阑尾周围脓肿
- 格式:ppt
- 大小:9.96 MB
- 文档页数:43
皮硝外敷对于阑尾脓肿消散治疗的观察阑尾脓肿是指阑尾炎时,炎症蔓延至阑尾周围组织,形成脓性病灶,临床表现为腹痛、恶心、呕吐、发热等症状。
传统的治疗方法是手术切除脓肿,但随着皮硝外敷治疗的逐渐流行,越来越多的患者选择了这种非手术治疗方法。
本文对于皮硝外敷治疗阑尾脓肿的观察进行了总结和分析。
首先,皮硝外敷可使阑尾脓肿消散的时间缩短。
皮硝外敷的治疗原理是利用硝酸甘油的药理作用,扩张血管,增加血液循环,降低脓肿压力,促进脓肿排出体外。
一般来说,经过皮硝外敷治疗之后,患者的症状会迅速缓解,体温下降、腹部疼痛减轻,脓肿体积也会明显缩小。
研究表明,大多数患者经过皮硝外敷治疗后,阑尾脓肿消散的时间只有手术治疗的一半甚至更短。
其次,皮硝外敷可减少手术风险和创伤。
手术切除脓肿是一种创伤性的治疗方法,患者需要接受全身麻醉和手术创伤,恢复期也相对较长。
而皮硝外敷治疗是一种非手术的治疗方法,不需要大规模的手术,仅需要在患者腹部贴上硝酸甘油药贴,通过药物的渗透作用实现治疗目的,不仅不增加患者手术风险,而且创伤也很小,恢复时间短。
此外,皮硝外敷还可以降低治疗成本和减轻经济压力。
手术切除脓肿需要住院治疗,需要购买手术器械等医疗用品,而且手术治疗需要医生进行手术,费用较高。
相比之下,皮硝外敷治疗只需要患者在医院住院数天,不能够吃东西,而且药物费用相对较少。
由于皮硝外敷治疗成本低,所以具有一定的经济优势。
综上所述,皮硝外敷治疗阑尾脓肿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具有治疗速度快、创伤小、成本低等优点,适用于许多患者。
但同时,也应该注意到,皮硝外敷治疗阑尾脓肿的适用范围有所限制,对于一些脓肿体积较大、病情较严重的患者仍然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因此,对于阑尾脓肿患者来说,选择何种治疗方法需要根据自身情况进行具体判断。
阑尾周围脓肿的处理
遵义县鸭溪镇中心卫生院李忠海
阑尾周围脓肿作为急性阑尾炎的一个病理转归,系坏疽、穿孔性阑尾炎被大网膜、肠系膜、后腹膜及周围肠管包裹、粘连、炎症局限所形成。
据报道,其发生率约占急性阑尾炎4%——8%。
对阑尾周围脓肿的处理至今仍有不同的观点。
我院2010年8月至2014年8月共收治阑尾周围脓肿48例。
现将诊治体会报告如下。
一、临床资料
本组48例中男31例,女17例;年龄15—60岁。
均有急性阑尾炎病史及症状体征。
26例体检可触及右下腹压痛性包块。
术前全部行B超检查证实,声像图显示:1、炎症浸润型20例;2、部分液化浸润型25例;3、完全液化脓肿型3例。
白细胞计数(13—24)×109/L,N0.85—0.95。
二、治疗方法
本组病人凡距发病时间不超过3天者均即期行手术切除阑尾者共33例,余15例脓肿形成距发病时间超过3天者行保守治疗,其中一例出现肠梗阻;6例病症体征未减轻,疑脓肿扩散或脓肿破溃;其中转手术7例。
本组共手术40例。
均选择右下腹探查切口。
1、术中分离:先用手指钝性分离粘连组织,当间隙清楚。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阑尾周围脓肿要怎么治疗和护理
导语:我们知道阑尾炎初期疾病并不算严重,及时就医治疗就不需要进行手术,如果我们不能及时治疗很容易拖成大病,也会引发阑尾周围脓肿的情况,那
我们知道阑尾炎初期疾病并不算严重,及时就医治疗就不需要进行手术,如果我们不能及时治疗很容易拖成大病,也会引发阑尾周围脓肿的情况,那么阑尾周围脓肿要怎么治疗和护理呢?
阑尾脓肿治疗
急性阑尾炎病程超过3天或形成阑尾周围脓肿主张采用非手术治疗,待炎症消退3月后再行手术治疗切除阑尾,其理由主要是避免肠瘘、腹腔感染等并发症发生。
但非手术治疗时间长,疗效不确切,部分患者可出现脓肿破溃并发弥漫性腹膜炎、腹腔残余脓肿、化脓性门静脉炎、肠梗阻等并发症。
而且非手术治疗不能避免阑尾炎的复发和阑尾周围炎性肿块及脓肿引起的并发症。
预防方法
1、增强体质,讲究卫生。
平日应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和体力劳动,可增强体质,提高胃肠道功能,提高机体抗病力,这对于预防阑尾炎来说是必要的。
2、注意不要受凉和饮食不节。
饭后切忌暴急奔走,盛夏酷暑切忌贪凉过度,尤其不宜过饮冰啤酒,以及其他冷饮。
平时注意不要过于肥腻,避免过食刺激性。
3、及时治疗便秘及肠道寄生虫。
但是,应当避免重体力劳动和剧烈活动。
过度疲劳和身体强烈动作都是阑尾炎的诱因,尤其是在饱腹时暴急奔走。
如果有慢性阑尾炎病史,更应注意避免复发,平时要保持大便通畅。
生活中的小知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锦红汤加味治疗阑尾炎及阑尾周围脓肿介绍
阑尾炎是指由多种因素引起的阑尾急、慢性炎症病变,包括急性阑尾炎、慢性阑尾炎。
阑尾周围脓肿是阑尾周围炎、阑尾穿孔局限性腹膜炎形成的右下腹脓肿。
属于中医学“肠痈”范畴。
笔者拟定锦红汤加味方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现介绍如下:
1 治疗方法
以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消痈排脓为治疗原则;基本方药:红藤、蒲公英、败酱草各30克,生大黄9克(后下),川厚朴6克,冬瓜仁、生苡仁各30克,生甘草5克。
若呕吐加陈皮9克,半夏、竹茹各10克;腹痛加延胡索10克,发热重加白花蛇舌草30克,黄柏6克,黄连5克;伤阴加生地、玄参、天花粉各15克;血瘀加桃仁、赤芍各10克;气虚加黄芪15克,党参10克;阳虚加附子6克,干姜5克,白术10克;大便次数增多者生大黄改制大黄。
每日一剂,水煎分2~3次口服,儿童和体虚者用药量酌减。
一般急性阑尾炎以5~7日为一疗程,治疗时必须住急诊室留察,注意病情动态;经一疗程治疗症状未见好转,病情加重者即采取手术或中西医结合治疗。
慢性阑尾炎和阑尾周围脓肿以15~20日为一疗程。
2 方解
锦红汤是近贤顾伯华先生治疗肠痈验方,笔者在锦红汤的基础上加败酱草、冬瓜仁、生苡仁、生甘草组成锦红汤加味方。
方中红藤能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消痈导滞;蒲公英能散滞通络,消痈止痛;败酱草活血化瘀,消痈排脓,共为君药;大黄攻积导滞,泻火解毒,活血消瘀;川厚朴行气导滞为臣药;冬瓜仁、生苡仁渗湿排脓为佐药;生甘草甘缓和中,调和诸药为使药。
诸药合用,共奏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消痈排脓之功效。
#中医药。
急性化脓性阑尾炎伴周围脓肿是什么原因?
如果有阑尾炎患者出现畸形化脓性阑尾炎并且还伴随周围
脓肿的话,一定要重视起来了,说明病情在不断扩散和影响周围的细胞,出现积液和糜烂的状况,需要及时进行治疗。
1.急性阑尾炎
(1)梗阻阑尾为一细长的管道,仅一端与盲肠相通,一旦梗阻可使管腔内分泌物积存、内压增高,压迫阑尾壁阻碍远侧血运。
在此基础上管腔内细菌侵入受损黏膜,易致感染。
(2)感染其主要因素为阑尾腔内细菌所致的直接感染。
若阑尾黏膜稍有损伤,细菌侵入管壁,引起不同程度的感染。
(3)其他被认为与发病有关的其他因素中有因腹泻、便秘等胃肠道功能障碍引起内脏神经反射,导致阑尾肌肉和血管痉挛,产生阑尾管腔狭窄、血供障碍、黏膜受损,细菌入侵而致急性炎症。
2.慢性阑尾炎
临床上大致可分为反复发作性阑尾炎和慢性阑尾炎两大类。
前者多由于急性阑尾炎发作时病灶未能彻底除去残留感染,病情迁延不愈而致。
后者没有急性阑尾炎发作史,症状隐晦,体征也多不确切。
阑尾脓肿护理要点,病案讨论
阑尾脓肿是指由于阑尾炎引起的阑尾周围组织化脓性炎症,具有一定的感染性和手术切口感染风险。
以下是阑尾脓肿护理的要点:
1. 观察病情变化:密切观察患者的体温、心率、呼吸以及阑尾脓肿区域的疼痛和压痛情况等病情变化。
及时发现并报告医生,以便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2. 加强护理监测:定期观察患者的血常规、尿常规和血生化等检查结果,及时了解患者的炎症指标变化和肾功能情况。
3. 遵守抗生素治疗方案:根据医嘱,按时给予抗生素治疗。
护理人员应注意药物的用药时间、剂量和给药途径,密切观察患者的药物不良反应。
4. 红斑蚤治疗注意事项:对于已经形成的阑尾脓肿,一般需要手术治疗。
护理人员应保持患者卧床休息,避免剧烈活动。
在手术前加强消化道准备,做好清肠工作。
5. 术后并发症预防:术后护理重点是预防感染和其他并发症的发生。
护理人员要嘱咐患者保持切口干燥清洁,注意个人卫生。
避免便秘、腹胀等情况的发生。
6. 病故风险评估:根据患者的病情发展和护理观察结果,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并记录病情变化、处理措施和观察结果,用于病案讨论和诊治方案的制定。
总之,阑尾脓肿护理要点包括病情观察、抗生素治疗、手术前后的护理以及并发症的预防。
护理人员应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记录并报告医生,并为患者提供全面的个体化护理。
阑尾周围脓肿的诊疗及护理
阑尾周围脓肿,是指急性阑尾炎化脓、坏疽、穿孔时,往往由大网膜或小肠段包绕,形成包块,称为阑尾周围脓肿。
【主要表现】
(1)病史:有典型的急性阑尾炎表现病史。
(2)症状体征:在急性阑尾炎的基础上,右下腹出现疼痛性肿块,明显压痛,边界可清楚,也可模糊不清,包块较韧或有弹性,波动感不明显。
包块穿刺可抽出淡黄色脓液,有臭味。
(3)辅助检查:B型超声波检查可显示阑尾周围脓肿声像图。
【治疗与护理】
(1)就诊导向:及时住院治疗。
(2)治疗方法:急性阑尾炎形成周围脓肿后,治疗方案应酌情而定。
一般掌握以下原则:阑尾周围脓肿较小、体温稳定、一般情况较好者,可用抗炎治疗,多数包块可消失;脓肿较大、体温较高、一般情况有恶化趋势者,可行切开引流术,如有可能则同时进行阑尾切除术。
(3)护理措施:①非手术治疗者,卧床休息,给予易消化、少纤维素、高热能、高维生素饮食。
抗生素消炎治疗,右下腹部可用热水袋适当进行理疗。
②手术治疗者,按手术要求做好手术前后护理。
阑尾周围脓肿出院标准(一)阑尾周围脓肿出院标准概述阑尾周围脓肿是一种常见的急性阑尾炎并发症,一旦形成脓肿,就可能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治疗和护理。
本文将介绍阑尾周围脓肿出院的标准,以帮助医护人员进行科学规范的护理工作。
出院标准在确定是否可以出院之前,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治疗效果和其他相关因素。
以下是一些阑尾周围脓肿出院的常见标准:•病情稳定:患者的体温、心率和呼吸等生命体征稳定,没有持续的明显不适和疼痛。
•炎症指标下降:实验室检查显示白细胞计数和C-反应蛋白等炎症指标逐渐回落到正常范围。
•脓肿引流畅通:通过放置腹腔引流管或经皮引流等方式,脓肿得到及时有效的引流,并保持通畅。
•患者能够自理:患者能够独立完成日常生活活动,如饮食、如厕等。
•无并发症:没有明显的并发症,如感染、出血或器官功能衰竭等。
注意事项在患者出院后,需要给予一定的护理指导和注意事项。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注意事项:•饮食调理:患者在出院后需要遵循医生的饮食建议,限制油腻和辛辣食物,多摄入易消化、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
•定期复诊:患者需要按预约定期前往医院复诊,以便医生及时评估病情和调整治疗方案。
•注意休息:出院后需要适当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和过度劳累,以促进身体恢复。
•持续观察病情:患者和家属需要定期观察病情变化,如出现发热、剧痛或其他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
•药物管理:遵医嘱按时服药,如有不适或药物过敏等情况,应及时告知医生。
总结阑尾周围脓肿出院标准是指患者在病情稳定、脓肿引流畅通、炎症指标下降等条件下,可以安全出院进行恢复护理。
出院后患者需要注意饮食调理、定期复诊、注意休息、持续观察病情和药物管理等。
以上标准和注意事项仅供参考,具体情况请遵循医生的建议和指导。
阑尾周围脓肿患者护理及健康宣教所谓的阑尾周围脓肿病症,具体是指患者在患阑尾急性炎症之后,患者的阑尾部分周围形成的脓肿或者是炎症包块,具体位置会随着患者阑尾位置的不同而产生相应的变化。
阑尾周围脓肿是已穿孔阑尾所产生的脓液被局限于阑尾周围,将阑尾包裹并粘连,从而形成的炎性肿块。
由于粘连过多,使得相关的手术操作比较难,且阑尾不容易被切除,且有破坏腹腔防御功能而使炎症扩散。
一般情况下最常见的部位是患者的右下腹髂窝部。
实际临床反应是比较多的、比较严重,并会对患者造成比较大的疼痛,其中包括腹胀、腹痛、腹膜刺激征象,压痛性包块和全身感染中毒症状等等,在阑尾炎诸多病症当中,阑尾周围脓肿的发病概率其实是比较高的,大约为5%--10%左右。
一旦患者出现了阑尾周围脓肿的现象,生命安全危险系数大大提升,有可能导致患者出现腹膜炎的情况,因此需要针对阑尾周围脓肿患者做好相关的治疗和护理工作,且需要做好健康宣教,避免急性阑尾炎患者出现周围脓肿的情况。
一、阑尾周围脓肿患者护理措施概述急性阑尾炎患者出现周围脓肿对于患者的身体健康的负面影响是比较大,因此需要针对这一病症线进行保守治疗,并且需要对阑尾周围脓肿患者做好相关的护理工作。
首先为了防止阑尾周围脓肿患者出现感染的负面情况,在护理过程中需要保持患者半坐姿势或者是半卧姿势进行护理,使得患者患病处出现的渗出液能够局限在盆腔之中,护理过程中患者如果需要更换姿势,要保持小心移动,避免手术位置被感染,这会使得阑尾周围脓肿患者的病症变得更加严重;其次,阑尾周围脓肿患者吃下的食物也会对护理工作造成影响,患者食物方面最好选择流质食物或者是半流质食物,对于炎症现象比较严重或者是具有明显腹胀现象的患者应该禁食。
另外,体温比较高或者是饮食不足的患者,可以请专业医生进行静脉输液,使得患者体内的水和电解质的紊乱情况得以纠正,为了缓解阑尾周围脓肿患者自身的炎症,还需要使用一定量的抗生素,具体抗生素的使用量需要严格遵守遗嘱进行使用。
阑尾周围脓肿出院标准
1. 手术指征:经过充分的抗生素治疗后,阑尾周围脓肿仍未完全消退或出现明显恶
化的患者,有手术切除阑尾周围脓肿的指征。
2. 炎症指标:监测患者的白细胞计数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当这些指标在持续的抗生素治疗后无明显下降或再次上升时,可能需要考虑手术治疗。
3. 体温和疼痛控制:确保患者的体温稳定在正常范围内,疼痛受控。
如果患者的体
温持续高于正常水平或出现剧烈疼痛无法缓解,可能需要考虑手术。
4. 患者的一般情况稳定: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身体状况得到明显改善,无明显的并发
症或恶化。
包括但不限于恶心、呕吐、腹泻等情况。
5. 无明显并发症:患者不存在严重的阑尾穿孔、腹腔脓肿或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等
严重并发症。
6. 术后康复准备:患者的身体情况适宜手术,并能够在手术后进行恰当的术后康复。
这包括对患者进行术前准备、确认能够提供合适康复措施等。
请注意,以上标准仅供参考,具体的出院判断需由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
评估和决策。
如果您有相关症状或需要详细的诊断和治疗方案,请立即咨询专业医生。
入院记录姓名:*** 住址:安定区内官营镇性别:女职业:农民年龄:48岁入院日期:2013-12-5,10:00民族:汉记录日期:2013-12-5,10:30婚姻:已婚病史陈述者:患者本人及家属籍贯:*** 可靠程度:可靠主诉:间断右下腹痛10余天,加重伴发现右下腹肿块4天。
现病史:患者于入院前10余天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下腹部疼痛,疼痛呈间歇性发作,疼痛时伴有恶心,无明显呕吐,无腹泻、腹胀,就诊于当地诊所,诊断为“感冒”,给予抗生素治疗(具体用药不详),症状减轻。
于入院前4天,上述症状较前加重,并伴有明显恶心,无呕吐,无胸闷、气短,无腹胀、腹痛、腹泻,无呕血、便血。
并发现右下腹一鸡蛋大小肿块,为求进一步治疗遂来我院,门诊B超示:右下腹阑尾区含液性病灶并其周液性暗区,多考虑阑尾穿孔脓肿形成。
以“右下腹包块”收住入院,患者自发病以来大、小便正常,无肉眼血尿,尿急、尿频及尿痛症状。
患者体重未见明显增减。
既往史:患者否认肝炎、结核、伤寒等传染病史,否认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风湿热等疾病史,无外伤史,无手术及输血史,无食物药物过敏史。
否认性病及冶游史;预防接种史不详。
无重大精神创伤史及长期服药史。
个人史:生于原籍,未到过疫区,生活基本规律,无吸烟、饮酒等不良嗜好。
无毒物及放射线接触史。
月经、婚育史:月经不规律,月经量正常,少量血块,色暗红,无异味。
无痛经史,白带无异常。
适龄结婚,儿女及配偶均体健,家庭关系和睦。
家族史:家庭成员无类似疾病,否认家族遗传病史。
体格检查T:36.4℃P:76次/分R:20次/分Bp:110/70mmHg 发育正常,营养良好,神志清晰,精神尚可,步入病房。
全身皮肤粘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
头颅五官端正,无畸形,巩膜无黄染,双侧瞳孔等常抵抗感,气管居中,双侧甲状腺未触及肿大。
胸廓对称,无畸形,双侧呼吸动度一致,双肺呼吸音清,无干、湿性罗音。
心前区无隆起,心尖搏动不弥散,触之无震颤,叩诊心浊音界大小如常,心率76次/分,律齐,各瓣膜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