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圆环病毒2型病
- 格式:ppt
- 大小:360.50 KB
- 文档页数:14
猪圆环病毒2型和副猪嗜血杆菌混合感染的诊治猪圆环病毒2型(Porcine Circovirus Type 2,PCV2)和副猪嗜血杆菌(Actinobacillus pleuropneumoniae,APP)是目前猪养殖业中常见的病原体,两者的混合感染会导致猪群中严重的呼吸系统疾病。
本文将从诊断和治疗两个方面对猪圆环病毒2型和副猪嗜血杆菌混合感染进行阐述。
一、病情的诊断猪圆环病毒2型和副猪嗜血杆菌的混合感染会引起猪群中的呼吸系统疾病,常见症状包括咳嗽、打喷嚏、流鼻涕、气促、食欲减退等。
在临床上,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对猪圆环病毒2型和副猪嗜血杆菌的混合感染进行诊断。
1. 临床症状观察:根据猪群中出现的临床症状,如咳嗽、打喷嚏等,可以初步判断是否存在猪圆环病毒2型和副猪嗜血杆菌的感染。
2. 病理学检查:通过猪的病理学检查,如肺部组织切片观察等,可以发现病变的特点,如肺组织中的炎症细胞浸润等,以判断是否存在猪圆环病毒2型和副猪嗜血杆菌的感染。
3. 实验室检测:可以通过实验室检测,如PCR、ELISA等方法,对猪圆环病毒2型和副猪嗜血杆菌进行检测,以确定是否存在感染以及感染的程度。
二、治疗方法1. 病毒感染治疗:对于猪圆环病毒2型感染,目前尚无有效的特定抗病毒药物,因此主要采取支持性治疗措施。
保持猪场环境的清洁,提供充足的饮水和饲料,加强猪群的抵抗力等。
2. 细菌感染治疗:对于副猪嗜血杆菌感染,可以采用抗生素治疗。
常用的抗生素包括青霉素、氯霉素、环丙沙星等。
但应注意合理使用抗生素,避免滥用导致耐药菌株的产生。
3. 免疫治疗:可以通过疫苗接种来提高猪群的免疫力,减轻疾病的发生。
目前市场上已有多种疫苗可用于猪圆环病毒2型和副猪嗜血杆菌的免疫预防。
4. 其他辅助治疗:可以采用一些辅助治疗方法,如给予抗炎药物、营养支持、提供适宜的温度和湿度等,以促进病猪的康复和提高存活率。
在治疗过程中,应根据猪圆环病毒2型和副猪嗜血杆菌的感染严重程度和病猪的具体病情,综合决定采取何种治疗方法,并配合定期的检测和观察,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提高治疗效果。
猪圆环病毒2型检测技术及研究进展猪圆环病毒2型(PRRSV-2)是一种重要的猪类病毒,它会引起猪的严重疾病,并对全球猪业产生了极大的经济影响。
对猪圆环病毒2型的检测技术和研究进展一直备受关注。
本文将从PRRSV-2的检测技术和研究进展两个方面进行介绍。
一、猪圆环病毒2型检测技术1. 实时荧光RT-PCR技术实时荧光RT-PCR技术是目前用于PRRSV-2检测的主要方法之一。
该技术通过分离RNA,然后利用逆转录酶将RNA转化为cDNA,再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进行扩增,最后通过荧光探针实时检测扩增产物的数量。
这种技术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好、快速准确等优点,已经成为PRRSV-2检测的金标准。
2. 基因组测序技术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基因组测序技术在PRRSV-2的检测中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通过对PRRSV-2的基因组进行测序,可以对该病毒的进化特征、毒株变异等进行深入研究,为疫苗研发、病毒溯源等提供重要参考。
3. 免疫学检测方法除了分子生物学方法外,免疫学检测方法也是PRRSV-2检测的重要手段之一。
ELISA、免疫荧光法等免疫学检测方法可以通过检测猪血清中的抗体水平,来进行PRRSV-2感染的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
4. 快速检测试剂盒随着POCT( Point of Care Testing)技术的发展,一些快速检测试剂盒也逐渐应用于PRRSV-2的检测中。
这些试剂盒可以在实验室外、无需专业设备的情况下进行快速检测,为疫情监测、动物交易等提供了便利。
以上几种技术各有优缺点,但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选择和结合,以提高PRRSV-2的检测效率和准确性。
1. 病毒进化特征研究随着基因组测序技术的广泛应用,人们对PRRSV-2的毒株进化特征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研究表明,PRRSV-2存在着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和进化速度,不同地区、不同时间和不同种类的PRRSV-2之间存在着较大的遗传差异,这对疫苗的制备和疫情防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商品化猪圆环病毒2型疫苗:效果和临床应用猪圆环病毒2型(Porcine Circovirus Type 2,PCV2)是一种对猪产生严重危害的病毒,对猪的健康和养殖业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PCV2感染可引发多种疾病,包括猪圆环病毒病(PCVD)、多系统性萎缩症(PMWS)、呼吸系统疾病、生殖系统疾病等,导致猪只生长缓慢,生产力下降,严重时可致死亡。
猪圆环病毒2型疫苗的研发和应用对于控制和预防PCV2感染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对猪圆环病毒2型疫苗的效果和临床应用进行介绍。
一、疫苗的效果1. 预防PCV2感染猪圆环病毒2型疫苗能够有效预防PCV2感染,降低感染率和死亡率。
疫苗通过激活宿主的免疫系统,增强抗体水平,提高机体对PCV2的免疫力,从而有效预防PCV2感染和相关疾病的发生。
2. 控制PCV2病毒传播疫苗的使用能够有效控制PCV2病毒的传播,减少感染猪只之间的接触和传播,并且减少环境中病毒的存在,从而有效控制PCV2的传播。
3. 提高猪只的生产性能研究表明,使用猪圆环病毒2型疫苗可以提高猪只的生产性能,包括生长速度、饲料转化率和繁殖性能等,减少因PCV2感染带来的经济损失。
4. 降低疾病的发生和死亡率经过疫苗免疫的猪只能够在PCV2感染的环境中更好地生存和生长,降低PCV2相关疾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提高养殖效益。
二、疫苗的临床应用猪圆环病毒2型疫苗已经在养殖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成为预防和控制PCV2感染的重要手段。
1. 饲料添加剂猪圆环病毒2型疫苗可以作为饲料添加剂,混合在猪只的日常饲料中,通过口服途径为猪只接种免疫疫苗,方便、安全、易于推广。
2. 注射疫苗猪圆环病毒2型疫苗也可以通过注射方式进行接种,一般通过肌肉注射或皮下注射,能够迅速激活宿主的免疫系统,提高机体对PCV2的抵抗力,保护猪只免受PCV2感染。
3. 良好的免疫策略4. 全面推广应用猪圆环病毒2型疫苗已经全面推广应用于养殖业,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有效控制了PCV2感染带来的危害,提高了养殖业的经济效益。
猪圆环病毒病Ⅱ型的防治摘要综述了猪圆环病毒病Ⅱ型的病原、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并提出了防制措施,以供养猪生产防治该病参考。
关键词猪圆环病毒;猪圆环病毒病Ⅱ型;防治措施猪圆环病毒病(PCVD)是近些年才在我国发现的一种新的猪病,病原是猪圆环病毒Ⅱ型(PCV-2)。
PVC-2型病毒感染后主要有三种临床表现形式:①仔猪先天性震颤。
仔猪先天性震颤症状差异很大,颤抖严重的仔猪无法吸乳,极易死亡,耐过1周的仔猪一般能存活,3周龄时可康复,通常乳猪躺卧或睡眠时颤抖停止,外部刺激颤抖严重。
②皮炎肾病综合症。
该病多发生于12~14周龄的猪,病猪皮肤苍白,有多个界限分明的红紫色圆形或不规则的病灶,有的病灶融合,主要出现在后躯、后肢、腹部、耳朵部位,还伴有发烧、结膜炎、呼吸困难、腹泻、消瘦等症状。
③仔猪断乳多系统衰竭综合症(PMWS)。
该病主要感染6~8周龄的仔猪,表现为渐进性消瘦、呼吸困难、腹泻、贫血、黄疸、腹股沟淋巴结肿大等,发病率为20%~60%,死亡率为5%~35%,耐过的猪发育受阻成僵猪。
随着规模化养殖业的不断发展,由该病引起的疾病呈上升趋势,给养猪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1病原1974年,德国学者Tischer等从PK-15(ATCC-CCLL33)细胞的污染病毒中检出一种形态学上与细小核糖核酸病毒相似的小球形病毒和乳多泡病毒样病毒粒子,并于1982年将其命名为猪圆环病毒(Porcinecircovirus,PCV)。
目前已知PCV有PCV-1和PCV-22个血清型。
PCV在分类学上属于新的DNA圆环病毒科、圆环病毒属,即小环状病毒属,与鸡传染性贫血病毒(CAV)、鹦鹉喙羽病毒(PBFDV)及几种植物病毒一同被划归圆环病毒科。
2流行病学PVC-2型病毒对猪具有较强的易感性,主要经口腔和呼吸道感染不同日龄的仔猪,少数经胎盘垂直传播给仔猪,感染的猪从鼻液和粪便中排毒,PVC-2病毒常与繁殖呼吸障碍综合症(PRRSV)或猪细小病毒(PPV)、伪狂犬病毒、副猪嗜血杆菌、猪肺炎支原体、猪胸膜肺炎放线菌、巴氏杆菌和链球菌等混合感染。
猪圆环2型3型抗原检测依据国标环病毒2型(Porcine circovirus type 2,PCV-2)是造成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症(Postweanig multisystemic wasting syndrome,PMWS)的主要病原,也可导致免疫抑制,引起其它相关疾病的并发和继发感染,给养猪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疫苗免疫接种是预防PCV-2的主要措施,免疫猪群中仍会存在野毒感染的猪。
要将其从免疫猪群中淘汰,必须要建立能大规模鉴别野毒感染的方法。
本研究的目的就是建立检测PCV-2野毒感染抗体的ELISA方法。
为鉴定PCV-2 ORF3蛋白的抗原性,本实验首先将ORF3基因插入pT7-IRES表达载体,使用体外无细胞蛋白合成系统进行蛋白表达,用PCV-2野毒感染猪的血清对表达蛋白的抗原性进行Western-blot鉴定。
为获得大量的表达蛋白进行纯化和ELISA方法的建立,将其插入pET-28a表达载体构建重组表达质粒,鉴定后进行纯化,随后用其作为包被抗原建立间接ELISA,并对临床野毒感染样品进行了检测。
试验结果表明,PCV-2 ORF3基因被插入pT7-IRES表达载体,构建成功pT7-PCV-2-ORF3表达质粒,使用体外无细胞蛋白合成系统可特异性的表达出ORF3蛋白,在Western-blot试验中,表达蛋白可与PCV-2野毒感染的猪血清进行特异性反应,表明ORF3蛋白和刺激机体产生抗体并与抗体发生特异性反应。
为获得大量的重组表达蛋白进行纯化,又将ORF3基因插入pET-28a原核表达载体成功构建了pET-PCV-2-ORF3原核表达质粒,转化BL21(DE3)大肠杆菌后可高效的诱导表达。
Western-blot试验表明表达蛋白可与6XHis单克隆抗体发生反应,也与野毒感染的猪血清发生反应,但与PCV-2 CAP蛋白重组疫苗免疫小鼠的血清不能发生反应。
将原核表达的ORF3蛋白亲和层析纯化后,作为抗原包被ELISA 板,初步建立了间接ELISA方法,对40份临床阴阳性血清的检测结果表明,其能从26份阳性血清中检出24份为阳性,阳性符合率为92%,具有很高的符合率。
2018年第11期后,连喂14d。
可选用氟苯尼考、庆大霉素、利高霉素等药物,按使用说明书的要求,添加于饲料中,进行合理饲喂。
不但能控制本病,而且还能预防因继发其他细菌性感染而增加本病发病率的作用。
郁金三黄汤,组方为郁金15g,黄芩10g,黄连10g,黄柏10g,诃子16g,白芍10g,乌梅15g,用水煎去渣,一次灌服,2次/d,连服2d。
治疗效果佳,可清热燥湿,涩肠止泻。
花地榆汤,组方为槐花15g,地榆15g,黄芩20g,藿香20g,青蒿20g,茯苓15g,车前子20g,用水煎去渣,一次灌服,清热解毒,燥湿止痢,对有便血症状的病猪效果更佳。
1病原学分析PCV2是近代规模养猪业发现的毒力最强(高致病性)的病原体之一,属圆环病毒科、圆环病毒属、单股、环状微小D N A病毒。
PCV2在医学参考价值主要有:(1)对消毒剂敏感性。
PCV2适存于pH3.0值环境条件(耐酸性环境),故选用氯仿类消毒剂灭源效果不佳,临床上针对PC V2消毒首选含戍醛成分的制剂(高敏制剂)。
(2)对抗菌素敏感性。
PCV2对所有抗菌素不敏感,临床上之所以使用抗菌素参与治疗,主要是控制继发或并发感染,近代使用干扰素和某些复方抗病毒制剂对症控制有一定效果。
(3)生化抵抗力。
PCV2对生存环境要求较高,适存于寄居在有机物载体、微酸性(pH3.0)、高温(18~60℃)高湿(相对湿度70%以上)环境,在病毒粒子完全裸露条件下,持续的干燥、光照(含紫外线照射)、碱液消毒等可将其多量抑杀。
因此,长期保持猪舍清洁(清除粪尿、垫料等有机物)、干燥、通风、采光充足的良性环境,并采用敏感消毒剂定期消毒,对于预防本病效果明显。
(4)PCV2可引起严重的繁殖障碍及低龄仔猪高病死率,所以种猪(♀♂)和低龄仔猪(60日龄以内)是本病的高度易感对象和重点保护对象,确诊后的种猪宜果断采取劣汰处置,20日龄以内低龄仔猪感染PC V2致死率几近100%,临床上并无实际治疗价值,只宜采取扑杀及无害化处置。
商品化猪圆环病毒2型疫苗:效果和临床应用猪圆环病毒2型(PRRSV-2)是一种危害猪群健康的重要病原体,它引起的猪圆环病毒病(PRRS)是当前全球猪业面临的严重挑战之一。
猪圆环病毒2型疫苗的成功研发和应用,对于控制和预防猪圆环病毒病具有重要意义。
在本文中,我们将就商品化猪圆环病毒2型疫苗的效果和临床应用进行深入探讨。
效果猪圆环病毒2型疫苗的研制旨在激活猪群的免疫系统,使其产生针对猪圆环病毒2型的抗体,提高猪群的免疫力,从而降低猪群感染猪圆环病毒2型的风险。
经过临床实验证明,商品化猪圆环病毒2型疫苗在控制和预防猪圆环病毒病方面具有显著的效果。
研究表明,疫苗接种后,猪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明显下降,免疫效果稳定可靠。
疫苗不仅能够降低猪群受感染的风险,还能够减轻猪群受感染后的临床症状,有力地保护了猪群的健康。
疫苗还能够减少猪圈内的猪圆环病毒2型的传播,有效控制疫情的蔓延,降低了养殖户的经济损失,提高了猪业的效益。
临床应用商品化猪圆环病毒2型疫苗的临床应用相对简单方便,适用于各种规模的养猪场。
疫苗可以通过皮下注射或肌肉注射的方式接种给猪只,接种后即可产生免疫效果。
疫苗可以根据不同生长阶段的猪只进行不同的接种计划,满足不同规模和需求的养猪场的防疫要求。
疫苗的使用还可根据养猪场的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调整,有助于制定个性化的防疫策略。
由于商品化猪圆环病毒2型疫苗的接种操作简便,不需要特殊的设备和技术,因此养猪场可以自行进行疫苗接种,降低了防疫成本,提高了养猪场的自我防疫能力。
总结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研究的深入,商品化猪圆环病毒2型疫苗在控制和预防猪圆环病毒病方面展现出了显著的效果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在当前全球猪业面临严峻挑战的背景下,疫苗的研发和应用为养猪场提供了有力的防疫工具,有助于维护猪群的健康、提高养猪业的效益,对于促进猪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期待商品化猪圆环病毒2型疫苗能够不断完善和提升,为养猪业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PCV2是圆环病毒科( Circoviridae) 圆环病毒属成员,为单股环状负链无囊膜的DNA病毒, 为已知的最小动物病毒之一,约17~ 20nm, 二十面体对称。
根据病毒的抗原性和基因组成不同,可分为2种基因型或称血清型, 即PCV1型和PCV2型。
PCV1无致病性。
PCV2具有致病性,基因组全长1767bp或1768bp,包括11个读码框,其中ORF2编码病毒的主要结构蛋白) 核衣壳蛋白( Cap),其N端包含一个由41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的核定位信号( Nuclear location signal ,NLS) ,与PCV2在细胞核内定位有关。
Mahe和Liu等分别在sf 9真核细胞及大肠杆菌中进行了PCV2Cap蛋白的表达, 但Cap蛋白的表达量较低。
为了提高Cap蛋白的表达量, 本实验成功构建去除NLS的重组质粒, 并对其进行表达、纯化、鉴定。
1 材料和方法1. 1 pcv-581重组质粒的构建1. 1. 1 PCR扩增去除NLS基因的pcv-5811. 1. 1. 1 引物的设计与合成: 根据本实验室保存毒株的测序结果, 用Oligo6. 0设计删除核定位信号特异引物( 由大连宝生物工程公司合成) , 并引入限制性内切酶BamHI、HindIII( 加下划线表示) 。
上游引物: ACAGGATCCATGGCATCTTCAACAC; 下游引物: GAAAGCTTT TCATTAAGGGTTAAGT; 产物长度581bp。
1. 1. 1. 2 PCV2核酸的提取: 取接种PCV2病毒的PK- 15细胞悬液500uL, 常规方法提取, 最后加20uL灭菌去离子水溶解, -20度保存。
1. 1. 1. 3 PCR扩增: PCR的反应体系总体积25uL: 上、下游引物( 10uLmol/L) 各1.0uL,10×RCR Buffer2.5uL、dNTP3.0uL(2.5mM each),提取的DNA2. 0LL,Taq酶0. 25LL( 5U/ LL, TaKaRa) , 去离子水补到25LL。
猪的病毒性传染病——猪圆环病毒2型感染概述猪圆环病毒2型感染(Porcine circovirus type 2 infection)是由猪圆环病毒2型所引起的一系列疾病的总称,包括猪断奶后多系统衰竭综合征(PMWS)、猪皮炎-肾病综合征(PDNS)、繁殖障碍、肺炎、肠炎、先天性震颤等。
1991年加拿大首次爆发该病,随后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有该病的报道。
在我国,2000年通过血清学调查证实了北京、河北、天津、江苏、上海等地的猪群中存在PCV2感染抗体。
2001年,与PCV2感染相关的猪断奶后多系统衰竭综合征开始在南方地区流行,2002年全国各地规模化猪场暴发猪断奶后多系统衰竭综合征,给我国养猪业造成了相当大的经济损失。
各地兽药厂家也一时束手无耻。
目前,本病已经遍及世界各养猪国家,已成为养猪生产中突出的问题之一。
近期研究表明,PCV2与猪皮炎与肾病综合征(PDNS)、猪的流产和繁殖障碍、猪增生性坏死性肺炎(PNP)和猪先天性脑震颤(CT)等的发生密切相关。
PCV2常与猪呼吸与繁殖综合征病毒(PRRSV)或猪细小病毒(PPV)并发感染或继发细菌感染,使患病猪病情加重,死亡率升高。
病原猪圆环病毒2型(PCV2)属圆环病毒科(Circoviridae)圆环病毒属(Circovirus)。
是一种小而无囊膜、二十面体、共价闭合、环状的单股DNA病毒,病毒粒子直径平均为17nm,分子量为0.58×106Da。
PCV2在氯化铯中浮密度为1.37g/cm3,蔗糖梯度离心的沉降系数为52S,对pH 3的酸性环境、氯仿作用或高温环境(70℃)有较强的抵抗力。
不凝集牛、羊、猪、鸡等多种动物和人的红细胞。
PCV2完整的基因组大小多数为1768bp,少数为1767bp。
各分离株之间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大于96%,而与PCV1分离株之间的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小于80%。
PCV1和 PCV2的ORF1的核苷酸和推导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分别为83%和86%,而ORF2的仅为67%和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