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益市场择时对资本结构的影响研究
- 格式:doc
- 大小:29.00 KB
- 文档页数:8
《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主要影响因素之实证研究》篇一一、引言资本结构是公司财务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它反映了公司的资产、负债和股东权益之间的比例关系。
对于上市公司而言,资本结构的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公司的经营状况、融资能力和市场表现。
因此,对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将通过对相关文献的回顾和实证研究,深入探讨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主要影响因素。
二、文献综述过去的研究表明,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公司规模、盈利能力、成长能力、资产结构、股权结构、税收政策、行业特征等。
这些因素对公司的负债水平、债务类型以及股权结构产生重要影响。
在文献回顾中,我们发现不同行业、不同地区甚至不同国家之间,资本结构的影响因素存在差异。
因此,我们需要结合具体的研究对象进行实证分析。
三、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本文采用实证研究方法,以某市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收集相关财务数据和市场数据。
在数据收集过程中,我们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以减少误差。
通过运用描述性统计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等方法,对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
四、实证研究结果1. 公司规模与资本结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公司规模对资本结构具有显著影响。
大规模公司通常具有较低的资产负债率,而小规模公司则倾向于较高的负债水平。
这主要是因为大规模公司具有更强的融资能力和更广泛的融资渠道,可以更方便地通过股权或债权融资来满足其资金需求。
2. 盈利能力与资本结构盈利能力也是影响资本结构的重要因素。
实证研究发现,盈利能力较强的公司通常具有较低的资产负债率。
这是因为盈利能力的提高可以增强公司的内源融资能力,降低对外源融资的依赖。
此外,高盈利能力的公司更容易获得债权人和投资者的信任,从而降低融资成本。
3. 成长能力与资本结构成长能力对资本结构的影响也较为显著。
成长能力较强的公司通常需要更多的资金来支持其扩张和发展,因此其负债水平相对较高。
这可能是因为成长能力强的公司需要更多的外部融资来支持其业务发展,而较高的负债水平可以为其提供更多的资金来源。
理论综述资本结构的市场时机选择理论综述晏艳阳㊀胡㊀俊㊀杨㊀丹一㊁公司融资活动中的市场时机选择行为最早系统地提出公司融资的市场时机选择假说的是S t e i n(1996),其研究表明,在股票市场非理性㊁公司股价被高估时,理性的管理者应该发行更多的股票以利用投资者的过度热情;当股票被过分低估时,应该回购股票.他将这一现象称为企业融资的 市场时机选择假说 .迄今为止,检验公司融资活动的实证研究大多以 市场价值/账面价值比(M/ B) 来代表权益的市场时机,以利率代表债务市场的时机.实证结果证实了 市场时机选择假说 ,公司的各种融资活动如权益发行㊁权益回购㊁债务发行㊁国际发行等都在试图利用市场时机.市场时机选择是公司融资的重要考虑,具体来说体现在如下四个方面:1 关于公司融资决策的匿名调查分析.对融资决策的匿名调查结果是揭示市场时机选择是融资的重要考虑方面的最明显证据.G r a h a m和H a rGv e y(2001)对300多家美国公司管理者的问卷调查结果表明,2/3的公司首席财务官认为: 股票市场对公司股票价格的高估或低估是融资行为的重要考虑因素 .在是否发行普通股的决策中,认为股价是比其余九个因素更加重要的一个因素.同样,在是否发行可转债的决策中,有五个因素被认为是重要的决定因素,而股价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全部调查中,86.6%的公司认为当公司股票的市场价格相对于其真实价值较低时,公司选择回购.同时,调查发现市场时机也是债务融资的一个重要动机.当利率特别低时,公司发行债务;当短期利率比长期利率低或C F O正在等待长期利率下降的机会时,大部分C F O偏好短期债务.调查还发现,市场时机选择还是公司在跨国上市中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2 关于公司融资与市场评价的实证研究.公司融资与市场评价之间存在密切关系的研究可以追溯到对抢手发行市场的研究.抢手发行市场的研究表明当市场上的发行量很大时,新上市的公司更有可能被高估,这就为管理者创造了时机.针对权益发行与市场评价关系的实证研究表明,二者之间呈高度相关关系,对世界各国的研究都证实了这一结论.M a r s h(1982)检验了1959~1974年间英国公司的权益和长期债务的选择,发现当近期的股票价格上升时,公司倾向于发行权益.L e r nGe r(1994)以350个生物技术公司为样本研究发现,当市场对公司的权益评价较高时,公司会选择上市. J u n g㊁K i m和S t u l z(1996)以美国数据研究发现股价和季节性权益发行之间也是高度相关的.L o u g hGr a n㊁R i t t e r和R y d q v i s t(1994)对世界上主要的股票市场的研究发现I P O总数量与股票市场评价高度相关.D eH a a n和H i n l o o p e n(2003)以荷兰的公司为样本的研究结果表明在股票价格上升以后公司更有可能发行新的股份.D e B i e和D eH a a n(2004)以1983~1997年间荷兰135个上市的非金融公司和45个I P O公司为样本,研究结果发现股票价格上升后,公司较多地采用权益融资.不仅权益市场存在市场时机选择,债务市场也存在市场时机选择.W h i t e(1974)㊁T a g g a r t(1977)检验了单个公司的新债务和权益的发行,发现当利率较低时,公司更有可能选择发行债务而不是权益.H e n d e r s o n㊁J e g a d e e s h和W e i s b a c h(2003)的检验结果显示,当国内利率较低时,公司发行更多的债务.关于债务市场时机选择的研究还将债务期限与债务市场环境联系起来.M o d i g l i a n i和S u t c h (1996a,1996b)㊁S h i l l e r(1996)指出,投资者对于短期和长期债务的偏好随时间而变化,S h i l l e r㊁C a m p e l l和S c h o e n h o l t z(1983)提出了长期利率对那些与短期利率更加相关的信息反应过度的问题.G u e d e s和O p l e r(1996)证明了发行的期限与期限价差(长期和短期政府债券的收益差)负相关.B a rGc l a y㊁S m i t h(1995)㊁S t o h s㊁M a u e r(1996)也发现资产负债表中的债务期限与期限价差负相关.17«经济学动态»2006年第8期B a k e r㊁G r e e n w o o d和W u r g l e r(2002)以美国数据为例,用两种数据库系统中提供的样本检验新发行债务的期限变化是否和预测超额债券收益的市场状况有关,是否最终和债券的未来超额收益有关.结果证实新债务的期限与可预计的债券超额收益的变化有关.当估计超额债券收益较低时,公司倾向于借入长期债务.对时间序列数据的分析表明,长期债务在总债务中的份额很大程度上可以由债务市场环境如通货膨胀㊁实际短期利率和期限价差来解释.当债务市场环境表明长期债务的成本相对较低时,公司借入长期债务.债务市场时机选择和权益市场时机选择有一个关键的不同.权益市场时机选择与内部信息有关,然而债务市场时机选择仅仅由公开可获得信息引起,没有任何公司拥有关于未来利率的内部信息.除了这个关键的区别,债务市场时机选择和权益市场时机选择的基本行为原则是一样的,进行市场时机选择的管理者都选择他们认为可以获得的㊁经风险调整后成本最低的融资形式.3 关于证券收益与市场时机选择的实证研究.自从行为公司金融学家开始研究长期表现不良问题以后,许多学者将证券收益的研究和市场时机选择联系起来.S p i e s s和A f f l e c k-G r a v e s(1999)比较了样本公司和参照公司的债务持有期收益,发现直接发行债务和发行可转换债券的公司会伴随着一个时期的表现不良.S p i e s s和A f f l e c k-G r a v e s通过使用四种长期超额收益的测度来解决模型的偏差问题,结果表明四种不同的测度都发现债务发行后有不良表现.而且,表现不良的程度还与发行的数量有关,只有直接债务和可转换债券的发行量很大时才会出现不良表现.将发行后的表现按公司和发行的特征分类,发现规模较小的㊁较为年轻的㊁在N A S D A Q交易的股票和发行投机级的债务,其表现不良更加严重.所有的这些结果都说明了债务发行是公司被高估的信号,市场对债务发行的宣布反应不足.I k e n b e r r y(2000)按账面价值/市场价值比的高低将公司分为价值型和增长型两种类型,分析其三年持有期的收益,得出定价过低是回购的重要动机的结论.在回购期间内,没有进行回购的公司其超额收益大于回购公司;但过了回购期后,没有进行回购的公司不再有超额收益,相反,回购公司表现出明显的超额收益.这就说明管理者对股价敏感,平均说来管理者的市场时机选择是成功的.B a k e r和W u r g l e r(2000)发现当权益融资和债务融资总和中权益份额较低时,股票市场收益较高;当权益份额较高时,股票市场收益较低.比较分红收益㊁账面价值/市场价值比和权益份额等各个变量对权益市场收益的预测能力发现,账面价值/市场价值比在预测小公司股票收益方面最好.将权益市场指数收益对过去收益㊁国库券收益㊁期限溢价㊁分红收益㊁账面价值/市场价值比和权益份额等变量进行回归分析,发现在不同的样本和市场指数收益阶段,权益份额是影响最为一致并且始终是显著的预测变量.B a k e r和W u r g l e r认为在无效的权益市场中管理者的市场时机选择是这一结果的最好解释.当投资者的情绪引起权益价格被高估时,管理者偏好于发行权益.并且投资者情绪的相互影响使得其他公司也同时被高估,其他的公司也做出了同样的融资决策.4 关于公司融资和投资者情绪的实证研究.行为公司金融关于I P O的抑价的研究表明投资者是过度乐观的,公司融资与市场评价关系的研究证实了公司融资高度相关于市场评价,而市场评价很大程度上由非理性的投资者的情绪决定,那么公司融资也应该与投资者的情绪有关.按照这种思路,很多学者对公司融资活动和投资者情绪的关系也进行了实证检验.L e e㊁S h l e i f e r和T h a l e r(1991)提出的 投资者情绪 假说证明了投资者的情绪影响I P O 的数量.L e e进一步将封闭式基金的折价解释为投资者情绪的测度,发现当封闭式基金以低于净资产价值的价格折价交易时,市场上会有更多的I P O. R a j a n和S e r v a e s(1997)发现分析师对I P O的增长预测和收益预测误差的大小与市场上I P O的数量正相关.增长预测可能是更加直接的投资者情绪的测度,研究发现的这种正相关性进一步增强了L e e (1991)解释的有效性.R a j a n和S e r v a e s认为当分析师系统性地对I P O的前景过度乐观,过度乐观有稳定的时间序列方差,并且当过度乐观情绪较严重时,有更多的公司上市.用I P O数量对长期收益增长预测和其他控制变量的回归结果说明,分析者并不是针对某一具体行业乐观,而是对于特定时期的所有的I P O都表现乐观.当分析者对公司的盈余增长预计较高时,不论哪一行业,其I P O的数量都将增加,这与 机会窗口 假说是一致的.二、资本结构的市场时机选择理论既然公司的各种融资活动中都存在市场时机选择行为,那么,资本结构与市场时机选择就存在着必然的内在联系.行为公司金融学家们正是将市场时27机选择和资本结构联系起来进行研究,从而形成了资本结构的市场时机选择理论.最早进行资本结构市场时机选择理论研究的是B a k e r和W u r g l e r.他们于2002年发表的«市场时机选择和资本结构»一文标志着资本结构的市场时机选择理论的形成.B a k e r和W u r g l e r发现那些在公司的市场评价(用M/B比衡量)较高时募集了资金的公司,其财务杠杆较低,而那些在公司的市场评价较低时募集资金的公司,其财务杠杆较高,因而他们考虑权益市场时机选择是否对资本结构有短期或长期的影响.带着这一问题,他们首先研究了市场价值/账面价值比率对杠杆变化的净影响,并将杠杆的变化进行分解,以检验这种影响是否如市场时机选择理论所预言的那样来自于净权益发行.他们将杠杆变化分解为权益发行㊁留存收益㊁杠杆变化残值三部分,将这三部分分别与影响资本结构的因素(包括有形资产占比㊁盈利能力㊁公司规模㊁市场价值/账面价值比)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证明市场价值/账面价值比对杠杆变化有显著影响,并且这种影响是通过权益发行实现的.B a k e r和W u r g l e r构造了 市场价值/账面价值比的外部融资加权平均数 来表示过去的市场评价.比较各个变量对杠杆决定的作用,拟合优度的差异说明历史评价信息越来越与公司相关.短期来看,较高的市场价值/账面价值比将降低杠杆.从横截面来看,历史上较高的市场股价对应着较低的杠杆.权衡理论认为市场价值/账面价值比是投资机会㊁风险或其他的理想资本结构的代表指标,资本结构最终会适应市场价值/账面价值比的变化,所以市场价值/账面价值比的短暂波动只会有短暂的影响.但实证发现市场价值/账面价值比有长期持久的影响.优序融资理论认为高投资的阶段将会提高债务比率,但事实是债务比率降低了.因此,无论是权衡理论还是融资优序理论都不能很好地解释这些现象,于是B a k e r和W u r g l e r提出:资本结构是公司过去进行权益市场时机选择累计的结果,市场时机选择理论能很好地解释资本结构的形成.B a k e r和W u r g l e r认为有两种形式的权益市场时机选择学说.一种是M y e r s和M a j l u f(1984)的理性管理者和理性投资者的动态行为学说,逆向选择的程度在不同的公司中和不同的时间上均有不同,此时,市场价值/账面价值比的波动衡量了逆向选择的变化.当发布了有利的信息以后,由于减少了公司的管理者和股东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性,公司通常选择发行权益,信息不对称减少了,同时公司股票价格提高,公司因此为自己创造了可供利用的时机.如果偏离理想资本结构的成本小于发行成本的变化,那么市场价值/账面价值比过去的变化就会有长期持久的影响.第二种学说是管理者认为投资者是非理性的.由于其非理性行为,使得公司的股票错误定价,而且这种错误定价也会随时间变化.当管理者察觉到股票被错误定价,并且当股价被高估时,公司选择发行权益;而当股价被低估时,公司选择回购权益.由于市场价值/账面价值比与未来的权益收益负相关,而市场价值/账面价值比的极值又反映了投资者的极端预期(过度乐观或过度悲观),如果管理者试图利用这种极端的预期,那么净权益发行就会正相关于市场价值/账面价值比.如果没有理想的资本结构,那么当公司被正确定价,权益成本回到正常水平时,管理者并不需要推翻原来的决定,这就导致了市场价值/账面价值比的短期波动对资本结构有持久的影响.对资本结构的市场时机选择理论也存在着争论,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1)伪市场时机选择问题;(2)市场时机选择对资本结构的影响是否持久的问题.S c h u l t z(2001)认为权益发行后的长期表现不良不能说明市场无效,他认为,即使市场是有效的㊁管理者没有时机选择能力,但如果在市场的价格顶峰,公司发行了更多的权益,也会使得事后看起来发行者似乎选择了市场时机,他把这种情形称为 伪市场时机选择 假说.B u t l e r㊁G r u l l o n和W e s t o n (2005)也认为伪市场时机选择偏差解释了新发行中权益份额对股票市场收益的预测能力.但对伪市场时机选择问题也提出了不同意见.B a k e r㊁T a l i a f e r r o和W u r g l e r(2004)认为所谓伪市场时机选择问题也就是小样本问题,该问题是否重要可以通过传统的模拟技术估计出来.他们的估计结果表明小样本偏差太小,不能解释公司投资计划㊁内部交易㊁初始分红㊁公司债务的期限结构㊁新发行中权益份额的预测能力.P a s q u a r i e l l o㊁Y u a n和Z h u(2005)运用事件研究的方法也证实了公司的货币市场时机选择能力不存在伪市场时机选择偏差.另外一个争论是市场时机选择对资本结构的影响是否持久的问题.如果公司迅速朝目标杠杆调整,即使市场时机选择是公司融资的重要动机,那么市场时机选择的影响也是短期的.一些学者承认市场时机选择短期内对资本结构有显著的影响,但长期来看这种影响不显著,长期来看公司的资本结构37«经济学动态»2006年第8期理论与权衡理论是一致的.K a y h a和T i t m a n (2004)在更长的时间段内检验了资本结构的变化,检验现金流㊁投资支出和股票价格历史怎样影响公司债务比例.结果表明股票价格的变化㊁金融赤字对资本结构变化有强烈的影响.市场时机选择是决定短期资本结构的重要因素,但它们对资本结构的长期影响不显著.长期来看,公司朝权衡理论预测的目标杠杆比率移动.A l t i(2004)发现处于抢手发行市场的I P O公司比市场相对较冷时发行了更多的权益,这种差异表明了市场时机选择的影响,不能用公司或行业特征来解释这种差异.短期内市场时机选择显著地降低了杠杆比率,但是时机选择的影响迅速地反转.所以,从短期来看,市场时机选择是公司融资的重要决定因素.长期来看,公司的资本结构表明存在目标杠杆比率.F r a n k和G o y a l (2004)在向量自回归框架下分别分析了债务和权益的调整路径,结果发现市场环境影响债务调整但不影响权益调整.市场环境影响杠杆的调整,假如在给定的某年市场价值/账面价值比较高,那么在下一年债务将减少.较高的M/B不能显著预测权益的变化.因此他们认为债务和权益的长期关系符合权衡理论的预测.然而,也有不少文献认为朝目标杠杆的调整的速度是缓慢的.W e l c h(2004)通过公司股票收益对市场杠杆的重要性分析证实了这一点.K a y h a n和T i t m a n (2005)虽然认为市场时机选择只有短期的影响,但朝目标杠杆的调整也是缓慢的.B a k e r和W u r g l e r(2002)发现市场价值/账面价值比的影响持续10年.三㊁小结资本结构的市场时机选择理论突破了原有的权衡理论和融资优序理论的假设,为资本结构理论提供了有益的补充,为资本结构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方向和新的视角,但它本身的发展时间短,远不够成熟,仍存在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除了上述已经提出的伪市场时机选择问题㊁市场时机选择对资本结构的影响持久性问题还有待进一步探讨之外,还有下述问题值得研究:首先,资本结构的市场时机选择理论基于投资者非理性的假设,那么,在投资者理性㊁管理者非理性或管理者与投资者都是非理性的情况下,市场时机选择理论是否也是正确的呢?其次,资本结构的市场时机选择理论是从成熟的资本市场实证研究得出的,而众所周知的是,税收规则㊁破产法㊁债券市场的发展程度㊁公司所有权关系都会对资本结构产生影响,那么,资本结构的市场时机选择理论在新兴的资本市场是否同样有解释力呢?这些问题都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参考文献:G r a h a mJ o h nR.,C a m p b e l lR.H a r v e y,2001,T h et h e o r y a n d p r a c t i c e o f c o r p o r a t e f i n a n c e:e v i d e n c e f r o mt h e f i e l d, J o u r n a l o fF i n a n c i a l E c o n o m i c s61.H e n d e r s o n B r i a n J.,N a r a s i m h a n J e g a d e e s h,M i c h a e l S.W e i s b a c h,2003,W o r l d m a r k e t sf o rr a i s i n g n e w c a p i t a l, U n i v e r s i t y o f I l l i n o i sw o r k i n gp a p e r.H o v a k i m i a nA r m e n,2004,A r eo b s e r v e dc a p i t a l s t r u c t u r e s d e t e r m i n e db y e q u i t y m a r k e tt i m i n g?,C U N Y B a r u c h w o r k i n gp a p e r.H u a n g r o n g b i n g,J a y R.R i t t e r,2005,T e s t i n g t h e m a r k e t t i m i n g t h e o r y o fc a p i t a ls t r u c t u r e,h t t p://s t u d e n t-3k.t e e p e r.c m u.e d u/w f a/w f a s e c u r e/u p l o a d/697723_M a r k e tGt i m i n g.p d fI k e n b e r r y D a v i d,J o s e f L a k o n i s h o k,T h e oV e r m a e l e n,2000, S t o c kr e p u r c h a s e si n C a n a d a:P e r f o r m a n c ea n ds t r a t e g i c t r a d i n g,T h e J o u r n a l o fF i n a n c e55.K a y h a nA u l a,S h e r i d a nT i t m a n,2004,F i r m'sh i s t o r i e sa n d t h e i r c a p i t a l s t r u c t u r e s,N B E R w o r k i n gp a p e r n o.10526.K o o l iM a h e r,J e a n-M a r cS u r e t,2004,T h ea f t e r m a r k e t p e r f o r m a n c e o f i n i t i a l p u b l i co f f e r i n g s i nC a n a d a,J o u r n a l o fM u l t i n a t i o n a l F i n a n c i a lM a n a g e m e n t14.P a g a n o M a r c o,F a b i oP a n e t t a,L u i g iZ i n g a l e s,1998,W h y d o c o m p a n i e s g o p u b l i c?A n e m p i r i c a l a n a l y s i s,T h e J o u rGn a l o fF i n a n c e53.P a s q u a r i e l l oP a o l o,K a t h y Y u a n,Q i a o q i a oZ h u,2005,C u rGr e n c y m a r k e tt i m i n g a n d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c a p i t a ls t r u c t u r e: e v i d e n c e f r o m A D Ri s s u a n c e s,J o u r n a l o fE c o n o m i cL i t e rGa t u r e14.S c h u l t zP a u l,2003,P s e u d om a r k e t t i m i n g a n d t h e l o n g-r u n u n d e r p e r f o r m a n c e o f I P O s,J o u r n a l o fF i n a n c e58.S t e i n J e r e m y C.,1999,R a t i o n a l c a p i t a l b u d g e t i n g i n a n i r r aGt i o n a lw o r l d,N B E R w o r k i n gp a p e r n o.5496.R a g h u r a mR a j a n,H e n r i S e r v a e s,1997,A n a l y s t f o l l o w i n g o f i n i t i a l p u b l i c o f f e r i n g s,T h e J o u r n a l o f F i n a n c e,V o l.L I I,N o2.R a j a n R a g h u r a m G.,L u i g iZ i n g a l e s,1995,W h a td o w e k n o wa b o u t c a p i t a l s t r u c t u r e?S o m e e v i d e n c e f r o mi n t e r n aGt i o n a l d a t a,J o u r a n l o fF i n a n c e50.R i c h a r d s o nS c o t tA.,R i c h a r dG.S l o a n,2003,E x t e r n a lF iGn a n c i n g a n dF u t u r e S t o c kR e t u r n s,U n i v e r s i t y o f P e n n s y lGv a n i aw o r k i n gp a p e r.(作者单位:湖南大学金融学院)(责任编辑:董泰)47。
市场时机对中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影响的研究的开题报告1、选题背景及意义资本结构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是企业在决定融资方式和融资比例时,考虑到财务成本、风险承受能力、股权结构等因素而确定的,它直接关系到企业的融资能力和经济效益。
目前在我国的上市公司中,资本结构的优化是各家企业普遍关注的问题。
在外部经济环境和内部运营状况都能够满足财务需求的情况下,资本结构的优化能够使公司的资金成本得到有效控制,从而增强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市场时机对企业资本结构影响很大,南方网络调研显示,2018年,仅仅四个月时间,创业板指数从2700点上涨至3300点,可谓是一波大牛市行情。
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企业上市热情空前高涨。
因此,对于企业而言,选好上市时机显得十分重要。
在这个背景下,研究市场时机对中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影响,能够有效应对市场需求,增强企业综合竞争力。
2、研究目的及问题本研究旨在探究市场时机对中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影响,以寻求资本结构优化的策略和方法。
具体问题如下:(1)当市场出现大幅波动或行情发生变化时,中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会发生哪些变化?(2)市场时机对中国上市公司融资方式的选择有何影响?(3)市场时机对中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的变化有何影响?3、研究内容及方法(1)资本结构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通过对资本结构理论研究及实践案例的分析,掌握资本结构的合理构成方式及实现方法,了解中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现状和问题。
(2)市场时机与资本结构的关系研究采用比较分析法,对不同市场时机下,中国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变化情况进行梳理和比较,探究市场时机对资本结构的影响和作用。
(3)资本结构优化策略分析根据分析结果,结合中国上市公司的实际情况和市场需求,提出针对不同市场时机下资本结构优化的策略和方法。
4、研究预期成果(1)揭示市场时机对中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影响机制。
(2)探究市场时机如何影响中国上市公司的融资方式和股权结构,以及相应的企业财务管理策略。
[提要]随着资本市场不断出现与传统资本理论假设相背离的现象,以及企业融资方式和资本结构的变化,国外学者提出市场择时理论,为研究资本结构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本文对现有文献关于市场择时衡量指标、市场择时对资本结构影响的存在性和持续性研究等三个方面进行综述,总结现有研究的主要方法和观点,并展望市场择时对资本结构影响的未来研究趋势。
关键词:市场择时;资本结构;综述中图分类号:F83文献标识码:A收录日期:2017年1月12日一、引言传统资本结构理论建立在半强式有效市场和理性人假设的基础上,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大量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资本市场存在许多与市场有效假设背离的现象。
同时,随着资本市场的兴起和企业外部融资行为的市场化发展,企业资本结构也随之发生根本性变化,传统资本结构理论的缺陷更加明显。
国外学者放宽有效市场假设和理性人假设,开始从市场参与者的非理性行为视角研究企业的资本结构,Stein(1996)首次提出市场时机假说,公司利用市场上暂时出现的低成本融资优势,使现有股东价值最大化,即在股价被高估的情况下,选择股票融资,相反在股价被低估的情况下,倾向于回购股票或债务融资。
Baker和Wurgler(2002)率先研究表明市场择时对企业资本结构具有显著和持久的影响,并提出资本结构是公司长期选择市场时机利用各种融资工具融资的结果,由此提出市场择时资本理论。
这一理论从市场参与者行为的角度探讨市场择时对公司资本配置的影响,可以更全面地理解市场有效配置资本的功能。
国内外学者在Baker和Wurgler (2002)研究的基础上从多个方面展开了研究,国外学者主要研究了市场时机的衡量指标、市场择时资本理论的存在性以及市场择时影响的持久性方面;国内学者研究开始较晚,2006~2010年期间的研究成果较多,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市场择时资本理论在我国的适用性以及市场择时对资本结构影响的持久性方面。
本文将综述国内外学者关于这一研究的主要成果,并展望市场择时对资本结构影响的未来研究趋势。
市场择时与资本结构【摘要】众所周知,当市场价值远远高于账面价值和历史市值时,企业更倾向于发行股票,当市值相对较低时回购股票。
本文将证明这种行为对资本结构的影响是非常持久的。
因此当前资本结构与历史市值高度相关。
该结果也证明了资本结构是过去股票市场择时企图的累积结果这一理论。
在公司金融中“股市择时”是指高价发行股票,低价回购股票的行为。
目的是赚取相对于其他资本成本由权益成本短期波动所带来的收益。
在Modigliani 和Miller (1958)研究的完美有效市场中,不同形式的资本成本并不是完全独立的,因此通过投机式地转换权益和债务是不可能获利的。
然而现实的资本市场是不完全有效或者分割的,因此市场择时可以通过选择股票的成本差异为现有股东谋利。
因此如果管理层更多的是考虑现有股东的利益并且可以进行股市择时时他们就有动机这么去择时。
在实践中,股市择时表现为企业财务政策的一个重要方面。
市场择时的表现有四个不同方面的研究。
第一:对实际财务决策分析发现,当市场价值远远高于账面价值和历史市值时,企业更倾向于发行股票而非债券,反之当市值相对较低时企业倾向于回购股票1。
第二:对公司财务决策后的长期股票收益分析表明,股市择时通常是有利可图的。
企业一般会选择在权益成本较低时发行股票,成本Baker来自哈佛大学企业管理研究所:Wurgler来自纽约大学斯特恩商学院。
我们鸣谢Arturo Bris,John Campbell,Paul.Gompers,Roger Ibbotson,Andrew Roper,Geert Rouwenhorst, Geoff Verter,Ralph Walkling,哥伦比亚大学,康奈尔大学,杜克大学,哈佛大学,欧洲工商管理学院, 麻省理工学院, 西北大学,纽约大学,罗格斯大学,斯坦福大学,芝加哥大学,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圣母玛利亚大学,沃顿商学院以及耶鲁大学研讨会的参与者,特别是Richard Green,Andrei Shleifer,Jeremy Stein,Ivo Welch,和那些给予有益意见的匿名介绍人。
市场择时对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影响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及意义近年来,伴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国内市场的逐步开放,越来越多的中国制造业企业选择通过股票发行上市来融资。
然而,在上市之前,对资本结构的合理设计和优化显得尤为重要。
资本结构既关系到企业的稳定性和盈利能力,也关系到投资者的投资价值和风险程度。
因此,市场择时成为影响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重要因素之一。
市场择时是指企业在上市之前选择适合的市场行情进行发行的行为。
这种行为不仅涉及到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也关联到市场的发展趋势。
在特定的市场环境下进行适时上市,可以提高企业的获利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本研究旨在探讨市场择时对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影响,为制造业企业合理设计和优化资本结构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本研究主要内容包括:1. 影响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因素分析,包括行业特点、企业规模和财务状况等。
2. 市场择时与资本结构的关系研究。
这部分研究将分析市场择时对资本结构的影响机制,比较不同市场环境下的上市时间对资本结构的影响差异。
3. 以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运用描述性统计分析、回归分析、面板数据分析等方法,探讨市场择时对其资本结构的影响。
通过建立经济模型,探讨市场择时与资本结构之间的关系,以及市场特征和企业特征对其影响的不同程度。
三、研究意义本研究对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和市场择时有着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通过研究资本结构的影响因素和市场择时与资本结构的相互作用关系,有助于策划人员了解市场状况和企业特征对资本结构的影响,制定合理的发行时间和资本结构优化方案,提高企业的投资价值和市场竞争力。
此外,本研究对提高企业融资水平和投资者风险管理能力也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主要影响因素之实证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对于其经营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资本结构反映了公司的财务杠杆和权益比例,不仅关乎企业的资金筹措和风险管理,更影响其长期市场价值和投资者信心。
因此,探究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主要影响因素成为金融研究领域的热点。
本文通过实证研究,旨在分析影响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主要因素及其作用机制。
二、文献综述资本结构理论经过多年的发展,形成了丰富的理论体系。
众多学者从信息不对称理论、融资成本理论、公司治理结构等角度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影响资本结构的关键因素,如公司的盈利水平、负债规模、股本比例、税收政策等。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运用实证分析方法,深入探讨这些因素对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影响。
三、研究方法本文采用实证研究方法,以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通过收集相关数据,运用统计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模型构建。
具体包括描述性统计分析、相关性分析以及多元回归分析等。
四、数据来源与处理本文数据来源于中国证券交易所的上市公司公开信息,包括公司财务报表、年度报告等。
在数据处理过程中,对数据进行清洗、整理和标准化处理,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五、实证结果与分析(一)描述性统计分析通过对样本公司的描述性统计分析,我们发现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存在较大差异。
在负债规模、股本比例等方面,不同公司表现出明显的差异。
(二)相关性分析通过相关性分析,我们发现公司的盈利水平、负债规模、股本比例等因素与资本结构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
其中,盈利水平越高、负债规模越大的公司,其资本结构中债务比例往往更高;而股本比例较高的公司则更倾向于保持较低的债务比例。
(三)多元回归分析通过多元回归分析,我们进一步探讨了影响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主要因素及其作用机制。
结果表明,公司的盈利水平、负债规模、资产担保价值、税收政策等因素对资本结构具有显著影响。
其中,盈利水平和负债规模是影响资本结构的最主要因素。
权益市场择时对资本结构的影响研究摘要:本文运用1998年至2011年中国上市公司的数据,检验了资本结构的市场择时理论在我国的适用性,并检验了不同规模公司的择时行为对资本结构的影响。
结果表明:我国上市公司存在权益市场择时,并短期影响公司的资本结构,但择时对资本结构的影响不具持续性。
特别是由于小规模公司债务融资能力弱,权益发行引发的信息不对称成本相对较低,小规模公司表现出更明显的机会主义择时行为。
关键词:资本结构市场择时信息不对称公司规模一、引言自Modigliani和Miller(1958)提出资本结构理论以来,公司如何确定其资本结构成为公司财务领域学者们最关注的问题之一。
大量文献在验证传统资本结构理论的同时,也发现了公司融资行为中的一些特征,如公司倾向于在股价偏高时发行权益,在股价偏低时回购权益。
Stein(1996)针对这一现象首次提出了市场择时假说,即当非理性因素导致股价被市场过分高估时,理性的管理者将利用投资者的过度热情,发行更多的股票获取较多的资金;反之,当股价被市场过分低估时,管理者将回购股票。
在这一新的视角下,Baker和Wurgler(2002)研究了权益市场择时对资本结构的影响,提出了资本结构的市场择时理论:公司将在市场价值较高时发行股票,反之回购股票,公司的资本结构是过去一系列权益市场择时行为的累积结果。
学者们已就市场择时理论提出了关键性的问题并进行了相应的实证研究,但少有文献对企业之间的择时行为差异进行研究。
实际上,由于信息不对称性的存在,公司的权益发行会导致股价下跌,这就是所谓权益发行的逆向选择成本或信息不对称成本(Myers和Majluf,1984)。
在考虑信息不对称成本的情况下,只有择时所带来的收益超过信息不对称成本时,公司才会进行市场择时,这也是为什么市场择时理论强调公司将在股价被“过分”高估时发行股票。
由于不同公司发行权益的信息不对称成本不同,在考虑了信息不对称成本情况下,企业之间的择时行为可能会存在差异。
本文试图在研究市场择时对资本结构的短期及长期影响的基础上,进一步对企业之间择时行为的差异进行研究。
二、研究设计(一)研究假设为研究市场择时理论是否成立,国内外许多文献检验了市场择时对资本结构的短期影响以及持续性影响,大部分研究认为,企业普遍存在市场择时行为,从而对资本结构产生了短期的显著影响,但市场择时对资本结构是否具有持续性影响的问题尚没有定论。
在我国,一些研究认为市场择时行为将对资本结构产生持续性的影响,如刘端、陈收和陈健(2006),王琳(2009)以及胡志强和卓琳玲(2008),但刘澜飚和李贡敏(2005),汤海溶和张凤(2006),马松(2012)等则认为,市场择时对资本结构的影响仅表现在短期内,该影响在长期中不具有持续性。
国内外的大部分研究着重探讨了市场择时行为对资本结构的短期及持续性影响,忽视了市场择时在企业间的差异性。
Mayers和Majluf(1984)认为,当存在信息不对称问题时,企业的权益发行将被投资者视为一种公司价值被市场高估的负面信号,导致股价下跌,从而可能给现有股东带来损失,该损失即为信息不对称成本。
由于择时理论主要涉及权益的发行与回购,管理层衡量择时所能带来的净收益时将权衡择时所带来的机会主义收益和信息不对称成本。
市场时机对于企业而言具有随机性,因此,信息不对称成本较低的企业,市场时机足够好的可能性更大,因此将表现出更明显的择时行为,进而对资本结构产生更显著的影响。
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三点理论假设:假设1:企业将在市场时机较好时发行权益,资本结构在短期内受到这一市场择时行为的显著影响;假设2:若市场择时行为对资本结构的影响具有持续性,则可认为企业的资本结构是一系列市场择时的累积结果;假设3:信息不对称成本较低的企业,其市场择时行为及其对资本结构的影响应更为显著(二)模型建立及变量定义为了验证上述假设,根据权益市场择时对资本结构的影响,建立如下模型及变量:由于本部分着重研究市场择时对资本结构的持续性影响,式(4)左边采用资本结构的时点值,而不再使用反映短期变化的差值。
若择时行为对资本结构具有持续性的影响,则b2应显著为负。
(三)样本选取和数据来源本文以1990年至2011 年中国沪深两市的A 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并对数据进行如下处理:(1)公司的IPO时间可确定,且其IPO时间介于1998年至2011年;(2)剔除金融类上市公司,因其资本结构同其他行业间存在较大差异;(3)剔除关键财务数据缺失的样本;(4)剔除杠杆值及市账率异常的公司,杠杆异常表现为杠杆低于0或大于1,市账率异常表现为市账率高于10。
根据上述选择标准,本文获得了9489个样本观测值。
本文的数据均来自CCERDATA中国经济金融数据库。
三、实证检验分析(一)描述性统计表(1)给出了相关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
可以看到,样本的平均杠杆约为0.43,同中位数相等,75%的公司杠杆均低于0.58,高杠杆公司较少。
样本公司市账率平均值为2.43,75%的公司市账率低于3,市账率的波动性较大,因而增强了公司存在择时机会的可能性。
此外,为较为直观地看到各变量同杠杆的关系,本文将总样本中的数据按照账面杠杆的十分位数进行分组,得到的各研究变量的均值及方差情况如表(2)。
由表(2)可见,在本文选取的9489个样本中,公司的账面杠杆多位于0.2到0.7之间,其中0.4-0.5之间的样本数最多。
随着账面杠杆的升高,市账率整体呈下降趋势。
此外,账面杠杆高的公司盈利性较差,平均规模较大,这是由于大公司的破产成本较低,破产风险较小从而债务成本较低,也因此有更多的债务融资。
(二)回归分析为了验证研究假设,对上述回归模型进行回归:(1)市场择时对资本结构的短期影响。
表(3)报告了式(1)的回归结果。
可以发现,市账率的系数为-0.67,T值达-8.48,这表明市账率与杠杆变动呈显著负相关关系。
对杠杆进行式(2)的拆分,可以看到市账率同权益发行e/A 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由于权益发行因变量前添加了负号),市账率的系数值为-1.11,T值达-5.75,这表明市账率将显著影响权益发行,即我国上市公司普遍存在市场择时行为,市账率较高时,公司通过发行权益降低了杠杆,反之升高了杠杆,市场择时在短期内显著影响企业的资本结构。
(2)市场择时对资本结构的长期影响。
为研究市场择时影响的持续时间,需要选择一个起始年作为参照。
鉴于公司IPO本身即为一次重要的权益发行,应具有较强的择时动机,本文以IPO年作为起始年,并将样本按其IPO时间划分为不同的子样本,其中子样本IPO包括了总样本中所有公司IPO当年的数据,子样本IPO+1包括了总样本中所有上市二年的数据,如此类推,子样本IPO+13包括了总样本中所有上市第13年的数据。
表(4)对不同子样本的回归结果进行了列示,可以看到,IPO3年后,外部融资加权平均市账率的影响不再显著。
因此,本文认为资本结构并不是公司择时的累积结果,一种可能是公司仍存在一个目标资本结构,而市场时机仅仅是非理性市场下产生的短期机会主义行为,该行为对资本结构的影响将在短期内被调整消除。
(3)信息不对称成本对企业市场择时行为的影响。
式(5)的回归结果如表(5)。
可以看到,与预期结果相同,市账率与规模虚拟变量的交互项系数显著为负,即对于小公司而言,杠杆的变动对市账率的变化更敏感,在市账率升高的情况下,其杠杆的降幅更大。
该结果验证了前文提出的理论假设,即小公司由于其发行权益的信息不对称成本较低,存在更明显的短期择时行为。
此外,一些文献中也将公司的年龄作为信息不对称成本的代理变量,即成立时间越短的公司,其债务融资能力越弱,从而发行权益所带来的信息不对称成本越低,本文同时以公司年龄作为信息不对称成本的代理变量进行了回归分析,以验证以上结果的稳健性,加入年龄的哑变量,令其在公司年龄不高于6年时为1,回归的结果显示交互变量的系数为-1.05,T 值为-11.47,因此,无论使用规模还是年龄来作为信息不对称成本的代理变量都可以发现,信息不对称成本的不同导致了公司间择时行为的差异:信息不对称成本较低的公司,其择时行为及其对资本结构的影响更为显著。
四、结论本文研究结果表明,上市公司存在择时行为,市场择时将对资本结构产生短期影响,但该影响在长期内不持续,资本结构并非一系列择时行为的累积结果。
这说明上市公司的市场择时仅仅是短期的机会主义行为,公司可能会及时对资本结构进行目标调整,从而消除市场择时对资本结构的长期影响。
此外,基于信息不对称成本的视角,进一步研究了市场择时及其对资本结构的影响在公司之间的差异性。
虽然小规模公司的信息不对称程度较高,但由于市场对小规模公司的权益融资活动反应较弱,使得小规模公司发行权益时具有较低的信息不对称成本,因此,小公司面临着更多市场“过分”高估其股价的机会,从而加强了其市场择时的动机。
本文研究结果验证了由于信息不对称成本的不同,小规模公司的择时及其对资本结构的影响更为显著。
参考文献:[1]刘端、陈收、陈健:《市场时机对资本结构影响的持续度研究》,《管理学报》2006年第1期。
[2]王琳:《中国上市公司的市场择时和资本结构研究》,《经济纵横》2009年第3期。
[3]胡志强、卓琳玲:《IPO市场时机选择与资本结构关系研究》,《金融研究》2008年第10期。
[4]刘澜飚、李贡敏:《市场择时理论的中国适用性――基于1998~2003年上市公司的实证分析》,《财经研究》2005年第11期。
[5]马松:《资本结构决定与市场择时――基于中国1999~2009年上市公司的实证检验》,《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2年第4期。
[6]Modigliani F. and Miller. M.. The cost of capital,corporation finance and the theory of investment.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58.[7]Stein J. C.. Rational capital budgeting in an irrational world. Journal of Business.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96[8]Baker M. and Wurgler J.. Market Timing and Capital Structure. Journal of finance,2002.[9]Lemmon M. and Zender J.. Debt capacity and tests of capital structure theories. Working paper,http:///sol3/papers.cfm?abstract_id=334780,2002.(编辑虹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