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口服降糖药治疗及诊断标准
- 格式:ppt
- 大小:2.94 MB
- 文档页数:20
糖尿病诊断标准2024版第一章:引言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严重影响了全球人民的健康。
为了更好地诊断和治疗这种疾病,国际糖尿病协会(IDF)不断地更新和完善诊断标准。
本文将介绍糖尿病诊断标准2024版,旨在提高医生和公众对糖尿病的认识,促进早期发现和治疗。
第二章:糖尿病的定义糖尿病是一种以高血糖水平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主要由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作用障碍引起。
它分为两种类型:1型和2型糖尿病。
1型糖尿病通常在年轻人中发生,患者需要依靠外源性胰岛素来维持生命。
2型糖尿病通常在成年人中发生,患者的胰岛素分泌减少,或其组织对胰岛素的作用减弱。
第三章:糖尿病的影响糖尿病对患者的健康产生很大影响。
长期高血糖会导致多种并发症,包括心血管疾病、肾脏疾病、眼病、神经病变等。
糖尿病还与体重增加、高血压、高脂血症等风险因素相关,使患者更容易患上其他慢性疾病。
第四章:糖尿病的诊断糖尿病的诊断依据血糖水平和症状。
根据糖尿病诊断标准2024版,诊断糖尿病需要同时满足以下条件:空腹血糖≥7.0mmol/L,或任意时间血糖≥11.1mmol/L。
另外,如出现典型糖尿病症状(多饮、多尿、多食、体重下降)时,无需进行血糖检测即可诊断糖尿病。
第五章:糖耐量异常和糖尿病前期糖耐量异常(IFG)和糖尿病前期(IGT)是糖尿病的早期阶段。
根据糖尿病诊断标准2024版,糖耐量异常的诊断依据为空腹血糖水平在6.1-6.9mmol/L之间,而糖尿病前期的诊断依据为餐后2小时血糖在7.8-11.0mmol/L之间。
第六章:糖尿病的治疗糖尿病的治疗主要包括生活方式干预和药物治疗。
早期发现和治疗糖尿病非常重要,可以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和进一步恶化。
生活方式干预包括健康饮食、适度运动、戒烟等。
药物治疗通常包括口服降糖药和胰岛素注射。
第七章:糖尿病的预防糖尿病的预防非常重要,可以减少患者数量和并发症的发生。
预防糖尿病的关键是控制体重、有规律地进行体育锻炼、合理饮食、定期体检等。
糖尿病的诊断标准为文章目录*一、糖尿病的诊断标准为*二、糖尿病家庭护理要点*三、口服降糖药的误区糖尿病的诊断标准为1、尿糖阳性,有典型症状。
空腹血糖≧130 mg/dl;餐后二小时二次以上≧200mg/dl。
2、无症状。
空腹血糖≧130mg/dl;餐后二小时二次以上≧200mg/dl。
3、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
空腹血糖≧125mg/dl; 半小时≧190mg/dl;一小时≧180mg/dl;二小时≧140mg/dl;三小时≧125mg/dl(全为静脉血浆糖)4、年龄在五十岁以上者。
半小时或一小时每增加十岁需提高10mg/dl;二和三小时,每增加十岁,增加5mg/dl。
糖尿病家庭护理要点1、发现“三多一少”症状时。
应及时到医院就医,明确诊断。
已确定为糖尿病时,需住院治疗者,即住院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老年人症状常不明显,应定期检查尿糖、血糖(半年或一年检查一次)。
2、调整生活规律。
糖尿病属慢性病,生活规律非常重要,在身体情况允许的情况下,按时起居,有利于糖代谢。
每周按时测量体重,作为计算饮食和观察疗效的依据。
3、合理饮食调配。
少进糖食、根茎类蔬菜如:土豆、白薯、山药。
要适当限制水果。
应增进粗纤维的食物如:糙米、玉米、豆类、绿叶蔬菜、白菜、绿豆芽、黄瓜、芹菜、西红柿等。
多食用精蛋白如:瘦肉、蛋、奶、鱼类。
选用植物油,少进动物内脏类食物等。
一天中进食次数和主食量,可根据病情、活动量和用降糖药物情况来调整。
主食控制:休息者一日200-250克;轻劳动者为250-300克;中等体力劳动者为300-400克。
可多吃蔬菜如:冬瓜、黄瓜、西红柿、空心菜、小白菜等。
病情轻者,每日3餐,主食分配量为1:2:2的比例。
病情重者,每日主食分为4-6次进餐。
若用胰岛素治疗时,可在两餐之间及睡前加餐。
加餐量从三餐主食中减下1/3量。
加餐可吃面包、鸡蛋、豆腐干、花生米等,以防止发生低血糖。
4、坚持适当的活动。
适当规律的活动是治疗糖尿病的一种重要手段,可采取多种活动方式,如散步,做健美操,打太极拳,跳老年迪斯科舞、打乒乓球、游泳、跑步。
糖尿病诊断标准具体如下:1,糖尿病的典型症状+随机血浆葡萄糖浓度大于等于11.1mmlo/升。
2,空腹血浆葡萄糖浓度大于等于7.0mmol/升。
3,糖耐量试验的餐后两小时血浆葡萄糖浓度大于等于11.1mmol/升。
以上三点满足任何两点均可诊断,但每一点均需在另外一天加以证实。
最新糖尿病诊断标准1.有典型糖尿病症状(多尿、多饮和不能解释的体重下降)者,任意血糖≥11.1mmol/L,糖尿病。
或2.空腹血糖(FPG)≥7.0mmol/L,糖尿病。
根据空腹血糖的测定结果来选择药物根据空腹血糖的测定结果来选择降糖药是一种简便易行的方法。
若空腹血糖小于7.8mmol/L,首先选用不致低血糖的药物:二甲双胍(格华止)、阿卡波糖(拜唐苹)。
如果您以餐后高血糖为主,更适合服用阿卡波糖(拜唐苹)。
在治疗之初,可采用中等剂量:二甲双胍(格华止)每次250-500mg一日3次,或阿卡波糖(拜唐苹)每次25mg一日3次,。
若空腹血糖在7.8-11.1mmol/L之间,如果体型正常或消瘦,您可选用小剂量的磺脲类降糖药,如格列吡嗪(瑞易宁)控释片5mg或格列美脲0.5-2mg每日1次,或格列齐特(达美康)每次40mg或美吡达每次2.5mg或优降糖每次1.25mg,每日2次;如果您严重肥胖,适宜选用二甲双胍(格华止),每天1500-2500mg,分三次服用。
若您的空腹血糖超过11.1mmol/L,选择药物同上面一样,但剂量需要加大:格列吡嗪(瑞易宁)控释片每日5-10mg、或格列美脲每日4mg、或格列齐特(达美康)每日160mg或优降糖每日5mg、或二甲双胍(格华止)每天1500-2500mg。
在选用磺脲类降糖药物时,要警惕发生低血糖反应。
如果血糖更高,则应该首选注射胰岛素。
糖尿病的临床表现,一是血糖高、尿糖高造成的三多一少,即吃得多、喝得多、排尿多,体重减少;另外一个是并发症造成的症状,如糖尿病肾病、足病、视网膜病变等。
糖尿病的唯一诊断就是血糖,而不能拿尿糖来诊断。
糖尿病的诊断标准与治疗指南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的确是一种“从头到脚,从内到外”的全身性病变。
它对人的生活和健康造成了很大的危害。
而关于糖尿病的诊断标准与治疗指南,也是医学界一直在不断研究和探讨的题目。
一、糖尿病的诊断标准1、空腹血糖检测空腹血糖检测是糖尿病的最常用诊断方法。
根据2009年中国糖尿病指南所示:空腹血糖≥7.0 mmol/L (126mg/dl) ,为糖尿病。
该标准也得到了国际上的广泛认可。
2、餐后血糖检测餐后血糖检测也是一种糖尿病的常用诊断方法。
餐后2小时血糖值≥11.1 mmol/L (200mg/dl),为糖尿病。
该标准主要是用于判断肠胃道糖尿病。
3、糖化血红蛋白糖化血红蛋白检查是鉴别糖尿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糖化血红蛋白≥6.5% 为糖尿病。
该检查能客观反映糖尿病患者近3个月的血糖控制情况,所以是一个比较客观的指标。
二、糖尿病的治疗指南针对糖尿病患者的治疗,越来越多的医生和学者在进行深入研究,总结出了一系列的治疗指南:1、控制饮食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饮食调节是非常重要的。
患者应该避免摄入大量的甜食和高热量食品,合理控制饮食量,并且适当增加蔬菜、水果、粗粮等营养丰富且富含纤维素的食物摄入。
2、运动锻炼运动锻炼是控制血糖的重要措施之一。
研究表明,运动可以明显降低血糖水平,增加身体代谢率,对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带来了显著提升。
3、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糖尿病治疗的重要措施之一。
目前,一些口服降糖药如磺脲类、双胍类及胰岛素等都已被广泛用于糖尿病的治疗中,但使用前应该谨慎,了解药物的安全性和合理性。
4、个体化治疗个体化治疗也是越来越多医生所支持的治疗方法。
每个糖尿病患者的病情都不同,所以需要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总的来说,糖尿病对人体的影响非常之大,而如何及时检测并进行有效的治疗,成为了当前所有医生和学者不断探讨和学习的课题。
我们希望大家在平时的工作和生活中,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引导自己和家人进行科学、合理、健康的饮食和生活习惯,更好地预防和控制糖尿病的发病并最终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糖尿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用药总结..糖尿病一、概述糖尿病是具有多病因及多种表现的代谢紊乱性疾病,以胰岛素分泌缺陷和(或)胰岛素活性障碍或者二者兼而有之导致的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的代谢失衡和慢性高血糖为特征。
【分类】糖尿病类型二、临床表现(1)许多糖尿病患者并无明显症状,部分可有多饮、多尿、多食、消瘦和体重减轻、疲乏无力等。
(2)1型糖尿病的特点有:①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但30岁前最常见;②起病急,多有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状;③血糖显著升高,经常反复出现酮症;④血中胰岛素和C肽水平很低甚至检测不出;⑤患者胰岛功能基本丧失,需要终生应用胰岛素替代治疗;⑥成人晚发自身免疫性糖尿病,发病年龄在20~48岁,患者消瘦,易出现大血管病变。
(3)2型糖尿病的特点有:①一般有家族遗传病史;②起病隐匿、缓慢,无症状的时间可达数年至数十年;③多数人肥胖或超重、食欲好、精神体力与正常人并无差别,偶有疲乏无力,个别人可出现低血糖,④多在查体中发现;⑤随着病程延长,可出现糖尿病慢性并发症。
三、糖尿病并发症(一)糖尿病急性并发症——多病情危重,处理不当,可引起死亡。
1、糖尿病酮症酸中毒2、低血糖症(血糖低于2.8mmol/L)3、高渗性非酮体高血糖症4、非酮症高渗昏迷。
(二)慢性并发症1、大血管病变2、微血管病变3、神经系统损害4、糖尿病足病四、诊断依据有典型糖尿病症状(多饮、多尿和不明原因体重下降等)(1)任意时间血糖≥11.1mmol/L(200mg/dl);(2)空腹(禁食时间大于8h)血糖≥7.0mmol/L(126mg/dl);(3)75g葡萄糖负荷后2h血糖≥11.1mmol/L(200mg/dl)。
五、治疗(一)非药物治疗饮食干预、体育锻炼和控制体重是血糖控制的基石。
(二)药物治疗1、1型糖尿病的药物治疗——首选胰岛素治疗;——或与α-糖苷酶抑制剂、双胍类降糖药联合。
2、2型糖尿病的药物治疗口服降糖药的选用!——重点!表1※口服降糖药的选用!——重点!(1)2型肥胖型糖尿病患者(体重超过理想体重10%),首选二甲双胍。
糖尿病临床诊疗指南【概述】糖尿病是由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交互作用致胰岛素分泌障碍和(或)周围靶组织对胰岛素产生抵抗而造成持续性高血糖症,以及由于长期代谢紊乱引起全身组织器官损害的代谢综合征。
急性代谢紊乱可致危象而危及生命,而眼、肾、心血管及神经病变等慢性并发症更是糖尿病致残或致死的主要原因,应及早进行防治。
【临床表现】1.1型糖尿病通常起病急,有明显的多饮、多尿、多食、消瘦及乏力(三多一少)症状。
可伴有视力模糊、皮肤感觉异常和麻木,女性患者可伴有外阴瘙痒。
2.2型糖尿病一部分亦可出现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状,在体重减轻前常有肥胖史。
发病早期或糖尿病前期,可出现午餐或晚餐前低血糖症状。
但不少患者可长期无明显症状,仅于体检或因其他疾病检查始发现血糖升高,或因为并发症就诊才诊断为糖尿病。
【诊断要点】(一)糖尿病的诊断标准(ADA1997或WHO1999)1.糖尿病的典型三多一少症状加上随时血糖*≥11.1mmoi/L(200mg/dl),或2.空腹Δ血糖≥7.0mmol/L(140mg/dl),或3.口服75g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2小时血糖值≥11.1mmol/L。
以上各条诊断标准均应另日重复核实。
注:*,随时血糖指一日之中任何时间采血,不考虑与前餐的时间关系;Δ,空腹指禁食8小时以上;OGTT2Hppg7.8~11.1mmol/L为糖耐量减低,小于7.8mmol/L为正常。
(二)分型、病情及并发症的评估1.根据临床表现或实验室检查证据判定糖尿病的类型(1型、2型、特殊类型及妊娠糖尿病)2.确定并发症的有无及其程度。
3.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确定。
为此应进行一下检查:(1)糖化血红蛋白测定(A1c):有条件每位新诊断的患者均为应常规测定,以后一年至少2次,或每季度一次。
(2)胰岛素及(或)C肽释放试验。
(3)微量白蛋白尿,血生化,包括肝肾功能、血脂、血尿酸等,血压,BMI,心电图、眼底,神经传导速度等。
(4)疑为1型或成人自身免疫性糖尿病者,需测定胰岛β细胞自身抗体:ICA、GAD-Ab、IA2-Ab、IAA。
治疗糖尿病的各种口服降糖药都有哪些作用和区别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治疗糖尿病的口服药也越来越多。
那么,防治糖尿病的各种口服降糖药都有哪些作用和区别呢?治疗糖尿病的口服降糖药可分为磺脲类(胰岛素促泌剂)、双胍类、格列酮类(噻唑烷二酮类)、非磺脲类胰岛素促泌剂、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胰岛素增泌素等六类。
现具体分述如下:一、磺脲类降糖药此类药物的降糖机制是:(1)刺激胰岛β细胞释放胰岛素;(2)增强人体组织的胰岛素受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3)促进人体内肝糖元的合成,减少糖元的分解,从而降低病人的空腹血糖。
磺脲类降糖药适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而1型糖尿病患者及伴有黄疸、造血系统抑制、白细胞减低的糖尿病患者须禁用。
常用的磺脲类降糖药有以下几种:1.D860(甲苯磺丁脲)D860属于第一代磺脲类药物。
其副作用较轻,只有少数患者服用后出现胃肠道反应及皮疹。
比较而言,在磺脲类药物中,D860的降糖作用较弱。
它适用于治疗轻型的糖尿病患者。
2.优降糖(格列本脲)优降糖属于第二代磺脲类药物。
其降糖作用较强,为D860的200倍。
病人服用优降糖后,易出现低血糖反应。
因此,对于老年性糖尿病患者、有心脑肾病变及过度肥胖的糖尿病患者应不用或慎用优降糖。
3.达美康(格列齐特)达美康为第二代磺脲类药物。
其降糖的强度为D860的10倍,作用较温和,无明显的副作用。
它适用于老年性糖尿病患者和属于肥胖体型的糖尿病患者。
由于达美康可通过降低血小板的粘连和集结而起到抗血小板栓塞的作用,故它还可以用于防治由糖尿病引起的心、脑血管病变及视网膜毛细血管病变等并发症。
4.糖适平(格列喹酮)糖适平为第二代磺脲类药物。
其降糖的强度与D860相仿。
糖适平的排泄不受肾功能的影响。
其95%的代谢产物从胃肠道排出,不到5%的代谢产物从肾脏排泄,故糖适平是糖尿病合并肾病患者的首选药物。
糖适平尤其适用于老年糖尿病患者及已有肾功能不全而肝功能良好的糖尿病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