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精选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十章《认识国家》10.2印度——世界第二人人口大国晋教版习题精选第四十篇
- 格式:docx
- 大小:761.99 KB
- 文档页数:9
10.2印度——世界第二人口大国教案【教学目标】1.利用地图说出印度的位置、首都、地形。
2.学会运用文字和数字资料说明印度人口增长的特点,以及人口过度增长与资源环境及经济发展的关系。
3.学会分析降水图,了解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及水旱灾害频频的原因。
4.了解“绿色革命”给印度的粮食生产带来的新契机。
5.通过对工业发展与资源的分析,说明应因地制宜发展经济,使学生形成工业布局的最基本知识。
【教学重点】1、人口增长与资源、环境及经济发展的关系。
2、印度水旱灾害频发的原因。
【教学难点】1、印度水旱灾害频发的原因。
2、印度粮食生产由大量进口到自给有余的原因。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讨论法、对比法,制作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步骤】一、新课引领同学们知道《游记》中唐僧取经去的“西天”是指哪里吗?还知道关于印度的哪些知识?二、合作探究(一)师播放典型的印度电影插曲,出示图片,提出疑问,让学生归纳:1、请判断这是哪一个国家的插曲?A 韩国流行歌曲B 俄罗斯民歌C 印度尼西亚歌曲D 印度民间歌曲2、下列哪些描述是当今印度最主要的地理特征?A 世界第二人口大国B 社会贫富差异很大C 水旱灾害频繁 D自给自足的粮食生产(二)师展示课件利用学生回答中的失误及时调整思路,激发学习热情和探究欲。
读图10.9--10.11,说出印度的地理位置,地形特点,主要的地形区。
1、印度共和国位于南亚地区,西北部和东北部与我国相邻,陆地面积约298万平方千米。
首都新德里。
位置:印度处于北半球和东半球,位于亚洲南部、印度洋北岸,西北部和东北部与中国相邻。
2、印度的地形很明显地分为三部分,西北部为喜马拉雅山地,中部为恒河平原,南部是以德干高原为主体的印度半岛。
3、恒河是印度第一大河,有“圣河”之称。
恒河三角洲是世界上最大的三角洲。
4、印度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其特点是:全年高温,分雨季和旱季。
项目降水特点水旱灾害原因雨季6月到10月西南季风降水很多受西南季风的影响,降水很不稳定,雨水过多旱季11月到次年5月东北季风降水稀少成水灾,雨水不足成旱灾。
晋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10.2 印度──世界第二人口大国》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10.2 印度──世界第二人口大国》这一节内容主要介绍了印度的地理位置、人口、农业、工业、城市等方面的基本情况。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印度的基本国情,掌握印度的人口特点及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以及印度的农业和工业分布情况。
教材内容较为丰富,既有理论知识,也有实际案例,适合学生进行探究学习。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于人口、农业、工业等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印度这样一个遥远且文化背景与我们不同的国家,学生可能缺乏直观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利用图片、地图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建立起对印度的直观印象。
同时,学生对于人口大国这个概念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实例让学生深刻理解人口大国的影响。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印度的地理位置、人口、农业、工业、城市等方面的基本情况,掌握印度的人口特点及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不同文化的尊重和理解,认识到人口大国的发展问题。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印度的地理位置、人口、农业、工业、城市等方面的基本情况。
2.难点:印度的人口特点及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创设情境,帮助学生建立起对印度的直观印象。
2.案例教学法: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刻理解人口大国的影响。
3.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进行合作交流,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包含地图、图片、案例等教学资源的课件。
2.教学地图:准备印度的地图,方便学生观察和学习。
3.教学视频:准备关于印度的短视频,增加学生的直观感受。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印度的地图和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印度这个国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0.2 印度——世界第二人口大国》教案第二课时学案课前预知-----我自信我能行水旱灾害频繁给印第人民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很大影响。
合作探究-----我参与我快乐1、学生分组讨论:(1)印度为什么十分重视粮食生产?(2)印度在过去粮食不能自给的原因是什么?(3)20世纪60年代后,印度粮食迅速增长的突破口在哪里?(4)“绿色革命”的含义是什么?2、生读图“印度水稻与小麦分布图”、“印度年降水量分布”,分析粮食作物的分布于降水量的地区分布、地形分布的对应关系。
北部平原降水较多小麦沿海平原降水丰富水稻中部高原降水较少棉花3、生阅读10-20教材,思考表格内容,填写表格:印度独立前后工业部门与形成原因的比较表4、生阅读“印度矿产资源、棉花、黄麻和工业的分布”图,思考:(1)印度钢铁、棉纺织和麻纺织工业的分布与原料产地有什么关系?(2)试分析印度工业分布的合理性。
5、探究:播放关于核电站、计算机软件及卫星发射过程的录像,考虑:(1)核电工业、计算机软件、航天工业是传统工业还是高新技术产(2)贫穷落后的国家就永远贫穷落后吗?(3)你认为高新技术产业能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吗?收获之窗----合作探究1、如果你有机会去印度旅游,你想去哪里?你最想了解印度什么?你会在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方面注意什么?2、假如你作为中国的决策者,你认为印度哪些方面值得我国借鉴?哪些地方给我们以警示?火炼真金-----我成功我自豪自我检测:一、填空1、印度粮食能够自给应当归功于20世纪60年代推行的2、独立前,印度的主要工业部门是和。
现在,不仅工业、机械制造业、工业和棉麻纺织工业具有一定的规模,而且在、航天、等高科技领域也有一定成就。
3、印度大部分领土位于----带,气候----------,耕地面积居亚洲第----位,为农业发展提供了优越条件二、简答题:1.印度有哪几种主要的农作物,它们的分布与自然条件有什么关系?2.印度的主要棉纺织工业、麻纺织工业和钢铁工业区发展的自然条件是什么?三、在下列印度主要工业与原料的关系图表中,填写六种原料(能源)的名称,并用彩笔在字框的右侧绘出这些原料的图例(形象)符号。
《印度——世界第二人口大国》素材1.印度的位置:印度位于南亚地区,有北回归线穿过,大部分属于热带;东临孟加拉湾、西临阿拉伯海、南临印度洋,有6个邻国,西北部和东北部与我国相邻。
2.印度的范围:位于喜马拉亚山脉以南的印度半岛上。
3.印度的地形:明显的分为三部分:西北为喜马拉雅山脉,中部是恒河平原,南部是德干高原。
4.印度的河流:恒河是印度第一大河,有“圣河”之称。
5.印度的气候: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气候特点是全年高温,降水明显的分为旱、雨两季,每年的11月到次年的5月,盛行东北季风,风从陆地吹向海洋,降水稀少,为旱季;6月到10月,盛行西南季风,风吹海洋吹向陆地,降水多,为雨季。
6.印度易遭受的自然灾害是洪涝和干旱(水旱灾害)。
与西南季风有关,如西南季风来的迟早、退的迟早、风力的强弱。
7.印度的农业:印度主要的粮食作物是水稻和小麦,主要的经济作物是棉花、黄麻等,农作物分布与自然条件的关系如下:8.印度的资源:矿产资源十分丰富,铝土和煤产量居世界前列。
云母出口量占世界出口量的60%。
农产品丰富,有棉花、黄麻等。
9.印度的工业:曾经工业以纺织和采矿为主,独立后,工业体系完整,工业都有所发展。
近年来,工业发展迅速,尤其形成了世界第二软件大国,班加罗尔是信息技术中心。
工业分布与资源、市场、交通等的关系如下:10.印度的城市:印度的首都是新德里;印度最大的海港和棉纺织工业中心是孟买;印度最大的城市、麻纺织工业中心和第二大海港是加尔各答;印度的信息技术中心是班加罗尔。
11.印度的人口:印度是世界第二人口大国,仅次于中国,但人口的增长率大于中国。
12.印度的文化:印度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有灿烂的文化和艺术,建筑有泰姬陵、印度舞蹈等。
晋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10.2 印度──世界第二人口大国》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10.2 印度──世界第二人口大国》这一节内容,是晋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的一部分。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介绍印度的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以及印度的人口问题。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图表和文字,帮助学生了解印度的基本情况,理解印度作为世界第二人口大国的特点。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于人口、国家这些概念有一定的理解。
但是,对于印度这样一个远离我们国家,文化背景和生活方式都与我们有很大差异的国家,学生们可能了解不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通过丰富的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建立起对印度的直观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印度的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知道印度是世界上人口第二多的国家,理解印度的人口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查阅资料、小组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和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印度的人口问题,使学生认识到人口问题是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问题,培养学生的人口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印度的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印度是世界上人口第二多的国家,印度的人口问题。
2.教学难点:印度的人口问题,如何理解并解决这个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图表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建立起对印度的直观认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印度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印度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印度的自然地理特征,如地理位置、气候、地形等。
3.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印度的人文地理特征,如人口、宗教、语言等,使学生了解印度的社会文化背景。
4.小组讨论:讨论印度为什么能够成为世界第二人口大国,引导学生理解人口增长与自然环境、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晋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10.2 印度──世界第二人口大国》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主题是印度──世界第二人口大国。
教材首先介绍了印度的地理位置、人口数量和增长速度,然后介绍了印度的农业、工业、城市化以及生态环境等方面的情况。
教材内容丰富,插图较多,有利于学生对印度的了解和认识。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对于人口大国这个概念也有了一定的理解。
但是,对于印度这个国家,学生可能了解不多,因此,需要在导入环节做一些相关的介绍。
同时,学生可能对于印度的农业、工业、城市化以及生态环境等方面的情况不太了解,需要在呈现和操练环节对这些方面进行详细的讲解和展示。
三. 教学目标1.了解印度的地理位置、人口数量和增长速度。
2.掌握印度的农业、工业、城市化以及生态环境等方面的情况。
3.提高学生对于人口大国的认识,增强学生的地理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印度的地理位置、人口数量和增长速度。
2.印度的农业、工业、城市化以及生态环境等方面的情况。
五. 教学方法1.导入:通过图片和地图引导学生了解印度的地理位置和人口数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通过多媒体课件和地图展示印度的农业、工业、城市化以及生态环境等方面的情况。
3.操练:通过小组讨论和问题解答的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印度的农业、工业、城市化以及生态环境等方面的情况。
4.巩固:通过填空题和选择题的形式,巩固学生对于印度的了解。
5.拓展:通过让学生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印度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
6.小结:通过总结,让学生掌握印度的地理位置、人口数量和增长速度,以及印度的农业、工业、城市化以及生态环境等方面的情况。
7.家庭作业:布置相关的阅读和写作作业,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印度。
六. 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和地图。
2.相关阅读资料和写作作业。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印度的地图和人口增长曲线图,引导学生了解印度的地理位置和人口数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流程课堂达标检测教学尾页难忘的一天今天,太阳照着大地,就像闪闪发光的金子一样,到处都是暖洋洋的,我的心里也是暖洋洋的。
我早早就起了床,不是因为天气热,也不是因为我想出去玩,而是我们得回学校了。
我来到学校的时候已经是7时35分了。
进入校门的时候,有一位老师摸了摸我的头,微笑着说:“跳跳,你真厉害,考了个全班第一!”我腼腆的笑了笑。
“老师,同学们,早上好!”一个声音从广播里传出来,“现作文在公布全级期末考试成绩排名前二十名同学的名单……”顿时,大家都安静了下来,心里既紧张又充满了期待。
“第四名,202,王跳跳。
第五名……”这时全班同学都尖叫了起来,纷纷看着我,眼里充满了羡慕。
我也开心得差点就跳起来了。
这次期末,我得了好多好多奖:年级第四名、文明生、三好学生……放学后,我跟着思颐去她家。
她家很好看,很精致。
我们一起当老师,很好玩,很开心。
难忘的一天今天,太阳照着大地,就像闪闪发光的金子一样,到处都是暖洋洋的,我的心里也是暖洋洋的。
我早早就起了床,不是因为天气热,也不是因为我想出去玩,而是我们得回学校了。
我来到学校的时候已经是7时35分了。
进入校门的时候,有一位老师摸了摸我的头,微笑着说:“跳跳,你真厉害,考了个全班第一!”我腼腆的笑了笑。
“老师,同学们,早上好!”一个声音从广播里传出来,“现作文在公布全级期末考试成绩排名前二十名同学的名单……”顿时,大家都安静了下来,心里既紧张又充满了期待。
“第四名,202,王跳跳。
第五名……”这时全班同学都尖叫了起来,纷纷看着我,眼里充满了羡慕。
我也开心得差点就跳起来了。
这次期末,我得了好多好多奖:年级第四名、文明生、三好学生……放学后,我跟着思颐去她家。
她家很好看,很精致。
我们一起当老师,很好玩,很开心。
10.2 《印度》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对照地图和教材,说出印度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点。
2.通过分析印度水旱灾害的原因,培养学生由表及里剖析问题的思维能力。
3.结合印度的自然条件特征,说出该国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实例。
(二)过程与方法运用文字、数据和地图等资料,归纳印度的地形、气候特点,及其对当地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印度水旱灾害频繁的主要原因。
(二)教学难点热带季风气候对印度粮食生产的影响。
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活动探究、谈话法等,包括小组合作、交流讨论、展示学习成果等环节。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在《西游记》片尾曲《敢问路在何方》的音乐声中出示世界国家轮廓图,展示印度所在的位置,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已有些时日,近日想故地重游再去天竺国看看,续写一部《西游记后传》。
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唐僧师徒四人一起再去昔日的天竺国,今天的印度游览一番。
设计说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本节课的学习创设良好的情境。
讲授新课环节一:跋山涉水赴印度出场人物:孙悟空悟空:“俺老孙一直是西行的先锋官,这次也不例外,待俺先去查看一下那天竺国的位置和地形。
”教师:多媒体课件展示“南亚次大陆地形图”及喜马拉雅山的景观图片,形象感知南亚次大陆。
活动1:找国家教师:印度是南亚面积最大的国家,帮悟空找出印度不同方位的邻国。
学生:印度位于南亚次大陆的中央,北邻中国、尼泊尔、不丹,东北与孟加拉国、缅甸接壤,西北与巴基斯坦毗邻,东南、西南分别与斯里兰卡、马尔代夫隔海相望。
活动2:看地形教师:结合印度地形图,自北而南说出印度的三大地形区。
学生:读图查找,北部是喜马拉雅山脉,中部为恒河平原,南部为德干高原。
教师:悟空沿20°N纬线自西向东穿越,他会看到什么样的地形变化呢?帮悟空找出所经过的主要地形区。
学生:结合印度地形图,沿20°N纬线形成的地形剖面图。
依次经过的地形区是西高止山脉、德干高原、东高止山脉。
晋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10.2《印度世界第二人人口大国》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主题是印度,世界第二人口大国。
教材首先介绍了印度的地理位置、气候、河流等自然环境特点,然后介绍了印度的人口、城市、农业、工业等人文环境特点,最后介绍了印度的经济、文化、宗教、教育等发展情况。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全面了解印度的自然和人文环境,以及印度的发展状况。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对于人口、城市、农业、工业等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印度的认识相对较少,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拓展他们的知识面。
同时,学生对于发展中国家的认识也相对较少,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以使他们更好地理解发展中国家的发展状况。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印度的自然环境特点,掌握印度的人口、城市、农业、工业等人文环境特点,了解印度的发展状况。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方法,提高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印度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认识,增强学生的国际视野,培养学生关爱环境、关注社会发展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印度的自然环境特点,印度的人口、城市、农业、工业等人文环境特点,印度的发展状况。
2.教学难点:印度的经济发展状况,印度的文化、宗教、教育等特点。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学生通过教材、网络等资源,自主获取印度的相关知识。
2.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3.探究学习:学生通过问题探究,深入理解印度的发展状况。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晋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
2.网络资源:关于印度的图片、视频、新闻等资料。
3.教学工具:投影仪、电脑、黑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印度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印度的自然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教师提出问题:“你们知道印度是世界上人口第二多的国家吗?那么,印度有哪些特点呢?”2.呈现(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获取印度的自然环境特点。
印度---世界第二人口大国难忘的一天今天,太阳照着大地,就像闪闪发光的金子一样,到处都是暖洋洋的,我的心里也是暖洋洋的。
我早早就起了床,不是因为天气热,也不是因为我想出去玩,而是我们得回学校了。
我来到学校的时候已经是7时35分了。
进入校门的时候,有一位老师摸了摸我的头,微笑着说:“跳跳,你真厉害,考了个全班第一!”我腼腆的笑了笑。
“老师,同学们,早上好!”一个声音从广播里传出来,“现作文在公布全级期末考试成绩排名前二十名同学的名单……”顿时,大家都安静了下来,心里既紧张又充满了期待。
“第四名,202,王跳跳。
第五名……”这时全班同学都尖叫了起来,纷纷看着我,眼里充满了羡慕。
我也开心得差点就跳起来了。
这次期末,我得了好多好多奖:年级第四名、文明生、三好学生……放学后,我跟着思颐去她家。
她家很好看,很精致。
我们一起当老师,很好玩,很开心。
难忘的一天今天,太阳照着大地,就像闪闪发光的金子一样,到处都是暖洋洋的,我的心里也是暖洋洋的。
我早早就起了床,不是因为天气热,也不是因为我想出去玩,而是我们得回学校了。
我来到学校的时候已经是7时35分了。
进入校门的时候,有一位老师摸了摸我的头,微笑着说:“跳跳,你真厉害,考了个全班第一!”我腼腆的笑了笑。
“老师,同学们,早上好!”一个声音从广播里传出来,“现作文在公布全级期末考试成绩排名前二十名同学的名单……”顿时,大家都安静了下来,心里既紧张又充满了期待。
“第四名,202,王跳跳。
第五名……”这时全班同学都尖叫了起来,纷纷看着我,眼里充满了羡慕。
我也开心得差点就跳起来了。
这次期末,我得了好多好多奖:年级第四名、文明生、三好学生……放学后,我跟着思颐去她家。
她家很好看,很精致。
我们一起当老师,很好玩,很开心。
四、课外拓展
克什米尔地区
克什米尔(Kashmir),全称查谟和克什米尔(Jammu & Kashmir),位于南亚次大陆的西北部,是青藏高原西部与南亚北部交界的过渡地带,面积17.3万平方千米,人口约1086万人,传统首府是斯利那加。
该地区南部属于印度管辖,北部属于巴基斯坦管辖,两国均宣称对克什米尔全境拥有主权。
克什米尔位于南亚西北部,东面与中国交界,西面是巴基斯坦,南面是印度,北面与阿富汗接壤。
地形主要是高原和山地,与中国交界的乔戈里峰海拔8611米,是世界第二高峰。
克什米尔曾是古印度思想的交汇场所,佛教和印度教都在此地得到发展。
首府斯利那加重建于孔雀王朝的城市遗址之上。
14世纪伊斯兰教传播至克什米尔。
1339年该地区建立赛义德王朝,信奉伊斯兰教。
19世纪克什米尔保持着一定的独立性,但先后置于杜兰尼王朝、莫卧儿帝国、大清帝国(中国)和锡克帝国的统治之下。
克什米尔原指喜马拉雅山脉最西端的一处峡谷,而今泛指克什米尔谷地、查谟、拉达克、蓬奇、吉尔吉特和巴尔蒂斯坦的广大地区。
分治:印控克什米尔、巴控克什米尔、中国控制部分。
晋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10.2 印度──世界第二人口大国》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主题是印度──世界第二人口大国。
教材首先介绍了印度的自然地理特征,包括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
接着介绍了印度的人文地理特征,包括人口、城市、农业、工业等。
最后,教材还介绍了印度的经济发展状况和与中国的经济合作。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对地理学科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
但是,对于印度这个国家,学生可能了解不多,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增加对印度的认识。
同时,学生可能对于人口大国这个概念还没有深刻的理解,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加深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印度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理解印度作为世界第二人口大国的地位。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和图表,培养学生的读图和析图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印度这个国家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学生对不同文化和国家的尊重和理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印度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印度作为世界第二人口大国的地位。
2.难点:对于印度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的理解和运用,对于人口大国这个概念的理解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1.地图和图表:使用地图和图表来展示印度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和记忆。
2.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印度的经济发展状况和与中国的经济合作,让学生深入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
3.小组讨论:通过小组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提高学生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和教辅:准备教材和相关的教辅资料,包括地图、图表、案例等。
2.多媒体设备:准备多媒体设备,包括投影仪、电脑等,以便进行多媒体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印度的地图和人口数据,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印度会成为世界第二人口大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呈现(15分钟)使用多媒体课件,呈现印度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包括地形、气候、人口、城市、农业、工业等。
精选2019-2020年晋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十章《认识国家》10.2印度——世界第二人人口大国巩固辅导六十三第1题【单选题】有“印度硅谷”之称的高新技术产业区分布在( )A、新德里B、孟买C、班加罗尔D、加尔各答【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20世纪90年代以来,印度承接的软件外包业务约占全球软件外包市场的三分之二,被形象地称为“世界办公室”。
印度发展信息技术服务外包产业的优势是( )①人力资源丰富,劳动力成本低②煤、铁等矿产资源丰富③英语普及,信息技术发展较早④纺织、钢铁等工业发达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被形象的称为“世界办公室”的国家是( )A、新加坡B、日本C、越南D、印度【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印度高新技术产业区分布在( )A、新德里B、孟买C、班加罗尔D、加尔各答【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兰兰的爸爸从印度考察回来,有意考考她的地理知识,在介绍该国的地理特征时故意说错了一项,请你帮兰兰找出来( )A、是世界第二人口大国B、地形以平原为主C、是世界第二软件大国D、水旱灾害频繁【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小明的印度之旅,能看到的著名古代建筑是( )A、吴哥窟B、泰姬陵C、克里姆林宫D、布达拉宫【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困扰印度经济发展的根本问题是( )A、资源问题B、环境问题C、人口问题D、政府问题【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读图,关于印度德干高原地势的叙述正确的是( )A、南高北低B、西北高,东南低C、东北高,西南低D、中间高、四周低【答案】:【解析】:第9题【单选题】读图,分析有关印度软件外包产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A、吸引大量劳动力影响了农业发展B、发展趋势与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相反C、集中分布在班加罗尔等个别城市D、收入增速远超世界国内生产总值增速【答案】:【解析】:第10题【单选题】关于南亚的叙述,正确的是A、地势自北向南逐渐降低B、印度河、恒河均注入阿拉伯海C、该地季风气候最显著的特征是一年可分为三季D、东南季风带来的丰沛雨水是本区农业生产的主要水源【答案】:【解析】:第11题【单选题】印度的主要气候类型是( )A、热带季风气候B、亚热带季风气候C、热带沙漠气候D、热带雨林气候【答案】:【解析】:第12题【单选题】印度发展服务外包产业的优势主要有( )①英语普及②濒临海洋,海洋运输业发达③信息技术发展较早④人力资源丰富,劳动力成本低.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答案】:【解析】:第13题【单选题】在印度被尊称为“圣河”的是A、印度河B、恒河C、多瑙河D、叶尼塞河【答案】:【解析】:第14题【填空题】20世纪60年代,印度实行了“______”,是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
最新精选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十章《认识国家》10.2印度——世界第二人人口大国
晋教版习题精选第四十篇
第1题【单选题】
印度水旱灾害频繁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形因素
B、纬度位置
C、季风影响
D、洋流因素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印度被形象地称为“世界办公室”,与此称谓相关的是( )
A、是南亚面积最大的国家
B、服务外包业务占全球市场的近二分之一
C、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盛产小麦和水稻
D、矿产资源丰富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困扰印度经济发展的根本问题是( )
A、资源问题
B、环境问题
C、人口问题
D、政府问题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下列建筑艺术与国家搭配错误的是( )
A、澳大利亚——悉尼歌剧院
B、俄罗斯——莫斯科红场
C、希腊——巴特农神庙
D、泰国——泰姬陵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中印双方合作时,中国应向印度学习的行业是( )
A、航空航天业
B、玩具制造业
C、汽车工业
D、软件外包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