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美术上册 搭座塔教案 冀教版
- 格式:doc
- 大小:10.50 KB
- 文档页数:2
【冀教版小学美术说课稿】冀教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上册教案【优秀6篇】冀教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上册教案篇一(一)综合分析壁饰即墙壁上的装饰物。
按制作的材料大致可分为金属壁饰、陶瓷壁饰、纤维纺织壁饰、纸浮雕壁饰等。
本课所选取的壁饰图片,直观地介绍了从构思到选材,从制作到组合等方法,简明易学,真切感人。
学生通过对这些壁饰的欣赏,既提高了他们的学习感性认识,又拓展其想象思维空间,从而促进手脑并用等综合能力的发展,更好地培养学生热爱生活、走进生活、美化生活的情感,同时也为今后的手工制作学习起到铺垫的作用。
教学重点:联系生活进行壁饰的设计制作。
教学难点:不同教材的组合制作。
(二)教学目标①培养学生集体合作的意识,养成勤于动手动脑的好习惯,提高审美能力。
②让学生初步了解壁饰的一般知识,设计制作一件新颖的壁饰。
(一)课前准备●教师准备:三五件不同材料的壁饰作品,剪刀、双面胶带,演示材料,录音机,磁带,有条件地区可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根据各自条件,就地取材。
如:废旧挂历、色卡纸、饮料瓶、芦苇絮、树枝、蛋壳、毛线等。
另外还需备有剪刀、胶水、彩笔等。
(二)教学过程:1:●导入:学生观看教师自编魔术表演,激发兴趣引出壁饰课题。
●欣赏:出示壁饰范具及有代表性的壁饰图片(可用幻灯或实物投影展示),比较制作材料的不同表现,给人外观形象的感受。
●讨论:你能用概括的语言说说最感兴趣的壁饰所表现的内容吗?你还想到用其他的材料来表现壁饰吗?●设计制作:学生欣赏讨论过壁饰之后,知道壁饰的用途,材料的运用及给人的感受。
练习时启发学生联系生活,寻问学生自己的构思,用哪些材料,表现什么内容,颜色如何搭配,并向学生交代剪、贴、编、扎、插、卷、折、揉等技巧的运用,还可以鼓励学生自由结合,集体制作。
●要点提示:贴制时应由整体到局部,由里到外逐层叠加,粘贴时要耐心细致,牢固美观。
●是否乐于主动学习壁饰的相关知识,并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耐心、细致、有条理等良好的行为习惯。
小学美术课《雄伟的塔》优秀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对塔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有所了解。
2. 激发学生对雄伟塔的欣赏和创作兴趣。
教学重点:1. 了解塔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培养学生对美术作品的欣赏能力。
教学难点:1. 如何把握塔的结构和比例。
2. 怎样运用绘画技巧表现塔的雄伟气势。
教学准备:1. 准备一些关于塔的图片和视频资料。
2. 准备相关的绘画材料和工具。
教学过程:1. 向学生介绍塔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引导学生对塔产生兴趣。
2. 展示一些关于塔的图片和视频资料,帮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塔的结构和形式。
3. 引导学生欣赏一些优秀的塔的美术作品,让学生了解画家是如何表现塔的雄伟气势的。
4. 布置课堂练习,让学生尝试自己绘制一座雄伟的塔。
作业点评:1. 关注学生对塔的结构和比例的把握。
2. 关注学生对绘画技巧的应用,如线条、色彩等。
第二章:了解塔的结构和形式教学目标:1. 使学生对塔的结构和形式有更深入的了解。
2. 培养学生运用绘画技巧表现塔的能力。
教学重点:1. 塔的结构和形式。
2. 绘画技巧的应用。
教学难点:1. 怎样把握塔的结构和比例。
2. 怎样运用绘画技巧表现塔的细节。
教学准备:1. 准备一些关于塔的图片和视频资料。
2. 准备相关的绘画材料和工具。
教学过程:1. 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塔的结构和形式,让学生对塔的特点有更深入的认识。
2. 展示一些关于塔的图片和视频资料,帮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塔的结构和形式。
3. 讲解如何运用绘画技巧表现塔的结构和形式,如线条、色彩、光影等。
4. 布置课堂练习,让学生尝试自己绘制一座具有特色的塔。
作业点评:1. 关注学生对塔的结构和比例的把握,以及细节的描绘。
2. 关注学生对绘画技巧的应用,如线条、色彩、光影等。
第三章:描绘塔的雄伟气势教学目标:1. 使学生能够通过绘画表现塔的雄伟气势。
2. 培养学生对美术作品的表现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1. 表现塔的雄伟气势。
小学美术教案五年级上册:04课搭架子小学美术教案五年级上册:04 搭架子小学美术教案五年级上册:04搭架子[分析]搭架子一、教材搭架子分析搭架子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物品,如书架、D架、毛巾架等,其他还有古董架、画架、建筑架、货架等类型。
搭架子本搭架子立足于从学生生活经验出发,以搭架子为主题,巧妙地运用生活中常见棍、筷子等材料进行搭架子、做果篮的活动。
活动一中还出示了几个随意搭成的架子。
搭架子有粗棍和麻绳搭成的画架,造型自然洒脱;也有用树棍搭成的晒衣服的架子,造型轻松活泼。
搭架子这些直观的图片能很好地给学生在制作方法上以提示。
搭架子活动二要求制作一个物品篮或者果篮,并固定下来。
这两页图例更加的丰富。
左上的大图展现的是几个学生正在专注地搭造一个果篮,她们的活动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
活动二中还展示了个用筷子和吸管做的果篮与物品篮图例,根据材料的长短不同和篮子的边数不同,篮子有大有小,这些作品设计制作各有特色,配以与篮子造型颜色和谐的果品,更好地体现了篮子的“实用性”,同时还对学生渗透了构图的知识。
另外,教材上出示了搭果篮的制作步骤。
即边摆边黏贴。
先摆好四边形平行的两边,再黏贴上另外两条平行的边,不断交叉重叠,向上堆砌,同时,不断缩小果篮的四边周围的宽度,使果篮逐渐变小。
最后黏贴上底边。
再将果篮翻过来,就完成了。
于这一的制作中要用到黏性很强的02胶,教材中有关于制作工具的提示,尤其是使用02胶的方法介绍。
02胶比较特殊,黏性比较重,如果不小心弄到手上会使皮肤之间粘连,要小心使用。
学生在制作过程中需要用到小刀,教师应提醒他们要注意安全,小心使用,切勿割伤了手。
教材中还附有如何用刀切割筷子和如何连接吸管的小提示。
学习屋中主要是拓展学生的视野,让学生的思维从对硬的条状材料的了解迁移到软的条状材料上来,通过几张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民间编织。
其中,四幅图片中,鞋——草编,猪——棕编,篮子——藤编,鹰——竹编。
总之,通过本学习,要让学生了解关于“搭架子”的制作方法,要使学生形成初步的设计意识和一定的动手实践能力,要使学生的学习具有趣味性、实用性,从而使学生对美术学习保持浓厚的兴趣。
美术搭座塔教案教案标题:美术搭座塔教案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了解和掌握搭建座塔的基本原理和技巧。
2. 学生能够运用创意和想象力设计并搭建自己的座塔。
3. 学生能够培养空间感知和手眼协调能力。
教学重点:1. 座塔的基本原理和技巧。
2. 创意和想象力的发挥。
3. 空间感知和手眼协调能力的培养。
教学准备:1. 纸杯、牙签、彩色纸、剪刀、胶水等材料。
2. 教师准备示范座塔模型。
3. 准备相关美术作品图片或视频素材。
教学过程:引入:1. 展示一些著名的座塔作品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对座塔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提问:你们了解什么是座塔吗?座塔有什么特点和用途?讲解:1. 介绍座塔的定义和基本原理:座塔是一种通过叠加或组合材料构成的立体结构,可以用于展示、装饰或娱乐。
2. 讲解座塔的基本搭建技巧:平衡、稳定、对称等。
3. 展示示范座塔模型,解释其中的设计和搭建过程。
实践:1. 分发纸杯、牙签、彩色纸、剪刀、胶水等材料给学生。
2. 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和创意设计并搭建自己的座塔。
3. 鼓励学生在搭建过程中发挥想象力,尝试不同的形状和结构。
4. 教师巡视指导,提供必要的帮助和建议。
总结:1. 学生展示自己设计和搭建的座塔作品。
2. 学生互相欣赏和评价彼此的作品,分享自己的创意和心得。
3.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收获,鼓励学生继续发展美术创作的兴趣和能力。
拓展活动:1. 鼓励学生利用不同材料和工具进行更复杂的座塔设计和搭建。
2. 组织学生参观美术展览或艺术工作室,了解更多关于座塔和立体构建的知识和技巧。
评估方式:1. 学生搭建的座塔作品展示和口头表达。
2. 学生对其他同学作品的评价和创意分享。
教学延伸:1. 引导学生研究和学习著名艺术家或建筑师的座塔作品,了解不同的创作风格和技巧。
2. 组织学生参与美术比赛或座塔设计竞赛,展示自己的创意和才华。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座塔的概念和示范模型,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创造力。
五年级上册美术全册教案(冀教版)第1课:巧置换问题提出作品传达了怎样的主题?教学目的、能利用置换的方法,创作出新的视觉形象。
2、学生经历图片欣赏、分析、“同题异构”的竞赛活动,发展创造力;形成设计的意识,并进行表现创作。
3、在美术的创意活动中发展创造力,逐步了解设计的方法,形成设计意识。
过程设计一、激趣导入:师:同学们,我在假期搜集了一些有趣的图片,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好吗?师:图片欣赏完了,我发现好多同学都笑了,谁能告诉我你发现了什么?师:原来这些图片都是由两种不同形象的局部组合而成的,我们就是我们在四年级学的“物象重组”。
二、探究新知:、请学生进行交流讨论:作品传达了怎样的主题,是怎样将事物巧妙的进行置换的?这样的置换在表达主题上有什么特别之处?(深化主题,使创作的结果更具意义)。
2、命题创作练习:、放:有一个事物发散开来,比一比谁的想法更多。
(2)、收:将同学们的想法进行比较看看哪个想法对主题的传达效果更好。
3、进行“同题异构”的方法开展想像。
三、创作表现:独立完成,在表现上以手绘为主,还可利用实物照片、图片进行拼贴完成。
四、成果展示:展示作品开展自评互评活动。
五、知识拓展:欣赏大师的招贴置换作品,拓展学生的思路。
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利用置换的方法,创作出新的视觉形象。
教学难点:在美术的创意活动中,发展创造力,逐步了解设计的方法,形成设计意识。
总结反思学生通过经历图片欣赏、分析、“同题异构”的竞赛活动,发展了创造力;形成了设计的意识,并进行了较好的表现创作。
在美术的创意活动中发展创造力,逐步了解了设计的方法,形成设计意识。
第2课:自画漫画像、问题提出漫画肖像和我们平时画的人像有什么区别?教学目的、运用夸张、变形的手法为自己创作一幅有趣的漫画像,学习夸张变形的艺术表现手法,提高想象了和创造力。
2、学生经历观察、比较、讨论、创作等过程,学习漫画夸张、变形的艺术表现手法,增强了对漫画艺术的了解。
3、增进对漫画艺术的了解与热爱。
小学美术课《雄伟的塔》优秀教案(5篇)学校美术课《宏伟的塔》优秀教案篇1教学内容与目标:学问:通过观赏学习,能够比较、分析、描述塔的特征,并且能够设计塔的形状,进行简洁的装饰。
力量:通过商量,探究塔的结构及特征,讨论表现方法。
情意:培育制造力量,了解塔的学问,培育爱国意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把自己见过的塔画下来,或设计一座既美丽又有新意的塔。
难点:依据塔的特点,设计新奇,有新意。
学习材料:各种塔的资料、图片、电脑课件等。
教学过程:一、调查了解:1、塔的历史进展。
2、谈谈我们看过的塔。
3、我们四周有什么样的塔。
二、观赏感受:1、互相观赏课前收集的各种塔的图片。
2、观赏书中各种塔的图片:〔可以用课件〕〔1〕、同学思索问题:塔由几部分构成?这几种他有什么不同之处?你喜爱什么样的塔?为什么?〔2〕、我们大家一起看世界上的名塔。
思索:书中展现了什么塔的图片?三座塔分别建筑在什么时间?三座塔各有什么不同?三座塔分别是用什么材料建筑的?你看后有什么感受?三、探讨讨论:1、观赏书中塔的作品:2、讨论一下塔的表现方法:假如你如今就是一个小小的设计师,你预备设计一个什么样的塔?老师提示:〔1〕、先画什么?再画什么?〔2〕、怎样让塔更美观?〔3〕、可以在什么上画?用什么方法?四、实践创作:1、作业要求:可以表现生活中的塔,也可以自己设计一个造型新奇的塔。
要求构思独特,构图饱满,形象生动,颜色明丽。
2、同学创作,老师巡回指导。
五、展评同学作品。
1、引导同学在构思、构图和颜色等方面进行观赏评价。
2、谈谈创作感受。
学校美术课《宏伟的塔》优秀教案篇2学情分析:二班级同学熟识身边的塔,能够用线条画出塔的形状,简洁地装饰塔。
老师应向同学进一步介绍有关塔的学问,引导同学发挥制造力,画出各种形式的塔。
教材分析:塔是同学非常熟识的建筑物,几乎在每个地区都有造型各异的塔。
本课通过让同学观赏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塔,使同学进一步熟悉塔这一建筑形式,启发同学关注自己家乡的塔,从而去了解塔的历史、文化,进而更加喜爱自己的家乡。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塔的基本概念和特点,知道塔在中国建筑史上的地位。
2. 培养学生对美术作品的欣赏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3. 培养学生运用彩泥创作建筑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欣赏和分析各种类型的塔,了解塔的基本特点。
2. 学习彩泥制作技巧,创作一座自己心目中的塔。
三、教学重点:1. 让学生了解塔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培养学生运用彩泥创作建筑的能力。
四、教学难点:1. 如何让学生准确把握塔的结构和特点,创作出具有特色的作品。
2. 如何引导学生运用彩泥进行创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五、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的塔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 准备彩泥、泥工工具等制作材料。
3. 提前让学生观察身边的塔,积累素材。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各种类型的塔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塔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简要介绍塔的起源、发展以及在中国建筑史上的地位。
3. 欣赏分析:组织学生欣赏中国古代著名的塔,如应县木塔、西安大雁塔等,分析其结构特点、艺术风格等。
4. 技法讲解:讲解彩泥制作技巧,如色彩搭配、造型设计等。
5. 创作实践:学生分组进行彩泥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6. 作品展示:组织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交流。
七、教学评价:1. 学生对塔的认识程度,了解学生对塔的基本概念和特点的掌握情况。
2. 学生的创作能力,评价学生在彩泥创作过程中的表现,如造型设计、色彩搭配等。
3. 学生的合作精神,观察学生在分组创作中的表现,如沟通、协作等。
八、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观附近的塔,加深对塔的了解。
2. 邀请建筑师或艺术家进行专题讲座,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
3. 开展“我心中的塔”主题创作比赛,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九、教学反思: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如教学方法、课堂组织等,为下一节课的教学提供改进方向。
十、课后作业:1. 学生完成一篇关于塔的观察日记,记录参观塔的经历和感受。
冀美版美术四年级下册《12.搭座塔》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搭座塔》是冀美版美术四年级下册第12课的内容,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建构主义的基本理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学习搭建各种类型的塔,学会使用不同的材料和工具,以及通过小组合作完成一座塔的搭建。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对于建构主义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搭建过程中可能会遇到搭建技巧和创意方面的问题,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了解建构主义的基本理念,学会搭建各种类型的塔,提高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美术的热爱,激发学生对建构艺术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搭建技巧和创意发挥。
2.教学难点:如何将建构主义理念运用到实际搭建中,提高作品的创意性和观赏性。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建构主义的基本理念和搭建技巧。
2.示范法:教师演示搭建过程,引导学生学习。
3.小组合作法:学生分组进行搭建,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4.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发挥创意,提高作品质量。
六. 教学准备1.教具:搭建材料(如积木、纸杯等)、工具(如剪刀、胶水等)、幻灯片等。
2.学具:搭建材料、工具、画纸、画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图片或幻灯片,引导学生了解建构主义的基本理念,激发学生对本课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不同类型的塔,引导学生分析其特点和构造,让学生初步了解搭建技巧。
3.操练(10分钟)教师示范搭建过程,边演示边讲解,引导学生掌握搭建技巧。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小组合作,开始搭建塔。
4.巩固(10分钟)学生继续进行搭建,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教师可以邀请部分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让大家共同学习、交流。
五年级美术上册搭座塔教案冀教版
1、欣赏以线型材料构造而成的建筑及工艺品,体会其独特的美感。
2、感受线型材料的特点,能够运用简单的线型材料搭座塔。
3、愿意把这种方法延伸到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
教学重点:用线型材料搭座塔,感受线形材料造型的美感。
教学难点:线型材料之间的粘接问题。
课的类型:设计应用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用具准备情况
二、讲授新课:
(一)在生活中,我们能经常见到用线型材料造型的建筑物和艺术品,它们给人以轻快、有力和通透的美感。
什么是线型材料:严格地说,在材料学的范畴里,线型材料主要是指以钢铁为原料制作成型的条型钢材,但对于艺术创作来说,线型材料则可指各种质地不同的条状材料。
如:吸管、线绳、铁丝、竹木棍等均可叫做线型材料。
(二)欣赏以各种线型材料造型的建筑或艺术品讨论:
1、这些作品给你怎样的感觉?
2、这类主要以线型材料创作出来的作品和生活中的其他形式的作品有什么不同?
3、这类作品有哪些共同特点?
4、在一件作品中,线型材料之间是如何连接的,换成其他连接结构可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