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角子宫妊娠破裂3例临床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25.00 KB
- 文档页数:5
残角子宫妊娠五例诊治体会(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关键词】残角子宫妊娠胎死宫内假临产征象残角子宫妊娠是指受精卵在子宫残角内着床并生长发育,多发生于初产妇。
临床上较为少见,而且由于误漏诊率很高,术前确诊率很低,往往延误治疗,导致残角子宫妊娠破裂,腹腔内出血,严重者休克,甚至危及孕产妇的生命安全。
现将我院1997年至2006年间的残角子宫妊娠5例诊治体会进行回顾性分析,以便能早发现、早诊断并及时做出相应处理提供借鉴。
资料与方法1.临床资料5例孕妇为本院住院病人,年龄21~30岁,孕周16~39周,均为初产妇。
术前诊断为残角子宫妊娠仅1例,4例发生残角子宫破裂,其中3例考虑为宫外孕破裂,1例中孕诊断为双子宫左侧子宫妊娠并子宫破裂,入院后行手术治疗证实为残角子宫妊娠。
5例中均没有1例胎儿存活。
临床表现在孕早期均有“早孕”反应,如恶心、呕吐,腹部随妊娠月份而增大,孕4月余始有自觉胎动;发生破裂者腹部剧痛为撕裂状疼痛,伴头昏眼花、肛门坠胀感。
实验室检测血常规WBC 7.7×109~14.7×109/L,RBC 1.67×1012~2.94×1012/L,HGB 54~87 g/L,B超仅示胎死宫内,母体腹水。
心电图示心动过速2例,余正常。
1例晚孕39周临产入院,入院后检查发现胎心音消失,给予常规催产素静滴催产,虽能发动有效宫缩,但2天后宫颈管仍未消失,宫口无开大,胎儿未能娩出,方考虑残角子宫妊娠,遂给予行剖腹探查术,并取出死胎,术中见妊娠的左侧残角子宫与阴道及右侧子宫均不相通,故胎儿无法经过阴道娩出。
2.治疗方法及结果1例剖宫取出胎儿后切除残角子宫,4例残角子宫破裂,手术取出死胎后切除残角子宫,贫血者予纠正贫血,住院7~8天伤口愈合出院,无孕产妇死亡,而胎儿均为死胎。
讨论残角子宫为先天性发育畸形,是由于一侧副中肾管发育不全所致[1]。
非瘢痕子宫妊娠破裂的超声诊断发布时间:2022-11-18T08:56:27.637Z 来源:《护理前沿》2022年20期作者:朱晓红[导读] 结合临床中收集的3例患者有关资料,针对非瘢痕子宫妊娠破裂的超声诊断准确性进行初步探讨。
朱晓红(黑龙江省密山市人民医院,黑龙江省密山市,158300)摘要:目的:结合临床中收集的3例患者有关资料,针对非瘢痕子宫妊娠破裂的超声诊断准确性进行初步探讨。
方法:采取案例分析方法,研究非瘢痕子宫妊娠破裂的超声诊断。
结果:超声诊断对于制定非瘢痕子宫妊娠破裂的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指导性作用,可有效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结论:临床中应对子宫破裂的可能性高度警惕,对于提高临床诊断性腹穿、诊治水平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妊娠破裂;非瘢痕子宫;超声诊断1. 前言子宫破裂是临床中比较严重一种产科并发症,对母儿生命构成严重威胁,备受产科医生的高度重视。
子宫破裂主要是指部分或全层子宫壁裂开,产妇具有同时产生出血、损伤膀胱、胎儿早产、接受子宫切除术、产妇死亡等一些并发症。
国外研究数据显示,约有0.015%—0.03%之间的产妇发生子宫破裂,国内研究数据显示,约有0.003%的产妇发生子宫破裂。
通常疤痕子宫、创伤或缩宫素使用不当等产妇容易发生子宫破裂,而无疤痕或缩宫素未使用的产妇发生子宫破裂较为少见。
有研究结果显示,不存在剖宫产术史的孕妇中只有约0.0037%产生完全性子宫破裂。
相对于瘢痕子宫破裂而言,产生子宫破裂的非瘢痕子宫不具有可辨识的危险因素,子宫先天性异常发育、多次刮宫史、难产、宫角妊娠、胎盘植入等都属于高危因素。
2. 非瘢痕子宫妊娠破裂临床病例的超声诊断收集临床中3例非瘢痕子宫妊娠破裂的超声诊断患者有关资料分析如下:病例1为31岁患者,由于停经34周,腹痛超过1日同时存在胎心消失0.5日入院接受治疗。
患者怀孕5次,生产2次,中期引产1 次,人工流产2 次,无大出血及感染史。
由于不存在明显诱因而产生下腹胀痛,入院接受治疗,考虑胃肠炎对症采取抗感染等治疗措施,症状未发生明显缓解。
子宫残角妊娠7例临床分析【摘要】目前异位妊娠发病率逐年上升,多发生于输卵管,此外宫角、卵巢、腹腔、残角子宫等部位均有一定的发病率,但残角子宫妊娠发病率低,仅0.001%~0.0082%,故误诊率高。
早期诊断极为重要。
本人在吉林省农安县人民医院工作期间收治了7例残角子宫妊娠的患者,均予以手术治疗。
【关键词】2例残角子宫;妊娠;破裂;诊治1 病例例1 患者29岁,孕3产1。
因停经18周,间断性下腹隐痛7d,剧烈腹痛伴昏迷1h于2010年4月5日入院。
平素月经规律,有痛经史,末次月经2009年11月14日。
r:20次/min,bp:90/50mmhg。
贫血貌,心肺无异常,肝脾未触及,腹部微膨隆。
b超检查示:子宫前位,6cm×4cm大小,内膜厚10mm,子宫左侧可探及11cm×8cm 大小的混杂回声光团,其外上方可探及一胎儿影像,bpd 3.5cm,未见胎心、胎动,盆腹腔可见液性暗区,最大深度5.2cm。
腹腔穿刺,抽出不凝血5ml。
血常规:rbc 2.84×1012/l,hb 91g/l。
临床诊断:异位妊娠;腹腔内出血;失血性休克。
立即行剖腹探查术。
术中诊断:左侧残角子宫妊娠破裂。
行左输卵管及左侧残角子宫切除术,保留患侧卵巢。
离体标本检查,残角子宫与右单角子宫不相通。
术后常规治疗,痊愈出院。
病理:残角子宫肌层、黏膜层可见胎盘绒毛;胎儿四肢及头部发育正常,可见男性生殖器。
例2:患者30岁,孕2产1。
因停经4个月,持续性腹痛阵发性加剧伴头晕19h,于2009年4月5日入院。
末次月经2008年12月5日,于停经3个月在外院妇检,子宫大小与妊娠月份相符合,2009年4月5日上午右下腹突发剧痛,到我院就诊,血压9.5/8kpa,全腹压痛、反跳痛、轻度肌紧张。
妇科检查,内诊不满意,以宫内妊娠4个月、合并阑尾炎穿孔收入外科。
入院后肌注杜冷丁100mg后再次妇科检查,子宫与妊娠月份相符,但腹腔穿刺抽出不凝固血液,故以宫角妊娠破裂急诊剖腹探查,术中见右侧子宫约妊娠10周大小,左侧残角子宫妊娠破裂,胎儿及胎囊完全置于腹腔内,胎盘悬挂于破口处,腹腔内出血约2 000ml,行残角子宫及左附件切除术。
中外医疗I N FOR I GN M DI L TR TM NT 中外医疗2008NO .26CHI NA FO REI GN M EDI CAL TREATM ENT临床医学1资料与方法1.1定义子宫残角妊娠,指受精卵着床和发育于残角子宫的一种异位妊娠。
在胚胎发育期间,子宫是由一对纵形的副中肾管(即苗勒氏管)的中段经发育与合并而构成,如果在发育的过程中,双侧副中肾管的中段未合并,且在双侧副中肾管之中,只有一侧副中肾管发育成为功能较正常的单角子宫,而另一侧副中肾管发育不全而形成一个无峡部与无宫颈的残角子宫。
子宫残角妊娠属异位妊娠中的一种。
1.2检查与诊断B 超检查时应适当充盈膀胱,显示与子宫相连的子宫颈。
在正常子宫腔内无妊娠囊声像,而在子宫一侧可见一圆形或椭圆形包块,包块周围为均匀的肌样回声包绕,包块内可见妊娠囊或胚胎,妊娠包块与子宫颈不相连接。
B 超检查时,应与间质部妊娠及双子宫、纵膈子宫等鉴别。
有学者提出,在B 超监视下由宫颈内置入金属探针则更有助于诊断。
患者有闭经史,如早孕期间行人流术无法吸出胚胎。
多于妊娠4~5个月出现剧烈下腹痛伴休克。
妇科检查可于子宫旁触及增大质软包块。
B 超可见腹腔内游离液体,一侧为正常子宫,在子宫另一侧上方有内含妊娠囊肿物。
因残角子宫妊娠破裂症状与输卵管妊娠很难区别,很少有病例能在术前确诊。
2临床处理例1患者,女,28岁,4年前足月分娩1次,50d 前因停经42d,以“早孕”在当地医院行“人流”术,术中见绒毛不清,术后感下腹部逐渐增大,坠胀不适,查尿H C G 阳性,以人流漏吸再次给予米索前列醇药流而失败,患者因下腹剧痛伴少量阴道流血转入我院。
查体:子宫前位,大小正常,活动好,压痛,子宫右侧可触及一孕3个月大小的包块,压痛。
B 超示残角子宫妊娠,腹腔积液,即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子宫大小正常,子宫右侧见一如孕3个月的残角子宫,与子宫右侧壁相连,并见残角子宫有长约5cm 的破口,活动出血,即行残解子宫切除及同侧输卵管切除术,清出腹腔积血500m L 。
残角子宫妊娠临床分析(附7例报告) 【中图分类号】r714.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1)11-0235-01【摘要】目的探讨残角子宫妊娠的诊断方法,总结经验和教训,提高对残角子宫妊娠的认识,减少误诊。
方法对我院1997至2009年收治的7例残角子宫妊娠病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7例残角子宫i型2例,ii型5例。
残角子宫妊娠最长时间可维持到足月,误诊率很高,因未能及时诊断可造成妊娠的残角子宫发生破裂。
结论残角子宫妊娠是罕见的异位妊娠,患者在非孕时期无明显症状,临床上妊娠后诊断较困难,常易误诊宫内妊娠因终止妊娠失败后考虑异位妊娠或剖宫产手术时于术中确诊。
治疗上行残角子宫及同侧输卵管切除。
【关键词】残角子宫;子宫畸形;异位妊娠/宫外孕;阴道/直肠超声残角子宫妊娠是一类罕见的异位妊娠,临床上误诊率高,残角子宫未妊娠患者常无明显临床症状而未就诊,妊娠后病人多因终止妊娠失败或因诊断异位妊娠、或妊娠足月于剖宫产手术中确诊。
本文对在我院最终经手术病理确诊的7例残角子宫妊娠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1.1 患者年龄最大年龄47岁,最小年龄19岁。
1.2 婚育情况未婚未育1例,已婚已育3例,已婚未育3例。
1.3 诊断时停经月份 7例患者中有4例就诊时为早期妊娠,1例为中期妊娠,2例为晚期妊娠足月。
1.4 诊断经过 4例早期妊娠患者中有2例因有阴道少量流血就诊,b超检查提示宫内妊娠给予保胎治疗一段时间后出现腹痛,复查b超考虑宫外孕而行手术,术中发现为残角子宫妊娠行残角子宫切除加同侧输卵管切除;另外2例因要求人工流产反复刮宫2次,术后检查均未发现绒毛,再仔细复查b超检查疑宫外孕行手术治疗。
1例19岁未婚中期妊娠患者因在外院行羊膜腔穿刺引产术后1周,出现不规则腹痛5天胎儿未产下而转入院,采取多种引产方法宫颈口不扩张,考虑子宫畸形或破裂改行剖宫取胎,术中发现右侧残角子宫妊娠破裂,被大网膜包裹,腹腔内出血不多,肌层坏死,娩出胎儿后行残角子宫加同侧输卵管切除术,术中出血量多予输血治疗。
残角子宫妊娠3例临床分析残角子宫是在胚胎发育时期,两侧副中肾管发育不对称,一侧副中肾管发育完好,另一侧副中肾管发育异常,形成有子宫内膜且与发育良好的子宫常不相通的残角子宫[1],经一条带状纤维束与正常子宫的峡部相连,残角子宫同侧卵巢和输卵管发育正常,残角子宫无宫颈,不与阴道相通。
残角子宫妊娠是罕见且极易误诊的异位妊娠,常可导致致命性大出血,给患者带来严重的危害。
我院从而2003年12月~2006年8月收治了3例残角子宫妊娠,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例1:患者28岁,孕5产1,末次月经2003年12月1日,停经40+天开始有恶心、呕吐等不适,未做检查。
于2004年3月13日晨起,去水井挑水回家,觉下腹剧痛,继而晕厥,急来我院。
入院时T 36.7℃,P 120次/分,BP 60/30 mmHg,腹部穿刺抽出5 ml不凝固的暗红色血液。
立即在全麻下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盆腔右下方有一大小正常的子宫,右侧有输卵管及卵巢相连,左侧有一增大的包块,包块下方有一条索状物连于右下方子宫的峡部,包块上有一破口,有活动性出血,包块左侧也有输卵管卵巢与之相连,腹腔内血液2 200 ml。
术中诊断:残角子宫妊娠破裂,切除残角子宫,输同型血1 200 ml,手术顺利。
术后切开包块,见内有一身长14 cm的男性胎儿。
病理报告:残角子宫妊娠。
术后伤口Ⅱ期愈合,20天痊愈出院。
例2:患者23岁,未婚,末次月经2004年7月12日,8月30日在外院做B超提示宫内妊娠,即行人流术,未刮出绒毛组织,再次做B超提示:双子宫,左侧子宫妊娠。
外院医生建议作药物流产,药流后未见组织排出,外院医生解释,药流后组织可自行吸收,不必治疗,此后未复查。
10月8日出现阴道流血,量中等,持续7天干净,无不适,未就诊。
11月16日又出现阴道流血,量多,淋漓不尽约20天,于12月6日来我院就诊,B超提示:宫内异常回声,宫内组织残留?以“过期流产”收住院。
T 36.6℃,BP110/60 mmHg,妇检;阴道内可见血迹,宫颈Ⅱ度糜烂,有接触性出血,子宫后位,女拳大,质中,无压痛,双侧附件无异常。
残角子宫妊娠(附三例报告)郭述真;陈友葵【期刊名称】《山西医药杂志》【年(卷),期】1993(022)001【摘要】残角子宫妊娠(附三例报告)山西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030001)郭述真,陈友葵我院自1971年1月至1991年12月,21年间经手术治疗各种类型异位妊娠315例,其中残角子宫妊娠3例,占0.95%,属少见病例。
现结合病例,就其有关问题做一些讨论。
病例报告例1.柯×,24岁。
停经83天,突然下腹部刀割样疼痛,伴头晕、恶心呕吐,肛门坠胀,面色苍白,出冷汗,全腹压痛反跳痛,移动性浊音阳性,诊断异位妊娠破裂、失血性休克。
急诊手术,腹腔内出血2500毫升,为残角子宫妊娠破裂,胚囊及胎儿已完整排出。
手术切除残角子宫。
例2.李×,24岁。
停经50天时阴道出血,某院诊断“难免流产,’,施以刮宫术,术后妊娠反应持续存在,妊免试验阳性。
妇科检查,子宫稍大,其右前方有一直径5厘米大小的包块,与子宫关系密切,B超提示子宫腔内未见妊娠囊,子宫右上方可探及5.3×4.6厘米大小的包块,其间可见妊娠囊,胚体及胎心搏动。
考虑异位妊娠,残角子宫妊娠可能,遂即手术,切除残角子宫。
例3.申×,25岁。
停经81天,右下腹剧烈疼痛,伴晕厥,面色苍白,全腹压痛反跳痛,可叩击移动性浊音,B超提示右侧输卵管妊娠破裂。
术中见腹腔内出血1500毫升。
【总页数】2页(P26-27)【作者】郭述真;陈友葵【作者单位】山西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030001;山西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030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14.22【相关文献】1.残角子宫妊娠——附3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J], 刘元姣;夏明珠;曹来英;贺翔;张蔚2.残角子宫妊娠和输卵管间质部妊娠的鉴别诊断(附24例报告) [J], 马秋英3.残角子宫妊娠临床分析(附3例报告) [J], 林华4.残角子宫妊娠误诊分析(附5例报告) [J], 林玉春;杨丽荣5.残角子宫妊娠(附三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J], 尹碧容;韦红卫;梁洁珠;杨美珍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残角子宫怀胎破裂3例临床分析【摘要】目的探讨残角子宫怀胎的临床特点、诊断及医治。
方式对我院12年来收治的3例残角子宫怀胎进行回忆性分析。
结果 3例均手术探查确诊。
结论残角子宫怀胎发病率低,初期病症和体征不典型,孕前及孕初期超声有助于诊断,一旦明确诊断,应及时手术。
【关键词】残角子宫;怀胎;破裂;手术残角子宫是子宫发育异样的一种,为胎儿时期一侧副中肾管发育不全所致。
残角子宫怀胎率为%~%,临床上较为罕有,易误诊并显现严峻的并发症,故应及早明确诊断。
现对我院3例残角子宫怀胎破裂资料回忆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例1,患者,20岁,孕1产0,停经5个月,下腹痛7 h,超声示腹水入院。
停经后常有下腹隐痛,未检查。
因未婚孕5个月时在本地医院拟行引产术,入住2 h后尚未用药即突起下腹剧痛,无阴道出血,予以止痛医治无好转,急转入我院,超声示腹腔怀胎,子宫角部怀胎可能,胎盘异样(内可见多个大小不等的无回声区)。
胎儿前方似可见一子宫样回声,大小约 cm× cm× cm。
腹腔大量积液,肝胆脾超声无异样。
查体:BP检测不到,腹膨隆,腹肌紧张,宫体扪及不清,腹穿抽出暗红不凝血5 ml。
血Hb 25 g/L,配血急诊全麻下剖腹探查术。
术中见:腹腔积血及血凝块共约5 000 ml,见羊膜囊包裹胎儿完全位于腹腔内,胎盘破碎不完整,部份与大网膜黏连,部份与破裂子宫壁相连,子宫壁菲薄。
破裂残角子宫左下方为一正常子宫,二者之间不相通,右边输卵管已离断,行残角子宫切除+右边输卵管切除。
术后转ICU,共输红细胞16 u,血浆1 800 ml,血小板1 u,冷沉淀5 u。
病检结果示胎盘植入并子宫破裂,予以MTX化疗,监测β-HCG从1 993 mIU/ml降至 mIU/ml。
例2,患者,22岁,孕1产0,因停经3个月,中断性左下腹痛,晚上急诊入院。
停经2个月起反复发作下腹痛4次。
入院查体:血压90/50 mm Hg,腹部膨隆,全腹压痛、反跳痛;子宫偏右、略大,宫体左侧触及孕3个月大小囊实性肿物,压痛阳性,腹穿抽出不凝血,以异位怀胎继发腹腔怀胎行开腹探查术,术中见子宫略大,左侧为残角子宫怀胎破裂,腹腔内有两个胎儿。
残角子宫妊娠破裂3例临床分析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摘要】目的探讨残角子宫妊娠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
方法对我院12年来收治的3例残角子宫妊娠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3例均手术探查确诊。
结论残角子宫妊娠发病率低,早期症状和体征不典型,孕前及孕早期超声有助于诊断,一旦明确诊断,应及时手术。
【关键词】残角子宫;妊娠;破裂;手术
残角子宫是子宫发育异常的一种,为胎儿时期一侧副中肾管发育不全所致。
残角子宫妊娠率为0.001%~0.0082%,临床上较为罕见,易误诊并出现严重的并发症,故应尽早明确诊断。
现对我院3例残角子宫妊娠破裂资料回顾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例1,患者,20岁,孕1产0,停经5个月,下腹痛7 h,超声示腹水入院。
停经后常有下腹隐痛,未检查。
因未婚孕5个月时在当地医院拟行引产术,入住2 h后尚未用药即突起下腹剧痛,无阴道出血,予以止痛治疗无好转,急转入我院,超声示腹腔妊娠,子宫角
部妊娠可能,胎盘异常(内可见多个大小不等的无回声区)。
胎儿前方似可见一子宫样回声,大小约6.7 cm×3.5 cm×3.3 cm。
腹腔大量积液,肝胆脾超声无异常。
查体:BP检测不到,腹膨隆,腹肌紧张,宫体扪及不清,腹穿抽出暗红不凝血5 ml。
血Hb 25 g/L,配血急诊全麻下剖腹探查术。
术中见:腹腔积血及血凝块共约5 000 ml,见羊膜囊包裹胎儿完全位于腹腔内,胎盘破碎不完整,部分与大网膜黏连,部分与破裂子宫壁相连,子宫壁菲薄。
破裂残角子宫左下方为一正常子宫,两者之间不相通,右侧输卵管已离断,行残角子宫切除+右侧输卵管切除。
术后转ICU,共输红细胞16 u,血浆1 800 ml,血小板1 u,冷沉淀5 u。
病检结果示胎盘植入并子宫破裂,予以MTX化疗,监测β-HCG从1 993 mIU/ml降至3.58 mIU/ml。
例2,患者,22岁,孕1产0,因停经3个月,间断性左下腹痛,晚上急诊入院。
停经2个月起反复发作下腹痛4次。
入院查体:血压90/50 mm Hg,腹部膨隆,全腹压痛、反跳痛;子宫偏右、略大,宫体左侧触及孕3个月大小囊实性肿物,压痛阳性,腹穿抽出不凝血,以异位妊娠继发腹腔妊娠行开腹探查术,术中见子宫略大,左侧为残角子宫妊娠破裂,腹腔内有两个胎儿。
腹腔内出血约2 000 ml。
行残角子宫及同侧输卵管切除术。
例3,患者,28岁,孕2产1。
因停经74天,刮宫术后15天,血HCG持续阳性来院。
停经49天时在当地医院行人工流产术,是否见绒毛组织具体不详,术后一直有少量阴道出血,伴肛门下坠,血HCG持续阳性。
妇科检查:子宫正常大小,右侧可触及5 cm×5 cm
×6 cm与子宫相连的囊实性包块,超声示:子宫右侧6 cm×5 cm×5 cm 包块,内有胎囊,入院查血HCG 68 000 mIU/ml,考虑为输卵管间质部或残角子宫妊娠,行开腹探查术,术中见子宫略大,右残角子宫妊娠,内有胎囊,行残角子宫及右附件切除术。
2 讨论
子宫残角为先天发育畸形,由于一侧副中肾发育不全所致。
残角子宫往往不与另一侧发育较好的子宫腔沟通,但有纤维束与之相连。
子宫残角妊娠是指受精卵着床于子宫残角内生长发育[1]。
发生率占畸形子宫的5%。
Buttram按其有无宫腔及是否与正常子宫的宫腔相通而分三型:Ⅰ型:残角子宫有宫腔且与外界相通;Ⅱ型:残角子宫有宫腔,但与外界不相通;Ⅲ型无宫腔[2]。
临床上Ⅰ型、Ⅱ型因有宫腔,有内膜周期性变化,可以引起残角子宫妊娠,症状明显易诊断,而Ⅲ型因无宫腔、体积小、无内膜,不会造成残角子宫妊娠,无临床症状而不易发现,但会导致输卵管妊娠而危害患者。
妊娠机制:(1)发育侧精子、卵子外游至残角子宫内着床;(2)受精卵外游至残角子宫内着床;(3)精子至残角子宫输卵管或通过发育侧宫腔到残角子宫输卵管与同侧卵巢排出的卵受孕在残角子宫内着床。
由于残角子宫肌层输卵管较厚,血管密度大,但与正常子宫相比,大多肌层又发育不全,妊娠早期多无症状,部分患者有下腹隐痛与不规则阴道流血。
多在16~20周破裂,往往伴有严重的大出血,症状与输卵管间质部妊娠相似。
由于蜕膜层薄弱,绒毛向蜕膜下生长植入肌层,易形成植入性胎盘,偶有妊娠达足月者,分娩其亦可出现宫缩,
但因不可能经阴道分娩,胎儿往往在临产后死亡。
超声显像可协助诊断。
遇到下列情况时应考虑残角子宫妊娠可能:(1)停经时间较长,且妇科检查时发现子宫增大,宫旁肿块与停经月份相符;(2)中期妊娠出现下腹隐痛及宫体压痛;(3)人工流产或药物流产未见绒毛及胚胎组织;(4)引产失败或宫腔操作困难;(5)晚期妊娠分娩时产程无进展,触不到胎先露部,特别是过期妊娠、臀位及死胎时;(6)超声显示胚胎或胎儿位于正常子宫外;(7)腹腔镜检查见残角子宫增大。
残角子宫妊娠在明确诊断后应及时行残角子宫切除术。
残角子宫患者常伴有泌尿系统的畸形,需做静脉肾盂造影或超声检查,以排除肾脏缺陷或肾缺如。
残角子宫妊娠确诊后应及早手术,切除残角子宫,同时切除该侧输卵管,避免以后发生输卵管妊娠的可能。
若为晚孕活胎,应先行剖宫产,然后切除残角子宫。
Ⅲ型残角子宫因无宫腔,体积小,无内膜,不会造成残角子宫妊娠,无临床症状而不易发现,但会导致输卵管妊娠。
故妇科手术中也应仔细探查,尤其在剖宫产中,如发现有残角子宫除行残角子宫切除外应同时行该侧输卵管切除术,以防日后发生异位妊娠危害患者。
【参考文献】
1 乐杰.妇产科学,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13.
2 曹泽毅.中华妇产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1309-1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