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源性脑栓塞抗凝治疗策略37页PPT
- 格式:ppt
- 大小:4.67 MB
- 文档页数:37
房颤患者发生心源性脑栓塞的抗凝或溶栓治疗房颤是常见的心律失常疾病。
房颤会导致血栓栓塞增加缺血性卒中的风险,房颤患者脑卒中的风险是非房颤患者的4-5倍,有较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
预防脑卒中已成为房颤患者综合管理策略中的主要内容,抗凝药物是核心选择。
然而,抗凝药物的选择需要在栓塞风险和出血风险之间寻找平衡。
一、抗凝治疗的流程房颤合并卒中的抗凝「3步走」流程第一步,识别栓塞性卒中风险的患者。
第二步,识别可纠正的出血风险因素,计算HAS-BLED评分。
第三步,启动口服抗凝药物(NOAC)或维生素K拮抗剂。
二、抗凝药物1.华法林是最早使用的抗凝药物之一,它通过抑制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的合成,产生抗凝作用。
华法林可与之发生反应的食物和药物较多,由于不同个体的有效剂量变异幅度较大且有效治疗窗较窄,导致它的使用受到多方面的限制,需要定期监测国际标准化比值(INR)。
2.新型口服抗凝药物,即非维生素K拮抗剂口服抗凝药,包括凝血酶直接抑制剂(如达比加群酯)和xa因子直接抑制剂(如利伐沙班)。
相比之下,新型口服抗凝药具有更稳定的抗凝效果,并且在减少卒中风险上不劣于华法林,同时出血风险可能更低,而且无须定期监测凝血指标。
三、评估手段1.血栓栓塞风险评估:推荐对所有房颤患者应用CHA₂DS₂-VASc评分进行血栓栓塞风险的评估。
非瓣膜病房颤卒中危险因素CHA2DS2-VASc评分:CHA₂DS₂-VASc评分能筛选出更多需要抗凝的中高危患者,可更准确地预测栓塞事件。
最高评分为9 分,评分≥2 的男性房颤患者均需口服抗凝以预防血栓栓塞,评分≥3分的女性房颤患者也需抗凝治疗;评分为 1 分的男性房颤患者以及CHA2DS2-VASc 评分为2分的女性房颤患者,可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和意愿给予口服抗凝;无危险因素,即评分0 分者不需抗凝治疗。
2.出血风险评估:HAS‑BLED 评分≤ 2 分为低出血风险,评分≥ 3 分时提示高出血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