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加哥学派介绍
- 格式:ppt
- 大小:7.14 MB
- 文档页数:27
芝加哥学派是西方资产阶级经济学流派之一。
其成员主要是在美国芝加哥大学任教、信奉新自由主义经济哲学、强调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的一批经济学家,也有个别不曾在该校任教,但因其学术观点和政策倾向而被认为是该学派成员。
该学派的主要代表在20世纪30年代前后有 J·瓦伊纳(1892~1970)、富兰克·H·奈特(1885~1972)、(1899 ~1946)等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有F.von 哈耶克、乔治·施蒂格勒(1911~)、M·弗里德曼(1912~2006)等人。
芝加哥经济学派的成员坚定地支持新古典经济学价值理论的经济分析,在其政策建议中频现以“自由市场”为基础的自由主义思想,同时采取一贯反对滥用数学形式主义,并乐意放弃精密严谨的一般均衡理论的逻辑推理而倾向于更具有结果导向的部分均衡分析的方法论。
“芝加哥经济学派”与“经济学帝国主义”联系在了一起,所谓的“经济学帝国主义”就是指将经济推理的应用方法推向传统上认为是其他领域的特区,如政治科学,法学,历史学和社会学等。
芝加哥学派的主要观点有:①极端强调个人自由:极端强调个人自由,反对个人专断和“权威”;在国家必须干预经济的情况下,强调“法治”,反对“人治”。
主张建立一种货币体制,在该体制下,一国的货币信用流通量取决于某种以法律形式规定的“规则”,而不是取决于货币当局相机抉择所采取的政策措施。
②特别强调完全竞争的市场机制在经济中的功能:特别强调完全竞争的市场机制在调节资本主义经济运行中的重大功能,强烈主张国家对经济生活的干预应减少到必不可少的最低限度。
③三个政策目标此长彼消: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自由、经济效率与分配均等这三个政策目标,经常是此长彼消,顾此失彼,不可得兼的。
例如,为了减缓失业,必须承受一定的通货膨胀,而要稳定物价,又必须让更多工人在相当长时期内处于失业状态。
又如,增加政府转移支付和保障社会福利支出,有助于减缓资本主义自由竞争带来的收入分配的不均和阶级矛盾,但为此必须征收高额累进所得税,在一定条件下妨碍资本积累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芝加哥学派(生态学派、生态学理论)这一理论运用生态学和社会学的观点研究犯罪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由20世纪20年代末美国芝加哥大学的一批社会学者创建,故又称为芝加哥学派,主要代表人物有罗伯特·帕克(Robert E·Park)、欧内斯特·伯吉斯(Ernest N·Burgess)、克利福德·肖(Clifford Shaw)和亨利·麦凯(henry D·Mckay)等人。
20世纪二三十年代,随着美国城市化进程日益加速发展,城市的犯罪问题日益突出。
在这种情况下,帕克等社会学家以美国第二大城市芝加哥为实验基地,深入调查研究城市的社会结构,分析了城市的经济、政治、文化、人口、种族等因素与犯罪之间的关系。
调查结果显示,城市化进程导致城市社会阶层、人口密度、种族关系、社会心理、居住方式、交通通讯等方面发生巨大的变化。
社会成员如果不能适应城市环境的这种变化,就会导致失范、越轨和犯罪行为的发生。
(一)同心圆理论经过调查他们发现,犯罪率在城市中心的周围地区最高,随后向郊区逐渐下降,愈是远离市中心周围地区,犯罪率愈低。
贫困、疾病等情况也是如此。
他们的结论是,这种生态现象是城市化过程中的自然产物。
他们将芝加哥市划分为围绕同一圆心而形成的五个区域,即中心商业区、中间地带(工厂区)、工厂住宅区、中上层住宅区、郊区和卫星城。
犯罪大多发生于中间地带,即工厂区。
因为相对于自然社区,中间地带人口流动大,混杂的人口造成了有利于犯罪发生的环境。
(二)社会解组理论这种理论还指出,人们通常生活在家庭、学校、邻里等群体之中,以亲属、朋友、友爱、邻里等关系为内容的非正规社会关系对于约束人们的行为作用很大,地区性的集体发挥着社会监督的功能。
而城市化进程则使这种非正式的社会关系解体,使集体作为非正式社会监督单位的作用显著下降,传统集体的习俗规范和理想受到削弱,并逐渐消失。
随着工商业深入市区,人口流动频繁,社会文化日益多元化。
芝加哥学派名词解释
起源:
芝加哥学派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形成于美国的社会学学派,其学术活动的开展以芝加哥大学为中心,代表着社会学在美国的一次繁荣。
研究:
在美国当时占统治地位的实用主义哲学思潮影响下,芝加哥学派开展了一系列的实证研究,从而使这个学派总体上具有重视经验研究和以解决实际社会问题为主的应用研究的特征。
影响:
芝加哥学派的学术研究对传播理论与研究产生巨大影响,使美国的传播学研究具有了强烈的经验主义方向。
芝加哥学派进行的“电影对儿童的影响”的佩恩基金研究,是传播效果大众文化研究的开端,为后来众多效果研究提供了早期的模式。
代表人物:杜威、库利、帕克、米德。
芝加哥学派一、芝加哥学派的概述芝加哥学派是指芝加哥大学的一群学者包括斯蒂格勒、德姆塞茨等,他们继承了奈特以来芝加哥传统的经济自由主义思想和社会达尔文主义,信封自由市场经济中竞争机制的作用,相信市场力量的自我调节能力,认为市场竞争是市场力量自由发挥作用的过程。
他们还认为企业自身的效率才是决定市场结构和市场绩效的基本因素。
另外芝加哥学派对政府产业规制的分析,开创了经济学一个心的研究领域——规制经济学。
芝加哥学派是西方资产阶级经济学流派之一。
其成员主要是在美国芝加哥大学任教、信奉新自由主义经济哲学、强调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的一批经济学家,也有个别不曾在该校任教,但因其学术观点和政策倾向而被认为是该学派成员。
该学派的主要代表在20世纪30年代前后有J·瓦伊纳(1892~1970)、富兰克·H·奈特(1885~1972)、(1899 ~1946)等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有F.von哈耶克、乔治·施蒂格勒(1911~)、M·弗里德曼等人。
芝加哥经济学派的成员坚定地支持新古典经济学价值理论的经济分析,在其政策建议中频现以“自由市场”为基础的自由主义思想,同时采取一贯反对滥用数学形式主义,并乐意放弃精密严谨的一般均衡理论的逻辑推理而倾向于更具有结果导向的(result-oriented)部分均衡分析的方法论。
近年来,“芝加哥经济学派”与“经济学帝国主义”(economic imperialism)联系在了一起,所谓的“经济学帝国主义”就是指将经济推理的应用方法推向传统上认为是其他领域的特区,如政治科学,法学,历史学和社会学等。
二、芝加哥学派的主要学术观点芝加哥学派的观点主要有:1.极端强调个人自由,反对个个专断和“权威”;在国家必须干预经济的情况下,强调“法治”,反对“人治”。
例如,西蒙斯在30年代关于改革美国货币金融体制的主张,其中包括商业银行必须对其吸收的存款保持100%的现金准备这一建议;哈耶克始终主张金本位制是现实可行的理想的货币制度,反对任何人为地扩大货币流通量的政策措施;以及弗里德曼的“单一规则”的货币政策等。
芝加哥学派名词解释考研
【最新版】
目录
1.芝加哥学派的概述
2.芝加哥学派的来源和背景
3.芝加哥学派的主要贡献和影响
4.芝加哥学派与考研的关系
正文
芝加哥学派是一个涵盖多个学科领域的学派统称,这些学派都源自于芝加哥大学或芝加哥市。
其中最著名的包括芝加哥经济学派和芝加哥社会学派。
芝加哥学派的出现,体现了大胆的现实主义态度和符合工业化时代精神的设计理念。
它比比利时新艺术运动早出现 14 年,并在高层建筑与结构方式上取得了重要突破。
芝加哥学派在建筑材料上大胆采用新材料,如钢等材料,并在建筑形式上大胆采用钢架结构的高层建筑形式。
在建筑理念上,芝加哥学派追求形式服从功能,强调建筑艺术应反应新技术的特点,主张简洁的立面以符合工业时代的审美需求。
这种追求功能与新技术相结合的设计理念,对后来的现代建筑运动产生了深远影响。
对于考研来说,了解芝加哥学派有助于拓宽知识视野和提高审美素养。
芝加哥学派在各个领域的贡献和影响都是考研学科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例如,在建筑学领域,芝加哥学派对现代建筑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在经济学和社会学领域,芝加哥学派的理念和方法也为考研学子提供了宝贵的理论资源。
第1页共1页。
芝加哥学派的传播思想及其影响1. 引言1.1 介绍芝加哥学派芝加哥学派是传播学领域的重要学派之一,起源于20世纪初的美国芝加哥大学。
该学派的创始人包括查尔斯·科奇和约瑟夫·格伯特,他们致力于研究社会学、心理学和传播学的交叉领域,提出了许多有影响力的传播理论和观点。
芝加哥学派强调传播是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人们相互交流、传递信息和观念的过程。
他们认为传播不仅仅是信息的传递,更是社会的塑造和演变。
通过研究传播现象,可以深入了解人类行为和社会结构的变化,以及个体与群体之间的互动关系。
芝加哥学派的研究方法注重实证观察和数据分析,强调对真实世界的观察和解释。
他们将传播过程看作是社会系统中复杂的互动模式,探讨了信息的流动、个体与集体的关系以及传播媒介对社会的影响。
通过对不同传播形式和媒介的研究,芝加哥学派为传播学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基础和实证研究支持。
1.2 概述传播思想的重要性传播思想在社会发展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它不仅帮助我们理解了信息传递的过程,更深远影响了人类交流和社会互动的方式。
传播思想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传播思想是推动社会进步和变革的重要力量。
通过传播媒介,人们可以获取到不同领域的知识和信息,从而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传播思想的重要性在于它能够将新的理念、观念传播给更广泛的群体,引领社会的变革和发展。
传播思想有助于提升个人的沟通能力和思维力。
通过学习传播思想,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信息的传递和接收原理,提高自身的沟通技巧和表达能力。
这不仅有助于个人在工作和生活中更好地与他人交流,还能够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判断能力。
传播思想还对社会和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通过传播媒介,人们可以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和联系,促进文化之间的交流和融合。
传播思想的重要性在于它能够促进社会和文化的多样性,促进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传播思想的重要性不仅仅在于它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更在于它对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和进步的推动作用。
芝加哥学派与高层建筑芝加哥学派是美国最早的建筑流派,是现代建筑在美国的奠基者。
芝加哥学派的产生背景源于1871年芝加哥城大火,几乎城市中的大批木材建筑都覆没在这场大火中,城市也因此重建。
为了节省土地,政府迫使建筑师在设计中增高楼层,扩展空间。
现代的高层建筑开始在芝加哥出现。
在此,当时的芝加哥设计师从中形成了趋向于简洁独创的风格流派,这就是芝加哥学派。
芝加哥学派明确了功能与形式的主从关系,希望使建筑摆脱华而不实的羁绊,主张经典与时代结合的建筑设计。
芝加哥学派的鼎盛时期是1883年~1893年之间。
工程师詹尼(William Le Baron Jenney 1832~1907)是芝加哥学派的创始人。
第一代芝加哥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沙利文(Louis H.Sullivian 1856--1924)。
沙利文是芝加哥学派的一个鼎力支柱,他提倡的“形式服从功能”为功能主义建筑开辟了道路,他较为反对浮夸和形式主义。
而第二代的代表人物则是弗兰克.赖特(Frank L Wright 1869--1959)。
芝加哥CPS大厦是芝加哥建筑学派中人有力的代表作。
芝加哥学派的设计观念主要是注重建筑与环境的关系,使他们形成和谐、统一的整体环境。
赖特的著作——流水别墅,正是这样的设计。
他们注重室内空间的合理性,力求要做到舒展、自由。
小空间分割要注重其流动性。
这类建筑注重采用纯天然的建筑材料,以求与大自然的协调统一。
高层建筑源于美国芝加哥学派设计者的创作,1883年在芝加哥建起第一幢高11层的保险公司大楼是史上第一个高层建筑。
纽约帝国大厦曾为世界第一高大楼和纽约市的标志性建筑。
高层建筑的优点是可节约城市用地,缩短公用设施和市政管网的开发周期,从而减少市政投资,加快城市建设。
但有利也有弊,譬如近期上海高楼大火,伤亡惨重,一部分原因也是因为楼层太高,逃生不便。
而且采光通风性不够好。
总体来说高层建筑,就如同鱼和熊掌不可兼得。
芝加哥学派名词解释芝加哥学派是20世纪初在美国芝加哥大学经济系兴起的一种经济学思想流派。
该学派的主要特点是注重对市场机制的研究和强调市场自由,以及运用经济学方法对各种现象进行分析和解释。
以下是对一些与芝加哥学派相关的名词的解释:1. 市场机制(Market Mechanism):市场机制指的是通过供求关系来协调资源配置和决策的方式和规律。
芝加哥学派认为市场机制是一种高效的资源配置方式,能够自动调整供求关系,使经济系统运行更为稳定。
2. 市场自由(Market Freedom):市场自由是芝加哥学派非常重视的概念,指的是市场在没有干预和限制的情况下自由运行的状态。
学派认为市场自由有助于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和促进经济增长,强调市场的自我调节能力,反对过度干预和管制。
3. 边际分析(Marginal Analysis):边际分析是芝加哥学派经济学方法的基础。
边际分析强调在做出决策时要考虑边际成本和边际效益,即额外增加或减少一单位产出或消费所带来的变化。
通过对边际成本和边际效益的比较,可以得出最优决策。
4. 合约理论(Contract Theory):合约理论是芝加哥学派在契约经济学领域的研究成果。
该理论研究了在不完全信息和不确定性条件下的经济主体之间的合作与冲突,强调通过合理的契约设计能够解决各种合作问题,并促进资源的有效配置。
5. 金融市场效率(Efficient Market Hypothesis):金融市场效率是芝加哥学派对金融市场运行机制的解释。
该理论认为金融市场能够迅速反应所有信息并及时调整价格,即市场价格能够充分反映资产的内在价值。
金融市场效率假设对于证券投资和风险管理等领域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6. 法经济学(Law and Economics):法经济学是芝加哥学派的一个重要分支,将经济学和法学相结合,研究法律对经济行为的影响。
法经济学认为法律是一种资源配置机制,通过法律制度的设计和完善能够促进经济发展和资源配置的效率。
芝加哥学派的传播思想及其影响芝加哥学派是20世纪初在美国芝加哥大学诞生的一股经济学派别,以其从事微观经济学和市场经济研究的优秀学者和独特的研究方法而著称。
芝加哥学派主张市场经济是最有效率、最优化的经济体制,反对国家干预市场的行为。
芝加哥学派还重视经济学作为科学的基础和应用,推崇经济学事实主义。
本文将介绍芝加哥学派的传播思想及其影响。
一、传播思想1. 市场的优越性芝加哥学派认为市场是最有效率、最优态的分配资源的机制,只有在真正的市场条件下,价格才是最明智和最有效的资源分配机制。
由于市场机制具有自发性和去中心化的特点,资本可以自由流动,调整不当的资产配置并消除竞争不足。
政府管制会干预价格分配机制,抑制效率,使经济体制复杂化。
2. 全面的个人自由芝加哥学派提倡全面的个人自由。
他们认为,个人有权进行自我创造和自我实现方案,最大限度地过着自由的生活,独立的人将寻求达到最高的效率和最大的自我满足,这将促进个体的自我成长和发展。
3. 政府的封货都会导致效率低下芝加哥学派反对政府的干预和管制市场。
他们认为,政府干预经济和市场经济是低效和有害的,因为它削弱市场对个体自由的响应、影响技术和预测,并打破信息分配的流动性。
相反,他们坚持认为,市场实现了资源的高效利用,需要尽可能避免政治干预,政府应该有效地发挥自己的作用,减少房产的阻碍,而不是干预市场。
二、影响1. 政府角色的转变在芝加哥学派经济学家的影响下,美国政府角色发生了重大转变,即减少政府管制以促进市场自由化和自由市场银行措施。
市场经济成为新的政策理念,特别是在20世纪60年代以后,政府的管理变得更加自由化和沙漠化。
2. 经济学范式的改变芝加哥学派对经济学范式的改变更加显著。
在芝加哥派的引领下,微观经济学重新成为经济学的主轴。
以史蒂文·德鲁克的获奖论文“价格与竞争”为代表的一系列研究重视价格与市场机制的自发调整,并探讨了个体、家庭和公司在市场中的角色和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