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园环病毒科
- 格式:pdf
- 大小:1.44 MB
- 文档页数:11
猪圆环病毒随着我国养殖企业的集约化和规模化以及工厂化的进一步发展,动物疾病的发生、发展和流行规律也悄悄地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其中猪断奶后多系统衰竭综合症(PMWS)的危害也越来越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为最大限度地降低因其造成的经济损失,写此文以供参考:引起PMWS发生的病原是:猪环状病毒(PCV),PCV分为猪圆环病毒I型(PCV-1)和猪圆环病毒II型(PCV-2)等两个类型。
PCV在微生物分类学上属于环状病毒科,环状病毒科包括CAV、PBFD和PCV等三种动物病毒以及SCSV、CFDV、BBTV等植物病毒。
一、PMWS的临床症状PMWS主要发生于4-14周龄,此病在猪群中突然出现,严重感染将持续18-24个月。
主要临床症状:精神不振,食欲不佳,有的发热,被毛粗乱,体质较差,生长不良或停滞,渐进性体重减轻,呼吸急速、困难、咳嗽、喷嚏,皮肤苍白,淋巴结肿大、黄疸,腹泻,猪只生长缓慢。
在猪群中有时亦见有包括胃溃疡、中枢神经功能障碍、肝脏和胸腺萎缩以及突然死亡等症状,其中有些症状可能与继发感染有关。
体表淋巴结,特别是腹股沟淋巴结肿大为一主要特征。
另外,PCV-2还可以引发另外一种症候群,猪皮炎肾病综合症(PDNS),该病在12-14周龄猪群中零星出现或爆发,持续至18-24个月。
PDNS最早在英国被描述,被认为是一种免疫介导的水疱性病,主要影响皮肤和肾脏。
最常见的临床症状:皮肤发生圆形或不规则形的隆起,呈现红色或紫色而中央为黑色的病灶。
病灶常融合成条带状和斑块状。
病灶通常出现在后躯、后肢和腹部,有时亦可扩展到胸部或耳。
发病温和的猪体温往往表现正常,行为无异常,常可以自动康复。
发病严重的猪可能出现跛行、发热、厌食或体重减轻。
部检:肾肿大、苍白,常被出血小点覆盖。
特征性的显微损害为全身性坏死性脉管炎和纤维蛋白坏死性肾小球肾炎。
这种病理损害是III型过敏反应的特征,属免疫介导所致,由免疫复合物在血管和肾小球微细血管的管壁上沉淀引起。
值得收藏:详解猪圆环病毒文章源自王方山信得科技猪病检测中心一、认识圆环病毒猪圆环病毒(porcine circovirus, PCV)为圆环病毒科、圆环病毒属病毒,病毒粒子无囊膜,呈二十面体对称结构,直径约为17 nm。
病毒基因组为单股负链环状DNA,基因组全长1768bp左右,是已知的最小的动物病毒之一,含有11个开放阅读框(ORFs),位于正链上的最大开放读码框0RF1编码跟病毒复制相关的Rep蛋白;负链上的0RF2有较大的变异性,主要负责编码病毒的结构蛋白Cap蛋白。
该病毒不具备血凝活性,可抵抗PH3的酸性环境,对苯酚、季胺类化合物、氢氧化钠和氧化剂等较敏感,能够在猪源细胞中生长繁殖,但不引起可见病变。
PCV病毒包括 PCV-1和 PCV-2 两种血清型,一般认为 PCV1 无致病性,广泛存在于猪源细胞及正常猪体内各组织中;PCV-2 具致病性,能引起猪的多系统功能性障碍疾病, 如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 PMWS) 、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 PRDC) 、猪皮炎与肾病综合征( PDNS) 、仔猪先天性震颤( CT) 以及猪繁殖系统障碍等多种疾病。
二、流行病学分析我国自1991年发现该病毒,现在全国各猪场普遍流行。
自2014年7月至今,信得猪病检测中心从全国 23 个以上的省(市)收到病料3580份(不包括血清),其中圆环阳性检出率全年平均为24.3%,秋冬季节发病严重,阳性率均大于30%。
结合国内其他机构检出情况,该病的发生无地域性差异,国内各地猪群普遍感染。
在2008年第20届国际猪病大会上,人们已将圆环病毒相关疾病列为当前危害养猪业发展的头号疾病。
1、PCV-2b 亚型成为我国圆环病毒主要流行亚型根据对PCV-2 毒株的序列分析结果,将PCV-2 病毒分离株分为PCV-2a ~ PCV-2e 共5 个亚型,当前世界范围内 PCV-2 优势亚型已从PCV-2a 转变为 PCV-2b,即PCV-2b 为主要流行亚型 ( Patterson 等,2010 ) 。
猪圆环病毒猪圆环病毒(porcine circovirus,PCV)在分类学上属圆环病毒科圆环病毒属,为已知的最小的动物病毒之一。
病毒粒子直径14-17nm,呈20面体对称结构,无囊膜,含有共价闭合的单股环状负链DNA,基因组大小约为1.76kb。
PCV对外界理化因子的抵抗力相当强,即便在PH3的酸性环境及72℃的高温环境中也能存活一段时间,氯仿作用不失活,无血凝活性。
现已知PCV有两个血清型,即PCV1和PCV2。
PCV1为非致病性的病毒。
PCV2为致病性的病毒。
猪对PCV2具有较强的易感性,感染猪可自鼻液、粪便等废物中排出病毒,经口腔、呼吸道途径感染不同年龄的猪。
中文名猪圆环病毒外文名Porcinecircovirus简称PCV血清型PCV1和PCV2传播途径猪防御机制加强饲养管理猪圆环病毒(PCVPorcinecircovirus,)是迄今发现的最小的动物病毒之一。
现已知PCV有两个血清型,即PCV1和PCV2。
PCV1为非致病性的病毒,PCV2为致病性的病毒。
PCV2是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PostweaningMultisystemicWastingSyndrome,PMWS),皮炎与肾病综合征(PNDS)的主要病原,PMWS最早发现于加拿大。
2病理病因编辑1974年,德国人Tischer发现,猪圆环病毒(PCV)为二十面体对称、无囊膜、单股环状DNA病毒。
病毒粒子直径为17 nm,是目前发现的最小的动物病毒。
PCV对外界的抵抗力较强,在pH 3的酸性环境中很长时间不被灭活。
该病毒对氯仿不敏感,在56 ℃或70 ℃处理一段时间不被灭活。
在高温环境也能存活一段时间。
不凝集牛、羊、猪、鸡等多种动物和人的红细胞。
猪圆环病毒属于圆环病毒科圆环病毒属,病毒粒子大小为14~25nm,平均直径17 nm,呈对称的二十面体,无囊膜,基因组为单股环状DNA,由脱氧核糖核酸组成,在组织中的悬浮密度为1.37 cm3,沉降系数为52S,是目前发现的最小的动物病毒。
摘要猪圆环病毒( Porcine circovirus, PCV )是在1974年发现的无囊膜的单股负链DNA病毒,是迄今已知最小动物病毒之一,可分为两型:PCV-1、PCV-2。
在多数猪体中都能检测到圆环病毒的存在,而猪圆环病毒2型—PCV-2所引起仔猪断奶后多系统衰竭综合征是猪的一种重要传染病,严重阻碍了养猪业的发展。
由于该病的存在给我国以及世界养猪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所以该病毒的诊断研究对各国养猪业有着重大意义。
本文就近几年国内外对此病的诊断技术,包括病原学诊断、病理学诊断、血清学诊断、分子生物学诊断方法的研究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猪圆环病毒(PCV);PCV-1;PCV-2;诊断方法AbstractPorcine circovirus(PCV) is the non-pouch membrane single laid negative chain DNA virus which discovered in 1974, was until now of known most micro-organism virus, might divide into two types: PCV-1, PCV-2. All can examine the ring virus in the most pig body the existence, after but pig ring virus 2 - PCV-2 causes the newborn pig to be weaned the multi-system failure synthesis to draft (postweaning multisystemic wasting syndrome, PMWS) is in pig ring viral disease has the epidemic very much, and hazardous quite serious disease.Because should get sick the existence has brought the huge economic loss for our country as well as the world pig-breeding industry, therefore has the great significance regarding this viral diagnosis research to the various countries' pig-breeding industry.This article nearby several years domestic and foreign regarding this get sick the diagnosis technology, including the etiology diagnosis, the pathology diagnosis, the serological diagnosis,the molecular biology diagnosis method research has carried on the elaboration.Key words: Pig ring virus (PCV); PCV-1; PCV-2; Diagnosis method引言猪圆环病毒( Porcine circovirus,PCV ) 是由Tischer 等[1]74 年发现的一种病毒,为无囊膜的单股负链DNA病毒,病毒粒子直径约17~20 nm,二十面体对称,Cscl浮密度1.33-1.34g/cm3,沉降系数为52S。
猪圆环病毒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血清学诊断和防控猪圆环病毒病(Porcine Circovirus Disease,PCVD)是一种由猪圆环病毒引起的病毒性疾病,可以导致猪的生长缓慢、贫血、免疫抑制等症状,严重影响了猪的生产性能和养殖业的发展。
本文将对猪圆环病毒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血清学诊断和防控措施进行详细介绍。
一、猪圆环病毒的流行病学1. 病原学特征猪圆环病毒(PCV)是一种小型DNA病毒,属于科罗拉多病毒科,大小约为17-20nm。
目前已知有两种主要的病毒类型,即PCV1和PCV2,其中PCV2主要引起猪圆环病毒病。
PCV2主要通过经呼吸道、粪口途径传播,也可通过母猪的胎盘传播。
猪圆环病毒病在全球范围内流行,几乎每个养猪场都有可能感染,尤其是在密集养殖的场所更容易发生。
2. 流行病学特点猪圆环病毒病主要发生在青少年猪和成年猪,青年猪多发生急性病例,而成年猪多发生慢性病例。
PCV2感染还可能引起多种临床综合征,如多系统萎缩、出血性淋巴结炎、肺脏内出血和多种表现为免疫抑制的综合征。
1. 急性病例急性病例的临床症状主要包括高烧、食欲不振、呼吸急促、皮肤苍白或发绀、腹泻等。
有些猪还可能出现痉挛、震颤、肢体瘫痪甚至死亡。
2. 慢性病例慢性病例的临床症状常常较为隐匿,主要表现为生长迟缓、贫血、免疫抑制等,猪的整体健康状态明显下降,对其他病原的抵抗力减弱,容易合并其他呼吸道疾病或胃肠道疾病。
1. 血清抗体检测目前,常用的诊断方法是通过检测血清中的抗PCV2抗体来判断是否感染。
常用的检测方法包括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血凝试验。
ELISA法检测简便、快速,已成为临床诊断的主要检测方法。
2. 病毒核酸检测对于早期感染的猪群,可以通过PCR法检测病毒的核酸来确定是否感染PCV2。
该方法精确度高,是确诊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1. 加强养殖管理对猪圆环病毒病的防控首先需要加强养殖管理,保持猪舍的清洁卫生,避免气候变化、空气流通不良等因素对猪的影响。
猪圆环病毒1.病原体猪圆环病毒(PCV)属圆环病毒属成员。
本病毒是动物病毒中最小的一种病毒,分为2个型,即PCV - l和PCV -2。
PCV - 1对猪无致病性,但能产生血清抗体,在猪群中较普遍存在。
用其接种2日龄与9月龄的猪不出现任何临床症状。
PCV - 2对猪有致病性,可引起猪发病。
PCV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较强,对氯仿不敏感,在pH3的环境中很长时间不被灭活,70℃时可存活1 5分钟。
病毒不能凝集牛、羊、猪、鸡等动物和人的红细胞。
2、流行特点(1)病猪和带病猪(多数为隐性感染)为本病的主要传染源。
病毒存在于病猪的呼吸道、肺脏、脾和淋巴结中,从鼻液和粪便中排出病毒。
经呼吸道.?肖化道和精液及胎盘传染,也可通过污染病毒的人员、工作服、用具和设备传播。
(2)猪断奶和多系统衰竭综合征主要发生于断奶后2-3周龄的仔猪,一般于断奶后2-3天或1周开始发病,发病率为20% -60%,病死率为5%-_35%。
猪皮炎和肾病综合征通常发生于12-14周龄的猪。
发病率为l2% -14%,病死率为5-14%。
猪间质性肺炎主要危害6-14周龄的猪,发病率为20-30%.病死率为4%-10%之间。
母猪繁殖障碍主要发生于初产母猪,产术乃伊胎占所产仔猪总数的15%,产死胎占8%。
一般母猪无异常症状,繁殖能力正常。
传染性先天性震颤多见初产母猪所产仔猪,常于出生后l周内发病。
(3)哺乳仔猪很少发病。
(4)本病流行以散发为主,有时可呈现暴发,病程发展较缓慢,有时可持续12-18个月之久。
病猪多于出现症状后2~8天死亡。
(5)饲养管理不良,饲养条件差,饲料质量低,环境恶劣,通风不良、饲养密度过大,不同日龄的猪只混群饲养,以及各种应激因素的存在均可诱发本病,并加重病情的发展,增加死亡。
(6)由于圆环病毒能破坏猪体的免疫系统,造成免疫抑制,引起继发性免疫缺陷,因而本病常与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细小病毒、伪狂犬痫毒及猪副嗜血杆菌、猪肺炎支原体、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多杀性巴氏杆菌和链球菌等混合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