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危险化学品基础知识(79)
- 格式:ppt
- 大小:18.66 MB
- 文档页数:63
初级消防员理论考试要点第一章消防工作概述1.火是释放热量并伴有烟或火焰或两者兼有为特征的燃烧现象。
2.火灾是在时间或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燃烧所造成的灾害。
3.国家标准将火灾定义为A类、B类、C类、D类、E类、F类六种不同的类别。
5.消防工作具有社会性、行政性、经常性和技术性。
6.我国消防工作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
7.消防工作由国务院领导,由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负责。
8.消防工作的原则是: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单位全面负责、公民积极参与。
9.防火和灭火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防”是“消”的先决条件。
10.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是本单位的消防安全责任人。
11.公安消防机构是专门的消防工作监督管理部门。
12.任何成年人都有参加有组织的灭火工作的义务。
第二章燃烧的基础知识1.燃烧指可燃物与氧化剂作用发生的放热反应,通常伴有火焰、发光和(或)发烟的现象。
具备三个特征,即化学反应、放热和发光。
2.物质燃烧是氧化反应,而氧化反应不一定是燃烧,能被氧化的物质不一定都是能够燃烧的物质。
3.链反应机理分为链引发、链传递和链终止三个阶段。
4.燃烧过程的发生和发展三个必要条件:可燃物、助燃物(又称氧化剂)和引火源。
5.空气中含有大约21%的氧。
6.凡使物质开始燃烧的外部热源,统称为引火源(也称着火源)。
7.燃烧发生的充分条件是:一定的可燃物浓度、一定的氧气含量、一定的点火能量和相互作用。
8.燃烧按其发生瞬间的特点不同,分为闪燃、着火、自燃、爆炸四种类型。
9.因为液体在闪燃温度下蒸发速度较慢,无法维持燃烧,故闪燃一下就熄灭了。
10.闪点是评定液体火灾危险性大小的重要参数,闪点越低,火灾危险性就越大。
11.物质的燃点越低,则越容易着火,火灾危险性也就越大。
12.一切可燃液体的燃点都高于闪点。
13.可燃物的自燃点越低,发生自燃的危险性就越大。
14.物质急剧氧化或分解反应产生温度、压力增加或两者同时增加的现象,称为爆炸。
第一节危险化学品安全的基础知识1.根据《化学品分类和危险公示通则》(GB13690),危险化学品的危险种类分为()。
A.物理危险、健康危险、环境危险B.爆炸危险、中毒危险、环境危险C.物理危险、中毒危险、环境危险D.爆炸危险、中毒危险、健康危险『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危险化学品安全的基础知识。
危险化学品的危险种类分为物理危险、健康危险、环境危险。
2.根据《化学品分类和危险公示通则》(GB13690)的分类要求,下列物质均属于物理危险的是()。
A.急性毒性气体、易燃液体、有机过氧化物、金属腐蚀剂B.易燃气体、易燃固体、氧化性液体、有机过氧化物C.致癌性物质、呼吸过敏气体、爆炸物、易燃气体D.腐蚀性液体、致癌物质、自燃液体、有机过氧化物『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危险化学品安全的基础知识。
物理危险包括爆炸物、易燃气体、气溶胶、氧化性气体、加压气体、易燃液体、易燃固体、自反应物质和混合物、自燃液体、自燃固体、自热物质和混合物、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的物质和混合物、氧化性液体、氧化性固体、有机过氧化物、金属腐蚀物。
3.最小点火能是衡量危险化学品危险特性的重要参数之一。
对甲烷、丙烷、氢气、苯、乙炔等五种危险化学品按照其最小点火能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甲烷、丙烷、氢气、苯、乙炔B.氢气、乙炔、甲烷、丙烷、苯C.氢气、乙炔、甲烷、苯、丙烷C.甲烷、氢气、丙烷、苯、乙炔『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危险化学品的燃烧爆炸类型和过程。
根据部分常见危险化学品危险特性表的描述,各类物质的最小点火能分别为,甲烷0.02mJ,丙烷0.26mJ,氢气0.0018mJ,苯0.022mJ,乙炔0.019mJ。
因此最小点火能由小到大的排列顺序是:氢气、乙炔、甲烷、苯、丙烷。
4.供应商向下游用户传递化学品基本危害信息,同时还可以向公共机构、服务机构和其他设计该化学品的相关方传递相关信息的载体文件是()。
危险化学品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安全生产培训大纲培训内容第一章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法律法规(8学时)1.1 法律法规基本知识。
1.2 安全生产立法的必要性和意义。
1.3 国家安全生产方针、政策和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体系简介。
1.4 我国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监管体制。
1.5 危险化学品经营管理相关法律法规及标准。
法律法规主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危险化学品登记管理办法》等。
1.6 危险化学品经营的法律责任。
1.7 从业人员安全生产的权利和义务。
1.8 国外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概况:a) 欧共体和美国、日本等国家对化学品的管理概况;b) 国际组织对化学品的安全管理,如《作业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公约》(《170 号公约》)等。
1.9 案例分析。
第二章危险化学品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管理(2学时)2.1 加强危险化学品经营管理的重要意义。
2.2 危险化学品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
主要包括安全管理体系、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管理规章制度,以及生产安全事故的分类,事故报告、调查处理的基本程序和要求。
2.3 危险化学品经营单位安全标准化的有关规定。
2.4 案例分析。
第三章危险化学品基本知识(4学时)3.1 概念和分类:a) 危险化学品的概念与分类,包括GB 20576~GB 20599、GB 20601、GB 20602的分类;b) 危险货物的概念与分类,包括GB 12268、GB 13690的分类。
3.2 各类危险化学品的定义、特性与分项,储存和运输要求;3.3 GB 13690中规定的危险化学品标志;3.4 案例分析。
第四章危险化学品经营、储存、运输和包装的安全管理(4学时)4.1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安全标签:a)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GB/T 16483的相关规定;b) 化学品安全标签,GB 15258的相关规定;c) 经营中对安全技术说明书和安全标签的使用与管理。
第一篇基础知识第一章消防工作概述一、判断题1、国家标准GB/T 4968--2008《火灾分类》中根据可燃物的类型和燃烧特性,将火灾定义为A类、B类、C类、D类、E类、F类六种不同的类别。
( √)2、按火灾损失严重程度把火灾划分为特别重大火灾、重大火灾、较大火灾和一般火灾四个等级。
( √)3、A类火灾是指普通固体可燃物燃烧引起的火灾。
( ×)4、B类火灾是指液体或可熔化的固体物质火灾。
( √)5、乙烷引起的火灾属于B类火灾。
( ×)6、煤油引起的火灾属于C类火灾。
( ×)7、消防安全是公共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消防工作,维护公共安全,是政府及政府有关部门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提高公共消防安全水平的重要内容。
( √)8、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是本单位的消防安全责任人。
( √)9、“防消结合”,就是要求把同火灾作斗争的两个基本手段——防火和灭火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到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 √)10、消防工作的原则是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单位全面负责、公民积极参与。
( √)二、选择题(四选一)1、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伤,或者一亿元以上直接财产损失的火灾属于(A)特别重大火灾。
2、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一亿元以下直接财产损失的火灾属于(B)重大火灾。
3、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财产损失的火灾属于(C)较大火灾。
4、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下直接财产损失的火灾属于(D)一般火灾。
5、按可燃物的类型和燃烧特性不同,下列物质发生火灾属于C类火灾的是(B)乙炔6、按可燃物的类型和燃烧特性不同,下列物质发生火灾属于A类火灾的是(A)木材7、按可燃物的类型和燃烧特性不同,下列物质发生火灾属于A类火灾的是(C)赛璐珞片8、按可燃物的类型和燃烧特性不同,下列物质发生火灾属于B类火灾的是(A)甲醇。
第三章危险化学品基础知识第一节危险化学品定义和分类一、危险化学品的定义危险品系指有爆炸、易燃、毒害、感染、腐蚀、放射性等危险特性,在运输、储存、生产、经营、使用和处置中,容易造成人身伤亡、财产损毁或环境污染而需要特囊防护的物品。
一般认为,只要此类危险品为化学品,那么它就是危险化学品。
二、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危险化学品品种繁多,危险化学品的分类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根据现行标准,可以有不同的分类方法:(一)按危险货物的危险性或最主要危险性分类根据国家标准《危险货物分类和品名编号》(GB6944 - 2005)和‘危险货物品名表>(GB12268 -2005),将危险品分成九大类:1.爆炸品指在外界条件作用下(如受热、摩擦、撞击等)能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同产生大量的气体和热量,使周围的压力急剧上升,发生爆炸,对周围环境、设备、人员造成破坏和伤害的物品。
包括爆炸性物质、爆炸性物品和为产生爆炸或烟火实际效果而制造的首述两项中未提及的钧质或物品。
2.气体指在50℃时,蒸气压力大于300kPa的物质或20℃时在101. 3kPa标准压力下完全是气态的物质。
包括压缩气体、液化气体、溶解气体和冷冻液化气体、一种或多种气体与一种或多种其奠类别物质的蒸气的混合物、充有气体的物品和烟雾剂。
易燃气体是指在20℃和101. 3kPa条件下与空气的混合物按体积分数占13cto或更少时胃点燃的气体;或不论易燃下限如何,与空气混合,燃烧范围体积分数至少为12%的气体。
3.易燃液体指在其闪点温度(其闭杯试验闪点不高于60.5℃,或其开杯试验闪点不高于65_6℃’时放出易燃蒸气的液体或液体混合物,或是在溶液或悬浮液中含有固体的液体。
4.易燃固体、易于自燃的物质、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的物质易燃固体指燃点低,对热、撞击、摩擦敏感,易被外部火源点燃,迅速麓隧,筐散发有毒烟雾或有毒气体的固体。
易于自燃的物质指自燃点低,在空气中易于发生氧化反应放出热量,i 自行燃烧的物品。
消防设施操作员理论题库(基础知识、中级技能)中国消防协会编印二○一一年五月编写说明理论知识考试是职业技能鉴定两大鉴定考核方式之一。
为了便于理论知识考试采用标准化考试方式,目前采用两种客观题型,即判断题和选择题。
判断题的题干一般采用陈述句,标准答案用“X”、“√”表示,评分标准为每题0.5分;选择题,一般采用。
“四选一”题型,即一道试题有四个备选答案,其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答案。
其他三个选项中,至少有一个选项对正确选项有强烈的干扰性,评分标准为每题0.5分。
在中级技能鉴定的理论知识考试中基础知识占30%,中级技能相关知识占70%。
建(构)筑物消防员的职业技能鉴定理论知识考试卷是在《建(构)筑物消防员国家职业标准》所规定的框架内,依照消防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题库组建的模式与试卷试题形成的规则产生的。
中国消防协会在消防行业特有工种职业培训与技能鉴定系列统编教材之二《建(构)筑物消防员(中级技能)》试用的同时配套编印这本《理论知识考试(基础知识、中级技能)习题集》,目的是为了对参加职业技能鉴定的考生提供一个更为统一、更为翔实的指导。
本习题集由《建(构)筑物消防员(中级技能)》教材编写组负责编写,鉴于目前建(构)筑物消防员鉴定的国家题库仍处于开发阶段,试题的数量还有待继续补充和完善,因此本手册中各部分考核内容仅具一定的参考意义。
本手册的编写也还有许多不足之处,恳请各使用单位和个人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不胜感谢。
编写组二0一一年五月目录第一篇基础知识 (4)第一章消防工作概述 (4)第二章燃烧基础知识 (5)第三章危险化学品基础知识 (9)第四章消防水力学基础知识 (11)第五章电气消防基础知识 (13)第六章建筑消防基础知识 (14)第七章建筑消防设施基础知识 (17)第八章消防安全检查基础知识 (21)第九章初起火灾处置基础知识 (22)第十章相关法律、法规知识 (25)第十一章职业道德 (28)第二篇中级技能 (30)第一章防火安全检查 (30)第二章消防控制室监控 (42)第三章建筑消防设施操作与维护 (57)第一篇基础知识第一章消防工作概述一、判断题1、国家标准GB/T 4968--2008《火灾分类》中根据可燃物的类型和燃烧特性,将火灾定义为A类、B类、C类、D类、E类、F类六种不同的类别。
第三章危险化学品基础知识多项选择题:1、当出现(ABC)情形时,必须向当地公安部门报告。
(A)剧毒化学品的生产、储存、使用、经营单位发现剧毒化学品被盗、丢失或者误售、误用(B)通过公路运输危险化学品需要进入禁止通行区域,或运输危险化学品途中需要停车住宿,或者无法正常运输(C)剧毒化学品在公路运输途中发生被盗、丢失、流散、泄漏等情况(D)危险化学品押运人员中途下车2、常用危险化学品按其主要危险特性分为几大类,其中包括以下(ABCD)类。
(A)爆炸品(B)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C)易燃液体和易燃固体(D)有毒品和腐蚀品3、遇水燃烧物质是指与水或酸接触会产生可燃气体,同时放出高热,该热量就能引起可燃气体着火爆炸的物质。
下列物质属于遇水燃烧的是(AC)。
(A)碳化钙(电石)(B)碳酸钙(C)锌(D)硝化棉4、下列( ACD )属于危险化学品。
(A)硝化甘油(B)菜油(C)液氨(D)汽油5、易燃固体的危险特性的有(ACD)。
(A)自燃性(B)热膨胀性(C)燃点低,易点燃(D)遇酸、氧化剂易燃易爆6、下列不属于易燃液体的主要危险特性是(ABC)。
(A)高度的易燃易爆性(B)蒸发性(C)热膨胀性(D)流动性7、对遇湿易燃物品的说法正确的是(BCD)。
(A)锌粉、铝镁粉等,在潮湿空气中不能自燃,但与水接触,特别是在高温下反应剧烈,能放出氢气和热量(B)遇湿易燃物品遇水或受潮后,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使水分解,夺取水中的氧与之化合,放出可燃气体和热量(C)遇湿易燃物品遇氧化剂、酸性溶剂时,反应更剧烈,更易引起燃烧或爆炸(D)氢化钾遇水能生成易燃气体并放出大量的热量,因而具有自燃性8、对氧化性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ABC)。
(A)有机氧化剂除具有强氧化性外,本身还是可燃的,遇火会引起燃烧(B)碱金属、碱土金属的盐或过氧化基所组成的化合物,易分解,有极强的氧化性(C)氧化性物质与强酸混合接触后会生成游离的酸或酸配,呈现极强的氧化性,当与有机物接触时,能发生爆炸或燃烧(D)氧化性物质相互之间接触不能引起燃烧或爆炸9、对有机过氧化物的危险性说法正确的是(ABC)。
危险化学品基础知识危险化学品基础知识第一节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和特性化学品中具有易燃、易爆、毒害、腐蚀、助燃等危险特性,在生产、储存、运输、使用等过程中容易造成人身伤亡、财产损失、环境污染的均属于危险化学品。
1,爆炸品爆炸品指在外界作用下(如受热、摩擦、撞击等)能发出剧烈的化学反应,瞬间产生大量气体和热量,是周围的压力急剧上升,发生爆炸,对周围环境、设备人员造成破坏和伤害的物品。
爆炸品在国家标准中分为5项,其中有三项包含危险化学品。
第一项:具有整体爆炸危险的物质和物品。
第三项:具有燃烧危险和较小爆炸危险的物质和物品。
第四项:无重大危险的爆炸物质和物品。
主要特性:爆炸性强。
爆炸品都具有化学不稳定性,在一定外因作用下,能以极快的速度发生猛烈的化学反应,产生的大量能量在短时间内无法逸散出去,致使周围的温度迅速升高并产生巨大的压力面引起爆炸。
敏感度高。
各种爆炸化学品的化学组成和结构,决定物质本身的爆炸性,而爆炸的难易程度取决于物质本身的敏感度。
敏感度越高的物质越容易爆炸。
2,,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指压缩的、液化的或加压溶解的气体。
一般存储在加压容器中。
在钢瓶中处于气体状态的气体称为压缩气体,处于液体状态的气体称为液体气体。
分为三项:第一项:易燃气体。
极易燃燃。
也有一定的毒性。
如氨气、一氧化碳、往往在地表、沟渠、隧道、厂房死角等处,长时间不散,遇火源发生燃烧或爆炸。
易膨胀。
压缩气体和压缩液体一般是通过加压降温后存储在密闭的容器中,如钢瓶等。
受到光照或受热后,气体易膨胀产生较大的压力,当压力超过容器的耐压强度时就会造成爆炸的事故。
有腐蚀毒害性。
主要是以下含氢、硫元素的气体具有腐蚀作用。
如氢、氨、硫化氢等都能腐蚀设备,严重时可导致设备裂缝、漏气。
对这类气体的容器,要采取一定的防腐措施,要定期检验其耐压强度,以防万一。
3,易燃液体是指易燃的液体、液体混合物,在常温下是液体,但是易挥发,其蒸气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第三章危险化学品基础知识多项选择题:1、当出现(ABC)情形时,必须向当地公安部门报告。
(A)剧毒化学品的生产、储存、使用、经营单位发现剧毒化学品被盗、丢失或者误售、误用(B)通过公路运输危险化学品需要进入禁止通行区域,或运输危险化学品途中需要停车住宿,或者无法正常运输(C)剧毒化学品在公路运输途中发生被盗、丢失、流散、泄漏等情况(D)危险化学品押运人员中途下车2、常用危险化学品按其主要危险特性分为几大类,其中包括以下(ABCD)类。
(A)爆炸品(B)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C)易燃液体和易燃固体(D)有毒品和腐蚀品3、遇水燃烧物质是指与水或酸接触会产生可燃气体,同时放出高热,该热量就能引起可燃气体着火爆炸的物质。
下列物质属于遇水燃烧的是(AC)。
(A)碳化钙(电石)(B)碳酸钙(C)锌(D)硝化棉4、下列( ACD )属于危险化学品。
(A)硝化甘油(B)菜油(C)液氨(D)汽油5、易燃固体的危险特性的有(ACD)。
(A)自燃性(B)热膨胀性(C)燃点低,易点燃(D)遇酸、氧化剂易燃易爆6、下列不属于易燃液体的主要危险特性是(ABC)。
(A)高度的易燃易爆性(B)蒸发性(C)热膨胀性(D)流动性7、对遇湿易燃物品的说法正确的是(BCD)。
(A)锌粉、铝镁粉等,在潮湿空气中不能自燃,但与水接触,特别是在高温下反应剧烈,能放出氢气和热量(B)遇湿易燃物品遇水或受潮后,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使水分解,夺取水中的氧与之化合,放出可燃气体和热量(C)遇湿易燃物品遇氧化剂、酸性溶剂时,反应更剧烈,更易引起燃烧或爆炸(D)氢化钾遇水能生成易燃气体并放出大量的热量,因而具有自燃性8、对氧化性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ABC)。
(A)有机氧化剂除具有强氧化性外,本身还是可燃的,遇火会引起燃烧(B)碱金属、碱土金属的盐或过氧化基所组成的化合物,易分解,有极强的氧化性(C)氧化性物质与强酸混合接触后会生成游离的酸或酸配,呈现极强的氧化性,当与有机物接触时,能发生爆炸或燃烧(D)氧化性物质相互之间接触不能引起燃烧或爆炸9、对有机过氧化物的危险性说法正确的是(ABC)。
第三章危险化学品基础知识一、单选题(共28题)1、下列属于有机过氧化物的是( )。
(A)氯酸铵(B)过氧化苯甲酰(C)氢化钾(D)三氯化钛系统提示: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有机过氧化物指在其分子组成中含有过氧基的有机物质,该类物质为热不稳定性,可能发生放热的自加速分解。
如(过氧化苯甲酰、过氧化甲乙酮)等。
2、许多易燃固体严禁与酸、氧化剂接触。
是因为它具有( )的危险特性。
(A)燃点低,易点燃(B)遇酸、氧化剂易燃易爆(C)本身或燃烧产物有毒(D)自燃性系统提示: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许多易燃固体严禁与酸、氧化剂接触。
是因为它具有(遇酸、氧化剂易燃易爆)的危险特性。
3、根据火灾危险性分类,______属于甲类易燃液体。
A.汽油B.丁苯C.煤油D.柴油系统提示: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我国《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把可燃液体分成甲、乙、丙三类:1)甲类:指闪点4、发火物质(或发火混合物)和包含一种或多种发火物质(或混合物)的烟火物品虽然不放出气体,但也纳入( )范畴。
(A)易燃液体(B)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C)爆炸物(D)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系统提示: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发火物质(或发火混合物)和包含一种或多种发火物质(或混合物)的烟火物品虽然不放出气体,但也纳入(爆炸物)范畴。
5、易燃固体指( )低,对热、撞击、摩擦敏感,易被外部火源点燃,迅速燃烧,能散发有毒烟雾或有毒气体的固体。
(A)闪点(B)燃点(C)自燃点(D)沸点系统提示: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易燃固体指(燃点)低,对热、撞击、摩擦敏感,易被外部火源点燃,迅速燃烧,能散发有毒烟雾或有毒气体的固体。
6、属于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的物质是( )。
(A)黄磷(B)金属钠(C)三氯化钛(D)氯酸铵系统提示: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的物质是指与水相互作用易变成自燃物质或能放出达到危险数量的易燃气体的物质。
如(金属钠)、氢化钾等。
战斗消防员岗位笔试第一章:消防工作概述A类火灾如木材、棉、毛、麻、纸张等B类火灾如汽油、煤油、原油、甲醇、乙醇、沥青、石蜡火灾等C类火灾如煤气、天然气、甲烷、乙烷、丙烷、氢气火灾等D类火灾如钾、钠、镁、钛、锆、锂、铝镁合金火灾等E类火灾是指带电火灾F类火灾是指烹饪器具内的烹饪物(如动植物油脂)火灾特别重大火灾是指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伤,或者一亿元以上直接财产损失的火灾重大火灾是指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一亿元以下直接财产损失的火灾较大火灾是指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财产损失的火灾一般火灾是指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下直接财产损失的火灾消防工作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
《消防法》确立的消防工作的原则是: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单位全面负责、公民积极参与国务院领导全国的消防工作,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的消防工作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是本单位的消防安全责任人任何成年人都有参加有组织的灭火工作的义务第二章燃烧基础知识能被氧化的物质不一定都是能够燃烧的物质燃烧必要条件:可燃物、助燃物(又称氧化剂)和引火源空气中含有大约21%的氧闪点越低,火灾危险性就越大;反之,则越小着火:可燃物质在空气中与火源接触,达到某一温度时,开始产生有火焰的燃烧,并在火源移去后仍能持续并不断扩大的燃烧现象用水冷却灭火,其原理就是将着火物质的温度降低到燃点以下物理爆炸:蒸汽锅炉、液化气钢瓶等化学爆炸:可燃气体、蒸气或粉尘与空气形成的混合物遇火源而引起的爆炸,炸药的爆炸等爆炸上、下限值之间的范围越大,爆炸下限越低、爆炸上限越高,爆炸危险性就越大表面燃烧:呈炽热状态发生无焰燃烧。
如木炭、焦炭以及铁、铜等的燃烧沸溢燃烧:含水的重质油品(如重油、原油)扩散燃烧:可燃气体从喷口(管道口或容器泄漏口)喷出,在喷口处与空气中的氧边扩散混合、边燃烧的现象完全燃烧产物,如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不完全燃烧产物,如一氧化碳焰的颜色取决于燃烧物质的化学成分和氧化剂的供应强度燃烧温度越高,火焰就越接近蓝白色热辐射是指以电磁波形式传递热量的现象,不需要介质根据燃烧基本理论,只要防止形成燃烧条件,或避免燃烧条件同时存在并相互作用,就可以达到防火的目的根据燃烧基本理论,只要破坏已经形成的燃烧条件,就可使燃烧熄灭,最大限度地减少火灾危害(书本25页和26页的两个表格浏览一遍,会考)第三章:危险化学品易于自燃的物质:黄磷、三氯化钛等氧化性物质:氯酸铵、高锰酸钾等毒性物质:各种氰化物、砷化物、化学农药等腐蚀性物品指通过化学作用造成严重损伤的物品易燃气体指在20℃和101.3kPa标准压力下,与空气有易燃范围的气体自燃液体(固体)指即使数量小也能在与空气接触后5min之内引燃的液体(固体)氧化性液体(固体)指本身未必燃烧,但通常因放出氧气可能引起或促使其他物质燃烧的液体(固体)自燃物品的危险特性:遇空气自燃性、遇湿易燃易爆性、积热分解自燃性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的物质的危险特性:遇水易燃易爆性;遇氧化剂、酸着火爆炸性;自燃危险性;毒害性和腐蚀性第四章消防水力学基础知识水温升高1℃,单位体积的水需要吸收的热量,称为水的比热容水蒸气占燃烧区的体积达35%时,火焰就将熄灭单位体积内物质所具有的质量称为密度,单位体积内物质所具有的重量称为容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