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教案-10.2 印度──世界第二人口大国6
- 格式:docx
- 大小:290.20 KB
- 文档页数:5
晋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10.2 印度──世界第二人口大国》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10.2 印度──世界第二人口大国》这一节内容主要介绍了印度的地理位置、人口、农业、工业、城市等方面的基本情况。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印度的基本国情,掌握印度的人口特点及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以及印度的农业和工业分布情况。
教材内容较为丰富,既有理论知识,也有实际案例,适合学生进行探究学习。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于人口、农业、工业等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印度这样一个遥远且文化背景与我们不同的国家,学生可能缺乏直观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利用图片、地图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建立起对印度的直观印象。
同时,学生对于人口大国这个概念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实例让学生深刻理解人口大国的影响。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印度的地理位置、人口、农业、工业、城市等方面的基本情况,掌握印度的人口特点及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不同文化的尊重和理解,认识到人口大国的发展问题。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印度的地理位置、人口、农业、工业、城市等方面的基本情况。
2.难点:印度的人口特点及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创设情境,帮助学生建立起对印度的直观印象。
2.案例教学法: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刻理解人口大国的影响。
3.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进行合作交流,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包含地图、图片、案例等教学资源的课件。
2.教学地图:准备印度的地图,方便学生观察和学习。
3.教学视频:准备关于印度的短视频,增加学生的直观感受。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印度的地图和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印度这个国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0.2 印度——世界第二人口大国》教案第二课时学案课前预知-----我自信我能行水旱灾害频繁给印第人民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很大影响。
合作探究-----我参与我快乐1、学生分组讨论:(1)印度为什么十分重视粮食生产?(2)印度在过去粮食不能自给的原因是什么?(3)20世纪60年代后,印度粮食迅速增长的突破口在哪里?(4)“绿色革命”的含义是什么?2、生读图“印度水稻与小麦分布图”、“印度年降水量分布”,分析粮食作物的分布于降水量的地区分布、地形分布的对应关系。
北部平原降水较多小麦沿海平原降水丰富水稻中部高原降水较少棉花3、生阅读10-20教材,思考表格内容,填写表格:印度独立前后工业部门与形成原因的比较表4、生阅读“印度矿产资源、棉花、黄麻和工业的分布”图,思考:(1)印度钢铁、棉纺织和麻纺织工业的分布与原料产地有什么关系?(2)试分析印度工业分布的合理性。
5、探究:播放关于核电站、计算机软件及卫星发射过程的录像,考虑:(1)核电工业、计算机软件、航天工业是传统工业还是高新技术产(2)贫穷落后的国家就永远贫穷落后吗?(3)你认为高新技术产业能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吗?收获之窗----合作探究1、如果你有机会去印度旅游,你想去哪里?你最想了解印度什么?你会在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方面注意什么?2、假如你作为中国的决策者,你认为印度哪些方面值得我国借鉴?哪些地方给我们以警示?火炼真金-----我成功我自豪自我检测:一、填空1、印度粮食能够自给应当归功于20世纪60年代推行的2、独立前,印度的主要工业部门是和。
现在,不仅工业、机械制造业、工业和棉麻纺织工业具有一定的规模,而且在、航天、等高科技领域也有一定成就。
3、印度大部分领土位于----带,气候----------,耕地面积居亚洲第----位,为农业发展提供了优越条件二、简答题:1.印度有哪几种主要的农作物,它们的分布与自然条件有什么关系?2.印度的主要棉纺织工业、麻纺织工业和钢铁工业区发展的自然条件是什么?三、在下列印度主要工业与原料的关系图表中,填写六种原料(能源)的名称,并用彩笔在字框的右侧绘出这些原料的图例(形象)符号。
《印度》—“发展中的大国”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印度主要的农作物,运用地图说出农作物分布与当地自然条件的关系。
2.运用地图找出印度的主要矿产地和工业城市,说明其工业分布与农作物、矿产分布的关系。
3.举例说明印度高新技术产业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教学重点】1、分析地形、气候对农作物分布的影响。
2、说明其工业分布与农作物、矿产分布的关系。
【教学难点】分析热带季风气候对农业的影响。
【教学用具】希沃白板地图【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活动学生活动导入新课回顾《西游记》故事,师徒四人历经磨难,取得真经。
跟着老师一起回顾“取经”历程。
讲授新课印度的农业活动1:找“吃”找“穿”美食组:2组时装组:2组任务:1. 四大组各自找到农作物的大概位置。
2. 并说明农作物为什么生长在这?活动2:悟空寻“针”小组合作、交流后派代表进行汇报其他小组进行补充印度的工业任务:1.确定能寻到“针”的工业城市。
2.找到其他三个主要的工业城市及其对应的工业部门。
3.想一想:工业分布与当地的物产有何关系?信息时代:畅游世界视频介绍软件之都《班加罗尔》各小组合作探究,确定结果后,进行抢答。
学生看完视频,谈感受。
总结·谈一谈:印度“印象”学生回顾本节课地理知识,构建、梳理地理知识之间的关系。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发展中的大国高新技术产业传统工业工业发展分布农业。
晋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10.2 印度──世界第二人口大国》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10.2 印度──世界第二人口大国》这一节内容,是晋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的一部分。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介绍印度的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以及印度的人口问题。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图表和文字,帮助学生了解印度的基本情况,理解印度作为世界第二人口大国的特点。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于人口、国家这些概念有一定的理解。
但是,对于印度这样一个远离我们国家,文化背景和生活方式都与我们有很大差异的国家,学生们可能了解不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通过丰富的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建立起对印度的直观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印度的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知道印度是世界上人口第二多的国家,理解印度的人口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查阅资料、小组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和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印度的人口问题,使学生认识到人口问题是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问题,培养学生的人口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印度的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印度是世界上人口第二多的国家,印度的人口问题。
2.教学难点:印度的人口问题,如何理解并解决这个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图表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建立起对印度的直观认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印度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印度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印度的自然地理特征,如地理位置、气候、地形等。
3.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印度的人文地理特征,如人口、宗教、语言等,使学生了解印度的社会文化背景。
4.小组讨论:讨论印度为什么能够成为世界第二人口大国,引导学生理解人口增长与自然环境、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晋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10.2 印度──世界第二人口大国》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主题是印度──世界第二人口大国。
教材首先介绍了印度的地理位置、人口数量和增长速度,然后介绍了印度的农业、工业、城市化以及生态环境等方面的情况。
教材内容丰富,插图较多,有利于学生对印度的了解和认识。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对于人口大国这个概念也有了一定的理解。
但是,对于印度这个国家,学生可能了解不多,因此,需要在导入环节做一些相关的介绍。
同时,学生可能对于印度的农业、工业、城市化以及生态环境等方面的情况不太了解,需要在呈现和操练环节对这些方面进行详细的讲解和展示。
三. 教学目标1.了解印度的地理位置、人口数量和增长速度。
2.掌握印度的农业、工业、城市化以及生态环境等方面的情况。
3.提高学生对于人口大国的认识,增强学生的地理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印度的地理位置、人口数量和增长速度。
2.印度的农业、工业、城市化以及生态环境等方面的情况。
五. 教学方法1.导入:通过图片和地图引导学生了解印度的地理位置和人口数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通过多媒体课件和地图展示印度的农业、工业、城市化以及生态环境等方面的情况。
3.操练:通过小组讨论和问题解答的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印度的农业、工业、城市化以及生态环境等方面的情况。
4.巩固:通过填空题和选择题的形式,巩固学生对于印度的了解。
5.拓展:通过让学生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印度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
6.小结:通过总结,让学生掌握印度的地理位置、人口数量和增长速度,以及印度的农业、工业、城市化以及生态环境等方面的情况。
7.家庭作业:布置相关的阅读和写作作业,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印度。
六. 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和地图。
2.相关阅读资料和写作作业。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印度的地图和人口增长曲线图,引导学生了解印度的地理位置和人口数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0.2 《印度》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对照地图和教材,说出印度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点。
2.通过分析印度水旱灾害的原因,培养学生由表及里剖析问题的思维能力。
3.结合印度的自然条件特征,说出该国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实例。
(二)过程与方法运用文字、数据和地图等资料,归纳印度的地形、气候特点,及其对当地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印度水旱灾害频繁的主要原因。
(二)教学难点热带季风气候对印度粮食生产的影响。
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活动探究、谈话法等,包括小组合作、交流讨论、展示学习成果等环节。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在《西游记》片尾曲《敢问路在何方》的音乐声中出示世界国家轮廓图,展示印度所在的位置,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已有些时日,近日想故地重游再去天竺国看看,续写一部《西游记后传》。
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唐僧师徒四人一起再去昔日的天竺国,今天的印度游览一番。
设计说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本节课的学习创设良好的情境。
讲授新课环节一:跋山涉水赴印度出场人物:孙悟空悟空:“俺老孙一直是西行的先锋官,这次也不例外,待俺先去查看一下那天竺国的位置和地形。
”教师:多媒体课件展示“南亚次大陆地形图”及喜马拉雅山的景观图片,形象感知南亚次大陆。
活动1:找国家教师:印度是南亚面积最大的国家,帮悟空找出印度不同方位的邻国。
学生:印度位于南亚次大陆的中央,北邻中国、尼泊尔、不丹,东北与孟加拉国、缅甸接壤,西北与巴基斯坦毗邻,东南、西南分别与斯里兰卡、马尔代夫隔海相望。
活动2:看地形教师:结合印度地形图,自北而南说出印度的三大地形区。
学生:读图查找,北部是喜马拉雅山脉,中部为恒河平原,南部为德干高原。
教师:悟空沿20°N纬线自西向东穿越,他会看到什么样的地形变化呢?帮悟空找出所经过的主要地形区。
学生:结合印度地形图,沿20°N纬线形成的地形剖面图。
依次经过的地形区是西高止山脉、德干高原、东高止山脉。
晋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10.2《印度世界第二人人口大国》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主题是印度,世界第二人口大国。
教材首先介绍了印度的地理位置、气候、河流等自然环境特点,然后介绍了印度的人口、城市、农业、工业等人文环境特点,最后介绍了印度的经济、文化、宗教、教育等发展情况。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全面了解印度的自然和人文环境,以及印度的发展状况。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对于人口、城市、农业、工业等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印度的认识相对较少,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拓展他们的知识面。
同时,学生对于发展中国家的认识也相对较少,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以使他们更好地理解发展中国家的发展状况。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印度的自然环境特点,掌握印度的人口、城市、农业、工业等人文环境特点,了解印度的发展状况。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方法,提高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印度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认识,增强学生的国际视野,培养学生关爱环境、关注社会发展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印度的自然环境特点,印度的人口、城市、农业、工业等人文环境特点,印度的发展状况。
2.教学难点:印度的经济发展状况,印度的文化、宗教、教育等特点。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学生通过教材、网络等资源,自主获取印度的相关知识。
2.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3.探究学习:学生通过问题探究,深入理解印度的发展状况。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晋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
2.网络资源:关于印度的图片、视频、新闻等资料。
3.教学工具:投影仪、电脑、黑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印度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印度的自然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教师提出问题:“你们知道印度是世界上人口第二多的国家吗?那么,印度有哪些特点呢?”2.呈现(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获取印度的自然环境特点。
印度---世界第二人口大国难忘的一天今天,太阳照着大地,就像闪闪发光的金子一样,到处都是暖洋洋的,我的心里也是暖洋洋的。
我早早就起了床,不是因为天气热,也不是因为我想出去玩,而是我们得回学校了。
我来到学校的时候已经是7时35分了。
进入校门的时候,有一位老师摸了摸我的头,微笑着说:“跳跳,你真厉害,考了个全班第一!”我腼腆的笑了笑。
“老师,同学们,早上好!”一个声音从广播里传出来,“现作文在公布全级期末考试成绩排名前二十名同学的名单……”顿时,大家都安静了下来,心里既紧张又充满了期待。
“第四名,202,王跳跳。
第五名……”这时全班同学都尖叫了起来,纷纷看着我,眼里充满了羡慕。
我也开心得差点就跳起来了。
这次期末,我得了好多好多奖:年级第四名、文明生、三好学生……放学后,我跟着思颐去她家。
她家很好看,很精致。
我们一起当老师,很好玩,很开心。
难忘的一天今天,太阳照着大地,就像闪闪发光的金子一样,到处都是暖洋洋的,我的心里也是暖洋洋的。
我早早就起了床,不是因为天气热,也不是因为我想出去玩,而是我们得回学校了。
我来到学校的时候已经是7时35分了。
进入校门的时候,有一位老师摸了摸我的头,微笑着说:“跳跳,你真厉害,考了个全班第一!”我腼腆的笑了笑。
“老师,同学们,早上好!”一个声音从广播里传出来,“现作文在公布全级期末考试成绩排名前二十名同学的名单……”顿时,大家都安静了下来,心里既紧张又充满了期待。
“第四名,202,王跳跳。
第五名……”这时全班同学都尖叫了起来,纷纷看着我,眼里充满了羡慕。
我也开心得差点就跳起来了。
这次期末,我得了好多好多奖:年级第四名、文明生、三好学生……放学后,我跟着思颐去她家。
她家很好看,很精致。
我们一起当老师,很好玩,很开心。
10.2印度---世界第二人口大国说课稿刚察县民族寄宿制初级中学薛春慧一、教材分析:(一)、说教材这一课题选自晋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的第十章第二课。
本节教材属于世界地理分区部分。
“印度”一节是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中特别选择的一个与我国有着许多共同点的国家,本课内容是根据九年义务教育中学地理教学计划和新大纲编写的,以环境—资源—人类活动为线索,正确阐明人地关系。
全节内容拟安排2课时,本节为第1课时。
(二)、课程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能够利用地图说明印度的地理位置、地形特征。
2.知道印度的人口数量及人口问题及水旱灾害和季风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印度的地理位置、地形和气候的学习,能初步学会对一个国家的地理条件进行综合评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印度人口问题的严重性,进一步懂得人类必须自觉控制人口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树立正确的人口观。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印度的人口压力难点:西南季风与水旱灾害的关系及灾害频繁的原因。
(四)教材处理为使学生的学习思路更有条理,在处理第一个框题“世界第二人口大国”时,将人口、位置、地形分解成小的知识点,先突出进行位置、地形因素的分析,再讲解印度人口众多的基本国情(与我国进行比较),顺理成章地进入气候特征—水旱灾害频繁的热带季风气候的相关教学,并为第二课时中“粮食生产”的学习做铺垫。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已学过东南亚、日本等国家的知识,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对区域地理的学习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具备基本的读图能力及从地图和各种统计图表提取、分析、归纳地理信息的能力,但是由于知识面不够宽,信息来源有限,看问题的层次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学法、教法分析1、学法(1)读;培养学生阅读地理课文和地理插图的习惯和能力,正确掌握阅读插图的步骤和方法—图文结合读。
(2)思:即思考,通过教师提问启发,学生积极思考,达到学习的要求。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目的(3)议:即讨论,学生在初步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围绕教师的置疑,互相讨论,进一步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四、课外拓展
克什米尔地区
克什米尔(Kashmir),全称查谟和克什米尔(Jammu & Kashmir),位于南亚次大陆的西北部,是青藏高原西部与南亚北部交界的过渡地带,面积17.3万平方千米,人口约1086万人,传统首府是斯利那加。
该地区南部属于印度管辖,北部属于巴基斯坦管辖,两国均宣称对克什米尔全境拥有主权。
克什米尔位于南亚西北部,东面与中国交界,西面是巴基斯坦,南面是印度,北面与阿富汗接壤。
地形主要是高原和山地,与中国交界的乔戈里峰海拔8611米,是世界第二高峰。
克什米尔曾是古印度思想的交汇场所,佛教和印度教都在此地得到发展。
首府斯利那加重建于孔雀王朝的城市遗址之上。
14世纪伊斯兰教传播至克什米尔。
1339年该地区建立赛义德王朝,信奉伊斯兰教。
19世纪克什米尔保持着一定的独立性,但先后置于杜兰尼王朝、莫卧儿帝国、大清帝国(中国)和锡克帝国的统治之下。
克什米尔原指喜马拉雅山脉最西端的一处峡谷,而今泛指克什米尔谷地、查谟、拉达克、蓬奇、吉尔吉特和巴尔蒂斯坦的广大地区。
分治:印控克什米尔、巴控克什米尔、中国控制部分。
印度——世界第二人口大国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读图说出印度的地理位置、邻国、首都。
2、读图指出印度主要的地形,知道主要河流、平原、山脉和高原。
3、根据阅读材料说出印度“绿色革命”的主要措施以及粮食生产取得的成效。
4、看图说出印度的主要工业部门及分布区;举例说出印度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状况。
【能力目标】1、根据地图和资料,分析说明印度的热带季风气候与水旱灾害频繁发生的原因,培养学生由表及里地综合分析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意识。
2、运用文字和图片资料,认识印度水稻、小麦分布与降水、地形的关系。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认识印度水稻、小麦分布与降水、地形的关系培养学生认识到各地理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教学重点、难点1、热带季风气候与水旱灾害频繁发生的关系;2、印度主要的粮食作物及分布地区;教学方法自学、合作、讨论、演示归纳、图表分析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讲授新课一、印度的位置和范围自学问题1.读图和,说出印度的经纬度位置、半球位置、海陆位置。
2.在图上指出印度的首都和印度相邻的国家。
(学生自学完成以后,展示学习成果,教师点评。
地理位置中,注意引导北回归线。
)二、印度的自然环境(一)地形生活案例1旅行团自北向南穿越印度,需要穿越哪些地形和河流在图上找出:喜马拉雅山、恒河、恒河平原和德干高原。
把地形的学习,用“旅行团自北向南穿越印度”,串联起来,让学生设身处地的去感受地形的变化和地势的高低起伏。
引导学生读图,自学回答问题。
(二)气候生活案例2,暑假要去新德里旅游,需要带图上哪些物品1.展示“气候类型分布图”,说出印度的气候名称。
2.展示“孟买的降水量柱状图”,引导学生从气温和降水两个方面,归纳热带季风气候的气候特征。
用表格的形式,把零碎的、无条理的知识结构化、系统化。
这是印度一位女孩的家,新年时她还是自己走路去上学,可是六一儿童节过后,她爸爸每天划船接送她。
利用所学知识解释一下,为什么不同季节上学的方式不同再次将地理问题故事化,将学到的知识加以应用。
《10.2 印度——世界第二人口大国》教案现在月,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孟买降水量较多的是从_____________月至________月,原因是___________(3)孟买降水量较少的是从_____月至_______月,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4)根据图中气温和降水分配状况,可以判断这是属于________气候,这种气候除了在南亚分布很广外,还在东南亚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布很广。
第二课时学案课前预知-----我自信我能行水旱灾害频繁给印第人民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很大影响。
合作探究-----我参与我快乐1、学生分组讨论:(1)印度为什么十分重视粮食生产?(2)印度在过去粮食不能自给的原因是什么?(3)20世纪60年代后,印度粮食迅速增长的突破口在哪里?(4)“绿色革命”的含义是什么?2、生读图“印度水稻与小麦分布图”、“印度年降水量分布”,分析粮食作物的分布于降水量的地区分布、地形分布的对应关系。
北部平原降水较多小麦沿海平原降水丰富水稻中部高原降水较少棉花光照强烈;进入6月后,雨季开始,多阴雨天,气温不会很高。
6-9月,6-9月盛行西南季风,带来湿润气流,降水丰富。
热带季风气候中南半岛然条件是什么?三、在下列印度主要工业与原料的关系图表中,填写六种原料(能源)的名称,并用彩笔在字框的右侧绘出这些原料的图例(形象)符号。
热;温暖湿润;一棉花、小麦、水稻、茶叶、黄麻等,农作物的分布与降水的分布关系密切。
印度德干高原气候温暖,东北部地区降水丰沛,适宜棉花、换马的生长,铁矿资源丰富,为印度发展棉麻纺织工业和钢铁工业提供了条件铁锰煤水能棉麻。
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第三节印度(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利用地图说出印度的位置、地形特点。
●知道印度人口增长的特点,理解印度人口与资源、环境及经济发展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目标:●依据地图和资料分析印度的自然情况,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印度是世界闻名古国,我们要了解、爱护、珍惜这个人类的家园。
●在学习中形成正确的环境观和人口观●进一步丰富学生学习地理的成功体验,激发形成对地理事物进行分析、探究的兴趣◇教学重点印度的位置、地形及印度人口的增长特点◇教学难点人口过度增长与资源、环境及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材分析人教版的实验教材在国家尺度上选择了6个国家:日本、印度、俄罗斯、澳大利亚、美国和巴西。
希望通过对6个国家(每个国家都只是一个案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认识国家地理的学习方法,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
印度是继“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我们临近的国家和地区”日本和东南亚之后接触到的南亚最大的国家,这一节的主要学习目标是进一步增强学生学习区域地理的兴趣,学会学习区域地理的方法,使自己真正成为地理学习的主人。
◇教学资源整合为了使学生的思路更加有条理,对教材的顺序进行调整:采取从服饰、饮食等人文特征入手探究自然原因的教学思路,把地理位置、地形特点、频繁的水旱灾害等自然地理特征糅合在人口教学中,让学生知其然,还想知其所以然,使学生体会“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真正含义。
然后通过中印国情对比进入“世界第二人口大国”的相关教学,进一步使学生在学习中形成正确的人口观。
◇学生分析基于对学生已有学习水平的估计,同时针对初一学生的认知规律,本节课注意联系生活实际,通过印度人的穿衣、吃饭等日常生活拉近了学生与地理的距离,以激发学生求知兴趣,促使学生主动思考,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和效率。
并且通过开展小组讨论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与交流中获取知识。
◇教学流程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第三节印度1.地理位置:半球位置海陆位置(邻国)纬度位置2.地形地势:南北高,中部低3.河流:恒河4.人口:第二人口大国劣势和优势措施难忘的一天今天,太阳照着大地,就像闪闪发光的金子一样,到处都是暖洋洋的,我的心里也是暖洋洋的。
晋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10.2 印度──世界第二人口大国》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主题是印度──世界第二人口大国。
教材首先介绍了印度的自然地理特征,包括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
接着介绍了印度的人文地理特征,包括人口、城市、农业、工业等。
最后,教材还介绍了印度的经济发展状况和与中国的经济合作。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对地理学科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
但是,对于印度这个国家,学生可能了解不多,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增加对印度的认识。
同时,学生可能对于人口大国这个概念还没有深刻的理解,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加深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印度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理解印度作为世界第二人口大国的地位。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和图表,培养学生的读图和析图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印度这个国家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学生对不同文化和国家的尊重和理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印度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印度作为世界第二人口大国的地位。
2.难点:对于印度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的理解和运用,对于人口大国这个概念的理解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1.地图和图表:使用地图和图表来展示印度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和记忆。
2.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印度的经济发展状况和与中国的经济合作,让学生深入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
3.小组讨论:通过小组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提高学生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和教辅:准备教材和相关的教辅资料,包括地图、图表、案例等。
2.多媒体设备:准备多媒体设备,包括投影仪、电脑等,以便进行多媒体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印度的地图和人口数据,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印度会成为世界第二人口大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呈现(15分钟)使用多媒体课件,呈现印度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包括地形、气候、人口、城市、农业、工业等。
《印度》—“发展中的大国”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印度主要的农作物,运用地图说出农作物分布与当地自然条件的关系。
2.运用地图找出印度的主要矿产地和工业城市,说明其工业分布与农作物、矿产分布的关系。
3.举例说明印度高新技术产业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教学重点】
1、分析地形、气候对农作物分布的影响。
2、说明其工业分布与农作物、矿产分布的关系。
【教学难点】
分析热带季风气候对农业的影响。
【教学用具】希沃白板地图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学活动学生活动
导入新课
回顾《西游记》故事,师徒四人历
经磨难,取得真经。
跟着老师一起回顾“取
经”历程。
讲授新课印
度
的
农
业
活动1:找“吃”找“穿”
美食组:2组时装组:2组
任务:
1. 四大组各自找到农作物的大概位置。
2. 并说明农作物为什么生长在这?
活动2:悟空寻“针”
小组合作、交流后派代
表进行汇报
其他小组进行补充
印
度
的
工
业
任务:
1.确定能寻到“针”的工业城市。
2.找到其他三个主要的工业城市及其对应的工业部门。
3.想一想:工业分布与当地的物产有何关系?
信息时代:畅游世界
视频介绍软件之都《班加罗尔》
各小组合作探究,确定结果后,进行抢答。
学生看完视频,谈感受。
总结·谈一谈:印度“印象”
学生回顾本节课地理知识,构建、梳理地理知识之间的关系。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发
展
中
的
大
国
高新技术产业
传统工业
工业
发展
分布
农业
难忘的一天
今天,太阳照着大地,就像闪闪发光的金子一样,到处都是暖洋洋的,我的心里也是暖洋洋的。
我早早就起了床,不是因为天气热,也不是因为我想出去玩,而是我们得回学校了。
我来到学校的时候已经是7时35分了。
进入校门的时候,有一位老师摸了摸我的头,微笑着说:“跳跳,你真厉害,考了个全班第一!”我腼腆的笑了笑。
“老师,同学们,早上好!”一个声音从广播里传出来,“现作文在公布全级期末考试成绩排名前二十名同学的名单……”顿时,大家都安静了下来,心里既紧张又充满了期待。
“第四名,202,王跳跳。
第五名……”这时全班同学都尖叫了起来,纷纷看着我,眼里充满了羡慕。
我也开心得差点就跳起来了。
这次期末,我得了好多好多奖:年级第四名、文明生、三好学生……
放学后,我跟着思颐去她家。
她家很好看,很精致。
我们一起当老师,很好玩,很开心。
难忘的一天
今天,太阳照着大地,就像闪闪发光的金子一样,到处都是暖洋洋的,我的心里也是暖洋洋的。
我早早就起了床,不是因为天气热,也不是因为我想出去玩,而是我们得回学校了。
我来到学校的时候已经是7时35分了。
进入校门的时候,有一位老师摸了摸我的头,微笑着说:“跳跳,你真厉害,考了个全班第一!”我腼腆的笑了笑。
“老师,同学们,早上好!”一个声音从广播里传出来,“现作文在公布全级期末考试成绩排名前二十名同学的名单……”顿时,大家都安静了下来,心里既紧张又充满了期待。
“第四名,202,王跳跳。
第五名……”这时全班同学都尖叫了起来,纷纷看着我,眼里充满了羡慕。
我也开心得差点就跳起来了。
这次期末,我得了好多好多奖:年级第四名、文明生、三好学生……
放学后,我跟着思颐去她家。
她家很好看,很精致。
我们一起当老师,很好玩,很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