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10.2 印度──世界第二人口大国》
- 格式:ppt
- 大小:4.74 MB
- 文档页数:20
印度──世界第二人口大国
【学习目标】
1.利用地图说出印度的位置、首都、地形。
2.学会分析降水图,了解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及水旱灾害频发的原因。
【学习重难点】
1.人口增长与资源、环境及经济发展的关系。
2.印度水旱灾害频发的原因。
【学习过程】
一、新知学习
1.印度共和国位于________,首都________。
其陆地面积约298万平方千米,位居世界第七,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孟加拉国相邻。
2.德干高原地势________,平均海拔约600米,东西两侧为________,沿海有狭窄的平原。
3.印度以________气候为主。
全年________,分为明显的________两季。
4.印度的水旱灾害频发,为了抵御水旱灾害,印度人民在________修建了以渠道供水为主的庞大灌溉系统。
5.在英国殖民者统治期间,印度工业以________和________为主。
二、达标检测
1.印度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请举例说明它有哪些不朽的文化?
2.分析印度的气候特征。
3.说明印度水旱灾害频发的原因。
4.迅速增长的人口给印度带来什么问题?5.从本课你学习到什么?。
《10.2 印度——世界第二人口大国》教案第二课时学案课前预知-----我自信我能行水旱灾害频繁给印第人民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很大影响。
合作探究-----我参与我快乐1、学生分组讨论:(1)印度为什么十分重视粮食生产?(2)印度在过去粮食不能自给的原因是什么?(3)20世纪60年代后,印度粮食迅速增长的突破口在哪里?(4)“绿色革命”的含义是什么?2、生读图“印度水稻与小麦分布图”、“印度年降水量分布”,分析粮食作物的分布于降水量的地区分布、地形分布的对应关系。
北部平原降水较多小麦沿海平原降水丰富水稻中部高原降水较少棉花3、生阅读10-20教材,思考表格内容,填写表格:印度独立前后工业部门与形成原因的比较表4、生阅读“印度矿产资源、棉花、黄麻和工业的分布”图,思考:(1)印度钢铁、棉纺织和麻纺织工业的分布与原料产地有什么关系?(2)试分析印度工业分布的合理性。
5、探究:播放关于核电站、计算机软件及卫星发射过程的录像,考虑:(1)核电工业、计算机软件、航天工业是传统工业还是高新技术产(2)贫穷落后的国家就永远贫穷落后吗?(3)你认为高新技术产业能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吗?收获之窗----合作探究1、如果你有机会去印度旅游,你想去哪里?你最想了解印度什么?你会在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方面注意什么?2、假如你作为中国的决策者,你认为印度哪些方面值得我国借鉴?哪些地方给我们以警示?火炼真金-----我成功我自豪自我检测:一、填空1、印度粮食能够自给应当归功于20世纪60年代推行的2、独立前,印度的主要工业部门是和。
现在,不仅工业、机械制造业、工业和棉麻纺织工业具有一定的规模,而且在、航天、等高科技领域也有一定成就。
3、印度大部分领土位于----带,气候----------,耕地面积居亚洲第----位,为农业发展提供了优越条件二、简答题:1.印度有哪几种主要的农作物,它们的分布与自然条件有什么关系?2.印度的主要棉纺织工业、麻纺织工业和钢铁工业区发展的自然条件是什么?三、在下列印度主要工业与原料的关系图表中,填写六种原料(能源)的名称,并用彩笔在字框的右侧绘出这些原料的图例(形象)符号。
晋教版七年级地理下知识点本文介绍了亚洲的位置、范围和自然条件。
亚洲位于东半球的东北部,北部越过北极圈,南部延伸到赤道以南,是世界上跨纬度最广的大洲。
亚洲东、南、北三面分别濒临太平洋、印度洋和北冰洋,东北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西与欧洲相接,西南与非洲为邻。
亚洲有48个国家和地区,按地理方位,通常把亚洲分为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中亚和北亚六大区域。
陆地面积约4400万平方千米,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29.5%。
海岸线曲折漫长,多港湾、半岛和岛屿。
亚洲高原和山地面积广大,约占总面积的3/4.中部高、四周低。
亚洲的河流大多发源于中部山地和高原,顺地势呈放射状向四周分流,注入太平洋、印度洋和北冰洋。
亚洲地跨寒、温、热三带,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唯一缺少的气候类型是温带海洋性气候。
亚洲季风区内易造成水旱灾害的主要原因是夏季风的强弱变化。
季风气候雨热同期的特点,有利于发展农业生产。
亚洲最著名的气候是季风气候,有三种类型,主要分布在亚欧大陆东岸地区,分别是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
三种季风气候的共同点是雨热同期,但夏季风的强弱变化,易造成洪涝、干旱等灾害。
1.不同气候类型的气温和降水量有所不同。
热带季风气候全年气温高,亚热带季风气候最冷月气温在℃以上,而温带季风气候最冷月气温在℃以下。
在年降水量方面,热带季风气候最多,亚热带季风气候次之,而温带季风气候最少。
2.通过比较亚洲冬季风和夏季风的源地、风向、性质和带来的影响等差异,可以明确亚洲季风气候的特点。
冬季风主要源自大陆内部的西伯利亚和蒙古一带,多为偏北风,性质寒冷干燥,会导致亚洲东部和南部地区冬季降水量少,气温低。
夏季风则主要源自太平洋和印度洋,多为偏南风,性质温暖湿润,会导致亚洲东部和南部地区夏季降水量多,气温高。
3.温带大陆性气候的特点是一月平均气温在-30℃以下,七月平均气温在10℃以上,冬季寒冷夏季炎热,气温年较差较大,而降水量稀少,且集中在夏季。
晋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10.2 印度──世界第二人口大国》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主题是印度──世界第二人口大国。
教材首先介绍了印度的地理位置、人口数量和增长速度,然后介绍了印度的农业、工业、城市化以及生态环境等方面的情况。
教材内容丰富,插图较多,有利于学生对印度的了解和认识。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对于人口大国这个概念也有了一定的理解。
但是,对于印度这个国家,学生可能了解不多,因此,需要在导入环节做一些相关的介绍。
同时,学生可能对于印度的农业、工业、城市化以及生态环境等方面的情况不太了解,需要在呈现和操练环节对这些方面进行详细的讲解和展示。
三. 教学目标1.了解印度的地理位置、人口数量和增长速度。
2.掌握印度的农业、工业、城市化以及生态环境等方面的情况。
3.提高学生对于人口大国的认识,增强学生的地理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印度的地理位置、人口数量和增长速度。
2.印度的农业、工业、城市化以及生态环境等方面的情况。
五. 教学方法1.导入:通过图片和地图引导学生了解印度的地理位置和人口数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通过多媒体课件和地图展示印度的农业、工业、城市化以及生态环境等方面的情况。
3.操练:通过小组讨论和问题解答的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印度的农业、工业、城市化以及生态环境等方面的情况。
4.巩固:通过填空题和选择题的形式,巩固学生对于印度的了解。
5.拓展:通过让学生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印度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
6.小结:通过总结,让学生掌握印度的地理位置、人口数量和增长速度,以及印度的农业、工业、城市化以及生态环境等方面的情况。
7.家庭作业:布置相关的阅读和写作作业,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印度。
六. 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和地图。
2.相关阅读资料和写作作业。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印度的地图和人口增长曲线图,引导学生了解印度的地理位置和人口数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0.2 《印度》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对照地图和教材,说出印度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点。
2.通过分析印度水旱灾害的原因,培养学生由表及里剖析问题的思维能力。
3.结合印度的自然条件特征,说出该国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实例。
(二)过程与方法运用文字、数据和地图等资料,归纳印度的地形、气候特点,及其对当地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印度水旱灾害频繁的主要原因。
(二)教学难点热带季风气候对印度粮食生产的影响。
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活动探究、谈话法等,包括小组合作、交流讨论、展示学习成果等环节。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在《西游记》片尾曲《敢问路在何方》的音乐声中出示世界国家轮廓图,展示印度所在的位置,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已有些时日,近日想故地重游再去天竺国看看,续写一部《西游记后传》。
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唐僧师徒四人一起再去昔日的天竺国,今天的印度游览一番。
设计说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本节课的学习创设良好的情境。
讲授新课环节一:跋山涉水赴印度出场人物:孙悟空悟空:“俺老孙一直是西行的先锋官,这次也不例外,待俺先去查看一下那天竺国的位置和地形。
”教师:多媒体课件展示“南亚次大陆地形图”及喜马拉雅山的景观图片,形象感知南亚次大陆。
活动1:找国家教师:印度是南亚面积最大的国家,帮悟空找出印度不同方位的邻国。
学生:印度位于南亚次大陆的中央,北邻中国、尼泊尔、不丹,东北与孟加拉国、缅甸接壤,西北与巴基斯坦毗邻,东南、西南分别与斯里兰卡、马尔代夫隔海相望。
活动2:看地形教师:结合印度地形图,自北而南说出印度的三大地形区。
学生:读图查找,北部是喜马拉雅山脉,中部为恒河平原,南部为德干高原。
教师:悟空沿20°N纬线自西向东穿越,他会看到什么样的地形变化呢?帮悟空找出所经过的主要地形区。
学生:结合印度地形图,沿20°N纬线形成的地形剖面图。
依次经过的地形区是西高止山脉、德干高原、东高止山脉。
晋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10.2《印度世界第二人人口大国》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主题是印度,世界第二人口大国。
教材首先介绍了印度的地理位置、气候、河流等自然环境特点,然后介绍了印度的人口、城市、农业、工业等人文环境特点,最后介绍了印度的经济、文化、宗教、教育等发展情况。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全面了解印度的自然和人文环境,以及印度的发展状况。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对于人口、城市、农业、工业等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印度的认识相对较少,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拓展他们的知识面。
同时,学生对于发展中国家的认识也相对较少,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以使他们更好地理解发展中国家的发展状况。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印度的自然环境特点,掌握印度的人口、城市、农业、工业等人文环境特点,了解印度的发展状况。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方法,提高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印度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认识,增强学生的国际视野,培养学生关爱环境、关注社会发展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印度的自然环境特点,印度的人口、城市、农业、工业等人文环境特点,印度的发展状况。
2.教学难点:印度的经济发展状况,印度的文化、宗教、教育等特点。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学生通过教材、网络等资源,自主获取印度的相关知识。
2.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3.探究学习:学生通过问题探究,深入理解印度的发展状况。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晋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
2.网络资源:关于印度的图片、视频、新闻等资料。
3.教学工具:投影仪、电脑、黑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印度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印度的自然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教师提出问题:“你们知道印度是世界上人口第二多的国家吗?那么,印度有哪些特点呢?”2.呈现(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获取印度的自然环境特点。
四、课外拓展
克什米尔地区
克什米尔(Kashmir),全称查谟和克什米尔(Jammu & Kashmir),位于南亚次大陆的西北部,是青藏高原西部与南亚北部交界的过渡地带,面积17.3万平方千米,人口约1086万人,传统首府是斯利那加。
该地区南部属于印度管辖,北部属于巴基斯坦管辖,两国均宣称对克什米尔全境拥有主权。
克什米尔位于南亚西北部,东面与中国交界,西面是巴基斯坦,南面是印度,北面与阿富汗接壤。
地形主要是高原和山地,与中国交界的乔戈里峰海拔8611米,是世界第二高峰。
克什米尔曾是古印度思想的交汇场所,佛教和印度教都在此地得到发展。
首府斯利那加重建于孔雀王朝的城市遗址之上。
14世纪伊斯兰教传播至克什米尔。
1339年该地区建立赛义德王朝,信奉伊斯兰教。
19世纪克什米尔保持着一定的独立性,但先后置于杜兰尼王朝、莫卧儿帝国、大清帝国(中国)和锡克帝国的统治之下。
克什米尔原指喜马拉雅山脉最西端的一处峡谷,而今泛指克什米尔谷地、查谟、拉达克、蓬奇、吉尔吉特和巴尔蒂斯坦的广大地区。
分治:印控克什米尔、巴控克什米尔、中国控制部分。
10.2印度——世界第二人口大国1.印度共和国位于南亚地区,西北部和东北部与我国相邻,陆地面积约298万平方千米。
首都新德里。
位置:印度处于北半球和东半球,位于亚洲南部、印度洋北岸,西北部和东北部与中国相邻。
2.印度的地形很明显地分为三部分,西北部为喜马拉雅山地,中部为恒河平原,南部是以德干高原为主体的印度半岛。
3.恒河是印度第一大河,有“圣河”之称。
恒河三角洲是世界上最大的三角洲。
4.印度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其特点是:全年高温,分雨季和旱季。
造成印度干旱灾害的原因是西南季风来得晚、退得早、风力不足,雨水就不足,容易造成旱灾。
造成印度洪涝灾害的原因是西南季风来得早、退得晚、风力太强,雨水就过多,容易造成水灾。
5.印度主要的粮食作物是水稻和小麦,棉花、黄麻、茶叶和甘蔗是主要的经济作物和重要的出口物资。
印度政府于20世纪60年代推行“绿色革命”,其主要目的是:缓解粮食问题。
6.印度发展中的工业需从下面三个层次了解:①在英国殖民者统治期间,以纺织和采矿为主。
②独立以后,工业已形成完整体系。
③近年来,软件制造、航空和空间等工业发展迅速。
7.学习印度人口知识需要知道的三个问题:①印度是世界第二人口大国。
截止2001年3月,有10.27亿多人口。
②人口告诉增长带来的问题。
粮食、土地、水资源、环境、住房、医疗卫生、教育、就业等。
③印度政府对待人口问题的国策。
把控制人口数量作为头等大事来抓。
8.印度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①印度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
②印度有着灿烂的古文化。
9.印度的民族、语言和宗教:①印度是个多民族的国家,全国有几百个民族和部族,其中较大的民族有10个。
②印度是世界上使用语言最多的国家之一,仅宪法规定可使用的语言就有14种,印地语和英语同为官方语言。
③印度是一个多宗教的国家,世界上各大宗教在印度都有信徒,82%的居民信奉印度教,12%的居民信奉伊斯兰教。
10.印度主要工业的分布及工业中心:孟买是棉纺织工业中心,加尔各答是麻纺织工业中心,班加罗尔是信息技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