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癌的放射治疗
- 格式:ppt
- 大小:204.50 KB
- 文档页数:61
第39卷第6期2021年6月CHINESE HEALTH CARE中华养生保健食管癌,也被称为食道癌,指的是发生在食管上皮的一种恶性肿瘤。
食管癌的典型症状为吞咽梗阻,即在进食食物时有异物感、哽咽感,或胸骨后有明显的疼痛感等[1]。
食管癌的致病因素比较繁多复杂,不健康的饮食习惯、抽烟喝酒、家族性遗传或服用过亚硝胺类化合物都是食管癌的诱因。
临床上,食管癌的恶性度较高,而且往往治疗效果也较差。
对于食管癌患者来说,最常见的伴随症状就是身体消瘦,体重明显下降。
如果患者不加以重视,中后期食管癌可能会蔓延至胃食管结合部,会感染和侵犯其他身体部位。
比如,食管癌蔓延至喉部,引起声嘶;侵犯气管,导致患者呼吸困难,或出现咯血的情况,严重的会导致患者死亡[2]。
因此,老年患者若是检查出食管癌,必须予以重视,尽早发现,及时治疗。
1放射治疗老年食管癌的实践放射治疗是借助电离辐射破坏患者体内细胞核里的DNA,使细胞丧失繁殖的功能,以达到杀死肿瘤细胞的作用。
在我国,放射治疗是治疗癌症的一大重要手段,60%的癌症患者需要接受放射治疗[3]。
随着老年人数量逐渐增加,老年食管癌患者越来越多,相关数据显示,70岁以上的群体患上食管癌的概率已高达97%,老年食管癌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的癌症[4]。
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不断发展,立体定向放射治疗、三维适形放疗、调强放疗、图像引导放疗及质子治疗等放射治疗新技术不断发展完善,并广泛运用于治疗老年食管癌患者中[5]。
2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RT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简称SRT,分为立体定向放射外科(SRS)和分次立体定向放射治疗(FSRT )两种形式。
SRS 是以聚焦的方式对病变部位进行多角度和单次大剂量的照射,临床上,脑膜瘤、脑转移瘤及听神经瘤等颅内病变都能利用SRS 进行治疗[6]。
与传统的手术相比,SRS 不仅能够避开开颅手术的风险,还能缩短患者住院时间。
但是该方式可能不能快速消灭肿瘤,肿瘤可能需要数月后才能消退。
食管癌的放射治疗食管癌是一种恶性肿瘤,发病率逐年上升。
传统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切除、化学治疗和放射治疗等。
其中,放射治疗在食管癌患者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篇文章将详细讨论食管癌的放射治疗方法、原理、适应症以及可能的风险和并发症等。
一、放射治疗的原理放射治疗利用高能射线(如X射线或伽马射线)破坏癌细胞的DNA,阻止癌细胞的进一步增殖和生长,从而达到治疗的效果。
放射治疗可以通过外部照射或内部植入源的方式进行。
二、放射治疗的方法1. 外部照射外部照射是最常见的放射治疗方法之一。
医生会使用放射线机器将高能射线照射到患者体外的癌肿部位,减少癌细胞数量并缓解症状。
对于食管癌的放射治疗,常常采用三维适形放疗(3D-CRT)或调强放射治疗(IMRT)等技术,以确保射线能够准确照射到癌肿组织,同时最大限度保护周围正常组织。
2. 内部植入源内部植入源放疗也被称为近距离放射治疗或腔内治疗。
这种方法是将射线源植入食管肿瘤附近的组织中。
常见的内部植入源包括低剂量率的放射性金属丝、颗粒或粉末,如钼-99、碘-125等。
此方法可以通过直接接触癌细胞,释放高能射线来杀死癌细胞。
内部植入源放射治疗常常与外部照射结合使用,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三、适应症放射治疗在食管癌的治疗中常常作为综合治疗的一部分。
其适应症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情况:1.不能手术切除的早期食管癌患者。
2.术前或术后辅助治疗,以减小肿瘤的体积,达到手术切除的目的。
3.同时患有其他健康问题而不能进行手术的中晚期食管癌患者。
4.全身情况较差,手术风险较高的食管癌患者。
四、风险和并发症放射治疗虽然可以有效治疗食管癌,但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和并发症。
1.放射性食管炎:由于射线对正常组织的损伤,患者可能会出现食管炎的症状,包括疼痛、吞咽困难等。
2.放射性肺炎:射线照射食管肿瘤时,可能会对周围的肺组织产生不良影响,导致放射性肺炎。
3.永久性咀嚼困难:放射治疗可能会导致食管狭窄,进而影响患者的进食功能。
食管癌的放射治疗进展作者:尹雷明曹辉范玉林王金玲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3年第01期【摘要】对于食管癌的患者首先选择的治疗方法是进行手术治疗,对于那些不能耐受手术的患者或者是因为内科的各种原因不能进行手术的患者可以选择应用放射治疗的方法。
食管癌的放射治疗采用三维适形放疗/调强放疗已经有十几年了,但是疗效并没有取得突破性的进展。
是否需要进行淋巴结的预防照射是目前讨论的比较多的问题。
PET/CT的检查是早期评估食管癌放化疗疗效的比较有益的手段,对PET/CT有效的患者可以避免没有必要的手术,从而食管得以保留。
靶向药物并联合放化疗是目前治疗食管癌的热点方向,EGFR拮抗剂体现了初步的疗效。
【关键词】食管癌;放射治疗;进展目前食管癌在我国的发病率非常高,目前大多仍然选择手术方法给予治疗,食管癌的患者在早期不是很容易被发现,即使是中晚期的食管癌的患者也只有20%的可以被切除,做完手术之后也有大约80%的患者需要进行放射治疗。
因此,选择放射治疗对食管癌的患者非常的重要。
随着生物学研究以及放疗技术的发展,食管癌的放射治疗以及放射治疗参与的综合治疗取得了一定的进步[1]。
下面将相关进展报道如下:1食管癌的三维适形放疗食管癌的三维适形放疗和二维技术相比,三维适形放疗/调强放疗能够更加准确地对放射损伤的概率以及正常组织的放射剂量进行评估,能够减少正常组织的放射剂量以及提高靶区在计量学上的适形性,能够达到部分二维技术不能达到的放射治疗的计划等等。
目前在许多国内的比较大的医院,三维适形放疗/调强放疗技术逐渐取代了二维的技术。
肖泽芬等许多学者在对CT进行扫描报告以后,又应用三维治疗的计划系统对常规的三野、肿瘤剂量的分布以及扩大野进行了系统的评估。
以胸段食管作为例子进行说明:①常规的照射技术,先选择好定位中心,用体膜上显示的标记点作为定位中心,将模拟机已经定位好的条件直接输进治疗的计划系统;②将照射的视野进行扩大;③适形放疗:用三维的治疗计划系统进行计算,计算达到正常组织以及靶区(GTV、CTV和PTV)的剂量分布,直到达到满意的效果。
食管癌放疗常见副反应有哪些?怎么应对?放射疗法是临床治疗食管癌的主要治疗方式之一,其具有良好的局部控制效果,根据不同的临床分期,能够取得根治、缓解疼痛、延长寿命以及提高生存质量等目的。
但是,在治疗过程中患者还是无法避免出现副反应,包括全身反应和局部反应两种,临床根据副反应出现的时间将其分为急性反应和晚期反应,前者多发于放疗的第一天至三个月内,而后者多发于放疗的三个月之后,副反应主要包括放射性食管炎、放射性脊髓炎、放射性心脏损伤、放射性肺炎、气管炎等,这些不良反应会与食管癌一起加重患者的不适症状,所以我们有理由认为,在治疗疾病本身的同时也要注重副反应的应对,那么临床是怎样应对这些副反应的呢?下面我们就逐一进行讲解。
一、全身反应一般情况下,大多数患者的全身反应并不严重,仅有部分患者会表现出恶心、呕吐、乏力、贫血、食欲减退、白细胞下降以及血小板下降等症状,临床研究发现,食管癌患者表现出的骨髓抑制情况多发于机体营养状况比较差、放疗之前多程化疗以及同期放化疗的患者。
所以对于这类患者,在治疗期间务必要加强营养管理,鼓励患者多吃营养丰富且易消化的食物,同时也要叮嘱患者一周检查一次肝肾功能和血常规,一旦出现肝肾功能损害和骨髓抑制情况应在第一时间联系主治医师做出相关处理措施。
二、放射性食管炎食管炎是食管癌患者在放疗期间最易发生的副反应,特别是同期放化疗患者。
但食管炎的严重程度因人而异,而且会在不同阶段引发不同的表现。
一般来讲,当肿瘤照射剂量达到一周至两周(10--20Gy)的时候,照射野内正常的食管黏膜会出现充血、水肿现象,此时患者的吞咽困难症状会有所加重,且伴有轻微疼痛感觉,但并不需要过多处理。
在照射剂量达到30--40Gy(三至四周)的时候,患者食管黏膜充血等表现会进一步加重,且局部疼痛感和胸骨后灼烧感也会随之加重,这时就已达到临床对于放射性食管炎的诊断标准,需要根据患者症状的严重程度做出针对性处理。
对于症状比较轻的患者,可以为其提供地塞米松和庆大霉素,症状较为严重的患者应采取抗生素以及地塞米松等药物对症治疗,必要时也可以服用普鲁卡因等止痛药物。
食管癌患者放射治疗的护理分析【摘要】目的探讨对食管癌患者放射治疗进行综合护理措施的疗效分析。
方法 62例食管癌放疗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均3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综合护理措施。
结果两组均无出现出血并发症。
两组在放射性食管炎及皮肤反应相比较,观察组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两组患者均采用直线加速器及调整放疗技术进行放射治疗,单次放疗剂量2gy,总放疗剂量60gy,每天照射一次,每周照射5次,中间不间断治疗。
对照组在放疗期间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放疗期间给予综合护理措施干预。
1.3 护理措施1.3.1 健康教育入院后给患者介绍病房及放疗房间的环境,并向患者讲解本病及放疗治疗的相关基本知识,不良反应、并发症及相应的预防和处理措施等。
交待患者及家属进入放疗室要取下手机、手表等金属物品,放疗摆放好体位不要随意变动,注意保暖。
1.3.2 饮食护理食管癌患者体质比较虚弱,所以要给予充足营养,保持饮食平衡。
以富有营养、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为主,并定量给予高维生素、高蛋白、高热量的清淡食物。
避免给患者食用辛辣刺激性和坚硬的食物,这些饮食原则一定要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坚持贯彻实施。
要对患者的进食情况进行详细询问,尤其是要重点监护只可进流质饮食的患者以及合并有溃疡的患者,并嘱咐患者饮食后要适量饮水,避免食物在食管内发生滞留而对食管引起刺激。
1.3.3 心理护理现代医学越来越重视心理状态对治疗的影响,良好的心理状态对患者的疗效,治疗过程中出现的副作用的正确认识,都起到积极的作用[1],患者心理及心情的波动对患者的治疗和恢复会产生极大的影响。
护理人员要积极与患者进行沟通,特别是有吞咽困难的患者,由于其进食困难,另外在化疗期间,由于射线的照射,食管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粘膜充血、水肿,患者误以为是病情加重,会产生一定的心理压力,甚至产生恐惧心理。
所以护理人员要及时观察、发现和了解患者的情绪波动,用心倾听患者的倾诉,耐心给对患者的疑虑进行解释,缓解患者及家属紧张、焦虑的心情,以利于放疗治疗的进行。
食管癌的放射治疗最新非手术食管癌的临床分期T的分期:(按照GTV的体积)T1 ≤30 cm3T2 31~50 cm3T3 51~100 cm3T4 >100 cm3结合病变对周围组织器官的侵及程度(如主气管或支气管受侵、椎前三角消失、主动脉夹角≥90°等),规定若有侵及者则将GTV 分级下降1级(如≤30 cm3 为T1 期,如果有外侵累及器官则降为T2 期)N的分期N0 无区域淋巴结转移,N1 食管床纵隔区域淋巴结转移,食管胸中、下段癌贲门胃左淋巴结肿大食管颈段癌锁骨上淋巴结肿大N2 胸上、中、下段癌锁骨上淋巴结转移胸颈段、胸上段癌贲门胃左血管区淋巴结转移任何段病变腹腔淋巴结转移。
Ⅰ期: T1N0M0Ⅱ期: T1N1M0、T2N0M0Ⅲ期: T1N2M0、T2N1M0、T3N0-1 M0、T4N0M0Ⅳ期: T2N2M0、T3N2M0、T4N1-2 M0、任何M1 期放疗适应症1 根治性放射治疗全身状况中等以上,能进半流质或顺利进流质饮食,无锁骨上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无气管侵犯、无声带麻痹,病灶长度<10cm、无穿孔前X线征象、无显着胸背痛、无内科禁忌证者,以及食管癌术后局部复发或纵膈淋巴结转移,或术后残段有肿瘤残存者均可行根治性放射治疗。
2 姑息性放射治疗全身状况较好,但局部病灶广泛,长度>10cm,有食管旁或纵膈淋巴结转移或有声带麻痹,有气管受侵或受压但未穿透气管者;有明显胸背部沉重、疼痛感但无穿孔前症状体征者;有锁骨上淋巴结转移或膈下胃左血管区淋巴结转移,为缓解食管梗阻,改善进食困难,减轻痛苦,提高生存质量并延长生存期,可进行姑息性放射治疗。
姑息性和根治性放射治疗之间,除非已存在远处转移、严重并发症以及全身衰竭者,二者并无绝对界限。
对开始计划姑息放射治疗者,根据病灶消退情况和患者耐受能力,治疗显着者应及时调整治疗计划,尽可能给予足量放射治疗,争取达到根治目的。
食管癌根治性的放疗概述食管癌的放射治疗由于付反应小,疗效肯定,适应范围广等特点也成为食管癌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
食管癌治疗方案的选择应根据病变的部位,病灶长度,外侵程度,有无转移,病人的一般状况以及当地医疗单位的机器设备和技术力量综合考虑。
颈段和上胸段食管癌一般首选放射治疗,下胸段食管癌首选手术治疗,中胸段食管癌则视具体情况选择手术或放疗和手术综合治疗为宜。
1、根治性放射治疗适应征:一般情况中等以上,病灶长度≤ 7cm,X线钡餐片和CT(或MRI)检查无明显外侵,穿孔和周围淋巴结广泛转移,无声带麻痹,胸骨后剧烈疼痛,锁骨上淋巴结以及其他远处转移。
2、放疗设计:食管癌放疗常采用3野照射技术,射野长度一般比病灶两端各长3cm。
宽度为4-7cm,通常宽度取5-6cm。
近几年部分学者依据CT(或MRI)检查结果并通过TPS系统设计验证食管癌三野照射(SSD或SAD)的等剂量曲线分布情况。
结果发现原来依据食管X线钡餐片来定位,往往不能使外侵和周围淋巴结转移灶得到合理照射,出现剂量不足或不均甚至漏照等现象,这可能是造成食管癌局部未控和复发率较高的原因。
因此部分学者认为食管癌射野宽度应依椐X线钡餐片和CT(或MRI)的检查结果,综合考虑来确定。
上海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施学辉推荐:食管癌前野宽7-8cm,后斜野宽6-7cm。
3、照射剂量和时间:A:常规照射方案为1.8-2.0GY/次,每天一次,5次/周,总剂量DT60-70GY/6-7周。
B:近几年采用超分割和后程加速超分割方案治疗食管癌,能不同程度地提高局部控制率和远期生存率。
4、食管癌放疗失败最主要的原因是局部病灶未控和复发大约占90%左右。
千万不能讳疾忌医5、腔内治疗:腔内治疗一般作为食管癌外照射的补充手段,希望提高局部剂量以达到提高生存率,局控率和降低复发率。
有时候也作为食管癌晚期出现明显梗阻和出血时姑息减症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