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圆环病毒2型(PCV-2)及相关疾病
- 格式:ppt
- 大小:5.36 MB
- 文档页数:37
猪圆环病毒病Ⅱ型的防治摘要综述了猪圆环病毒病Ⅱ型的病原、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并提出了防制措施,以供养猪生产防治该病参考。
关键词猪圆环病毒;猪圆环病毒病Ⅱ型;防治措施猪圆环病毒病(PCVD)是近些年才在我国发现的一种新的猪病,病原是猪圆环病毒Ⅱ型(PCV-2)。
PVC-2型病毒感染后主要有三种临床表现形式:①仔猪先天性震颤。
仔猪先天性震颤症状差异很大,颤抖严重的仔猪无法吸乳,极易死亡,耐过1周的仔猪一般能存活,3周龄时可康复,通常乳猪躺卧或睡眠时颤抖停止,外部刺激颤抖严重。
②皮炎肾病综合症。
该病多发生于12~14周龄的猪,病猪皮肤苍白,有多个界限分明的红紫色圆形或不规则的病灶,有的病灶融合,主要出现在后躯、后肢、腹部、耳朵部位,还伴有发烧、结膜炎、呼吸困难、腹泻、消瘦等症状。
③仔猪断乳多系统衰竭综合症(PMWS)。
该病主要感染6~8周龄的仔猪,表现为渐进性消瘦、呼吸困难、腹泻、贫血、黄疸、腹股沟淋巴结肿大等,发病率为20%~60%,死亡率为5%~35%,耐过的猪发育受阻成僵猪。
随着规模化养殖业的不断发展,由该病引起的疾病呈上升趋势,给养猪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1病原1974年,德国学者Tischer等从PK-15(ATCC-CCLL33)细胞的污染病毒中检出一种形态学上与细小核糖核酸病毒相似的小球形病毒和乳多泡病毒样病毒粒子,并于1982年将其命名为猪圆环病毒(Porcinecircovirus,PCV)。
目前已知PCV有PCV-1和PCV-22个血清型。
PCV在分类学上属于新的DNA圆环病毒科、圆环病毒属,即小环状病毒属,与鸡传染性贫血病毒(CAV)、鹦鹉喙羽病毒(PBFDV)及几种植物病毒一同被划归圆环病毒科。
2流行病学PVC-2型病毒对猪具有较强的易感性,主要经口腔和呼吸道感染不同日龄的仔猪,少数经胎盘垂直传播给仔猪,感染的猪从鼻液和粪便中排毒,PVC-2病毒常与繁殖呼吸障碍综合症(PRRSV)或猪细小病毒(PPV)、伪狂犬病毒、副猪嗜血杆菌、猪肺炎支原体、猪胸膜肺炎放线菌、巴氏杆菌和链球菌等混合感染。
猪圆环病毒感染的病因及防治方法作者:暂无来源:《乡村科技》 2013年第6期猪圆环病毒Ⅱ型可引起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猪间质性肺炎、猪皮炎肾病综合征以及母猪繁殖障碍等,这些病总称为猪圆环病毒病(英文简称PCV)。
猪圆环病毒Ⅱ型(以下简称PCV2)及其相关的猪病已在全世界范围内发生和流行,发病率可高达60%,死亡率10%~30%不等。
其危害和造成的重大经济损失显而易见。
一、临床症状1.猪断奶后多系统衰竭综合征,最常见的临诊症状是消瘦或生长迟缓,此外,还可见呼吸困难,淋巴结肿大,腹泻,贫血和黄疸。
2.猪皮炎与肾病综合征最常见的临诊症状是猪皮肤上形成圆形或形状不规则、呈红色到紫色的病变,病变中央呈黑色,病变常融合成大的斑块。
严重的可表现出跛行、发热、厌食、体重下降。
3.感染母猪可出现繁殖障碍,包括流产、产死胎、木乃伊胎和产弱仔。
4.PCV2与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有关,可以引起肺炎。
5.PCV2感染可以引起肉芽肿性肠炎,猪只表现为腹泻、消瘦。
6.发生先天性震颤的初生仔猪的大脑和脊髓中含有PCV2核酸和抗原。
二、诊断鉴别由PCV2感染引起的断奶后多系统衰竭综合征,依据流行特点和临诊症状、剖检病变,可以作出初步诊断,确切诊断需依靠实验室相关技术。
而与PCV2感染有关的繁殖障碍、肺炎、肠炎等,仅靠临诊症状是没有诊断价值的。
1.猪断奶后多系统衰竭综合征主要发生在5~12周龄的仔猪,仔猪断奶前生长发育良好。
2.在一定时期内,猪场中同窝或不同窝的断奶仔猪既有呼吸道症状,又有腹泻等表现,抗尘素治疗无效或疗效不佳,病程长的猪生长发育迟缓、体重下降,有时出现皮肤苍白或黄疸。
3.死亡猪只剖检具有猪断奶后多系统衰竭综合征的病理变化,尤其是淋巴结肿胀,切面出血或呈灰黄色,脾脏轻度肿胀,肺脏肿胀,间质增宽,表面散在有大小不等的褐色实变区。
其他脏器也可能有不同程度的病变和损伤。
三、猪断奶后多系统衰竭综合征控制措施1.改变和完善饲养方式,做到养猪生产各阶段的全进全出,避免将不同日龄的猪混群饲养,从而减少和降低猪群之间PCV2的接触感染机会。
猪圆环病毒2型检测技术及研究进展1. 引言1.1 猪圆环病毒2型概述猪圆环病毒2型(PCV2)是一种引起猪瘦弱综合征和猪圆环病毒病的病毒,属于环状病毒科。
PCV2是一种小型非包膜的双链DNA病毒,病毒颗粒直径约17-25nm。
PCV2主要感染猪,特别是生长发育中的猪,并可引起多种免疫抑制相关疾病,严重影响了猪的生长发育和生产性能。
PCV2感染广泛分布于全球范围内,给猪养殖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PCV2感染的临床症状主要包括疲劳、厌食、呼吸困难等,重症时还可导致猪的死亡。
随着猪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和养猪密度的增加,PCV2感染的发病率也在逐渐上升。
加强PCV2的检测和研究对于控制和预防猪瘦弱综合征和猪圆环病毒病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PCV2的检测技术和研究进展的深入探讨,可以为疫苗研制和防疫工作提供重要的参考和支持。
【字数:276】1.2 研究意义猪圆环病毒2型是一种广泛存在于猪群中的病原体,能够引起猪圆环病毒病,严重危害猪的生产业。
猪圆环病毒2型检测技术的研究意义在于及早发现并控制病毒传播,保障猪群的健康和生产安全。
通过对猪圆环病毒2型检测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可以提高疾病的早期诊断率和治疗效果,降低疫情的传播风险,减少养猪业的经济损失。
研究猪圆环病毒2型的检测技术还可以为相关病毒的检测提供借鉴和参考,推动病毒学领域的发展。
加强对猪圆环病毒2型检测技术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有助于提高我国养猪业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研究意义】2. 正文2.1 猪圆环病毒2型检测方法猪圆环病毒2型(PCV2)是一种严重危害猪只健康的病毒,因其高度变异性和传染性而备受关注。
为了及时发现和控制PCV2感染,研究人员开发了多种检测方法。
1. 病毒核酸检测:PCR技术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检测方法之一。
通过设计特异性引物,可以实现对PCV2基因组的扩增和检测,具有高灵敏度和特异性。
2. 免疫学检测:病毒抗原检测通过检测病毒在体内产生的蛋白质来确认感染情况。
Q.什么是圆环病毒病(PCVD)和圆环病毒相关性疾病(PCVAD)?A.从广义上讲猪圆环病毒病(PCVD)是指由猪圆环病毒2型(PCV2)所引起的猪圆环病毒病及圆环病毒相关疾病,包括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症(PMWS)、皮炎肾炎综合症(PDNS)、繁殖系统障碍、增生性坏死性肺炎(PNP)、猪呼吸道疾病综合症(PRDC)、母猪流产及死亡综合症。
PCV2在PMWS 中的角色已被证实,PMWS 及繁殖性能障碍可被试验性复制。
所以把PMWS和繁殖性能障碍称为圆环病毒病(PCVD)。
PCV2在猪皮炎肾病综合症(PDNS),猪呼吸道疾病综合症(PRDC)及增生性坏死性肺炎(PNP)的致病角色还是一个疑问。
因此把这些称为圆环病毒相关疾病(PCVAD)。
最重要的猪圆环病毒疾病是PMWS。
Q.圆环病毒感染的时间以及造成的危害要那些?A.从怀孕(配子)到死亡(屠宰或被淘汰),猪只终生都会接触病毒。
PCV2靶细胞的种类与易感性在整个猪只的不同生命阶段是不同的。
合子和胚胎早期在摆脱透明带前对PCV2显然不易感,一旦胚胎脱离了透明带,其所有细胞表现出对PCV2的易感性。
在妊娠期的大部分时间,肝细胞和心肌细胞最易感,这解释了流产病例中对PCV2组织病理学的诊断为何以心脏和肝脏为焦点。
在仔猪将要出生以及出生后的最初几周,即使其他细胞也可能被感染,巨噬细胞和树突样细胞似乎仍然是主要的靶细胞,但随日龄增大,巨噬细胞和树突样细胞的敏感性会下降,而许多其他类型的细胞则继续成为PCV2的宿主,病毒在这些细胞中大量的复制就导致了多系统组织器官的衰竭,从而在临床上就表现为PMWS的病变。
PCV2所造成的危害是显而易见的,对生产造成的危害包括以下所列,但并不限于这些。
1)、繁殖障碍:导致母猪流产,增加死胎率,减少产仔数,增加母猪返情率。
2)、出生仔猪均匀度差,弱仔比例高,并导致上市肉猪的均匀度差。
3)、仔猪各阶段死亡率提高4)、生长不良,推迟上市日龄,僵猪比例高。
由猪圆环病毒2型(PCV-2)导致的疾病给养猪业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所以越来越引起大家的关注。
猪圆环病毒2型(PCV-2)是仔猪断奶后多系统衰竭综合征(PMWS)、猪呼吸病综合征(PRDC)、猪皮炎与肾病综合征(PDNS)的重要病原,还可引起多种肠炎病、仔猪先天性震颤(仔猪抖抖病)、母猪繁殖障碍等疾病。
这是近年来发生的一种新的病毒性传染病。
已严重危害养猪业的发展,应引起重视。
猪圆环病毒(PCV)是一种无囊膜的单股环状DNA病毒。
1978年德国学者Tischer首次从猪肾传代细胞系PK-15中分离到该病毒,并于l982年将其命名为猪圆环病毒(PCV).Ellis等(1998)最早从PMWS患猪中分离到一种新病毒,该病毒类似于从PK-15细胞系中分离到的PCV.Allan等(l999)将从病料中分离到的PCV称为PCV-2.而将从PK-15细胞中分离到的PCV称为PCV-1.PCV病毒是目前已知的最小的动物病毒之一。
PCV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较强。
在70℃时可存活15min,56℃不能将其灭活。
猪圆环病毒2型(PCV-2)能诱导淋巴系统中B细胞(浆细胞)凋亡和T细胞减少,使猪处于免疫抑制状态。
许多研究表明,PCV-2常与其他多种病原微生物混合感染,Allan等(2000)认为,PCV-2常常与细小病毒(PPV)、繁殖障碍与呼吸道综合征病毒(PRRSV)、伪狂犬病毒(PRV)混合感染而导致猪的免疫失败,故认为PCV-2是原发病毒。
推荐药物;猪益肽—抗病毒有特效特点:本品从高免猪血清抗体中分离,冻干,包被得到的特异性血清冻干粉,其具有抗细菌,抗病毒和抗外毒素等多种活性,并具有调理,凝集和沉淀病原体,以及中和病毒的作用.能有解机体发热、炎症和疼痛。
该药作用迅速,30分钟内可减轻疼痛猪圆环病毒PCV-2的天然宿主是猪。
各种年龄、不同性别的猪都可感染,还可导致与PCV-2感染相关的几种类型的疾病。
如PMWS主要是断奶猪易感。
猪的疾病猪圆环病毒2型感染的知识和防治一、概述:猪圆环病毒2型感染(Porcine circovirus type 2 infection)是由猪圆环病毒2型所引起的一系列疾病的总称,包括猪断奶后多系统衰竭综合征(PMWS)、猪皮炎-肾病综合征(PDNS)、繁殖障碍、肺炎、肠炎、先天性震颤等。
1991年加拿大首次爆发该病,随后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有该病的报道。
在我国,2000年通过血清学调查证实了北京、河北、天津、江苏、上海等地的猪群中存在PCV2感染抗体。
2001年,与PCV2感染相关的猪断奶后多系统衰竭综合征开始在南方地区流行,2002年全国各地规模化猪场暴发猪断奶后多系统衰竭综合征,给我国养猪业造成了相当大的经济损失。
目前,本病已经遍及世界各养猪国家,已成为养猪生产中突出的问题之一。
近期研究表明,PCV2与猪皮炎与肾病综合征(PDNS)、猪的流产和繁殖障碍、猪增生性坏死性肺炎(PNP)和猪先天性脑震颤(CT)等的发生密切相关。
PCV2常与猪呼吸与繁殖综合征病毒(PRRSV)或猪细小病毒(PPV)并发感染或继发细菌感染,使患病猪病情加重,死亡率升高。
二、病原:猪圆环病毒2型(PCV2)属圆环病毒科(Circoviridae)圆环病毒属(Circovirus)。
是一种小而无囊膜、二十面体、共价闭合、环状的单股DNA病毒,病毒粒子直径平均为17nm,分子量为0.58×106Da。
PCV2在氯化铯中浮密度为1.37g/cm3,蔗糖梯度离心的沉降系数为52S,对pH 3的酸性环境、氯仿作用或高温环境(70℃)有较强的抵抗力。
不凝集牛、羊、猪、鸡等多种动物和人的红细胞。
PCV2完整的基因组大小多数为1768bp,少数为1767bp。
各分离株之间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大于96%,而与PCV1分离株之间的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小于80%。
PCV1和 PCV2的ORF1的核苷酸和推导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分别为83%和86%,而ORF2的仅为67%和65%。
猪圆环病毒病的防治技术张永雄江西余干县畜牧兽医局猪圆环病毒病是由猪圆环病毒2型(PCV2)引起的猪的一种新的传染病,表现为严重的呼吸.消化系统疾病及繁殖障碍,同时导致猪群产生严重的免疫抑制,造成免疫失败。
各种年龄的猪均可感染,但仔猪感染后发病严重。
胚胎期或生后早期感染的猪,往往在断奶后才可以发病,一般集中在5~18周龄,尤其在6~12周龄最为多见。
怀孕母猪感染猪圆环病毒后,可经胎盘垂直传染给仔猪,并导致繁殖障碍。
感染猪可自鼻液、粪便等废物中排除病毒,经消化道、呼吸道引起感染。
1 猪病症状猪圆环病毒感染后潜伏期均较长,即使胚胎期或出生后早期感染,也多在断奶以后才陆续出现症状。
PVC—2感染可以引起以下多种病症:1.1 猪断奶后多系统衰竭综合症:通常发生于断奶仔猪,1997年首次报道,随后美洲、欧洲和亚洲各国相继报道了该病。
现已证实PVC —2是猪断奶后多系统衰竭综合症的重要病原,繁殖与呼吸综合症病毒、细小病毒、伪狂犬病病毒等病原混合感染和免疫刺激可以加重该病的危害程度。
患猪表现为精神欠佳、食欲不振、体温略偏高、肌肉衰弱无力、下痢、呼吸困难、眼睑水肿、黄疸、贫血、消瘦、生长发育不良,与同龄猪体重相差甚大,皮肤湿疹,全身性的淋巴结病变,尤其以腹股沟、肠系膜、支气管以及纵膈淋巴结肿胀明显,发病率为5%~30%,死亡率为5%~40%不等,康复猪成为僵猪。
1.2 皮炎和肾病综合症:通常发生于8~18周龄的猪。
在1993年首次报道于英国,随后在美国、欧洲和南非、亚洲均有报道。
发病率为0.15%~2%,有的时候可高达7%。
以会阴部和四肢皮肤出现红紫色隆起的不规则斑块为主要症状。
患猪表现为皮下水肿,食欲丧失,有时体温上升。
通常在3日内死亡,有时可以维持2~3周。
1.3 增生性坏死性间质性肺炎:此病主要危害6—14周龄的猪。
发病率为2%~30%,死亡率为4%~10%。
1.4 繁殖障碍:导致母猪返情率增加、产木乃伊胎、流产以及死胎和产弱仔等。
猪圆环病毒猪圆环病毒2型(PCV-2)是1991年加拿大的Harding J和Clark E等学者最早发现,1996年暴发该病,此后在美国、西班牙、英国、丹麦、德国、荷兰、比利时、立陶宛、奥地利和意大利发生,近年来在日本、韩国、泰国、捷克、墨西哥、匈牙利、中国发生和流行。
仔猪断奶后多系统衰竭综合(PMWS)的主要病原是PCV-2,此外,猪皮炎与肾炎综合征、增生性坏死性肺炎、猪呼吸道综合征、繁殖障碍、先天性颤抖等疫病都与PCV-2相关联。
从1969年以后存档的猪血清中检测出PCV-2抗体,表明40年前该病毒就在猪群中存在。
猪圆环病毒病(PCVD)已呈世界性分布,对养猪业造成了严重影响。
自2000年以来,在欧洲至少使800万头猪死亡,据估计,该病在欧盟每年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6亿欧元,在美国的影响仅次于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估算每年损失约5亿美元。
在我国,郎洪武等采集来自北京、河北、山东、天津、江西、吉林、河南等7省市22个猪群的559份血清,用ELISA方法检测,结果20日龄未断奶仔猪、1-2月龄断奶仔猪、后备母猪和经产母猪的总阳性率为42.9%,表明以PCV-2病原为主而导致的PMWS病在我国较为普遍。
1 病原1982年,德国人Tischer命名为猪圆环病毒(PCV),1995年列为圆环病毒科。
该病毒为无囊膜的二十面体,单股环状DNA,大小约4~26.5nm,可在猪源细胞上复制。
主要存在于淋巴结、骨髓、血液中。
该病毒对外界抵抗力较强,在pH3的环境中很长时间不被灭活,对氯仿不敏感,在56℃或70℃处理一段时间不被灭活,不凝集牛、羊、猪、鸡等动物和人的红细胞。
目前将圆环病毒分为不致病的圆环病毒1型(PCV-1)和致病的圆环病毒2型(PCV-2)2 流行病学猪是圆环病毒(PCV)的自然宿主。
目前未发现对牛、山羊、绵羊、马、狗、猫、老鼠和人类有感染的证据。
PCV-1对猪无致病性,但能产生抗体,给2、9月龄猪接种PCV-1不会引起猪只的任何临床症状,但在猪只的脾脏、淋巴结、肺脏中存在大量的病毒。
猪圆环病毒2型和副猪嗜血杆菌混合感染的诊治猪圆环病毒2型(PCV2)和副猪嗜血杆菌(SPHV)是目前猪类养殖中常见的两种病毒感染病原体。
其混合感染会导致猪群的免疫抑制、免疫反应异常、呼吸道疾病等严重后果。
对于猪圆环病毒2型和副猪嗜血杆菌混合感染的诊治非常重要。
猪圆环病毒2型是一种双链DNA病毒,主要引起猪类的猪圆环病毒病。
其主要病理损害表现为淋巴组织的病理变化和免疫抑制,使得猪易于感染其他微生物致病菌。
副猪嗜血杆菌则是猪圆环病毒2型感染猪群中常见的二次感染致病菌,引起猪繁殖系统疾病和猪流行性腹泻等严重疾病。
对于混合感染的诊断,可以采用病原学检测和临床症状相结合的方法。
病原学检测主要通过采集病死猪的组织标本进行PCR检测,确定是否存在猪圆环病毒2型和副猪嗜血杆菌的感染。
对于存活的发病猪群,可以观察其临床症状,如猪的食欲减退、呼吸困难、腹泻等症状,结合实验室检测结果进行诊断。
1. 病原治疗:对感染的猪群进行及时的抗病毒和抗菌治疗,以降低病原体在体内的繁殖数量,减轻对机体的损伤。
常用的抗病毒药物包括瑞德西韦、洛匹那韦等,常用的抗菌药物包括头孢菌素类、氨基糖苷类等。
2. 免疫治疗:对于感染的猪群进行免疫增强,提高其免疫水平,增强抵抗力。
可采用疫苗接种的方式,提高猪群对猪圆环病毒2型和副猪嗜血杆菌的免疫力。
饲养环境的改善和合理的饲养管理措施也有助于提高猪的免疫力。
3. 对症治疗:根据猪的临床症状,进行对症治疗。
如对于呼吸困难的病猪,可采取氧疗、镇痛等措施,对于腹泻的病猪,可给予补液和止泻药物。
猪圆环病毒2型和副猪嗜血杆菌混合感染对于猪群健康造成很大影响,对其进行准确诊断和及时治疗非常重要。
通过病原学检测和临床观察相结合的方式,可以确诊混合感染,然后采取适当的治疗措施,提高猪群的免疫力,减轻病情。
合理的饲养管理措施也可以有效预防猪圆环病毒2型和副猪嗜血杆菌的感染。
猪圆环病毒2型和副猪嗜血杆菌混合感染的诊治
猪圆环病毒2型(PCV2)和副猪嗜血杆菌(APP)是猪群中常见的病原体,可引起猪的严重疾病和经济损失。
PCV2和APP的混合感染会导致病情更加复杂和严重,因此对于这种混合感染的诊治非常重要。
下面我们来介绍一下猪圆环病毒2型和副猪嗜血杆菌混合感染
的诊治方法。
1. 临床症状观察:混合感染的猪群表现出消瘦、厌食、发热、呼吸困难、腹泻等严
重症状。
2. 实验室检测:通过猪群血样、气管冲洗液、肺组织等样本的PCR检测,可以确定感染的病原体类型,并检测其数量。
3. 组织病理学检查:对猪群中死亡的猪进行尸检,观察病变情况,如肺部出现出血、充血、水肿等病理变化。
4. 免疫学检测:通过检测猪群中的病原体抗体水平变化,可以确定感染的时间和严
重程度。
1. 抗生素治疗:副猪嗜血杆菌感染是导致猪圆环病毒2型感染恶化的重要因素,因此可以使用青霉素类、磺胺类、大环内酯类等抗生素进行治疗。
2. 对症治疗:根据猪的临床症状,可以给予支持性治疗,如保持舒适、提供高能量
饲料、补液等。
3. 免疫调节治疗:对于猪圆环病毒2型和副猪嗜血杆菌感染,可以采用疫苗接种进行免疫调节治疗。
对于猪圆环病毒2型和副猪嗜血杆菌混合感染的诊治,我们应该通过临床症状观察、
实验室检测、组织病理学检查和免疫学检测等方法对病情进行评估和诊断。
治疗上可以采
用抗生素治疗、对症治疗、免疫调节治疗和疫苗接种等方法。
为了最大限度地控制混合感
染的扩散和恶化,我们还应该加强生物安全措施,提高猪群的免疫力,并进行病原传播途
径的防控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