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质量的测量[1]
- 格式:ppt
- 大小:2.47 MB
- 文档页数:32
《质量的测量》评课稿
10月17日下午第二节课,科学组全体老师在七(4)班听了陈名荣老师的一节《质量的测量》,感觉陈老师为了这节课精心做了课前准备。
整节课根据学生的实际出发,结合生活实际,将知识学以致用。
整个课堂逻辑严谨,思路清晰,既培养了学生知识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下面就本节课的几个环节谈谈自己的看法:
第一部分:陈老师的上课思路与想法
1、引入:教师抓住学生的好奇心,请学生试着掂掂苹果,猜猜有多少,逐渐引入质量的定义。
根据实际生活和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举例让学生生成物质的质量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这些知识的生成,是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上,生成很自然。
2、实际操作天平过程中,让学生来讲述“调平过程为什么是看指针而不是看横梁呢”,这个问题让学生很迷惘,老师还追问了“横梁与指针什么关系”,这几个问题的设置,难度过大,多余。
3、能够面向实际恰当地选择教学方法,并注重课堂上思维训练的设计、创新能力的培养、主体活动的发挥。
分组,分工明确,很好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也让大多数的同学都参与到了课堂。
第二部分:同样的一节课,站在不同的角度分析,每个人的看法也不尽相同,个人认为本节课如果能注意以下几点可能会更好一些:
1、设置问题上,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置一些他们感兴趣的问题引入,深入浅出。
2、时间上的安排偏重需要调整,在举例和质量概念的讲解费时较多,学生动手使用天平时间太少。
3、鼓励性评价在课堂上出现不多,学生积极回答了问题没有相应的鼓励。
【《质量的测量》评课稿】。
第四章《物质的特性》知识点整理班级姓名第一节物质的构成1、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
构成物质的微粒还可以是原子、离子。
2、分子的性质:(1)分子很。
(2)分子之间存在。
(3)分子在不停的做。
(4)分子之间存在和。
3、分子之间空隙最大,分子次之,分子之间间隙比较小。
(注意水特殊情况)4、扩散现象说明:①;②。
5、分子运动的快慢与有关,温度,分子运动越,物质扩散也就越。
6、若将50毫升水和50毫升酒精混合,混合液的总体积将(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00毫升。
这说明分子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能否用黄豆芝麻混合实验证明?7、物质在发生状态变化时只是变化了,并没有产生别的物质,属于变化。
分子运动与物体运动的区分:扩散、蒸发等现象是运动的结果,而飞扬的灰尘,液、气体对流是运动的结果。
8、水蒸气容易被压缩,而水和冰并不容易压缩,用分子的观点解释:水蒸气、水和冰都是由分子构成的,但水分子之间间隙不同,水蒸气的水分子之间的间隙较大,而水和冰的水分子之间间隙很小,所以水蒸气易被压缩,而水和冰不易被压缩。
第二节质量的测量1、一切物体都是由组成。
物体所含叫质量。
物体的质量是由物体本身决定的。
质量是物质的一种,它不随、、、等的变化而改变。
2、质量的常用单位是,单位符号是。
其他单位有吨(t)、克(g)、毫克(mg)。
1吨= 千克 1千克= 克= 毫克一个鸡蛋的质量约为50g,一个苹果的质量约为150g,成人:50Kg—60Kg,大象:6t;一只公鸡2Kg,一个铅球的质量约为4Kg.3、测量质量常用的工具有等。
实验室中常用测量质量。
4、托盘天平的基本构造是:图为托盘天平的示意图,请在下面的横线处填上数字所对应的各部位的名称.①;②;③;④;⑤.5、在使用托盘天平时需要注意哪些事项:①放平:将托盘天平放在上。
②调平:(区分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称量前:将拨至“0”刻度线处,调节,使。
(判断天平是否平衡的依据)当指针偏左时应当如何调节平衡螺母?。
质量的测量教学设计年级8 学科物理课型新授课设计者*** 课题质量的测量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什么是物体的质量、质量的国际单位,质量的单位换算。
2.知道实验室测量质量的工具是天平以及天平的使用。
能力目标1.培养观察能力观察天平的构造,调节天平的平衡螺母并了解其作用,观察游码的初始位置,观察游码在标尺上任一位置所对应的质量数。
2.培养实验能力通过实验学会调节天平,学会使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知道使用天平时应注意的问题。
3.培养分析概括能力通过对实例的分析,概括出质量是物体的属性,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温度以及所处的空间位置的改变而改变。
4.培养思维能力利用实物的对比,通过形象思维抽象出质量的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天平使用的技能训练,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与协作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1. 重点:天平的调节和使用。
2. 难点:质量是物体属性的认识。
引入课题教师出示:金戒指、金项链,金佛[教师提问] 我要用金戒指和其他三样交换,应该换哪个?[教师总结] 多数同学愿意换金佛,因为它也是金子做的,并且它看起来含的金子多些。
但是金佛真的一定比金戒指含的金子多吗?凭我们人体的感觉还真难准确的判断出来。
看来,人们既在乎物体是哪种物质组成的,也在意物质的多与少。
我们今天这节课就来研究如何描述物质的多与少,和怎样测量物质的多与少的问题。
讲述质量1. 质量定义分析上述引入:我们愿意用金戒指换金佛,是因为我们认为金佛含的金子比金戒指多,在物理学中把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质量。
板书:一、质量: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m)6—1质量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质量的初步概念、单位及单位换算。
(2)了解常见的测量质量的工具,通过实际操作,初步掌握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
(3)学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4)知道质量是物质的一种属性,且物体的质量不随物体形状、状态及位置的改变而改变。
过程与方法:在天平的使用过程中,进一步体会使用测量工具的基本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