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徐州市2016届九年级语文5月模拟试题(扫描版)
- 格式:doc
- 大小:1.82 MB
- 文档页数:9
2016九年级下学期联考语文试卷命题人:曹利萍审题人:刘伟刚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
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120分。
2.考生在答题前请阅读答题卷中的“注意事项”,然后按要求答题。
3.所有答案均须做在答题卷相应区域,做在其他区域无效。
一、积累与运用(30分)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讪.笑(shàn)校.对(jiào)脂.肪(zhǐ)拈.轻怕重(niān)B、汲.取(xī)炽.热(chì)吮.吸(xǔn)广袤.无垠(mào)C、嫉.妒(jí)粗犷.(guǎng)脊.梁(jǐ)浑身解.数(xìe)D、伫.立(zhù)寒噤.(jìn)解剖.(pō)苦心孤诣.(yì)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取缔惬意促不及防翻来复去B、沉湎缜密通宵达旦迫不及待C、侧隐禁锢因地治宜莫衷一是D、箫瑟真谛莫明其妙更胜一筹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发令枪响后,刘翔首当其冲....跑在最前头,最终夺得了金牌。
B、为了保障游客的权益,使游客在参差不齐....的旅游信息中不受骗,国家大力整顿了旅游市场。
C、在平时的复习中,我们要不断地摸索出适合自己的复习方法,这样才能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D、任何个人的成绩和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比起来,都不过是沧海一粟....。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能否根治中小学生沉迷网上聊天和网络游戏的“顽症”,是保证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条件之一。
B、通过加强校园周边道路交通安全的管理,使学生的人身安全得到了保障。
C、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D、在中学生中加强和改进道德思想建设,是当前全国中小学生工作的当务之急。
5.对下面语段意思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在生活中,现代人智商的提高还是大量依赖于面对生活的挑战并适应社会的发展。
(苏教版)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五次月考九年级语文试题(卷)(考查范围:九年级上下全册)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8页,满分120分,时间120分钟,学生直接在试卷上答题;2、答卷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一、积累运用(18分)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A 朔.方(shuò) 邂.逅(xiè)膂.力(lǔ)侏.儒(zhū)B 驰骋.(chěn)饯.行(jiàn)瘦削.(xuē)睿.智(rui)C 黏.性(nián)掺.杂(chān)腼腆.(tiǎn)恣.雎(zi)D 刬.袜(chǎn)憧.憬(chōnɡ)踌躇.(chú)鄙.夷(bì)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A. 恩惠发窘豁然贯通廓然无累B. 弥漫灵柩根深谛固强聒不舍C. 惬意商酌重蹈覆辙断章取意D. 消遣诓骗持之一恒弥留之际3、下列句中依次填入词语恰当的一项是()(2分)(1)托尔斯泰晚年才想起这桩儿时往事和关于幸福的许诺。
(2)这块将被后代永远怀着之情朝拜的尊严圣地……(3)围在四周的的木栅栏是不关闭的。
(4)我也不想这种观点。
A.奇妙畏惧稀疏保持B.奇特敬畏稀少保持C.奇妙敬畏稀疏坚持D.奇特畏惧稀少坚持4、补写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
(6分)①且壮士不死即已,,。
②,,右擎苍③鸢飞戾天者,;经纶世务者,。
5. 下面语段中有一处标点使用错误和一处语病,请把它们找出来并加以改正。
(4分)①3月21日下午,由省委宣传部、铜川市委、《当代陕西》杂志社共同主办的《陕西好人》现象研讨会在铜川新区举行。
②《陕西好人》体现了陕西人忠厚质朴的传统美德,也展现了陕西人豪放宽厚的时代特征。
③要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高度认识陕西好人现象,深入研究陕西好人的示范、塑造、培养,做好“陕西好人”的品牌效应,为“三个陕西”建设提供坚强的精神动力。
6、某同学在微博上写下了心目中“美丽中国”的样子。
2016年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中考语文一模试卷一、选择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25分)1.下列词语书写及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倔.(jué)强脑髓.(suǐ)锲.(qì)而不舍张惶(huáng)失措B.砭(biān)骨嘻(xī)闹鞠躬尽瘁.(cuì)断壁残垣.(yuán)C.泥泞.(nìng)狩.(shòu)猎遐想叱咤.(zhà)风云粗制滥造D.栈.(zhàn)桥附和.(hè)决别浑身解.(xiè)数谈笑风生2.请根据要求填写古诗文名句(1),悠然见南山。
(2),叶底黄鹂一两声。
(3),东风无力百花残。
(4)马作的卢飞快,。
(5)子日:“岁寒,。
”(6);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7),枳花照驿墙。
(8)燕子来时新社,。
(9)“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这两句诗表现了落花积极进取的精神。
但龚自珍《已亥杂诗》中的“,”在境界上更胜一筹。
3.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问题在一个村庄里,住着一位ruì()智的老人,村里有什么疑难问题都来向他(A).有一天聪明又调皮的孩子,想要故意为难那位老人。
他捉了一只小鸟,握在手掌中,跑去问:“老爷爷,听说您是最有智慧的人,不过我却不相信。
如果您能猜出我手中的鸟是活还是死的,我就相信了。
”老人注视着小孩子狡黠()的眼晴,心中有数,如果他回答小鸟是活的,小孩会暗中加劲把小鸟掐死;如果他回答是死的,小孩就会张开双手让小鸟飞走。
老人拍了拍小孩的肩膀笑着说:“”一位哲人说:人生就是一连串的(B).升学也罢,就业也好,创业亦如此。
每个人的前途与命运,就像那只小鸟一样,你完全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2)为文中A、B处选择最恰当的词语。
备选词语:询问请教抉择挑选(3)文中划线句有一处语病,请修改。
(4)根据语境,在文中横线处续写一句话,要求语意连贯,语句通顺。
2016年徐州市联校中考模拟调研语文试题参考答案一积累与运用(25分)1.古诗文默写(10分,每空1分,添字、漏字、错字则该空不得分)⑴梦回吹角连营⑵东风无力百花残⑶长风破浪会有时⑷不畏浮云遮望眼⑸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⑹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2. A(3分)(A.biāo-piāo,骇-赅;B.消-销;C.ɡènɡ-ɡèn,徇-循)3.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6分)⑴(2分,每词1分)忍受温暖⑵(2分)将“无论”改为“即使”“即便”“纵然”等词语(关联词语误用;其它的改法,若句子通顺,符合句子原意的,亦可。
)⑶(2分)略。
形式相似、语意连贯、内容恰当即可。
4.文学常识和名著阅读。
(6分)⑴(3分)A (B中的“德国”,C中的“风雪山神庙”,D中的“大人国”三处有误)⑵(3分)简·爱(1分)自由平等(2分)二古诗文阅读(19分)5.(4分,每词1分)(1)通“遍”,遍及,普遍 (2)曾经 (3)离开 (4)派遣6.(3分)B7.(6分,每句2分,关键词语解释正确,句子通顺即可给分)(1)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也一定要根据实情判断。
(2)第一次击鼓能振作士气(或者“士兵们的勇气”),第二次击鼓时(士气)减弱了,到第三次时(士气已经)枯竭了。
(3)走远路的人,如果稍稍休息,那么腿脚疼痛麻木就站不起来了,士气也残尽了。
8.(3分) C (甲文中战斗取得胜利的原因,在军事上是善于把握进攻和追击的时机。
乙文中战斗取得胜利最关键的原因是避敌锐气)9.(3分) B (后四句是实景,不是想象)三、现代文阅读(31分)(一)阅读下面一篇说明文,完成10—13题。
(11分)10.(3分,大意对即可)传统中草药体系并非建立在现代植物分类学基础之上,因地域或习俗的差别,物种同名异物、同物异名现象普遍存在,所以“青蒿”和“黄花蒿”这两个中文名字,人们往往长期混淆不清。
2016年徐州市铜山区中考语文综合模拟试卷(三)(本试卷总分140分,时间120分钟)一、积累与运用(22分)1、古诗文默写。
(10分)(1)子曰:“其恕乎!,。
”(2)潮平两岸阔,。
(3)几处早莺争暖树,。
(4)夕阳西下,。
(5),随风直到夜郎西。
(6)商女不知亡国恨,。
(7)荡胸生层云,。
(8)《春望》中写出战火连续不断,消息隔绝,音讯不至时迫切心情的两句诗是:,。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和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A、胸脯.(pu)栖.息(qi)亵渎.(du)弥.留之际(mi)B、旁鹜.(wu)陨.落(yun)灵柩.(jiu)恪.尽职守(ke)C、睿.智(rui)庸禄.(lu)灰烬.(jin)舐犊.情深(du)D、创.痛(chuang)扶掖.(ye)枘.凿(rui)重蹈复.辙(fu)3、阅读下面的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6分)生命之美恰恰在于矛盾产生的平衡。
当我们在面临自然灾害时,我们的人性越发的表现出来,那种对灾害的畏惧,恐慌,A等等,促使我们把自己脆弱的一面表现出来。
即使在自然灾害面前,我们显得那样无助,那样的弱小。
然而,这也是生命之美,美在她的脆弱。
当我们在为人处世时,总能表现出一种落落大方的品性。
当我们在对待生活,工作,学习时,也总是能表现出一种坚强的性格。
也许是被生活所B的日渐坚强了起来,也许是被困难逼的不得已强大了起来,但这也都表现出了生命的不可低估的含量以及呈现出了它生存的意志的深邃。
(1)请在下面的备选词语中选择最恰当的词语填入文中括号内。
(2分)备选词语:A 失措失望B磨炼折磨(2)文中画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修改后把正确的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2分)(3)根据上下文,在文中的横线处仿写一个句子。
(2分)4、文学常识判断(3分)下列关于作者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敬业与乐业》选自《饮冰室合集》,是一篇演讲辞。
作者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
广东新会人。
江苏省徐州市中考语文模拟考试卷及答案姓名: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一、选择题(共2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及书写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2分)(1)嗤(chī)笑 歧(qí)视 心无旁鹜(wù) 脍(huì)炙人口(2)邂诟 (gòu) 角(jiǎo)逐 相形见绌(chù) 不省(x ǐng)人事(3)家醅(pēi) 提(dī)防 言简意赅(gāi) 苦心孤诣(yì)(4)箴(jiān)言 杀戳(lù) 提心吊(diào)胆 根深蒂(dì)固【答案】C (2分)难度:容易 知识点:字音2.下列对名著评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2分)A. 《水浒》生动描写了梁山好汉们从起义到兴盛再到最终失败的全过程,主要人物有宋江、林冲、鲁智深、武松等。
B.《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主人公是奥斯特洛夫斯基,在他身上凝聚着为理想而献身的精神、钢铁般的意志和顽强奋斗的高贵品质。
C.《繁星》《春水》的作者是中国现代女作家冰心,她在作品中把母爱视为最崇高最美好的东西,反复加以歌颂。
D.《骆驼祥子》中,祥子最大的梦想就是拥有一辆属于自己的车,但他的希望一次又一次破灭,他与命运的抗争最终以惨败告终。
【答案】B (2分)难度:中等 知识点:国内文学作品 二、名句默写(共1题)1.请根据要求填写古诗文名句。
(8分)(1)感时花溅泪,____________。
(杜甫《春望》)(2)____________,江春入旧年。
(王湾《次北固山下》)(3)____________,西北望,射天狼。
(苏轼《江城子》)(4)商女不知亡国恨,____________。
(杜牧《泊秦淮》)(5)____________,只缘身在最高层。
(王安石《 》)(6)面对人生中的失败和痛苦,我们应该拥有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说的那样,拥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态。
2016年徐州市铜山区中考语文综合模拟试卷(九)(本试卷共140分,时间120分钟)一、基础知识的积累和运用 (17分)1、古诗文默写。
(10分)(1)妇姑荷箪食,。
(2),斜晖脉脉水悠悠。
(3)浊酒一杯家万里,。
(4),以光先帝遗德,,。
(5),西北望,。
(6),载不动许多愁。
(7)了却君王天下事,。
2.下列各组词中加点字拼音全对的一项是()(3分)A.辍.耕( chuò) 阳夏.(jiǎ ) 往往语.(yǔ) 鱼腹.(fǔ)B.怫.然(fú) 抢.地(qiǎng ) 休祲.(jìn ) 缟.素(gǎo)C.倾颓.(tuí ) 存恤.(xù) 崩殂.(cú) 驽.钝(nǔ)D.卑鄙.(bǐ) 陛.下(bì) 夙.夜(sù) 斟.酌(zhēn)3、名著填空:(4分)(1)“景阳岗打虎”、“醉打蒋门神”等说的是《水浒》中一位传奇英雄的故事。
这位英雄是,写出两个有关他的情节。
(2)“花和尚倒拔垂杨柳,豹子头误入白虎堂”其中“豹子头”是指,他的性格特点是:二、古文阅读:(38分)(一)(11分)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
”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
”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要离之刺庆忌也,。
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挺剑而起。
4.这段文字出自______________,本文主要歌颂了_______(人物)的凛然正气。
(2分)5.空缺处应填的语句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6.解释词语。
(2分)怫然()布衣()抢()地缟()素7.翻译句子(4分)①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
2016年江苏省徐州市丰县九年级中考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语文一、积累与运用(25分)1.请根据要求填写古诗文名句。
(1)________________,蜡炬成灰泪始干。
(2)角声满天秋色类,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齐鲁青未了。
________________,阴阳割昏晓。
(4)晓雾将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沉鳞竞跃。
(5)苏轼在《水调歌头》一词中,表现对人们美好祝愿的句子是:__________, _________。
(6)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由“咏雪”过渡到“送别”,通过写景,烘托出诗人的离愁别绪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对名句名篇的背识记和默写能力,其中前五个句属于直接性默写,最后一句属于理解性默写,注意不要写错别字。
答案:春蚕到死丝方尽塞上燕脂凝夜紫岱宗夫如何造化钟神秀猿鸟乱鸣夕日欲颓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2.下面词语中划线字的字音或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帷幕炮制(páo)栈桥(zhàn)惨绝人寰(huán)根深蒂固B.愧怍星宿(sù)濒临(bīn)满载而归(zài)有条不紊C.崎驱褶皱(zhě)媲美(pì)杳无音信(yǎo)毛骨竦然D.静穆狡黠(xiá)驾驭(yù)浑身解数(jiè)刻骨铭心解析:A项全部正确。
B项“星宿”的“宿”应读“xiù”,“有条不素”应为“有条不紊”;C 项“崎驱”应为“崎岖”,“毛骨竦然”应为“毛骨悚然”;D项“浑身解数”的“解”的正确读音为“xiè”。
故选A。
答案: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①一位哲学家说过这样的话:“人在两种情况下没有影子,一是在黑暗中藏匿,二是在太阳底下躺着。
2016年徐州市铜山区中考语文综合模拟试卷(一)(本试卷总分140分,时间120分钟)一、语文积累与语言运用(25分)1.下列词语书写及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A、倔(jué)强脑髓(suǐ)锲(qì)而不舍张惶(huáng)失措B、砭(biān)骨嘻(xī)闹鞠躬尽瘁(cuì)断壁残垣(yuán)C.泥泞(nìng)狩(shòu)猎遐想叱咤(zhà)风云粗制滥造D.栈(zhàn)桥附和(hè)决别浑身解(xiè)数谈笑风生2.请根据要求填写古诗文名句(10分)(1) ____________________,悠然见南山。
(2) _____________________,叶底黄鹂一两声。
(3)_____________________,东风无力百花残。
(4) 马作的卢飞快,_____________________。
(5)子日:“岁寒,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______;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7),枳花照驿墙。
(8)燕子来时新社,。
(9)“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这两句诗表现了落花积极进取的精神.但龚自珍《已亥杂诗》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境界上更胜一筹。
3、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问题(6分)在一个村庄里,住着一位ruì()智的老人,村里有什么疑难问题都来向他(A)。
有一天聪明又调皮的孩子,想要故意为难那位老人。
他捉了一只小鸟,握在手掌中,跑去问:“老爷爷,听说您是最有智慧的人,不过我却不相信。
如果您能猜出我手中的鸟是活还是死的,我就相信了。
”老人注视着小孩子狡黠()的眼晴,心中有数,如果他回答小鸟是活的,小孩会暗中加劲把小鸟掐死;如果他回答是死的,小孩就会张开双手让小鸟飞走。
徐州市2016年中考模拟调研试卷语文参考答案一.积累与运用(25分)1.(1)塞上燕脂凝夜紫(2)海日生残夜(3)独怆然而泣下(4)浩荡离愁白日斜(5)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6)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2..C3.(1)①刻意②惆怅(2)只有敢于展现自己,生命才会焕发出夺目的光彩。
(3)若生为幽草,我当萋萋而摇绿。
4.(1)C(3分)(2)(3分)①武松为了帮施恩夺回快活林,醉打蒋门神。
②血溅鸳鸯楼③怒杀西门庆等二古诗文阅读(19分)5. ⑴热水⑵这样⑶得到⑷就6. C7. 略(共6分,每句2分)8.读书的艰难; 从师的艰难; 求学生活条件的艰难.(每点1分)9.D 应为先虚后实。
三、现代文阅读(31分)(一)读书莫忘做笔记(11分)10.(3分)对比论证。
将钱钟书读书爱做笔记,最终成就高深学问和蔡元培“不能勤于做笔记”最终“读书没有什么成就”进行对比论证,更加鲜明(突出)地论证了读书要做笔记的观点。
11.(3分)示例:不可以删去,因为本段论述的观点是“经常温习笔记更重要”,是中心论点的一部分,这样使文章论述更全面、更周密、更严谨,所以不可以删去。
12.(3分)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突出强调了“读书思考,随手记之,同时不忘时常温故”或“度数要做笔记”这一观点。
增强了语势,使文章更具说服力。
13.(2分)示例:我在平时的学习中,手边常备一个小本子,如果遇到优美的句子或有意思的文学常识,就记到这个本子上,日积月累,竟然记下了厚厚的一本。
这一大本笔记为我的写作提供了有力的帮助。
(二)(20分)14.枣树生长在高峻、陡峭的石崖上,崖上极少有泥土和草木,缺少养料和水分。
3分,每点1分。
意思对即可。
15.(1)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从色彩和形态两个方面对枣树进行了描写;写出了枣树的果实丰硕、枝繁叶茂,表现了枣树的健壮而蓬勃。
4分(2)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使枣树的形象更加鲜明、生动、活泼,也表达了作者对枣树的喜爱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