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教案-10.2 印度──世界第二人口大国7
- 格式:docx
- 大小:22.79 KB
- 文档页数:8
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时间分配教学主要环节教师教学行为学生行为板书设计第0-5 分钟温故知新首先,我们还是按照老规矩,为自己争取机会,赚取地理积分。
1.中南半岛地形分布特点?2.中南半岛地势特点?3.中南半岛的城市分布特点?4.东南亚的主要河流有?5.河流对城市分布有何影响?这就是我们上节学习的内容。
本环节学生通过举手抢答完成,答对者获取地理积分,(由课代表帮忙记录)进而达到温习巩固就知识的目的。
PPT展示第6-8 分钟课程导入这节课,我们在学习新知识之前,大家一起欣赏一段优美的音乐。
用多媒体播放《白龙马》歌曲片段。
同学们,这首歌曲是哪部动画片的音乐?接下来,老师有几个问题问大家:1.唐僧取经是到哪个国家?2.取的什么经?3.同学们都了解哪些有关印度的信息?印度是世界的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由于开发较早和宗教等因素的影响,印度的人口比较多。
印度这个美丽、富饶而又神秘的国家引无数人向往,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和认识这个美丽的国度。
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力。
《西游记》1.印度(古印度,天竺);2.佛经;3.各抒己见。
(了解学生预习状况和知识面情况。
)PPT展示第9-35 分钟讲授新课【学习目标】我们将从三个方面学习这个国家:1.位置2.地形3.人口【学习新课】1.位置首先,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它的位置。
(1)观察这幅世界地图并思考:印度位于世界的什么位置?印度位于世界的南亚地区。
在这里老师有个疑问:南亚具体是哪里呢?不知道的话我们一起打开教材30页读《阅读材料》的第一自然段。
这就是南亚地区。
(2)接下来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它的海陆位置。
在这里,老师有三条小船,同学们看小船的位置,观察地图,对应一下,请同学指出小船所在的海域。
学生得出亚洲、亚洲南部、南亚等答案。
答:不知道(无声)。
学生答:阿拉伯海、孟加拉湾、印度洋。
板书1.位置2.地形3.人口PPT展示板书印度在世界的位置。
PPT展示我们之前学过了一些世界著名的山系,大家观察印度北部地区的山系上是什么山脉?这样呢,我们就确定了印度的海陆位置:印度东濒孟加拉湾,西临阿拉伯海,北临喜马拉雅山脉,位于印度洋以北。
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第三节印度》教案第一课时一、出示课题:今天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我国西南的邻国-----印度,它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
二、展示学习目标1、利用相关地图分析印度的地理位置及地形特点。
2、了解印度人口增长的特点,人口增长与资源环境、经济发展的关系(重难点)。
3、知识构造。
三、要认识一个国家或地区,我们首先来了解它的地理位置,请同学们打开课本30页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阅读图7.32与7.34分析印度地理位置:1.半球位置:东、北半球2.纬度位置:指出穿过印度的重要纬线:北回归线指出所在的温度带。
3.海陆位置:东临孟加拉湾、西临阿拉伯海、南临印度洋4.邻国位置:1)找出印度邻国2)指出它们位于印度的具体方位邻国:北邻中国,尼泊尔,不丹。
东北与孟加拉国、缅甸接壤,西北与巴基斯坦毗邻,东南、西南分别与斯里兰卡、马尔代夫隔海相望。
四、印度的地形分布及主要河流1.观察P31图7.34《印度地形图》找出印度自北向南地形分布及地势特点:北部山地(喜马拉雅山脉),中部平原(恒河平原),南部高原(德干高原)地势特点:南北高,中间低(高-低-高)。
2.找出印度的主要河流:恒河(印度的圣母河)五、世界人口第二大国(印度人的两大包袱之一)1.阅读p32图7.36终结:印度的人口特点:一、人口众多(人口基数大),居世界第二位。
二、目前增长速度较快。
2.那众多的人口是好还是不好呢?有它的优势也有缺点。
下面以小组为单位完成课本p32活动题的两个问题。
第一题:优势1:劳动力丰富,价格低廉优势2:消费群体庞大,消费市场广阔。
第二题:说明人口众多,不仅人均耕地面积和粮食产量较少,影响粮食供给,而且还导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严重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影响经济的发展。
3.为了控制人口数量,印度政府推行控制生育计划,阅读材料。
六、结合知识结构体系,回顾一下本节课的内容七、旅游小知识八、最后我们来检测一下本节课的内容1。
《印度——世界第二人口大国》导学案一、导入你知道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是哪个吗?没错,就是中国。
但是你知道世界上第二人口大国是哪个吗?没错,就是印度。
印度是一个奇奥而又充满魅力的国家,它拥有丰富的文化、悠久的历史和多样的民俗。
今天我们就来探索一下这个奇奥国家——印度。
二、进修目标1. 了解印度的地理位置和人口情况;2. 了解印度的历史和文化特色;3. 了解印度的宗教崇奉和风俗习惯;4. 了解印度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现状。
三、进修过程1. 地理位置和人口情况印度位于南亚次大陆,东临孟加拉国、不丹和缅甸,西接巴基斯坦,北邻中国、尼泊尔和不丹。
印度的面积约为3287万平方公里,是世界第七大国家。
根据最新统计数据,印度的人口已经超过13亿,成为世界第二人口大国。
2. 历史和文化特色印度拥有悠久的历史,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
古代印度有着许多宏伟的建筑,如泰姬陵、金色寺庙等。
印度也是佛教的发源地之一,佛陀就是在印度诞生的。
此外,印度还有许多古老的文学作品,如《摩诃婆罗多》、《罗摩衍那》等,这些作品对印度文化的传承起着重要作用。
3. 宗教崇奉和风俗习惯印度是一个多元宗教的国家,主要宗教有印度教、佛教、锡克教等。
印度教是印度最主要的宗教,信徒浩繁。
印度人有着丰富多彩的宗教节日和仪式,如排灯节、哈里·希库节等。
此外,印度人还有许多奇特的风俗习惯,如穿戴彩色的斯里兰卡、戴红点的文身等。
4. 经济发展和社会现状近些年来,印度的经济发展迅速,成为世界上新兴经济体之一。
印度有着庞大的劳动力资源和快速增长的科技产业,吸引了浩繁外国投资。
但与此同时,印度也面临着许多社会问题,如贫富差距、教育不对等等。
四、进修总结通过今天的进修,我们了解了印度这个奇奥而又充满魅力的国家。
印度拥有丰富的文化、悠久的历史和多样的民俗,让人们无法轻忽它的存在。
希望大家能够继续深入了解印度,探索更多有趣的事物。
晋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10.2 印度──世界第二人口大国》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10.2 印度──世界第二人口大国》这一节内容主要介绍了印度的地理位置、人口、农业、工业、城市等方面的基本情况。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印度的基本国情,掌握印度的人口特点及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以及印度的农业和工业分布情况。
教材内容较为丰富,既有理论知识,也有实际案例,适合学生进行探究学习。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于人口、农业、工业等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印度这样一个遥远且文化背景与我们不同的国家,学生可能缺乏直观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利用图片、地图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建立起对印度的直观印象。
同时,学生对于人口大国这个概念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实例让学生深刻理解人口大国的影响。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印度的地理位置、人口、农业、工业、城市等方面的基本情况,掌握印度的人口特点及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不同文化的尊重和理解,认识到人口大国的发展问题。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印度的地理位置、人口、农业、工业、城市等方面的基本情况。
2.难点:印度的人口特点及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创设情境,帮助学生建立起对印度的直观印象。
2.案例教学法: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刻理解人口大国的影响。
3.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进行合作交流,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包含地图、图片、案例等教学资源的课件。
2.教学地图:准备印度的地图,方便学生观察和学习。
3.教学视频:准备关于印度的短视频,增加学生的直观感受。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印度的地图和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印度这个国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0.2 印度——世界第二人口大国》教案第二课时学案课前预知-----我自信我能行水旱灾害频繁给印第人民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很大影响。
合作探究-----我参与我快乐1、学生分组讨论:(1)印度为什么十分重视粮食生产?(2)印度在过去粮食不能自给的原因是什么?(3)20世纪60年代后,印度粮食迅速增长的突破口在哪里?(4)“绿色革命”的含义是什么?2、生读图“印度水稻与小麦分布图”、“印度年降水量分布”,分析粮食作物的分布于降水量的地区分布、地形分布的对应关系。
北部平原降水较多小麦沿海平原降水丰富水稻中部高原降水较少棉花3、生阅读10-20教材,思考表格内容,填写表格:印度独立前后工业部门与形成原因的比较表4、生阅读“印度矿产资源、棉花、黄麻和工业的分布”图,思考:(1)印度钢铁、棉纺织和麻纺织工业的分布与原料产地有什么关系?(2)试分析印度工业分布的合理性。
5、探究:播放关于核电站、计算机软件及卫星发射过程的录像,考虑:(1)核电工业、计算机软件、航天工业是传统工业还是高新技术产(2)贫穷落后的国家就永远贫穷落后吗?(3)你认为高新技术产业能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吗?收获之窗----合作探究1、如果你有机会去印度旅游,你想去哪里?你最想了解印度什么?你会在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方面注意什么?2、假如你作为中国的决策者,你认为印度哪些方面值得我国借鉴?哪些地方给我们以警示?火炼真金-----我成功我自豪自我检测:一、填空1、印度粮食能够自给应当归功于20世纪60年代推行的2、独立前,印度的主要工业部门是和。
现在,不仅工业、机械制造业、工业和棉麻纺织工业具有一定的规模,而且在、航天、等高科技领域也有一定成就。
3、印度大部分领土位于----带,气候----------,耕地面积居亚洲第----位,为农业发展提供了优越条件二、简答题:1.印度有哪几种主要的农作物,它们的分布与自然条件有什么关系?2.印度的主要棉纺织工业、麻纺织工业和钢铁工业区发展的自然条件是什么?三、在下列印度主要工业与原料的关系图表中,填写六种原料(能源)的名称,并用彩笔在字框的右侧绘出这些原料的图例(形象)符号。
晋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10.2 印度──世界第二人口大国》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10.2 印度──世界第二人口大国》这一节内容,是晋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的一部分。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介绍印度的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以及印度的人口问题。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图表和文字,帮助学生了解印度的基本情况,理解印度作为世界第二人口大国的特点。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于人口、国家这些概念有一定的理解。
但是,对于印度这样一个远离我们国家,文化背景和生活方式都与我们有很大差异的国家,学生们可能了解不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通过丰富的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建立起对印度的直观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印度的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知道印度是世界上人口第二多的国家,理解印度的人口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查阅资料、小组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和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印度的人口问题,使学生认识到人口问题是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问题,培养学生的人口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印度的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印度是世界上人口第二多的国家,印度的人口问题。
2.教学难点:印度的人口问题,如何理解并解决这个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图表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建立起对印度的直观认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印度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印度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印度的自然地理特征,如地理位置、气候、地形等。
3.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印度的人文地理特征,如人口、宗教、语言等,使学生了解印度的社会文化背景。
4.小组讨论:讨论印度为什么能够成为世界第二人口大国,引导学生理解人口增长与自然环境、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晋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10.2 印度──世界第二人口大国》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主题是印度──世界第二人口大国。
教材首先介绍了印度的地理位置、人口数量和增长速度,然后介绍了印度的农业、工业、城市化以及生态环境等方面的情况。
教材内容丰富,插图较多,有利于学生对印度的了解和认识。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对于人口大国这个概念也有了一定的理解。
但是,对于印度这个国家,学生可能了解不多,因此,需要在导入环节做一些相关的介绍。
同时,学生可能对于印度的农业、工业、城市化以及生态环境等方面的情况不太了解,需要在呈现和操练环节对这些方面进行详细的讲解和展示。
三. 教学目标1.了解印度的地理位置、人口数量和增长速度。
2.掌握印度的农业、工业、城市化以及生态环境等方面的情况。
3.提高学生对于人口大国的认识,增强学生的地理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印度的地理位置、人口数量和增长速度。
2.印度的农业、工业、城市化以及生态环境等方面的情况。
五. 教学方法1.导入:通过图片和地图引导学生了解印度的地理位置和人口数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通过多媒体课件和地图展示印度的农业、工业、城市化以及生态环境等方面的情况。
3.操练:通过小组讨论和问题解答的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印度的农业、工业、城市化以及生态环境等方面的情况。
4.巩固:通过填空题和选择题的形式,巩固学生对于印度的了解。
5.拓展:通过让学生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印度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
6.小结:通过总结,让学生掌握印度的地理位置、人口数量和增长速度,以及印度的农业、工业、城市化以及生态环境等方面的情况。
7.家庭作业:布置相关的阅读和写作作业,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印度。
六. 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和地图。
2.相关阅读资料和写作作业。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印度的地图和人口增长曲线图,引导学生了解印度的地理位置和人口数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0.2 《印度》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对照地图和教材,说出印度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点。
2.通过分析印度水旱灾害的原因,培养学生由表及里剖析问题的思维能力。
3.结合印度的自然条件特征,说出该国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实例。
(二)过程与方法运用文字、数据和地图等资料,归纳印度的地形、气候特点,及其对当地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印度水旱灾害频繁的主要原因。
(二)教学难点热带季风气候对印度粮食生产的影响。
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活动探究、谈话法等,包括小组合作、交流讨论、展示学习成果等环节。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在《西游记》片尾曲《敢问路在何方》的音乐声中出示世界国家轮廓图,展示印度所在的位置,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已有些时日,近日想故地重游再去天竺国看看,续写一部《西游记后传》。
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唐僧师徒四人一起再去昔日的天竺国,今天的印度游览一番。
设计说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本节课的学习创设良好的情境。
讲授新课环节一:跋山涉水赴印度出场人物:孙悟空悟空:“俺老孙一直是西行的先锋官,这次也不例外,待俺先去查看一下那天竺国的位置和地形。
”教师:多媒体课件展示“南亚次大陆地形图”及喜马拉雅山的景观图片,形象感知南亚次大陆。
活动1:找国家教师:印度是南亚面积最大的国家,帮悟空找出印度不同方位的邻国。
学生:印度位于南亚次大陆的中央,北邻中国、尼泊尔、不丹,东北与孟加拉国、缅甸接壤,西北与巴基斯坦毗邻,东南、西南分别与斯里兰卡、马尔代夫隔海相望。
活动2:看地形教师:结合印度地形图,自北而南说出印度的三大地形区。
学生:读图查找,北部是喜马拉雅山脉,中部为恒河平原,南部为德干高原。
教师:悟空沿20°N纬线自西向东穿越,他会看到什么样的地形变化呢?帮悟空找出所经过的主要地形区。
学生:结合印度地形图,沿20°N纬线形成的地形剖面图。
依次经过的地形区是西高止山脉、德干高原、东高止山脉。
教学流程
课堂达标检测
教学尾页
难忘的一天
今天,太阳照着大地,就像闪闪发光的金子一样,到处都是暖洋洋的,我的心里也是暖洋洋的。
我早早就起了床,不是因为天气热,也不是因为我想出去玩,而是我们得回学校了。
我来到学校的时候已经是7时35分了。
进入校门的时候,有一位老师摸了摸我的头,微笑着说:“跳跳,你真厉害,考了个全班第一!”我腼腆的笑了笑。
“老师,同学们,早上好!”一个声音从广播里传出来,“现作文在公布全级期末考试成绩排名前二十名同学的名单……”顿时,大家都安静了下来,心里既紧张又充满了期待。
“第四名,202,王跳跳。
第五名……”这时全班同学都尖叫了起来,纷纷看着我,眼里充满了羡慕。
我也开心得差点就跳起来了。
这次期末,我得了好多好多奖:年级第四名、文明生、三好学生……
放学后,我跟着思颐去她家。
她家很好看,很精致。
我们一起当老师,很好玩,很开心。
难忘的一天
今天,太阳照着大地,就像闪闪发光的金子一样,到处都是暖洋洋的,我的心里也是暖洋洋的。
我早早就起了床,不是因为天气热,也不是因为我想出去玩,而是我们得回学校了。
我来到学校的时候已经是7时35分了。
进入校门的时候,有一位老师摸了摸我的头,微笑着说:“跳跳,你真厉害,考了个全班第一!”我腼腆的笑了笑。
“老师,同学们,早上好!”一个声音从广播里传出来,“现作文在公布全级期末考试成绩排名前二十名同学的名单……”顿时,大家都安静了下来,心里既紧张又充满了期待。
“第四名,202,王跳跳。
第五名……”这时全班同学都尖叫了起来,纷纷看着我,眼里充满了羡慕。
我也开心得差点就跳起来了。
这次期末,我得了好多好多奖:年级第四名、文明生、三好学生……
放学后,我跟着思颐去她家。
她家很好看,很精致。
我们一起当老师,很好玩,很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