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例脑室出血脑积水的微创治疗
- 格式:doc
- 大小:30.50 KB
- 文档页数:5
微创血肿引流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30例护理体会摘要】目的总结微创血肿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护理方法。
方法总结30例微创血肿引流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术前、术后护理经验。
结果 7例痊愈出院,20例好转出院,3例死亡,无护理并发症。
结论采用微创血肿引流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微创血肿引流术高血压性脑出血护理体会高血压性脑出血是指原发性非外伤性脑实质内出血,是高血压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神经系统疾病,急性期病死率达30%-40%,且留下严重后遗症[1]。
传统的外科开颅手术常引起大范围脑组织损伤和严重的功能障碍。
微创颅内血肿穿刺引流术是近年来治疗颅内出血的简便可行的新技术。
该方法操作简单,创伤小,不受年龄和重要脏器功能的限制,能及时地清除血肿,有效地控制颅内压力减轻了血肿压迫和血肿中有害生物活性物质引起的继发性脑损害[2],为脑出血的治疗开辟了新的途径。
我科2009年10月-2011年10月采用微创颅内血肿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30例。
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2009年10月至2011年10月在我科住院的3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其中男性18例,女性12例,均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3],年龄45-78岁,平均年龄65岁,意识清楚2例,昏睡6例,浅昏迷8例,中度昏迷14例,30例病人均有高血压病史,其中22例病人有前驱症状,表现为头晕、头痛、肢体麻木和口齿不清等,多在情绪激动、腹压增高、剧烈活动时发病。
发病时间2h~48h。
CT检查:额叶出血2例,颞叶出血3例。
基底节区出血25例;出血量42~110ml。
引流时间3~6d。
经过积极治疗和科学的护理,7例痊愈出院,20例好转出院,3例死亡。
1.2治疗方法:给予患者头部备皮,如有血压过高或脑疝先兆时,应给予甘露醇快速静脉滴注防止脑疝形成,同时控制血压,使血压维持在140~180/100~110mmHg之间,保证手术顺利进行。
微创血肿清除术结合脑脊液引流术治疗脑出血破入脑室40例分析脑出血死亡率高,破入脑室者更高,是影响人类生存及生活质量的最严重的疾病之一。
2007年6月~2009年9月采用ct定位行微创血肿清除术,并结合腰大池置管行脑脊液持续引流术治疗较大量脑出血破入脑室患者40例,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本组患者40例,男30例,女10例;年龄45~78岁,平均61 5岁;有高血压病史36例,有糖尿病史14例;全部经ct扫描证实为脑实质出血破入脑室。
出血部位:基底节区33例,丘脑6例,颞顶叶1例,已排除脑干及小脑出血、血凝障碍和血管瘤出血。
出血量(按多田氏公式计算)45~90ml,平均675ml。
入院时病情按gcs评分,总分3~15分,本组患者评分3~14分,平均85分。
脑室内积血按graeb评分6~12分,平均96分。
治疗方法:1全部患者均常规降颅压、调控血压、预防并发症、支持营养治疗及对症治疗。
240例均行头颅ct定位后行微创血肿清除术。
超早期(24小时,在此操作中尽量使冲洗液变淡为止。
此操作完毕后用国产尿激酶2u加入生理盐水4~5ml中,注入血肿腔内液化,夹闭引流管3小时后开放引流。
术后3~5天以内每6~8小时液化1次,3~5天后视情况每天可液化1~2次。
头部引流管最多放置10~15天。
术后第2天视病情变化行ct检查,以了解穿刺针位置是否固定妥当及积血引流情况,视情况行对症处理。
术后5~7天视情况可行腰大池置管行脑脊液持续引流术;在头部引流管未拔除前,可将腰大池引流袋放置高度稍高于头部引流袋的位置,并持续用生理盐水以约05ml/分的滴速持续由腰大池滴入,由头部引流管引出,这样对脑脊液的及早廓清有积极的作用以及对交通性脑积水的恢复留置了较充足的时间。
头部引流装置拔除后,腰大池引流袋可放置180~200mmh2o的高度,持续开放引流,直至脑脊液变清为止,或和脑脊液泌出平衡为止。
腰大池引流装置放置时间最长不可>30天。
微创穿刺治疗脑室出血急性脑积水摘要目的:探讨微创穿刺脑室外引流术治疗脑室出血急性脑积水的临床疗效。
方法:85例脑室出血急性脑积水患者采用YL-1型颅内血肿穿刺针行侧脑室前角穿刺外引流术,术后行脑室内尿激酶灌注。
结果:术后7.5±3.5天脑室积血基本引流干净,平均每24小时引流血性脑脊液189.5±56.2ml,85例患者中死亡28例,死亡率32.9%。
结论:微创穿刺治疗脑室出血急性脑积水可有效引流脑室积血及血性脑脊液,终止急性脑积水的恶性循环,降低死亡率。
关键词微创脑室出血急性脑积水脑室外引流术自发性脑出血破入脑室系统或自发性脑室出血,容易形成急性脑积水,脑积水是引起脑出血患者残疾和死亡的一个重要原因,对于意识水平下降的脑出血患者采用脑室引流技术治疗脑积水是合理的[1]。
2008~2011年对85例脑室出血急性脑积水患者采用YL-1型颅内血肿穿刺针行侧脑室前角穿刺外引流术,术后行脑室内尿激酶灌注,取得较好临床疗效。
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本组患者85例,男59例,女26例,年龄13~83岁,平均51.5±17.9岁。
自发性脑出血破入脑室73例,自发性脑室出血12例。
微创穿刺侧脑室前角外引流的手术指征:自发性脑出血破入脑室或自发性脑室出血;双侧侧脑室、第三脑室、中脑导水管、第四脑室、蛛网膜下腔有积血;处于昏迷状态,GCS≤12分。
实施均在重症医学科床旁由神经外科医师实施操作。
治疗方法:微创钻孔侧脑室前角引流均采用YL-1型颅内血肿穿刺针进行。
自发性脑出血脑内血肿穿刺碎吸引流术的同时行侧脑室前角穿刺外引流术,自发性脑室出血行侧脑室前角穿刺外引流术,脑室铸型出血则行双侧侧脑室前角穿刺外引流术。
幕上自发性脑出血破入脑室患者因血肿、水肿占位效应,中线结构偏移,血肿侧侧脑室受到挤压变形,行单侧侧脑室前角穿刺,穿刺点宜选择对侧脑室。
自发性脑室出血中线结构偏移相对不明显,一般选择脑室积血多的侧脑室,铸型脑室出血者宜选择双侧侧脑室。
微创侧脑室-矢状窦分流术治疗脑积水【摘要】目的探讨微创下行侧脑室-矢状窦分流术治疗脑积水的方法。
方法自2004年10月至2010年10月采用微创侧脑室-矢状窦分流术治疗脑积水26例。
结果本组患者均一次手术成功,术后1~2周复查头颅CT或MRI,脑积水均明显好转,分流管通畅。
随访6个月至3年,症状均消失或明显好转。
结论微创侧脑室-矢状窦分流术操作简便,创伤小,效果良好。
【关键词】脑积水;微创;侧脑室-矢状窦分流术脑积水是神经外科常见疾病,是由于脑脊液生成或循环吸收过程发生障碍而致。
治疗上以脑脊液通路改道手术为主要方法[1]1921年Dandy首次进行侧脑室-枕大池CSF分流术并获得成功,继之各种治疗脑积水的手术方法不断问世。
虽经近百年的努力探索,迄止目前,各种治疗脑积水的术式已达数十种之多,但其疗效均不尽人意。
临床最常采用的是脑室-腹腔分流术。
但此种手术操作复杂,引入腹腔端的分流管时需行腹部切口,费时且创伤大,分流管在体内的行程较长,容易屈曲打折阻塞及并发皮下软组织感染等,并且分流管容易被腹腔内的大网膜包裹,造成分流管梗阻,以及异物刺激并发肠粘连,梗阻等,造成分流手术失败。
而且,引流装置长期留置,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2]。
临床研究表明,将脑脊液引入心血管系统是最符合生理的,也是治疗方法中效果最佳的一种[3]。
2004年10月至2010年10月,我院采用微创侧脑室-矢状窦分流术治疗脑积水26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男18例,女8例,年龄3~62岁,平均40.5岁。
本组26例中,先天性脑积水6例,梗阻性脑积水8例,交通性脑积水12例。
1.2 手术方法取右侧脑室额角为脑室穿刺点,即鼻根后10 cm,中线右侧旁开3 cm处(儿童多取发际内2 cm,中线旁开2 cm处)。
于右额部头皮行2.5 cm纵行直切口,逐层切开皮肤及皮下,分离显露颅骨,采用自停颅钻(使用细钻头,直径约0.5 cm),在颅骨上钻骨孔一个,颅骨内板仅钻开约0.5 cm,以电刀轻轻“点开”硬脑膜,仅达到分流管可进入小脑膜切口为最佳,避免出血进入硬脑膜下。
微创手术治疗脑室内积血并脑积水的临床分析摘要目的:探讨微创手术治疗脑室内积血并脑积水的临床效果。
方法:60例脑室内积血并脑积水的患者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微创组与对照组30例,两组首先都给予脑蛋白水解物、高压氧基础治疗,然后对照组在全麻下行开颅手术治疗。
微创组在全麻下采用微创手术治疗。
结果:微创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
微创组的预后好转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微创手术治疗脑室内积血并脑积水能降低并发症,并且提高预后好转率。
关键词脑室内积血脑积水微创手术并发症脑室内积血并脑积水是脑室内积血的常见并发症,脑室内积血可导致出现脑脊液分泌增多和(或)排出障碍而导致蛛网膜下腔液体潴留,另外在大脑额叶萎缩或发育不良的情况下,由于大脑与颅骨之间蛛网膜下腔空隙增大,也会出现继发性液体增多,都需要采用手术治疗[1]。
随着颅脑创伤规范化救治技术的推广和合理应用,脑室内积血并脑积水的临床救治成功率不断提高,特别是微创手术降低了手术创伤,为预后提供了很好的先天条件[2]。
为此具体探讨了微创手术治疗脑室内积血并脑积水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2009年6月~2011年2月收治脑室内积血并脑积水患者60例,入选标准:脑室内积血并脑积水至少存在一种而没有头痛症状;CT检查显示脑室扩大而皮层萎缩不明显;术前均行脑脊液腰椎穿刺放液试验;患者同意本研究。
其中男35例,女25例;年龄21~89岁,平均45.62±698岁;病程3~24个月,平均1122±211个月。
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微创组与对照组30例,两组的年龄、性别、病程等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方法:两组首先都给予脑蛋白水解物、高压氧基础治疗,然后对照组在全麻下行开颅手术治疗。
微创组在全麻下采用微创手术治疗,在穿刺点用尖刀戳0.5cm的刀口,针头斜面向头侧进针约5cm左右,随即将针旋转,针头斜面向臀侧。
脑出血的微创治疗方法脑出血是指由于脑血管破裂导致出血的疾病,是严重的神经系统疾病,常常导致病人瘫痪、失语甚至死亡。
传统的脑出血治疗方法主要为开颅手术,而随着科技的发展,微创治疗方法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治疗方式。
本文将重点介绍脑出血的微创治疗方法,包括内镜引导下血肿抽吸、微创手术以及介入手术等。
内镜引导下血肿抽吸是一种常见的微创治疗方法。
该方法通过在脑动脉中插入导管,将导管引入到脑出血部位,然后通过导管引入抽吸器具将血肿抽吸出来。
这种方法具有明显的优势,能够精确定位到出血部位,将血肿完全清除,并且不需要进行开颅手术,从而减轻病人的手术创伤和恢复时间。
此外,内镜引导下血肿抽吸还可以减少术后颅内感染的风险,提高手术成功率。
微创手术也是一种常见的脑出血治疗方法。
相比于传统的开颅手术,微创手术更加温和,创伤小,对患者的恢复也更快。
微创手术主要通过小孔或小切口进入颅内,进行血肿清除或止血。
目前,常用的微创手术技术有微创减压术、微创取栓术等。
微创减压术通过在头颅上部或侧部钻孔,将溢血部位的血肿引流出来,以减轻颅内压力并改善脑循环。
微创取栓术则通过导丝和血管内球囊将栓子取出,恢复动脉的通畅性,避免脑组织的进一步缺血和坏死。
介入手术是另一种常见的脑出血微创治疗方法。
介入手术主要通过在血管内插入导丝和导管,到达出血部位进行治疗。
介入手术可以通过栓子栓塞或血管修复脑出血部位,阻止血液继续外溢。
常见的介入手术包括动脉栓塞和动脉内溶栓。
动脉栓塞是通过在血管内插入栓子,将其置于血管病变处,以阻止血液流动。
而动脉内溶栓则是通过在血管内插入药物,溶解血管内的栓子,恢复血管通畅。
脑出血的微创治疗方法相比传统的开颅手术,拥有更多的优势。
首先,微创治疗方法创伤小、恢复快,能够降低手术风险和病人疼痛。
其次,微创手术能够减少开颅手术引起的颅内感染的风险。
此外,微创手术还可以更好地定位和清除血肿,增加手术成功率。
而介入手术则可以通过栓子栓塞或溶栓的方式恢复血管通畅性。
30例脑积水患者的手术疗效分析刘洋发表时间:2018-05-18T15:59:43.320Z 来源:《世界复合医学》2018年第02期作者:刘洋刘晨阳赵新宇[导读] 脑积水宜早诊断早治疗,手术治疗脑积水是临床较为常见的方法,能够有效提高治愈率,值得推广武警黑龙江省总队医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076摘要:目的:探讨脑积水患者行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回顾分析我院30例脑积水患者病史、病程、CT和MRI检查、腰椎穿刺放液试验等因素对脑积水分流术的影响及预后效果,观察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
结果:本组30例患者术后得到6个月至6年随访,17例症状明显改善,生活自理;10例症状有改善,但生活不能自理;3例症状无改善。
其中病程较短<6月及脱水或放脑脊液试验症状改善患者的手术显效率明显增高(P<0.05)。
急性脑积水患者总有效率为94.74%,慢性脑积水患者手术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0.91%,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6.18%。
结论:脑积水宜早诊断早治疗,手术治疗脑积水是临床较为常见的方法,能够有效提高治愈率,值得推广。
关键词:脑积水患者;手术;疗效分析Surgical treatment of 30 patients with hydrocephalus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surgical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hydrocephalus. Methods: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30 cases of hydrocephalus patients in our hospital history, course of disease, CT and MRI examination, lumbar puncture and drainage test of hydrocephalus shunt and other factors on the prognosis and effect,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surgical treatment. Results: Thirty patients in this group were followed up for 6 months to 6 years. The symptoms of 17 patients were significantly improved and they took care of themselves. The symptoms of 10 patients were improved, but their life could not take care of themselves. No improvement was found in 3 patients. Among them, the shorter course of disease and the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of operation efficiency in patients with symptoms of dehydration or cerebrospinal fluid administration in June (P <0.05).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patients with acute hydrocephalus was 93.33%.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surgical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chronic hydrocephalus was 94.74%. The incidence of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was 16.18%. Conclusion: Early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hydrocephalus should be as early as possible. Surgical treatment of hydrocephalus is a more common clinical method, which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cure rate and is worth promoting.Key words: Hydrocephalus patients; Surgery; Efficacy analysis急性脑积水可并发急性颅内压增高危象,导致患者死亡。
30例脑室出血脑积水的微创治疗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微创治疗脑室出血脑积水的临床效果。
方法将我院30例脑室出血脑积水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分析其治疗后的症状等改善情况。
结果 30例患者中有28例一次性穿刺成功,另外2例一次性穿刺失败后改选用对侧穿刺常规。
30例在均采用单侧穿刺引流,其中,有1例死亡,1例因经济问题出院外其他的症状均消除。
治疗后2-4天ct复查显示29例脑室有不同程度的缩小,其中,有16例完全消除,11例明显减少,1例减少较少,1例因为穿刺时先出现脑脊液,后出现新鲜血液,2天后因脑疝死亡。
穿刺针留置时间在2-9天,平均为3.7天,无1例出现穿刺点或颅内感染。
与术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微创治疗脑室出血脑积水可清除脑室内血肿,具有操作简单,手术创伤小,积水清除率高和术后疗效好等优点。
【关键词】微创;脑室出血;脑积水;疗效分析
临床上对于脑室出血脑积水一般采用的是钻孔脑室穿刺外引流术,(脑室-腹腔分流等治疗手段),但是存在手术时间长、引流管堵塞、脑脊液漏、感染等并发症,往往影响病情的稳定性[1]。
现就我院2008年1月-2011年5月的30例采用微创治疗脑室出血脑积水的治疗情况进行如下报道:1 临床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全部病例均为本院2008年1月-2011年5月的患者,共计30例,男19例,女11例;年龄最小48岁,最大75岁,
平均年龄52.6岁;所有患者均存在高血压病史,均常规ct检查,其中,ⅲ脑室铸型8例,ⅲ、ⅳ脑室铸型7例,ⅳ脑室铸型1例,侧脑室内铸型6例,其中双侧型9例。
所有病例均显示脑室系统扩张,前后角呈气球样改变.双侧脑室扩大16例,单侧14例。
1.2 治疗方法病人常规取仰卧位,术前头部备皮,取前正中线旁开
2.5cm眉心上l0cm,进针点,以患侧为准,双侧扩大者取右侧,常规消毒以及铺巾,选yl一1型一次性血肿粉碎穿刺针,用电转沿进针点钻透颅骨,针头指向正中矢状面与双耳连线的交点,钻透后换成塑料钝头芯进入针道,缓慢旋转推动,进针4.5-5.5厘米左右时,拔出针芯,待有清亮液体或血性外溢时,说明已进入侧脑室,拧上帽盖,予以持续引流[2]。
手术结束。
另外,拔针指征为:ct 显示脑室基本恢复正常后,血肿明显减少或者消失,夹闭侧管一天,病情稳定、无头痛症状或头痛症状未加重,才可拔除,拔除时仍需无菌敷料包扎,且需压迫止血5min。
1.3 疗效观察主要是从术后的死亡率降低以及积水的清除情况进行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统计学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ass13.0进行相关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治疗结果
30例患者中有28例一次性穿刺成功,另外2例一次性穿刺失败后改选用对侧穿刺常规。
30例在均采用单侧穿刺引流,其中,有1
例死亡,1例因经济问题出院外其他的症状均消除。
治疗后2-4天ct复查显示29例脑室有不同程度的缩小,其中,有16例完全消除,11例明显减少,1例减少较少,1例因为穿刺时先出现脑脊液,后出现新鲜血液,2天后因脑疝死亡。
穿刺针留置时间在2-9天,平均为3.7天,无1例出现穿刺点或颅内感染[3]。
与术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脑内的间隙称之为脑室,大脑两侧各有一个侧脑室,外加第三、四脑室,因为各个脑室是相通的,所以临床上的脑室出血指的是以上间隙的出血。
一般是脉络丛或脑室壁的血管破裂造成的,轻者造成脑皮质损伤,脑血流减少,重者造成脑疝等导致生命危险。
况且出血后形成的脑血块将会释放凝血酶造成组织水肿、坏死等副作用,以及释放细胞毒等影响患者的生命。
所以,对于脑出血需要立即去除病灶。
而该微操作的优点在于操作简单,节省手术时间,针道与颅骨结合紧密,无须外固定,术后引流密闭、无菌、对患者的创伤小,脑脊液漏减少,感染率大大降低,拔除后无需再次缝合。
同时硬通道比软通道出现堵塞减少[4]。
所以,临床上操作微创侧脑室穿刺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内容:①进针方向一定要准确,防止需要再次穿刺,加重患者的痛苦与增加风险。
②在钻颅骨时,电钻的旋转轴必须与针身保持绝对一致。
因为穿刺针是不锈钢的,韧性不足容易造成断裂。
③钻颅骨时力度要绝对控制均衡,否则高速旋转的钻头针芯极易损伤脑实质及
血管。
④准确判断穿刺针是否进入侧脑室。
笔者临床上碰到1例病例,穿刺后发现仅有少许血性液体缓慢外溢,拧上帽盖后从侧管抽吸时感觉明显梗阻感,当时以为穿刺失败。
但是,稍后发现液体为持续性外溢且不会凝固,予以尿激酶3万u从穿刺点注入,4小时后放开引流液,发现有血性液240ml。
⑤进入脑室后,拔针芯以脑室内液体缓慢淌出为宜[5]。
值得指出的是,对于患者术后的处理也是至关重要的。
要将血压控制在收缩压在140-150mmhg,舒张压控制在80-90mmhg左右。
一般可予钙通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酶抑制剂口服。
术后早期引流袋要放置在较低位置,每日注入尿激酶,保持引流通畅。
位置一般在外耳上方10-15cm左右。
最重要的是防止脑缺血的形成。
因为大量的引流液降低了颅压状态,降压不当,容易造成脑组织的灌注不良[6]。
局部血肿压迫,血管痉挛,加重脑血管腔的狭窄而导致血肿部位或远离血肿的部位发生缺血性病变。
早期应用钙通道阻滞剂以及小剂量应用低分子右旋糖苷,则可有效地防止出现以上的并发症。
综上所述,微创治疗脑室出血脑积水可有效地改善颅内的压力状况,达到颅内压的平衡,且该手术简单安全方便,创伤小,对患者的耐受等要求低,是值得临床推广的技术。
参考文献
[1]禚仁春.三、四脑室出血铸型84例微创治疗分析[j].中
国医药指南,2011(4):55-56.
[2]严国山,刘大忠,杨晓玲,等.高血压继发性脑室出血微创治疗114例分析[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05(7):588. [3]郑俊宁,崔晓燕,李宏伟,等.高血压脑干出血破入脑室的微创治疗[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8(8):100-101. [4]江伟,陈军,马逵.微创治疗重度脑室出血(附36例报告)[j].河南外科学杂志,2003(5):3-4.
[5]丁朝兵,陈东,智睿.脑室铸型出血微创治疗的疗效研究[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07(11).
[6]杨本国,郑军.微创治疗脑室出血的临床探讨[j].现代医药卫生,2010(23):3582-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