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化性甲癌的综合治疗
- 格式:doc
- 大小:95.50 KB
- 文档页数:7
甲状腺结节和分化型甲状腺癌诊治指南一、本文概述《甲状腺结节和分化型甲状腺癌诊治指南》是一篇旨在为临床医生和患者提供关于甲状腺结节和分化型甲状腺癌诊断与治疗全面指导的医学文章。
本文概述部分将简要介绍甲状腺结节和分化型甲状腺癌的基本概念、流行病学特征、诊疗现状以及本指南的目的和重要性。
甲状腺结节是指在甲状腺内发现的肿块,可由多种病因引起,如炎症、囊肿、腺瘤或甲状腺癌等。
分化型甲状腺癌是甲状腺癌中最常见的类型,包括乳头状癌和滤泡状癌,其恶性程度相对较低,预后较好。
然而,甲状腺结节和分化型甲状腺癌的诊断和治疗仍然面临诸多挑战,如鉴别诊断的困难、手术方式的选择、术后管理等。
本指南旨在通过总结国内外最新的研究成果和临床经验,为临床医生和患者提供一份全面、系统、实用的甲状腺结节和分化型甲状腺癌诊治指南。
通过本文的阅读,读者可以了解甲状腺结节和分化型甲状腺癌的基本知识、诊断方法、治疗原则以及预后评估等方面的内容,帮助医生制定更为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其寿命。
本指南也希望能够促进甲状腺结节和分化型甲状腺癌诊疗的规范化、标准化,推动相关领域的学术交流和临床合作。
二、甲状腺结节的诊断病史采集: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包括甲状腺疾病的家族史、既往甲状腺手术或放射性碘治疗史、颈部放射线照射史等,有助于评估甲状腺结节的风险。
体格检查:通过触诊,了解甲状腺结节的大小、形状、质地、活动度、有无压痛等信息,同时评估颈部淋巴结情况。
实验室检查:甲状腺功能检查有助于评估患者的甲状腺功能状态,如TSH、FTFT4等。
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和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的检测有助于判断甲状腺结节是否为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所致。
影像学检查:超声检查是甲状腺结节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能准确描述甲状腺结节的大小、边界、形态、回声特征等,还能评估颈部淋巴结情况。
对于疑似恶性的甲状腺结节,可行CT或MRI检查,进一步了解结节与周围组织的关系,以及有无远处转移。
《2015美国甲状腺学会成人甲状腺结节与分化型甲状腺癌诊治指南》外科治疗更新解读2015年,美国甲状腺学会发布了最新的《成人甲状腺结节与分化型甲状腺癌诊治指南》。
这一指南对于甲状腺结节和甲状腺癌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重要参考。
甲状腺结节是常见疾病,其中大部分都是良性的。
根据指南的建议,主要的甲状腺结节筛查方式包括超声和甲状腺功能检查。
对于没有临床症状的患者,可以通过定期超声观察结节是否发生变化。
但一旦发现结节具有恶性特征或者出现明显增大,就需要进行活检。
超声引导下的细针穿刺活检是最常用的诊断方法。
通过细针穿刺可以确定结节的良恶性,从而指导后续的治疗方案。
如果活检结果为恶性,那么就需要考虑手术治疗。
指南明确提出,对于大多数的甲状腺癌,甲状腺全切除是首选的手术方式。
手术的目标是将癌肿完全切除,并保留双侧甲状腺底层组织。
这样可以保持甲状腺功能的一定程度。
在手术前后,患者还需要进行一系列辅助检查和治疗。
指南强调了术前评估的重要性,包括进行全身检查、颈部淋巴结评估和甲状腺功能检查。
血清钠碘化物的摄入是一种重要的治疗方式,可以通过抑制甲状腺素的合成,减少术前手术的危险性。
手术后,患者需要进行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
这是因为甲状腺功能的损害会导致代谢的异常。
通过替代治疗,可以保证患者的正常代谢和生活质量。
另外,术后还需要进行放射碘治疗。
放射碘治疗可以杀死残留的癌细胞,减少复发的风险。
除了手术外,指南还提到了一些新的治疗方法。
例如,放射治疗在有些情况下可以替代手术,特别是对于不宜手术的患者。
药物治疗也是一个新的领域。
通过给予靶向药物,可以阻断肿瘤的生长,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本次指南的发布,对于甲状腺结节和甲状腺癌患者以及医生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对于患者来说,可以及时做出正确的诊断和治疗选择,并提高治疗效果。
对于医生来说,可以根据指南的建议做出科学的诊断和治疗,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和生存率。
同时,指南的发布也为今后的科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分化型甲状腺癌诊疗指南2021要点前言基于循证医学证据、兼顾诊疗产品的可及性、吸收精准医学新进展,制定中国常见癌症的诊断和治疗指南,是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的基本任务之一。
近年来,临床诊疗指南的制定出现新的趋向,即基于诊疗资源的可及性,这尤其适合发展中或地区差异性显著的国家和地区。
CSCO指南主要基于国内外临床研究成果和CSCO专家意见,确定推荐等级,便于大家在临床实践中参考使用。
甲状腺癌是最为常见的一种内分泌恶性肿瘤,近三十年来,甲状腺癌发病率在包括我国在内的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呈现持续快速上涨的态势,2020年全球新发甲状腺癌病例数约为58万例,发病率在所有癌症中列第11位,预计2030年前后甲状腺癌将成为发病率位列第四的常见癌症。
其中,构成比高达95%的甲状腺癌为分化型甲状腺癌(DTC),主要包括甲状腺乳头状癌(PTC),甲状腺滤泡癌(FTC)和嗜酸细胞癌(HCC),其临床处置涉及超声医学、病理学、外科学、核医学、内分泌学、肿瘤学、放射治疗学、介入医学和检验医学等众多学科,具有鲜明的多学科诊疗特点。
1 实验室诊断及生化疗效评价DTC相关实验室诊断指标主要包括促甲状腺激素(TSH)、甲状腺球蛋白(Tg)和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等。
Tg是DTC诊断、疗效评价和预后判断的重要血清学标志物。
TgAb可干扰Tg的测定从而影响Tg的结果解读,因此必须与Tg同时检测。
TSH检测是DTC患者术后随访处置的重要血清学指标,应根据不同疾病复发风险和TSH 抑制风险制定不同的TSH目标范围。
2 病理诊断病理检查方法主要包括手术前或复发性肿瘤/淋巴结超声引导下FNA (UG-FNA)、粗针穿刺、术中快速冰冻切片诊断和术后常规病理,以及分子病理检查。
病理是诊断的金标准,在甲状腺癌术前评估、复发风险分层、指导临床诊疗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3 影像诊断和影像学疗效评价超声、CT、MRI、131扫描、18F-FDG PET等影像学技术对DTC的诊断、治疗方式的选择、疗效评价、随访监测等具有重要作用。
2022儿童及青少年分化型甲状腺癌外科治疗策略(全文)摘要儿童及青少年分化型甲状腺癌少见,与成人相比常具有更高的淋巴结转移发生率、更多的腺外侵犯率以及更高的远处转移发生率和复发率,但总体病死率低于成人。
现有儿童及青少年分化型甲状腺癌的指南及共识对于外科治疗的方式提出了推荐意见,但对于这部分病人的个体化治疗仍存在争议。
临床应综合考虑这一部分病人的特点,将更加精准的术前评估与个体化外科治疗相结合,在制定外科治疗策略时兼顾肿瘤的彻底根治与功能保护,以期减少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
儿童及青少年甲状腺癌少见,根据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监测、流行病学和结果(SEER )数据库的数据以及国内最新数据显示,其发病率不足1/10 万[1-4 ]儿童及青少年甲状腺癌的病理学分型与成人一致,但在临床病理特征方面与成人相比具有很多不同之处。
以占比约90%的甲状腺乳头状癌(PTC)为例,该人群PTC与成人相比常具有更高的淋巴结转移发生率(LNRl更多的腺外侵犯(ETE )率以及更高的远处转移发生率和复发率,但总体病死率低于成人[5 ]o基于上述特征,手术仍是首选的治疗方式[6 1 目前的儿童及青少年甲状腺癌指南和专家共识中,对于外科治疗的方式提出了推荐意见,但在针对个体化治疗与预后评估方面仍存在一些争议[7-11 J O本文结合主要指南和共识的推荐意见、现有文献的研究进展以及近年来的诊治体会,从原发灶的切除范围、颈部淋巴结的处理、手术并发症等方面探讨儿童及青少年分化型甲状腺癌(DTC)外科治疗策1 儿童及青少年DTC原发灶的切除范围目前,甲状腺癌原发灶的切除范围仍存在争议,近年来的研究结果提示应采用个体化的治疗策略,尤其是对无淋巴结转移和ETE等危险因素的单侧微小PTC [ 12 ]o 2015年美国甲状腺协会(ATA)的《儿童甲状腺结节与分化型甲状腺癌诊治指南》B月确建议对儿童及青少年DTC行全甲状腺切除术(TT ),其主要依据是TT可降低持续性/复发性疾病的风险。
2023分化型甲状腺癌:复发、转移和晚期疾病的治疗(第二部分)DTC 复发和转移的治疗问题:DTC 复发和转移的治疗策略复发或转移性DTC 临床常见,约95%发生在颈部。
颈部或纵隔淋巴结转移占74%,甲状腺床的复发占20%,气管或邻近肌肉的受累占6%o 发生远处转移的患者约有5%~21%,最常见的部位是肺部(占63%)β复发或转移限病可选择的治疗方案依次为:手术治疗(能通过手术治愈者)、1311治疗(病灶可以摄碘者)、TSH 抑制治疗(肿瘤无进展或进展较慢、无症状、无重要区域如中枢神经系统等受累者)、外照射治疗以及新型靶向药物治疗(疾病迅速进展的RR-DTC 患者)。
对术后复能否手H 弋的评估TSH 抑制治疗、随访和 动态风险评估 根据动态评估结果 DTC 的术后分期和复发 风险分层 根据动态评估结果TSH 抑制治疗、随访和 动态风险评估 积极动态评估结果 处于进展期的晚期DTC 其他非常规治疗(外照射、化疗及靶向药物、消融、粒子植入等) 能•手术一 疑诊或确诊DTC是否行小1治疗的评估 ∙是< 注:DTC 分化型甲状裳唐;T$H:促甲伏朦激案发或转移的单个或几个病灶且具有较高手术风险的患者,局部应用热消融、乙醇消融、外照射、粒子植入治疗等可能会起到控制转移、避免局部并发症以及延缓系统性辅助治疗的作用。
推荐:针对DTC复发或转移病灶,可选择的治疗方案依次为手术治疗、1311治疗、TSH抑制治疗和新型靶向药物治疗(强推荐,中等质量证据)。
推荐:对术后复发或转移的单个或几个病灶且具有较高手术风险的患者,可应用热消融等局部治疗方法(弱推荐,低质量证据)。
问题:DTC颈部复发、局部转移的手术治疗DTC颈部复发、局部转移的手术治疗应考虑及平衡两方面问题:(1)再次手术的并发症风险和获益。
(2)根据个体情况评估手术是否是最佳的治疗方法。
多项研究表明,可对体积较小、惰性的复发淋巴结进行主动监测。
但对体积较大、侵袭性的复发淋巴结应进行手术治疗。
2015年美国甲状腺学会《成人甲状腺结节与分化型甲状腺癌诊治指南》解读_分化型甲状腺癌131I治疗新进展专业品质权威编制人: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________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团队精心编制而成,期望大家下载或复制使用后,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全文可编辑,以便您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依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感谢!同时,本团队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资料,如办公资料、职场资料、生活资料、进修资料、教室资料、阅读资料、知识资料、党建资料、教育资料、其他资料等等,想进修、参考、使用不同格式和写法的资料,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And,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office materials, workplace materials, lifestyle materials, learning materials, classroom materials, reading materials, knowledge materials, party building materials, educational materials, other material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2015年美国甲状腺学会《成人甲状腺结节与分化型甲状腺癌诊治指南》解读_分化型甲状腺癌131I治疗新进展2015年美国甲状腺学会《成人甲状腺结节与分化型甲状腺癌诊治指南》解读:分化型甲状腺癌131I治疗新进展甲状腺癌是最常见的内分泌系统恶性肿瘤之一,其中分化型甲状腺癌是最常见的类型。
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促甲状腺素抑制治疗现状秦露摘要】外科手术依然是甲状腺癌尤其是分化型甲状腺癌的主要治疗手段,术后内分泌治疗被认为是重要的辅助治疗手段,其不仅可以防止术后发生甲状腺功能低下,而且能降低甲状腺癌患者术后的复发率及死亡率。
【关键词】癌;乳头状;甲状腺肿瘤甲状腺癌的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呈上升趋势,近10年来发病例数急剧增加,目前跻身于女性常见恶性肿瘤的第5位。
而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是最常见的甲状腺恶性肿瘤,几乎占全部甲状腺癌的90%,包括乳头状癌( 85%) 、滤泡状癌 (10%)。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促甲状腺素(TSH)抑制治疗能够降低甲状腺癌的复发危险,另有学者认为几乎所有的DTC都是依赖TSH的,应尽可能完全抑制内源性的TSH分泌,这样对预防癌复发有一定意义[1]。
1DTC TSH抑制内分泌治疗的生物学基础甲状腺激素的调节主要依靠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自身调节系统,垂体前叶分泌的TSH能促进甲状腺素的合成与分泌,当血中甲状腺素浓度达到一定程度时,系统负反馈抑制垂体分泌TSH,使甲状腺素合成与分泌减少。
普遍认为TSH在甲状腺的发育中起主要作用,当TSH缺乏时,甲状腺体积缩小,而持续给予TSH时将使甲状腺重量增加,正常人血 TSH的测定值为0.5~ 4.5m u/L 。
研究发现甲状腺肿瘤细胞存在TSH受体,TSH与癌细胞表面TSH受体结合,通过CAMP信号通路调节甲状腺特异基因甲状腺球蛋白(Tg) 、甲状腺过氧化物酶及钠碘转运酶等的表达,调节细胞的增生分化。
故通过甲状腺素抑制垂体产生TSH,可以降低血中TSH浓度,抑制乳头状癌和滤泡状癌的生长,预防甲状腺癌的复发或者促使转移灶缩小。
2 TSH抑制治疗及其目标值TSH抑制治疗更多地应用于一开始就被诊断为有高复发风险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而对于甲状腺滤泡状癌患者来说,复发风险的高低对TSH抑制治疗无明显影响。
有数据表明,特别是在高危组甲状腺癌患者中,抑制性TSH治疗可使患者肿瘤复发率和相关死亡率明显降低。
分化型甲状腺癌的规范治疗Standardization (Optimal )Treatment for 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rcinoma 黄韬*【关键词】 分化型甲状腺癌; 规范治疗【中图分类号】 R653 【文献标志码】 C【作者单位】 *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乳腺甲状腺外科(湖北武汉 430022)【作者简介】 黄韬(1963年-),男,湖北省武汉市人,医学博士,教授及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甲状腺癌和乳腺癌临床和研究,E-mail :huangtaowh@163. com 。
述评甲状腺癌是内分泌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其中90%为分化型甲状腺癌[1]。
自1996年起,欧美国家的学术机构陆续开始定期发布并不断更新各自版本的甲状腺癌临床指南,教科书、参考书及专著的相关内容也随之改写和更新,使得甲状腺癌的诊治逐步完善和规范。
但是,中国的教科书、参考书及专著却依然基本沿用20世纪旧的体系和原则,更新和改写甚少,加上国内的学术组织和机构既没有沿用国外指南,也没有及时发布中国自己的甲状腺癌临床指南,导致目前国内甲状腺癌的治疗形成两种体系和原则并存的局面,即部分已经成立甲状腺外科专科或头颈外科专科的三甲医院则沿用欧美国家的指南,甲状腺手术方式为只限于患侧腺叶±峡部切除、甲状腺全切除和甲状腺近全切除三种,并注重中央区淋巴结的预防性清扫和治疗性颈清扫,并注重按危险度分级施行促甲状腺激素(TSH )抑制治疗、碘131治疗等综合治疗,随访也更规范、合理;然而,大部分无甲状腺外科专科或头颈外科的医院则依然沿用传统的治疗原则,甚少施行甲状腺全切除或近全切除等手术方式,也不注重中央区淋巴结的清扫,TSH 抑制治疗、碘131治疗等综合治疗也随意或不受重视。
因此,非常有必要回顾甲状腺癌,尤其是分化型甲状腺癌治疗原则演变的历史和主要循证医学证据,正确理解治疗原则改变的意义,积极推动中国甲状腺癌的规范治疗。
甲状腺结节相结化型甲状腺癌诊治指南(第二版)( 2023)要点【提要】中国《甲状腺结节和分化型甲状眼癌诊治指南》(第二版)是在第一版(2012年版)的基础上进行的修订。
参与第二版指南修订的国家级学会由4个增加为7个,内分泌料、甲状腺外料、肿瘤科、核医学科、超声医学科和病理科专家都参与了本指南的编撰,增加了指南的权威性。
指南采用最佳的临床证据并综合专家意见给出了117条推荐,内窑全面而系统。
明确了甲状腺结节的筛查人群,增加了超声鉴别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中国标准,提出了超声引导下的细针抽吸活检和粗针活检的适应证,对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前评估、术式、术后分期、随i.JJ、1311治疗、促甲状腺激素抑制治疗、靶向药物治疗以及新兴的治疗方法给予了比较全面和客观的修订。
第二版指南将为进一步指导和规范甲状腺结节和甲状腺癌的诊断治疗发挥积极的推动作用。
前言甲状腺结节是常见病,在中国成人中通过超声检查发现直径O.Scm以上甲状腺结节的患病率达到20.43%,真中8%~16%为恶性肿瘤。
分化型甲状腺癌(OTC)包捂甲状腺乳头状癌(PTC)与滤泡性癌,是最常见的甲状腺恶性肿瘤。
近年,我国甲状腺癌发病率显著增加,尽筐OTC恶性程度较低,但是仍然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及生活质量,且由于真死亡率低、生存期长的特点,更需要进行规范化诊治和随访。
第一部分甲状腺结节论概问题1-1: 甲状腺结节的定义甲状腺结节是指甲状腺内,由甲状腺细胞的异常、局灶性生长引起的离散病变。
影像学定义是f旨在甲状腺内能被影像学检查发现的与周围甲状腺组织区分开的占位性病变。
一些可触及的”结节’可能与影像学的检查不对应,应以影像学检查为准。
问题1-2: 甲状腺结节的患病率甲状腺结节很常见,女性多于男性,一般人群通过触诊的检出率为3%~7%。
借助高分辨率超声的检出率可高达20%~76%。
甲状腺结节的患病率随着年龄相体蜀旨数(BMI)增加而增加。
问题1-3: 甲状腺结节的评估要点评估甲状腺结节的最主要目的是鉴别真良恶性。
分化型甲状腺癌的综合治疗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普外科朱精强1 分化型甲状腺癌的特点1.1 高分化性(Well-differentiated)由于分化型甲状腺癌(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rcinoma DTC)绝大多数分化良好,因此导致诊断的困难性及预后的良好性。
1.1.1 诊断的困难性由于DTC分化好,细胞的异形性不大,与腺瘤等良性结节无论在临床上还是在病理上,诊断都较难。
甲状腺滤性癌(Follicular Thyroid Carcinoma FTC)更是如此,病理诊断DTC 的主要依据为:①甲状腺或肿瘤的被膜有无受浸润;②有无甲状腺外的转移,尤其是淋巴结的转移;③血管及淋巴管内有无癌栓;④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 PTC)的一些相对特征性的镜下的表现:核内包涵体,核沟,磨砂玻璃样核,透明核等。
1.1.2 预后的良好性DTC临床发展缓慢,一部分可处于临床“休眠”状态。
其10生存率可达95%-98%,因此现在一些学者提出,10年生存率不足以反映DTC的疗效,而应用20年生存率来衡量其疗效更好。
1.1.3 对TSH的反应性癌细胞有TSH-R的表达,FTC比PTC的表达更明显。
因此癌肿对TSH有反应,主要表现为可攝取碘及高TSH血症可使癌肿复发。
这也使DTC对131I治疗及甲状腺素抑制治疗有效,而FTC效果更好。
1.2 多灶性(mulifocality)可为多中心发生,也可能部分为腺内扩散转移。
PTC的多灶性高达80%以上已为多数学者达成共识。
双侧癌可高达55.6%(69/124);在第一次手术中发现一侧癌灶,行患侧叶+峡部+对侧大部切除术后,残余甲状腺癌复发率高达24%;单侧癌的全甲状腺切除标本连续切片检查发现多灶癌为75%。
1.3 病理类型与转移途径的特殊性1.3.1 PTC以淋巴结转移为主,血性转移<10%,一般为5%~8%。
PTC的淋巴结转移率一般为30%~70%,即使是微小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Microcancer PTMC),其淋巴结转移率也可高达50%,Zimmerman 等报告,在青少年PTC中,淋巴结转移率高达89.7%。
1.3.2 FTC以血行转移为主,经淋巴结转移一般<10%,但也有报导高达30%。
1.4 去分化性由于DTC,尤其是PTC生长缓慢,为其去分化提供了时间上的可能。
使DTC从高分化向低/未分化方向发展。
可于低/未分化癌组织发现PTC或/及FTC的成份,其所占比例可达10%~89%。
P53的缺失,在去分化过程中可能起了重要作用。
2 分化型甲状腺癌的分期及分组2.1 TNM分期:是由国际抗癌协会(International Union of Counter Cancer;IUCC)制定,应用较广泛的一种分期法,于2002年公布了最新版第6版。
表1 TNM分类(UICC/AJCC)第5版和第6版的比较UICC 第5版UICC 第6版T 原发肿瘤T 原发肿瘤TX 原发肿瘤不能确定TX 原发肿瘤不能确定T0 无原发肿瘤T0 无原发肿瘤T1 肿瘤局限在甲状腺,最大径等于或小于1cm T1 肿瘤局限在甲状腺,最大径等于或小于2cmT2 肿瘤局限在甲状腺,最大径大于1cm,但不超过4cm T2 肿瘤局限在甲状腺,最大径大于2cm,但不超过4cmT3 肿瘤局限在甲状腺,最大径大于4cm T3 肿瘤局限在甲状腺,最大径大于4cm或各类肿瘤伴有微小甲状腺外浸润(例如侵及胸骨甲状腺肌或甲状腺旁软组织)T4 肿瘤直径不一,但侵及甲状腺包膜T4a 肿瘤扩散于甲状腺包膜外并侵及以下部位;皮下软组织,喉,气管,食管,喉返神经T4b 肿瘤侵及椎骨前筋膜,纵隔血管或者累及颈动脉N- 区域性淋巴结N- 区域性淋巴结NX 区域性淋巴结不能确定NX 区域性淋巴结不能确定N0 无区域性淋巴结转移N0 无区域性淋巴结转移N1区域性淋巴结转移N1 区域性淋巴结转移N1a 同侧颈部淋巴结转移N1a 在水平Ⅵ转移(气管前,气管旁和喉前)N1b 双侧、中线、对侧或纵隔淋巴结转移N1b 单侧,双侧或对侧颈部或纵隔上下淋巴结转移M- 远处转移M- 远处转移MX 远处转移不能确定MX 远处转移不能确定M0 无远处转移M0 N0远处转移M1 远处转移M1 远处转移表2 TNM分类(UICC/AJCC)第5版和第6版的比较UICC 第5版UICC 第6版分期分期<45岁乳头状癌或滤泡状癌<45岁乳头状癌或滤泡状癌Ⅰ期各类T 各类N N0 Ⅰ期各类T 各类N M0Ⅱ期各类T 各类N M1 Ⅱ期各类T 各类N M1乳头状癌或滤泡状癌≥45岁乳头状癌或滤泡状癌≥45岁及髓样癌Ⅰ期T1 N0 M0 Ⅰ期T1 N0 M0Ⅱ期T2 N0 M0 Ⅱ期T2 N0 M0T3 N0 M0Ⅲ期T4 N0 M0 Ⅲ期T3 N0 M0 各类T N1 M0 T1,T2,T3 N1a M0Ⅳ期各类T 各类N M1 Ⅳ期A T1,T2,T3 N1b M0T4a N0,N1 M0Ⅳ期B T4b 各类N M0从上表可看出:TNM分期过于重视年龄因素,而忽略了远处转移对预后的严重影响,显然不能完全反应DTC的客观情况,尽管作了一些修改,仍然如此。
2.2 AMES方法Blacke Cady用多元回归方法分析了影响DTC疗效的各种因素,并证明了在预测病死率方面有4个因素很重要,即患者的年龄(age)、远处转移(matastasis)、癌灶病变范围(extent)及癌灶的大小(size),并由此设计了AMES评分系统,将患者分为低危组和高危组。
低危组:①所有男性<41岁、女性<51岁,临床无远处转移者;②所有男性≥41岁、女性≥51岁,包膜微小浸润型滤泡癌、原发肿瘤直径<5cm,无远处转移者。
高危组:①所有临床已有远处转移者;②临床无远处转移,但男性≥41岁、女性≥51,且包膜广泛浸润型滤泡癌、原发肿瘤直径≥5cm。
2.3 AGES方法(Hay提出)A 年龄(age)年龄<40岁,则A=0年龄≥40岁,则A=0.05×年龄G 组织学分级(Broders分级)(grade)组织学分级≤2级,则G=1组织学分级≥3级,则G=3E 甲状腺包膜外侵犯(extent)无侵犯E=0,有侵犯E=1,远处扩散E=3S 肿瘤大小(size)S=肿瘤直径×0.2总预后得分=A+G+E+S,≤4分为低危组,>4则为高危组。
2.4 MACIS方法为完善AGES评分,1993年Hay提出MACIS评分预后评分=3.1(年龄<40岁)或0.08×年龄(年龄≥40岁)+0.0.3×肿瘤大小(最大径)+1 (若切除不完全)+2 (若局部侵犯)+3 (若远处转移)低于6分为低危组,PTC20年死亡率<10%;6.0——6.9 20年死亡率为11%7.0——7.9 20年死亡率为44%>8分 20年死亡率达76%3 分化型甲状腺癌的综合治疗3.1 手术治疗手术治疗在DTC的综合治疗中永远占主导地位,即使有肺、骨等远处转移或癌肿已累及颈动脉鞘、气管、食管、咽喉等,都不是手术禁忌。
应积极切除癌肿及正常甲状腺组织,可起到减瘤及为其他治疗做准备的作用。
遗憾的是,国内对DTC的手术治疗现状混乱。
主要表现在基层医院术式不规范,行“包块(局部)切除术”的现象相当普遍;而大医院,甚至一些研究机构的“专家”们,对DTC 的手术治疗也没有统一方案。
尽管有些专业会议有“协议或试行方案”,但执行得差。
如1993年在西安召开的第一届全国甲状腺外科肿瘤会议中已明确规定,凡是肿瘤,切除范围不应小于侧叶(峡部)切除术。
12年过去了,行包块切除术者,大有人在。
有人统计,以小于侧叶(峡部)切除为治疗DTC的基本术式,为不规范手术的话,在DTC的再次手术中,不规范率达50%~80%。
其主要原因为:①甲状腺外科专科医师奇少。
非专科医师不了解DTC的特点;另一方面,甲状腺手术是高风除手术,为了规避风险不得已而为之;②专业归属紊乱,一般肿瘤系列的医院归为头颈外科,而综合性大医院多归普外科,一些基层医院,甚至地区级医院,为病源分配平衡,甚至归在胸外科、耳鼻喉科;③专委会领导不得力,迄今为止,全国内分泌乳腺外科专委会还未制定出对DTC的手术规范条例;④国家没有相应的法规支撑——技术准入授权制度。
因此,规范DTC的手术治疗,是甲状腺外科工作者应尽早、尽快完成的艰巨任务。
目前,对DTC的外科治疗比较科学的方案,应是个体化治疗方案,即应根据病变的具体情况(即低危组和高危组)来具体制定。
下面就本人的认识,提出对DTC的手术治疗方案。
3.1.1 甲状腺的切除(1)全甲状腺切除术(Total Thyroidectomy TT)就疗效而言,只要确诊为DTC,应行全甲状腺切除术。
因为外源性甲状腺素完全可以替代甲状腺的功能,TT的意义在于:①彻底切除病灶;②为术后131I治疗做准备,尤其对有远处转移者;③有利于早期发现癌的复发及转移;④可尽量避免DTC的去分化,即以高分化向低/未分化转变;⑤降低复发率,Mcconahey等证实,侧叶切除术的复发率是TT的4倍;⑥降低肺转移率的危险性。
Massin等报告,831例DTC中,58例有肺转移,其中,患病时发现肺转移为7%;TT+131I治疗时,肺转移的发生率为1.3%;NTT+131I治疗有5%发现肺转移;而仅行甲状腺部分切除者,肺转移的发生率高达11%;⑦改善高危组患者的生存期,降低死亡率;⑧提高卫生经济学指标。
表3 手术方式及131I治疗对肺转移的影响甲状腺手术方式131I治疗肺转移率TT + 1.3%NTT + 5%部分切除-11% 需指出,非专科医生行TT潜在着巨大的风险,而专科医生施行此术则是较安全的。
(2)甲状腺近全切除术(Near Total Thyroidectomy NTT)是指患侧腺叶+峡部+对侧次全切除。
适用于无把握行TT,为降低术后喉返神经(Recurrent Laryngeal Nerve RLN)(尤其是双侧喉返神经)及甲状旁腺损伤(Parathyroid Gland PT)的风险,不得以而为之。
(3)患侧腺叶(及峡部)切除术这是DTC的最基本的术式,小于此术式者,应该坚决废弃。
此术式的最佳适应症为有包膜的单个PTMC。
也有学者认为,肿瘤直径<1.5cm的PTC也适合。
其理由是:如以后对侧发现癌,再手术切除,一般也不影响其预后。
但可能增加手术并发症。
(4)残余甲状腺全切除术原手术切除范围不够,尤其是FTC,现又发现癌灶;或残余甲状腺未发现癌灶,但出现颈淋巴结转移,需再次手术者或为术后行131I治疗,而需切除残余的甲状腺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