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统编版)《第八单元起始课》【教案匹配版】最新国家级中小学精品课程
- 格式:pptx
- 大小:468.39 KB
- 文档页数:26
高一语文起始课教案第一篇:高一语文起始课教案高一起始课教案教学设想:第一课非常重要,既关系到新老师在同学们心中的形象,又直接影响他们今后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一定要精心准备,一炮打响,让学生在观念上重新认识语文课的不可替代的价值,并从此“死心塌地”地爱上语文。
这便是语文教学成功的第一步——甚至是一多半了。
此外,高中语文与初中语文的转变如山谷中的急转弯,如果不使学生懂得它们的区别,不使学生知道高中语文学习的要求,不使学生掌握学习语文的方法,学生就难以自觉主动地学习语文,其结果很可能就会误认为学习语文就是在上语文课的时候学语文课本,从而跳不出语文课本,跳不出语文课堂,最终学下去就是越学越不得法,越学越枯燥。
所以,第一节不忙于讲新课,而主要是调动学习兴趣,讲明语文学习的理念,介绍学习方法,明确要求等等。
关于语文学习的价值、意义、重要性——对高一新生也要讲,而且要大讲特讲,因为他们在初三时因为“应试教育”已对语文产生了深深的误解甚至反感。
要让学生对语文产生前所未有的好感,让他们明白:语文学习除了关乎其前途命运,更关乎其生命质量。
有一种“大语文”的认识,树立学习是一种自觉的意识。
教学过程:一、欢迎词(略)二、自我介绍三、激发兴趣:(针对学生兴趣不浓、消积被动的学习态度,首先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和强烈欲望,让他们产生强大的内在动力,产生不学不行、欲罢不能的心理需求,以高涨的热情积极主动地投入语文学习,自觉地弥补自己的贫乏。
)学生小组交流合作1、澄清语文的概念:①流行的几种说法:语言和文学、听说读写、叶圣陶:口语和书面语②高中语文学习的主要任务:掌握语言基础知识,具备初步的文学欣赏能力和写作能力。
能阅读浅易的文言文。
另外在如今应试教育体制下,同学们还要掌握好应试的技能。
③大语文概念:应试、应用、人格修养;文史哲不分家;语文的社会生活化④雅和俗:作为基础语言工具,掌握好语文这门工具有非比寻常的意义,首先是交际需要语文,更重要的是语文可以提升个人魅力和生活层次。
第八单元教学设计词语积累与词语解释...................................................................................................... - 1 -古诗词诵读 ................................................................................................................... - 14 - 静女 ....................................................................................................................... - 14 -涉江采芙蓉............................................................................................................ - 19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 23 -鹊桥仙 ................................................................................................................... - 26 -词语积累与词语解释《词语积累与词语解释》是语文必修上第八单元的语言知识,说话写文章离不开词语。
如同盖房子需要砖石一样,词和短语就是语言表达的“砖石”。
第八单元教案词语积累与词语解释.............................................................................................................. - 1 - 学习活动一:丰富词语的积累...................................................................................... - 8 -学习活动二:把握古今词义的联系和区别................................................................ - 16 -学习活动三:词义的辨析和词语的使用.................................................................... - 21 - 古诗词诵读 ........................................................................................................................... - 29 - 静女 ............................................................................................................................... - 29 -涉江采芙蓉 ................................................................................................................... - 35 -虞美人 ........................................................................................................................... - 37 -鹊桥仙 ........................................................................................................................... - 43 -词语积累与词语解释【教学目标】1.掌握有关词语的语法知识。
教学设计:新2024秋季高一必修语文上册统编版第八单元词语积累与词语解释《学习活动:词义的辨析和词语的使用》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核心素养)1.语言建构与运用:学生能够准确理解并辨析词语在不同语境中的含义,掌握词语的正确使用方法。
2.思维发展与提升:通过词义辨析活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分析能力,学会从多角度思考问题。
3.审美鉴赏与创造:在品味词语的精妙运用中,提升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激发其创造性表达的兴趣。
4.文化传承与理解:了解汉语词汇的丰富性和文化内涵,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掌握词义辨析的基本方法,如语境分析法、同义词对比法等。
•能够在具体语境中准确选用词语,表达清晰、恰当。
三、教学难点•深入理解词语的细微差别,尤其是在相近词义间的辨析。
•灵活运用所学方法,解决复杂语境中的词语选择问题。
四、教学资源•教材及配套教辅材料•多媒体课件(包含词义辨析的实例、图片、视频等)•词典、同义词词典等工具书五、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词义辨析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示例法:通过具体实例展示词义辨析的过程。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交流词义辨析的心得体会。
•练习法:设计多样化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情境导入:创设一个有趣的情境,如“一场误会因一个词语的使用不当而引发”,引导学生思考词语选择的重要性,进而引出词义辨析的话题。
2. 新课教学•理论讲解:简要介绍词义辨析的基本概念、意义及常用方法(如语境分析法、同义词对比法等),并举例说明。
•实例分析:•选取几组具有代表性的近义词(如“美丽”与“漂亮”、“热爱”与“酷爱”等),通过例句展示它们在语境中的不同用法和含义。
•引导学生分析这些词语的细微差别,理解其适用的具体情境。
•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分组讨论其他近义词的辨析,每组选派代表分享讨论结果。
•技巧传授:总结词义辨析的实用技巧,如注意词语的感情色彩、语体色彩、搭配习惯等,并强调在实际运用中的灵活性。
《高一语文经典第一课》(起始课)教学设计一、教学目的1.教师的自我介绍拉近了师生距离,增强合作意识,共同营造稳定、高效的语文学习氛围。
2.教师以知识魅力慑服学生,学生充分认识语文学习的无限乐趣和巨大作用,从而迸发语文学习激情,产生语文学习动力,热爱语文,学好语文。
3.教师介绍符合语文特色的学习方法,学生增强学好语文的信心,奠定学好语文的基础。
4.明确语文学习的双重目标和本学期的语文学习内容,按计划完成高一语文的学习任务。
二、教学设计1.学情:学生由初中走向高中,经历了学习上的重大转折,但在语文学习上并没有质的提升。
所以,开学初的语文课应该引导学生深刻认识语文学习的乐趣和意义,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逐步适应高中的语文学习,实现由初中向高中语文学法上的转变。
2.教法:老师生动介绍,学生跃跃欲试,上说下答,师生互动。
三、教学建议1、本教案所引实例较多,教师视个人专业水平和学生实际情况酌情取舍;不论引用多少材料,教师要熟练掌握,出口成章,彰显教师的语言艺术和知识魅力。
2、有些材料最好用幻灯片播放,让学生听得清,看得见,有助于理解和掌握。
3、本教案内容较多,可上两课时,也可筛选材料上1课时。
四、教学过程(一)千里有缘幸福相会人们常用“同过窗(同学)、扛过枪(军人)、下过乡(知青)”等话语说明不同形式的缘分。
“十年修得同船渡”,说明缘分的重要和来之不易。
为国育栋梁的人民教师和立志成才的莘莘学子,为着共同的目标走到一起来了,是上天赐给我们的缘分。
老师作为我们健康成长的引导者,受人尊敬由来已久。
古代人们就把“师”的地位与天、地、君、亲并称,并写在同一排位上供众人朝拜。
中国第一位教育家孔子被人们称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成为几千年来人们最崇敬的人物之一。
唐代大文豪韩愈“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的名言,对“师”作了最精辟、最完美的解释,一直被国人奉为经典世代流传。
除此而外,人们用充满感情的多种美称表达对人民教师的敬仰和爱戴:称教师是人类灵魂工程师,这是最富有哲理的称谓;称教师是辛勤的园丁,这是最质朴无华的褒称;称教师是慈爱的母亲,这是最真挚感人的爱称;称教师是春蚕,这是最纯真质朴的称谓;称教师是蜡烛,这是最温馨动人的称谓;称教师是孺子牛,这是最具中国特色的喻称;称教师是春雨,这是最生动形象的默称;称教师是人梯,这是最光荣贴切的专称。
部编版高一语文上册第八单元教案(讲义)第八单元词语积累与词语解释学习任务群: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第一节丰富词语积累一、了解词语''家族”,让积累更加有效【相关知识】语素、字、词的关系语素是有一定意义的、用于构词的、最小的语言单位。
例如“语言”一词由“语,,和“言”两个语素构成。
“吩咐,,一词由一个语素构成,因为“吩咐”拆成''吩”和''咐"就都是无意义的了。
"人”这个词由一个语素构成。
"语言” “吩咐,,“人”等语素都各有一定意义,都是不能分割的最小的语言单位。
语素和词都是语言单位。
词是由语素构成的。
从这个关系看,词是比语素大的语言单位。
由几个语素构成的词,词和语素是容易区别的。
由一个语素构成的词,则词和语素是一个同形单位,二者统一为一个形体。
从语言结构中的功能看, 某个语言单位就构词而言,它是语素;就造句而言,它是词。
例如“马拉车。
马拉马车。
”在第一个句子里,"马"和"车”都是词。
在第二个句子里,作主语的''马”是词;作宾语的“马车”是一个词,在这个词里,“马”和“车”都是语素。
可见一个有一定意义的最小的语言单位究竟是词还是语素,要根据它所依存的条件和分析的角度来判断。
字是汉语表现为书面语形式的书写形体单位。
一个书写单位就是一个字。
由于汉字是表意体系的、代表音节的文字,一般情况是,一个汉字代表一个表意作用的音节,字的形体结构能够以一定的特征显示出它代表的音节所表示的词或语素的意义。
汉语中的词语并非杂乱无章,而是有"家族"、成系统的。
有些词包含共同的语素,如包含语素“理”的词语有“理解”“理由”"整理” “办理” “梳理” “条理”等几十个。
有些词,通过语义上的各种关系聚合在一起,如同义关系、反义关系、亲属关系、顺序关系等。
从词语的“家族”或者“系统”出发,触类旁通,可以大大增加词汇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