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缺损应用皮瓣移植修复的临床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50.00 KB
- 文档页数:8
手部掌骨与皮肤缺损使用旋髂浅动脉皮瓣修复的临床分析陈金家张普景向方沙沙(邳州市中铁二局集团第二医院,江苏邳州221300)3讨论冠心病被认为始于冠状动脉内层的损伤,其可导致脂肪斑块沉积在损伤部位形成动脉硬化,常见症状为胸痛、气短、心肌梗死或心脏病发作,发病率和致残率高。
主要患病人群是老年人,老年冠心病患者发病原因大部分与高血压有关,所以改善病情需以控制血压为主。
高血压会损害动脉血管,是引起动脉硬化的重要因素,可导致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既往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治疗主要以降低血脂为主,但降压治疗也非常重要[5]。
近年来,高血压与冠心病的关系受到广泛关注,研究认为动脉硬化会导致全身动脉出现粥样硬化,而加速其进展的原因就是高血压,只有降压治疗才可抑制动脉硬化的进一步发展[6]。
随着近年来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口服降压及降脂药物是目前临床治疗的常用方法。
氨氯地平是钙离子拮抗剂,起效快,降压幅度大,副作用比较少,但对于降脂作用不明显[7]。
阿托伐他汀是第三代他汀类药物,为临床常用的一种长效降脂药,可以延缓乃至逆转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进展,与氨氯地平作用互补[8]。
本研究中,观察组治疗后舒张压、收缩压、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 <0.05),表明阿托伐他汀在改善血脂方面优于氨氯地平。
2组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说明阿托伐他汀与氨氯地平联用副作用比较少。
综上所述,在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治疗中,联合应用阿托伐他汀与氨氯地平,效果更明显,且安全性高。
参考文献[1]王得恩,杨薇.氨氯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疗效观察[J].国际心血管病杂志,2017,56(44):144-145.[2]鞠延玲,藏雪莲,赵旭,等.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对冠心病、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IMT 、PV 、TNF 、CRP 、血脂水平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7,21(1):14-18.[3]鹿亚平,李娜,张会明,等.氨氯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钙对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疗效分析[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7,30(28):5508-5511.[4]米红,林绍霞,吴志福,等.坎地沙坦联合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对原发性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降压疗效及心脏重构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8,16(6):95-98.[5]殷白丁,朱敬,吐达洪,等.通心络、氨氯地平和阿托伐他汀钙联合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疗效观察[J].河北医药,2017,39(14):2198-2200.[6]谷新,鹿克风,王祥华,等.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疗效分析[J].临床军医杂志,2019,47(5):94-96.[7]贺正波,束晨,张明玺,等.氨氯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对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免疫功能,血管内皮功能与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20,18(8):1276-1279.[8]刘勇,鲍玉华.阿托伐他汀钙联合苯磺酸氯氨地平和美托洛尔治疗脑卒中并脑微出血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8,26(1):118-120.(收稿日期:2020-11-21)【摘要】目的探讨旋髂浅动脉皮瓣用于手部掌骨与皮肤缺损修复中的临床效果。
-847 -!" #$$报(医学版)J Southeast Univ ( Med ST Edi )2020,Dec ;39(6) %847-849•论 著・全厚皮片、带蒂皮瓣和肌皮瓣移植术在基层医院 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12例分析夏峰,王锡明,圣鹏,李克峰(镇江市润州区人民医院外科,江苏镇江212004)&摘要]目的:探讨全厚皮片、带蒂皮瓣和肌皮瓣移植术在基层医院外科组织缺损修复手术中的应用及其效果。
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8月至2010年8月间我院外科收治需组织修复的12例患者的资料。
患者年龄 30 ~65岁,男9例,女3例;体表肿瘤8例,创伤和瘢痕挛缩4例;行单纯全厚皮片移植术3例,带蒂皮瓣移植术6例,带蒂肌皮瓣移植术3例。
结果:全部手术病例创口一期愈合,随访半年外形和功能均满意。
结论:全厚皮片、皮瓣和肌皮瓣带蒂移植术用于基层医院外科软组织缺损修复能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全厚皮片移植术;带蒂皮瓣移植术;带蒂肌皮瓣移植术&中图分类号]R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6264(2020)06-0847-03dob 10. 3969/j. bsn. 1671-6264. 2020- 06- 027体表肿瘤以及较大面积的溃疡或瘢痕切除后,创 面的修复或功能重建是整形外科的范畴,其科室设置常见于三级综合性医院。
整形外科最基本的手术技术 是全厚皮片、随意型皮瓣、轴型皮瓣和肌皮瓣带蒂移植术,此类手术在基层二级医院外科少有开展,我们对体表肿瘤和外伤后瘢痕需修复软组织缺损的12例患者 应用此技术完成修复重建手术,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收集2006年8月至2010年8月我院收治的体表肿瘤及外伤后瘢痕患者12例的资料。
男9例,女3例,年龄30 -65岁。
其中体表肿瘤8例,分别为前额 血管瘤、下唇鳞状细胞癌、鼻背基底细胞癌、左足跟慢 性溃疡恶变、紙尾部恶性组织细胞瘤、膝前囊肿、头皮囊肿和瘢痕秃发;创伤和瘢痕挛缩4例,为右手虎口掌 侧电击伤、右掌热压伤后瘢痕挛缩畸形、手烧伤后瘢痕挛缩畸形(1.2手术方法术前标明切除范围,根据病变性质和手术切除后缺损组织修复的外观及功能要求,应用局部麻醉、连续硬脊膜外腔麻醉和静脉复合麻醉。
带阔筋膜的股前外侧皮瓣移植在手背复合组织缺损中的应用目的总结带阔筋膜的股前外侧皮瓣一期修复手背皮肤、肌腱缺损的临床应用。
方法回顾2003年5月~2010年1月临床应用带阔筋膜的股前外侧皮瓣修复手背复合组织缺损13例,观察其成活率、外形和术后功能,运用临床评价标准进行评价,并结合相关文献,分析应用该复合组织瓣修复手背皮肤、肌腱缺损的临床价值。
结果13例皮瓣全部成活,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功能评定标准,优2例,良5例,可5例,差1例。
结论采用带阔筋膜的股前外侧皮瓣移植是一种修复手背皮肤、肌腱同时缺损的可靠手术方法。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composite anterolateral thigh-fascia lata flap for reconstruction complex tissue defect of hand. Methods 13 cases were treated with composite anterolateral thigh-fascia lata flap between May 2003 and Juanary 2010. Review the rate of survive,appearance and function after operation,and evaluate with clinic standard. And assess the clinic evaluation of this flap combined with many literatures. Results The transplated flap survived in all cases. Only 1 case was difference in function according to total active move-ment. Conclusion It is an effective measure to reconstruct complex tissue defect of hand with composite anterolateral thigh-fascia lata flap.[Key words] Fascia lata;Flap;Tissue defect我院自2003年5月~2010年1月临床应用带阔筋膜的股前外侧皮瓣移植修复手背复合组织缺损13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河北医科大学成人高等教育毕业论文样式封面
组织缺损应用皮瓣移植修复的临床分析
张曙辉
组织缺损应用皮瓣移植修复的临床分析
张曙辉
摘要:目的:观察分析研究皮瓣移植修复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
方法:组织缺损133例,应用13种类型的皮瓣移植修复,股前外侧皮瓣26例,皮瓣类型有肩胛皮瓣11例,前臂皮瓣13例,侧腹部皮瓣11例,足背皮瓣9例,下腹部皮瓣31例,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10例,还有小腿内侧皮瓣、小腿外侧皮瓣、腓肠肌皮瓣、背阔肌皮瓣及阔筋膜张肌皮瓣等22例。
其中带血管蒂转移71例,吻合血管皮瓣游离移植修复62例。
结果有2例失败,有5例皮瓣部分坏死,其余皮瓣均全部成活,成功率为96. 2%,修复的效果良好。
结论:皮瓣移植修复组织缺损,皮瓣色泽、质地良好,只要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就可获得预期的良好效果。
关键词:组织缺损皮瓣肌皮瓣移植
引言
自从有报道腹股沟皮瓣游离移植成功以来,引起了越来越多的人进行皮瓣移植的临床实践与研究[1]随着显微外科技术发展,吻合血管的游离皮瓣移植已成为组织创伤修复的重要方法之一,使过去需要多次的手术实现可以一次完成,有些难以修复的创面甚至是无法修复的创面也能修复成功。
我院自从2008年—2013年共施行皮瓣移植133例,其中吻合血管移植62例,带血管蒂转移移植71例,获得良好的效果,报道如下: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本组男88例,女45例。
平均年龄,67岁。
急诊手术修复28例,择期手术修复105例。
移植皮瓣主要应用于修复车祸、机器损伤、或电击伤局部创面手部烧伤、创伤后遗症、下肢慢性溃疡合并感染创面、下肢胫腓骨外露骨髓炎并皮肤缺损创面和足踝部组织缺损及合并感染创面等。
1.2方法
应用13种类型的皮瓣移植修复组织缺损133例,皮瓣类型有肩胛皮瓣11例,股前外侧皮瓣26例,侧腹部皮瓣11例,足背皮瓣9例,前臂皮瓣13例,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10例,下腹部皮瓣31例,还有小腿内侧皮瓣、小腿外侧皮瓣、腓肠肌皮瓣、背阔肌皮瓣及
阔筋膜张肌皮瓣等22例。
其中吻合血管皮瓣游离移植修复62例,带血管蒂转移71例。
结果有2例失败,有5例皮瓣部分坏死,其余皮瓣均全部成活,成功率为96. 2%,修复的效果良好。
2、研究结果与分析
2.1选择皮瓣移植应遵循的原则
随着显微外科应用解剖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发展,目前可供作皮瓣移植的供区已有70多处,儿乎遍及全身各个部位[2]本组共应用的皮瓣有13种类型,我们尽可能选用肩肿皮瓣、股前外侧皮瓣及侧腹部皮瓣等类型皮瓣[3]这些皮瓣最大优点是不损伤主干血管,同时皮瓣的血管走行解剖位置恒定,手术时较容易显露血管,可以分离出较长的血管蒂。
而且血管口径较粗大,质量好,吻合血管成功率高。
此外,这些皮瓣供区位置相对较隐蔽,皮瓣切除面积较大,可能修复较大的缺损创面。
皮瓣切取后对局部的功能及外观影响不大。
本组切取肩胛皮瓣最大面积23 cm* 13 cm,切取股前外侧皮瓣最大面积25 cm*15 cm,切取侧腹部皮瓣最大面积25 cm* 10 cm,均能获得成功。
为了不牺牲肢体的主干血管,近年来又开展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部组织缺损,至今已做10例,切取面积最大15 cm* 7 cm,血管蒂最长达15 cm,有1例皮瓣远端出现部分坏死,但其它血管蒂长在11 cm以内的各例皮瓣均成活良好,应用此类皮瓣修复足部组织缺损,皮瓣质地、色泽均与局部组织相似,不臃肿。
[3]手术操作简便,不牺牲主干血管,为临床治疗较困难的足跟及踩部皮肤软组织
缺损提供一种较可靠的治疗方法[4]。
2.1.2选择良好皮瓣的条件应该具备以下儿个方面:
( 1)血管条件好,血管口径够粗,易于吻合。
血管解剖位置恒定,变异少,血管蒂够长;( 2)可供切取皮瓣的面积大,皮瓣色泽、质地好,厚薄适中,移植修复后不臃肿,最好不需作二期修整;( 3)皮瓣供区部位相对隐蔽,皮瓣切取后供区能直接缝合,遗留瘢痕轻,不影响供区的功能及外观。
2.2创伤早期应用皮瓣移植修复的优点
我认为,在创伤早期应用吻合血管皮瓣游离移植进行修复有较多优点:
( 1) 能够使清创手术做得彻底,不致因担心切除组织过多无法闭合创面。
而仅作姑息处理彻底清创有利于使一个污染较严重的创面变成一个相对较清洁的创面,有助组织康复。
[5]
( 2)创伤早期,组织解剖关系较清楚,便于对神经、肌肉、骨骼等进行修复,有利于功能尽早恢复。
( 3)吻合血管的皮瓣移植,有血液直接供应,手术成活率高,愈合快,愈合后皮瓣不收缩,可减少瘢痕形成或挛缩造成继发性畸形。
( 4)能早期进行深层组织如骨骼、神经等组织的二期修复。
2.3皮瓣移植在感染创面中的应用
由于创伤所引起的四肢软组织缺损,如果早期未能得到正确的处理,往往会造成创面感染及组织坏死,特别是当累及较深层组织或并发骨髓炎的病例,治疗上都比较困难。
对于感染性创面的处理,
既往的传统治疗方法,效果常常欠佳。
本组病例中,我们选择皮瓣修复感染创面22例,其中创伤早期缺损并感染4例,慢性溃疡合并感染创面8例,合并骨髓炎10例,全部病例移植的皮瓣均成活。
感染最终得到控制,随访时无复发,均达到预期效果。
对于感染创面应用皮瓣移植进行修复有以下儿方面的好处:
( 1)可以较彻底清除感染的坏死组织,清除感染源,用正常的组织来修复,因而愈合快,缩短疗程,减轻病人的痛苦和负担。
[6]( 2)游离皮瓣血运丰富具有较强的抗感染能力,用之来填充和闭合感染创面及对合并骨髓炎创面的治疗具有良好的作用。
( 3)采用皮瓣修复,可以避免或减少良好的基础。
2.4皮瓣血液循环危象的处理
血液循环危象是皮瓣移植的一个常见且又严重的并发症,若能及早识别及处理,对提高皮瓣移植的成活率大有帮助。
术中出现血液循环危象往往是因为手术操作的刺激,室温过低或麻醉欠满意所引起。
一般而言,只要针对这些原因,采取必要的措施适当处理就可以解决。
为了避免术中出现血液循环危象,这里应特别提出注意的是:(1)手术时对作血管蒂的解剖分离操作应强调动作轻柔,严格遵守无创伤技术在分离血管时宜保留血管周围一定的软组织,减少血管外露,并经常以湿盐水纱布覆盖并对术野血管组织湿润,可有助减轻血液循环危象的发生;( 2)在作血管吻合之前,不主张采用液压机械扩张,以免造成血管内膜损伍若有血管痉挛发生,可酌情使用湿盐水或用2%
硫酸镁湿敷,痉挛多可解除。
假如痉挛较严重,必要时用3%罂粟作血管外膜下注射,对解除痉挛效果比较确实。
静脉危象主要表现为皮瓣肿胀,皮瓣色泽暗紫,并出现紫瘢,早期毛细血管反应快,晚期毛细血管反应甚慢,严重者出现水泡,表示静脉血管栓塞所致。
此时,也应及时手术探查处理。
3.结论与建议
皮瓣移植修复组织缺损,皮瓣色泽、质地良好,只要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就可获得预期的良好效果。
为了使手术能达到预期效果,我认为,除了需要良好的显微外科技能外,有效地控制感染也是重要的环节之成为此,还须认真做好以下儿点( 1)术前必须处理好创面,必要时可预先作一次清创,要根据创面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用切实有效的抗菌素,使感染得以适当控制;( 2)术中严格操作规程,既要注意将创面坏死组织包括脂肪、纤维组织及坏死骨彻底清除干净,又要得避免感染区污染扩大,以保证皮瓣移植顺利成活;( 3)术后仍需需继续使用足量有效的抗菌素并注意加强全身的支持疗法
参考文献
1. 钟世镇,徐达传皮瓣的命名及其解剖学基础. 中华显微外科杂
志,2005,18 82—84
2. 于国中对皮瓣移植临床应用的几点意见.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2010 19 81
3. 王成琪皮瓣的命名及供区选择.中华显微外科杂志,2011 18
84一86
4. 刘均挥股前外侧皮瓣移植术,中华显微外科杂志,2009 12
243一245
5. 许扬滨,刘均挥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临床应用,中华显微外科杂志,2011 15 29一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