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 金瑞林
- 格式:doc
- 大小:29.50 KB
- 文档页数:5
中国地质大学硕士生入学考试初试科目及参考书目199 MBA联考综合能力:2009年工商管理硕士联考大纲,全国工商管理硕士入学考试研究中心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2009年综合能力考试辅导教材,全国工商管理硕士入学考试研究中心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212俄语:东方俄语(1-3),北京外国语大学、普希金语言大学合编,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最新版213日语:新编日语(1-2),周平,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最新版214德语:新编大学德语(1-2),朱建华,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最新版215法语:公共法语(上、下),吴贤良、王美华,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最新版299 MBA联考英语:2009年英语考试辅导教材,全国工商管理硕士入学考试研究中心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360高等数学(含高等数学、线性代数初步):高等数学,同济大学应用数学系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各版均可线性代数,同济大学应用数学系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各版均可611自然地理学:自然地理学,伍光和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第三版614普通地质学:普通地质学简明教程,杨伦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02619土地资源学:土地资源学,王秋兵等,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622工艺美术史:中国工艺美术史,姜松荣,湖南美术出版社,2004623工业设计史:工业设计史,何人可,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世界工业设计史,陈鸿俊,湖南美术出版社,2002626综合知识: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姜明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民法(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魏振瀛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经济法基础理论,漆多俊主编,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632综合英语:新编英语教程(5-7),李观仪,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修订版634数学分析:数学分析讲义(上、下册),刘玉琏,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第四版635教育学:教育学基础,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637普通物理:大学物理,张三慧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第二版638哲学基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李秀林等主编,李淮春等修订,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第五版639专业综合:民法学:民法(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魏振瀛,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2005年重印西方法律思想史:西方法律思想史(21世纪法学规划教材),严存生,法律出版社,2004640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陶德麟、石云霞主编,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641体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体育基本理论教程(体育院校通用教材),周西宽,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运动生理学(体育院校通用教材),王瑞元主编,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教育学,王道俊、王汉澜,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642传播学原理:传播学教程,郭庆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643艺术学基础理论:艺术学概论,彭吉象,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美学原理,杨辛、甘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644政治学基础:政治学基础,王浦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第二版645生物化学:生物化学,王镜岩,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第三版646材料晶体学:结晶学及矿物学,赵珊茸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648物理化学:物理化学(上、下册),傅献彩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第五版649海洋地质与资源:海洋地质学,沈锡昌、郭步英主编,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800地貌学与第四纪地质学:地貌学与第四纪地质学,曹伯勋,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00 801环境与资源经济学:环境与资源经济学,曾克峰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04802地学遥感概论:遥感概论,彭望琭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803会计:基础会计学,陈国辉,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中级财务会计,刘永泽,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804海洋地球化学:海洋地球化学,赵其渊,地质出版社,1984805海洋地质学:海洋地质学,杨子庚等,青岛出版社,2000806构造地质学:构造地质学,朱志澄,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9,第二版807海洋科学导论:海洋科学导论,冯士笮、李凤岐等,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808结晶学与矿物学:结晶学,赵珊茸等,地质出版社,2002809岩石学:岩石学(面向二十一世纪课程教材),路凤香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810地球化学:地球化学,韩吟文等,地质出版社,2005813古生物地史学:古生物地史学概论,杜远生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08,第二版819土地利用规划学:土地利用规划,王万茂等,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821应用沉积学:沉积盆地分析基础与应用,李思田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沉积学原理,赵澄林,石油工业出版社,2001822高分子化学:高分子化学,潘祖仁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824矿床学:矿床学,袁见齐等,地质出版社,1985827石油及天然气地质学:石油及天然气地质学,陈荣书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4 829 C语言:C语言程序设计,谭浩强,清华大学出版社,最新版831地理信息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原理与方法,吴信才等,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地理信息系统概论,黄杏元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832矿产普查与勘探:矿产勘查理论与方法,赵鹏大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01 833矿产勘查理论与方法:矿产勘查理论与方法,赵鹏大主编,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06 834工程力学:理论力学(上、下),张建民、白景岭,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01材料力学,孙训方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835煤及煤层气地质学:煤田地质学(上、下册),武汉地质学院煤田教研室编著,地质出版社, 1981煤层气地质学与勘探开发,苏现波等,科学出版社,2001836油气(层)物理学:油气(层)物理学,张博全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9 837石油渗流力学:现代油藏渗流力学原理,葛家理等,石油工业出版社,2003838土地经济学:土地经济学,毕宝德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第五版839教育管理学:教育管理学,陈孝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840岩体力学:岩体力学,刘佑荣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9841土力学:土力学,方云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02843安全系统与人机工程:安全系统工程,张景林等,煤炭工业出版社,1999安全人机工程学,李红杰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06844工程地质学:工程地质学概论,李智毅、杨裕云,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9845测量平差: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武汉大学测绘学院测量平差学科组,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848钻井工艺原理:钻井工艺原理,刘希圣,石油大学出版社,2001851固体地球物理学基础:地球物理学基础,史謌,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852电子技术基础:电子技术基础,康华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第五版853地球物理学基础:地球科学导论,刘本培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854水文地质学:水文地质学基础,王大纯等,地质出版社,1995,第一版857水污染控制工程:水污染控制工程(下册),高廷耀、顾国维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859产品设计快题(徒手):产品设计原理,李亦文,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工业设计创新的方法与案例,高楠,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 864首饰设计快题(徒手):首饰设计基础,任进编著,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02首饰设计,(英)伊丽莎白.奥弗尔著,刘超等译,中国纺织出版社,2004865宝石学:宝石学基础教程,李娅莉等,地质出版社,2002宝石学证书课程,英国宝石协会、陈钟惠译,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02 866钻井与完井工程:钻井工程理论与技术,陈庭根等,石油大学出版社,2001867材料学概论:材料科学概论,许并社主编,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2869电路、信号与系统:电路:电路分析基础,李翰逊,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第三版电路,邱关源,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第五版信号与系统:信号与系统(上、下册),郑君里,高等教育出版社,最新版信号与线性系统,管致中,高等教育出版社,最新版870程序设计:C程序设计,谭浩强,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第二版872地图学:地图学概论,王琪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02874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杨代华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00875机械设计:机械设计,彭文生,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1998877测绘学概论:测绘学概论,宁津生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879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030502方向考):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张耀灿、郑永廷主编,人民出版社,2001882管理学原理:管理学原理,杨文士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第二版883运筹学:运筹学,运筹学编写组,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884微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黄亚钧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第二版887财务管理:财务管理学,荆新,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第四版888旅游学概论:旅游学概论,李天元主编,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第五版889旅游区规划与管理:旅游区规划与管理,辛建荣、张俊霞,南开大学出版社,2007,第二版900西方经济学:西方经济学,高鸿业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第四版903地质学基础:地球科学导论(面向二十一世纪课程教材),刘本培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地质学基础,宋春青,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第三版905翻译与写作:实用翻译教程(英汉互译)(增订本),冯庆华,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第一版英语写作手册,丁往道,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最新版907解析几何与高等代数:解析几何,吕林根,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第四版高等代数,王萼芳,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第三版908量子力学:量子力学教程,周世勋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第27次印刷913材料力学:材料力学,孙训方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916勘查地球物理概论、917应用地球物理基础:应用地球物理学原理,张胜业、潘玉玲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04应用地球物理数据采集与处理,刘天佑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04地球物理反演基本理论与应用方法,姚姚、陈超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03地球物理方法综合应用与解释,李大心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东科技⼤学参考书⽬│┌────────────────────────────────────────┐│⼭东科技⼤学参考书⽬│├────────────────────────────────────────┤│030108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 314经济法学:《经济法》潘静成等,中国⼈民⼤学出版││社,1999;444法学综合(含法理和民法):①《法理学》张⽂显,⾼等教育、北京⼤学出││版社,1999②《民法》魏振赢等,⾼等教育、北京⼤学出版社,2000。
环境法学:│学》&zuozhe=&xuanzhe=2 target=_blank>《环境法││学》⾦瑞林,北京⼤学出版社,1999;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江伟,⾼等教育、北京││⼤学出版社,2000;⾏政法学:《⾏政法与⾏政诉讼法》姜明安,⾼等教育出版社,2000。
││050211外国语⾔学及应⽤语⾔学: 315基础英语(含阅读与写作):①│》&zuozhe=&xuanzhe=2 target=_blank>《英语写作⼿册││》丁往道,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4②《⾼级英语(1-2)》张汉熙,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5③《实⽤翻译教程》冯庆华,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④《⽂体与翻译》刘││宓庆,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1⑤《英汉对⽐研究》连淑能,⾼等教育出版社,2001;4││45英语综合:①《英国⽂学史及选读(上下册)》吴伟仁,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②││《美国⽂学史及选读(上下册)》吴伟仁,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③《语⾔学教程》││(修)胡壮麟,北京⼤学出版社,2002。
││070101基础数学: 310数学分析:《数学分析》(三版)华东师⼤编,⾼等教育出版社││,2001;401⾼等代数:《⾼等代数》(⼆版)北⼤数学系编,⾼等教育出版社,1988。
中国政法大学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专业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参考书目(一)基础理论类1、恩格斯:《自然辩证法》,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2、[德] 黑格尔著:《法哲学原理》,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
3、[法] 卢梭著:《社会契约论》,何兆武译,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
4、[法] 卢梭著:《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李常山译,商务印书馆1962年版。
5、[意] 加罗法洛著:《犯罪学》,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年1月。
6、罗尔斯:《正义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7、沃尔泽:《正义诸领域》,学林出版社。
8、丹皮尔:《科学史》,李衍译,商务印书馆,1975年版。
9、[德] 康德:《法的形而上学原理》,沈叔平译,商务印书馆,1991年版。
10、霍布斯:《利维坦》,黎思复、黎廷弼译,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
11、霍尔巴赫:《自然政治论》,陈太先、睦茂译,商务印书馆,1994年版。
12、[美]唐纳德.沃斯特著:《自然的经济体系----生态思想史》,商务印书馆(北京),199 9年12月第1版。
13、尼布尔:《道德的人与非道德的社会》,蒋庆等译,贵州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14、皮埃尔·勒鲁:《论平等》,王允道译,商务印书馆1988年版。
15、彼德·布劳:《不平等和异质性》,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6、哈耶克:《自由秩序原理》(上、下),邓正来译,三联书店1997年版。
17、哈耶克:《通向奴役之路》,王明毅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
18、葛德文:《政治正义论》(卷一),何慕李译,商务印书馆1991年版。
19、克鲁泡特金:《互助论》,李平沤译,商务印书馆1963年版。
20、哈贝马斯:《交往与社会进化》,张博树译,重庆出版社1989年版。
21、麦克尼尔:《新社会契约论》,雷喜宁等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22、亚里斯多德:《尼各马科伦理学》,苗力田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版。
法学评论(双月刊)2003年第4期(总第120期)论环境侵权诉讼中的因果关系推定杨素娟Ξ内容提要:环境侵权行为构成要件中的因果关系包括责任成立的因果关系与责任范围的因果关系。
在环境侵权诉讼中,应适用推定原则对因果关系进行司法认定。
这种司法认定,虽然需要借助科技手段进行必要的逻辑证明,但更加注重的应该是以法的正义、公平理念为指导的法的价值评判,并且,其因果关系推定的方法也应该是多元化的。
主题词:环境侵权诉讼 因果关系推定 理念与方法 在环境侵权诉讼中实行因果关系推定的原则,即以因果关系推定的方法确定加害人的行为与被害人的损害之间具有因果关系,有利于确保环境侵权行为法之救济被害人目的的真正实现。
这已得到世界多国立法或司法判例的肯定,如德国、法国、日本等。
①目前,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尚无“因果关系推定”的明确规定。
但是,环境法学界向来重视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并将因果关系推定视为环境侵权诉讼的一大特点,②司法实践中,人民法院在多起环境侵权案件的判决中也已肯定了对该因果关系推定原则的适用。
③同时,在民法法典化这一当今法学界最为炙热的话题研讨中,有关侵权行为法的构建,因果关系推定也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
④那么,如何借鉴国外经验,在我国环境侵权诉讼中确立因果关系推定的原则?适用因果关系推定原则所追求的法律价值是什么?其原则适用的方法是怎样的呢?本文从论述环境侵权因果关系的特点入手,论证在环境侵权诉讼中确定因果关系推定原则应以追求公平、正义之法律价值为第一要义,并以此基本理念为指导,采取多元化的因果关系推定方法。
一、环境侵权诉讼中的因果关系及特点1.民事侵权法上的因果关系所谓因果关系,就其哲学意义而言,是一逻辑概念,指两个事实间的一种引起与被引起的本质的、必然的231Ξ①②③④在张新宝教授等负责起草的《中国民法典・侵权行为法编草案建议稿》中,其第7、8条专门规定了因果关系及因果关系推定。
见,该“《建议稿》理由概说”一文,载于《私法》第3卷,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23页以下。
金瑞林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环境与自然资源的概念第二节生态学基本知识第三节环境问题第四节环境科学和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第二章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概述第一节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概念第二节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性质和特点第三节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目的和任务第四节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关系第三章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产生和发展第一节外国环境法的产生和发展第二节我国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产生和发展第三节的历史必然性第四章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体系第一节环境与资源保护法体系的概念第二节宪法关于环境与资源保护的规定第三节环境与资源保护基本法第四节环境与资源保护单行法规第五节环境标准第六节规范第五章环境与资源保护立法第一节环境与资源保护立法体制与立法规划第二节环境与资源保护立法的指导原则第六章国家对环境与资源的管理第一节环境管理的概念、原则和范围第二节国家对环境管理的历史发展第三节环境管理是国家的一项基本职能第四节环境管理机构第五节我国环境管理机构的职责第七章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基本原则第一节的依据第二节环境保护同经济建设、则第三节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第四节开发者养护、污染者治理的原则第五节公众参与原则第八章环境保护的基本法律制度第一节土地利用规划制度第二节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第三节“三同时”制度第四节许可证制度第五节征收排污费制度第六节经济刺激制度第七节其他重要环境保护制度第九章自然资源保护基本法律制度第一节自然资源权属制度第二节自然资源规划制度第三节自然资源调查和档案制度第四节自然资源许可制度第五节自然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第十章环境标准第一节环境标准的概念和性质第二节环境标准的作用第三节环境标准体系及其制定第四节环境标准的法律意义第十一章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法律责任第一节行政责任第二节民事责任第三节刑事责任第二编环境污染防治法第十二章环境污染防治法概述第一节环境污染防治及其立法第二节我国环境污染防治法的体系第十三章大气污染防治法第一节大气污染防治法概述第二节大气污染防治的主要法律规定第十四章海洋环境保护法第一节海洋环境保护法概述第二节海洋环境保护的法律规定第十五章水污染防治法第一节水污染防治法概述第二节水污染防治的法律规定第十六章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第一节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概述第二节环境噪声污染防治的主要法律规定第十七章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第一节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概述到资源可供量和环境容量的限制。
从法律社会学角度谈环境法的立法目的【摘要】:就我国《环境保护法》立法目的的描述来看,却并未体现生态主义的特点,而仍然是人本主义的传统观念,或者说仅仅是一种浅层的环境主义。
在环境问题成为全球性问题的今天,环境立法要追求的终极目的也就是和整个人类所追求的终极目的是相统一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环境立法目的;法律社会学;可持续发展一、环境立法目的概说所谓法的目的,是指立法者通过制定法律所欲表现的、对一定社会关系实行法律调整的思想动机和意图的出发点。
金瑞林教授在其主编的《环境法学》一书中论述环境法的目的和任务时指出,环境法的目的可以分为直接目的和终极目的两方面。
环境法的直接目的是法律所表现的保护人类既成权利和利益的目的;法的终极目的,大体上就是实现”正义”。
就此逻辑看来,环境法在一般直接意义上的目的,就国内环境法言之,就是通过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已达到保护人体健康和财产安全的目的。
在所有指定由成文环境法的国家中,环境立法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确立国家基本的环境政策和环境保护目标,为政府采取环境保护措施以及其他的环境保护行动提供法律上的保障。
然而,环境立法的终极目的是什么的问题却未在国际环境法学领域内得到解决。
我国现行《环境保护法》第1条规定:”为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与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障人体健康,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制定本法。
”其目的共有以下四项:(1)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2)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3)保护人体健康;(4)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
此规定也成为多元论,但是此多元论是否体现了环境法的终极目的呢?试图通过文章的分析,得出结论。
二、法律功能分析(一)法律功能概说法律功能,是指法律作为体系或部分,在一定的立法目的的指引下,基于其内在结构属性而与社会单位所发生的,能够通过自己的活动(运行)造成一定客观后果,并有利于实现法律价值,从而体现自身在社会中的事迹特殊地位的关系。
环境法考试一、名词解释(5‘x8=40‘)1. 环境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保证执行的关于保护环境和自然资源、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金瑞林教授环境(保护)法是“调整因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而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韩德培教授等环境法是指以保护和改善环境、预防和治理人为环境侵害为目的,调整人类环境利用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汪劲教授区别:金、韩的定义,界定了环境法的对象(各种社会关系)、目的(保护环境、资源)和范围(法律规范),但对环境法的调整对象(特定社会关系)未明确表达。
汪的定义具体了对象:调整人类环境利用关系。
汪:环境法内涵包括三层含义:第一,环境法的目的是要保护和改善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通过预防和治理人为环境侵害的方法来实现的;第二,环境法的调整对象不仅是人类在利用环境过程中产生的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而且还包括人类在环境利用过程中产生的与自然物(生态系统)之间受自然规律约束的特殊关系;第三,环境法的范畴包括与人类环境利用关系相关的全部法律规范,既有以环境与资源保护为目的的法律规范,也有其他法律部门中同环境与资源保护相关的法律规范。
2.环境法律关系是指由环境与资源保护立法所确认和调整的、各主体在利用环境和自然资源活动中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
3.环境伦理是指人对自然的伦理。
它涉及人类在处理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时,何者为正当、合理的行为,以及人类对于自然界负有什么样的义务等问题。
二、简答(6‘x5=30‘)1。
环境法的目的,是立法者在考虑制定环境法律之前所要明确确立的、基本的立法意图,是确立环境法基本原则的思想和理论结晶。
从理论上讲,作为环境立法的实质上的目的,应当是保护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衡平世代间人类在既得利益与长期发展和繁衍上的相互关系,最终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一)外国和国际环境法立法的目的1.外国环境立法美国.韩国.日本.德国等国家的环境基本法的立法目的规定至少涵盖了世代间的衡平、保护人类健康和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正确调整人类与环境关系这么几个方面。
序号 代码 课程名称 学分 教材名称 编著者 出版社 版次1 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2 3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4 3 0015 英语(二) 14 大学英语自学教程(上下) 高远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8年版4 0167 劳动法 4 劳动法学 贾俊玲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3年版5 0169 房地产法(选考) 3 房地产法 程信和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年版6 0226 知识产权法 4 知识产权法 吴汉东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3年版7 0227 公司法 4 公司法 顾功耘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年版8 0228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 4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 金瑞林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年版9 0230 合同法 4 合同法 王利明崔建远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年版10 0233 税法(选考) 3 税法 严振生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0年版11 0246 国际经济法概论 6 国际经济法概论 陈安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年版12 0249 国际私法 4 国际私法 李双元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年版13 0257 票据法(选考) 3 票据法 姜建初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0年版14 0258 保险法(选考) 3 保险法 覃有土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0年版15 0259 公证与律师制度(选考) 3 公证与律师制度 陈光中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0年版16 0262 法律文书写作 3 法律文书写作 宁致远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年版17 0263 外国法制史(选考) 4 外国法制史 由嵘胡大展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0年版18 0264 中国法律思想史(选考) 4 中国法律思想史 杨鹤皋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年版19 0265 西方法律思想史(选考) 4 西方法律思想史 张宏生谷春德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0年版20 5678 金融法(选考) 4 金融法 吴志攀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9年版21 5680 婚姻家庭法(一) 3 婚姻家庭法 杨大文马亿南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年版22 8801 毕业论文 0 学分 65 加考课程 0242 民法学 7 民法学 郭明瑞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1年版5677 法理学 7 法理学 沈宗灵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0年版<PIXTEL_MMI_EBOOK_2005>45</PIXTEL_MMI_EBOOK_2005>。
中国法学会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第二届理事会领导名单(2004年7月26日中国法学会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第二次会员代表大会选举通过)名誉会长:韩德培武汉大学教授会长:蔡守秋武汉大学教授副会长(按姓氏笔画为序):王树义武汉大学教授王灿发中国政法大学教授王 曦上海交通大学教授甘藏春国土资源部司长吕忠梅(女)湖北省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孙佑海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法案室主任张梓太华东政法学院教授杨朝飞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政策法规司司长陈泉生(女)福州大学教授陈德敏重庆大学教授周 珂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徐祥民中国海洋大学教授秘书长:李启家武汉大学副教授中国法学会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顾问名单(2004年7月26日中国法学会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第二次会员代表大会选举通过)顾问(按姓氏笔画为序):王玉庆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副局长文伯屏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孙延祜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教授肖隆安武汉大学教授肖乾刚郑州大学教授金瑞林北京大学教授种明钊西南政法大学教授中国法学会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学术委员会(2004年7月26日中国法学会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第二次会员代表大会选举通过)主任委员:马骧聪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副主任委员:戚道孟南开大学教授窦玉珍(女)西北政法学院教授委员:陈仁华东政法学院教授陈汉光武汉大学教授彭守约武汉大学教授王宗廷中国地质大学教授丘国堂深圳市司法局法律培训中心教授张孝烈西南政法大学教授姚慧娥(女)华东政法学院教授秘书:李广兵武汉大学副教授胡 斌武汉大学环境法研究所办公室主任中国法学会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西部开发法律研究专业委员会(2004年7月26日中国法学会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第二次会员代表大会选举通过)主任委员:陈德敏(兼)重庆大学教授副主任委员:李希昆昆明理工大学教授黄 河西北政法学院教授刘海亮辽宁省法律研究所研究员周训芳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教授肖国兴郑州大学教授李启家武汉大学副教授委员:马 燕(女)中国政法大学副教授仇永胜云南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田义文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朱建国中国农业科学院区划所副研究员李永宁西北政法学院教授黄锡生重庆大学教授郝庆军(女)山西财经大学教授曾文革重庆大学教授张树兴昆明理工大学副教授彭友峰青海省省委党校法学部副教授曹明德西南政法大学教授秘书长:黄锡生重庆大学教授副秘书长:曾文革重庆大学教授吴志良武汉大学副教授李广兵武汉大学副教授胡 斌武汉大学环境法研究所办公室主任中国法学会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秘书处组成秘书长:李启家武汉大学副教授副秘书长:罗 吉(女)武汉大学副教授李广兵武汉大学副教授柯 坚武汉大学副教授汪 劲北京大学副教授王明远清华大学副教授常纪文中国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殷从远国土资源部政策法规司处长别 涛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政策法规司处长陈 琴(女)水利部政策法规司处长巴连柱国家林业局政策法规司处长中国法学会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第二届理事会常务理事名单(2004年7月26日中国法学会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第二次会员代表大会选举通过)马 燕(女)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副教授马小玲(女)国家环保局华南环科所研究员王树义武汉大学环境法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导王灿发中国政法大学环境资源法研究所教授、博导王 曦上海交通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导王夙理国家环保总局政策法规司副司长王明远清华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卢昌强国家林业局政策法规司副司长卢炯星厦门大学法学院教授甘藏春国土资源部政策法规司司长田义文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刘时山国务院法制办副司长刘国涛山东师范大学政治法律学院副教授刘海亮辽宁省法律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吕文艳(女)湖北省环保局副局长,高工吕忠梅(女)湖北省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教授、博导孙佑海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法案室主任,教授、博导孙国顺外交部条法司朱 谦苏州大学王健法学院副教授朱建国中国农业科学院区划所副研究员江伟钰(女)华东理工大学社会学院法律系教授那 力(女)吉林大学法学院教授张梓太华东政法学院经济法学院院长,教授、博导李永宁西北政法学院教授李光禄山东科技大学文法学院院长,教授李启家武汉大学环境法研究所副教授,副所长李希昆昆明理工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教授李明华浙江林学院人文学院院长,教授李恒远中华环境联合会副秘书长,高工李挚萍(女)中山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李爱年(女)湖南师范大学法学院系主任,教授李耀芳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杜 群(女)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院副教授束伟星国土资源部政策法规司副司长杨朝飞国家环保总局政策法规司司长汪 劲北京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汪 绚(女)国家林业局政策法规司司长肖国兴郑州大学法学院教授,副院长肖剑鸣福州大学法学院教授陈利根南京农业大学土地管理学院院长,教授、博导陈泉生(女)福州大学法学院院长,教授陈德敏重庆大学法学院副校长,教授、博导周 珂中国人民大学环境资源法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导周玉华(女)东北林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教授周训芳中南林学院院长,教授罗 吉(女)武汉大学法学院环境法研究所副教授柯 坚武汉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洪一平长江水资源保护局局长,高工赵红梅(女)中国政法大学环境资源法研究所副教授,副所长赵美珍(女)江西理工大学法学院教授郝庆军(女)山西财经大学法学院教授夏善晨上海大学教授徐 军河海大学法律系副主任,副教授徐祥民中国海洋大学法学院校长助理、院长,教授、博导郭 院(女)中国海洋大学海洋法学研究所副所长,副教授钱水苗浙江大学法学院副书记,教授高利红(女)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常纪文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法学系副研究员曹 伟山东大学法学院教授曹明德西南政法大学副主编,教授黄 河西北政法学院系主任,教授黄锡生重庆大学法学院副院长,副教授黄德林中国地质大学政法学院副院长,教授彭友峰青海省省委党校法学部副教授程晓冰水利部水资源司助理巡视员,高工翟 勇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法案室副局级巡视员蔡 薇(女)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法案室副主任蔡守秋武汉大学环境法研究所教授、博导中国法学会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第二届理事会理事名单 (2004年7月26日中国法学会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第二次会员代表大会选举通过) 丁 智(女)北京林业大学法律系副教授于杨曜(女)华东理工大学社会学院法律系副系主任,副教授马 燕(女)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副教授马小玲(女)国家环保局华南环科所研究员马英杰(女)中国海洋大学副教授马品懿(女)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副教授马霄汉湖北省国土资源厅处长仇永胜云南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巴连柱国家林业局政策法规司处长文同爱湖南师范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方 堃上海交通大学法学院讲师王 立(女)国家法官学院副教授王 蓉(女)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讲师王树义武汉大学环境法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导王小萍(女)山西财经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王灿发中国政法大学环境资源法研究所教授、博导王 曦上海交通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导王文革上海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王世进江西理工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王夙理国家环保总局政策法规司副司长王权典华南农业大学人文学院院长助理王宗廷中国地质大学环境资源法研究所所长,教授王明远清华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王晓冬中国矿业大学文学与法政学院系主任,副教授王跃先东北林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院长,教授王曙光《科技与法律》杂志社总编邓海峰清华大学法学院博士后卢昌强国家林业局政策法规司副司长卢炯星厦门大学法学院教授甘藏春国土资源部政策法规司司长田义文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田其云烟台师范学院地理与资源管理学院副教授田肇树山西财经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申进忠中国计量学院法学院副教授刘 波(女)广东商学院法学院副教授刘 敏(女)北京外国语大学副教授刘时山国务院法制办副司长刘国涛山东师范大学政治法律学院副教授刘海亮辽宁省法律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刘惠荣(女)中国海洋大学法学院教授吕文艳(女)湖北省环保局副局长,高工吕忠梅(女)湖北省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教授、博导孙佑海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法案室主任,教授、博导孙寿松黄河水利委员会水政局副局长,高工孙国顺外交部条法司孙法柏山东科技大学文法学院副教授成 红(女)河海大学法律系副教授朱 谦苏州大学王健法学院副教授朱建国中国农业科学院区划所副研究员朱春玉(女)郑州大学法学院副编审朴光洙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教授江伟钰(女)华东理工大学社会学院法律系教授许 健(女)福州大学法学院副教授许可祝(女)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副教授那 力(女)吉林大学法学院教授何卫东上海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副研究员余耀军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别 涛国家环保总局政策法规司处长吴志良武汉大学法学院讲师张 璐华东政法学院经济法学院副教授张红霄(女)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经济法系系主任,副教授张建伟河南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张树兴昆明理工大学法学院系主任,副教授张炳淳西北政法学院教授张梓太华东政法学院经济法学院院长,教授、博导李广兵武汉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李文伟北京工业大学法律系副教授李永宁西北政法学院教授李光禄山东科技大学文法学院院长,教授李延荣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李启家武汉大学环境法研究所副教授,副所长李希昆昆明理工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教授李明华浙江林学院人文学院院长,教授李恒远中华环境联合会副秘书长,高工李挚萍(女)中山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李爱年(女)湖南师范大学法学院系主任,教授李艳芳(女)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李淑新(女)国家林业局政策法规司处长李耀芳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杜 群(女)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院副教授束伟星国土资源部政策法规司副司长杨素娟(女)中国政法大学环境资源法研究所副教授,副所长杨朝飞国家环保总局政策法规司司长汪 劲北京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汪 绚(女)国家林业局政策法规司司长肖国兴郑州大学法学院教授,副院长肖剑鸣福州大学法学院教授邹 雄福州大学法学院院长助理,副教授陈 琴(女)水利部政策法规司处长,高级经济师陈光荣广东省环保局副局长、高工陈利根南京农业大学土地管理学院院长,教授、博导陈泉生(女)福州大学法学院院长,教授陈德敏重庆大学法学院副校长,教授、博导周 洪国家林业局林业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处长周 珂中国人民大学环境资源法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导周今峰国家林业局政策法规司副处长周玉华(女)东北林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教授周训芳中南林学院院长,教授孟庆瑜河北大学政法学院副教授岳仲明全国人大法工委经济法室处长易骆之湖南大学校长办公室副教授林灿铃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副教授罗 吉(女)武汉大学法学院环境法研究所副教授罗 丽(女)北京理工大学法学院副教授郑少华华东政法学院副教授金福海烟台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教授柯 坚武汉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洪一平长江水资源保护局局长,高工洪国增江苏省水利厅处长胡 斌武汉大学环境法研究所工程师胡 静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讲师胡珍强重庆市水利局副处长,工程师赵 伟水利部政策法规司副司长,教高赵红梅(女)中国政法大学环境资源法研究所副教授,副所长赵绘宇(女)上海交通大学法学院讲师赵美珍(女)江西理工大学法学院教授郝庆军(女)山西财经大学法学院教授钭晓东温州师范学院法政学院副教授唐双娥(女)湖南大学法学院博士夏善晨上海大学教授夏少敏浙江林学院人文学院副教授徐 军河海大学法律系副主任,副教授徐 松湖北省环保局处长徐伟敏(女)山东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徐祥民中国海洋大学法学院校长助理、院长,教授、博导殷从远国土资源部政策法规司处长秦 鹏重庆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秦工一武汉市环保局处长,高工秦天宝武汉大学法学院讲师秦世源重庆市人大常委会环境资源委员会办公室主任莫起升河南大学教授,教务处长郭 院(女)中国海洋大学海洋法学研究所副所长,副教授钱水苗浙江大学法学院副书记,教授高利红(女)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副教授高桂林北京市法学会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副教授常纪文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法学系副研究员曹 伟山东大学法学院教授曹明德西南政法大学副主编,教授黄 河西北政法学院系主任,教授黄 霞(女)中国地质大学政法学院副院长,副教授黄争鸣深圳市环保局副局长,高工黄启才福建省国土资源厅处长,高工黄明健福州大学法学院副教授黄锡生重庆大学法学院副院长,副教授黄德林中国地质大学政法学院副院长,教授彭友峰青海省省委党校法学部副教授曾文革重庆大学法学院院长助理,教授温英民国家环保总局政策法规司处长谢军安石家庄经济学院法学院院长,教授程立峰黑龙江省环保局副局长,高工程晓冰水利部水资源司助理巡视员,高工蒋小兰(女)西南政法大学副主任,副研究员蒋兰香(女)中南林学院副教授翟 勇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法案室副局级巡视员蔡 薇(女)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法案室副主任蔡先凤宁波大学法学院副教授蔡守秋武汉大学环境法研究所教授、博导操小娟(女)武汉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魏 勇重庆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处长,经济师魏莉华(女)国土资源部政策法规司处长。
环境法学硕士研究生参考书目一、中文教材与著作1.张文显主编:《法理学(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2.金瑞林主编:《环境法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3.蔡守秋主编:《环境资源法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4.吕忠梅著:《环境法学》,法律出版社2004版。
5.王曦编著:《国际环境法》,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
6.叶俊荣著:《环境政策与法律》,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7.陈慈阳著:《环境法总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8.金瑞林、汪劲著:《20世纪环境法学研究述评》,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9.蔡守秋主编:《欧盟环境政策法律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10.王树义著:《俄罗斯生态法》,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11.吕忠梅著:《环境法新视野》,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
12.吕忠梅主持:《超越与保守——可持续发展视野下的环境法创新》,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13.吕忠梅著:《沟通与协调之途——论公民环境权的民法保护》,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14.64.汪劲著:《环境法律的理念与价值追求——环境立法目的论》,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
15.王曦著:《美国环境法概论》,武汉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16.陈泉生著:《可持续发展与法律变革》,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
17.陈泉生、张梓太著:《宪法与行政法的生态化》,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
18.陈泉生等著:《环境法学基本理论》,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19.杜群著:《环境法融合论》,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20.曹明德著:《环境侵权法》,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
21.王明远著:《环境侵权救济法律制度》,中国法制出版社2001年版。
22.王灿发主编:《环境纠纷处理的理论与实践》,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23.郑少华著:《生态主义法哲学》,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
24.郑少华著:《从对峙走向和谐:循环型社会法的形成》,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金瑞林一、单项选择题(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1、A市某县土地管理局以刘某非法占地建住宅为由,责令其限期拆除建筑,退还所占土地。
刘某不服,申请行政复议。
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A.复议机关只能为A市土地管理局B.若刘某撤回复议申请,则无权再提起行政诉讼C.刘某有权委托代理人代为参加复议D.若复议机关维持了某县土地管理局的决定,刘某逾期不履行的,某县土地管理局可以自行强制执行2、对某市某县公安局派出所以该县公安局的名义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申请的复议,应由下列哪项所述机关管辖?()A.该县公安局B.该派出所C.该县人民政府或某市公安局D.某市人民政府3、A市某县土地管理局以刘某非法占地建住宅为由,责令其限期拆除建筑,退还所占土地。
刘某不服,申请行政复议。
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A.复议机关只能为A市土地管理局B.若刘某撤回复议申请,则无权再提起行政诉讼C.刘某有权委托代理人代为参加复议D.若复议机关维持了某县土地管理局的决定,刘某逾期不履行的,某县土地管理局可以自行强制执行4、按照《行政复议法》的规定,管理相对人认为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所依据的规定不合法,可以()向行政复议机关提出对该规定的审查申请。
A.一并B.单独C.事后D.事先5、对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工作部门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可以向该部门的本级人民政府申请行政复议,也可以向上一级主管部门申请复议,()。
A.由该部门的本级政府决定B.由该部门的上一级主管部门决定C.由申请人自由选择D.由本级政府与上一级主管部门协商决定6、恒生公司进口的一批货物被某海关作出扣押的决定,该公司不服,应向()申请复议。
A.该海关B.该海关所在市的人民政府C.该海关所属省的人民政府D.该海关的上级主管部门7、行政复议的被申请人应当自收到行政复议机关负责法制工作的机构发送的申请书副本或申请笔录复印件之日起()内,提出书面答复,并提交当初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证据.依据和其他有关材料。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金瑞林一、单项选择题(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1、1995年8月5日上午,田某和朋友在家喝完酒后骑车去商场买东西,从商场出来后,听见有人说:“你车胎没气了。
”田某低头看车胎有气,随与其(张某)争吵并厮打在一起。
民警赵某正在执勤中,见状即上前将田某抱住,并说:我是派出所的,别动。
田某想要挣脱,赵某便将田某的腰带抽出,将其左手套住,正欲套右手时,田某向反方向用力,失去平衡,头部着地倒下,赵某遂将田某送至医院。
经鉴定,田某视神经萎缩。
田某于是向公安局提出赔偿请求。
则本案中:()A.派出所民警在执行职务过程中造成田某伤害,公安机关应当承担侵权赔偿责任B.赵某的行为是正当的职权行为,不具有违法性C.赵某的身体伤害与民警赵某的行为之间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所以公安机关应当承担相应赔偿责任D.如果公安机关逾期不予赔偿,赵某只能向上级机关申请复议2、根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要求,行政机关不得设立任何形式的“小金库”;严格执行( )制度,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罚没收入必须全部上缴财政,严禁以各种形式返还。
A.收支两条线B.罚缴分离C.执法上审裁分离D.决策上审裁分离3、刘某1999年4月向某县郊区某村申请建房,经同意后,在该村地界修建了105平方米的平房。
同年10月,县城建局认定该建筑为违章建筑,责令刘某强行拆除,并在强拆时将刘某部分财产损坏。
刘某诉至法院,要求赔偿。
下列正确的说法是:()A.城建局的行为合法,不予赔偿B.城建局的行为违反法定程序,但因所拆建筑属违章建筑,因此不予赔偿C.城建局的行为合法,只能对刘进行补偿D.城建局的行为违反法定程序,应对刘某财产权造成的损害进行赔偿4、根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下面不属于完善行政监督制度和机制,强化对行政行为的监督内容的是()A.自觉接受人大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B.接受人民法院依照行政诉讼法的规定对行政机关实施的监督C.加强对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监督D.认真贯彻行政监察法,加强行政复监察工作5、根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提出法律议案和地方性法规草案,制定行政法规.规章以及规范性文件等制度建设,重在提高( )。
A.质量B.数量C.总量D.积累量6、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应当依法报送备案。
对报送备案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政府()应当依法严格审查,做到有件必备.有备必审.有错必纠。
A.法制机构B.人事机构C.监察机构D.执法机构7、根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监察.审计等专门监督机关要切实履行职责,依法独立开展专门监督。
监察.审计等专门监督机关要与( )机关密切配合,及时通报情况,形成监督合力。
A.检察B.法院C.人事D.法制8、根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要改进政府立法工作方法,扩大政府立法工作的公众参与程度。
实行()工作者.实际工作者和专家学者三结合,建立健全专家咨询论证制度。
A.立法B.执法C.司法D.守法9、根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下面不属于提高制度建设质量方面内容的是()A..加大政府管理成效的力度B.按照条件成熟.突出重点.统筹兼顾的原则,科学合理制定政府立法工作计划。
C..改进政府立法工作方法,扩大政府立法工作的公众参与程度D.积极探索对政府立法项目尤其是经济立法项目的成本效益分析制度10、1995年8月5日上午,田某和朋友在家喝完酒后骑车去商场买东西,从商场出来后,听见有人说:“你车胎没气了。
”田某低头看车胎有气,随与其(张某)争吵并厮打在一起。
民警赵某正在执勤中,见状即上前将田某抱住,并说:我是派出所的,别动。
田某想要挣脱,赵某便将田某的腰带抽出,将其左手套住,正欲套右手时,田某向反方向用力,失去平衡,头部着地倒下,赵某遂将田某送至医院。
经鉴定,田某视神经萎缩。
田某于是向公安局提出赔偿请求。
则本案中:()A.派出所民警在执行职务过程中造成田某伤害,公安机关应当承担侵权赔偿责任B.赵某的行为是正当的职权行为,不具有违法性C.赵某的身体伤害与民警赵某的行为之间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所以公安机关应当承担相应赔偿责任D.如果公安机关逾期不予赔偿,赵某只能向上级机关申请复议11、根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监察.审计等专门监督机关要切实履行职责,依法独立开展专门监督。
监察.审计等专门监督机关要与( )机关密切配合,及时通报情况,形成监督合力。
A.检察B.法院C.人事D.法制12、根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下列不属于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方面内容的是()A.依法界定和规范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B.合理划分和依法规范各级行政机关的职能和权限C.完善依法行政的财政人事保障机制D.改革行政管理方式,推进政府信息公开13、依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以下表述哪一项不属于不断提高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依法行政的观念和能力的内容()A.提高领导干部依法决策的能力和水平B.建立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学法制度,增强法律意识,提高法律素质,强化依法行政知识培训。
C.建立和完善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依法行政情况考核制度D.积极营造全社会尊法守法.依法维权的良好环境14、根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不属于建立健全科学民主决策机制内容的是()A.健全行政决策机制B.完善行政决策程序C.建立健全决策跟踪反馈和责任追究制度D.考核决策实施结果15、我国国家赔偿法的原则是违法归责,下列对违法的含义不正确的理解是:()A.违法指的是行为违法B.违法指的是行为结果违法C.违法指的是违反法律,是一个客观标准D.行政违法既包括积极的作为,也包括消极的不作为16、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下列行为时,受害人有权获得国家赔偿的是:()A.对桥梁管理欠缺B.因军事演习发生损害C.行政裁量不当D.乱摊派17、2004年11月10日,郝甲之子郝乙因无证驾驶郝甲的汽车被警察张某扣留。
张某将汽车开往公安局时不慎将汽车撞坏。
郝甲单独就损害赔偿向法院提起诉讼,法院裁定驳回起诉。
法院可能采用的理由是:()A.原告不具备诉讼主体资格B.张某的行为系与行使职权无关的个人行为C.损害是由郝乙的行为导致,国家不承担责任D.请求赔偿的程序不合法18、根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监察.审计等专门监督机关要切实履行职责,依法独立开展专门监督。
监察.审计等专门监督机关要与( )机关密切配合,及时通报情况,形成监督合力。
A.检察B.法院C.人事D.法制19、我国国家赔偿法的原则是违法归责,下列对违法的含义不正确的理解是:()A.违法指的是行为违法B.违法指的是行为结果违法C.违法指的是违反法律,是一个客观标准D.行政违法既包括积极的作为,也包括消极的不作为20、根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下面不属于完善行政监督制度和机制,强化对行政行为的监督内容的是()A.自觉接受人大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B.接受人民法院依照行政诉讼法的规定对行政机关实施的监督C.加强对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监督D.认真贯彻行政监察法,加强行政复监察工作21、依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建立健全科学民主决策机制不要求 ( ) A.健全行政决策机制B.完善行政决策程序C.建立健全决策跟踪反馈和责任追究制度D.推进政府信息公开22、根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下面不属于完善行政监督制度和机制,强化对行政行为的监督内容的是()A.自觉接受人大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B.接受人民法院依照行政诉讼法的规定对行政机关实施的监督C.加强对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监督D.认真贯彻行政监察法,加强行政复监察工作23、根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要改进政府立法工作方法,扩大政府立法工作的公众参与程度。
实行()工作者.实际工作者和专家学者三结合,建立健全专家咨询论证制度。
A.立法B.执法C.司法D.守法24、我国国家赔偿以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行使职权时的()为前提条件。
A.个人过错B.公务过错C.行为违法D.无过错责任25、根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要减少行政执法层次,适当下移执法重心;对与人民群众日常生活.生产直接相关的行政执法活动,主要由( )两级行政执法机关实施。
要完善行政执法机关的内部监督制约机制。
A.市.县B.省.市C.省.县D.县.乡26、根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下面选项不属于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的是()A.党的十六大把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并明确提出“加强对执法活动的监督,推进依法行政”B.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以及依法治国的客观要求相比,依法行政还存在不少差距C.行政决策程序和机制不够完善;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现象时有发生,人民群众反映比较强烈D.对行政行为的监督制约机制相对健全,一些违法或者不当的行政行为得到及时.有效的制止或者纠正,行政管理相对人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得到及时救济27、依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建立健全科学民主决策机制不要求 ( ) A.健全行政决策机制B.完善行政决策程序C.建立健全决策跟踪反馈和责任追究制度D.推进政府信息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