业配送、现代仓储、集成市场信息、市场展示以及交易等于一体。
参考国内及国际标准,制定物流系统的智能化、信息化、标准化的技术标准,通过应用智能交通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电子数据交换、托盘化率、电子自动订货系统、射频、智能标签以及条形码等先进手段,对物流网络节点进行有效整合,从而提高物流体系的运作效率。
2.2 军队、第三方物流一体化随着三军联勤体制的不断发展及运营,推进了军队内部一体化的进程,为第三方物流和军事物流有机整合提供了机遇。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军事物流相对比较落后,而充分利用先进的第三方物流服务、扎实推进军队后勤的体制改革,能够解决军事物流存在的发展问题,并加速现代化发展的进程。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物流运输保障措施一、加强运输设施建设为了保障物流运输的顺畅进行,需要加强运输设施的建设。
首先,要完善公路网络,提高公路的通行能力。
加大对国家重点公路的建设力度,修建高速公路、快速路和城市快速路网,提高公路的通行效率。
其次,要加强铁路运输的设施建设,扩大铁路网的覆盖范围,提高铁路运输的速度和运力。
此外,还要加强水路和航空运输的设施建设,提高水路和航空运输的效率和安全性。
二、加强物流信息化建设物流运输保障的关键在于信息的准确和及时传递。
因此,要加强物流信息化建设。
首先,要建立统一的物流信息平台,实现各个环节的信息共享和互联互通。
其次,要推广使用物流信息系统和物流管理软件,提高物流运输的管理水平和效率。
此外,还要加强对物流信息的采集和分析,为物流运输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三、加强物流运输安全管理物流运输的安全是保障措施的重要内容。
要加强对物流运输的安全管理。
首先,要加强车辆和货物的安全防护措施。
加装安全设备,提高车辆的防盗和防护能力;加强货物的封装和包装,提高货物的安全性。
其次,要加强对司机和运输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应急能力。
此外,还要加强对物流运输的监控和巡查,及时发现和处理安全隐患。
四、加强物流运输服务质量管理物流运输的服务质量直接关系到客户的满意度和信任度。
要加强物流运输服务质量管理。
首先,要优化物流运输的服务流程,提高服务的效率和便捷性。
其次,要加强对物流运输环节的监督和检查,确保服务质量的达标。
此外,还要加强对物流企业的培训和评估,提高他们的服务水平和专业能力。
五、加强物流运输绿色环保管理物流运输的绿色环保是保障措施的重要内容。
要加强物流运输的绿色环保管理。
首先,要推广使用清洁能源车辆,减少尾气排放和噪音污染。
其次,要加强对危险品和污染物的运输管理,确保运输过程中的安全和环保。
此外,还要加强对物流运输的节能和减排措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减少环境污染。
物流运输保障措施包括加强运输设施建设、加强物流信息化建设、加强物流运输安全管理、加强物流运输服务质量管理、加强物流运输绿色环保管理等方面。
如何构建一套完整的物流体系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物流行业也呈现出飞速的增长趋势。
物流体系作为一个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顺畅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如何构建一套完整的物流体系成为了现代经济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分析构建完整物流体系的必要性及实现方法。
一、物流体系的重要性物流体系的主要任务是对产品进行储存、运输和分配,使产品能够按时、安全地送到消费者的手中。
物流体系的完整性能为整个经济体系提供足够的支撑,以实现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从而推动经济上升。
物流体系的完整性在实现生产效率和生产效益的最大化方面具有很多优势。
首先,物流体系能够实现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的产能最大化,有效的运输和储存起到了保障生产的身份。
其次,物流体系能够有效降低成本,使成品品质得到了保证。
同时,物流体系的完整性能够加快接纳新技术和新产品的速度,促进企业的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的提升。
二、构建完整物流体系的理论基础构建完整物流体系的理论基础是物流管理领域的研究。
物流管理是一种对企业物流流程的规划、实施和控制的过程,旨在通过优化流程、减少浪费、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达到满足用户需求的目的。
物流管理的理论是构建完整的物流体系的基础,其主要内容包括三个方面:物流基础理论、物流技术理论和物流组织理论。
物流基础理论是研究物流的基本概念、任务、职责和组织原则等方面的学说。
物流技术理论包括物流技术的设计、评价和控制的学说,以及物流设备和工具的研究。
物流组织理论研究物流组织的管理和运作方法,以及如何建立一个协同集成的物流体系。
三、构建完整物流体系的实际方法在具体实践中,构建完整的物流体系还需要根据不同的实际情况,实现具体的方法。
下面针对不同的情况提出一些实际建设方法。
1. 制造型企业的物流系统建设方法制造型企业的物流系统建设的核心是制造流程的优化,通过提高储存设备和修缮巩固能力,实现更快捷、更可靠的物流服务。
2. 批发与零售企业的物流系统建设方法批发与零售企业物流系统建设的关键在于,整合流通渠道、推行供应链管理类信息系统、实现业务流程标准化,以此实现循环即用,开展直送业务,提高经营效率与效益。
装备体系结构构建装备体系结构构建是指根据特定的需求和目标,设计和建立一个完整的装备体系,以实现所需功能和性能。
在构建装备体系结构时,需要考虑多个方面的因素,包括硬件、软件、网络、数据等,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和交互。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介绍装备体系结构构建的要点和方法。
一、需求分析在构建装备体系结构之前,首先需要进行需求分析。
这包括明确装备的功能和性能需求,以及用户的使用场景和操作流程。
通过需求分析,可以确定装备的主要功能模块和各个模块之间的关系,为后续的设计和开发工作打下基础。
二、模块划分在装备体系结构构建过程中,需要将整个系统划分为多个模块,每个模块负责实现一个特定的功能。
模块划分应该基于需求分析的结果,将系统的复杂性分解为多个相对独立的模块,便于后续的开发和维护。
三、接口设计在模块划分的基础上,需要设计和定义各个模块之间的接口。
接口定义包括接口的输入、输出参数以及接口的行为和约束条件。
良好的接口设计可以降低模块之间的耦合度,提高系统的可扩展性和可维护性。
四、数据管理在装备体系结构中,数据的管理和处理是非常重要的。
需要设计合理的数据结构和数据库模型,以支持系统的数据存储、查询和分析。
同时,还需要考虑数据的安全性和保密性,采取相应的数据加密和权限控制措施。
五、性能优化在构建装备体系结构时,需要考虑系统的性能需求和性能优化。
这包括对系统进行性能测试和分析,识别性能瓶颈并进行优化。
优化措施可以包括硬件升级、算法优化、并行计算等。
六、安全保障在现代装备体系中,安全保障是至关重要的。
需要考虑系统的安全需求,设计和实施相应的安全措施。
这包括身份认证、访问控制、数据加密、漏洞修复等。
同时,还需要进行安全评估和风险管理,及时发现和解决安全问题。
七、系统集成在装备体系结构构建完成后,需要进行系统集成测试。
这包括将各个模块集成到一个完整的系统中,并进行系统级的功能测试和性能测试。
通过集成测试,可以验证系统的功能和性能是否满足需求,发现和解决集成问题。
论装备保障物流体系的构建
作者:姜晶王铁宁
来源:《物流科技》2009年第09期
摘要:提出了装备保障物流的基本概念,指出了装备保障物流的任务,并分析了构建装备物流体系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最后详细阐述了构建装备物流的主要内容。
关键词:装备保障;物流;体系;构建
中图分类号:E075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This text has put forward the basic conception of the equipment support logistics, has pointed out the task of the equipment support logistics, analysed the necessity and feasibility of the equipment support logistics system construction, finally, explained the main content of constructing equipment support logistics in detail.
Key words: equipment support; logistics; system; construction
1装备保障物流
装备保障物流是指装备保障物资的计划、筹措、生产、包装、储存、分配、运输、使用、回收、再利用等一些活动的总称。
或定义为:装备保障物流是指军事装备在平时训练、执勤和战时所需的装备保障物资通过采购、储存、运输、供应、使用、报废、回收等环节,实现其时间和空间转移的全过程。
装备保障物流作为物流的一个分支,它反映了装备保障活动中的物资流动过程,体现了现代条件下装备训练、作战活动中对装备保障物资(器材)的全系统管理方式。
装备保障物流也可以说是一种现代科技条件下的装备保障,它继承了现代物流的许多新思想、新技术、新方法。
同时,装备保障物流也有自己的区别于现代物流的特点,其最终目标是服务于装备保障。
2装备保障物流的任务
装备保障物流的基本任务是:依据装备保障活动的历史经验、现实条件和发展趋势,运用科学的方法,揭示装备保障物流活动规律,构建顺畅的装备物流保障体系。
完整畅达的装备保障物流体系,至少应包括:先进配套的物流基础设施系统;技术先进的物流设备工具系统;严密科学的物流管理系统;先进合理的物流信息系统。
四大系统相互支持、相互配合,形成完善的装备保障物流体系。
3装备保障物流体系构建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现代条件下,装备保障已成为武器装备效能发挥、军队战斗力迅速“再生”、决定战争胜负至关重要的影响因素。
而装备保障物流又是装备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武器装备战备水平
和作战能力的重要手段。
为适应我军装备保障体制的改革,构建适应未来作战装备保障需要
的、相对独立的装备保障物流体系已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建立相对独立和系统完善的装备保障物流体系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依据:首先,装备保障物流内容已表现出相对完整性和独立性,使得理论体系的建立有固定的研究领域和内容;其次,未来作战对装备保障物流有新的需求,而现行的支撑手段不能完全满足其需求;再者,装备保障体制的变革为建立装备保障物流体系奠定了现实基础,使装备保障物流体系的构建已成为可能。
正是由于物流在近期高技术战争中的突出表现,使我们更清楚地认识到装备保障物流的重
要作用和加强装备物流保障建设的必要性、紧迫感。
未来的战争,各军兵种武器装备综合应用于战场,装备保障的难度和复杂性空前增大,装备保障物流已成为武器装备发挥效能和部队战斗力“再生”至关重要的因素和环节。
由此,未来战争要求装备物流必须实现“高效的一体化保障”,就是最大限度地利用有限的物流资源,实现各军兵种装备物流的协调一致和一体化,提高保障效能。
其实质是“资源优化配置、环节协调高效”。
为此,我们必须完善以往“相对分散、各成体系”的专业物流,构建“高效一体”的综合装备保障物流,以更好地指导未来战争装备物流保障实践。
4装备保障物流体系的构建
4.1装备保障物流体系构成
装备保障物流体系是由储供物流系统、业务管理系统、指挥控制系统、应急保障系统组成的体系。
其中,储供物流系统主要完成装备保障物流活动,是装备保障物流体系的核心。
业务管理系统主要完成准确的筹措、储存和分配,提供精确信息流,是装备保障物流体系的保证。
指挥调度系统主要依据业务系统的准确信息,完成对装备保障物流力量的指挥调度,是装备保障物流活动顺利实施的关键。
应急保障系统主要完成战时保障力量的调配,器材资源的调度,是实施应急器材物流的依托。
上述各系统又由多个子系统构成,如图1所示。
4.2装备保障物流体系建设策略
4.2.1建立综合的装备保障物流系统。
装备保障物流产生的标志,就是在体制编成内,把计划、筹措、储存、运输、装卸、搬运、信息处理等一些相对分散的活动,归纳成一个系统,由所需位移的器材物资、运输工具、装卸搬运机械、仓储设施、包装加工设备、人员和通信等若干相互制约的动态要素构成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并用系统的观念、系统工程的一些基本方法和技术,实现各种物流环节的合理衔接、各种物流资源的有效配置和最佳整合,满足物流空间和时间的需要,取得最佳经济效益和最大的保障能力。
由此不难看出,装备保障物流的灵魂在于系统。
也就是说,这些物流环节并不是互不相关的,而是互相联系、互相依赖、互为因果的子系统。
要追求物流运作的整体效益,就必须从整体上考虑,从系统的观念上思考。
只有把系统的观念引入装备保障物流领域以后,才是现代意义上规范的装备保障物流。
4.2.2建立完善的装备保障物流管理机制。
装备保障物流是一个集多种功能为一体的系统,要实现其一体化的运作,关键在于管理。
就是要运用现代管理理论、方法与技术把各种装备保障物流资源有效地配置和整合在一起,这也是现代物流的基本特征。
过去,由于缺乏相应管理机构,缺少专职管理人员,使得各种装备保障物流环节的多头管理和相互分割,呈现分立发展的局面,不同的装备保障物流运作环节在组织方式、服务规范、技术及装备标准方面存在较大差距。
其次,各种装备保障物流基础设施的规划和建设缺乏必要的协调,重复建设严重,使用效益不高;三是由于受部门利益的牵制,存在着相互之间不能协调一致,不利于跨区域的现代装备保障物流网络的形成。
因此,现代装备保障物流的关键就在于把保障物流作为一个系统,把保障物流各功能、涉及的各个机构统一规范、管理,以使装备保障物流发挥出整体最大优势和效益。
4.2.3建立良好的装备保障物流运行机制。
要有效地对装备保障物流进行统一管理和宏观监控,体制至关重要。
为促进装备保障物流的发展,提高保障能力,首要的是建立统一的装备保障
物流运行体制,要从上到下,统一筹划,逐级分工。
为此,建立统一管理监控体制,由总部相关部门,共同参与组建综合协调机构,调配整合全部装备物流资源;制定规划、标准,引导有条件的单位向现代化物流发展,选择条件较好的仓库作为典型,运用现代物流技术,进行建设,树立“样板”,带动装备保障整体物流的发展;通过培训,提高装备保障物流人员的管理水平。
统一的装备保障物流管理监控机构可以对装备保障物流进行统一规划、统一协调、统一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