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服降糖药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的临床观察
- 格式:pdf
- 大小:279.53 KB
- 文档页数:2
糖尿病具有常见性、慢性、终身性等特点[1]。
糖尿病是代谢性疾病的一种,是因为机体胰岛素分泌缺陷而导致机体呈高血糖特征。
胰岛素相对或绝对不足是本病的病理原因,并进一步引起蛋白质、糖、脂肪等代谢紊乱,随后便会出现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遭破坏[2]。
“三多一少”是常见临床症状,即多饮、多食、多尿和体重减轻。
若高血糖症状持续时间较长则会出现代谢紊乱,进而使全身各组织器官、各大系统等受到损害,造成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3]。
更严重的将会出现酮症酸中毒和高渗昏迷,这是由于机体电解质紊乱、脱水和酸碱失衡等造成的。
如今在我国,糖尿病的发病率已达2%~3%,在全球糖尿病患者中约达1/5。
本文为探究2型糖尿病使用甘精胰岛素治疗的临床疗效,2016年3月-2017年3月收治2型糖尿病患者60例,对其进行临床研究,结果满意。
现详细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2016年3月-2017年3月收治2型糖尿病患者60例,对其进行临床研究。
随机将患者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30例。
试验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41~70岁,平均54.9岁;病程9个月~11年,平均4.7年;平均体重指数25.7kg/m2。
对照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40~71岁,平均55.1岁;病程10个月~10年,平均4.63年;平均体重指数24.8kg/m2。
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等方面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均接受口服降糖药治疗。
试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甘精胰岛素注射治疗,初始剂量8~10U,结合患者实际血糖和尿糖情况调整甘精胰岛素的用量,达到血糖的良好控制效果,即FPG低于6.0mmol/L,2h PG低于8.0mmol/L[4]。
治疗后,所有患者均需要在中心全科门诊观察治疗3个月,治疗期间要密切观察患者的饮食,确定适当的运动量,叮嘱患者要定时复诊。
治疗初期每3d复查1次,血糖控制稳定后7~14d复查1次。
统计学方法:本次研究主要用SPSS22.0和Excel软件建立数据库进行统计分析。
地特胰岛素与甘精胰岛素分别联合格列美脲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的疗效观察1. 引言1.1 研究背景糖尿病是一种全球范围内流行的慢性代谢性疾病,主要特点是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抵抗导致的高血糖状态。
其中2型糖尿病是最常见的类型,特别在老年人中更加普遍。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剧,老年2型糖尿病已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问题。
地特胰岛素和甘精胰岛素是目前治疗糖尿病的常用胰岛素类药物,它们通过补充胰岛素以调节血糖水平,改善病情。
而格列美脲是一种口服降糖药物,通过抑制胰岛素分解酶来提高胰岛素分泌,减少胰岛素抵抗,从而有效降低血糖。
目前有研究表明,地特胰岛素和甘精胰岛素联合格列美脲治疗2型糖尿病可以有效降低血糖、改善胰岛素敏感性,且能减轻药物的不良反应。
对于老年人这一特殊群体的疗效还需要深入观察和研究。
本研究旨在探讨地特胰岛素与甘精胰岛素联合格列美脲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的疗效及临床应用价值。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探讨地特胰岛素与甘精胰岛素联合格列美脲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的疗效及安全性。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2型糖尿病在老年人群中的发病率呈逐年增加的趋势。
老年病人的生活方式不规律,身体状态复杂,容易出现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不足等问题,导致糖尿病难以有效控制。
本研究旨在通过地特胰岛素与甘精胰岛素联合格列美脲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评估其对血糖控制、胰岛素敏感性以及血脂代谢等方面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更为科学的依据。
希望通过本研究可以为老年2型糖尿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改善老年病人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
1.3 研究意义目前关于这种联合治疗方案的疗效观察尚未得到充分的关注和研究。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地特胰岛素与甘精胰岛素联合格列美脲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观察,探讨其疗效及安全性,为临床上更好地指导老年2型糖尿病的治疗提供依据。
通过本研究的开展,将对老年2型糖尿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为提高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防并发症提供重要的临床参考。
诺和灵30R和甘精胰岛素对2型糖尿病的疗效观察目的:评价诺和灵30R与甘精胰岛素用于治疗糖尿病的降糖作用和安全性。
方法:64例应用口服降糖药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FBG)≥10 mmol/L)]按治疗方法分为诺和灵30R治疗组(33例)和甘精胰岛素治疗组(31例)。
依照空腹血糖(FBG)水平调整胰岛素用量,治疗目标值FBG0.05)。
结论:诺和灵30R和甘精胰岛素能较好地控制2型糖尿病病人血糖,甘精胰岛素治疗组低血糖发生率明显低于诺和灵30R治疗组(P<0.01),二者对病人体重影响小,具有安全、方便的特点,是2型糖尿病理想的治疗方案。
标签:诺和灵30R;甘精胰岛素;2型糖尿病糖尿病是临床上常见疾病,胰岛素是治疗2型糖尿病最有效的措施之一。
UKPDS证实大多数2型糖尿病患者在其生命的某一阶段需要外源性胰岛素治疗[1,2],由于B细胞功能下降而引起的胰岛素分泌减少,最终将导致应用口服降糖药物不能良好地控制血糖。
通常开始胰岛素的治疗除考虑其疗效、不良反应外,还要考虑医从性。
目前,许多血糖控制欠佳的患者对于改用胰岛素或加大胰岛素剂量配合不够积极,往往与胰岛素治疗的复杂性、患者认为用胰岛素会产生依赖性、会出现低血糖等有一定关系,后者更是胰岛素治疗的最大障碍[3]。
胰岛素治疗的方便性及低血糖的危险性等是目前关注的焦点,如何消除患者对胰岛素的恐惧和医生的顾虑是现在面临的主要问题。
本文将我院64例糖尿病患者应用诺和灵30R和甘精胰岛素进行治疗,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64例患者均为2004~2007年在我院内分泌科住院治疗,按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糖尿病诊断标准确诊且病史超过1年的2型糖尿病病人,其中男性40例,女性24例;年龄32~73岁;入选前使用口服降糖药(包括磺脲类或联合其他口服降糖药)至少3个月,从未使用过胰岛素;空腹血糖(FBG)≥10 mmol/L,糖化血红蛋白(HbA1c)≥8%,体重指数(BMI)20~32 kg/m2,且无临床糖尿病腎病及其他糖尿病严重并发症。
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与安全性戴浩【期刊名称】《四川生殖卫生学院学报》【年(卷),期】2007(000)005【摘要】目的:比较每日注射一次甘精胰岛素和每日注射一次中效人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2型糖尿病的血糖控制情况和低血糖的风险.方法:28例经口服降糖药治疗血糖控制不理想的2型糖尿病患者按3:1随机分为甘精胰岛素治疗组(n=21)和中效人胰岛素治疗组(n=7).前组采用每日晚上10点皮下注射甘精胰岛素,后组每日晚上10点注射中效人胰岛素,两组均每日早餐前30分钟口服格列吡嗪缓释片.根据空腹血糖(FBG)水平调整胰岛素用量,以两组FBG均达到<6.7mmol/L为治疗目标,共治疗12周,观察血糖控制和低血糖事件发生情况,分析FBG达标时所用甘精胰岛素日剂量与治疗前FBG、BMI和病程的关系.结果:治疗后两组HbA1c及全天血糖谱均较基线水平明显下降,两组下降幅度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但甘精胰岛素治疗组低血糖事件明显少于中效人胰岛素组(甘精胰岛素治疗组2例,9.5%;中效人胰岛素组3例,42.9%.P=0.008).危险因素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血糖达标时甘精胰岛素使用量与治疗前FBG和BMI显著相关.结论:每日注射一次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的方案可使更多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达标,甘精胰岛素的应用能减少低血糖事件的发生,这种简单的治疗方案可使患者依从性大大提高.理想的基础胰岛素的补充有利于全天血糖控制.【总页数】4页(P29-32)【作者】戴浩【作者单位】富顺县人民医院,四川·富顺,6432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相关文献】1.162例长效重组甘精胰岛素与口服降糖药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J], 莫碧芳2.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的疗效观察 [J], 吕涛3.重组甘精胰岛素注射液国产制剂(长秀霖)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J], 刘宝萍4.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观察与分析 [J], 李丽敏5.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J], 李静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药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临床观察目的:观察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及二甲双胍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对40例初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对照组20例和治疗组20例。
所有患者均接受了同等糖尿病知识的教育,予饮食控制、运动治疗及血糖监测。
对照组采用皮下注射预混胰岛素,2次/d;治疗组在口服瑞格列奈、二甲双胍的基础上加用甘精胰岛素皮下注射,1次/晚,疗程均为12周。
12周后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组内及组间的FPG、2 h PG、HbAlc、BMI及低血糖频率、程度等情况。
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各项观察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FPG、2 h PG、HbAlc显著下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BMI具有增加趋势,但对照组增加更明显;治疗组低血糖频率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联合应用甘精胰岛素、瑞格列奈、二甲双胍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有较好的疗效,且不良反应较少,患者依从性好,值得临床推广。
标签:初诊;2型糖尿病;甘精胰岛素;瑞格列奈;二甲双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老龄人口的增加、生活方式的改变及肥胖人群的不断扩大,我国2型糖尿病(T2DM)的患病率逐年提高,2008年中国调查结果显示,在20岁以上的成人中,2型糖尿病和糖尿病前期的患病率高达9.7%和15.5%[1]。
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不仅给社会带来巨大的医疗及经济负担,还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及生活质量。
随着UKPDS后续研究[2]等新的循证医学结果证实血糖具有“代谢记忆”效应,一经诊断糖尿病即积极控制血糖,将明显减少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发生风险,糖尿病新的治疗理念即“早期、积极、联合及鼓励尽早使用胰岛素的治疗模式,强调尽早使HbAlc达标”已成为广泛接受的重要共识[3]。
为此,笔者观察了甘精胰岛素(来得时)联合瑞格列奈、二甲双胍对照预混胰岛素甘舒霖30R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共40例,比较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及安全性。
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老年糖尿病疗效及安全性目的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的疗效比较。
比较1次/d甘精胰岛素联合格列美脲与诺和灵30R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的血糖控制情况和低血糖的风险。
方法选择血糖控制欠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甘精胰岛素组(33例)和诺和灵30R组(30例),甘精组采用早餐前服格列美脲(1~2 mg),早7∶00或晚21∶00注射甘精胰岛素;诺和灵30R组采用早、晚餐前30 min皮下注射。
两组治疗目标空腹血糖5年,服用2种以上的口服降糖药,其空腹血糖>8 mmol/L;2 h血糖>12 mmol/L,HbA1c>8%,均未达到理想标准,排除伴有肝、肾功能损害等严重并发症患者。
1.2方法患者停服以前的药物①治疗组采用早餐前30 min服用格列美脲1~2 mg(万苏平,江苏万邦生化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早7∶00或晚21∶00(根据患者的生活方便性)注射甘精胰岛素(来得时,赛诺菲·安万特公司生产)起始剂量0.2Iu/Kg/d;②对照组:诺和灵30R(德國诺和诺德公司生产)每日早晚餐前30 min皮下注射,起始量为0.5Iu/Kg/d;③每日早及3餐后2 h分别测指尖血糖(美国强生血糖仪);根据患者血糖监测结果调整胰岛素剂量至空腹血糖≤7 mmol/L,2 h血糖≤10 mmol/L为标准。
低血糖标准:末梢血糖≤4 mmol/L,血糖达标后需治疗2 w。
1.3统计学处理用SPSS 10.0统计软件统计分析全部数据,正态分布变量用(x±s)表示。
2结果治疗12 w后,两组患者于用药前、后空腹及餐后2 h血糖和HbA1c均较基线水平明显下降,两组下降幅度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
在口服药基础上用的胰岛素量明显少于对照组,治疗组低血糖发生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1),见表1。
低血糖症状在减少胰岛素用量后均得到缓解。
生国塞旦匡型!!!Q生!旦筮!!鲞筮!!麴£坠i里堕!』!望!坚!煎型!型丛鲤i堕堂垒!g=!Q!Q:!生:21:盟!:!!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2型糖尿病赵菊珍【摘要】目的探讨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2型糖尿病的安全性。
方法选择口服降血糖药物治疗血糖控制不佳[糖化血红蛋白(H bA l c)>7.5%]的2型糖尿病患者40例,应用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观察用药后空腹血糖(FB G)和H bA l c的变化。
结果治疗后1、2、3、4、8、12周的FBG水平较前显著降低(P< O.01);治疗12周后H bA l c较前显著下降(P<0.01),治疗12周后所有患者H bA I c<6.5%;体重有轻微增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低血糖发生率低。
结论甘精胰岛素能有效降低血糖,尤其对空腹血糖的作用大,且不易出现低血糖,是一种较为理想的作为基础胰岛素使用的药物。
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2型糖尿病可以安全达标。
【关键词】2型糖尿病;甘精胰岛素;口服降糖药;糖化血红蛋白糖尿病的患病率在全球范围呈不断上升的趋势,糖尿病不仅给患者带来很大的身体健康负担,还给患者带来很大的心理负担。
完善糖尿病患者的治疗、减少糖尿病患者的并发症的发病率以及病死率成为治疗的首要目标。
2型糖尿病的主要病理生理变化包括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不足。
英国糖尿病前瞻性研究(U K PD S)显示2型糖尿病患者在确诊时,B细胞功能减退已达50%。
磺脲类药物通过促进B细胞分泌胰岛索以控制血糖的升高。
但随着病情的进展,B细胞功能进一步衰退,磺脲类药物疗效逐渐减弱,以致磺脲类药物继发性失效,对于这些患者可加用胰岛素联合治疗,有利于血糖控制。
本研究应用格列吡嗪控释片加甘精胰岛素治疗观察其疗效及安全性。
l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长期同定在我院内分泌科门诊救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40例,其中男28例,女12例,年龄57—79岁,平均年龄69岁。
表1两组治疗效果比较[n(%)]2.2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85%低于对照组的14.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n(%)]3讨论咳嗽变异性哮喘属于特殊类型的哮喘,临床上治疗药物种类繁多,且用药方案不同疗效存在较大差异,有研究指出,评估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治疗效果不仅要考虑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而且需重视不良反应发生率,以确保治疗的安全性[2]。
孟鲁司特钠是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常用药物之一,可通过阻断白三烯T1与半胱氨酰受体结合,进而阻滞嗜酸性粒细胞发生浸润反应,减少成纤维细胞生成胶原沉积,降低气道细胞生长因子受体表达,从而达到扩张支气管、降低气道炎症反应等效果。
但临床显示,单一使用孟鲁司特钠咀嚼片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临床疗效有限,不良反应发生率高,安全性差[3]。
中医认为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主要发病机制为外邪入侵、宿痰伏肺及风寒暑湿,对其治疗主要遵循宣肺化痰及平喘止咳等原则。
射干麻黄汤中射干化痰,麻黄宣肺,生姜、细辛行水散寒;五味子可收敛肺气;紫菀、法半夏可降气化痰;大枣可益气补血,诸药联合使用,可祛邪而不损正气。
现代药理学表明,射干麻黄汤可缓解支气管痉挛、降低支气管平滑肌收缩力,发挥抗组胺和抗过敏功效,尤其对晨起鼻塞、喷嚏及咳嗽患儿效果较为显著[4]。
陈华侨等[5]研究表明,在孟鲁司特钠基础上加用射干麻黄汤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总有效率高达97.44%,能有效缓解症状。
本研究将射干麻黄汤加减与孟鲁司特钠咀嚼片联合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0.05),与上述研究结果一致,提示,二者联合能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此外,本研究中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射干麻黄汤加减与孟鲁司特钠咀嚼片联合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能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综上可知,射干麻黄汤加减与孟鲁司特钠咀嚼片联合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疗效显著,安全性较高。
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糖尿病的疗效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血糖升高及多种代谢紊乱。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改变,糖尿病的患病率正在逐年上升。
治疗糖尿病的方法有很多种,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糖尿病已经成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案。
本文将讨论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糖尿病的疗效。
我们来了解一下甘精胰岛素和口服降糖药。
甘精胰岛素是一种人工合成的胰岛素,主要用于治疗糖尿病患者。
它可以代替人体自身分泌的胰岛素,帮助降低血糖,并且可以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口服降糖药是治疗糖尿病的另一种方法,它可以通过调节胰岛素分泌或者提高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度来帮助降低血糖。
口服降糖药种类繁多,常见的有二甲双胍、磺脲类药物等等。
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能够有效地降低血糖水平,改善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不足等问题。
据临床研究发现,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的联合治疗方案,能够显著降低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
这是因为甘精胰岛素可以快速降低血糖水平,而口服降糖药则可以延长降糖效果,使血糖稳定在一个较低的水平。
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的联合治疗方案还可以减少胰岛素的使用量,减轻患者的胰岛素依赖程度。
一些研究显示,采用联合治疗方案的患者,胰岛素用量明显减少,甚至有些患者可以完全停用胰岛素,仅依靠口服降糖药维持血糖水平。
最重要的是,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的联合治疗方案可以降低患者的心血管疾病风险。
糖尿病是一种高危险的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长期高血糖会导致血管损伤、动脉粥样硬化等问题,增加心脑血管事件的风险。
联合治疗方案可以有效地控制血糖,提高患者的血管功能,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的联合治疗方案还可以改善患者的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不足等问题,帮助糖尿病患者更好地控制血糖,减轻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糖尿病的疗效是非常显著的。
甘精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效果的临床观察摘要】目的:观察甘精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的效果。
方法:随机选择近年来笔者经治的8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在饮食和运动治疗基础上分别给予口服降糖药物及其甘精胰岛素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的差异性。
结果:对照组患者中,显效10例,有效19例,无效11例,治疗总有效率为72.5%,低血糖反应发生率为22.5%;研究组患者中,显效23例,有效14例,无效3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2.5%,低血糖反应发生率为5.0%,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治疗总有效率和低血糖反应发生率之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应用甘精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确切,能显著降低低血糖反映发生率,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2型糖尿病;甘精胰岛素;疗效观察【中图分类号】R58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18-0204-022型糖尿病是影响人群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多见于中老年人群,占糖尿病患者总数的90%以上。
对于肥胖的部分患者为胰岛素抵抗为主,由于胰岛素敏感性降低,机体会出现代偿性胰岛素增高,相对高血糖状态,胰岛素分泌两仍不能满足机体需要。
此类患者早期症状不明显,明确诊断前可能已经出现血管和微血管并发症,饮食治疗和口服降糖药效果不明显。
还有的患者以胰岛素分泌缺陷为主,需要补充外源性胰岛素。
早期糖尿病患者可采取饮食和运动治疗,同时口服降糖药治疗。
如血糖仍不达标,可使用胰岛素制剂进行治疗。
甘精胰岛素属于长效人胰岛素类似物,降糖效果较好。
笔者随机选择近年来经治的8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在饮食和运动治疗基础上分别给予口服降糖药物及其甘精胰岛素进行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随机选择近年来笔者经治的8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均符合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糖尿病诊断标准[1],排除合并严重心肝脑肾肺等重要器官功能障碍、严重认知功能障碍、精神障碍、胃肠道疾病、重度糖尿病酮酸症的患者。
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2型肥胖糖尿病的疗效观察曹玉梅
【期刊名称】《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年(卷),期】2016(7)25
【摘要】目的观察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博糖和二甲双胍治疗肥胖2型糖尿病临床疗效.方法 30例2型糖尿病患者在注射预混胰岛素血糖仍控制不理想的情况下,改用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博糖和或二甲双胍,疗程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FPG、PBG、HbA1c、TC、LDL-C、C-P、HOMA-IR.结果治疗后FPG、PBG、HbA1c、TC、LDL-C均低于治疗前,而C-P高于治疗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或/和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不仅可以有效控制血糖且明显改善胰岛素抵抗.
【总页数】2页(P19-20)
【作者】曹玉梅
【作者单位】江苏省邳州市人民医院内分泌科,江苏邳州2213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87.1
【相关文献】
1.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J], 王俊鹤
2.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的疗效观察 [J], 吕涛
3.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 [J], 吕昌盛;杨梅
4.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观察与分析 [J], 李丽敏
5.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J], 陈燕萍;林胜利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甘精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观察摘要】目的观察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口服降糖药疗效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HbA1c变化、低血糖发生率及临床意义。
方法将58例口服降糖药疗效不佳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组和预混胰岛素组。
甘精胰岛素组的方法:甘精胰岛素每晚睡前皮下注射一次,加三餐前口服二甲双胍(君力达)。
预混胰岛素组的方法:早晚餐前各皮下注射一次,疗程为三个月。
观察两组患者空服血糖(FBG)和餐后2小时血糖(2HBG)、HbA1c下降情况、低血糖发生率。
结果两组治疗前后血糖、HbA1c下降明显。
治疗后两组之间对比无显著差异,低血糖发生率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组明显低于预混胰岛素组。
结论两组都具有明显降低FBG、2HBG、HbA1c的作用,且依从性好。
低血糖的发生率甘精胰岛素组明显低于预混组。
【关键词】甘精胰岛素预混胰岛素二甲双胍 2型糖尿病【中图分类号】R45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10-0157-022型糖尿病是一组以血糖水平增高为特佂的代谢性疾病,随着胰岛β细胞功能衰退而导致的胰岛素分泌不足,而引起碳水化合物以及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导致心脏、脑、肾、血管等组织器官的慢性进行性的病变,临床上许多2型糖尿病患者不能靠饮食和生活方式干预以及口服降糖药物治疗达到满意的降糖效果而需要采用胰岛素治疗[1],早期应用胰岛素治疗对控制血糖预防并发症的出现有很好的疗效。
但治疗达标的同时,尢其是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有效避免低血糖事件的发生,值得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2]。
本文对口服降糖药物不达标的2型糖尿病患改用胰岛素治疗,通过观察血糖、HbA1c指标控制情况以及低血糖发生。
评价早期胰岛素治疗效果。
对象与方法一研究对象2009年4月至2011年10月在我院确诊为2型糖尿病患者共有58例均符合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CDS)推荐的血糖控制目标为HbA1c<7.0%,口服药物控制血糖不满意HbA1c>7.0%的患者,糖尿病史大于等于3年,年领40——80岁,其中男35例女23例,既往未使用胰岛素治疗。
口服降糖药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的临床观察
发表时间:2015-11-02T15:37:14.980Z 来源:《医药前沿》2015年第27期供稿作者:游宋美[导读] 福建省荣誉军人康复医院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老龄化,以及不健康的生活方式迅速增加,糖尿病的发病率迅速上升[1]。
游宋美
(福建省荣誉军人康复医院 353100)【摘要】目的:评价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的治疗效果。
方法:64例联用几种口服降糖药效果不满意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夜间注射1次甘精胰岛素,分别于治疗前后观察空腹血糖(FBG)餐后2小时血糖(2h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等的变化和低血糖的发生率。
结果:睡前加用甘精胰岛素治疗3个月后FBG、2hBG、HbA1c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5),低血糖反应发生
少。
结论: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疗效好,安全性高。
【关键词】老年2型糖尿病;甘精胰岛素;口服降糖药【中图分类号】R58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27-0054-02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老龄化,以及不健康的生活方式迅速增加,糖尿病的发病率迅速上升[1]。
糖尿病是胰岛 β细胞胰岛素分泌能力不足和(或)胰岛素生物作用缺陷,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
可导致各种器官,特别是眼、肾、神经、心血管的损伤、功能缺陷,甚至衰竭[2]。
随着糖尿病病程的增加,很多患者联用多种口服降糖药仍血糖控制不满意。
在此基础上加用胰岛素大多数患者可获得满意控制。
获得2006年美国糖尿[3],也获得《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年版推荐。
我院自2008年以来,对饮食控制和口服降糖药治疗,但血糖控制不满意的患者,加用甘精胰岛素作为基础治疗,取得满意控制。
现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根据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选取我院2008年1月~2014年12月住院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64例,其中男性33例,女性31例,年龄58~84岁,平均(73.25±8.1)岁,病程5年~20年,平均(8.65±4.71)年。
在控制饮食、运动的基础上,口服2种或以上降糖药物(包括磺脲类、格列奈类、双胍类、α-糖苷酶抑制剂类等,或其不同组合)治疗,各项指标仍控制不满意,空腹血糖(FBG)≥8.8mmol/l,餐后2小时血糖(2hBG)≥12.0mmol/l,糖化血红蛋白(HbA1C)≥9.0%。
排除口服降糖药的禁忌症:⑴1型糖尿病,⑵合并严重感染、酮症酸中毒、高渗性高血糖状态,⑶合并严重肝脏、肾脏功能不全、⑷严重糖尿病大血管和微血管病变、⑸孕妇及哺乳期妇女。
2.治疗方法选取同批患者自身作为对照组,选取加用甘精胰岛素注射前后FBG、2hBG、HbA1C指标进行对照,疗程3个月。
治疗期间食谱不变,活动量大体不变,在原有口服降糖药基础上联合应用甘精胰岛素(300U/支,商品名:来得时,赛诺菲.安万特公司生产),每晚22:00左右皮下注射一次甘精胰岛素,起始剂量8U,每2~3天根据血糖值调整用量,FBG≥10mmol/l,增加甘精胰岛素4U,并监测血糖谱,时间为早中晚餐前半小时及餐后2小时、22:00、次日3:00共8次,并制表、记录;直到血糖达到目标值。
目标值
3.9mmol/l<FBG<7.0mmol/l,
4.4mmol/l<2hBG<11.1mmol/l。
患者治疗前后进行FBG、2hBG、HbA1c的测定。
3.统计学方法实验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数据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结果
治疗3个月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小时血糖(2h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均显著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过程中血糖波动小。
治疗期间有2例有轻度低血糖反应,无其他严重不良反应发生。
见表1。
表1 治疗前后各项指标的比较(-x±s)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
5.讨论
长期高血糖是导致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微血管病变的中心环节,也是动脉粥样硬化、动脉钙化等心血管病变、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末梢神经病变的重大危险因素。
良好的血糖控制可以延缓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症的发生,延缓糖尿病肾病的发生,降低肾功能损害;延缓视网膜病变发生,降低致盲率;延缓动脉粥样硬化、动脉钙化的发生,降低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足等心血管病的发生率;大大降低糖尿病相关疾病的发生率,致残率,病死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大大降低医疗费用。
也得到英国糖尿病前瞻性研究(UKPDS)证实[4]。
口服磺脲类降糖药可使大部分患者达到满意血糖控制,由于部分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储备功能低下,约5%患者对口服磺脲类降糖药原发性失效,每年有5%~10%继发性失效,此时可联用其他类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治疗。
在一些病程长,胰岛β细胞功能低下的2型糖尿病患者,联用多种口服降糖药效果仍不好,此时需要改用或加用胰岛素治疗,才能使血糖得到满意控制。
普通中短效、预混胰岛素作用起效、维持时间较短,血糖波动大,低血糖发生率高,注射麻烦,患者痛苦,患者依从性不高。
甘精胰岛素是将人胰岛素其A21位门冬氨酸替换成甘氨酸,B链30位增加2个精氨酸,结构的变化使它的性质发生变化;甘精胰岛素吸收缓慢,无明显峰值时间,是一种能较好满足基础胰岛素需要的长效胰岛素,低血糖发生率低,安全性好;作用持续时间长达30小时,故每日只需注射一次,不限注射时间,使用方便,患者依从性好[3.5]。
本研究显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在口服降糖药治疗不能达标时,在原有口服降糖药的基础上加用甘精胰岛素治疗,能使患者的各项指标(FBG、2hBG、HbA1c)明显下降,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低血糖发生率低,无其他严重并发症发生。
安全性好,使用方便,患者依从性好。
在一些病程长,胰岛β细胞功能低下的2型糖尿病患者,单用或联用口服降糖药效果不好时,每天加用注射1次甘精胰岛素不失为理想方案。
值得基层医院推广。
【参考文献】
[1] 李胜海.阿卡波糖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80例.[J]中国药业,2011,20(21).69-70
[2] 商书霞,宋光耀,陈树春等,格列美脲联合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观察.[J]河北医药,2011,33(3).346-347.
[3] 李祖宙.甘精胰岛素联合格列美脲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的疗效与安全性.[J]海峡药学,2010.22(9).50-51.
[4] 谷学兰,王文平.口服降糖药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观察.[J]安徽医药,2010.14(1).104-105.
[5] 宫雅南,程穗茗,黄淑妍.口服降糖药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19(2)162-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