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超声结合三维超声诊断胎儿脊柱及四肢发育异常的应用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418.78 KB
- 文档页数:2
影像技术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9年6月 第3卷第12期断价值比较[J].中国CT和MRI杂志,2018,16(1):111-113,124.[2]尚柳彤,王婷婷.CT与MRI诊断前列腺癌的临床价值分析[J].中国CT和MRI杂志,2016,14(1):99-101.[3]黄云海,郭永梅,徐宏刚,等.DCE-MRI半定量参数及定量参数在前列腺癌诊断的综合应用研究[J].中国CT和MRI杂志,2016,14(3):75-77,105.[4]詹利平.CT与MRI在前列腺癌临床分期中的应用对比研究[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8,15(2):154-156.[5]修志刚,秦俭.前列腺癌MRI、PET/CT分期与临床分期的初步对照研究[J].成都医学院学报,2018,13(5):624-626.近年,随着产前诊断技术的不断发展,胎儿在宫内的生长发育状况越来越早、越来越详细地被描述出来,其中,孕中期超声检查在胎儿四肢、脊柱畸形筛查中的应用日益广泛,但在实际临床中胎儿脊柱、四肢畸形的漏诊率仍较高[1]。
以往临床主要采用二维彩超进行胎儿脊柱、四肢畸形的产前诊断,但随着三维超声在产科中的应用日趋成熟,其在胎儿畸形诊断中的效果日益突出。
现为比较三维超声与二维超声在胎儿脊柱及四肢畸形产前诊断中的应用效果,特作如下研究。
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18年3月至2018年11月在我院诊断有胎儿畸形的85例孕妇为研究对象,其年龄均在22~37岁之间,平均年龄(28.21±6.07)岁;孕期孕22~28周,平均孕周(24.71±2.14)周,初产妇53例,经产妇32例。
纳入本次研究的孕妇均为自然受孕,单胎妊娠,自愿配合进行超声检查,临床资料有效且完整;排除既往有胎儿四肢畸形分娩史,或不能配合完成随访者。
1.2 检查方法选用美国GEVolusonE8彩超诊断仪、二维凸阵探头C5-2(频率3.5~5MHz)、三维探头VL13-5(频率5~9MHz)。
三维及二维超声成像联合对胎儿畸形的诊断价值目的分析探讨三维及二维超声成像联合对胎儿畸形的诊断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09年1月~2010年12月经联合三维及二维超声成像检出的82例畸形胎儿,并与单纯二维超声的诊断结果进行比较。
结果二维超声诊断符合率75.2%,明显低于三维及二维联合超声诊断符合率96.0%;二维超声疑诊率及漏诊率(19.2%、5.6%)均高于三维及二维联合超声的疑诊率及漏诊率(2.4%、1.6%)。
结论二维及三维超声检查均有独特优势,两者联合,互相补充,提高了产前对胎儿畸形的诊断水平,在产前胎儿畸形诊断中起着无可代替的作用。
胎儿畸形是指胎儿内外结构或功能上存在可识别的异常,致使胎儿(婴幼儿)残疾或患病,甚至导致胎儿(婴幼儿)死亡。
目前,超声成像已成为不可缺少的产科观察及诊断胎儿的影像工具[1]。
超声检查成像是一种无创伤性的检查方法,对于胎儿畸形评价有着独特的优势,是首选的发现及诊断胎儿畸形的检查方法[2]。
本文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09年1月~2010年12月经联合三维及二维超声成像检出的82例畸形胎儿临床资料,探讨其在诊断胎儿畸形中的应用价值,现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笔者所在医院2009年1月~2010年12月经联合三维及二维超声成像检出的畸形胎儿82例,孕妇年龄20~45岁,平均(28.5±5.7)岁,孕周16~40周,平均(25.9±6.8)周。
1.2 方法采用GE V730三维超声成像仪,经腹二维与三维容积探头,频率为3.0~5.0 MHz。
孕妇平卧,对胎儿的头部、颜面部、胸腹壁、脊柱、胸腹腔脏器、四肢等体表及非体表结构进行常规的二维超声检查。
对怀疑存在胎儿畸形的孕妇,进一步施行三维超声成像。
诊断符合率=经超声检查确诊畸形数/引产或追踪随访确诊畸形数×100%。
1.3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6.0 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维、实时三维超声成像在胎儿四肢骨骼发育异常鉴别及诊断中的价值探析冯蕾;王静【摘要】目的探讨分析二维、实时三维超声成像对于胎儿四肢骨骼发育异常的鉴别诊断效果.方法以2016年4月-2017年4月于我院进行常规超声筛查的孕妇1373例为研究对象,先后予以二维及实时三维超声成像检查,对比两种检查方法对发育异常检出情况.结果根据产后追踪结果发现,1373例孕妇所娩出胎儿中,有7例存在四肢骨骼畸形(包括3例多指、3例并趾、1例缺趾).对比两种超声方法的诊断结果发现,实时三维超声成像的畸形检出率85.71%显著高于二维超声的28.5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维超声及实时三维超声成像对胎儿的四肢骨骼发育异常均有一定诊断效果,但实时三维超声对胎儿手指及脚趾的细节畸形诊断优势更明显.【期刊名称】《中国实验诊断学》【年(卷),期】2018(022)010【总页数】3页(P1731-1733)【关键词】二维;实时三维超声;胎儿四肢骨骼发育异常;鉴别诊断【作者】冯蕾;王静【作者单位】铜川市妇幼保健院超声科,陕西铜川 727000;铜川市人民医院(南院)超声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14.12有数据调查显示,我国每年的胎儿肢体骨骼畸形发生率约为2‰[1],畸形类型多,给临床诊断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二维超声容易受到多种客观因素影响而导致诊断结果不准确,漏诊率较高。
为了能够有效提升胎儿四肢骨骼发育异常的超声检出率,本文通过对比,分析二维超声和实时三维超声对胎儿四肢骨骼发育异常的诊断价值。
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以2016年4月-2017年4月于我院进行常规超声筛查的孕妇1373例为研究对象,先后予以二维及实时三维超声成像检查。
所有孕妇均为单胎妊娠,孕妇年龄21-38岁,平均年龄(29.43±2.68)岁,孕妇孕周为15-33周,平均(21.45±3.29)周。
三维超声与二维超声在胎儿畸形检查中的应用【摘要】目的探讨三维超声与二维超声检查产前胎儿畸形的临床诊断价值。
方法2010~2011年我院门诊及住院超声检查1105位孕妇进行产前超声检查,采用三维超声和二维超声联合筛查胎儿是否存在畸形。
结果检出35例胎儿畸形中,均经引产后证实,且无一例漏诊。
三维超声的检出率为98%。
结论二维超声及三维超声在观察胎儿畸形上各有其临床价值和优势,我们需综合分析评价,以做出正确的判断。
产前三维超声诊断胎儿畸形,对预后的判断及优生优育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关键词】超声检查;三维超声;二维超声;胎儿畸形近年来,计算机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对超声医学诊断技术的提高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三维超声诊断技术更是在超声诊断中开辟了一个新的领域。
三维超声是一项新技术,可以观察解剖和病理情况,增加医生对患者的解剖学的理解,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使容积数据的获取、分析和显示在数秒钟内完成,为快速诊断和治疗提供机会。
胎儿畸形的观察是妊娠时超声检查的一项重要内容,二维超声在产科领域的广泛使用大大提高了胎儿畸形的产前检出率,随着超声分辨率的提高及操作人员的技术成熟,对胎儿唇、颚裂及面部畸形的诊断率也大大提高。
但由于受胎位及肢体等因素影响,使常规二维超声难以显示部分胎儿面部结构,例如,嘴唇结构。
与二维成像相比,三维超声成像技术能够提高丰富的立体空间信息,弥补二维成像的不足。
三维超声是通过对连续获取三维重建图像的平行计算,获得观察不同的动态立体图像,进行三维扫描时,探头可以移动,以对观察目标进行跟踪,有利于大体积的观察。
实现以多个立体帧三维成像,从而把运动图像的伪象减到最小,随着超声三维成像技术日益成熟,以其独特的展示角度,已广泛应用于妊娠早期的检查中。
我院自2010~2011年对我院门诊及住院1105例孕妇进行三维超声与二维超声检查与对比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1105例均来自我院妇产科门诊及住院的孕妇,孕周18~42周,平均335周,年龄22~44岁。
二维超声联合动态三维诊断不同孕期胎儿畸形临床分析刘晓敏【摘要】目的探讨二维超声联合动态三维诊断不同孕期胎儿畸形临床效果.方法方便选择2016年2月—2018年3月该院妇产科收治的308例产妇,依据孕周不同,将其分为早期组(22~26周)与晚期组(27~40周),每组分别为154例,分别对所有产妇进行二维超声检测,之后对存在疑似情况的产妇进行动态三维超声诊断,比较二维检测方式与联合检测方式对不同孕期胎儿畸形的临床诊断情况,并统计二维超声与联合动态三维超声关于胎儿畸形类型的检出率结果,同时比较两种检测方式对胎儿体表畸形的检测结果.结果二维超声在不同孕期的胎儿畸形确诊率分别为64.52%与77.59%,明显低于联合检测方式的87.10%与91.38%(x2=4.309,4.209,P<0.05),并且二维超声的胎儿畸形检出率为59.55%,明显低于联合检测方式的95.51%(x2=33.020,P<0.01),同时二维超声关于胎儿体表畸形的检测准确率为57.41%,明显低于联合诊断方式的94.44%(x2=20.263,P<0.01).结论二维超声联合动态三维诊断不同孕期胎儿畸形的临床诊断具有显著效果,不仅能够有效的进行确诊,同时还能够有效检测出胎儿的畸形类型,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期刊名称】《中外医疗》【年(卷),期】2018(037)030【总页数】3页(P168-170)【关键词】二维超声;动态三维;不同孕期;胎儿畸形【作者】刘晓敏【作者单位】福建省厦门市妇幼保健院超声科,福建厦门 364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随着社会生活环境的不断变化,近年来胎儿畸形发生率呈不断上升趋势,不仅对胎儿自身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同时也将对父母造成较大的打击,甚至还将导致新生儿出现死亡,为避免不良事件的发生,需要对胎儿进行有效的检测,以此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方式进行处理,从而降低胎儿畸形率[1-2]。
二维超声联合三维超声在产前胎儿畸形检查中的临床价值发布时间:2021-08-20T09:06:15.690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1年4月4期作者:杨丽华[导读] 分析二维超声联合三维超声在产前胎儿畸形检查中的临床价值。
杨丽华(昆明安琪儿妇产医院;云南昆明650101)摘要目的分析二维超声联合三维超声在产前胎儿畸形检查中的临床价值。
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1年3月期间在我院进行常规产检的孕妇180例,按照检查方式的不同将孕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90例。
对照组孕妇采用二维超声检查。
观察组孕妇采用二维超声联合三维超声检查。
对两组胎儿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后的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观察组的胎儿畸形确诊率、体表畸形总检出率和非体表畸形检测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二维超声联合三维超声在产前胎儿畸形检查中具有无创、便捷、高诊断率,弥补了二维超声的不足,在产前胎儿畸形检查中具有重要价值,值得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关键词:三维超声;二维超声;产前胎儿畸形胎儿严重畸形是造成围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在妊娠期筛查胎儿畸形情况,可有效减少畸形胎儿的出生率,优化人口素质。
目前临床上筛查胎儿畸形的主要手段是超声影像检查,在妊娠18-24周时给予必要的超声检查即对胎儿畸形进行筛查[1]。
为更好的研究超声影像在胎儿畸形检查中的临床价值,本文对在我院进行常规产检孕妇的超声影像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现将分析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选取2020年3月-2021年3月期间在我院进行常规产检的孕妇180例,所有孕妇均为单胎妊娠、胎儿疑似存在畸形状况的孕妇。
按照检查方式的不同将孕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90例。
观察组,最小年龄21岁,最大年龄41岁,平均年龄(37.6±6.8)岁,最小孕周12,最大孕周32周,平均孕周(22.5±7.4)周。
对照组,最小年龄20岁,最大年龄41岁,平均年龄(38.3±6.9)岁,小孕周12,最大孕周32周,平均孕周(23.3±7.8)周。
二维和三维超声联合应用对中孕胎儿畸形的诊断价值目的:探讨二维和三维超声联合应用对中孕胎儿畸形的产前诊断价值。
方法:对2009年1月-2014年12月联合应用二维和三维超声进行产前检查发现的445例22~28周胎儿畸形超声影像与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颅脑发育异常71例(16%)、颜面部畸形44例(10%)、心脏畸形82例(18%)、胸部发育异常17例(4%)、泌尿系统发育异常52例(12%)、消化道与腹壁异常53例(12%)、骨骼系统发育异常45例(10%)、多发畸形40例(9%)、水肿胎41例(9%);另胎儿附属结构异常52例。
均与省级妇幼保健院诊断一致或与本院临床产出胎儿所见畸形特征一致。
结论:二维和三维超声联合应用诊断中孕胎儿畸形的准确率高,在诊断胎儿畸形中明显优于单一检查方式。
合理采用两种检查方法对于提高产前诊断的准确率有重要的临床价值,是有效的产前筛查方法。
胎兒畸形是影响我国优生优育的重要因素之一,早期诊断胎儿畸形具有重要意义[1]。
胎儿先天性畸形的产前诊断是重要环节,中孕期系统超声检查胎儿畸形是目前公认的筛查胎儿畸形的有效方法[2]。
而近年发展起来的三维超声技术,能够立体直观地显示胎儿体表和内部结构的异常,使产前胎儿畸形的诊断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二维和三维超声的联合应用,除了检出卫生部规定的六种严重的致死性畸形外,对中孕胎儿各系统畸形的检出率明显提高,而且准确率高,现对本院2009-2014年29 375例孕妇超声检查结果进行整理分析。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09年1月-2014年12月在本院采取二维和三维超声联合应用进行Ⅱ级产前超声检查的孕妇29 375例,经临床引产或分娩后证实胎儿畸形的产妇445例,年龄17~47岁,孕周22~28周,对其超声影像与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两种超声的联合应用对中孕胎儿各系统畸形的诊断价值。
1.2 检查仪器三维超声成像仪EUB-6500、HI VISION Preirus(二郎神)、HI VISION Avius。
二维、三维超声及连续顺序追踪超声在产前胎儿肢体畸形诊断中的价值发表时间:2019-02-19T11:50:50.357Z 来源:《心理医生》2019年第3期作者:耿铮子管艳萍[导读] 近年来,随着人们保健意识及优生优育意识提高,产前畸形筛查已成为产前检查中必不可少的检查项目,同时也深受广大孕妇的重视。
(临夏州人民医院甘肃临夏 731100)【摘要】目的:探讨二维、三维超声及连续顺序追踪超声在产前胎儿肢体畸形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10月我院102例行产前超声检查的孕妇为研究对象,所有受检者均行二维连续顺序追踪超声筛查,对疑似胎儿肢体畸形者则根据不同位置行三维超声检查,最终以终止妊娠或出生后结果为诊断的金标准,比较二维及三维超声的诊断符合率。
结果:在102例受检产妇中,经终止妊娠或出生后结果得出肢体畸形共39例,共计83处,三维超声在畸形中的总体诊断符合率为93.78%,二维超声在畸形中的总体诊断符合率为78.3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二维连续顺序追踪超声筛查后行三维超声检查可有效提高胎儿肢体畸形诊断符合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二维超声;三维超声;肢体畸形;诊断符合率【中图分类号】R4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9)03-0121-02近年来,随着人们保健意识及优生优育意识提高,产前畸形筛查已成为产前检查中必不可少的检查项目,同时也深受广大孕妇的重视。
肢体畸形是胎儿先天性畸形中的常见类型,主要因胎儿骨骼系统发育异常所致,据数据统计,其发生率约占胎儿畸形的25%左右,且近年来有明显的增长[1-2]。
孕产妇在产检中常通过胎儿畸形筛查来避免新生儿出生缺陷,提高出生质量,但胎儿畸形症状复杂,类型繁多,加之受母体及胎儿自身因素影响,不同的检查方法其结果常具有一定的差异性[3]。
以往临床常利用二维超声进行检查,但漏诊率较高,为此本研究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10月我院102例行产前超声检查的孕妇为研究对象,探讨二维、三维超声及连续顺序追踪超声在产前胎儿肢体畸形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现报告如下。
二维及三维超声诊断胎儿肢体局部畸形价值探讨目的探讨二维、三维超声诊断胎儿肢体局部畸形的临床价值。
方法对该院2011年1月—2013年12月产检发现胎儿肢体局部畸形孕妇37例二维和三维超声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二维超声和三维超声诊断胎儿肢体局部畸形部位和细节诊断准确率。
结果二维超声胎儿肢体局部畸形部位和细节诊断准确率分别为78.95%,57.89%;三维超声胎儿肢体局部畸形部位和细节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6.05%,81.58%;三维超声胎儿肢体局部畸形部位和细节诊断准确率显著高于二维超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174,10.105,p=0.003,0.004)。
结论相较于二维超声,三维超声可清晰、直观、全面的显示肢体畸形的外形,可补充二维超声的不足,进一步提高肢体畸形的检出率。
标签:二维超声;三维超声;胎儿;肢体局部畸形作为临床常见胎儿畸形类型之一,胎儿肢体局部畸形可分为全身性和非全身性两类,即骨质发育异常和局限性骨骼畸形。
近年来随着超声技术发展,其在胎儿畸形诊断中应用越来越广泛。
相较于其他检查方式,超声诊断具有重复性好,操作简便等优势,但单纯二维超声胎儿局部畸形诊断准确率仅为75%~80%,误诊漏诊率较高[1-3]。
该次研究对该院2011年1月—2013年12月产检发现胎儿肢体局部畸形孕妇37例二维和三维超声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单纯二维超声和三维辅助二维超声诊断胎儿肢体局部畸形部位和细节诊断准确率,探讨二维及三维超声诊断胎儿肢体局部畸形的临床价值。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入选对象来源于该院2011年1月—2013年12月产检发现胎儿肢体局部畸形孕妇共38例,年龄20~36岁,孕周12~32周,均自愿行二维和三维超声检查。
1.2 检查方法检查仪器选择GEV olusonE8、730pro3D/4D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设定为3.0~6.0 MHz,配备3D容积探头。
二维联合三维超声对胎儿脊柱畸形的诊断价值肖晓娟,郭㊀珍,周㊀欣,王㊀茵(江西省妇幼保健院超声科,南昌330006)摘要:目的㊀探究二维联合三维超声检查对胎儿脊柱畸形的诊断价值.方法㊀选取2020年8月至2022年8月于江西省妇幼保健院进行中晚期筛查且发现脊柱畸形的胎儿(n=117)作为研究对象.所有孕妇均二维超声检查,再进行二维联合三维超声检查,比较2种检查方式的检出率(以产后X线或解剖检查为标准).结果㊀二维超声检查脊柱畸形的检出率为83.76%,二维联合三维超声的检出率为100.00%,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㊀二维联合三维超声技术可更准确地定位椎体,更直观地反映脊柱情况,在识别各种胎儿脊柱畸形方面准确率高.关键词:三维超声;二维超声;胎儿;脊柱畸形中图分类号:R445.1;R714.5㊀㊀㊀文献标志码:A㊀㊀㊀文章编号:1009G8194(2023)01-0071-02D O I:10.13764/j.c n k i.l c s y.2023.01.020㊀㊀以前,胎儿脊柱畸形经超声检出率较低,大多于出生后发现,需采用X线㊁C T或磁共振(M R I)检查进行确诊[1],近年,随着超声技术的发展[2],三维超声成像能够更直观地显示胎儿脊柱的立体形态,便于确认椎体㊁肋骨的大小和数目并精准定位,从而大大提高胎儿脊柱畸形的检出率,给临床提供更为丰富㊁准确的信息.产前二维联合三维超声检查可筛查出胎儿脊柱畸形,明确诊断,使孕妇和临床医师在产前了解胎儿病情,帮助其选择终止或是继续妊娠,并为胎儿出生后早期治疗方案提供参考.本研究以117例中晚期筛查出脊柱畸形的胎儿为研究对象,旨在探究二维联合三维超声对胎儿脊柱畸形的诊断价值,报告如下.1㊀资料与方法1.1㊀一般资料选取2020年8月至2022年8月于江西省妇幼保健院进行中晚期筛查且发现脊柱畸形的胎儿(n=117)作为研究对象,孕妇20~40岁,平均(30.0ʃ2.2)岁,孕周20~34周,平均(27.0ʃ2.0)周.1.2㊀方法对所有受检孕妇均先进行二维超声检查,再进行二维联合三维超声检查,使用的超声设备为V oGl u s i o nE8或E10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美国G E公司),经腹部二维探头频率为1~5MH z,经腹部三维容积探头频率为4~8MH z.检查前,嘱孕妇饮水并适当憋尿,使膀胱半充盈.检查时,胎位良好者取仰卧位,胎位不适于探查者可取侧卧位或走动后待胎位适宜再行检查.先用二探头采集二维常规筛查切面,进行胎儿大小评估(各径线的常规测量)和胎儿情况的常规评估,再着重对胎儿脊柱进行多切面扫查,包括矢状切面㊁冠状切面和横切面,观察胎儿脊柱形态及弯曲情况,观察皮肤连续性及每个椎体骨化中心情况,采集图像并存储.随后使用三维容积探头针对脊柱区域进行多角度探查,在三维超声表面成像模式和三维容积超声骨骼模式下,通过透明成像㊁多平面成像和切片模式等手段进行三维图像重建,确认脊柱情况.对筛查出脊柱畸形的患儿进行跟踪随访,进行X线(孕妇选择继续妊娠)或解剖(孕妇选择引产)检查,明确诊断结果.1.3㊀统计学方法采用S P S S24.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ʃ标准差(xʃs)表示;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㊀结果2.1㊀随访检查结果117例筛查发现胎儿脊柱畸形的孕妇中,25例选择继续妊娠,92例选择引产.X线和解剖检查共收稿日期:2022G09G09基金项目:江西省卫健委普通科技计划项目(202130785;202130777)发现:脊柱侧弯28例,脊柱裂43例,半椎体22例(腰椎14例,胸椎8例),部分肋骨缺失13例,尾部退化综合征2例,脊髓栓系9例.2.2㊀2种超声检查方式检出率比较二维超声诊断结果为:脊柱侧弯28例,脊柱裂43例,半椎体17例(腰椎12例,胸椎5例),部分肋骨缺失0例,尾部退化综合征2例,脊髓栓系8例,准确率为83.76%.二维联合三维超声诊断结果为:脊柱侧弯28例,脊柱裂43例,半椎体22例(腰椎14例,胸椎8例),部分肋骨缺失13例,尾部退化综合征2例,脊髓栓系9例,准确率为100.00%.2种超声检查方式比较,二维联合三维超声检查的检出率更高(P<0.01),见表1.2.3㊀2种超声检查差异病例分析对胎儿脊柱的二维及三维超声图像进行回顾分析发现,5例半椎体胎儿由于胎位因素限制,在二维图像中显示欠佳,而在三维图像中则清晰直观(封四图1A B);28例脊柱侧弯在二维及三维超声图像中均有清晰表现(封四图1C D);1例脊髓栓系胎儿因孕妇腹壁脂肪较厚,二维超声图像中脊髓圆锥定位模糊,而三维成像可通过调整X㊁Y㊁Z轴获取最佳切面,明确诊断(封四图1E F);13例第12肋缺失胎儿,仅凭二维超声图像均无法诊断,使用三维脊柱骨骼模式可获得标准冠状面图像以明确诊断(封四图1G).表1㊀2种超声检查方式准确率比较检查方法n检出未检出检出率/%二维超声㊀㊀㊀㊀117981983.76二维联合三维超声1171170100.00χ220.68P<0.013㊀讨论㊀㊀近年来,胎儿脊柱畸形的筛出率显著提高,这得益于超声临床经验的积累和超声技术的更新,尤其是三维超声的应用[3].二维联合三维超声检查可以对大多数脊柱畸形(脊柱弯曲㊁脊柱裂㊁半椎体㊁部分肋骨缺失㊁尾部退化综合征㊁脊髓栓系㊁椎管内肿瘤㊁脊髓纵裂等)做出较精确的诊断.怀孕8周时胎儿脊椎已初具雏形,孕14周时便可观察到胎儿脊柱形态[4],大约孕16周时脊椎发育基本完成[5G6],通过超声观察脊柱的最佳时间为孕20~30周.二维超声可对脊柱进行常规矢状面㊁横切面㊁冠状面等多个切面扫查.矢状面图像可显示脊柱的全长㊁生理弯曲㊁椎体排列情况及其表面皮肤覆盖的情况[7]等,可以帮助判断脊柱是否有成向前后弯曲或脊柱裂的情况,还可以测量椎体大小.横切面图像通常用于逐个扫查脊椎的解剖结构[8].冠状面图像可显示整齐排列的椎体骨化中心的强回声带,可以提供椎体大小㊁脊柱是否侧弯或成角畸形等信息.但由于受孕妇皮下脂肪较厚㊁胎儿体位㊁羊水较少等因素的影响,二维超声冠状面往往不易获得或清晰度欠佳,造成漏诊.三维超声成像技术是在二维超声基础上,用三维容积探头对脊柱感兴趣区进行扫描,通过旋转X㊁Y㊁Z轴获得不同方位图像并进行三维图像重建,将病变部位更加直观㊁立体地呈现出来.三维超声常用表面成像模式和透明成像模式,其中表面成像模式通过抑制脊柱周围低回声结构来突出表面结构特征[9];透明成像模式则选择性地显示出低回声或高回声结构特征,可以清晰显示脊柱与肋骨的回声,从而突出病灶特征[10].综上所述,产前二维联合三维超声检查在识别诊断各种胎儿脊柱畸形方面准确率较高,对优生优育及产后早期治疗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参考文献:[1]㊀梁玉玲,郭子玉,黄冬玲,等.产前超声检查对胎儿单发半椎体畸形的诊断价值[J].肿瘤影像学,2018,28(3):236G238.[2]㊀刘丹娜,韩阳.二维超声多切面连续扫查联合多种三维成像技术在胎儿脊柱骶尾部微小病变中的诊断价值[J].山西医药杂志,2017,46(22):2711G2713.[3]㊀李胜利,罗国阳.胎儿畸形产前超声诊断学[M].2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17:101G105.[4]㊀杨柳.超声检测11~13+6周胎儿颅内透明层对开放性脊柱裂的诊断价值[J].江西医药,2018,53(4):390G392.[5]㊀赵庆红,石华,胡佳琪,等.71例胎儿先天椎体畸形的超声诊断分析[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18,17(3):218G220.[6]㊀夏春华,曾华北,胡文洁.三维超声诊断胎儿脊柱及四肢发育异常的临床价值[J].江苏医药,2019,45(3):301G303.[7]㊀汤小芳,刘乐乐,吴娟.三维及二维超声在胎儿脊髓圆锥定位中的应用价值[J].海南医学,2019,30(17):2262G2264.[8]㊀王薇薇.产前超声诊断脊柱半椎体3例临床分析[J].中国医师杂志,2016,18(8):1254G1256.[9]㊀王珊珊,穆仲平.二维及三维超声联合诊断胎儿半椎体畸形[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15,31(4):378G380.[10]㊀黄敏,胡灿玉.三维超声透明成像技术诊断胎儿部分脊椎畸形1例[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15,31(11):1055.(责任编辑:李松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