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角子宫妊娠
- 格式:ppt
- 大小:4.87 MB
- 文档页数:22
残角子宫妊娠破裂3例临床分析(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摘要】目的探讨残角子宫妊娠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
方法对我院12年来收治的3例残角子宫妊娠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3例均手术探查确诊。
结论残角子宫妊娠发病率低,早期症状和体征不典型,孕前及孕早期超声有助于诊断,一旦明确诊断,应及时手术。
【关键词】残角子宫;妊娠;破裂;手术残角子宫是子宫发育异常的一种,为胎儿时期一侧副中肾管发育不全所致。
残角子宫妊娠率为0.001%~0.0082%,临床上较为罕见,易误诊并出现严重的并发症,故应尽早明确诊断。
现对我院3例残角子宫妊娠破裂资料回顾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例1,患者,20岁,孕1产0,停经5个月,下腹痛7 h,超声示腹水入院。
停经后常有下腹隐痛,未检查。
因未婚孕5个月时在当地医院拟行引产术,入住2 h后尚未用药即突起下腹剧痛,无阴道出血,予以止痛治疗无好转,急转入我院,超声示腹腔妊娠,子宫角部妊娠可能,胎盘异常(内可见多个大小不等的无回声区)。
胎儿前方似可见一子宫样回声,大小约6.7 cm×3.5 cm×3.3 cm。
腹腔大量积液,肝胆脾超声无异常。
查体:BP检测不到,腹膨隆,腹肌紧张,宫体扪及不清,腹穿抽出暗红不凝血5 ml。
血Hb 25 g/L,配血急诊全麻下剖腹探查术。
术中见:腹腔积血及血凝块共约5 000 ml,见羊膜囊包裹胎儿完全位于腹腔内,胎盘破碎不完整,部分与大网膜黏连,部分与破裂子宫壁相连,子宫壁菲薄。
破裂残角子宫左下方为一正常子宫,两者之间不相通,右侧输卵管已离断,行残角子宫切除+右侧输卵管切除。
术后转ICU,共输红细胞16 u,血浆1 800 ml,血小板1 u,冷沉淀5 u。
病检结果示胎盘植入并子宫破裂,予以MTX化疗,监测β-HCG从1 993 mIU/ml降至3.58 mIU/ml。
例2,患者,22岁,孕1产0,因停经3个月,间断性左下腹痛,晚上急诊入院。
残角子宫妊娠误诊的思考残角子宫妊娠是指受精卵种植在残角子宫内,并生长发育,是一种少见的异位妊娠。
由于残角子宫的肌层往往发育不全,残角子宫妊娠常在4~5个月时自然破裂。
收治残角子宫妊娠误诊患者1例,现报告如下。
病历资料患者,女,24岁,农民,因停经20.+62年余,下腹胀痛伴阴道流血2天于2012年6月10日17:30步入病房。
患者自诉既往月经规律,末次月经2012年1月15日,停经1.+月自测尿早早孕阳性,孕期未按时产检,无特殊不适,6月9日无诱因的出现持续性下腹胀痛伴阴道少许流血到某妇保院门诊检查,诊断为先兆流产,予安胎药服用(具体不详),效果不佳,腹痛无改善,6月10日上午因腹痛加重,故来我院求治。
患者孕2产1,2009年12月30日因头盆不称在某妇保院剖宫产术,现有1女。
入院后值班医师诊断为先兆流产,予硫酸镁抑制宫缩安胎治疗。
6月11日2∶16患者突然出现烦躁不安,腹痛剧烈,查脉搏增快,血压下降,脸色苍白,急诊彩超示孕19周,腹腔积液,子宫前壁低回声结合临床考虑子宫破裂。
在抗休克的同时立即剖腹探查术,术中见残角子宫妊娠破裂,胎儿如孕5个月大小并游离于腹腔,腹腔积血约2500ml,术中行残角子宫切除加同侧输卵管切除加死胎取出术,输液4000ml,输同型ab型rh阳性红细胞悬液6u,血浆200ml,患者经过及时抢救,脱离了生命危险,术后7天痊愈出院。
讨论误诊是临床工作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认为临床医师应提高对疾病的认识,详细询问病史并注意全面分析,切不可患经验主义正确。
必要的辅助检查是正确诊断的重要辅助手段。
通过对该患者的诊治,深刻体会到详细询问病史和仔细检查非常重要,医务人员应广开思路,科学诊断以免误诊、漏诊。
该患者诊断为残角子宫妊娠破裂误诊为先兆流产。
先兆流产是临床上常见病之一。
先兆流产指妊娠28周前先出现少量阴道流血,继之常出现阵发性下腹痛或腰背痛,妇科检查宫口未开,妊娠物未排出,妊娠有希望继续者[1]。
残角子宫妊娠的超声诊断分析【摘要】残角子宫妊娠是一种罕见但严重的妊娠并发症,容易导致产妇出血和妊娠失败。
超声诊断在残角子宫妊娠的早期诊断和治疗中起着关键作用。
本文从影像诊断特点、超声检查方法、超声表现分析、诊断注意事项和鉴别诊断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超声诊断可以准确地判断残角子宫妊娠的位置和大小,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参考。
本文强调了超声诊断在残角子宫妊娠中的重要性,展望了其在临床应用中的前景,并提出了一些未来研究的方向。
通过本文的阐述,可以更好地了解残角子宫妊娠的超声诊断及其临床意义,为临床医生提供重要的参考和指导。
【关键词】残角子宫妊娠、超声诊断、影像诊断特点、超声检查方法、超声表现分析、诊断注意事项、鉴别诊断、超声诊断的重要性、临床应用前景、研究展望1. 引言1.1 背景介绍残角子宫妊娠是一种罕见的妊娠并发症,通常发生在宫角畸形、子宫内膜异位或先前的子宫手术后。
它的临床症状常常不典型,易被误诊为其他疾病,如宫外孕或子宫内膜异位。
准确的超声诊断对于及时干预和治疗至关重要。
目前,超声成像已成为诊断残角子宫妊娠的首选方法,其高分辨率、无辐射、无创伤等特点使其在临床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
通过超声检查,医生可以准确地评估妊娠囊的位置、形态和血流灌注情况,为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参考。
残角子宫妊娠在临床上的诊断仍存在一定困难,因为其表现与其他子宫异位妊娠相似。
医生需要充分了解残角子宫妊娠的超声影像特点,结合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
通过本文的深入探讨和分析,希望能提高医生对残角子宫妊娠的诊断准确性,从而为患者的治疗和康复提供更有效的支持。
2. 正文2.1 影像诊断特点残角子宫妊娠是一种罕见但严重的妊娠并发症,需要及时准确的诊断和治疗。
影像诊断在残角子宫妊娠的诊断中起着关键作用,具有一些特点:1. 异常位置:残角子宫妊娠通常发生在子宫残角处,与正常妊娠的位置不同。
超声检查可以清楚显示出残角内胚胎囊的位置及形态,有助于提高诊断准确性。
输卵管妊娠误诊为单角子宫残角妊娠1例并文献复习吴明升;贾赞慧;丁丹丹;刘珊珊;刘丽欣;韩丽英;王渠源【期刊名称】《妇产与遗传(电子版)》【年(卷),期】2018(008)003【总页数】3页(P62-64)【作者】吴明升;贾赞慧;丁丹丹;刘珊珊;刘丽欣;韩丽英;王渠源【作者单位】130041长春,吉林大学第二医院妇产科;130041长春,吉林大学第二医院妇产科;130041长春,吉林大学第二医院妇产科;130041长春,吉林大学第二医院妇产科;130041长春,吉林大学第二医院妇产科;130041长春,吉林大学第二医院妇产科;130041长春,吉林大学第二医院妇产科【正文语种】中文单角子宫是胚胎时期的苗勒管发育异常形成,是子宫畸形中较少见的类型[1]。
单角子宫残角妊娠指妊娠囊种植于单角子宫残角宫腔内的异常妊娠,更是临床上少见的一种妊娠。
同时,单角子宫残角妊娠早期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易发生误诊、漏诊。
单角子宫残角妊娠破裂会发生并发症,严重者甚至威胁患者的生命,如难以控制的大出血等,因此早期诊断并及时治疗对患者预后意义重大。
现就吉林大学第二医院妇产科的一例输卵管妊娠误诊为单角子宫残角妊娠病例进行分析讨论,总结经验,以期降低临床发生漏诊、误诊的可能性。
患者27岁,已婚,因“停经50 d,阴道不规则流血20 d,右下腹痛18 h”急诊入院。
末次月经2017年11月24日,患者自述2018年1月23日出现阴道不规则流血,量少,2018年1月26日自测尿妊娠试验阳性,口服黄体酮胶囊及保胎丸。
后就诊于当地医院,查血hCG:80 mIU/mL,随后监测血 hCG,2月 7日血hCG:4011 IU/mL,孕酮:52.78 nmol/L,行彩超检查宫腔内未见妊娠囊。
2月13日凌晨3:00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下腹痛,未予任何诊治,2月13日15:00自觉疼痛症状无明显好转,遂就诊于当地医院,行彩超检查提示:右附件区低回声团,考虑单角子宫残角妊娠可能,建议上级医院就诊,急诊以“异位妊娠”收入我院妇产科。
残角子宫足月妊娠误诊一例林颖奇【摘要】@@ 1 病例简介rn患者,女,22岁,因"停经7月余,上腹痛4 h"由外院于2010-02-05转入我院.患者平素月经规律,停经40 d查尿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阳性,孕4个月自觉胎动,一直于外院产检,未发现异常.当日上午大便后出现上腹胀痛,感恶心,呕吐,无阴道流血及流水,遂转入我院.既往于1年前孕足月因脐带脱垂致胎死宫内,自然分娩一死胎.患者自诉有慢性胃炎史.入院查体:T 37.3 ℃,P 90次/mmin,R 20次/min,BP 110/70 mm Hg(1 mm Hg=0.133 kPa),腹胀明显,剑突下压痛(+),反跳痛(-),未及明显宫缩.【期刊名称】《中国全科医学》【年(卷),期】2011(014)018【总页数】1页(P2093-2093)【关键词】残角子宫;妊娠,异位;误诊【作者】林颖奇【作者单位】100050,北京市,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妇产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14.21 病例简介患者,女,22岁,因“停经7月余,上腹痛4 h”由外院于2010-02-05转入我院。
患者平素月经规律,停经40 d查尿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HCG)阳性,孕4个月自觉胎动,一直于外院产检,未发现异常。
当日上午大便后出现上腹胀痛,感恶心,呕吐,无阴道流血及流水,遂转入我院。
既往于1年前孕足月因脐带脱垂致胎死宫内,自然分娩一死胎。
患者自诉有慢性胃炎史。
入院查体:T 37.3℃,P90次/mmin,R 20次/min,BP 110/70 mm Hg(1 mm Hg=0.133 kPa),腹胀明显,剑突下压痛 (+),反跳痛(-),未及明显宫缩。
血常规:白细胞15.69×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82.1%,血红蛋白111 g/L,血小板计数286×109/L。
彩超检查见紧贴妊娠子宫左侧有另一子宫,大小约7.8 cm×7.2 cm×7.0 cm,与妊娠子宫相连的宫颈显示不清,似与右侧子宫同为一宫颈,考虑双子宫畸形。
残角子宫妊娠五例诊治体会(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关键词】残角子宫妊娠胎死宫内假临产征象残角子宫妊娠是指受精卵在子宫残角内着床并生长发育,多发生于初产妇。
临床上较为少见,而且由于误漏诊率很高,术前确诊率很低,往往延误治疗,导致残角子宫妊娠破裂,腹腔内出血,严重者休克,甚至危及孕产妇的生命安全。
现将我院1997年至2006年间的残角子宫妊娠5例诊治体会进行回顾性分析,以便能早发现、早诊断并及时做出相应处理提供借鉴。
资料与方法1.临床资料5例孕妇为本院住院病人,年龄21~30岁,孕周16~39周,均为初产妇。
术前诊断为残角子宫妊娠仅1例,4例发生残角子宫破裂,其中3例考虑为宫外孕破裂,1例中孕诊断为双子宫左侧子宫妊娠并子宫破裂,入院后行手术治疗证实为残角子宫妊娠。
5例中均没有1例胎儿存活。
临床表现在孕早期均有“早孕”反应,如恶心、呕吐,腹部随妊娠月份而增大,孕4月余始有自觉胎动;发生破裂者腹部剧痛为撕裂状疼痛,伴头昏眼花、肛门坠胀感。
实验室检测血常规WBC 7.7×109~14.7×109/L,RBC 1.67×1012~2.94×1012/L,HGB 54~87 g/L,B超仅示胎死宫内,母体腹水。
心电图示心动过速2例,余正常。
1例晚孕39周临产入院,入院后检查发现胎心音消失,给予常规催产素静滴催产,虽能发动有效宫缩,但2天后宫颈管仍未消失,宫口无开大,胎儿未能娩出,方考虑残角子宫妊娠,遂给予行剖腹探查术,并取出死胎,术中见妊娠的左侧残角子宫与阴道及右侧子宫均不相通,故胎儿无法经过阴道娩出。
2.治疗方法及结果1例剖宫取出胎儿后切除残角子宫,4例残角子宫破裂,手术取出死胎后切除残角子宫,贫血者予纠正贫血,住院7~8天伤口愈合出院,无孕产妇死亡,而胎儿均为死胎。
讨论残角子宫为先天性发育畸形,是由于一侧副中肾管发育不全所致[1]。
残角子宫妊娠误诊致3次终止妊娠失败1例(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关键词】畸形;子宫;妊娠,异位;流产,人工;治疗失败异位妊娠是妇产科的急腹症,临床较常见有输卵管妊娠[1],也可见腹腔妊娠等报告。
由于临床检测手段的提高,大部分异位娠在未破裂前可得到正确诊断[2],获得及时有效处理,终止妊娠。
残角子宫妊娠较少见,由于子宫结构特殊,常因处理不彻底而不能终止妊娠。
本组1例残角子宫妊娠,3次终止妊娠失败,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患者,33岁,因停经4+月,院外3次终止妊娠失败入院。
入院后追问病史,患者于停经40+d时就诊于某诊所行药物流产,服药后第3天出现腹痛及阴道流血,但未排出“肉样组织”,该诊所嘱患者“继续观察流血情况”,5 d后流血渐减少并停止,患者未再就诊。
此后,患者一直未来月经,以后腹部渐膨隆,于停止4+月时遂再次就诊于该诊所,B超检查发现胎儿存活,当即给予羊膜腔穿刺利凡诺引产,术后20 h出现规律宫缩及少量阴道流血,持续6 h后宫缩渐缓解,胎儿未排出,引产失败,在相距第一次引产72 h后该诊所再次行羊膜腔穿刺利凡诺引产,此次引产后未出现规律宫缩,仅于羊膜腔注药20 h后,出现不规律的腹痛,最终此次引产仍失败,故就诊于我院。
平素月经正常,无痛经,于2年前平产一孩。
入院后查:一般情况尚可,体温、脉搏、呼吸及心率正常。
腹部检查宫底脐上一指,子宫体偏左丰满,右侧相对空虚;双合诊:子宫如孕4+月大、软,子宫轮廓清楚,子宫右下方似可扪及5 cm×6 cm×5 cm肿块,与宫颈相连,稍软,无压痛,疑为子宫。
B超检查:胎儿大小与停经月份相符,无胎心,并提示妊娠子宫右下方有一实性肿块与正常子宫大小相符,且与子宫颈相连,考虑系正常子宫,初步诊断残角子宫妊娠。
诊断:残角子宫妊娠致引产失败。
2 方法在征得家属同意后,做了充分术前准备,拟行剖宫取胎术及残角子宫切除术。
残角子宫足月妊娠1例(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关键词】残角子宫妊娠;误诊;诊治残角子宫又称为遗迹性双角子宫,受精卵种植在残角子宫内称为残角子宫妊娠,1994年法国Star报道发病率是1/40 000~1/10 000,也有报道为0.001%~0.0082%,而残角子宫残角部并发症则更为罕见。
且诊断极为困难,术前诊断者更少,低于5%受精卵附着在输卵管口近宫腔内处或在输卵管间质部,并向宫腔侧发育,称为宫角妊娠。
宫角妊娠仅占所有异位妊娠的1.5%~4.2%,但病死率却占异位妊娠的20%,严格讲宫角妊娠不应属于异位妊娠。
1 病历摘要孕妇,27岁,G1P0,既往月经规律,现停经38+3周,无下腹痛,未见红,无阴道流液及流血,于2009年7月23日9∶20入院。
入院查体:T 36.8 ℃,P 80次/min,R 20次/min,BP 150/100 mm Hg。
头颅未见明显异常,甲状腺无肿大,表浅淋巴结未触及,胸廓对称,无畸形,心脏听诊未闻及明显异常,心率规整,双肺呼吸音清晰,未闻及干湿性啰音,肝脾肋下未触及,乳房丰满,乳头凸,腹部隆起,呈纵椭圆形,四肢活动自如,双下肢水肿Ⅰ度,膝反射存在,无静脉曲张,脊柱无畸形。
产科检查:腹围106 cm,子宫底高度33 cm,估计胎儿4 000 g,骨盆外测量未见明显异常,胎位RSA,胎心150次/min,胎先露臀,衔接浮,无规律性宫缩,产妇拒绝阴道检查。
辅助检查:血型B型,Rh(+);血常规:WBC 9.5×109/L,RBC 4.21×1012/L,Hb 120 g/L,HCT 37.8%,PCT 144×109/L;尿常规:蛋白(++),余未见异常。
超声示:双顶径9.3 cm,腹围36 cm,股骨长7.4 cm,羊水深度5.1 cm,诊断:单胎、臀位、晚孕。
初步诊断:38+3周妊娠G1P0,RSA,轻度子痫前期处理经过:孕妇婚后2年,第一胎,孕妇及家属要求剖宫产结束分娩。
残角子宫妊娠的超声诊断分析残角子宫妊娠是指受孕卵子在输卵管与子宫角之间着床并发育成胚胎的一种妊娠方式。
这种妊娠方式并不多见,但一旦发生,会给孕妇和胎儿带来一定的风险。
超声诊断是目前对残角子宫妊娠进行诊断和评估的主要手段之一。
本文将对残角子宫妊娠的超声诊断分析进行介绍和讨论。
我们需要了解残角子宫妊娠的临床表现和病因。
残角子宫妊娠的典型临床表现是异常阴道流血和腹痛。
在妊娠前期,患者可能会出现阴道出血,颅膜下出血或者腹腔内出血。
在妊娠晚期,无论是由于继发性腹膜腔腹膜炎还是胎盘置换和腹膜后出血等病情,最后均可能发生严重的出血。
残角子宫妊娠的发生原因主要是输卵管积水症和输卵管切断手术后。
在输卵管积水症的情况下,输卵管粘连、输卵管结核病、输卵管肿瘤也是导致残角妊娠的原因。
输卵管结扎术或切断术也是残角子宫妊娠的重要病因。
针对残角子宫妊娠的超声诊断分析,我们可以通过超声检查来判断残角子宫妊娠的位置、大小和发展程度。
一般来说,残角子宫妊娠的超声表现为残角部有一圆形或卵圆形低回声区,囊内可见胚胎影、胎囊、胎心、胎盘等。
具体表现如下:1. 位置:残角子宫妊娠往往位于子宫角下方或侧方,呈偏侧性生长。
2. 大小:根据超声检查,可以观察到残角子宫妊娠的囊室大小,帮助评估妊娠的发展程度。
3. 发展程度:超声检查可以清楚地显示胚胎的发育情况,如是否有胎心搏动、胎囊的大小和形态等,有助于评估妊娠的健康状况。
在进行超声诊断时,医生还需要注意一些误诊与鉴别诊断。
残角子宫妊娠与其他疾病在超声图像上有时会有相似之处,容易造成误诊。
残角子宫妊娠与宫内妊娠、宫颈妊娠等的鉴别诊断。
医生在进行超声诊断时,需结合临床症状和其他辅助检查结果,以提高准确诊断的阳性率和准确率。
针对残角子宫妊娠的超声诊断分析,我们还需要对其治疗和随访进行综合分析。
对于残角子宫妊娠,治疗的选择取决于妊娠的发展程度和孕妇的临床情况。
一般来说,对于早期的残角子宫妊娠,可以选择药物治疗或手术治疗。
残角子宫妊娠的超声诊断分析残角子宫妊娠是指胚胎着床在子宫残角位置的妊娠。
由于子宫残角的解剖特点和血液供应较差,残角子宫妊娠容易引起妊娠道破裂、出血和其他严重并发症。
超声诊断是残角子宫妊娠的重要手段之一,能够提供临床医生必要的信息,帮助进行早期诊断、干预治疗和手术决策。
本文将从超声诊断的角度出发,对残角子宫妊娠进行分析。
一、超声检查的方法1、经阴道超声经阴道超声是目前诊断残角子宫妊娠的首选方法。
由于子宫残角位置较为隐蔽,经阴道超声可以更准确地观察到子宫残角的解剖结构和血流情况,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
对于疑似残角子宫妊娠的患者,首次排除宫内妊娠后应立即行经阴超检查。
2、腹部超声对于无法耐受或不适合进行经阴道超声检查的患者,可采用腹部超声检查。
腹部超声可以清晰地观察到子宫及其附件结构,判断妊娠囊位置、大小和血流情况,帮助诊断残角子宫妊娠。
二、超声图像的表现1、子宫残角的特点正常情况下,子宫残角是一个三角形的区域,其中几乎不会有任何组织或血管。
而在残角子宫妊娠的患者中,子宫残角会出现异常的血流信号,甚至出现妊娠囊的影像。
2、妊娠囊的表现在残角子宫妊娠的超声图像中,妊娠囊通常位于子宫残角区域,可以观察到囊内胎芽、胎心搏动等特征。
由于残角区域的血流供应不足,妊娠囊的形态常常不规则,和周围组织之间的分界模糊。
3、相关并发症残角子宫妊娠在超声图像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包括妊娠囊的破裂、出血和组织坏死等,医生应密切关注这些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治疗。
三、诊断及临床意义通过超声诊断,可以准确判断残角子宫妊娠的位置、大小和血流情况,帮助临床医生进行早期诊断和干预治疗。
对于怀疑发现残角子宫妊娠的患者,超声诊断的结果对于手术决策和术前评估非常重要。
超声检查还可以帮助排除其他妇科疾病,如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肌瘤等,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
四、注意事项在进行残角子宫妊娠的超声诊断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操作者应具有丰富的超声诊断经验,能够正确识别残角子宫妊娠的特点,准确判断异常情况。
子宫残角妊娠护理1.临床观察:护士应密切观察妊娠妇女的症状和体征变化。
注意监测妇女的血压、心率、体温、尿量等生命体征,并及时报告医生。
同时,还要观察妊娠妇女的疼痛情况、阴道出血情况和恶心呕吐情况,以及胎儿的胎动情况等,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2.定期妇科检查:妊娠妇女需要定期进行妇科检查,以了解妊娠的进展情况。
护士要协助医生进行检查,包括宫颈扩张情况、阴道出血情况、宫缩情况等。
同时,还要注意观察子宫残角部位是否有压痛和腹部肌紧张等异常情况。
3.监测胎心:胎心监测是了解胎儿情况最直接和有效的方法之一、护士需要定期监测胎心,一般可在12周以后开始监测。
胎心监测可以通过无创性电子胎心监护仪进行,或采用胎儿心电图或超声心电图进行。
同时,还可以通过观察胎动情况来了解胎儿的生命体征。
4.饮食护理:妊娠妇女需要注意饮食的均衡和营养的摄入。
应适量摄入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蛋白质的食物,尽量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和油腻的食物。
此外,妊娠妇女还需要注意休息,避免过度疲劳和剧烈运动。
5.防止感染:妊娠妇女容易感染,因此需要加强个人卫生和防感染措施。
护士应指导妇女正确洗手、洗澡、穿衣等,避免受凉、受潮和感染。
同时,还要定期更换内裤和卫生巾,保持外阴清洁和干燥。
6.心理护理:妊娠妇女需要得到家人和医护人员的关心和支持。
护士应通过与妇女的交流,了解其心理状况,提供心理支持和安慰。
对于妊娠妇女遭遇的困难和问题,要耐心倾听,积极解答疑惑,帮助妇女建立积极的生活态度。
总之,子宫残角妊娠是一种高风险妊娠,需要进行特殊的护理。
护士应密切观察妇女的症状和体征变化,定期进行妇科检查并监测胎心,注意饮食护理和防止感染,同时还要给予妊娠妇女心理支持和关怀。
只有综合护理才能保障妇女的生命安全和胎儿的健康发育。
残角子宫妊娠的超声诊断分析残角子宫妊娠是一种罕见的妊娠类型,其发生概率约为1/3000至1/4000。
它是一种高风险的妊娠并发症,容易引起子宫破裂和大出血,对孕妇和胎儿都存在严重危险。
超声诊断是残角子宫妊娠的首要诊断方式之一,本文将对其超声诊断分析进行详细介绍。
一、残角子宫妊娠的定义残角子宫妊娠是指受孕卵巢把将引起妊娠的卵子输送到切除子宫的一侧,使其移位到盆腔内。
由于受孕卵子不能附着在子宫内壁,而是附着在子宫切除处或者输卵管残端上,所以会出现残角子宫妊娠。
残角子宫妊娠最常见的原因是子宫切除术后,也可能与先天畸形、子宫内膜异位症等因素相关。
二、超声诊断分析1. 临床症状残角子宫妊娠患者常常会出现阴道流血和腹痛症状。
由于孕囊位于子宫切除处或输卵管残端,所以会引起盆腔疼痛和不规则阴道出血。
2. 超声表现超声检查是残角子宫妊娠的确诊方法之一。
在超声图像上,残角子宫妊娠的表现常常为单侧子宫切除处或输卵管残端内呈现出孕囊样结构,其形态呈不规则的囊状物,并且与周围组织有清晰的分界。
孕囊内可能出现胚芽以及胎儿心跳等。
3. 注意事项在进行超声检查时,由于患者已经进行了子宫切除术或者输卵管残端可能较短,所以需要进行非标准的盆腔超声探头检查,以充分观察残角子宫妊娠的孕囊形态和周围组织的情况,避免漏诊和误诊。
三、临床意义残角子宫妊娠属于高危妊娠并发症,对孕妇和胎儿都存在严重危险。
孕囊在残角内生长,容易导致子宫破裂和大出血,严重危及孕妇的生命安全。
由于孕囊固定于残角位置,胎盘易遭受损伤,导致胎儿的生长发育受到限制。
残角子宫妊娠的及时诊断对于进行早期处理和干预具有重要意义。
四、处理原则针对残角子宫妊娠,完整的孕囊往往不能被保存,需要进行紧急手术处理。
手术方式通常为残角子宫切除术,如果胎儿生长较快或者出现出血等情况,可能需要进行终止妊娠手术。
手术时需要尽可能保留患者的生育功能,避免对患者的生理和心理造成过大影响。
残角子宫妊娠是一种高风险的妊娠并发症,临床上需要对其进行及时、准确的诊断和处理。
残角子宫妊娠误诊10例临床分析(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关键词】残角子宫妊娠误诊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我院于199301/200612共收治残角子宫妊娠10例,平均年龄28(22~36)岁,均为已婚妇女.其中,有1次妊娠史1例,2次妊娠史5例,3~4次妊娠史4例;有剖宫史2例.1.2临床表现患者均有停经史及不同程度的下腹痛,其中停经8~10wk者2例,11~18wk者8例;突然出现下腹撕裂样痛伴头晕、心慌者5例;持续性下腹隐痛渐加重者4例;腹痛伴阴道流血1例;腹部可扪及与妊娠周数相符的子宫者2例.妇科检查可触及子宫旁有包块者3例,另5例因腹痛明显,不能触及包块.1.3辅助检查入院后行B超检查6例,其中B超提示为宫内孕、活胎、盆腔实性包块伴腹腔积液者2例;提示附件混合性包块伴腹腔积液者2例;提示宫内孕、子宫穿孔者1例;提示宫角妊娠者1者.其余4例因病情较重,腹穿抽出不凝血,未行B超检查.1.4误诊情况①误诊为子宫穿孔1例,患者因停经10wk在外院行人工流产术,刮出物未见绒毛.术中出现腹痛,术后2h时患者腹痛加重并伴休克急转我院.入院后,腹穿抽出不凝血2mL,误诊为子宫穿孔急行手术证实.②误诊为先兆流产1例,患者因停经18wk,下腹隐痛,阴道少量流血1d入院,B超提示为宫内孕、活胎、盆腔实性包块、腹腔积液,入院后给予保胎治疗2d,患者腹痛加重,并出现休克症状,急行手术证实.③误诊为宫内孕合并盆腔包块1例,患者停经13wk时下腹隐痛半日入院,B超检查提示为宫内孕、活胎、盆腔实性包块、腹腔积液,经观察治疗2d,患者因腹痛加重,腹穿抽出不凝血,行手术证实.④误诊为宫角妊娠1例,余6例均误诊为异位妊娠.1.5治疗结果均行剖腹探查术,其中,4例术中行残角子宫切除术,4例行残角子宫及同例输卵管切除术,腹腔积血1~2L.病检结果均为残角子宫妊娠破裂.2讨论残角子宫妊娠早期多无症状,常易误诊[1-3].容易造成误诊的原因:①对本病认识不够.由于残角子宫肌壁发育不良,大多数在妊娠中期破裂,表现为腹痛及内出血,且多无阴道流血,而异位妊娠除间质部妊娠外,大多停经时间短,出现症状早,多有腹痛及阴道流血.本文10例中,有7例破裂时间为停经12~18wk.②询问病史不够详细,妇科检查不细致.残角子宫妊娠未破裂前,妇科检查可触及子宫旁有类似妊娠子宫的包块,误诊10例患者中,2例因腹部触及妊娠子宫,未行妇科检查.3例妇科检查,发现宫旁包块,未仔细分析包块与子宫的关系,考虑异位妊娠.③过分依赖B超检查.B超的正确诊断受操作者的技术水平、观察是否仔细、盆腔解剖熟悉程度等诸多因素影响,尤其妊娠中、晚期,往往注重胎儿及附属物情况,而忽略子宫肌壁厚薄、完整性及于子宫颈的关系.甚至B超把残角子宫妊娠误当为正常妊娠,把正常子宫误诊为宫外孕包块,妇科医师单凭B 超诊断和腹穿抽出不凝血,不再仔细行妇科检查也是造成误诊的常见原因.因此,对本病的早期诊断应注意以下几种情况:①早孕期应行B 超检查,若B超显示宫内无妊娠征象,在子宫外可见妊娠囊,周围有肌壁回声,则残角子宫妊娠的可能性大,有条件可行腹腔镜检查.②人流术中未见绒毛,宫腔探查与停经月份不符,应行B超检查及仔细的妇科检查.③妊娠中期出现下腹痛,B超检查不仅要注意胎儿及附属物情况,也要注意妊娠子宫肌壁的情况及与宫颈的关系.④思想上重视该病,对停经时间长、有异位妊娠表现者,应仔细行妇科检查.残角子宫妊娠确诊后应手术切除,并将同例输卵管也切除,以免发生输卵管妊娠.圆韧带应固定于发育侧子宫同侧宫角部位.对无症状残角子宫,如在剖宫产术中发现,应手术切除,以免以后残角子宫妊娠破裂,本文有2例患者有剖宫史,而术中未行残角子宫切除致残角子宫妊娠破裂,应引以为戒.【参考文献】[1]周怀君,石一复,胡娅莉,等.残角子宫妊娠32例临床分析[J].中华妇产科杂志,2005,40(3):199.[2]曹泽毅.中华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1309-1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