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角子宫妊娠的临床诊治与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125.76 KB
- 文档页数:1
残角子宫妊娠破裂3例临床分析(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摘要】目的探讨残角子宫妊娠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
方法对我院12年来收治的3例残角子宫妊娠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3例均手术探查确诊。
结论残角子宫妊娠发病率低,早期症状和体征不典型,孕前及孕早期超声有助于诊断,一旦明确诊断,应及时手术。
【关键词】残角子宫;妊娠;破裂;手术残角子宫是子宫发育异常的一种,为胎儿时期一侧副中肾管发育不全所致。
残角子宫妊娠率为0.001%~0.0082%,临床上较为罕见,易误诊并出现严重的并发症,故应尽早明确诊断。
现对我院3例残角子宫妊娠破裂资料回顾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例1,患者,20岁,孕1产0,停经5个月,下腹痛7 h,超声示腹水入院。
停经后常有下腹隐痛,未检查。
因未婚孕5个月时在当地医院拟行引产术,入住2 h后尚未用药即突起下腹剧痛,无阴道出血,予以止痛治疗无好转,急转入我院,超声示腹腔妊娠,子宫角部妊娠可能,胎盘异常(内可见多个大小不等的无回声区)。
胎儿前方似可见一子宫样回声,大小约6.7 cm×3.5 cm×3.3 cm。
腹腔大量积液,肝胆脾超声无异常。
查体:BP检测不到,腹膨隆,腹肌紧张,宫体扪及不清,腹穿抽出暗红不凝血5 ml。
血Hb 25 g/L,配血急诊全麻下剖腹探查术。
术中见:腹腔积血及血凝块共约5 000 ml,见羊膜囊包裹胎儿完全位于腹腔内,胎盘破碎不完整,部分与大网膜黏连,部分与破裂子宫壁相连,子宫壁菲薄。
破裂残角子宫左下方为一正常子宫,两者之间不相通,右侧输卵管已离断,行残角子宫切除+右侧输卵管切除。
术后转ICU,共输红细胞16 u,血浆1 800 ml,血小板1 u,冷沉淀5 u。
病检结果示胎盘植入并子宫破裂,予以MTX化疗,监测β-HCG从1 993 mIU/ml降至3.58 mIU/ml。
例2,患者,22岁,孕1产0,因停经3个月,间断性左下腹痛,晚上急诊入院。
5中外医疗IN FOR IGN M DI L TR TM NT 中外医疗2008NO.25C HI NA FORE I GN ME DI C AL T REATME NT 交流园地参考文献[1]杨菊贤,张熙明.实用身心疾病学[M ].乌鲁木齐:新疆科技卫生出版社,1992:308.[2]张明园.精神科量表判定手册[M ].第2版.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24.[3]徐斌.身心医学[M ].北京:中国医疗科技出版社,46~48.[4]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 ].第10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1846.[5]林爱娣,柴正杰.对54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心理状态分析[J ].浙江临床医学,2003,6(5):427.[6]陈晓蓓,杨丽华,龚作炯病毒性肝炎患者S L 的相关调查[]中国行为医学科学,,()6.[7]张雷,靳士立,韩道国.慢性乙肝患者配偶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J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3,12(3):294.[8]苏亚平.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分析[J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1998,6(3):170.[9]阎克东,张月娟,张文彩,等.心理神经免疫学[J ].心理科学,1997,20(4):357.[10]肖莉,黄海英,左虹.心理干预对肝硬化腹水患者抑郁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 ].当代护士,2008,1:87.【收稿日期】2008-07-051病例报告例1患者28岁,住院号1847。
已停经28+4周,胎动消失4d 入院。
查体:T 36.8℃,P 84次/min ,BP 110/70m mH g,无贫血貌,心肺正常,肝脾未及,宫底脐上二指,胎位不清,胎心音无。
B 超提示:胎死宫内,臀位,双顶径68m m ,羊水指数80m m 。
实验室检查:Hb 120g/L,W BC 11.4×109/L 。
内诊:宫颈未消,宫口未开。
诊断:妊娠28+4周、孕1产0臀位、胎死宫内。
残角子宫妊娠的超声诊断分析【摘要】残角子宫妊娠是一种罕见但严重的妊娠并发症,容易导致产妇出血和妊娠失败。
超声诊断在残角子宫妊娠的早期诊断和治疗中起着关键作用。
本文从影像诊断特点、超声检查方法、超声表现分析、诊断注意事项和鉴别诊断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超声诊断可以准确地判断残角子宫妊娠的位置和大小,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参考。
本文强调了超声诊断在残角子宫妊娠中的重要性,展望了其在临床应用中的前景,并提出了一些未来研究的方向。
通过本文的阐述,可以更好地了解残角子宫妊娠的超声诊断及其临床意义,为临床医生提供重要的参考和指导。
【关键词】残角子宫妊娠、超声诊断、影像诊断特点、超声检查方法、超声表现分析、诊断注意事项、鉴别诊断、超声诊断的重要性、临床应用前景、研究展望1. 引言1.1 背景介绍残角子宫妊娠是一种罕见的妊娠并发症,通常发生在宫角畸形、子宫内膜异位或先前的子宫手术后。
它的临床症状常常不典型,易被误诊为其他疾病,如宫外孕或子宫内膜异位。
准确的超声诊断对于及时干预和治疗至关重要。
目前,超声成像已成为诊断残角子宫妊娠的首选方法,其高分辨率、无辐射、无创伤等特点使其在临床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
通过超声检查,医生可以准确地评估妊娠囊的位置、形态和血流灌注情况,为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参考。
残角子宫妊娠在临床上的诊断仍存在一定困难,因为其表现与其他子宫异位妊娠相似。
医生需要充分了解残角子宫妊娠的超声影像特点,结合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
通过本文的深入探讨和分析,希望能提高医生对残角子宫妊娠的诊断准确性,从而为患者的治疗和康复提供更有效的支持。
2. 正文2.1 影像诊断特点残角子宫妊娠是一种罕见但严重的妊娠并发症,需要及时准确的诊断和治疗。
影像诊断在残角子宫妊娠的诊断中起着关键作用,具有一些特点:1. 异常位置:残角子宫妊娠通常发生在子宫残角处,与正常妊娠的位置不同。
超声检查可以清楚显示出残角内胚胎囊的位置及形态,有助于提高诊断准确性。
残角子宫妊娠五例诊治体会(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关键词】残角子宫妊娠胎死宫内假临产征象残角子宫妊娠是指受精卵在子宫残角内着床并生长发育,多发生于初产妇。
临床上较为少见,而且由于误漏诊率很高,术前确诊率很低,往往延误治疗,导致残角子宫妊娠破裂,腹腔内出血,严重者休克,甚至危及孕产妇的生命安全。
现将我院1997年至2006年间的残角子宫妊娠5例诊治体会进行回顾性分析,以便能早发现、早诊断并及时做出相应处理提供借鉴。
资料与方法1.临床资料5例孕妇为本院住院病人,年龄21~30岁,孕周16~39周,均为初产妇。
术前诊断为残角子宫妊娠仅1例,4例发生残角子宫破裂,其中3例考虑为宫外孕破裂,1例中孕诊断为双子宫左侧子宫妊娠并子宫破裂,入院后行手术治疗证实为残角子宫妊娠。
5例中均没有1例胎儿存活。
临床表现在孕早期均有“早孕”反应,如恶心、呕吐,腹部随妊娠月份而增大,孕4月余始有自觉胎动;发生破裂者腹部剧痛为撕裂状疼痛,伴头昏眼花、肛门坠胀感。
实验室检测血常规WBC 7.7×109~14.7×109/L,RBC 1.67×1012~2.94×1012/L,HGB 54~87 g/L,B超仅示胎死宫内,母体腹水。
心电图示心动过速2例,余正常。
1例晚孕39周临产入院,入院后检查发现胎心音消失,给予常规催产素静滴催产,虽能发动有效宫缩,但2天后宫颈管仍未消失,宫口无开大,胎儿未能娩出,方考虑残角子宫妊娠,遂给予行剖腹探查术,并取出死胎,术中见妊娠的左侧残角子宫与阴道及右侧子宫均不相通,故胎儿无法经过阴道娩出。
2.治疗方法及结果1例剖宫取出胎儿后切除残角子宫,4例残角子宫破裂,手术取出死胎后切除残角子宫,贫血者予纠正贫血,住院7~8天伤口愈合出院,无孕产妇死亡,而胎儿均为死胎。
讨论残角子宫为先天性发育畸形,是由于一侧副中肾管发育不全所致[1]。
子宫残角妊娠7例临床分析【摘要】目前异位妊娠发病率逐年上升,多发生于输卵管,此外宫角、卵巢、腹腔、残角子宫等部位均有一定的发病率,但残角子宫妊娠发病率低,仅0.001%~0.0082%,故误诊率高。
早期诊断极为重要。
本人在吉林省农安县人民医院工作期间收治了7例残角子宫妊娠的患者,均予以手术治疗。
【关键词】2例残角子宫;妊娠;破裂;诊治1 病例例1 患者29岁,孕3产1。
因停经18周,间断性下腹隐痛7d,剧烈腹痛伴昏迷1h于2010年4月5日入院。
平素月经规律,有痛经史,末次月经2009年11月14日。
r:20次/min,bp:90/50mmhg。
贫血貌,心肺无异常,肝脾未触及,腹部微膨隆。
b超检查示:子宫前位,6cm×4cm大小,内膜厚10mm,子宫左侧可探及11cm×8cm 大小的混杂回声光团,其外上方可探及一胎儿影像,bpd 3.5cm,未见胎心、胎动,盆腹腔可见液性暗区,最大深度5.2cm。
腹腔穿刺,抽出不凝血5ml。
血常规:rbc 2.84×1012/l,hb 91g/l。
临床诊断:异位妊娠;腹腔内出血;失血性休克。
立即行剖腹探查术。
术中诊断:左侧残角子宫妊娠破裂。
行左输卵管及左侧残角子宫切除术,保留患侧卵巢。
离体标本检查,残角子宫与右单角子宫不相通。
术后常规治疗,痊愈出院。
病理:残角子宫肌层、黏膜层可见胎盘绒毛;胎儿四肢及头部发育正常,可见男性生殖器。
例2:患者30岁,孕2产1。
因停经4个月,持续性腹痛阵发性加剧伴头晕19h,于2009年4月5日入院。
末次月经2008年12月5日,于停经3个月在外院妇检,子宫大小与妊娠月份相符合,2009年4月5日上午右下腹突发剧痛,到我院就诊,血压9.5/8kpa,全腹压痛、反跳痛、轻度肌紧张。
妇科检查,内诊不满意,以宫内妊娠4个月、合并阑尾炎穿孔收入外科。
入院后肌注杜冷丁100mg后再次妇科检查,子宫与妊娠月份相符,但腹腔穿刺抽出不凝固血液,故以宫角妊娠破裂急诊剖腹探查,术中见右侧子宫约妊娠10周大小,左侧残角子宫妊娠破裂,胎儿及胎囊完全置于腹腔内,胎盘悬挂于破口处,腹腔内出血约2 000ml,行残角子宫及左附件切除术。
残角子宫妊娠的超声诊断分析残角子宫妊娠是指受孕卵子在输卵管与子宫角之间着床并发育成胚胎的一种妊娠方式。
这种妊娠方式并不多见,但一旦发生,会给孕妇和胎儿带来一定的风险。
超声诊断是目前对残角子宫妊娠进行诊断和评估的主要手段之一。
本文将对残角子宫妊娠的超声诊断分析进行介绍和讨论。
我们需要了解残角子宫妊娠的临床表现和病因。
残角子宫妊娠的典型临床表现是异常阴道流血和腹痛。
在妊娠前期,患者可能会出现阴道出血,颅膜下出血或者腹腔内出血。
在妊娠晚期,无论是由于继发性腹膜腔腹膜炎还是胎盘置换和腹膜后出血等病情,最后均可能发生严重的出血。
残角子宫妊娠的发生原因主要是输卵管积水症和输卵管切断手术后。
在输卵管积水症的情况下,输卵管粘连、输卵管结核病、输卵管肿瘤也是导致残角妊娠的原因。
输卵管结扎术或切断术也是残角子宫妊娠的重要病因。
针对残角子宫妊娠的超声诊断分析,我们可以通过超声检查来判断残角子宫妊娠的位置、大小和发展程度。
一般来说,残角子宫妊娠的超声表现为残角部有一圆形或卵圆形低回声区,囊内可见胚胎影、胎囊、胎心、胎盘等。
具体表现如下:1. 位置:残角子宫妊娠往往位于子宫角下方或侧方,呈偏侧性生长。
2. 大小:根据超声检查,可以观察到残角子宫妊娠的囊室大小,帮助评估妊娠的发展程度。
3. 发展程度:超声检查可以清楚地显示胚胎的发育情况,如是否有胎心搏动、胎囊的大小和形态等,有助于评估妊娠的健康状况。
在进行超声诊断时,医生还需要注意一些误诊与鉴别诊断。
残角子宫妊娠与其他疾病在超声图像上有时会有相似之处,容易造成误诊。
残角子宫妊娠与宫内妊娠、宫颈妊娠等的鉴别诊断。
医生在进行超声诊断时,需结合临床症状和其他辅助检查结果,以提高准确诊断的阳性率和准确率。
针对残角子宫妊娠的超声诊断分析,我们还需要对其治疗和随访进行综合分析。
对于残角子宫妊娠,治疗的选择取决于妊娠的发展程度和孕妇的临床情况。
一般来说,对于早期的残角子宫妊娠,可以选择药物治疗或手术治疗。
残角子宫妊娠的超声诊断分析残角子宫妊娠是指胚胎着床在子宫残角位置的妊娠。
由于子宫残角的解剖特点和血液供应较差,残角子宫妊娠容易引起妊娠道破裂、出血和其他严重并发症。
超声诊断是残角子宫妊娠的重要手段之一,能够提供临床医生必要的信息,帮助进行早期诊断、干预治疗和手术决策。
本文将从超声诊断的角度出发,对残角子宫妊娠进行分析。
一、超声检查的方法1、经阴道超声经阴道超声是目前诊断残角子宫妊娠的首选方法。
由于子宫残角位置较为隐蔽,经阴道超声可以更准确地观察到子宫残角的解剖结构和血流情况,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
对于疑似残角子宫妊娠的患者,首次排除宫内妊娠后应立即行经阴超检查。
2、腹部超声对于无法耐受或不适合进行经阴道超声检查的患者,可采用腹部超声检查。
腹部超声可以清晰地观察到子宫及其附件结构,判断妊娠囊位置、大小和血流情况,帮助诊断残角子宫妊娠。
二、超声图像的表现1、子宫残角的特点正常情况下,子宫残角是一个三角形的区域,其中几乎不会有任何组织或血管。
而在残角子宫妊娠的患者中,子宫残角会出现异常的血流信号,甚至出现妊娠囊的影像。
2、妊娠囊的表现在残角子宫妊娠的超声图像中,妊娠囊通常位于子宫残角区域,可以观察到囊内胎芽、胎心搏动等特征。
由于残角区域的血流供应不足,妊娠囊的形态常常不规则,和周围组织之间的分界模糊。
3、相关并发症残角子宫妊娠在超声图像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包括妊娠囊的破裂、出血和组织坏死等,医生应密切关注这些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治疗。
三、诊断及临床意义通过超声诊断,可以准确判断残角子宫妊娠的位置、大小和血流情况,帮助临床医生进行早期诊断和干预治疗。
对于怀疑发现残角子宫妊娠的患者,超声诊断的结果对于手术决策和术前评估非常重要。
超声检查还可以帮助排除其他妇科疾病,如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肌瘤等,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
四、注意事项在进行残角子宫妊娠的超声诊断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操作者应具有丰富的超声诊断经验,能够正确识别残角子宫妊娠的特点,准确判断异常情况。
中外医疗I N FOR I GN M DI L TR TM NT 中外医疗2008NO .26CHI NA FO REI GN M EDI CAL TREATM ENT临床医学1资料与方法1.1定义子宫残角妊娠,指受精卵着床和发育于残角子宫的一种异位妊娠。
在胚胎发育期间,子宫是由一对纵形的副中肾管(即苗勒氏管)的中段经发育与合并而构成,如果在发育的过程中,双侧副中肾管的中段未合并,且在双侧副中肾管之中,只有一侧副中肾管发育成为功能较正常的单角子宫,而另一侧副中肾管发育不全而形成一个无峡部与无宫颈的残角子宫。
子宫残角妊娠属异位妊娠中的一种。
1.2检查与诊断B 超检查时应适当充盈膀胱,显示与子宫相连的子宫颈。
在正常子宫腔内无妊娠囊声像,而在子宫一侧可见一圆形或椭圆形包块,包块周围为均匀的肌样回声包绕,包块内可见妊娠囊或胚胎,妊娠包块与子宫颈不相连接。
B 超检查时,应与间质部妊娠及双子宫、纵膈子宫等鉴别。
有学者提出,在B 超监视下由宫颈内置入金属探针则更有助于诊断。
患者有闭经史,如早孕期间行人流术无法吸出胚胎。
多于妊娠4~5个月出现剧烈下腹痛伴休克。
妇科检查可于子宫旁触及增大质软包块。
B 超可见腹腔内游离液体,一侧为正常子宫,在子宫另一侧上方有内含妊娠囊肿物。
因残角子宫妊娠破裂症状与输卵管妊娠很难区别,很少有病例能在术前确诊。
2临床处理例1患者,女,28岁,4年前足月分娩1次,50d 前因停经42d,以“早孕”在当地医院行“人流”术,术中见绒毛不清,术后感下腹部逐渐增大,坠胀不适,查尿H C G 阳性,以人流漏吸再次给予米索前列醇药流而失败,患者因下腹剧痛伴少量阴道流血转入我院。
查体:子宫前位,大小正常,活动好,压痛,子宫右侧可触及一孕3个月大小的包块,压痛。
B 超示残角子宫妊娠,腹腔积液,即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子宫大小正常,子宫右侧见一如孕3个月的残角子宫,与子宫右侧壁相连,并见残角子宫有长约5cm 的破口,活动出血,即行残解子宫切除及同侧输卵管切除术,清出腹腔积血500m L 。
残角子宫妊娠的超声诊断分析残角子宫妊娠是一种罕见的妊娠类型,其发生概率约为1/3000至1/4000。
它是一种高风险的妊娠并发症,容易引起子宫破裂和大出血,对孕妇和胎儿都存在严重危险。
超声诊断是残角子宫妊娠的首要诊断方式之一,本文将对其超声诊断分析进行详细介绍。
一、残角子宫妊娠的定义残角子宫妊娠是指受孕卵巢把将引起妊娠的卵子输送到切除子宫的一侧,使其移位到盆腔内。
由于受孕卵子不能附着在子宫内壁,而是附着在子宫切除处或者输卵管残端上,所以会出现残角子宫妊娠。
残角子宫妊娠最常见的原因是子宫切除术后,也可能与先天畸形、子宫内膜异位症等因素相关。
二、超声诊断分析1. 临床症状残角子宫妊娠患者常常会出现阴道流血和腹痛症状。
由于孕囊位于子宫切除处或输卵管残端,所以会引起盆腔疼痛和不规则阴道出血。
2. 超声表现超声检查是残角子宫妊娠的确诊方法之一。
在超声图像上,残角子宫妊娠的表现常常为单侧子宫切除处或输卵管残端内呈现出孕囊样结构,其形态呈不规则的囊状物,并且与周围组织有清晰的分界。
孕囊内可能出现胚芽以及胎儿心跳等。
3. 注意事项在进行超声检查时,由于患者已经进行了子宫切除术或者输卵管残端可能较短,所以需要进行非标准的盆腔超声探头检查,以充分观察残角子宫妊娠的孕囊形态和周围组织的情况,避免漏诊和误诊。
三、临床意义残角子宫妊娠属于高危妊娠并发症,对孕妇和胎儿都存在严重危险。
孕囊在残角内生长,容易导致子宫破裂和大出血,严重危及孕妇的生命安全。
由于孕囊固定于残角位置,胎盘易遭受损伤,导致胎儿的生长发育受到限制。
残角子宫妊娠的及时诊断对于进行早期处理和干预具有重要意义。
四、处理原则针对残角子宫妊娠,完整的孕囊往往不能被保存,需要进行紧急手术处理。
手术方式通常为残角子宫切除术,如果胎儿生长较快或者出现出血等情况,可能需要进行终止妊娠手术。
手术时需要尽可能保留患者的生育功能,避免对患者的生理和心理造成过大影响。
残角子宫妊娠是一种高风险的妊娠并发症,临床上需要对其进行及时、准确的诊断和处理。
残角子宫妊娠、宫角妊娠诊断特点及处理
李力
【期刊名称】《实用妇产科杂志》
【年(卷),期】2009(025)004
【摘要】残角子宫又称为遗迹性双角子宫,受精卵种植在残角子宫内,称为残角子宫妊娠(rudimentary horn pregnancy),1994年法国Star报道,发病率是1/10000-1/40000,也有报道为0.001%-0.0082%。
而残角子宫残角部并发症则更为罕见,且诊断极为困难,术前诊断者更少,低于5%。
受精卵附着在输卵管口近宫腔处或在输卵管间质部,并向宫腔侧发育,称为宫角妊娠。
宫角妊娠仅占所有异位妊娠的1.5%-4.2%,但病死率却占异位妊娠的20%,严格讲,宫角妊娠不应属于异位妊娠。
【总页数】3页(P198-200)
【作者】李力
【作者单位】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重庆,40004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14.22
【相关文献】
1.输卵管间质部、宫角与残角子宫妊娠7例诊治分析 [J], 申芳云;许建营
2.三维超声在早孕期残角子宫妊娠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J], 陈燕;马小燕;涂艳萍;刘勇;潘云祥
3.超声在残角子宫妊娠诊断中的诊断价值 [J], 李霞;曾维佳;韩立明;何薇;张旭胜;张弛
4.探讨三维超声在残角子宫妊娠诊断中的价值 [J], 高金梅;关云萍;宋丹阳
5.宫角妊娠诊断及处理 [J], 廖予妹;杜洁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残角子宫妊娠误诊10例临床分析(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关键词】残角子宫妊娠误诊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我院于199301/200612共收治残角子宫妊娠10例,平均年龄28(22~36)岁,均为已婚妇女.其中,有1次妊娠史1例,2次妊娠史5例,3~4次妊娠史4例;有剖宫史2例.1.2临床表现患者均有停经史及不同程度的下腹痛,其中停经8~10wk者2例,11~18wk者8例;突然出现下腹撕裂样痛伴头晕、心慌者5例;持续性下腹隐痛渐加重者4例;腹痛伴阴道流血1例;腹部可扪及与妊娠周数相符的子宫者2例.妇科检查可触及子宫旁有包块者3例,另5例因腹痛明显,不能触及包块.1.3辅助检查入院后行B超检查6例,其中B超提示为宫内孕、活胎、盆腔实性包块伴腹腔积液者2例;提示附件混合性包块伴腹腔积液者2例;提示宫内孕、子宫穿孔者1例;提示宫角妊娠者1者.其余4例因病情较重,腹穿抽出不凝血,未行B超检查.1.4误诊情况①误诊为子宫穿孔1例,患者因停经10wk在外院行人工流产术,刮出物未见绒毛.术中出现腹痛,术后2h时患者腹痛加重并伴休克急转我院.入院后,腹穿抽出不凝血2mL,误诊为子宫穿孔急行手术证实.②误诊为先兆流产1例,患者因停经18wk,下腹隐痛,阴道少量流血1d入院,B超提示为宫内孕、活胎、盆腔实性包块、腹腔积液,入院后给予保胎治疗2d,患者腹痛加重,并出现休克症状,急行手术证实.③误诊为宫内孕合并盆腔包块1例,患者停经13wk时下腹隐痛半日入院,B超检查提示为宫内孕、活胎、盆腔实性包块、腹腔积液,经观察治疗2d,患者因腹痛加重,腹穿抽出不凝血,行手术证实.④误诊为宫角妊娠1例,余6例均误诊为异位妊娠.1.5治疗结果均行剖腹探查术,其中,4例术中行残角子宫切除术,4例行残角子宫及同例输卵管切除术,腹腔积血1~2L.病检结果均为残角子宫妊娠破裂.2讨论残角子宫妊娠早期多无症状,常易误诊[1-3].容易造成误诊的原因:①对本病认识不够.由于残角子宫肌壁发育不良,大多数在妊娠中期破裂,表现为腹痛及内出血,且多无阴道流血,而异位妊娠除间质部妊娠外,大多停经时间短,出现症状早,多有腹痛及阴道流血.本文10例中,有7例破裂时间为停经12~18wk.②询问病史不够详细,妇科检查不细致.残角子宫妊娠未破裂前,妇科检查可触及子宫旁有类似妊娠子宫的包块,误诊10例患者中,2例因腹部触及妊娠子宫,未行妇科检查.3例妇科检查,发现宫旁包块,未仔细分析包块与子宫的关系,考虑异位妊娠.③过分依赖B超检查.B超的正确诊断受操作者的技术水平、观察是否仔细、盆腔解剖熟悉程度等诸多因素影响,尤其妊娠中、晚期,往往注重胎儿及附属物情况,而忽略子宫肌壁厚薄、完整性及于子宫颈的关系.甚至B超把残角子宫妊娠误当为正常妊娠,把正常子宫误诊为宫外孕包块,妇科医师单凭B 超诊断和腹穿抽出不凝血,不再仔细行妇科检查也是造成误诊的常见原因.因此,对本病的早期诊断应注意以下几种情况:①早孕期应行B 超检查,若B超显示宫内无妊娠征象,在子宫外可见妊娠囊,周围有肌壁回声,则残角子宫妊娠的可能性大,有条件可行腹腔镜检查.②人流术中未见绒毛,宫腔探查与停经月份不符,应行B超检查及仔细的妇科检查.③妊娠中期出现下腹痛,B超检查不仅要注意胎儿及附属物情况,也要注意妊娠子宫肌壁的情况及与宫颈的关系.④思想上重视该病,对停经时间长、有异位妊娠表现者,应仔细行妇科检查.残角子宫妊娠确诊后应手术切除,并将同例输卵管也切除,以免发生输卵管妊娠.圆韧带应固定于发育侧子宫同侧宫角部位.对无症状残角子宫,如在剖宫产术中发现,应手术切除,以免以后残角子宫妊娠破裂,本文有2例患者有剖宫史,而术中未行残角子宫切除致残角子宫妊娠破裂,应引以为戒.【参考文献】[1]周怀君,石一复,胡娅莉,等.残角子宫妊娠32例临床分析[J].中华妇产科杂志,2005,40(3):199.[2]曹泽毅.中华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1309-1311.。
残角子宫妊娠临床分析(附7例报告) 【中图分类号】r714.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1)11-0235-01【摘要】目的探讨残角子宫妊娠的诊断方法,总结经验和教训,提高对残角子宫妊娠的认识,减少误诊。
方法对我院1997至2009年收治的7例残角子宫妊娠病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7例残角子宫i型2例,ii型5例。
残角子宫妊娠最长时间可维持到足月,误诊率很高,因未能及时诊断可造成妊娠的残角子宫发生破裂。
结论残角子宫妊娠是罕见的异位妊娠,患者在非孕时期无明显症状,临床上妊娠后诊断较困难,常易误诊宫内妊娠因终止妊娠失败后考虑异位妊娠或剖宫产手术时于术中确诊。
治疗上行残角子宫及同侧输卵管切除。
【关键词】残角子宫;子宫畸形;异位妊娠/宫外孕;阴道/直肠超声残角子宫妊娠是一类罕见的异位妊娠,临床上误诊率高,残角子宫未妊娠患者常无明显临床症状而未就诊,妊娠后病人多因终止妊娠失败或因诊断异位妊娠、或妊娠足月于剖宫产手术中确诊。
本文对在我院最终经手术病理确诊的7例残角子宫妊娠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1.1 患者年龄最大年龄47岁,最小年龄19岁。
1.2 婚育情况未婚未育1例,已婚已育3例,已婚未育3例。
1.3 诊断时停经月份 7例患者中有4例就诊时为早期妊娠,1例为中期妊娠,2例为晚期妊娠足月。
1.4 诊断经过 4例早期妊娠患者中有2例因有阴道少量流血就诊,b超检查提示宫内妊娠给予保胎治疗一段时间后出现腹痛,复查b超考虑宫外孕而行手术,术中发现为残角子宫妊娠行残角子宫切除加同侧输卵管切除;另外2例因要求人工流产反复刮宫2次,术后检查均未发现绒毛,再仔细复查b超检查疑宫外孕行手术治疗。
1例19岁未婚中期妊娠患者因在外院行羊膜腔穿刺引产术后1周,出现不规则腹痛5天胎儿未产下而转入院,采取多种引产方法宫颈口不扩张,考虑子宫畸形或破裂改行剖宫取胎,术中发现右侧残角子宫妊娠破裂,被大网膜包裹,腹腔内出血不多,肌层坏死,娩出胎儿后行残角子宫加同侧输卵管切除术,术中出血量多予输血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