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因子治疗技术》第3章 低频电疗法(功能性电刺激疗法)
- 格式:ppt
- 大小:418.50 KB
- 文档页数:12
物理因子治疗技术》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社区康复课程代码:26220470课程类型:专业课学分:2总学时:32 理论学时:32实验学时:先修课程:基础医学概论、康复评定技术等适用专业:社区康复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物理因子治疗技术》课程是社区康复专业核心课程之一,是根据社区康复专业的培养目标,针对各级医院康复医学科、康复中心和社会福利机构等岗位群的能力需求设置。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各种理疗技术的治疗原理、适应症、操作方法和操作注意事项等,能够在康复实际临床治疗工作中应用合适的理疗技术对患者进行治疗,主要包括电疗法(低频、中频、高频)、磁场疗法、光疗法、超声波疗法,生物反馈疗法等。
二、教学基本要求1、知识、能力、素质的基本要求知识目标主要是了解各种物理因子治疗技术的基本治疗原理;熟悉物理因子治疗技术的治疗特性;掌握各种物理因子治疗技术的治疗作用;掌握各种物理因子治疗技术的适应症、禁忌症和注意事项。
能力目标包括:能够根据疾病情况和物理因子的特性,熟练选择合适的物理因子;能够熟练操作各种物理因子治疗技术的操作方法;能够根据患者的不良反应,准确的选择处理方法。
素质目标要求具有敬岗爱业精神、人文关怀精神及具有良好的人际沟通技巧。
2、教学模式基本要求在教学中,采用以课堂教师讲授形式为主,专题介绍、集体讨论等多种形式为辅的互动教学方式,教师按照教学大纲讲授课程,同时注重本学科相关研究热点或者研究成果的介绍,以教师讲授与课堂讨论相结合,学生自学与辅导答疑相结合的方式及采用多媒体课件、传统教学手法、课后作业等多种手段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第一章概论内容:物理因子治疗定义、发展和应用前景、物理因子对人体的作用、物理因子治疗处方。
要求:1掌握内容:物理因子治疗技术的基本理论、物理因子治疗技术对人体的作用;物理因子治疗处方;2•熟悉内容:物理因子的应用范围、分类及前景;3•了解内容:物理治疗师的培养、需求及物理因子治疗技术的发展简史。
概述、直流电疗法理疗定义:在现代医学中,把研究和应用天然或人工物理因子作用于人体,并通过人体神经、体液、内分泌和免疫学等生理调节机制,达到保健、预防、治疗和康复的目的的方法直流电定义:电荷流动方向不随时间变化的电流称为直流电电解:电解质溶液在直流电作用下,阴,阳离子分别向阳,阴极移动,从电极上失去或获得电子变为原子或分子直接析出,或再和溶剂发生作用形成产物的过程,称~要会画出直流电对氯化钠的电解过程(书上31页)电泳:带负电的蛋白质向阳极移动就是~电渗:带正电的离子及其周围的水化膜向阴极移动就是~电泳和电渗的结果或者效应以及临床应用(书上31页)直流电电极下产物的特点以及组织的反应全身直流电治疗时在脊柱区通上行电流和下行电流时:(书上31页)下行电流:升高血压、降低肌张力、镇静上行电流:降低血压、升高肌张力、兴奋衬垫的优点:①可吸收电极板下面的产物,以免化学灼烧②使皮肤湿润、电阻下降, ③衬垫可使电极板与体表紧密接触、电流均匀分布.酸烧伤——皮损碱烧伤——水疱直流电离子导入的原理:同性相斥、异性相吸带负电荷的药物离子从阴极导入,带正电荷的药物离子从阳极导入直流电离子导入药物的选择(44页)章节低频电疗法定义:利用频率<1000HZ的脉冲电流治疗疾病的方法。
低频电流的特点是:低频率、小电流,电解作用较直流电弱,有些电流无明显的电解作用;对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有较强的刺激作用;无热作用。
N-M电刺激疗法(NMES)(电体操疗法)定义:应用低频脉冲电流刺激骨骼肌或平滑肌以恢复其运动功能的方法。
或电体操疗法治疗作用:预防失用性肌肉萎缩、预防失神经支配肌肉萎缩、减轻肌肉痉挛(刺激拮抗肌)功能性电刺激疗法(FES——functionalelectrical stimulation)定义:使用低频电流刺激失去神经控制的肌肉,使其收缩来代替或矫正器官或肢体已丧失的功能。
治疗作用:代替和矫正肢体已丧失的功能、功能重建经皮电刺激神经疗法(TENS)定义:将特定的低频脉冲电流经皮肤作用于人体,来治疗以疼痛为主疾病的电刺激疗法。
物理因子治疗学教学大纲(总6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物理因子治疗学》教学目标和教学大纲一、教学目标物理因子治疗学是综合物理学、生理学及人体解剖学知识,研究电、磁、声、光、冷、热、水等物理因子的治疗原理及临床应用,使学生在掌握基本原理的基础上,掌握各种物理治疗仪器的使用原则和实际操作方法,解决神经系统和骨骼肌肉系统的疼痛、水肿、损伤等问题。
(一)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1.各种物理因子对人体组织的生理效应及临床治疗效果。
2.各种物理因子的临床适应证及禁忌证。
3.各种物理因子的临床应用方法。
(二)基本能力1.选择合适的物理因子处理临床相关问题,制定物理因子治疗处方。
2.安全、有效地使用各种物理治疗仪器。
3.准确记录治疗过程,评估治疗效果。
4.熟练掌握各物理因子的治疗原理及临床应用能力的基础上,查阅相关文献,有条理地对某一问题展开讨论。
5.组织学生课外读书小组,查阅有关文献并书写读书报告,进行学术交流。
6.组织学生课外科研小组,指定有经验的教师进行指导,以培养学生的初步科研能力。
7.外语熟悉常用的物理因子治疗学专业词汇及阅读英文参考资料。
(三)参考学时理论授课学时18学时,实习时数18学时。
(四)考核方式理论闭卷考试50%;技术考核:40%;演讲:10%;共100分。
二、教学大纲(一)前言物理因子治疗学又称为理疗学,是研究和应用各种物理因子作用于人体,并通过神经、体液、内分泌和免疫等生理调节机制,达到治疗功能受限的目的。
本课程通过理论教学、临床技术操作及专题演讲等形式指导学生熟悉各种物理因子,如光、电、水、冷、热、声、磁等对人体所造成的生理效应,掌握其治疗原理、临床应用与治疗效果。
熟悉电刺激治疗、光疗、声疗、冷疗、热疗、磁疗等各项仪器之原理与操作,了解以上治疗仪器之基本电学原理及其安全原则。
(二)教学时数安排1.讲课时数18学时。
2.实习时数18学时。
第二章电疗法概述与低中频电疗法部分教学要求1. 掌握各种电疗法的定义、分类及治疗作用2. 熟悉各种电疗法的生物学效应与临床应用3. 了解各种电疗法的发展史及作用机制学习重点各种电疗法的定义、分类及治疗作用难点解析与理论教学内容第一节电疗法概述一、电疗法定义及分类(一)定义电疗法是指应用电流作用于人体组织,以引发特定的生物学效应,促进功能恢复的方法。
按照刺激电流的频率分为三类:①低频电疗法;②中频电疗法;③高频电疗法。
(二)分类根据治疗电流的频率及生物学作用的不同,将电疗分为以下几类:1.低频电疗法采用频率为0~1000Hz的电流治疗疾病的方法,包括直流电疗法、感应电疗法、间动电疗法、经皮电神经刺激疗法、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痉挛肌电刺激疗法、功能性电刺激疗法等。
2.中频电疗法采用频率为1~100kHz的电流治疗疾病的方法,包括等幅正弦中频电疗法、调制中频电疗法、干扰电疗法、音乐电疗法等。
3.高频电疗法采用频率在100kHz以上的电流治疗疾病的方法,包括共鸣火花疗法、中波疗法、短波疗法、超短波疗法、微波疗法(包括分米波疗法、厘米波疗法、毫米波疗法)。
二、电疗基础知识(一)电疗相关的物理概念1.电与电荷2.电场3.磁场4.电磁场与电磁波5.电流6.电阻7.电压8.电功率9.电流、电压、电阻之间的换算关系即欧姆定律,电流强度I=电压U/电阻R(二)用电安全1.安全电压与电流(1)安全电压:电压越高时人的危险性越大。
直流电的安全电压一般不应超过65V,在潮湿的情况下不应超过40V,绝对安全电压为24V;交流电的电压一般不应超过36V,水疗室、泥疗室的绝对安全电压应小于12V。
(2)安全电流:电流越大对人的危险性也越大,50Hz交流电电流应在10mA以下,直流电应在50mA以下。
2.电疗仪器接地电疗仪器接地主要是避免触电,如果机壳短路带电,工作人员操作时机壳上的电会流经人体进入地下,具有触电的危险。
如机壳接有地线,机壳上的电就会流经导电良好的地线进入地下,而不流经工作人员身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