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生活自理我能行
- 格式:pptx
- 大小:1.89 MB
- 文档页数:12
生活自理我能行课程:一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生活自理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独立生活的能力。
2. 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生活自理技能,如穿衣、洗手、整理书包等。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与他人沟通、协作的能力。
4.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心态,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情。
教学内容:1. 生活自理的意义和重要性2. 基本生活自理技能的传授与训练3. 生活自理实践活动的设计与组织4. 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的评价与反馈教学重点:1. 生活自理的意义和重要性2. 基本生活自理技能的传授与训练3. 生活自理实践活动的设计与组织教学难点:1. 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2. 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3. 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的评价与反馈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案、教材、教具、课件等。
2. 学生准备:学习用品、生活用品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通过提问、讲解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生活自理的意义和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对生活自理的认识和体会。
二、基本生活自理技能的传授与训练1. 教师讲解并示范基本生活自理技能,如穿衣、洗手、整理书包等。
2. 学生跟随教师进行技能训练,教师个别指导。
三、生活自理实践活动的设计与组织1. 教师设计生活自理实践活动,如整理书桌、洗手比赛等。
2. 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教师巡回指导。
四、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的评价与反馈1. 教师观察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给予评价和反馈。
2. 学生自评、互评,总结自己在实践活动中的收获和不足。
五、总结与反思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收获。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体会。
教学延伸:1. 家长参与:教师与家长沟通,让家长了解学生在学校的生活自理情况,鼓励家长在家庭中培养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
2. 课后作业:教师布置生活自理相关的课后作业,让学生在家庭中实践所学技能。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示范、实践等方式,让学生了解生活自理的意义和重要性,并掌握基本的生活自理技能。
生活自理我能行
生活自理,我能行。
生活自理是每个人都需要学会的重要技能。
它不仅能让我们更好地照顾自己,
还能提高我们的自信和独立能力。
作为一个成年人,我深知生活自理的重要性,并且我相信自己能够胜任这项任务。
首先,生活自理意味着要有基本的生活技能,比如做饭、洗衣、打扫卫生等。
这些看似简单的事情,却是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
我从小就被父母教育要学会独立生活,因此我早早就开始学习这些技能。
如今,我能够独立完成所有的家务活,而且还能做出美味的饭菜来。
这让我感到非常自豪,也让我相信自己能够独立生活。
其次,生活自理还意味着要有良好的时间管理能力。
在忙碌的现代社会,时间
管理变得尤为重要。
我学会了合理安排时间,合理分配精力,让自己的生活更加有条不紊。
我会在每天的早晨制定一个计划,安排好自己的工作、学习和休闲时间。
这样,我能够更好地掌控自己的生活,不至于被琐事所困扰。
最后,生活自理还意味着要有解决问题的能力。
生活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
问题,而我们需要学会如何去解决它们。
我相信自己有足够的智慧和能力去面对生活中的挑战,无论是工作上的问题还是生活中的困难,我都能够应对自如。
总的来说,生活自理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能力,它不仅能够让我们更好地照顾自己,还能提高我们的自信和独立能力。
我相信自己能够胜任生活自理这项任务,我会继续努力学习,让自己变得更加独立、自信。
生活自理,我能行!。
《生活自理我能行》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生活自理的重要性,认识到自己学会生活自理是成长过程中的一部分。
2. 培养学生独立完成日常生活中的基本事务,如穿衣、饮食、整理房间等。
3. 培养学生具备基本的生活技能,提高他们的生活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生活自理的定义和重要性2. 日常生活中的基本事务3. 基本生活技能的培养4. 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5. 生活自理的实践与巩固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生活自理的定义、重要性以及相关知识。
2. 演示法:展示日常生活技能的示范,让学生跟随操作。
3. 实践法: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培养生活自理能力。
4. 讨论法:组织学生交流生活自理心得,分享生活技能。
5. 评价法:对学生的自理能力进行评价,鼓励他们不断提高。
四、教学准备1. 教具:PPT、教学视频、实物演示等。
2. 场地:教室、宿舍、食堂等。
3. 材料:衣物、餐具、整理工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生活自理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生活自理的定义、重要性以及日常生活中的基本事务。
3. 演示与实践:展示日常生活技能的示范,让学生跟随操作,亲自动手实践。
4. 讨论与交流:组织学生交流生活自理心得,分享生活技能。
5. 总结与评价:对学生的自理能力进行评价,鼓励他们不断提高。
6. 课后作业:布置有关生活自理的实践任务,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7. 教学反思:总结课堂教学,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改进。
六、教学活动设计1. 活动一:生活自理知识讲座目的:让学生了解生活自理的定义和重要性。
方法:讲授法,结合PPT展示相关知识。
过程:讲解生活自理的定义、重要性,以及日常生活中的基本事务。
2. 活动二:生活技能演示与实践目的:培养学生独立完成日常生活中的基本事务。
方法:演示法、实践法。
过程:展示日常生活技能的示范,让学生跟随操作,亲自动手实践。
3. 活动三:生活自理心得交流目的:培养学生具备基本的生活技能,提高他们的生活能力。
生活自理我能行
生活自理是每个人都需要具备的能力,它不仅仅是独立生活的基础,更是展现个人成熟和自信的重要表现。
无论是在家庭生活中,还是在社会中,都需要我们具备一定的自理能力,才能更好地适应和融入环境。
首先,生活自理包括了很多方面,比如日常生活的照料,如饮食、穿衣、洗漱等。
这些看似简单的事情,却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
学会独立完成这些事情,不仅可以减轻家人的负担,还可以培养自己的独立性和责任感。
其次,生活自理也包括了学会处理一些突发事件的能力,比如急救知识、灾难逃生技能等。
这些技能在关键时刻可以帮助我们保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是非常重要的。
另外,生活自理还包括了学会解决一些日常问题的能力,比如学会理财、学会处理人际关系等。
这些技能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管理自己的生活,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麻烦和烦恼。
生活自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是我们成长过程中必须要掌握的能力。
只有学会自理,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才能更好地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利益。
因此,让我们从现在开始,努力学会生活自理,让自己变得更加成熟和自信。
生活自理,我能行!。
第16周生活自理我能行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综合实践活动三年级上册辽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认识到生活自理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独立生活的能力。
2. 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掌握整理书包、收拾书桌、洗衣物等基本生活技能。
3. 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4. 培养学生勤俭节约、珍惜劳动成果的良好品质。
二、教学内容1. 学习整理书包、收拾书桌、洗衣物等基本生活技能。
2. 了解生活自理的重要性,认识到独立生活能力的培养对个人成长的意义。
4. 培养学生勤俭节约、珍惜劳动成果的品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整理书包、收拾书桌、洗衣物等基本生活技能,培养学生独立生活的能力。
2.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认识到生活自理的重要性,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实践操作的积极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视频、实物展示等。
2. 学具:书包、书桌、衣物、洗衣液、晾衣架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生活中自理能力强的榜样,引导学生认识到生活自理的重要性。
2. 新课导入:讲解整理书包、收拾书桌、洗衣物等基本生活技能的操作步骤。
3.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4. 成果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实践成果,互相评价、交流心得。
6. 课后作业布置:要求学生回家后整理自己的书包、书桌和洗衣物,拍照至班级群。
六、板书设计1. 生活自理我能行2. 副整理书包、收拾书桌、洗衣物3. 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学过程、课后作业等板块。
七、作业设计1. 学生回家后整理自己的书包、书桌和洗衣物,拍照至班级群。
八、课后反思2. 针对学生在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教师应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确保学生掌握生活自理技能。
3. 定期开展生活自理能力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
4. 加强家校合作,让家长了解学生在学校的表现,共同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
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的设计应具有吸引力和启发性,能够迅速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关注。
生活自理我能行(教学设计)一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通用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生活自理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独立生活的能力。
2. 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如整理书包、穿衣、系鞋带等。
3. 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学会在团队中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4. 培养学生勇于尝试、克服困难的精神,增强自信心。
二、教学内容1. 生活自理的重要性:让学生明白生活自理能力对个人成长的意义。
2. 基本生活技能:教授学生整理书包、穿衣、系鞋带等实用技能。
3. 合作与团队精神:培养学生互相帮助、共同进步的合作意识。
4. 勇于尝试、克服困难:鼓励学生在实践中遇到困难时,勇敢面对,积极寻求解决方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培养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
2.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在实践中克服困难,培养合作意识,增强自信心。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教学视频、实物展示等。
2. 学具:书包、衣物、鞋带等生活用品。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故事、图片等形式,引发学生对生活自理的思考,激发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生活自理的重要性,让学生明白生活自理能力对个人成长的意义。
3. 案例分析:展示生活自理的正面案例,让学生了解基本生活技能的具体内容。
4. 实践操作:分组进行生活自理技能训练,如整理书包、穿衣、系鞋带等。
六、板书设计1. 生活自理我能行2. 提纲:生活自理的重要性基本生活技能合作与团队精神勇于尝试、克服困难七、作业设计1. 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制定一个生活自理计划,包括每天要完成的生活自理任务。
2. 家长监督并签字,确保学生按照计划执行。
八、课后反思1. 教师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如何,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是否存在问题,如何改进教学方法等。
2. 学生反思:自己在实践过程中的表现,是否掌握了基本生活技能,如何提高生活自理能力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生活自理的重要性,掌握基本生活技能,培养合作意识,增强自信心。
《生活自理我能行》教学设计活动背景:现今社会是物质富足的时代,加之每个家庭对孩子的关注度提高,很多时候家长在和孩子相处的过程中已越俎代庖,从而使我们的孩子无形中在个人生活照顾方面的能力有所弱化。
为了使学生们的生活自理能力能从思想和行动上有所突破,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特设计此综合实践活动,希望学生通过本次活动,在家务劳动能力、自我服务意识、家庭责任感、小组合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能有进一步的发展和提高。
活动目标:1.培养学生生活的自理意识,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2.让学生在活动中相互学习生活的本领,提高生活的自理能力,能在活动中体验生活自理的快乐。
活动重、难点:学生学会系红领巾,并在动手中能提高自己的自理能力。
活动准备:视频图片资料活动过程:前期准备:视频案例,学生观看,布置任务,一个月体验实践。
一、导入1.同学们,之前老师给大家布置了要学会一些生活自理的能力,谁来说说,最近你都学会了什么?(学生汇报)2.师小结:(同学们各个都学会了一些生活自理能力,越来越棒啦!下面我们欣赏下其他同学,他们学会了什么?)二、展示学生的自理能力1.视频欣赏。
(这些能力你们学会了吗?)2.出示图片。
(这种情况你会这么做?)①鞋带散开。
②书桌上摆放不整齐的书本。
③凌乱的衣服。
④凌乱的玩具。
3.学生汇报,自己遇到时会怎么做。
4.教师小结:书包,是我们每天上学时都要背到学校的工具,小小的书包可以容纳我们的文具盒、书本、水杯、彩笔、跳绳。
那么怎么才能把这些东西整齐地装在我们的书包呢?三、交流、体验整理书包1.利用教学助手,随机挑两名学生,投屏他们的书包。
2.视频欣赏学生在家整理书包的过程。
3.总结方法。
4.学生练习整理书包。
5.师小结:同学们都学会了整理书包,这是你们学会生活自理的一小步。
我们每天都要穿校服上学,校服你们穿戴整齐了吗?脱下衣服时,你们能否把它叠整齐?四、交流,体验整理衣服、叠衣服1.练习自己叠衣服。
2.巡视,及时点评,学生总结方法。
2024年“生活自理我能行”活动方案及总结第一部分:活动方案一、活动目标1. 提高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培养他们独立生活的能力。
2. 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
3. 促进学生对自我的认识和自信心的培养。
4. 建立良好的家校互动机制,让家长参与学生的教育活动。
二、活动内容1. 社区生活体验活动开始前,组织学生参观社区生活设施,如超市、书店、药店等,让学生对周围的生活环境有所了解。
2. 生活技能培训开设一系列的生活技能培训课程,包括饮食健康、个人卫生、居室整理等。
通过专业老师的指导,让学生学会自己煮饭、洗衣、打扫房间等基本生活技能。
3. 日常生活实践组建学生小组,每个小组负责一个月的日常生活实践任务,包括更换床单、清洁卫生间、购物采购等。
通过实际操作,锻炼学生的生活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4. 志愿活动组织学生参与社区的志愿活动,如为孤寡老人提供慰问、参加环保清洁行动等,让学生感受到关爱他人和回馈社会的价值。
三、活动时间本次活动计划在2024年4月至6月进行,共3个月时间。
每周组织学生进行一次生活实践,每月进行一次志愿活动。
四、活动评估活动结束后,组织学生和家长进行评估,了解学生在生活自理方面的进步和成长,并对活动的效果进行总结和改进。
第二部分:活动总结“生活自理我能行”活动在2024年的顺利进行,取得了以下成果和收获:一、提高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通过生活技能培训和日常生活实践,学生们逐渐掌握了独立生活所需的基本技能,如煮饭、洗衣、打扫房间等。
他们学会了如何制定个人计划和管理时间,提高了自我管理能力。
二、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在团队实践活动中,学生们懂得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学会了分工合作、互相支持和协作解决问题。
他们体验到了努力工作的成果和团队共同进步的快乐,培养了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促进学生对自我的认识和自信心的培养活动中,学生从实践中不断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并通过团队成员的互相鼓励和老师的指导,逐渐建立起对自我的认识和自信心。
生活自理我能行
一、活动说明:
生活自理是指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照料自己生活的能力,也就是要学会自我服务、自己照顾自己。
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的形成,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责任感、自信心以及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
二年级的学生根据纲要要求,能按需要为自己服务,归类生活自理的项目。
从力所能及的自我服务做起,学会料理自己的生活,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好习惯。
经过这一年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的熏陶,学生已经具备了一些能力并已经有了一定的劳动意识,在学校基本能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积极参加简单的班级活动。
《生活自理我能行》这一活动主题,为学生搭建简单料理自己的生活,养成自己事情自己做的平台。
旨在培养学生力所能及的自我服务能力。
二、活动目标:
1、培养学生生活的自理意识,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2、学生在活动中相互学习生活的本领,提高生活的自理能力。
3、学生能在活动中体验到生活自理的快乐。
4、激发学生参加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班务劳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的热情。
三、活动规划:
四、活动设计:
第二阶段:系鞋带(1课时)(一)、活动目标:
1、学会系鞋带的方法。
2、学生在活动中相互学习生活自理的本领,提高生活自理的能力。
3、能在活动中体验到生活自理的快乐。
(二)、活动准备:
教师准备:ppt ipad 白板学生准备:鞋带、纸板
活动过程:。
《生活自理我能行》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生活自理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
2.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生活自理的定义和重要性2. 个人卫生管理:如洗脸、刷牙、洗澡、整理床铺等。
3. 日常家务劳动:如扫地、拖地、洗碗、做饭等。
4. 物品整理与收纳:如收拾书桌、整理衣柜、归纳物品等。
5. 自我保护意识:如遵守交通规则、防火防盗等。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生活自理的定义、重要性以及相关知识。
2. 示范法:演示生活自理技能,让学生跟随操作。
3. 练习法: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教师点评指导。
4. 讨论法:分组讨论生活自理中的问题,分享解决方法。
四、教学步骤1. 引入课题:讲解生活自理的定义和重要性。
2. 讲解示范:演示个人卫生管理、日常家务劳动、物品整理与收纳等生活自理技能。
3. 学生练习:分组进行实践操作,教师点评指导。
4. 讨论交流:分组讨论生活自理中的问题,分享解决方法。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表现。
2. 学生实践操作能力:评价学生在实践环节的表现。
3. 学生讨论交流效果:评价学生在讨论环节的发言和团队合作精神。
4. 学生自理能力提高程度:通过课后跟踪调查,了解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的提升情况。
六、教学资源1. 教学PPT:包含生活自理技能的图片、文字和动画。
2. 实物道具:如牙刷、拖把、餐具等。
3. 视频资料:关于生活自理技能的教学视频。
4. 评价表格:用于记录学生的实践操作和讨论交流情况。
七、教学环境1. 教室环境:干净、整洁,有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
2. 实践场地:如卫生间、厨房等,用于学生实践操作。
3. 团队合作的氛围:鼓励学生互相帮助,共同完成任务。
八、教学安全1. 确保学生在实践操作时的安全,如使用安全的厨房用具。
2. 提醒学生注意个人卫生,预防疾病传播。
3. 教师全程关注学生的操作过程,避免发生意外。
九、课后作业1. 学生回家后,尝试独立完成一项生活自理任务,如自己洗衣服。
生活自理我能行综合实践试讲逐字稿尊敬的评委、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今天要进行的综合实践试讲课题是《生活自理——我能行》。
生活自理是每个人成长过程中必备的能力之一。
它涉及到日常生活中各个方面,包括个人卫生、衣着整洁、生活习惯等等。
通过学习生活自理,我们可以提高自己的独立性、自信心和自尊心,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
首先,我将从个人卫生方面展开讲解。
个人卫生是日常生活中最基本的要求之一。
我们应该每天保持身体的清洁,洗脸、刷牙、洗澡等,以保持健康的体魄。
同时,我们还需了解正确的洗手方法,并在日常生活中养成勤洗手的好习惯。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不仅可以改善身体健康,还能提升自身形象,增强社交能力。
接下来,我将谈谈衣着整洁的重要性。
穿着整洁不仅可以给人以良好的第一印象,还能培养我们的自律性。
我们应该学会整理衣物,给衣服洗涤、晾晒、熨烫合理的安排时间。
另外,在选择衣物时,我们也要根据不同的场合和季节做出适当的选择,这可以培养自己的审美品味和个性。
生活习惯是构建良好生活品质的关键。
我们要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合理安排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
同时,我们还要培养良好的坐姿、站姿和行为举止。
这不仅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他人的尊重和礼貌。
此外,我们应该学会整理书包、房间和个人物品,保持整洁,提高效率。
生活自理不仅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责任。
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需要我们从小抓起,学校和家庭的共同努力是至关重要的。
学校可以组织生活自理的特色活动和实践课程,比如带孩子们参观超市、商店,让他们亲自体验购物、打扫卫生等;家庭则需从小事做起,培养孩子们的自理能力,比如让孩子自己整理房间、清洗衣物等。
通过这种方式,我们能够加强孩子的生活自理意识,提高他们的生活技能。
最后,我希望每一位同学都能牢记《生活自理——我能行》这个主题。
拥有良好的个人卫生、整洁的衣着和良好的生活习惯,将让我们倍感自信,更好地面对生活的挑战。
谢谢大家!。
《生活自理我能行》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生活自理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自理意识。
2. 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的生活自理技能,提高自我服务能力。
3. 培养学生具备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生活自理的定义和意义2. 基本生活自理技能的介绍3. 自我服务能力的培养4. 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法5. 实践演练和总结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生活自理技能,提高自我服务能力。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生活自理的定义和意义,介绍基本生活自理技能。
2. 演示法:展示自我服务能力的培养方法。
3. 实践演练法: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4. 讨论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
五、教学准备1. 教材:《生活自理我能行》2. 教具:生活用品(如衣服、鞋子、餐具等),问题解决工具(如剪刀、胶带等)。
3. 场地:教室或室内活动场所教案内容示例:第一课时:认识生活自理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生活自理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自理意识。
2. 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生活自理技能,提高自我服务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生活自理的定义和意义2. 基本生活自理技能的介绍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生活自理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自理意识。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生活自理技能。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2. 讨论法五、教学准备1. 教材:《生活自理我能行》第1-2页2. 教具:生活用品图片、问题解决工具3. 场地:教室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谈论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生活自理问题,引起学生对生活自理的关注。
2. 新课导入(10分钟)讲解生活自理的定义和意义,让学生认识到生活自理的重要性。
通过展示图片和生活实例,让学生了解基本的生活自理技能。
3. 课堂讨论(10分钟)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的生活自理经验,讨论如何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社会实践活动课教学设计《生活自理我能行》生活自理我能行一、活动目的:1.培养学生生活的自理意识,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2.让学生在活动中互相学习生活的本领,提高生活的自理能力。
3.学生能在活动中体验到生活自理的快乐。
4.激发学生参加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班务劳动和社会实践的热情。
二、活动准备:1.多媒体课件2.备用衣服、有鞋带的鞋、红领巾。
三、主要形式:小组讨论交流和实践活动相结合。
四、活动过程:(一)故事导入同学们,上课前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故事。
那是一个夏天,中、日两国的孩子们进行了一次夏令营活动。
那天,天气非常炎热。
孩子们背着一个40斤重的背囊,早已汗流浃背。
有些中国孩子受不了了,纷纷停下来休息。
面对弱不经风的中国孩子,日本孩子一笑而之。
到了晚上,日本孩子从背囊里拿出工具熟练地搭起了帐篷,然后又煮东西吃。
再看看中国孩子,有些孩子因为准备不充分急得哭了,有些孩子因为平时少干活而显得手忙脚乱。
活动结束时,日本的领头摇着头说:“中国的下一代就像温室里的花朵,怎能跟我们相比呢?须知道,少年强,则国强啊!”同学们,故事讲完了,你想说些什么呢?(学生说自己的看法)过渡:是啊,作为中国人,我们绝不能让别人看扁,我们应该从小就培养自己的自理能力,不依赖父母,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生活自理我能行》(板书课题)学生齐读题目。
过渡:故事中的部分中国孩子自理能力的确太差了,在现实生活中还是有部分家长执迷不悟,代替孩子做一些事,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二)出示课件(前三幅图),问学生的看法。
过渡:父母包办、不让孩子自理,这些行为实在让人揪心,那生活中还有懂得自理的孩子吗?(出示课件后几幅图)学生看完图片后说看法。
例如:不能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过渡:看来这几名同学的自理能力真的很强,为了检查一下你们的自理能力到底怎么样,我决定进行一个小比赛:系鞋带、折衣服、带红领巾,每个小组选出代表,看谁的动作快,完成得最好,那个组就是冠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