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中压疮预防
- 格式:ppt
- 大小:979.50 KB
- 文档页数:50
压疮评估与防范制度
1.各级护理人员均应重视压疮预防工作,落实预防压疮护理措施,并按要求分别做好护理记录。
2.护理人员须掌握压疮的定义、压疮危险因素的评估方法、临床表现、分期、容易发生的部位、预防措施等。
准确识别压疮发生的高危病人。
3.所有病人入院时均需进行Braden评分并记录。
手术病人回室时须立即评估并记录,4-6小时候后再进行评估并记录。
术后病人在不影响病情的情况下要尽可能协助其改变体位。
4.Braden评分≤12分,需填写“压疮危险因素评估记录单”,落实护理措施并做好动态护理记录。
同时建立病床翻身卡,必要时汇报大科护士长。
Braden评分≤16分(70岁以上≤17分)系压疮发生中度危险的病人,根据情况落实防压疮护理措施,做好护理记录。
5.当患者转科时,须做好交接手续。
6.患者出院或死亡后,须将表及时交回护理部皮肤护理组。
手术室压疮管理制度手术室压疮管理制度一、目的和依据为了保障手术室患者的安全,预防和减少术后压疮发生,制定本管理制度。
本制度依据国家卫生部发布的《压疮危险评估与处理操作规范》(2009 年修订)和医院手术室规章制度执行。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手术室的全体医务人员和患者。
三、手术室压疮预防措施1. 术前评估:手术前,医生和护士应对患者进行压疮风险评估。
评估包括患者的肤质、年龄、体重、手术时间等因素,根据评估结果制定个性化的预防计划。
2. 术中护理:手术过程中,护士应保持患者皮肤干燥清洁,避免接触湿度过高的物体。
并根据手术时间适时翻身或换位,确保患者各个部位的血液循环畅通。
3. 床铺护理:手术后,护士应及时为患者更换干燥清洁的床铺,保持床单平整,避免皱褶和摩擦。
尤其注意患者的骨骼突出部位,如脊椎尾骨、肩胛骨、踝关节等。
4. 皮肤护理:术后患者注意保持皮肤清洁干燥,使用适当的润肤剂,避免皮肤过于干燥和水泡。
定期使用乳酸菌制剂进行皮肤清洁,预防感染。
四、医务人员责任1. 医生责任:医生要严格按照手术室压疮管理制度,对患者进行评估和手术操作,减少手术时间,及时给予患者相关的保护措施。
2. 护士责任:护士要及时为患者评估压疮风险,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术中要注意患者的体位调整和皮肤护理,术后要及时更换床单,定期观察并记录患者的皮肤情况。
3. 护理技师责任:护理技师要配合医生和护士,及时提供患者所需要的皮肤护理产品和器械。
五、患者教育护士要对患者进行相关的教育,让患者了解术后可能出现的压疮风险和预防措施,教导患者主动调整体位,积极参与自己的护理。
提供术后皮肤护理的指导和相关的宣教资料供患者在家进行自我护理。
六、处罚措施对于未按本制度执行的医务人员,根据医院的规章制度进行惩罚,包括口头警告、记过、记大过等处罚措施。
七、制度的宣传和培训定期在手术室内进行压疮预防知识的培训,包括评估方法、皮肤护理技巧等。
并通过海报、册页、宣教资料等形式将制度的内容宣传给医务人员和患者。
压疮预防制度
患者住院期间积极消除诱发因素,护士工作中做到“六勤”:勤观察、勤翻身、勤按摩、勤擦洗、勤整理、勤更换。
每班切实落实防范措施,并对皮肤情况严格交接班。
一、避免局部组织长期受压:
1、有压疮危险的患者建立翻身卡,定时翻身。
2、保护骨隆突出处和支持身体空隙处。
3、正确使用石膏、绷带及夹板固定。
二、避免摩擦力和剪切力的作用。
三、避免局部潮湿等不良刺激。
四、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1、对长期卧床患者,每日进行全范围关节运动,维持关节的活动性和肌肉紧张,促进肢体血液循环,减少压疮的发生。
2、检查、按摩受压部位,定期为患者进行温水擦浴,全身按摩。
五、改善机体营养状况,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摄入高蛋白、高热量饮食,必要时输血、血浆或人体白蛋白,同时补充足够的矿物质和维生素。
尤其是维生素C。
以增强机体抵抗力和组织修复能力。
不能进食的患者,考虑由静脉补充。
六、健康教育:向患者及家属介绍压疮发生、发展、及预防,治疗护理的一般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