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法律逻辑学课件(张大松教材)
- 格式:ppt
- 大小:911.50 KB
- 文档页数:413
大学《逻辑学》法律规范逻辑课件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模态命题的结构和特征及其分类;理解四种真值模态命题之间的真假关系、四种基本的法律规范模态命题之间的制约关系;掌握法律规范对当推理和法律规范三段论的基本有效形式;提高在实际思维中灵活运用法律规范推理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1.模态命题及其基本分类。
2.法律规范对当推理和法律规范三段论的基本有效形式。
教学难点 1.法律规范命题的等值关系。
关键术语模态命题/真值模态命题/法律规范命题/模态推理/法律规范推理/法律规范三段论第九章法律规范逻辑第一节模态命题一、模态命题概述1.什么是模态命题所谓模态命题就是含有模态词的命题。
2.模态命题的种类(1)真值模态命题真值模态命题是含有“可能”、“必然”之类的模态词的命题,有真假之分。
例如:明天可能下雨。
真正的作案者必然具有作案时间。
例反映明天下雨的可能性,例反映真正的作案者具有作案时间的必然性。
而这些情况都可用客观事实检验其真假。
(2)规范模态命题是含有“必须”、“允许”、“禁止”等规范词的命题。
这种命题不存在事实上的真假问题,就其所及的行为而言有着可行与不可行的分别。
例如:允许少数人先富起来。
禁止汽车沿公路左边行驶。
例反映了少数人先富起来是允许的、可行的。
这反映了我国现行政策的变化,在20世纪60年代,是不允许有人先富起来,是要割资本主义尾巴的。
可见,同一行为情况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由于行为规范不同,可以是可行的,也可以是不可行的。
例反映了汽车沿公路左边行驶是不行的,是违反我国交通法规的。
但有的国家规定汽车沿公路左边行驶。
因此,在汽车沿公路哪一边行驶的问题上不存在事实上的真、假问题,只存在按规定要求是否可行的问题。
二、真值模态命题(一)真值模态命题的种类及其相互关系1.可能肯定命题反映对象情况可能存在的命题。
可能肯定命题所用的模态词是“可能”,而其所包含的非模态命题从质上说是个肯定命题。
可能肯定命题可用公式表示为: S可能是P或S是P是可能的。
学生欧提勒士也提出了一个二难推理,以表明另一半学费不可能给:如果我这场官司赢了,那么,按法庭的判决,我不应付给普罗塔歌拉另一半学费;如果我这场官司输了,那么,按照合同的约定,我也不应付给普罗塔歌拉另一半学费;这场官司我或者赢了或者输了,总之,我不应付给他另一半学费。
欧提勒士的这一反驳,驳得有力、驳得高明,正可谓“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逻辑学在法学研究和法律工作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法律概念的表述,法律条文的规定,必须明确、严密,必须前后一致、首位一贯。
决不能含混不清、自相矛盾、相互抵触。
否则,将导致适用法律的混乱。
如《刑法》第310条第1款规定:“明知是犯罪的人而为其提供隐藏处所、财物,帮助其逃匿或者作假证明包庇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情节严重的,处3年以上 10年以下有期徒刑。
”该规定中“犯罪的人”有悖于“无罪推定”的基本原则。
在刑事侦查中,查清案件的事实,对案情作正确的判断,这不但需要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更需要严密而周全的思考和推理。
在法庭论辩中,诉讼双方对其诉讼主张和请求,不但要有确凿的证据和确实的理由,而且要作出严密、充分、有说服力的论证。
在司法审判中,法院裁决必须以理服人,判决必须要有充分的理由,论证要严密,要无懈可击,要具有说服力,所有这一切都与逻辑有关。
由此可见,逻辑是正确制定法律、解释法律,适用法律必不可少的重要工具。
对于法律工作者来说,掌握逻辑工具是至关重要的。
例:旧讼师的刀笔策略:“揭被夺镯”与“夺镯揭被” 3、法律研究、法律宣传、法律教学等工作都需要运用逻辑学的原理、方法。
学习逻辑的方法重点是理解;作业是手段;文本分析是关键作业:p22. 第3、4、5题。
本章概要:逻辑是研究思维的逻辑形式及其基本规律以及简单逻辑方法的科学。
任何逻辑形式都包括逻辑常项和逻辑变项。
变项符号有两类,一类代表词项(S、P),一类代表语句(p、q)。
逻辑形式的性质主要由逻辑常项决定。
逻辑有三大源流。
逻辑是工具性质的科学。
学习逻辑可以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学好逻辑的关键是对实际会话和文本进行逻辑分析。
法律工作者特别需要学习和掌握逻辑学知识。
法律逻辑学定稿讲义♦教材:《法律逻辑学教程》(第二版)张大松蒋新苗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一章绪论♦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法律逻辑学的研究对象、性质,搞清学习法律逻辑学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提高学习的自觉性,为进一步学习法律逻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做好思想准备。
了解该课程性质、考核考试要求及前置学习要求。
♦教学重点:♦本章的教学重点是法律逻辑学的研究对象和意义问题。
♦教学难点:♦本章的教学难点是法律逻辑的定义问题。
♦教学时间:3学时♦参考书目:♦《形式逻辑》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逻辑学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形式逻辑》人大出版社出版♦《法律逻辑学》(雍琪)法律出版社♦《司法判决与法律推理》(王洪)时事出版社第一节逻辑学的研究对象逻辑学是一个多层次、多学科的庞大体系,主要成分是形式逻辑和辩证逻辑两大门类。
在形式逻辑中又分传统的形式逻辑和现代形式逻辑。
我们所讲的逻辑实际上是形式逻辑的一个分支——法律逻辑。
♦法律逻辑学的性质:法律逻辑学是一门应用性质的形式逻辑的分支学科,也叫“法律逻辑”或“法学逻辑”。
法律逻辑并不是法学的一个部门,而是形式逻辑学下面的一个层次的逻辑分支学科,同语言逻辑学、教育逻辑学、医疗逻辑学、经济逻辑学等并列的逻辑分支学科。
一、逻辑的含义1.含义在现代汉语里是一个多义词,在不同的场合有不同的含义,常见的有以下几种:1 .客观事物发展的规律;2.思维的规律;3.某种理论、观点;4.说理透彻、令人信服;5.关于思维形式及规律的科学,即逻辑学。
2.研究对象♦逻辑学的研究对象就是人们的思维现象。
法律逻辑的研究对象:一方面研究涉及法律思维活动中的一般的逻辑形式和逻辑规律,另一方面,研究法律思维活动中的的特殊的逻辑理论。
如:侦察逻辑、法律规范逻辑、法庭辩论逻辑等。
法律逻辑学(法律逻辑)定义:它是一门研究涉及法律思维活动的逻辑思维形式、规律和方法的逻辑学科。
即是一门介乎于法学和逻辑学之间的边缘性学科,是研究法学和法律工作中的逻辑问题的应用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