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了不列颠尼亚》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23.00 KB
  • 文档页数:7

下载文档原格式

  / 7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别了,不列颠尼亚

【教学目标】:

1、继续了解和学习新闻的特点;

2、理解文中重点语句的深刻含义。

3、激发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和为祖国奉献的精神。

【教学重点】

1、欣赏文学作品语言,品味文中蕴含的丰富感情。ﻫ2、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健康审美情趣。

【教学难点】

1、掌握新闻特写的特点以及庄重含蓄的语言风格。ﻫ

2、把握新闻记者客观冷静叙

述表象背后的民族自豪感与喜悦之情。

【教学方法】:点拔法、提问法、讲授法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

1997年7月1日,是一个彪炳史册的日子。这一天的零点,全世界都在谛听从响起的庄严的钟声。它响彻寰宇,向五湖四海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国政府恢复对行使主权!这是中华民族雪百年耻辱、长民族志气、振国家声威的喜庆时刻。这是中华民族的一件百年盛事,也是20世纪世界历史上的一件大事,它将永载史册。ﻫ为了报道并见证这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盛事,世界各大新闻媒体纷纷聚集,其阵容之大、人数之多,是世界新闻史上所罕见的。作为中国国家通讯社的新华社的数位记者不辱使命,不负众望,作为历史的见证人,真实、准确地记下了这难忘时刻,写下《别了,“不列颠尼亚”》这篇寓意深刻、耐人寻味的佳作。此文曾获得第八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

二、问题的由来:

提问:问题有何由来?

明确: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与英国签订不平等的《条约》,割让岛

给英国。

1860年10月24日:中英签订不平等的《条约》,割让九龙半岛今界限街以南地区给英国。

1898年英国强迫清政府再订《展拓界址专条》,根据该约,清政府把位于河以南,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北的土地,以及附近262岛屿,租给英国,租期99年。这块租给英国的土地后来被称为新界。(至1997年6月30日结束)。

1982年9月,中英关于地位的谈判,在和当时的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之间进行。态度坚决地告诉撒切尔夫人:“主权的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我可以明确地告诉你们,中国在1997年要收回的不仅是新界,而且包括本岛、九龙,否则,任何一个中国领导人和政府都不能向中国人民交待,甚至也不能向世界人民交待。”的话,令当时有着“铁娘子”之称的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在这位中国的“钢汉子”面前,低下了头。

三、速读课文,整体感知:

提问:一篇新闻由几部分组成?具体落实到本文呢?

标题:别了,不列颠尼亚

导语(第1自然段):交代“不列颠尼亚”号将最后完成接载查尔斯和定康撤离的使命,即将回归中国。

主体(第2-10自然段);按照时间顺序,具体叙述了英国殖民者的告别仪式。

背景:(第7和第11自然段):介绍了一些背景材料。这种介绍就像电影中的闪电一样,将历史和现实用镜头方式交错出现,不仅画面对比很强烈,而且突出了英国对156年统治的终结。

结语(第11自然段):为英国在统治的历史做了小结。

四、掌握新词的意思

凝重:庄重

掩映:彼此遮掩而互相衬托

瞩目:注目,把视线集中到一点上。

子夜:半夜

易帜:变换旗帜,文中指降英国国旗、升中国国旗。

五、研习课文,分组学习交流。

(一)说说你如何理解标题?ﻫ①主席在1949年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回国、美国政府的白皮书发表之时,曾写过一篇文章,题目是《别了,司徒雷登》。本文活用此题,句式倒装,重在突出、强调。ﻫ②以英国皇家油轮“不列颠尼亚”号象征英国在的统治。

③“别了”,用委婉中略含嘲讽的口气,表明这之中统治的结束。

(二)学习导语

(1)将导语部分缩句并分析其作用?

英国米字旗降落,“不列颠尼亚”号驶离维多利亚港湾。

点题、揭示文章主旨。

(2)正确理解“在飘扬了150多年的英国米字旗最后一次在这里降落”。

英国米字旗在属于中国领土的上空飘扬一百五十多年,意味着英国,对的殖民统治持续了一百五十多年,交代沦为殖民地的屈辱历史。

(3)正确理解“接载查尔斯王子和离任港督定康回国的英国皇家油轮‘不列颠尼亚号’号驶离维多利亚港湾”这句话?

交代英国对施行殖民统治的末任港督;他的离港意味着英国对殖民统治的终

结,从此回归祖国。

(4)“这是英国撤离的最后时刻”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着重强调英国殖民统治将彻底结束,将回归这一历史事实。

第二课时

(三)学习主体

1、快速阅读课文主体部分将文中表示时间的句子画出来,看看这篇通讯是从什么角度,按什么顺序把“回归”这一重大历史事件记录下来的?

时间地点主要事件

1997年6月30日

下午4点30分港督府定康注视着港督旗帜降下旗杆

1997年6月30日ﻫ下午4点40分港督府定康乘车最后一次离开港督府1997年6月30日ﻫ下午6点15分添马舰东面的广场举行“告别仪式”查尔斯宣读女王赠言

1997年6月30日

下午7点45分“威尔士亲王”军营旁举行第二次降旗仪式

1997年6月30日ﻫ最后一分钟中英交接仪式现场米字旗在最后一次降下ﻫ新的一天来临的

第一分钟中英交接仪式现场五星红旗伴着《义勇军进行曲》冉冉

升起。与此同时在英军添马舰营区升起

1997年零点40分中国南海查尔斯和定康登上“不列颠尼亚”,

“不列颠尼亚”消失在南海的夜幕中

作者没有写交接仪式现场多么庄严,也没有写回归的人群是多么激动,更没有对这一事件进行政治分析,分析其意义和影响,而是选择了英方撤离这一角度,显得比较新颖。

2、本文主体部分选取了1997回归,英国撤退时的四个重要场景。请快速阅读课文,找出这四个场景。

场景一:下午4点30分, 末任港督告别港督府,降下港督旗帜;

场景二:下午6点15分在添马舰军营东面的广场举行象征英国管治结束的“告别仪式”,降下英国国旗;

场景三:子夜时分举行中英交接仪式,米字旗在最后一次降下,中国国旗升起;ﻫ场景四:零点40分查尔斯和定康登上“不列颠尼亚”离开; ﻫ3、第2段交代了什么?

交代了告别仪式的时间、地点及末任港督离任这一事件。ﻫ4、为何要突出“蒙蒙细雨”这一自然环境? ﻫ体现出港督定康离任时的心情,更重要的是突出的明天犹如雨过天ﻫ晴,前途无限光明。ﻫ5、为什么要将事件具体到“分”?ﻫ这样写符合“新闻”的写作要求,①真实②再现实施过程。ﻫ6、第三段“港督旗帜在‘日落余音’的号角声中降下旗杆”和第五段“停泊在港湾中的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和邻近大厦上悬挂的巨幅紫荆花图案,恰好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