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问题的策略--一一列举
- 格式:doc
- 大小:45.00 KB
- 文档页数:3
《解决问题的策略(一一列举)》教学设计与反思Teaching design and Reflection on the strateg y of solving problems《解决问题的策略(一一列举)》教学设计与反思前言:小泰温馨提醒,数学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空间以及信息等概念的一门学科,从某种角度看属于形式科学的一种,在人类历史发展和社会生活中,数学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学习和研究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基本工具。
本教案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小学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教材分析:一一列举即把事情发生的各种情况可能逐个罗列,并用某种形式进行整理,从而得到问题的答案。
例1是比较简单的问题,涉及的知识比较少,只要根据长方形周长的意义,在周长不变的前提下,列举出长、宽的各种可能,而且长宽都是整数。
例2比例1要复杂一些,不仅订阅的杂志有1本、2本,、3本三种可能,而且订阅2本三种不同的选择有四年级(下册)的有关知识。
教学内容:苏教版五年级(上)第63-64页的例1、例2、“练一练”,练习十一的第2题。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经历用一一列举的策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能通过不遗漏,不重复的列举方法找到符合要求的所有答案。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在对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的反思和交流中,感受“一一列举”的特点和价值,进一步发展思维的条理性和严密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并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能对信息进行分析,用“一一列举”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能有条理地一一列举,发展思维的条理性和严密性。
教学准备:小棒、随堂本、直尺、表格。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邻居李大叔家养了十多只羊,王大叔将羊关在自己的院子里,无赖,这些羊晚上却叫得让人无法入睡。
解决问题的策略——一一列举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问题。
解决问题需要一定的策略和方法,下面将一一列举几种常见的解决问题的策略。
1. 分解问题分解问题是一种常见的解决问题的策略。
当面临一个复杂的问题时,我们可以将其分解为更小、更简单的子问题,然后逐一解决这些子问题。
通过分解问题,可以使得问题的解决过程更加清晰、有条理,也更容易找出问题的根源和解决方案。
2. 思考逆向思考逆向是解决问题的另一种策略。
在解决问题时,我们常常会固定在某种思维模式中,难以找到新的解决方案。
而通过思考逆向,我们可以打破常规思维,从与问题相反的角度进行思考,找到解决问题的新途径。
这种策略常常能够带来创新性的解决方案。
3. 利用思维导图思维导图是一种图形化的思维工具,可以帮助我们整理和组织思维。
在解决问题时,我们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将问题的各个方面进行分析和梳理。
通过思维导图,我们可以清晰地展现问题的结构和关系,更好地理解问题,为解决问题提供有效的思路。
4. 寻求他人帮助在解决问题时,我们不必孤立地去面对。
有时候,寻求他人的帮助可以带来新的视角和想法,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问题和找到解决方案。
通过和他人交流和合作,我们可以共同思考和探讨问题,从而找到更好的解决办法。
5. 尝试试错法尝试试错法是一种较为实践的解决问题策略。
当我们面临一个问题时,有时候很难确定哪种解决方案是最好的。
此时,可以采用尝试试错的方式,逐一尝试各种可能的解决方案,通过实践的方式找到最适合的解决方案。
在此过程中,我们可以从不断的试错和调整中学到许多经验和教训,提升问题解决能力。
6. 培养主动性解决问题需要主动性。
当面临问题时,我们不能被动应付,而是要主动寻找解决方案。
培养主动性包括主动寻找解决方案、主动获取所需信息、主动与他人沟通等。
通过主动的行动,我们可以更积极地面对问题,主动地解决问题。
7. 归纳总结经验每个问题的解决都是一次宝贵的经验,我们应该及时进行归纳总结。
《解决问题的策略一一列举》教案《解决问题的策略一一列举》教案一、教学目标分析一一列举是把事情发生的各种可能逐个罗列,并用某种形式进行整理,从而找到问题的答案。
本课的教学目标为:进一步加深对现实问题中基本数量关系的理解,增强分析问题的有序性;进一步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增强灵活选用策略的能力。
在落实教学目标方面要避免以下问题。
不重视一一列举的有序性。
某些教师认为苏教版教材在教学一一列举策略之前,每个学期都或多或少地渗透了这个策略,只是没有提炼出策略名称而已。
特别是四年级下册学习搭配的规律时,学生已经会不重复、不遗漏地进行搭配,因此本课无须强调有序。
苏教版关于“解决问题的策略”的编排特点是,先将要学习的策略渗透到各部分内容之中,然后从四年级上册开始安排“解决问题的策略”单元,集中教学解决问题的策略,促进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策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时正确处理好策略的分散教学和集中教学的关系,唤醒学生已有的一一列举经验,引导学生探究一一列举策略的内涵,学会有序思考。
呆板、僵化地理解一一列举策略。
教材中的一一列举策略主要是借助表格呈现的,因此部分教师错误地认为一一列举策略就是用表格呈现所有可能的策略。
事实上,列表策略强调的是用表格呈现信息,一一列举策略强调的是列出所有的可能情况。
用表格列出所有可能的情况只是一一列举策略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这种形式能较清晰地列出所有的可能,但并不是唯一的形式。
教师可引导学生在掌握用列表法进行一一列举的基础上思考不用表格如何做到一一列举。
孤立地学习某种策略。
苏教版教材从四年级上册开始组织学生集中学习列表、画图、一一列举、倒推、假设、替换、转化等策略。
教学时,教师不能孤立地教学其中的某种策略,而应了解编者的意图,有机地将前后策略联系起来,提高策略教学的有效性。
二、教学过程(一)感受情境,唤醒记忆1.以“宝贝向前冲”为情境,引出3道不同年级的数学题。
(1)把7个苹果分成2堆,有哪几种分法?(2)有3个木偶娃娃和2顶帽子,最多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方法?(3)用小数点和2、3、4最多可以组成几个不同的两位小数?2.引导学生找这3道题的解法的共同特点,并想一想在解题时要注意什么。
五年级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设计【教材简解】《解决问题的策略—一一列举》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的第一课时。
这个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画图法”、“列表法”等策略的基础上,通过学生自主选择方法收集、整理信息,并在此过程中寻求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有效方法。
【目标预设】1、使学生经历用列举的策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能通过不遗漏,不重复的列举找到符合要求的所有答案。
2、使学生在对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的反思和交流中,感受“一一列举”的特点和价值,进一步发展思维的条理性和严密性。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让学生体会策略的价值,并使学生能主动使用策略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在学习过程中,感受策略带来的好处,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设计理念】1、设计情境串,贴近生活,激发兴趣。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学习,要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本课设计了“羊羊运动会”的情境串,使整节课有机的融合成一个整体,寓教于乐。
2、自主参与,动手操作,亲历过程。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学生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把“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
本课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无序列举从而产生认知冲突,在交流、反思中体验列举有序的重要性。
【设计思路】1、用羊村举行“羊羊运动会”这个学生所熟悉的素材将本课的导入、新知教学、巩固练习串成情境串,有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增强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并为学生继续使用所学知识进一步探索、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了内在动力与热情。
2、在例1教学中,按整理信息、直观操作、无序列举、有序列举、反思提升这五个层次展开,旨在促动学生用表格实行一一列举,并借助表格理解基本的数量关系,发现数量的变化趋势。
教学中突出有序思考,引导学生思考怎样才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让学生理解到列举时要有条理、有序,体验有序的重要性。
3、教者对例2实行了改编,让整个新授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解决问题的策略---一一列举》數學教案設計标题:《解决问题的策略---一一列举》数学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一一列举法的概念和应用。
2. 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增强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提高其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二、教学内容:1. 一一列举法的基本概念2. 一一列举法的应用实例3. 一一列举法在解题中的步骤和技巧三、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教师可以先以一个生活中的问题作为例子,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找到所有的可能性。
例如,“你有两件上衣和三条裤子,你可以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方式?”让学生自己尝试解决这个问题,然后引出一一列举法的概念。
(二)讲解新知1. 教师详细解释一一列举法的概念,强调这是一种找出所有可能情况的策略。
2. 通过具体的例题,如“有五个人排队,其中甲不能站在第一位,乙不能站在最后一位,共有多少种站法?”来展示一一列举法的应用。
(三)实践操作教师给学生提供一些练习题,让他们运用一一列举法进行解答。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操作过程,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四)总结归纳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一一列举法的关键点和应用步骤。
同时,鼓励学生分享他们在解题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以此来深化他们对一一列举法的理解。
四、教学评价:通过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价,了解学生对一一列举法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对于存在的问题,要及时反馈并给出改进的建议。
五、教学反思:在教学结束后,教师要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看看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地方需要改进,以便于下次更好地进行教学。
以上就是《解决问题的策略---一一列举》数学教案设计,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解决问题的策略(一一列举)》教学设计【教学内容】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94-95页例1及随后的“练一练”,练习十七第1-3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用“一一列举”的策略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能运用列举的策略找到符合要求的所有答案。
2.使学生在对自己解决实际问题过程的不断反思中,感受列举策略的特点和价值,进一步发展思维的条理性和严密性。
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经历探索列举策略的过程,掌握有序列举的策略。
教学难点:掌握有序列举和列举结果的筛选。
【教学准备】平板、课件、白板、前学单、小棒前学单:解决问题的策略——列举前学单1.长方形长边的长叫长方形的(),短边的长叫长方形的()。
2.长方形的周长公式是:()3.我们曾经学习过那些解决问题的策略?4.王大叔用22根1米长的木条围一个长方形花圃,有几种围法?怎样围面积最大?(可以借助小棒摆一摆,或采用画一画、排一排、算一算等方法,将解题思路写在下面,四人小组合作,请组长做好记录。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谈话导入课前请孩子们浏览资料包1,资料包内出示电子课本:从条件出发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三年级上册),从问题出发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三年级下册),从条件或问题出发,灵活确定解题思路(四年级上册),用画图的策略整理条件和问题(四年级下册)谈话:同学们,刚才我们浏览了资料包,我们学过了哪些解决问题的策略?引入课题: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
二、小组合作,探索新知(一)深入理解题意,引发列举需求1.出示例1:王大叔用22根1米长的木条围一个长方形花圃,怎样围面积最大?指名读题:说说你知道了什么?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2.谈话:之前老师发放了前学单,大家在小组合作探究的过程中找到了几种方法,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插入微视频:显示小组合作学习的场景,展示学生操作。
《解决问题的策略(一一列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用“一一列举”的策略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能有条理的分析数量关系,并获得问题的答案。
2.沟通“一一列举”和“列表”两种策略的联系,通过列表,帮助学生养成有序列举的习惯。
3.使学生在对自己解决实际问题过程的不断反思中,感受策略的特点和价值的同时,进一步发展思维的条理性和严密性。
4.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经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根据不同实际问题的特点,通过合乎逻辑的思考,不重复、不遗漏地列出符合要求的各种情况。
教学难点:用一一列举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今天这节课朱老师带同学们去美丽的“开心农场”转转,你们愿意吗?打开话题,引入今天的新课。
二、理解题意,形成思路1.农场的大门不是容易进的,王大叔给你们出了一个难题,密码锁是由2、6、8三个数字组成的三位数,你们能够成功的打开农场大门吗?你能把所有的可能都说出来吗?生:268,286,628,682,826,862。
师:全吗?写的好吗?为什么?生:有顺序。
师:公布大门密码 628,第三次就输对了。
师:大门打开了,看到了什么?(一群羊。
)原来王大叔家的羊圈坏了,王大叔很着急想请大家帮帮忙。
2.出示例1。
王大叔用22根1米长的木条,围成一个长方形羊圈,有几种围法?师:根据条件,从题中你能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呢?生:长方形羊圈的周长是22米。
师:还记得长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吗?生:(长+宽)×2 根据这个公式你能说出长方形长、宽与周长有怎样的关系呢?师:再思考一下,长和宽会是小数吗?生:不会,每根木条 1米,每根木条是整米数。
师:现在你会围吗?那你能把你的想法通过列表或者画图的方法在练习纸上表示出来吗?自己画一画或者列表,小组内交流一下,画出来给老师看看。
三、尝试列举,感知策略1.尝试列举。
(1)现在开始用你喜欢的方法开始解决吧。
新修订小学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解决问题的策略—一一列举》教学案例及课后反思教材定制 / 提高课堂效率 /内容可修改Teaching Cases and Strategies of "Problem Solving-List One by One"教师:风老师风顺第二小学编订:FoonShion教育《解决问题的策略—一一列举》教学案例及课后反思这部分内容教学用“一一列举”的策略解决一些生活中的简单的实际问题。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过用列表和画图的策略解决问题,对解决问题的策略已经有了一些体验和认识,而这节课的重点是使学生学会有条理、有顺序地一一列举,从而不重复、不遗漏地列举出问题的所有答案。
在教学中我是这样处理的:一、课前谈话,导入课题1、平时你们都喜欢看什么课外书?(指名回答)2、选择3种(数学乐园、七彩文学、科学世界),板书在黑板上,提问:如果从中选出2种阅读,有多少种不同的选择方法?你能一一列举出来吗?3、师小结:一一列举是我们解决问题的一种策略,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用一一列举的策略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板书课题)[反思:在3种书中选择2本并列举出来,这一内容学生四年级时已经学习过,因此对学生来说并不困难。
设计这一环节的目的一方面是导入课题—一一列举,另一方面是复习旧知,为例2的教学先分类,再列举做好铺垫。
]二、自主探究,学习列举(一)创设情境,教学例11、出示红山森林动物园大门图。
这是什么地方?这节课牛老师就带大家去红山森林动物园玩一玩。
2、王大叔是动物园的工人,今天他碰到难题了,课件出示例1:王大叔要用18根1米长的栅栏围成一个长方形花圃,有多少种不同的围法?3、指名读题,并说说从题中知道了哪些信息?(长方形的周长是18米)4、你们能帮助王大叔解决难题吗?(1)请你们每人拿出18根小棒代替题目中的18根1米长的栅栏,在小组中围一围,看看有多少种不同的围法。
(2)集体交流不同的围法:4种5、观察这4种围法,你发现了什么?(长+宽=9米),为什么长加宽的和一定是9米呢?6、出示表格,我们也可以用列表的方法一一列举:我们可以从宽是1米想起:如果宽是1米,长是多少?如果宽是2米,长是多少?……7、(1)请大家独立完成练习纸上例1的前2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