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了不列颠尼亚习题
- 格式:docx
- 大小:18.16 KB
- 文档页数:3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 4-10《别了,“不列颠尼亚”》课时同步练习习题(含答案解析)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下划线字的读音,与所给注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A.劲jìng劲拔遒劲疾风劲草刚劲挺拔B.泊bó停泊漂泊淡泊名利水泊梁山C.应yīng应届应聘应声而落应有尽有D.鲜xiān鲜见鲜有寡廉鲜耻屡见不鲜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淘汰出奇制胜威慑厉兵秣马B.热衷磨肩接踵翱翔相辅相成C.迷惘变换莫测爆炒招摇撞骗D.诙谐头晕目眩嬉笑若及若离3、选择恰当的词填空()两分钟前,“威尔士亲王”军营移交给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军开始香港防务。
A.接管B.接手C.接替D.接任4、下列各句中加下划线成语的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A.在计量单位方面,我国政府取消了传统的“斤”和“两”,代之以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千克”和“克”。
B.第16届国际电动车会议暨展览会主题是“电动车——21世纪的清洁交通工具”,这一主题在环保观念深人心的今天,无疑是很有号召力的。
然而,电动汽车的使用能否真正解决汽车的污染问题,环保型汽车的发展只有电动车一条出路吗?对于这些问题,目前仍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C.旧社会,一会儿这个“款”,一会儿那个“费”,万变不离其宗,目的只有一个,就是都想从农民的口袋里掏钱。
D.进人21世纪以来,中国邮政对其部分业务进行了调整,从邮寄包裹,EMS特快专递,到邮政汇款、163上网接入服务等等都实现了不同幅度的提速,业务质量也有了相应的提高。
一句话:信函服务较好,汇款差强人意。
5、下列各句中的标点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周婷、杨兴合作的新闻《别了,不列颠尼亚》是报道香港回归的力作。
B.查尔斯王子在雨中宣读英国女王赠言说:“英国国旗就要降下,中国国旗将飘扬于香港上空。
150多年的英国管治即将告终。
”C.这是数以千计的照片,是囚徒们的照片。
他们都死了——这些面对着照相机镜头的男人和妇女,都知道死亡在等待着他们。
别了,“不列颠尼亚”一、语言运用专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初冬的澳门,天气不冷,但海边的大风,______了云,天上仅剩下蓝。
近处起伏的海面,阳光跃动,好像碎金;有那么一段时间,风渐息,远处平静的海面,( ①)。
海燕、海鸥在海面飞翔,______。
友谊大桥上又是另一番风景。
海更加壮阔,天更加辽远,海岸上是一座座或中或洋、或伟岸或秀丽,镀上了金的和银的阳光的疏疏朗朗的建筑。
海中的澳门观光塔,优雅别致,直刺蓝天。
从桥上遥遥望去,还能看到被誉为“现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港珠澳大桥。
千里烟波,雾霭沉沉,大桥如一条雄健、伟岸的长龙,飞架香港、澳门、珠海三地。
澳门最具代表性的名胜古迹是大三巴牌坊,它中西合璧,( ②),这两种美,一种细腻柔婉,一种巍峨壮观。
它历经四百多年沧桑,______了澳门曲曲折折的回归历史。
此时,阳光愈发热烈,冬季的气息荡然无存。
大三巴牌坊前人潮涌动,摩肩接踵。
______的人们是对历史和文明的敬重。
我站在台阶上,仰视着那些栩栩如生的雕像——飞翔的白鸽、灿烂的太阳、美轮美奂的星辰……澳门,因为厚重、包容,所以繁盛。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驱散悠然自得见证熙来攘往B.驱散泰然自若目睹纷至沓来C.驱除悠然自得目睹纷至沓来D.驱除泰然自若见证熙来攘往2.文中画线句子还可以有多种表达形式,表达效果最好的一项是( )A.海岸上一座座或中或洋、或伟岸或秀丽的建筑,镀上了金的和银的阳光,疏疏朗朗。
B.海岸上的一座座建筑,或中或洋,或伟岸或秀丽,疏疏朗朗,镀上了金的和银的阳光。
C.海岸上的一座座建筑,或中或洋,疏疏朗朗,被阳光镀上了金和银,或伟岸或秀丽。
D.海岸上一座座疏疏朗朗、或中或洋、或伟岸或秀丽的建筑,被阳光镀上了金和银。
3.请在文中括号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答:①②4.下面文段有四处语言表达和一处标点存在问题,请指出有问题句子的序号并作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
《别了不列颠尼亚阅读理解》
小朋友们,今天咱们来讲一个有点特别的故事。
有个地方叫香港,它以前被英国管着。
但是后来,香港要回到咱们中国啦。
“别了不列颠尼亚”说的就是英国离开香港的事情。
就好像有个小朋友来咱们家玩了很久,现在要回家了一样。
在那一天,很多人都很开心,因为香港终于又回到了祖国妈妈的怀抱。
小朋友们,能明白吗?
《别了不列颠尼亚阅读理解》
小朋友们,咱们接着说。
以前呀,香港被英国占着,咱们心里都不好受。
但是后来,咱们国家越来越强大,英国就得把香港还回来。
当英国的旗子降下来,咱们中国的旗子升上去的时候,大家都激动得不得了。
这就像是咱们把自己心爱的玩具拿回来了一样开心。
小朋友们,是不是很有意思?
《别了不列颠尼亚阅读理解》
小朋友们,咱们再来讲讲。
香港本来就是咱们中国的,被英国拿走了那么久。
终于到了要回来的那一天,大家都盼着。
看着英国的人离开,就好像把不好的东西送走了。
香港又能和祖国妈妈在一起啦,大家都特别高兴。
小朋友们,要记住这段历史哟!。
《别了,“不列颠尼亚”》课后综合提升积累运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早在三千多年前,中国的哲学就已产生洞察天地人世的_____________。
战国时期百家争鸣,涌现出一大批独具个性的哲学家,他们对宇宙天地的诘问和遐想,()对人类未来走向的展望,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深度和高度。
那些简洁有力的文字,诗一般地阐述深邃的哲理,让人_______________。
在那个时代,不仅人类的所有哲学命题都已被提出,而且得到了极具个性的艺术化诠释。
中国的哲学如一条____________________的大河,汹涌而曲折地奔流了两千多年,风景让人__________________,这条大河奔流的轨迹,是人类思想史中辉煌耀眼的一脉。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奇思妙想叹为观止波澜壮阔眼花缭乱C.突发奇想叹为观止波澜壮阔扑朔迷离B.突凝奇想拍案叫绝活澜壮阔扑朔迷离D.奇思妙想拍案叫绝波涛汹涌眼花缭乱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对人间万象的观察和思考,对过往历史的回顾和反思B对过往历史的回顾和反思,对人间万象的观察和思考C.对人间万象的思考和观察,对过往历史的回顾和反思D.对过往历史的反思和回顾,对人间万象的观察和思考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不仅所有人类的哲学命题都已被提出B.所有的哲学命题不仅都已被人类提出C.不仅所有的哲学命题都已被人类提出D.所有的哲学命题人类不仅都已提出4.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在恶劣的经济形势冲击下,公司终于宣.告.破产。
B.这次考试很难,但他却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好成绩。
C.他沉默地走进来,一脸的凝重..已经说明了一切。
D.我们之间的友谊建立在彼此信赖..的基础上。
5.阅读闻一多先生的《七子之歌 香港》,回答问题。
我好比凤阙阶前守夜的黄豹,母亲呀,我身份虽微,地位险要。
如今狞恶的海狮扑在我身上,啖着我的骨肉,咽着我的脂膏;母亲呀,我哭泣号啕,呼你不应。
《别了,“不列颠尼亚”》同步训练班级:姓名: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5分)港.督()凝.重()旗帜.()冉.冉升起()展拓.()2.选词填空(3分)掩映在绿树丛中的港督府于1885年建成,在以后的近一个半世纪中,包括彭定康在内的许多港督曾对其进行过大规模、和。
随着末代港督的离去,这座古典风格的白色建筑成为历史的陈迹。
A.装修、改建、扩建 B.扩建、改建、装修 C.改建、扩建、装修3.阅读理解在香港飘扬了一百五十多年的英国米字旗最后一次在这里降落后,接载查尔斯王子和离任港督彭定康回国的英国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驶离维多利亚港湾——这是英国撤离香港的最后时刻。
英国的告别仪式是30日下午在港岛半山上的港督府拉开序幕的。
在蒙蒙细雨中,末任港督告别了这个曾居住了二十五任港督的庭院。
4点30分,面色凝重的彭定康注视着港督旗帜在“日落余音”的号角声中降下旗杆。
根据传统,每一位港督离任时,都举行降旗仪式。
但这一次不同:永远都不会再有港督旗帜从这里升起了。
4时40分,代表英国女王统治了香港五年的彭定康登上带有皇家标记的黑色“劳斯莱斯”,最后一次离开了港督府。
掩映在绿树丛中的港督府于1885年建成,在以后的近一个半世纪中,包括彭定康在内的许多港督曾对其进行过大规模改建、扩建和装修。
随着末代港督的离去,这座古典风格的白色建筑成为历史的陈迹。
晚6时15分,象征英国管治结束的告别仪式在距离驻港英军总部不远的添马舰军营东面举行。
停泊在港湾中的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和临近大厦上悬挂的巨幅紫荆花图案,恰好构成这个“日落仪式”的背景。
此时,雨越下越大。
查尔斯王子在雨中宣读英国女王赠言说:“英国国旗就要降下,中国国旗将飘扬于香港上空。
一百五十多年的英国管治即将告终。
”7点45分,广场上灯火渐暗,开始了当天港岛上的第二次降旗仪式。
一百五十六年前,一个叫爱德华·贝尔彻的英国舰长带领士兵占领了港岛,在这里升起了英国国旗;今天,另一名英国海军士兵在“威尔士亲王”军营旁的这个地方降下了米字旗(1)“不列颠尼亚”外面的引号的作用是(2分)(2)“日落余音”外面的引号的作用是(2分)(3)但这一次不同:之后冒号的作用是(2分)(4)请用一句话概括选文第一段的大意?(3分)(5)选文前四段所报道的是哪个场景?请概括出来(3分)(6)报道是按照什么顺序行文的?请写出标志语。
别了,不列颠尼亚测试题及参考答案第6课《别了,“不列颠尼亚”》夯基达标优化训练我夯基•我达标1.找出下列句子中的有错别字的一项()A.英国的告别仪式是30日下午在港岛半山的港督府拉开序幕的。
B.面色凝重的彭定康注视着港督旗帜在“日落余音”的号角声中降下旗秆。
C.英国国旗就要降下,中国国旗将飘扬于香港上空。
一百五十多年的英国管治即将告终。
D.将于1997年年底退役的“不列颠尼亚”号很快消失在南海的夜幕中。
解析:B项中“旗秆”的“秆”应该为“杆”。
答案:B2.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在恶劣的经济形势冲击下,公司终于宣告破产。
B.这次考试很难,但他却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好成绩。
C.他沉默地走进来,一脸的凝重已经说明了一切。
D.我们之间的友谊建立在彼此信赖的基础上。
解析:本题考查对常见词语的使用。
做此类型题要先弄清每个词语的准确意思。
宣告:宣布。
瞩目:注目。
凝重:端庄;庄重。
信赖:信任并依靠。
B句中“瞩目”常指大的成就,所以用在这里不恰当。
答案:B3.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矜持(jīn)噙住(qín)签订(qiān)B.肆虐(nuè)迂回(yū)瞩目(zhū)C.率先(shuài)溃口(kuì)梦寐(mèi)D.邀请(yāo)浩瀚(hàn)遨游(áo)解析:B项“虐”应读“nüè”,“瞩”应读“zhǔ”。
答案:B我综合•我发展一、阅读理解(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7题。
①4点30分,面色凝重的彭定康注视着港督旗帜在“日落余音”的号角声中降下旗杆。
根据传统,每一位港督离任时,都举行降旗仪式。
但这一次不同:永远都不会再有港督旗帜从这里升起了。
4时40分,代表英国女王统治了香港五年的彭定康登上带有皇家标记的黑色“劳斯莱斯”,最后一次离开了港督府。
②掩映在绿树丛中的港督府于1885年建成,在以后的近一个半世纪中,包括彭定康在内的许多港督曾对其进行过大规模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3 别了,“不列颠尼亚” 同步练习1.给加点字注音。
(1) 世人瞩.()目(2) 冉冉..()()升起(3) 凝.()重(4) 掩.()映(5) 洼.()窝(6) 逞.()英雄(7) 撵.()2.解释加点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理解词语、句子在文中的意思。
)(1) 随着末代港督的离去,这座古典风格的白色建筑成为历史的陈迹..。
(2) 即使硬干,也要犯毛主席早已批评过的“闭塞眼睛捉麻雀....”的错误。
.......”“盲人摸鱼3.阅读《别了,“不列颠尼亚”》,回答问题。
(1) 本文是新闻报道中的新闻速写,着重于对某些精彩的场景做生动形象的描写,本文由几个场景构成?在描述场景中,侧重了什么?有何深意?(概括结构特点,梳理行文思路。
)(2) 最后一段写到“大英帝国从海上来,又从海上去”,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理解词语、句子在文中的含义。
)(3) 香港回归是中国历史上的大事,作者没有写交接仪式现场的庄严肃穆,也没有写人们庆祝回归的激动,更没有对其意义等进行分析,作者的写作视角有何独特之处?(评价文章所运用的材料、方法的逻辑性。
)4.阅读《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中的语段,回答问题。
送走了风沙滚滚的春天,又送走了雨水集中的夏季,调查队在风里、雨里、沙窝里、激流里度过了一个月又一个月,方圆跋涉了五千余里,终于使县委抓到了兰考“三害”的第一手资料。
全县有大小风口84 个,经调查队一个个查清,编了号、绘了图;全县有大小沙丘1600 个,也一个个经过丈量,编了号,绘了图。
全县的千河万流,淤塞的河渠,阻水的路基、涵闸……也调查得清清楚楚,绘成了详细的排涝泄洪图。
(1) 语段中画线句有重复的地方,能否改成“全县大小风口和大小沙丘,成百上千,调查队一一查清,一一丈量,编了号,绘了图”?(2) 《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是一篇通讯稿,很重视“以言见人”,请分析以下语言在人物塑造上的作用。
i 革命者要在困难面前逞英雄。
《别了,不列颠尼亚》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下面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祷.(dǎo)告停泊.(bō)婆娑.(suō)起舞漂泊.(bó)B.瞩.(zhǔ)目撰.(zhuàn)写百花凋.(diāo)谢气氛.(fēn)C.噩.(è)梦步履.(lǚ)绿树成阴.(yīn)丰腴.(yū)D.凝.(níng )重大厦.(shà)宣告终.(zhōng)结沼.(zhǎo)泽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雏菊序幕掩映表情木然B.陈迹港督易帜金发碧眼C.废墟废墟隐秘绿树成阴D.窒息退役紫荆惊俱万分3.在句子中的空白处依次填入词语,完全恰当的一组是()①也有人想通过访问受折磨的场所,来向他们致敬。
②一些撰写的回忆录中谈到的情况,是任何心智健全的人所无法想象的。
③现在,布热金卡和奥斯维辛都是很安静的地方,人们再也听不到的喊叫了。
④现在她在这堵奥斯维辛集中营纪念墙上,又在想什么呢?A.幸存者遇难者受难者死难者B.受难者死难者遇难者幸存者C.遇难者受难者幸存者死难者D.死难者幸存者受难者遇难者4.下列没有毛病的一句是()A.最为世人瞩目的是子夜时分中英香港交接仪式上的易帜。
B.英国的告别仪式是30日下午从港岛半山上的港督府拉开序幕的。
C.布热金卡应当是个百花凋谢、永远没有阳光的地方,因为这里曾经是人间地狱。
D.导游也无需多说,他们只消用手指一指就够了。
二、阅读下列选段,回答5-12题。
(一)新华社香港7月1日电(记者周婷、杨兴)在香港飘扬了150多年的英国米字旗最后一次在这里降落后,接载查尔斯王子和离任港督彭定康回国的英国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驶离维多利亚港湾———这是英国撤离香港的最后时刻。
英国的告别仪式是30日下午在港岛半山上的港督府拉开序幕的。
在蒙蒙细雨中,末代港督告别了这个曾居住过25任港督的庭院。
4时30分,面色凝重的彭定康注视着港督旗帜在“日落余音”的号角声中降下旗杆。
第三课别了,“不列颠尼亚”同步训练一、语言运用(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11分)香港的春天,每一缕风都是香的,每一滴水都是香的。
早在十三万年前的马坝人时代,香港同胞的祖先就蹲在香溪边,蘸着香溪水,反反复复地磨着石器骨针,熬着日落月升,陪着溪畔的花儿春开冬眠。
时光流淌到文明时代,花香水汽,涓流成江,渔民们每天荡舟碧水,“香江,香江”在唇边念念不忘,自然就叫开了。
还有一种说法:一百多年前,五洲四海的香料登陆香港,汇聚于此,什么印度的檀香、肉桂、胡椒、花椒、八角、丁香、茴香、姜黄,阿拉伯半岛的海枣、麦拉卜、小豆蔻、干酸橙、乳香、蔷薇水、玫瑰水、藏红花、安息香……全世界的香,能熏死人的香料,悄悄地攻入每一条街道,占领每一间厨房、每一张化妆的桌子,安慰着人们的食欲,也安慰着少女的情怀。
香水的神奇令人无法抗拒:婴儿刚出生来到这个世界,迎接他(她)入世的是香水,姑娘嫁人沐浴更衣要喷香水,贵客临门时客厅和主人要喷上香水迎宾,人离世时也要喷上香水升上天堂。
从生到死,香水陪伴,氤氲百年。
朋友,请到香港来吧,美美地香一回吧,做一回长眠花魂的香梦……1.下列各句中的括号,和文中括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思想有三个条件:(一)事理;(二)心理;(三)伦理。
B.蓟北:泛指蓟州、幽州一带(现在的河北省北部地区),是安、史叛军盘踞的地方。
C.他说得好:“未画之前,不立一格;既画之后,不留一格。
”(《板桥集·题画》)D.“的(de)”这个字在现代汉语中最常用。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早在十三万年前的马坝人时代,香港同胞的祖先就已经生活在香溪边。
”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原文表达效果更好?(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夸张是对事物特征的夸大(或缩小),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的夸张修辞进行简要分析。
3 别了,“不列颠尼亚”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A级必备知识基础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这是一片古老的土地,自春秋战国时期,原始先民就在这里居住和繁衍,在这片土地上开创了自己独特的文化。
这是一片神秘的土地,数不尽的和厚重的历史文化,无不闪耀着的光彩。
这是一片豪迈的土地。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经这里,穿林海、爬雪山、过草地……这里的山山水水,留下了英雄们不朽的传奇。
红军的脉搏,跳动在康巴大地,激励着康巴儿女踏上脱贫攻坚新的长征路。
康巴儿女不愿再守着丰富的旅游资源受穷,而是用美丽战胜贫困的口号在全州上下叫得山响。
康巴大地从一滴水到一条河,从一株草到一棵树,从一块石头到一座山,处处是风景。
康巴的领导者深知,只有用双脚丈量,才能探明它们的价值,才能揭开它们神秘的面纱,让这些养在深闺的靓丽景点展示在世人面前。
当他们走遍康巴的山山水水,一个全国领先的“全域旅游”构想,一场史无前例、的精准扶贫伟业拉开帷幕。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上苍馈赠姹紫嫣红喷薄而出波涛汹涌B.自然景观绚丽夺目了然于胸波涛汹涌C.自然景观姹紫嫣红了然于胸波澜壮阔D.上苍馈赠绚丽夺目喷薄而出波澜壮阔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康巴儿女守着丰富的旅游资源不再受穷,而是用美丽战胜贫困的口号在全州上下叫得山响。
B.康巴儿女不再守着丰富的旅游资源受穷,用美丽战胜贫困,口号在全州上下叫得山响。
C.康巴儿女不愿守着丰富的旅游资源再受穷,而是用美丽战胜贫困,在全州上下叫得山响。
D.康巴儿女不愿再守着丰富的旅游资源受穷,“用美丽战胜贫困”的口号在全州上下叫得山响。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
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名由实美,古往今来,莫不如此。
①,由李冰父子想到都江堰,由韩愈想到潮州的韩江、韩山,由白居易想到白堤;再看当代,由焦裕禄想到兰考,由孔繁森想到阿里,由杨善洲想到大亮山,由沈浩想到小岗村。
3别了,“不列颠尼亚”基础过关练(2020广东梅州高三质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百年前,中国大地了震惊中外的五四运动。
五四运动以磅礴之力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实现民族复兴的信心,孕育了以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主要内容的五四精神。
五四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精神,中国的爱国主义精神更多地体现为“家国情怀”。
五四运动时期,面对国家和民族的生死存亡,一批爱国青年,全国民众奋起抗争,誓言“国土不可断送、人民不可低头”,奏响了浩气长存的爱国主义壮歌。
“知责任者,大丈夫之始也;行责任者,大丈夫之终也。
”()。
五四时代的青年们心怀天下,为济世救民,不惜,慷慨赴难。
秉承五四精神,家国同构,以复兴宏愿激发个体的神圣感,借此建立起当代青年的精神支撑和奋斗动力,最终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这才是五四精神最重要的当代价值,也才是我们对五四运动最好的纪念。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爆发鼓动临危受命夙夜在公B.暴发鼓动挺身而出舍生取义C.爆发鼓舞挺身而出舍生取义D.暴发鼓舞临危受命夙夜在公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责任和担当,乃是家国情怀的精髓B.家国情怀的精髓,乃是担当和责任C.责任和担当,家国情怀的精髓就体现在里面D.家国情怀的精髓,就体现在担当和责任里面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家国同构,秉承五四精神,以复兴宏愿激发个体的神圣感,借此建立起当代青年的精神支撑和奋斗动力B.秉承五四精神,家国同构,以复兴宏愿激发个体的神圣感,借此建立起当代青年的精神支撑,加快当代青年的奋斗动力C.家国同构,秉承五四精神,以复兴宏愿激发个体的神圣感,借此建立起当代青年的奋斗动力和精神支撑D.秉承五四精神,家国同构,以复兴宏愿激发个体的神圣感,借此建立起当代青年的精神支撑,增强当代青年的奋斗动力4.(2019北京临川学校高一期末)下面是写作材料收集完毕后的处理方式的流程图,请把这个图转写成一段文字介绍,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60个字。
人教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第3课别了,“不列颠尼亚”》2021年同步练习卷(12)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3.0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 瞩目冰凌盐碱地欺软怕硬B. 嘱托陵墓百页箱铺天盖地C. 缄默斑痕白内障来龙去脉D. 箴言暮蔼趵突泉自力更生二、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共30.0分)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花儿喜欢肥沃的土壤,那是它们的家园;而我喜欢鸟语花香的社会,我渴望没有硝烟的世界,那才应是我们人类共同的家园。
我时常电视中看到那些被战争而失去父母家园的孩子们,呆滞的目光里流露出更多的无奈和呼唤。
______ ?是人类!是那些利益熏心的人们!曾几度在电视上看到西方列强,动辄______ 对某某国家进行军事打击,让原本和平安宁的家园瞬间变得硝烟弥漫、残垣断壁、尸横遍地。
因为战争,人们的日常生活时常受到军事______ ,失去了自由。
战争带来的罪恶______ ,战争给人们造成的伤害终生难忘。
人类本应该让战争成为历史的______ ,不应该让战争的阴云时常笼罩在人们的头顶。
人类需要安宁,世界需要和平,衷心祝愿地球上遍布着橄榄绿,天空中飞翔着和平鸽。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______A.我时常看到电视中那些被战争而失去父母家园的孩子们,呆滞的目光里流露出更多的无奈和呼唤。
B.我时常电视中看到那些因战争而失去父母家园的孩子们,呆滞的目光里流露出更多的无奈和呼唤。
C.我时常电视中看到那些被战争而失去父母家园的孩子们,呆滞的目光里流露出更多的无奈和期待。
D.我时常看到电视中那些因战争而失去父母家园的孩子们,呆滞的目光里流露出更多的无奈和期待。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______A.让幸福的生活变得动荡痛苦的是谁,把肥沃的土壤变得贫瘠荒芜的又是谁B.把肥沃的土壤变得贫瘠荒芜的是谁,让幸福的生活变得动荡痛苦的又是谁C.是谁把肥沃的土壤变得贫瘠荒芜,又是谁让幸福的生活变得动荡痛苦D.是谁让幸福的生活变得动荡痛苦,又是谁把肥沃的土壤变得贫瘠荒芜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______A.宣告管制有目共睹陈迹B.宣布控制有目共睹遗迹C.宣布管制引人注目陈迹D.宣告控制引人注目遗迹三、语言表达(本大题共3小题,共45.0分)3.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第一单元3别了,“不列颠尼亚”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课后篇一起巩固一、夯实基础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降.落(jiànɡ)横.贯(héng)停泊.(pō) 瘟.神(wēn)B.跋.涉(bá) 接载.(zài)淤塞.(sāi) 癌.症(ái)C.旗帜.(zhì) 涵.闸(hán)仪.式(yí) 巍.然(wēi)D.撰.写(zhuàn) 瞩.目(zhǔ)咀嚼.(jiáo) 脱坯.(pī)项中“泊”应读“bó”;B项中“塞”应读“sè”;D项中“嚼”应读“jué”。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①从焦裕禄同志纪念馆到焦裕禄干部学院,从村委会的院子到兰考县委大院,总书记铿锵有力、掷地..有声..的话语,深深感染和教育着聆听讲话的每一个人。
②一个烟头引起了大火,这栋被烧毁的大楼让人叹为观止....,唏嘘不已。
③当奔跑的5G技术与奔跑的超高清产业不约而同....,挑战也随之而来。
这个新世界的新秩序“响指”该如何打出?④现在还有很多司机不吸取血的教训,仍然酒后驾车。
对这种铤而走险....的行为,公安、交通部门应该严格执法,加大惩处力度。
⑤一轮红日从群山背后冉冉升起....,层林尽染,灿烂的光辉带着一股温暖的气流,冲进村庄。
⑥五十年来,我国取得了一项项举世瞩目....的科研成果,这同几代科技工作者殚精竭虑、忘我工作是分不开的。
A.①②④B.②⑤⑥C.③④⑥D.①⑤⑥掷地有声:扔在地下能发出声响,形容话语豪迈有力。
此处使用正确。
②叹为观止:指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极点。
此处使用对象不当。
③不约而同:没有事先商量而彼此见解或行动一致。
句中应用“不期而遇”。
④铤而走险:因无路可走而采取冒险行为。
酒驾并不是因无路可走而采取的冒险行为,此处使用错误。
别了不列颠尼亚练习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世人瞩目( ) 冉冉升起( ) 凝重( ) 掩映( )
2.根据语言环境解释词语。
(1)随着末代港督的离去,这座古典风格的白色建筑成为历史的陈迹。
陈迹——
(2)一百五十多年的英国管治即将告终。
告终——
3.在横线上填写相关的事件。
英国的告别仪式是在1997年6月30日开始的。
4点30分,________,4点40分,__________,6点15分,__________,7点45分,__________,子夜十分,1997年6月30日的最后一分钟,__________,新一天来临的第一分钟,__________。
零点40分,“不列颠尼亚”号消失在南海的夜幕中。
10分钟训练(强化类训练,可用于课中)
1.下列各句中的引号的作用是什么?
(1)别了,“不列颠尼亚”。
( )
(2)恰好构成这个“日落仪式”的背景。
( )
(3)英国女王赠言说:“英国国旗就要降下……即将告终。
” ( )
2.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掩映( ) 易帜( )
3.在文中的横线处填上恰当的词语。
两分钟前,“威尔士亲王”军营__________给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军开始接管香港________。
英国对香港长达一个半世纪的统治宣告_____________。
4.“随着末代港督的离去,这座古典风格的白色建筑成为历史的陈迹”的深刻含意是什么?语言特点是什么?
5.文中第8段中的“子夜”就是“半夜”的意思,作者为什么用“子夜”而不用“半夜”?
快乐时光
修改的功效
约翰是一名教写作的老师,他发现很难使学生相信修改文章的必要性。
对他们来说,草稿即是定稿。
最后,约翰在办公室门上贴上一张大标语,通过这一方法使好多学生养成了修改文章的习惯。
标语上写的是:
“哦,这很难,你知道。
我决定不下是否自杀,你知道。
”莎士比亚《哈姆雷特》第三场第一幕,草稿。
“生,还是死,问题就在这里。
”定稿。
30分钟训练(巩固类训练,可用于课后)
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零点40分,刚刚参加了交接仪式的查尔斯王子和第28任港督彭定康登上“不列颠尼亚”号的甲板。
在英国军舰“漆咸”号及悬挂中国国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的香港水警汽艇护卫下,将于1997年年底退役的“不列颠尼亚”号很快消失在南海的夜幕中。
从1841年1月26日英国远征军第一次将米字旗插上海岛,至1997年7月1日五星红旗在香港升起,一共过去了一百五十六年五个月零四天。
大英帝国从海上来,又从海上去。
1.选段中“刚刚”一词可否删去,为什么?
解析:本题要结合文章,在这里要表现的是一种时间上的变化带来的主权意义的改变,在前一分钟他是香港的最高长官,而现在他已经不能在这里停留了。
参考答案:不能。
因为“刚刚”一词表现了没有停留,“查尔斯王子和第28任港督彭定康”前一分钟还是香港的统治者,但现在已经成为历史了。
2.“一共过去了一百五十六年五个月零四天”,为什么要把过去的天数写得这么详细?
解析:这是用数字表现时间长,表现人们对这天的期盼久远,中国人屈辱的历史终于可以画上句号了。
参考答案:把时间计算得这么详细是为了表现中国人受屈辱的时间长,而今天终于结束了屈辱,表达了人们的喜悦之情。
3.“在英国军舰‘漆咸’号及悬挂中国国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的香港水警汽艇护卫下,将于1997年年底退役的‘不列颠尼亚’号很快消失在南海的夜幕中。
”能够将“在英国军舰‘漆咸’号及悬挂中国国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的香港水警汽艇护卫下”删除吗?
解析:“不列颠尼亚”号的离开是在英国的军舰和中国的汽艇护送下,这里实际上表现了中国对于主权的回归。
这样的画面,让人觉得含蓄而又意味深长。
参考答案:不能删。
因为恰是这样的护送,才能体现出中国对香港开始行使主权,很含蓄地表达了人们的高兴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