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电行业成功案例ppt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986.00 KB
- 文档页数:29
TCL大战长虹交战双方卫冕者——长虹:一直以来,中国彩电业当之无愧的霸主长虹利用大规模、低工资造成的低成本优势,以向龙头经销商大量抛货的方式带动了整个市场的需求量,1996年创造了440万台彩电的创纪录销量,1997年更是达到660万台。
挑战者——TCL:1997年TCL只销了134万台,只相当于长虹的20%。
1998年,野心勃勃的长虹计划占领全国彩电市场一半的份额,要清理门户。
当时,松下、东芝等洋彩电一直恒定在12%的市场份额,如果长虹占了50%的份额,那么其它大大小小的彩电企业都要挤在38%里面,那日子将会很难过。
TCL怎么办?是坐以待毙,还是集中资源跟长虹打一场硬碰硬的恶战?此时的TCL管理层忧心忡忡,一直在苦苦探索如何跳出长虹的阴影。
战略谋划卫冕者——长虹:以高达17点~25点的折扣作为条件吸引经销商,通过高端甩货给经销商,一级一级甩。
这种经销方式的优点是出货极快,且批量大节约运费等成本。
挑战者——TCL:经深入分析长虹的营销方式,发现其致命缺陷:其产品并没有真正进入消费领域,而是大量堆积在经销商仓库里。
对TCL而言这就是机会。
只需要改变销售方式,降低销售中心,砍掉大户,直插终端:只要TCL在终端卖出去一台,等于阻塞长虹进入流通领域一台。
这阻塞的不是长虹厂子里的电视机,而是长虹在经销商手里的电视机。
等阻塞完了,长虹还不知道,这是最关键的。
等长虹醒过来的时候,格局已经变了。
倪润峰一贯重视商业资本的力量,这使得长虹与经销商,特别是一些龙头经销商关系一直保持良好,并以此创造了市场扩张的奇迹。
但他没有建立自己的一支新军来掌控中国流通。
因为他受到了观念的制约,以为流通是商业资本的事情。
这是长虹的软肋。
通过周密思考,TCL确定了“以速度冲击长虹规模”的战略。
战略总攻从1998年初开始,TCL开始砍掉了一批商、二批商,大搞店中店和专卖店,并在县级市场上寻找核心网络经销商。
到1998年底在全国建成一万个控制的售点。
家电业策划案例珠海XX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格力策划与“格美事件”一、珠海格力电器股份简介:珠海格力电器股份组建于1991年,是中国目前生产规模最大、技术实力最雄厚的大型专业化空调企业。
公司总部位于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珠海经济特区,占地面积达60多万平方米,公司拥有珠海、江苏丹阳、重庆以及南美洲的巴西共四大生产基地,现有职员近15000人,年产家用空调器能力达1000万台(套),商用空调年产值30亿元。
公司于1996年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上市以来业绩良好,连续多年入选“中国最具进展潜力上市公司50强”,是家电类上市公司中的老牌绩优股。
十多年来,公司坚持走专业化生产空调的进展道路,以过硬的产品质量、领先的技术性能、完善周到的服务赢得市场。
公司在空调产品的研发水平上始终处于行业领先地位,坚持“以技术创新抢占制高点”的开发战略,生产一代、构思一代、研制一代,每年向市场推出众多极具竞争力的新产品,至今已开发出包括家用空调、家庭中央空调和商用中央空调在内的20大类、80多个系列、1500多个品种规格的产品,空调品种规格之多、系列之齐全居全国同行首位。
通过多年的进展,格力空调差不多奠定了国内空调市场的领导者地位,格力品牌差不多深入人心,并以“好空调,格力造”和“买品质,选格力”著称国内空调市场,在宽敞消费者中享有专门高的声誉。
多年来,格力空调曾被国家7个部委联合授予“全国最畅销商品金桥奖”,并被欧洲企业家协会授予“第22届国际最佳品牌”奖。
1999年,“格力(空调)”商标被国家工商行政治理局商标局评为“中国驰名商标”。
2000年,格力实验室通过了国内外多家权威认证机构的评审,先后获得了“国家认可实验室”、“中国家电所认可实验室”、“德国TüV认可实验室”的称号。
2001年2月,格力电器被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授予“国家首批产品质量免检企业”的荣誉称号。
2001年5月,格力空调还获得了世界质量界最权威的奖项——“WQC国际之星金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