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刻阴文与阳文共40页
- 格式:ppt
- 大小:5.80 MB
- 文档页数:40
资格证试讲《篆刻—阴纹、阳文》试讲稿!01教材部分题目:《篆刻—阴纹、阳文》内容:要点提示或建议:①阳文又称朱文;②是在刻制印章时把文字笔画和印章边栏以外的部分刻掉,铃盖在纸张凸现文字和边栏。
基本要求:(1)写出教学过程的主要步骤;(2)配合教学内容板书;(3)教学过程中设计提问一次;(4)试讲时间为10分钟左右。
答辩题目:(1)印章都有哪些种类?(2)冲刀和切刀的不同?篆刻—阴纹、阳文(一)导入新课上课,同学们好,请坐。
正式上课前,老师想请大家看一看这些名画作品,请看大屏幕,找找他们有什么相同之处?这边的同学说这些画上都印着一样的图案,都是乾隆印在画上的,这些印章都是刻出来的。
还有同学说这些印章大多都是名字,别号,像落款一样。
同学们都有一双发现问题的眼睛呀,确实这些画上都有乾隆印玺的痕迹,它们都是篆刻而来的作品。
下面我们就一起走进今天的主题——篆刻。
(二)讲授新课下面请同学们拿出之前老师让你们准备好的橡皮泥、刻刀和红墨水,大家试着把你们的名字刻在泥上,再印上墨盖在纸上。
好,我看大家都差不多刻完了,请大家再看下P P T里乾隆皇帝的印章,有谁能说一说你的作品和屏幕上的有什么不同吗?这位同学你来分享一下吧,你说呀,你刻的印章和三希堂一样,名字是白色的,周围是红色的,能看出明显的纹理,同桌这位同学,你来补充一下,这位同学说她刻的印章正相反,字是红的,没有边框,字体也没经过设计,很简单。
两位同学观察的都很仔细,请坐吧。
大家知道为什么印章会出现这两种不同的情况吗?第一排这位穿红色衣服的女生,你来说说看,没错,我们把文字的部分刻掉,它们就会凹进去,所以在蘸印泥的时候沾不到,这样印在纸上,字就是白色的,周围是红色的,这种文字就叫做阴文,也可以说是白文。
反之,文字突出,可以沾上红墨水的印章,就叫做阳文,也可以叫做朱文,这位同学描述的很形象,请坐吧。
同学们了解了阴文和阳文的概念了吗,我们再来欣赏一下大屏幕上这方印,有哪位同学能形容一下它吗?前排的同学说这是汉代的阴文印,它的文字粗细不一,笔画疏密变化多样,给人质朴的感觉。
印章为什么要“阴上阳下”?
印章中所谓阳文,就是字在石头上是凸出来的,阴文则是凹进去的,印章上文字或图像,有凹凸两种形体,但古代的称法和现在正相反,因为古人是按照印章印在封泥上的,印记来称阴阳文的,在封泥上呈现的阴文,在印章上却是阳文,在封泥上是阳文,在印章上却是阴文,因此为了避免误会,就把阴文称为白文。
阴与阳是互相对立的,又是相互关联、统一的一种事物或两个方面。
两方印章,一阴一阳,以一组形式出现,自然也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如何使其搭配和谐,使人得到视觉美感是十分重要的。
这就是为什么不能盖两阴或盖两阳的原因。
两阴或两阳排列机械,单调、呆板,只有统一,没有对立,显然缺乏美感。
在传统思维里,”男尊女卑“的观念深入人心。
可是,在书画作品落款钤印时,为什么要“上阴下阳”呢?似乎“阳上阴下”更为合理些。
有人认为,这不过是一种约定俗成。
照着钤不就完了吗?其实不然,其中蕴含着一定的玄机:
一、阴阳是道家学说的根本
《道德经》说: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 玄牝即女阴之门,老子尚尊重女阴,即女阴在男阳之上,意思先有母体,再生其他。
你看,我们都读作”阴阳“而非”阳阴“。
二、在易经中,乾为阳,似火;坤为阴,似水。
而在六十四卦象中:上坤(阴)下乾(阳)卦,大地之气相交,小往大来,为泰(吉)
卦;上乾(阳)下坤(阴)卦,天清在上,地浊在下,为否(疾)卦。
从现存的印章实物来看,可追溯到战国,多用于官方。
而书画印章始于唐宋,兴盛于元明,而“上阴下阳”的规矩,则不变于明清。
“上阴下阳”是书画钤印的一般规律。
由于构图等其它因素需要也有例外。
一方姓名章通常用阴文(白文)印,如果是两方的话通常为一方阴文(白文)一方阳文(朱文),顺序通常为上阴(白)下阳(朱),对于印文内容的要求通常有三种情况:上姓下名,上姓名下号,上姓名下闲章。
对于印章有一个统一的要求,就是必须用篆书镌刻,姓名章以汉印风格为宜,闲章对于字体风格的要求则比较灵活。
对于钤印位置的安排通常遵循“黄金分割法”,即钤在作品左边长度约三分之二处,因此在落款时应在心中计算好大致位置,为钤印留下空间。
当然,根据作品尺幅的大小(如三尺,四尺,五尺等)以及尺幅的形式(如横幅,条幅,中堂,对联等)可以灵活安排。
两方印章之间的距离通常为一到两方印章的宽度(根据尺幅大小灵活应对)。
此外还有引首章,腰章,压角章等,对于印章形式,钤盖方式的要求都各不相同,楼主可以分别在网上查找,网上有很多的相关资料。
另外给楼主提一点小建议,平时多欣赏一些名家字画作品,其中的钤印规律你自然会慢慢发现,字画作品是最直观的教材。
欢迎大家访问,以及批评与指正。
我帮你找到的一些文章资料:《书画落款xx》书画上落款盖印,印比字大不可以。
大幅盖大印,小幅盖小印,理所当然。
国画直幅落款字下盖印,直下底角,不可再盖压角闲章。
如右上落款,左下角可盖闲章,左上落款,右下角可盖闲章。
如上款字印接近下角,闲章就不需盖了。
国画棋幅落款,左右两头角边,不可盖闲章。
右上落款,左下角可盖方形闲章,左下落款,右下角可盖方形闲章。
此处如不需要盖闲章,而勉强盖上,反而弄巧成拙。
长方形,圆形,长圆形闲章,尔不可盖在下角方形压角闲章处之地位。
方形闲章,不可盖在书画上端空白处,否则,就喧宾夺主了。
国画直幅落款,字行末字,与他行字长短,不可整齐,盖印亦如此。
xx,一方形,一圆形,不可匹配。
同形xx匹配。
盖二印,一大一小,不可匹配。
同样大小可匹配。
盖二印,一长方形,一椭圆形,不可匹配。
同形印可匹配。
落款盖印之下,不可再题字,。
印章上下有字掣肘,就失去自然现象。
已经落款盖印字画,款后不可再落上款赠人,否则,就失敬了。
《篆刻的阴文与阳文》教学设计---吴林峰………………………………装……………………订………………………线………………………………商丘师范学院《篆刻的阴文与阳文》主讲:吴林峰所选教材图片………………………………装……………………订………………………线………………………………………………………………装……………………订………………………线………………………………………………………………装……………………订………………………线………………………………跃,有一定自学能力,老师引导的时候,应以学生为主、老师教学为辅,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学生平时接触课本和数码产品比较多,对篆刻认识有限,通过这节课能更加丰富学生的知识,还可有作品完成,使学生有很强的责任感。
⑶设计思路(1分)通过大量图片展示,让学生真正了解阴文、阳文的概念以及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基本特征。
最后播放教师阴文、阳文印示范录像,让学生了解刻制阴文、阳文印的过程以及注意事项。
4.课的类型(1分)欣赏与实践课5.教学目标(6分)………………………………装……………………订………………………线………………………………⑴知识与技能目标(2分)认识并尝试制作印章,体会阴文、阳文两种篆刻艺术形式。
⑵方法与过程目标(2分)通过ppt展示大量历代图片,提高学生眼界并加深理解。
播放篆刻示范视频,进一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2分)通过认识篆刻中阴文、阳文的艺术形式,加深对民族审美文化的了解。
6.重点难点(2分)⑴教学重点(1分):通过对阴文、阳文印章的介绍,以及它们在各个时代的表现特色,对其审美特征进行分析。
二是通过课文………………………………装……………………订………………………线………………………………图版提供的隋唐印章实例,了解朱文印章的主要特点。
⑵教学难点(1分)阴文印、阳文印综合起来内容涉及广泛,要向学生阐述相对困难。
而且本课所涉及图例历史跨度大,学生要明白其内在联系也比较困难。
高中美术人美版《篆刻》第六课《阳刚阴柔济以古雅-- 篆刻的阴文与阳文》所选教材图片教学设计一、设计部分1.课题名称《篆刻的阴文与阳文》2.教材出处人民美术出版社普通高中《篆刻》教材3.教学分析⑴教材分析本课内容主要是通过欣赏古代阴文、阳文典型的作品实例,了解各个时期阴文、阳文的主要形式和艺术特征。
⑵学生分析教学对象是高中年级的学生,这个阶段学生思想活跃,有一定的自学能力,老师引导的时候,应以学生为主、老师教学为辅,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学生平时接触课本和数码产品比较多,对篆刻认识有限,通过这节课能更加丰富学生的知识,还可有作品完成,使学生有很强的责任感。
⑶设计思路通过大量图片展示,让学生真正了解阴文、阳文的概念以及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基本特征。
最后展示教师篆刻范例字阴文、阳文印章的示范步骤,让学生了解篆刻阴文、阳文印的过程及注意事项。
4.课的类型欣赏与实践课5.教学目标⑴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并尝试制作印章,体会阴文、阳文两种篆刻艺术形式。
⑵方法与过程目标通过ppt展示大量历代图片,提高学生眼界并加深理解。
展示教师阴文、阳文印章示范步骤,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认识篆刻中阴文、阳文的艺术形式,使学生了解中国各时期的篆刻风格,进一步欣赏篆刻艺术、体验篆刻艺术以至于喜爱篆刻艺术,加深对民族审美文化的了解。
6.重点难点⑴教学重点通过对阴文、阳文印章的介绍,以及它们在各个时代的表现特色,对其审美特征进行分析,并在实践中得以运用。
⑵教学难点阴文印、阳文印综合起来内容涉及广泛,要向学生阐述相对困难。
而且本课所涉及图例历史跨度大,学生要明白其内在联系也比较困难。
7.教具学具⑴教具:刻刀、橡皮章料、纸、多媒体资料⑵学具:课本、橡皮章料、刻刀、白纸、印台、铅笔二、动态设计部分8.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导入新课前两节我们已经学习了篆刻的章法和刀法,这节课我们将会在不同的形式上运用前两节课的技法。
教学反思:本课的教学使学生对篆刻这门独特的艺术有了一定的认识,体会从
逐渐到实践,乃至到创作的乐趣,很大程度上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增强了对篆刻艺术的了解,在动手实践的的过程中,体会艺术的魅力,得到审美熏陶,增强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与理解,提高了学生的整体素质,培养了审美能力、创新精神。
高中美术教师应该面对现实,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从提高教师自身素养入手,转变教学观念,挖掘学科潜能,努力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想方设法改变不良现状。
谈“阴阳印”的篆刻⼀、篆刻中的朱⽂、⽩⽂篆刻中,就⽂字的线条⽽⾔,只分为两⼤类:第⼀类:朱⽂,也称阳⽂。
所谓朱⽂,⽂字的线条是凸起的,所以钤印后,⽂字的线条是红⾊的(印泥多为红⾊)。
“阳⽂”是相对“阴⽂”⽽⾔的。
第⼆类:⽩⽂,所谓⽩⽂,⽂字线条是凹陷的,故也称阴⽂。
在钤印时,线条本⾝蘸不上印泥,⽽印⾯蘸满了红⾊的印泥,钤完印章后,从效果看,在红⾊的印底上(术语为“留红”)显现出⽩⾊线条的⽂字(⽤纸⼀般是⽩⾊的)。
以下就我这⼏年赏印、制印所见、所知、所感,谈⼀点对篆刻朱⽂印、⽩⽂印的认识:朱⽂印的线条以较细为美,所谓“铁线篆”或“园朱⽂”为最佳(“园朱⽂”也有称为“元朱⽂”的,这与“元代”有关。
“铁线篆”则是在清代了,⼆者也可统称为“细朱⽂”)。
篆刻朱⽂印,⽽线条很粗者,古往今来,极为罕见。
前些⽇⼦,写了⼀副书法习作,由于作品本⾝内容的需要,⼀时也来不及刻,就使⽤了以前所刻的⼀枚随形闲章。
(⼗多年前的,那时还基本不懂篆刻)。
当我的篆刻⽼师看到此作品后,⾮常敏感的指出:“这枚印章应该是你以前刻的”。
我有意识地问了⼀句:您怎么⼀下就看出来了?”⽼师回答:“朱⽂印线条还这么粗”。
“多⽤朱⽂,⽽线条较粗”这是最初学习篆刻的、还不⼊门的最突出表现。
当代篆刻⼤家、上海的吴颐仁先⽣所出版的有关篆刻书籍中,均指出学习篆刻,⼀定要从刻⽩⽂印开始,多刻⽩⽂印。
开始刻朱⽂印,“感觉”上容易⼀些,但没有打下坚实的基础,因为⽩⽂印更需要⼑法,也更能体现⼑法。
⽽⽩⽂印则完全相反,线条以较粗为美,以“汉印”、或所谓“满⽩⽂”为最佳。
⽩⽂印,⽽线条很细者,古往今来,亦极为罕见。
即使是“汉⽟印”(⽟很坚硬,⾮⼈⼿⼯持⼑能刻,故多为⽩⽂印,否则“挖底⼦”都是个问题),⽂字之线条很细者,也少见,⽐起细朱⽂来,线条也要粗得多。
“⽩⽂不满”是初学篆刻者的通病,⼀位学习篆刻的朋友曾对我说,他的篆刻⽼师总指出他的⽩⽂印:“你的⽩⽂不满”。
我以为:“铁线篆”与“满⽩⽂”是篆刻中两种美的“极端”。
教学反思:本课的教学使学生对篆刻这门独特的艺术有了一定的认识,体会从
逐渐到实践,乃至到创作的乐趣,很大程度上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增强了对篆刻艺术的了解,在动手实践的的过程中,体会艺术的魅力,得到审美熏陶,增强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与理解,提高了学生的整体素质,培养了审美能力、创新精神。
高中美术教师应该面对现实,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从提高教师自身素养入手,转变教学观念,挖掘学科潜能,努力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想方设法改变不良现状。
高中美术人美版篆刻第六课阳刚阴柔济以古雅--篆刻的阴
文与阳文教学设计
【名师授课教案】
1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对传统篆刻作品中阴文阳文两种表现形式的艺术特征有所了解,进一步认识具有几千年历史的篆刻艺术。
2学情分析
学生进一步了解中国各时期的篆刻风格,对应自己喜欢风格进行临摹和创作。
3重点难点
阴文印和阳文印的发展和使用与其社会历史背景的关系.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1【导入】导入
问题:
下面的印章哪个是朱文,哪个是白文?
2【讲授】概念
1.阴文又称白文, 简单地说就是刻制印章时把文字的笔画刻掉,钤盖在纸上的文字部分是白的。
早期的玺印大多数都是阴文,从春秋战国到南北朝,玺印作为权力身份凭证的作用,首先是通过佩带昭示的方式来体现,其次是作为封检标记。
2.阳文又称朱文, 就是在刻制印章时把文字笔画及印章边栏以外的部分刻掉.钤盖在纸上凸现文字和边栏。
随着社会物质条件的进步,南北朝后纸张、绢帛逐渐取代了木简,泥制度也就相应废止了,开始用印色直接钤盖在纸帛上。
印章便直接钤盖在纸张和丝织品上。
在纸帛上钤印,朱文的清晰醒目优于白文。
又由于纸张面积都较大,以往的小印很难与之协调,印面自然也较汉魏时放大了许多。
PhotoShop阳文和阴文(朱文和白文)两种篆刻艺术印章制作教程印章最早可上溯到3000多年前的商代,是古人作为一种信物和人格风采的标志,后来通过文人的介入成了一种艺术形式,元代是文人画形成的时代,文人画追求诗、书画、印结合,流行在绘画作品上加诗文题跋及钤盖作者姓名、字号、别号及诗词格言印章。
明清以来,石质印材的发现为大批具有较高艺术修养的文人、书法家、画家参与篆刻创作提供了契机,也因此推动了篆刻艺术风格多样化的形成。
文人雅士篆刻之风大行,流行于市面的闲章常有奇趣:或摘取诗句或引用典故,或直抒胸臆。
艺术印章是明清篆刻艺术繁荣的标志,明清两代书法、绘画艺术的发展,也带动了篆刻艺术的同步发展。
闲话少叙,写这个练习帖是因为,有的摄友想拍一些具有中国画意境的片子,配上落款也别有一番情趣,当然最好也来一两方印章为作品增色。
现在搞篆刻的是稀有了,下面我们就一起在PS中P出印章。
印章形式大体分阳文和阴文两种,也称朱文和白文,不要我解释你也能想得到。
我们分别做出这两种。
内容是“篆刻艺术”。
新建一400X400像素,白色背景的文档,在图层面板双击解锁变成图层0。
设前景色为R230,G30,B30。
这是模仿印泥的颜色,没有一定的。
背景色为白色。
选择圆角矩形工具,选项栏点选路径,半径30像素。
按住shift在画布上拉出一圆角正方形,设画笔工具为直径10像素,硬度100%。
来到路径面板(如没有,进窗口菜单勾选),我们看到,这里有了一个工作路径。
点面板下方第二个图标“用画笔描边路径”,给路径上色。
右键点工作路径,删除路径。
选文字工具,字体选“超世纪粗方篆”(这种篆书结字成方形,比较容易制作。
提供下载)在设置字体大小里输入160,输入法选繁,因为字库是繁体的。
现在我们采用每个字单独输入,便于逐个调整大小和移动位置。
每输入一个字要点一下移动工具,然后再输下一个字,这样每个字都是一层。
好了我们来调整大小和排版,用移动工具点击哪个字就来到这个字所在的层,我们就可以编辑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