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部黑色素瘤的病因有哪些
- 格式:docx
- 大小:4.30 KB
- 文档页数:2
黑色素瘤的症状及护理措施黑色素瘤的疾病出现在生活中也是多见的,要知道,黑色素瘤的疾病对于体内的危害也是十分巨大的。
及早通过黑色素瘤的症状诊断治疗很关键,那么,下面我们一起了解下黑色素瘤的症状吧。
1.蔓延型:此型黑色素瘤的症状呈表浅湿疹样外观,多由原位黑色素瘤浸润发展而来,肿瘤周围皮肤具有湿疹样变化。
蔓延型湿疹样恶性黑色素瘤的边缘不规则,表面凹凸不平,呈灰黑色、灰白色、淡红色等杂乱色。
2.雀斑型:此型多由原位病变恶性雀斑发展而来。
黑色素瘤的瘤块附近表皮具有雀斑样特征。
其边缘变极不规则,但黑色素瘤患者的表面却呈扁平状,颜色多呈不同程度之棕色,亦可与蔓延型相似。
本型黑色素瘤的症状常于老年面部雀斑病变基础上发生,不过我国较少见。
1、了解病人病情及心理状态,就病人焦虑问题向医生咨询,让病人了解化疗有关常识,消除恐惧心理,配合治疗。
2、避免强烈的阳光、嘈杂的声音以及强烈气味如香水或其他病人的呕吐物的刺激。
3、看电视、听音乐、谈论病人感兴趣的话题,甚至下棋,都能有助于分散病人的注意力,减少恶心呕吐。
4、治疗间隙期,鼓励病人到室外散步,呼吸新鲜空气,做适宜的运动,如气功等。
5、在与病人的谈话中,不能渲染化疗引起的恶心呕吐,以免加重心理负担。
6、病人出现恶心呕吐时,应作短暂休息。
呕吐严重时暂禁食,每次呕吐后用病人感兴趣的液体漱口。
呕吐停止后从汤水开始逐步恢复饮食。
7、化疗药物引起的恶心呕吐,也完全可以用药物防治。
8、由于脱发后头皮很敏感,化疗期不应使用有刺激性的香皂和洗发剂,头发剪短,不要染发和烫发,也不用温度太高的吹风机吹头发。
脱发只是暂时现象,治疗结束后头发会重新长出,而且可能长得比化疗前更密更粗。
9、保持口腔清洁,养成早晚刷牙饭后漱口的习惯,治疗期间选用质地柔软的牙刷,不用牙签剔牙,不吃过烫粗糙带刺或有刺激性的食物,避免造成口腔的微小损伤。
10、食物不要太烫,因高热食物加速肠蠕动而加重腹泻,少吃甜食及富合纤维类食物,以免产气过多引起腹痛腹胀。
黑色素瘤的发病机制研究黑色素瘤是一种严重的皮肤癌症,其主要特征是皮肤上出现黑色或棕色的斑点、痣或者痤疮。
近年来,由于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度增强,该疾病的发病率也逐渐上升。
然而,黑色素瘤的发病机制仍然是一个谜。
本文将对黑色素瘤的发病机制进行研究。
一、遗传因素对黑色素瘤的影响黑色素瘤的发病机制受到了许多因素的影响,在其中,遗传因素被认为是主要因素之一。
研究发现,家族性黑色素瘤患者携带的遗传突变有助于该疾病的发展。
目前已发现很多与黑素瘤发生相关的遗传突变,其中包括CDKN2A、CDK4、MITF等基因。
这些基因的突变会直接影响到黑色素瘤的发病率和发展过程。
二、紫外线对黑色素瘤的影响此外,紫外线辐射,特别是强烈的UVB辐射,也是黑色素瘤的发病机制之一。
当人体皮肤暴露在紫外线下,会导致DNA损伤和各种细胞受到损伤。
这些细胞可能包括黑色素细胞,因为它们含有大量的黑色素颗粒,而这些颗粒易受紫外线辐射的影响。
此外,当细胞受到紫外线辐射时,会逐渐产生DNA突变,促进黑色素细胞的发展。
迄今为止,已经证实黑色素瘤中CDKN2A 基因的突变使其特别容易受到UV紫外线的伤害,使其容易发生恶性变化。
三、免疫因素对黑色素瘤的影响除此以外,免疫系统的异常反应也可能是黑色素瘤的发病机制之一。
研究表明,黑素瘤患者的免疫系统在对抗肿瘤细胞时存在问题。
黑色素瘤中检测到高水平的炎症细胞浸润,可能是由免疫细胞引起的。
这些细胞分泌的炎性细胞因子会导致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扩散。
四、代谢因素对黑色素瘤的影响最近的研究还发现代谢途径在黑色素瘤的发病机制中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研究发现,在黑色素细胞中对代谢途径的调节可以诱导黑色素瘤细胞的凋亡,从而抑制黑色素瘤的生长。
另一方面,代谢异常也是黑色素瘤发展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因为癌细胞比正常细胞需要更多的能源来维持细胞的快速增长和分裂。
总之,黑色素瘤的发病机制十分复杂,其发病机制包括遗传基因、紫外线辐射、免疫和代谢因素,而这些因素都在更大程度上加速肿瘤的发展过程。
黑素瘤:一、流行病学:来源于黑色素细胞的高度恶性肿瘤。
该病起病隐袭、高度恶性、预后很差。
该病多发生于白色人种,,尤其是有日晒史的。
近年来国内外黑素瘤的发病率均在不断上升。
二、临床表现:(一)发生部位:最常见于女性的四肢和男性的的躯干,多发生于皮肤和邻近皮肤的黏膜,故也常称皮肤黑素瘤。
皮肤黑素瘤起源于与黑色素细胞有关的皮损,起初通常为棕色或蓝黑色小点,呈浸润性生长,生长迅速,质韧无毛,大小不等,迅速破溃,沿淋巴管可见细线状色素沉着,围绕原发灶可出现多发的隆起型卫星结节。
(二)皮肤黑素瘤分型:1.表浅播散型黑素瘤(SSM):占所有皮肤黑素瘤的70%,早期为扁平状,至垂直生长期时皮损进一步增大,周边呈锯齿状。
2.结节型黑素瘤(NM):占15%~30%,侵袭性较强,颜色较深,多为蓝黑色,类似血泡或血管瘤,也有红色、灰色、紫色,甚至无色。
3.雀斑型黑素瘤(LMM):几乎均属于头颈部,多为棕黄色皮损,周边纤细迂曲,呈锯齿状,较少出现转移。
4.肢端雀斑型黑素瘤(ALM):病变特征性出现于手掌、足底或甲床下,呈棕黄色或褐色,可突然出现颜色改变。
多发生于老年人,发病较快,侵袭性强,容易出现转移。
除了皮肤外,约有10%的黑素瘤发生于皮肤以外的部位,其中常见的部位包括眼球的色素膜、脑膜的脉络丛以及消化道黏膜等。
其中色素膜黑素瘤是眼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根据发生的部位可分为虹膜、睫状体和脉络膜黑,一般生长缓慢、恶性程度较低、预后优于皮肤黑素瘤。
消化道黏膜黑素瘤发生率不高,主要发生于肛门区,临床无特异性症状,淋巴结常受累,预后较差,还可发生于口腔黏膜或食管黏膜。
淋巴结是黑素瘤最常见的转移部位,主要表现为区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常见的部位包括皮肤及软组织、肺、肝等。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皮肤黑素瘤多见于白晳或光亮的皮肤,尤其有日光暴露史的。
与含色素的皮损密切相关,当皮损出现以下变化时,常提示早期皮肤黑素瘤的可能:①颜色改变,尤其以蓝黑色、灰色、棕色和杂色最为重要②表面不规则隆起、粗糙、脱屑和渗液等③周边参差不齐,呈锯齿状④皮损迅速增大、持续瘙痒、结痂或出现卫星结节等。
黑色素瘤的临床表现与治疗一、黑色素瘤的临床表现黑色素瘤发生于中老年人较多,男比女多发,好发下肢足部,其次是躯干,头颈部和上肢,症状主要为迅速长大的黑色素结节,初起可于正常皮肤发生黑色素沉着,或者色素痣发生色素增多,黑色加深,继之病变损害不断扩大,硬度增加,伴有痒痛感觉,黑色素瘤的病损有的呈隆起,斑块及结节状,有的呈蕈状或菜花状,向皮下组织生长时则呈皮下结节或肿块型,向四周扩散者则出现星状黑斑或小结节,常见表现是黑色素瘤的区域淋巴结转移,甚者以区域淋巴结肿大而就诊,到晚期由血流转移至肺,肝,骨,脑诸器官。
1.临床分型(1)表浅蔓延型最多见,约占70%,好发于50岁左右,女性多发于肢体,男性好发于躯干,其恶性程度介于雀斑型和结节型之间,早期表现为棕黄色,棕色,蓝色或黑色,大多数可呈玫瑰红或桃红色,其边缘呈锯齿状,并使皮肤纹理消失,辐射生长期持续1~12年,此期内发生淋巴结转移者不到5%。
(2)雀斑型占 10%~15%,为四型中恶性程度最低的一种,好发于头,颈,手背等暴露部位,多见于60~70岁,女性多见,临床上表现为较大的,平的或略高出皮面的棕黄色或棕色病灶,当辐射生长伴有垂直生长时,局部呈灶性隆起,颜色仍为棕黄色,淋巴结转移率为25%左右。
(3)结节型为四型中恶性度最高的一型,占12%左右,好发于50岁左右,男女之比为2∶1,好发于背部,临床为灰色带有桃红色彩的结节,当病灶继续生长时其颜色变成蓝黑色,呈紫黑果酱样圆顶形或息肉样块物,垂直生长为其唯一生长方式,病程进展迅速,一般持续数月至1 年,并较早发生溃疡和淋巴结转移,本型预后较差。
(4)肢端色斑样黑素瘤主要发于手掌,脚底及甲下,辐射生长期皮损为棕黄,棕褐或黑色,不高出皮面,若在甲下可见不规则的棕黄或棕褐色条纹由甲床向近端扩展,辐射生长期持续1年左右,不及时处理则进入垂直生长期,病灶呈结节状隆起,淋巴结转移率亦随之增加,预后亦差。
2.临床分期根据原发灶的范围,淋巴结转移的情况和影像学检查有否远隔转移等结果来估测病期。
【疾病名】黑色素瘤【英文名】melanoma【缩写】【别名】黑色素细胞瘤;黑素瘤【ICD号】D03.4【概述】黑色素瘤恶性程度极高,占皮肤肿瘤死亡病例的极大部分。
多发生于皮肤或接近皮肤的黏膜,也见于软脑膜和脉络膜。
黑色素瘤于19世纪初由Garswell命名,1894年Paget提出来源于黑痣。
【流行病学】黑色素细胞瘤占皮肤肿瘤比例不到10%,白种人比有色人种多见。
好发于成年人,并随年龄增长发病数增加。
【病因】黑色素细胞瘤可由表皮黑色素细胞,痣细胞或真皮成黑色素细胞组成。
肿瘤起源于外胚叶的神经嵴,黑色素细胞位于表皮层与基底细胞间排列,细胞产生色素后,通过树状突将黑色素颗粒输送到基底细胞和毛发内。
正常黑色素细胞瘤变的真正原因尚不清楚,与下列因素可能有关:1.良性黑色素斑块 即黑痣,其中交界痣最易恶变,混合痣较少,而内皮痣则极少恶变。
但头皮黑色素瘤多数并非黑痣转变而来,故有人认为本病不完全与黑痣有关。
2.阳光和紫外线照射 头皮黑色素瘤多见于曝光部位,根据以色列统计,农业工人的年发病率15.4/10万,较城市者高,居住在沿海地区的居民则比居住在山区者高。
20世纪80年代以来黑色素瘤发病率增长1倍以上,估计与大气臭氧层破坏以及皮肤受到紫外线过度照射有关。
3.种族 白人比有色人种发病率高,如美国白种人的年发病率高达42/10万,而黑人仅为0.8/10万。
4.其他 遗传、外伤、慢性机械刺激等因素,也可为致病因素。
【发病机制】病变多发生于真皮和表皮交界处,瘤细胞类似痣细胞,但明显异型,细胞间质和细胞内充满黑色素,根据细胞形态和黑色素量的不一,可分5型:1.大上皮样细胞 多见,细胞呈多边形。
2.小上皮样细胞 核大而不典型。
3.梭形细胞 胞质呈原纤维样,核大染色深。
4.畸形细胞 为单核或多核。
5.树枝突细胞 比正常黑色素细胞大,胞核异型,瘤细胞对酪酶呈强阳性反应,含黑色素少时,在HE切片内难以证实,故有“无黑色素性黑色素瘤”之称,但若用银染色,在少数细胞内仍可检出黑色素。
先天黑色素瘤的原因有哪些?先天性黑色素瘤会给人体的健康造成很大的威胁,如果没有能够得到及时的医治,很可能会出现恶化,尤其是当患处的皮肤出现皮损的时候,很容易使得黑色素瘤等面积扩大,或者是由于感染而使得病情加重,目前对于先天性黑色素瘤形成的原因还不是很明确,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两种比较常见的形成原因。
(一)发病原因恶性黑色素瘤的病因迄今尚未完全清楚,可能有多方面的因素。
1.日光暴晒各国流行病学研究通过与性别有关的皮损解剖学分布差异、移民研究、居住纬度和种族差异研究,提示:阳光辐射是浅皮肤人种黑色素瘤的重要病因。
黑色素瘤集中于间断性曝光位置,在持续避光部位呈散在分布。
男性躯干,尤其是上背部是最多见的发生部位。
而女性更多见于小腿和上背部。
除恶性小痣外,各型黑色素瘤的头颈部累及少见2.种族与遗传在病例对照研究中,已明确一定表现型特征与黑色素瘤易患度有关。
这些表现型包括:浅色皮肤,易于晒伤,金色或红色头发,皮肤苍白,起雀斑,蓝色或绿色眼睛。
因而,白人恶性黑色素瘤的发病率较黑人高。
同时部分恶黑也有家族发病史,有家族黑色素瘤的患者占所有患者的8%~12%。
有家族史者首次发病年龄较早,平均为41.9±16.6岁,而散发患者平均发病年龄为50岁。
基因连锁性研究已明确家族性黑色素瘤基因位于9p21,细胞周期依赖性激酶阻滞剂p161NK4a可能是肿瘤抑制性基因,在近50%,家族性黑色素瘤患者和25%散发患者中存在。
有家族史者一般皮损较扁平,因而预后较好。
当然对其密切随访有助于早期诊断。
先天性的黑色素瘤具有一定的遗传性,因此,当家族里面有人患有先天性黑色素瘤的时候,就应该要特别引起注意,一旦皮肤上出现有黑痣等的情况,最好是能够及时的去医院做检查,尽早地排除黑色素瘤的可能,并且一旦发现患有黑色素瘤应该及时得到有效治疗。
重离子治疗头颈部粘膜恶性黑色素瘤
头颈部粘膜恶性黑色素瘤(MMHN)是一种罕见的恶性肿瘤,根治性局部切除的患者有治愈的可能,但总休预后很差。
根治性手术切除后给予放射治疗并不能有效降低局部复发提高长期生存(38-40)。
目前尚无质子治疗MMHN的报道,可能的原因是认为MMHN对质子放疗是抵抗的。
NIRS1997-2010年应用碳离子共治疗了198例MMHN患者,部分患者同时使用了化疗(32)。
在最初的研究中, 102例患者接受了57.6GyE/16分次/4周的碳离子放射治疗(41),5年生存率35%,这一结果同文献中报道的采用手术联合放疗或化疗研究中的最好的结果类似;该研究也强烈支持在应用碳离子治疗时,应加入全身化疗以降低远处转移。
因此,随后入组的96例患者均给予了同步化疗,DAV方案(Day1:lacarbazine (DTIC) 120 mg/m2 + nimustine 70mg/m2 + vincristine 0.7 mg/m2; Days 2-5:DTIC 120mg/m2),碳离子放疗开始时给予第一周期化疗,放疗完成时给予第二周期化疗,随后再给予3个周期的化疗,4周为一周期,共5个周期(32)。
尽管局部控制率同以往类似,但5年生存率23%提高到58% (表2),这也是迄今为止文献报道的最好结果。
重离子治疗头颈部粘膜恶性黑色素瘤/na/zz/1006852.html。
黑色素瘤是一种恶性程度相当高的恶性肿瘤,又称恶性黑瘤,大多原发于皮肤,也可起源于眼、鼻腔等处,早期可发生转移,转移部位多见肺、脑。
一旦诊断,应尽早作广泛肿瘤切除,并辅助免疫治疗等综合措施。
黑色素瘤其实对我们亚洲人来说还是比较少见,它多发生在白色人种中,黑色人种发生的概率更低。
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各种环境污染,不健康的生活习惯等因素,造成了黑色素瘤的发病率有明显上升的趋势。
在这里我们必须要有足够的重视,关注黑色素瘤这个疾病。
黑色素瘤的症状:早期迹象黑色素瘤的最重要的警示标志是有痣或其他皮肤的生长,如胎记的大小,形状或颜色的任何变化。
观看过了一段半个月到一个月所发生的变化。
使用ABCDE规则评估皮肤的变化,如果您有任何以下变化,请到医院进行相关检查。
A是不对称的。
摩尔皮肤生长的二分之一不匹配的另一半。
B是边界不规则。
衣衫褴褛,缺口,或模糊的边缘。
C是颜色。
色素沉着是不统一。
深浅不一的棕褐色,棕色和黑色。
红色,白色和蓝色的破折号斑驳的外观。
颜色分布的变化,尤其是从边缘到周围的皮肤有痣的颜色的传播,也是黑色素瘤的早期征兆。
D是直径。
痣或皮肤生长大于6毫米(0.25英寸)或铅笔橡皮擦的大小。
这是任何增长的痣都应该关注的问题。
E是进化。
有一个变化的大小,形状,症状(如瘙痒或触痛),表面(尤其是出血),或彩色的摩尔。
在有的痣黑色素瘤的迹象包括:皮肤变厚,如先前平坦的摩尔增厚或提高。
表面,如缩放,糜烂,渗出,出血,结痂。
周围的皮肤,如皮肤发红,肿胀,或围绕一个较大的病变(卫星色素沉着)小新的色块。
感觉,如瘙痒,刺痛或灼痛。
一致性,如软化或小块,容易折断(脆性)。
黑色素瘤可以在现有的痣或皮肤上的其他标记开发,但它往往是在无人盯防的皮肤。
虽然黑色素瘤对身体的地方都能够种植,它往往发生在上背部的男性和女性,妇女的腿。
少的时候,它可以生长在脚底,手掌,指甲床,或粘膜,线体,如口腔,直肠,阴道腔。
在老年人中,面对的是最常见的黑色素瘤生长的地方。
恶性黑素瘤恶性黑素瘤是一种非常严重的皮肤恶性肿瘤,皮肤恶性肿瘤导致的死亡病例中恶性黑素瘤(Malignant Melanoma,MM)占到90%1。
研究证实早期诊断、规范的诊治流程是改善MM预后的关键因素。
疾病概述恶性黑素瘤危险因素包括肤色、种族、日光照射、局部外伤等。
部分恶性黑素瘤起源于色素痣。
由于中国人肢端型恶性黑素瘤较为多见,所以对于发生于手脚的色素痣要特别重视,尤其是当原有色素痣有明显变化,直径大于3mm时。
年龄越大,发生恶性黑素瘤的可能性就越大,所以中老年人更要重视有变化或位于高危部位的色素痣。
对于先天性色素痣,如果面积较大,也要给予足够重视,尤其在中年以后先天性色素痣出现变化时。
这里要强调,色素痣不能采用激光、冷冻或化学药品治疗,一方面美观效果不能保证,另一方面会失去及时明确诊断的机会。
早期恶性黑素瘤及其它一些皮肤恶性肿瘤很容易与色素痣混淆。
如果要去除色素痣,请选择美容切除加病理检查。
[1-2]临床及病理特征黑素瘤分为原位恶性黑素瘤和侵袭性恶性黑素瘤。
早期恶性黑素瘤多为黑色斑片,随着病情加重,斑片可以隆起变大,逐渐形成结节,还可以发生溃疡。
部分恶黑呈现皮肤色,又叫作无色素的恶性黑素瘤。
欧美高加索白种人最常见的是浅表扩散型恶性黑素瘤,主要分布于躯干和四肢,从病理上看主要是以水平侵袭为主。
中国人肢端型恶性黑素瘤最常见,其中一半病例会累及指趾甲和指趾远端组织,另一半发生于掌跖等部位。
肢端型恶性黑素瘤早期多为水平增生侵袭,晚期可以形成结节垂直侵袭。
中国人粘膜恶黑的发生率高于白种人,故而还要重视粘膜部位的黑斑。
对于头面部反复切除仍复发的“色素痣”,要考虑恶性雀斑样痣的可能[3-4]。
疾病诊断(一)MM的临床甄别早期MM 规范诊治后5年生存率能够达到80%以上,所以及早、准确排查出MM皮损临床意义重大。
临床甄别MM主要依靠ABCDE鉴别诊断体系2:A(Asymmetry),皮损不对称; B (Border),边界不规则;C(Color),颜色不均匀;D(Diameter),直径5mm以上;E(Elivation),扩大或结节状生长,皮损退行性改变。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颈部黑色素瘤的病因有哪些
导语: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尤其是空气污染。
总会给我们带来一些呼吸道系统的疾病。
恶性肿瘤就是其中的一种,颈部黑色素瘤是恶性肿瘤的常见表现,
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尤其是空气污染。
总会给我们带来一些呼吸道系统的疾病。
恶性肿瘤就是其中的一种,颈部黑色素瘤是恶性肿瘤的常见表现,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所以我们应该找到颈部黑色素瘤的病因,再采取措施治疗。
病因学尚未完全阐明。
一些研究资料提示,其发生与下列危险因素有关:基因、环境及基因/环境共同因素。
比如不典型(发育不良)痣或黑色素瘤家族史、光导致色素沉着的皮肤、不容易晒黑皮肤、红色头发人种、强的间断日光暴露、日晒伤、多发黑色素细胞痣等。
基因/环境多种因素导致黑素瘤恶性转化。
恶性转化的关键细胞通路:Rb通路、p53通PI3K/AKT通路、RAS/MAPK通路(20~30%NRAS突变,55~60%BRAF突变)。
颈部恶性黑素瘤的临床症状,包括出血、瘙痒、压痛、溃疡等,一般来讲,黑素瘤的症状与发病年龄相关,年轻患者一般表现为瘙痒、皮损的颜色变化和界限扩大,老年患者一般表现为皮损出现溃疡,通常提示预后不良。
颈部恶性黑素瘤的皮损表现与解剖部位及肿瘤的生长方式相关,即与组织学类型相关,组织学类型又因年龄、型别、种族的不同而有很大差异。
不同类型的黑素瘤具有不同的病因和遗传学背景,目前黑素瘤的临床组织学分型采用Clark分型,包括四型:恶性雀斑痣样黑素瘤(LMM);浅表扩散性黑素瘤;肢端雀斑样黑素瘤/黏膜黑素瘤;结节性黑素瘤(NM)。
在患恶性黑素瘤的白种人中,约70%为SSM。
但在
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