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蛋磺胺间甲氧嘧啶残留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1018.06 KB
- 文档页数:6
方案| 鸡蛋中兽药残留快速检测方案一、概述鸡蛋富含胆固醇,营养丰富,一个鸡蛋重约50克,含蛋白质6-7克,脂肪5-6克。
鸡蛋蛋白质的氨基酸比例很适合人体生理需要、易为机体吸收,利用率高达98%以上,是人类经常食用一种动物源食品。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蛋鸡行业的产能过剩,检测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普及,食品安全和药物残留问题日渐显现,成为全球消费者和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
兽药残留是指用药后蓄积或存留于畜禽机体或产品(如鸡蛋、奶品、肉品等)中原型药物或其代谢产物,包括与兽药有关的杂质的残留。
在动物源食品中较容易引起兽药残留量超标的兽药主要有抗生素类、磺胺类、呋喃类、抗寄生虫类和激素类药物。
二、鸡蛋中兽药残留来源在蛋鸡集中化饲养过程中,兽药不仅能够用于防治疾病,部分还可作为饲料添加剂使用,促使机体生长或者产蛋率提高。
鸡蛋中的兽药残留是怎样形成的呢?1.兽药本身存在质量问题,如含量超标、成分不符等;2.违规使用禁用药、淘汰药、人用药或原料药;3.用药不规范超剂量使用、长时间使用,不遵守休药期;改变给药途径、给药间隔和用药次数;4.环境污染问题,如鸡食用了被污染的水源、饲料等,从而造成兽药在鸡体内蓄积。
三、鸡蛋中兽药残留现状及危害近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通报了4批次鸡蛋检出氟苯尼考而不合格。
从2018年1月以来,市监总局共通报了46批次氟苯尼考不合格鸡蛋,32批次恩诺沙星不合格鸡蛋,7批次氧氟沙星不合格鸡蛋。
氟苯尼考属于氯霉素类药物,恩诺沙星和氧氟沙星均属于氟喹诺酮类药物。
疫检测实验结果进行读取和分析。
可视化酶标板图直观图形化界面设计,便捷的样本信息录入功能,独。
鸡蛋中兽药残留的危害及防控措施近年来,网络上一些与食品相关的“科技与狠活”话题让人们意识到食品安全的重要性,而鸡蛋作为大众最熟悉的食品也受到了关注。
鸡蛋是我国居民日常生活中主要的蛋白质来源,其营养价值高,深受人们喜爱。
大量的需求使养殖户对鸡蛋产量要求更高,而鸡蛋产量相对稳定,并且受蛋鸡的生长发育、疾病、饲料利用率等多种因素影响,因此有一些养殖户一味追求产蛋量,导致对蛋鸡使用兽药不当,累积形成的兽药残留会造成重大危害。
一、鸡蛋兽药残留的危害1.对蛋鸡健康有危害。
鸡蛋兽药残留是指对蛋鸡用药预防和治疗疾病后,鸡蛋中的药物残留。
目前,大部分兽药为抗菌、抗病毒类药物,价格低廉,药效明显,具有代表性的有氟喹诺酮类、四环素类、磺胺类、金刚烷胺等,这些药物短期使用具有促进蛋鸡健康生长、降低疾病发生率、提高饲料利用率、提升产蛋量等优点,但若长期不当使用药物,会使蛋鸡产蛋率下降、产软壳蛋,蛋鸡肠道菌群失调、对药物产生耐药性、免疫力下降、影响疫苗和后期用药效果,还可能引起蛋鸡内源性感染和二重感染。
2.对人体健康有危害。
人类长期或大量食用含有药物残留的鸡蛋会造成体内药物残留堆积,导致慢性或急性中毒,或是造成人体产生耐药性,对细菌性、感染性疾病的抗病能力变弱,甚至有致畸性、致癌、致突变的危害。
氟喹诺酮类药物是兽医临床上最常用的广谱抗菌药物之一,代表药物有恩诺沙星、环丙沙星、洛美沙星、氧氟沙星、诺氟沙星、培氟沙星等,其药物残留会引起人体造血系统障碍,导致过敏反应以及诱发癌症等;四环素类药物是广谱抗生素,常用药为金霉素、土霉素、四环素,可以抑制和杀死细菌,常用于治疗白痢、副伤寒、霍乱和滑膜炎霉形体等疾病,但四环素类药物副作用较大,在进入人体后易与钙结合,阻碍人体对钙的吸收,影响牙齿、骨骼发育,同时会造成肝、肾损伤和产生抗代谢作用,此类兽药还容易透过胎盘进入乳汁,对婴儿健康造成危害;磺胺类是人工合成抗菌类药物,常用于防治白痢、盲肠炎、球虫病、肝炎和其他细菌性疾病,滥用导致的兽药残留会损害人体泌尿系统和神经系统;金刚烷胺是被禁用的抗病毒药物,常用于治疗禽流感、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等病症,积累的兽药残留会对人体神经系统、胃肠道、皮肤、肾功能、角膜等造成损害。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鸡蛋中磺胺类药物作者:伦丽丽来源:《食品安全导刊》2019年第07期磺胺类药物(SAs)是指具有对氨基苯磺酰胺结构的一类化学药物的总称,被广泛用于畜禽生产中以防治细菌感染。
在养殖密度较大的家禽行业中,使用磺胺类药物防治细菌感染的做法尤为普遍,因此禽蛋中存在着磺胺类药物残留的风险。
目前,我国相关的动物源性食品中磺胺类药物的检测方法已有相关标准,但对鸡蛋中仪器检测的报道文献较少。
本文建立了鸡蛋中16种磺胺类药物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方法,其灵敏度高、稳定性好,能够满足对鸡蛋中磺胺类药物残留的检测要求。
1 实验部分1.1 试剂与耗材磺胺乙酰、磺胺嘧啶、磺胺噻唑、磺胺甲基嘧啶、磺胺二甲基嘧啶、磺胺二恶唑、磺胺间甲氧嘧啶、磺胺氯哒嗪、磺胺甲恶唑、磺胺吡啶、磺胺地索辛、磺胺甲氧哒嗪、磺胺二甲基异噁唑、苯甲酰磺胺、磺胺喹恶啉、磺胺邻苯甲氧嘧啶,德国DR.E公司。
乙腈、甲醇、甲酸等,均为色谱纯(国药)。
将标准品用甲醇配制成单标母液,并配制10μg/mL混合储备液于-20℃保存,使用时现配为系列标准工作液。
鸡蛋购于超市,经液质分析确认均为阴性样本。
1.2 仪器设备ACQUITYTM型超高效液相色谱仪、Waters Xevo TQS四极杆质谱仪(配电喷雾离子源)、ACQUITY UPLC BEH C18色谱柱(2.1mm×100mm,1.7μm),美国Waters公司;离心机;纯水仪;氮吹仪。
1.3 试验1.3.1 前处理方法优化本实验比较了乙腈、1%甲酸乙腈作为提取溶剂,对事先添加25μg/kg混标溶液的空白鸡蛋样本进行提取,并进行提取溶剂优化试验;比较了涡旋振荡提取、涡旋振荡+超声配合提取,对事先添加25μg/kg混标溶液的空白鸡蛋样本进行萃取,同时进行提取方法优化试验;比较了10g无水硫酸钠加入与否对结果的影响;最终确定最优的前处理条件。
1.3.2 优化后的前处理方法称取样品2g,加入混合内标工作液100ng、无水硫酸钠10g、12mL1%甲酸乙腈,涡旋振荡2min,超声提取10min;7000rpm离心5min,取上清,60℃水浴氮吹至干。
农技服务资源环境·139·2017.15 期·第34卷鸡蛋中药物残留的危害及防控措施王 娇* 谢玉荣 韵小娟(海南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海南省兽药饲料监察所〉,海南 海口 570203)摘要:药物残留是鸡蛋最主要的污染源之一,药物残留超标可导致人体过敏反应或急慢性中毒,导致细菌产生耐药性,影响人类感染疾病后的治疗效果,危害整个蛋鸡养殖行业,危及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本文分析了鸡蛋药物残留的现状和危害,并提出相应的防控措施。
关键词:鸡蛋;药物残留;残留危害;防控措施*通讯作者:王娇(1986-),女,汉族,四川大竹人,兽医师,硕士研究生,从事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工作。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鸡蛋已渐渐成为人们每日餐桌上不可或缺的食材。
但近年来鸡蛋中药物残留超标的问题屡屡发生,从国内新闻时有报道的兽药残留超标问题到国外的“毒鸡蛋”事件,鸡蛋质量安全问题引起各方高度重视。
药物残留是鸡蛋最主要的污染源之一,药物残留超标可导致人体的过敏反应或急慢性中毒,导致细菌产生耐药性,影响人类感染疾病后的治疗效果。
本文分析了鸡蛋药物残留的现状和危害,并提出相应的防控措施,以供参考。
1 鸡蛋中药物残留问题的现状药物残留一般是由滥用违禁药物、不遵守休药期规定以及环境污染等因素造成的。
鸡蛋的生产与肌肉等动物可食性食品不同,其在蛋禽体内成形往往需要数天时间,且整个生产过程会持续数月,期间任何一个环节使用药物都可能造成残留超标。
我国农业部在235号公告和278号公告中规定蛋鸡产蛋期可使用的抗微生物药物仅杆菌肽、粘菌素、林可霉素、新霉素、恶喹酸、土霉素、金霉素以及泰妙菌素8种,抗球虫药物有溴氰菊酯、氟苯咪唑、潮霉素B 和哌嗪4种,且制定了相应的最高残留限量(MRL)。
在蛋鸡产蛋期应严格按农业部的相关规定使用以上药物,不得使用其他违禁药物。
但养殖户由于缺乏合理用药知识或追求更高利益,往往违规使用药物。
鸡蛋兽药残留检测项目
鸡蛋兽药残留检测项目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鸡蛋中磺胺类药物的检测:磺胺类药物是一类广泛应用于牲畜、家禽养殖业中的抗生素,在排泄物和鸡蛋中容易留下残留。
这类药物对人体有一定的危害,因此需要对鸡蛋中的磺胺类药物进行检测。
2. 鸡蛋中喹诺酮类药物的检测:喹诺酮类药物是一种广泛使用于畜禽养殖中的抗生素,其在鸡蛋中容易留下残留。
这类药物对人体有一定的危害,因此需要对鸡蛋中的喹诺酮类药物进行检测。
3. 鸡蛋中氯霉素的检测:氯霉素是一种广泛使用于畜禽养殖中的抗生素,其在鸡蛋中也容易留下残留。
这类药物对人体有很大危害,因此需要对鸡蛋中的氯霉素进行检测。
4. 鸡蛋中瘦肉精的检测:瘦肉精是一种药用增肥剂,其在鸡蛋中容易留下残留。
这类药物对人体有一定的危害,因此需要对鸡蛋中的瘦肉精进行检测。
5. 鸡蛋中红霉素的检测:红霉素是一种广泛使用于家禽养殖中的抗生素,其在鸡蛋中也容易留下残留。
这类药物对人体有一定的危害,因此需要对鸡蛋中的红霉素进行检测。
鸡蛋中兽药残留的检测方法及其防治措施近年来,随着养殖业的快速发展,鸡蛋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食品之一。
一些不法商人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可能会在鸡蛋中添加兽药,以促进鸡的生长或防止疾病的发生。
这样一来,就会导致鸡蛋中出现兽药残留的问题,给人们的健康带来潜在风险。
对鸡蛋中兽药残留的检测方法及其防治措施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鸡蛋中兽药残留的检测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物理检测法,化学检测法,免疫学检测法和分子生物学检测法。
物理检测法主要是通过显微镜观察或用机械手段分离兽药残留物质。
这种方法简单易行,但是只能对部分大颗粒的兽药残留进行检测。
化学检测法是通过对鸡蛋中兽药残留物质的化学特性进行分析,比如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气相色谱和质谱等技术分析兽药的种类和残留量。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准确性高,但是需要专业的仪器设备和化学知识。
免疫学检测法是利用抗体与兽药残留物质结合,通过观察或测量抗体与兽药的结合程度来判断是否存在兽药残留。
这种方法检测速度快,可靠性高,但对抗体的选择和制备较为困难。
分子生物学检测法是通过提取鸡蛋中的DNA或RNA,利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或其他核酸检测技术,检测鸡蛋中是否存在兽药的遗传物质。
这种方法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和灵敏度,但是对于小剂量的兽药残留可能检测不到。
针对鸡蛋中兽药残留的防治措施,可以从源头上加强管理措施,严格禁止添加兽药;加强养殖场的监管,定期对鸡蛋进行抽检;加强消费者的宣传教育,提高其食品安全意识;加强兽药残留监测中心的建设,提高检测方法和技术的准确性和敏感性。
鸡蛋生产企业可以加强自我监管,建立严格的质量控制体系,规范兽药使用的程序和剂量,确保生产出无兽药残留的优质鸡蛋。
政府部门也应加强宣传和培训工作,引导养殖场科学合理地使用兽药,避免滥用和误用兽药导致鸡蛋中兽药残留的问题。
对于鸡蛋中兽药残留的检测方法及其防治措施的研究对保障人们饮食安全至关重要。
我们应加强监管力度,提高兽药残留的检测能力,加强宣传和教育,增强人们的食品安全意识,共同营造一个安全可靠的食品环境。
磺胺类药物在畜产品中残留的原因及检测方法磺胺类药物是一类广谱抗菌药物,被广泛应用于动物养殖业中,用于预防和治疗畜禽的感染疾病。
然而,磺胺类药物在畜产品中残留是一个有害的问题,可能对人类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本文将探讨磺胺类药物在畜产品中残留的原因,并介绍一些常用的检测方法。
1.动物滥用药物:一些生产者为了快速促进动物生长和预防疾病,可能会滥用磺胺类药物。
使用不当剂量或长期连续使用磺胺类药物可能导致药物在动物体内残留较高水平。
2.药物代谢不完全:磺胺类药物在动物体内经过代谢产生的代谢产物有时可能仍有残留,这可能是因为动物的代谢能力不同。
3.药物不当使用:动物饲养员在使用磺胺类药物时可能没有按照指定的使用方法和剂量进行使用,这可能导致药物在动物体内积累过多。
4.药物排泄时间:不同类型的畜禽动物在接受磺胺类药物治疗后,药物的排泄时间也不相同。
有些动物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将药物完全排出体外,这会导致药物残留。
为了解决磺胺类药物在畜产品中残留的问题,需要对畜产品进行检测。
常用的检测方法包括以下几种:1.ELISA法: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是一种常用的检测方法。
该方法基于磺胺类药物与特定抗体之间的免疫反应,通过检测免疫反应的强度来确定畜产品中的磺胺类药物残留水平。
2.高效液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是一种常用的分离和检测磺胺类药物的方法。
该方法通过样品的分离和检测,确定样品中磺胺类药物的含量。
3.质谱法:质谱法是一种常用的分析技术,可以精确测定磺胺类药物的结构和含量。
质谱法可以通过分析药物的质荷比来确定样品中的磺胺类药物残留。
4.快速检测试纸:快速检测试纸是一种便捷快速的检测方法,通过对样品中的磺胺类药物进行化学反应来确定样品中的残留水平。
这种方法操作简单,不需要复杂的设备,适用于现场检测。
总之,磺胺类药物在畜产品中残留的原因包括动物滥用药物、药物代谢不完全、药物不当使用和药物排泄时间等。
为了确保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需要使用合适的检测方法来监测磺胺类药物的残留水平。
鸡蛋中兽药残留的检测方法及其防治措施鸡蛋是人们日常饮食中常见的食品之一,而鸡蛋中的兽药残留对人体健康可能造成威胁。
对鸡蛋中兽药残留的检测方法和防治措施的研究与应用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对鸡蛋中兽药残留的检测方法和防治措施进行详细介绍。
I. 兽药残留的检测方法1.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HPLC是一种高灵敏度、高选择性、高准确度的检测方法。
该方法通过将鸡蛋中兽药残留物进行分离,然后利用色谱柱将其识别和测定,以确定兽药残留物的含量。
HPLC方法可以同时检测多种兽药残留物,具有高效快速的特点。
2. 毛细管电泳法(CE)毛细管电泳法是一种基于兽药分子在毛细管中迁移速率和强度的检测方法。
该方法具有操作简单、分离速度快、灵敏度高和样品耗费少等优点。
毛细管电泳法能够分析各种兽药的残留物,且无需进行样品前处理。
3. 质谱法(MS)质谱法是一种利用化学质子化或电子轰击后,通过对质荷比进行分析的方法。
该方法可以对兽药物质进行快速的定性和定量分析,具有高灵敏度、高特异性和高准确性等特点。
1. 合理使用兽药饲养员在使用兽药时应按照药品的使用说明书中所示剂量和频次使用,并在规定的禁药期后才能将鸡蛋上市。
饲养员还应定期检查饲料中的兽药残留情况,并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及时处理。
2. 强化畜禽监测相关部门应加强饲料和鸡蛋中兽药残留的监测工作。
通过对饲养环境、饲料和鸡蛋的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存在兽药残留的问题,确保鸡蛋的质量和安全。
3. 定期搞好清洁消毒定期对饲养场、饲料加工厂和存储场所进行清洁消毒,确保环境的卫生。
这样可以降低鸡群的疾病发生率,从而减少使用兽药的次数和剂量。
4. 规范饲养管理饲养员应依照规范的饲养管理方法,加强饲料的安全性和营养均衡,增加鸡群的抵抗力,降低疾病发生的可能性。
定期对饲养员进行培训,提高其对饲养管理的认识和操作技能。
5. 加强宣传教育相关部门应通过多种渠道,加强宣传教育工作,向公众普及兽药残留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提高公众对鸡蛋质量和安全的认识,引导消费者选择优质合格的鸡蛋。
2019年第04期鸡蛋是居民膳食中主要蛋白质的来源,富含多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和类黄酮等成分,营养丰富,在日常饮食中占有很大比例,而由于养殖中大量使用兽药的原因,兽药残留从鸡蛋中进入食物链,严重影响居民的饮食安全,污染生态环境,影响鸡蛋出口等。
鸡蛋中药物残留问题在全球范围内引起重视。
1鸡蛋中兽药残留的原因和种类鸡蛋中兽药残留的原因有很多,因饲养方式、药物种类、免疫方式不同有很大区别。
如非绿色饲料添加剂的使用、药物滥用、不遵守休药期等。
目前用于养殖中的药物有四环素、氯霉素、磺胺间甲氧嘧啶、呋喃类、苯并咪唑驱虫药、孕酮、苯乙醇胺类衍生物、氯丙臻等。
适量的药物可以提高动物的免疫力,促进动物生长发育,提高机体的生长性能。
然而抗生素药物大量使用或滥用很容易造成残留,动物的对于药物的耐药性提高;镇静剂类药物的使用也很容易造成药物残留引起中毒现象,严重时引起蛋鸡死亡。
2鸡蛋中兽药残留的现状目前,多省市的鸡蛋中都检测出药物超标。
如2018年河北省抽检鸡蛋中药物残留,检测出禁用药氟苯尼考;重庆市4批次分别检测出鸡蛋中环丙沙星和氟苯尼考超标;江西省抽检有3批次检测出恩诺沙星、环丙沙星和氟苯尼考超标;西安市、上海市和重庆市也检测出氟苯尼考等,说明鸡蛋中兽药残留问题十分严重,急需解决。
3鸡蛋中兽药残留的检测技术由于鸡蛋中残留的药物种类不同,抗生素、合成抗生素、生长促进剂等。
因此应该采取不同的检测方法检测鸡蛋中的药物残留。
ELISA 酶联免疫法的原理是抗原-抗体反应,可用于测定鸡蛋中四环素类的残留。
按要求配置标准液和缓冲液,并按照试剂盒的说明书进行操作,通过测定结合蛋白的吸光度计算出鸡蛋中四环素类的浓度。
河南省南阳市用ELISA 试剂盒检测出鸡蛋中的大量四环素残留;南京和扬州等地的鸡蛋也检测出四环素残留等。
ELISA 试剂盒可检测样本量大,操作简单,结果精确,且经济实惠,使用较为广泛。
免疫胶体金试剂板层析法可用于检测鸡蛋中喹诺酮类的残留。
鸡蛋中兽药残留的检测方法及防控方法-养鸡技术鸡蛋是生活中最常见的质优价廉的营养食品.深受人们的喜爱。
在蛋鸡集中化饲养过程中,兽药不仅能够用于防治疾病,部分还可作为饲料添加剂使用,促使机体生长或者产蛋率提高,但同时又容易在机体或者鸡蛋中残留,即使经过加热也依旧具有活性,从而间接导致耐药性传递及过敏、中毒、致癌或者致畸等。
现介绍鸡蛋中兽药残留规律、检测方法以及防治措施!1、兽药残留种类合成抗菌药物残留。
磺胺类药物,是一类药物的总称,主要特征是具有氨基苯磺酰胺结构,因其具有价格便宜、效果良好而在畜牧业中普遍应用。
尽管有关规定要求产蛋鸡不能够使用磺胺类药物,但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依旧存在非常严重的误用和滥用现象,从而使其在鸡蛋中残留。
在我国,要求磺胺类药物的总残留量控制在每千克含有100 μg以下,同时还要求其中磺胺二甲基嘧啶的残留量控制在每千克含有25 μg以下。
喹诺酮类药物,主要使用的有恩诺沙星、二氟沙星、沙拉沙星、氟甲喹、达氟沙星,但要求处于产蛋高峰期的蛋鸡禁止使用。
在我国,农业部还明确规定鸡蛋中噢啉酸的残留量要控制在50 μg以下,且休药期应控制在6天。
硝基咪唑类药物,主要是作为驱虫药使用,通常以在饲料中添加的形式给药,从而使其残留在动物源性食品中。
国际上规定,所有食品动物可食性组织中硝唑眯唑类药物的残留量要求达到O,也就是说使用最先进的检测设备的定量限规定每千克含有1 μg。
抗生素类药物残留。
四环素类,是一种广谱抗生素,是由链菌霉生成,目前广泛使用的有四环素、多西环素、金霉素、土霉素等,相对来说鸡蛋中较少残留该类药物。
大环内酯类药物,主要作为饲料添加剂以及治疗药物使用,能够加速畜禽生长,促使饲料利用率提高,可作为治疗性兽药使用于无公害食品蛋鸡饲养中,但如果用药不规范就会导致残留现象的发生。
目前,主要使用的有泰乐菌素和红霉素,要求残留量分别控制在每千克含有100 μg和150 μg以下,休药期要控制在7天。
磺胺间甲氧嘧啶残留标准
1.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磺胺间甲氧嘧啶(Sulfamonomethoxine)在动物源性食品中的残留限量、分析方法、取样和样品处理、判断标准、风险评估、监控计划、记录和报告等方面的规定。
2.残留定义
磺胺间甲氧嘧啶残留是指动物在接受磺胺间甲氧嘧啶治疗或饲喂含磺胺间甲氧嘧啶饲料后,在动物性食品中存在的磺胺间甲氧嘧啶及其代谢产物。
3.残留限量
根据风险评估结果,磺胺间甲氧嘧啶在动物性食品中的残留限量如下:
⏹猪肉:不得超过100μg/kg
⏹牛肉:不得超过100μg/kg
⏹禽肉:不得超过100μg/kg
⏹牛奶:不得超过100μg/kg
1.分析方法
磺胺间甲氧嘧啶残留量的检测方法可以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或液质联用法等。
检测时应按照相关规定执行,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取样和样品处理
在实施取样前,应制定详细的取样计划,包括取样地点、取样时间、取样数量、取样方法等内容。
取样时应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样品,并按照规定的方法进行样品处理。
样品处理时应避免交叉污染和样品变质。
3.判断标准
根据检测结果,按照以下标准进行判断:
⏹磺胺间甲氧嘧啶残留量不得超过规定的限量;
⏹不得检出磺胺间甲氧嘧啶代谢产物;
⏹检测结果应准确可靠,符合相关要求。
1.风险评估
在进行磺胺间甲氧嘧啶残留标准制定前,应进行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磺胺间甲氧嘧啶的毒理学特性;
⏹动物的用药史、饲料添加情况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