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波去噪阈值的确定和分解层数的确定
- 格式:pptx
- 大小:466.72 KB
- 文档页数:33
自适应小波阈值去噪原理小波变换的出现为信号处理领域带来了新的处理方法,其中的小波阈值去噪技术由于其出色的去噪效果而备受关注。
该技术在如何确定阈值方面存在许多争议,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自适应小波阈值去噪技术应运而生。
本文将详细介绍自适应小波阈值去噪技术的原理和实现方式。
小波阈值去噪技术是基于小波变换的信号去噪方法,其基本原理是:将噪声信号通过小波变换转换到小波域,利用小波变换的分解性质将噪声和信号分开,通过加入阈值进行噪声的滤除,然后将小波域上的信号逆变换回时域,得到经过去噪后的信号。
具体来说,对于一个长度为N的信号$x(n)$,它可以进行小波变换得到其小波系数$CJ_k$,即:$$CJ_k = \sum_{n=0}^{N-1}x(n)\psi_{j,k}(n)$$$\psi_{j,k}(n)$为小波基函数,它们可以由小波变换的不同种类选择。
通过多层小波分解,可以得到多个小波系数矩阵$CJ_{nj}$,其中$n$表示小波变换的层数,$j$表示小波系数的关键字,$j=(n,j)$。
在小波域中,噪声和信号的表现方式不同。
通常情况下,信号的小波系数分布在某个范围内,而噪声则分布在零附近。
我们可以通过以零为中心的阈值将小波系数分为两部分:大于阈值的系数表示信号成分,小于阈值的系数表示噪声成分。
然后将小于阈值的小波系数清零,再通过逆变换将小波系数转换回原始信号。
小波阈值去噪技术的核心问题是如何确定阈值。
传统的小波阈值去噪技术采用全局阈值,所有小波系数均采用同一个阈值进行处理。
这种方法可能会使信号丢失部分重要信息,从而影响其质量。
如果在将全部小波系数同时处理时,不同频带的信号成分和噪声带宽差异较大,无法很好地选取合理的阈值。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自适应小波阈值去噪技术应运而生。
该方法采用自适应阈值,在不同频带上分别应用不同的阈值,以便更好地保留信号信息。
自适应小波阈值去噪技术的步骤如下:1. 利用小波变换将噪声信号转换到小波域。
小波去噪阈值如何选取
1、小波阈值去噪法的流程如下所示:
小波图像去噪就是根据信号和噪声的小波系数在不同尺度上具有不同性质的原理,利用相应的数学工具构造系数选择方式,对带噪信号的小波系数进行处理。
小波去噪过程就是利用小波分解将图像信号分解到各尺度中,然后把每一尺度中属于噪声的小波系数去掉,保留并增强属于信号的小波系数,最后利用小波逆变换将处理后的小波系数重构得出去噪后的图像。
基本流程如图1所示。
图1小波阈值去噪法流程
在以上过程中,小波基和分解层数j的选择,阈值λ的选取规则,和阈值函数的设计,都是影响最终去噪效果的关键因素。
2、小波基的选择
对于连续性较差的Blocks信号,Haar小波的去噪效果要好于Sym8小波。
基于小波熵自适应最佳分解层数确定算法崔治;李加升【摘要】针对超声信号小波阈值去噪中最佳分解层数的选取问题,提出基于小波熵的自适应分解层数确定算法。
该算法首先利用离散小波变换分解含噪信号,计算分解后信号子区间的小波熵,然后将细节系数与原始信号的熵之比和低频子带均方根误差相结合以确定最佳分解层数。
最后利用信噪比( SNR)、均方根误差( RMSE)、峰值相对误差( REPV)和峰位置误差(EPP)四项指标对算法性能进行评估。
仿真和实验的结果表明:该算法能自适应地确定最佳分解层数,在有效滤除含噪超声信号中的噪声、提高性噪比的同时,还能更有效地保留原始信号中的有用成分。
%Aiming at the problem of how to select the optimal level of wavelet for ultrasonic signal denoising, an improved wavelet entyopy based method by combining the entropy ratio and the root-square-mean error of low bands was proposed. When the discrete wavelet transform was applied in the signal decomposition, the wavelet entropy at decomposed levels was calculated, then the entropy ratio and the root-square-mean error of low bands were used as the deciding threshold to choose the optimal decomposi-tion level. The signal-to-noise ratio, the root-square-mean error, the relative error of peak value and the error of the peak position were used to evaluate the performance of the method. Simulation and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posed method can adap-tively determine the optimal decomposition level, remove the ultrasonic signal noise and keep the useful information effectively.【期刊名称】《仪表技术与传感器》【年(卷),期】2015(000)006【总页数】4页(P127-130)【关键词】最佳分解层数;小波熵;超声信号;自适应【作者】崔治;李加升【作者单位】湖南城市学院通信与电子工程学院,湖南益阳 413000;湖南城市学院通信与电子工程学院,湖南益阳 413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P216.1超声波在传输过程中会受到仪器电噪声、材料晶粒散射噪声等的影响,使得接收到的陷信号往往淹没在噪声中,易造成误判或漏判[1]。
小波变换的阈值选取与去噪效果评估方法小波变换是一种常用的信号分析方法,可以将信号分解成不同频率的子信号,从而实现信号的去噪和特征提取。
在小波变换中,阈值选取是一个重要的步骤,它决定了去噪效果的好坏。
本文将介绍小波变换的阈值选取方法,并探讨如何评估去噪效果。
一、小波变换的阈值选取方法小波变换的阈值选取方法有很多种,常用的有固定阈值法、基于统计特性的阈值法和基于小波系数分布的阈值法。
1. 固定阈值法固定阈值法是最简单的阈值选取方法,它将小波系数的绝对值与一个固定阈值进行比较,大于阈值的系数保留,小于阈值的系数置零。
这种方法简单直观,但对于不同信号的去噪效果不一致,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2. 基于统计特性的阈值法基于统计特性的阈值法是根据信号的统计特性来选择阈值。
常用的方法有均值绝对偏差(MAD)和中值绝对偏差(MAD)。
MAD方法是通过计算小波系数的平均值和标准差来确定阈值。
具体步骤是先计算小波系数的平均值和标准差,然后将平均值加减一个倍数的标准差作为阈值。
一般情况下,取倍数为2或3可以得到较好的去噪效果。
3. 基于小波系数分布的阈值法基于小波系数分布的阈值法是根据小波系数的分布特点来选择阈值。
常用的方法有软阈值和硬阈值。
软阈值将小于阈值的系数置零,并对大于阈值的系数进行缩放。
这种方法可以保留信号的主要特征,同时抑制噪声。
硬阈值将小于阈值的系数置零,而大于阈值的系数保留。
这种方法对于信号的边缘特征保留较好,但可能会导致一些细节信息的丢失。
二、去噪效果评估方法选择合适的阈值选取方法可以实现较好的去噪效果,但如何评估去噪效果也是一个关键问题。
下面介绍两种常用的评估方法。
1. 信噪比(SNR)信噪比是一种常用的评估指标,它可以衡量信号与噪声的相对强度。
计算公式为SNR = 10 * log10(信号能量 / 噪声能量)。
当SNR值越大,说明去噪效果越好。
2. 均方根误差(RMSE)均方根误差是评估去噪效果的另一种指标。
小波阈值去噪的基本原理_小波去噪阈值如何选取小波阈值去噪的基本原理小波阈值去噪的基本思想是先设置一个临界阈值,若小波系数小于,认为该系数主要由噪声引起,去除这部分系数;若小波系数大于,则认为此系数主要是由信号引起,保留这部分系数,然后对处理后的小波系数进行小波逆变换得到去噪后的信号。
具体步骤如下:(1)对带噪信号f(t)进行小波变换,得到一组小波分解系数Wj,k;(2)通过对小波分解系数Wj,k进行阈值处理,得到估计小波系数Wj,k,使Wj,k-uj,k尽可能的小;(3)利用估计的小波系数Wj,k进行小波重构,得到估计信号f(t),即为去噪后的信号。
提出了一种非常简洁的方法对小波系数Wkj,进行估计。
对f(k)连续做几次小波分解后,有空间分布不均匀信号s(k)各尺度上小波系数Wkj,在某些特定位置有较大的值,这些点对应于原始信号s(k)的奇变位置和重要信息,而其他大部分位置的Wkj,较小;对于白噪声n(k),它对应的小波系数Wkj,在每个尺度上的分布都是均匀的,并随尺度的增加Wkj,系数的幅值减小。
因此,通常的去噪办法是寻找一个合适的数作为阈值(门限),把低于的小波函数Wkj,(主要由信号n(k)引起),设为零,而对于高于的小波函数Wkj,(主要由信号s(k)引起),则予以保留或进行收缩,从而得到估计小波系数Wkj,它可理解为基本由信号s(k)引起,然后对Wkj进行重构,就可以重构原始信号。
本文提出的小波阈值去噪方法可以分为5步描述:(1)对带噪图像g(i,j)进行s层正交冗余小波变换,得到一组小波分解系数Wg(i,j)(s,j),其中j=1,2,s,s表示小波分解的层数。
小波阈值去噪法有着很好的数学理论支持,实现简单而又非常有效,因此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功,并吸引了众多学者对其作进一步的研究与改进。
这些研究集中在两个方面:对阈值选取的研究以及对阈值函数的研究。
阈值的确定在去噪过程中至关重要,目前使用的阈值可以分为全局阈值和局部适应阈值两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