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讲----锯木头问题PPT课件
- 格式:pptx
- 大小:151.00 KB
- 文档页数:12
锯木头问题题型解析锯木头问题是我们生活中常常会遇见的问题,如将一根绳子剪1次变成几段?剪2次变成几段等问题.解决锯木头问题时,先要理解题意,再联系生活情境构建示意图,确定隐含的段数与锯木头次数之间的数量关系,就能顺利地解答锯木头问题了。
教学内容,如果现在把它锯成6段,那么要用多少分钟?解析:一根木料,锯一次则变成两段,锯两次则变成三段,段数=锯次+1;因此,由题意锯成两段需要3分钟可知,锯一次需要3分钟;把它锯成6段则需锯5次,即5×3=15(分钟)剪几次?2.(1)把一根9米长的电线,剪了2次,平均每小段长多少米?(2)一根铁线长15米,剪了4次,平均每段长多少米?3.(1)一根绳子被剪了5次后,每段长4米,原来绳子有多长?(2)两根同样长的绳子重叠,被剪3次后,平均每段长2米,你知道这两根绳子总共长多少米吗?4.一根长木料把它锯成两段要用4分钟,那么把它锯成4段要几分钟?锯成7段要几分钟?5.小王把一根钢管锯成3段用了8分钟,如果他要把钢管锯成18段,那么要用多少分钟?6.把一根33米长的木料全部锯成3米长的一小段,每锯开一处要5分钟,如果把这根木料全部锯完,那么共要用多少分钟?7.工人师傅把一根钢管锯成4段用了18分钟,他用48分钟把钢管全部锯成适用的材料.问这根钢管被锯成多少小段?8.木工师傅把一根粗木料锯成13段一共用了60分钟,如果把该木料锯成20段,那么要用多少分钟?9.长40厘米的木条共12根,要把木条锯成5厘米长的一段,如果每锯开一段用6分钟,那么全部锯完要用多少时间?10.10名男生排成一排,体育老师要在每2名男生之间站1名女生,则可以站进多少名女生?11.时钟4点钟敲4下,用12秒敲完,那么9点钟敲9下,几分钟敲完?12.科学家上午6:00开始进行一项实验,每隔3小时重复做一次,当他开始做第5次试验时应是几点钟?1.一段木料,每3米锯一段,一共锯了7次,这段木料一共有多长?2.一根绳子长40厘米,把它剪成5厘米的小段,要剪几次?3.把一根木头锯成3段需要12分钟,那么把这根木头锯成9段要多少分钟?。
二年级上册数学锯木头”问题在二年级上册的数学课本中,有一个经典的“锯木头”问题。
这个问题是关于一个木匠需要将一根木头锯成若干段,每次只锯一次,而且每段锯出的木头长度都相同。
这个问题让我们明白了数学与日常生活之间的紧密。
锯木头的问题实际上是一个简单的除法问题。
如果我们有一根长为L的木头,我们想要将它锯成n段,那么每段的长度就是L/n。
这个简单的除法运算让我们能够明白,为什么一个木匠可以准确地计算出每段木头的长度。
然后,这个问题也让我们理解了除法的本质。
当我们把一根木头锯成两段时,我们实际上是将木头分成了两半。
这个过程就像是我们把一个数字除以2,得到了两个相等的部分。
这个简单的例子让我们理解了除法的本质,也让我们明白了为什么我们可以用除法来计算每段木头的长度。
这个问题还让我们明白了数学的重要性和实用性。
通过学习这个简单的除法问题,我们不仅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也可以在数学学习中掌握一个新的概念。
这个例子告诉我们,数学并不是抽象的,而是可以用来解决实际问题的工具。
“二年级上册数学锯木头”问题是一个简单而又富有启发性的问题。
通过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除法的概念和本质,也可以将数学与日常生活起来,增强我们的数学应用能力。
今天,我们进入了二年级上册数学解决问题的部分。
老师首先给我们讲了一个故事,故事中包含了许多数学问题。
我们一边听故事,一边思考和解决这些问题。
故事讲述了一个小男孩和他的妈妈去超市购物。
小男孩想要买一些糖果,但是他的妈妈要求他先解决几个与糖果有关的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如果每盒糖果的价格是10元,那么买3盒糖果需要多少钱?”小男孩迅速回答:“30元!”他的妈妈满意地点了点头。
接着,妈妈又问了一个问题:“如果我们有20元,想买尽可能多的糖果,最多可以买多少盒?”小男孩稍微思考了一下,然后回答:“2盒!”他的妈妈微笑着说:“很好,你真的很聪明。
”然后,老师又给我们出了几个问题。
比如:“如果你有50元,每盒糖果的价格是10元,你能买多少盒糖果?”我们开始用笔和纸计算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