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一般检查
- 格式:ppt
- 大小:465.00 KB
- 文档页数:32
血液的一般检查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实验室诊断第一节血常规一、红细胞1、血红蛋白测定和红细胞计数(1)参考值(2)临床意义贫血分级及其血红蛋白值贫血分级血红蛋白(Hb)值轻度>90g/L;中度90~60g/L重度60~30g/L极重度<30g/L造血功能障碍主要是骨髓造血功能,红细胞丢失过多指失血。
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增多机体缺氧,红细胞代偿性增多2、红细胞形态改变和大小改变类型MCV MCHC 常见疾病大细胞性贫血>100 32~35 巨幼细胞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肝疾病正常细胞性贫血80~100 32~35 再障、溶血性贫血、急性失血性贫血、骨髓病性贫血、肾性贫血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80 <32 缺铁性贫血、铁幼粒细胞性贫血、慢性病贫血、海洋性贫血(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注意:①小细胞低色素里面的四种贫血,都是导致Hb合成障碍,出现大量细胞质不足(小细胞),及Hb含量减少(低色素)。
②MVC:红细胞平均体积;MCHC: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③肾性贫血是指各种因素造成肾脏促红细胞生成素(Epo)产生不足或尿毒症血浆中一些毒素物质干扰红细胞的生成和代谢而导致的贫血,是慢性肾功能不全发展到终末期常见的并发症。
贫血的程度常与肾功能减退的程度相关。
④骨髓病性贫血(MA)或称骨髓浸润性贫血,是骨髓被肿瘤细胞或异常组织浸润,造血骨髓微环境遭受破坏,造血功能受损引起的贫血。
其特征是骨痛、骨质破坏、贫血伴幼粒幼红细胞血象。
⑤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是一组异质性后天性克隆性疾患,其基本病变是克隆性造血干、祖细胞发育异常(dysplasia),导致无效造血以及恶性转化危险性增高。
表现为骨髓中各系造血细胞数量增多或正常,但看明显发育异常的形态改变;外周血中各系血细胞明显减少。
而且演变为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危险性很高。
椭圆形红细胞:遗传性椭圆形红细胞增多症球形红细胞: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二、白细胞1、白细胞计数及白细胞分类计数2、中性粒细胞(1)中性粒细胞增多(2)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常见原因中性粒细胞减少1 感染病毒感染、伤寒、疟疾等2 血液系统疾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粒细胞缺乏症3 药物及理化因素损伤氯霉素、抗肿瘤药物、抗结核药物X线及放射性核素化学物质,如苯、铅4 自身免疫性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5 脾功能亢进脾大脾脏是血细胞的火葬场(3)中性粒细胞的核象变化①核左移:周围血中杆状核粒细胞增多并出现晚幼粒、中幼粒、早幼粒等细胞。
血液常规检验项目血液常规检验是临床医学中一项非常重要的检查,它能够提供关于一个人的健康状况的重要信息。
常见的血液常规检验项目包括血红蛋白测定、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血细胞比容、平均红细胞体积等。
这些指标反映了人体内各种血细胞的数量和功能,对于诊断疾病、判断疾病的严重程度以及观察疾病的进展具有重要意义。
1. 血红蛋白测定血红蛋白是红细胞内的重要成分,能够携带氧气并将其输送到身体各个组织。
血红蛋白测定可以反映一个人的贫血程度,常用指标包括血红蛋白浓度和红细胞压积。
正常成年男性的血红蛋白浓度范围约为130-175 g/L,女性约为115-155 g/L。
2. 红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可以反映人体内红细胞的数量,对于评估贫血是否存在及其程度有着重要意义。
正常成年男性的红细胞计数约为4.3-5.8x10^12/L,女性约为3.8-5.1x10^12/L。
3. 白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可以反映人体内白细胞的数量,对于评估免疫系统的功能以及感染症状的程度具有重要作用。
正常成年人的白细胞计数范围约为4-10x10^9/L。
4. 血小板计数血小板计数反映了人体内血小板的数量,血小板对于止血和血液凝结非常重要。
正常成年人的血小板计数范围约为100-300x10^9/L。
如果血小板计数过低,可能导致出血问题。
5. 血细胞比容血细胞比容又称红细胞比容,是指血液中红细胞所占的比例,对于评估贫血的程度非常重要。
正常成年男性的血细胞比容范围约为0.40-0.52,女性约为0.37-0.48。
6. 平均红细胞体积平均红细胞体积是指红细胞的平均大小,可以通过计算红细胞体积所得。
正常成人的平均红细胞体积范围约为80-96 fL。
7. 其他参数除了上述常见检查项目外,血液常规检验还可以提供其他一些重要信息,如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平均血小板体积(MPV)等。
这些参数在一些特定疾病的诊断和监测中具有一定的价值。
总结:血液常规检验项目能够提供丰富的信息,对于评估一个人的健康状况至关重要。
血液一般检测内容整理一方法:(1)手工法:在0.38ml稀释液中加入20ul血液,充分混匀,充池、静止,镜下计数。
(2)电阻抗型自动血细胞分析仪:稀释后的血液通过微孔管,挤压电解质稀释液,产生电阻变化,形成电压脉冲。
分为红细胞/血小板通道、白细胞/血红蛋白通道(需加溶血剂破坏红细胞)。
最后可得到直方图,反映细胞体积为某一大小的细胞的相对数量。
红细胞体积呈正态分布,干扰因素:红细胞聚集,红细胞溶解,有大、小红细胞。
白细胞经溶血处理,体积呈三个峰:淋巴、单核、粒细胞(含有染色颗粒)。
干扰因素:白细胞团块或破坏。
血小板体积呈偏态分布。
干扰因素:血小板聚集、巨大血小板。
1正常参考范围:女:(3.5~5)×1012/L 男:(4~5.5)×1012/L生理性变化:婴幼儿、儿童、老年人、妊娠中晚期均偏低。
病理性变化:(1)红细胞和血红蛋白量减少:在临床最常见于各种原因的贫血。
(2)红细胞增多①原发性红细胞增多:见于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良性家族性红细胞增多症等。
②继发性红细胞增多:常见于可以引起低氧血症的疾病:心血管病、肺疾病、异常血红蛋白病。
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库欣病),可能与皮质激素刺激骨髓使红细胞生成偏高有关、药物肾上腺素、糖皮质激素、雄激素等。
③相对性红细胞增多:脱水、利尿剂。
2分裂池——成熟池——贮备池——循环池<==>边缘池——溢出血管、进入组织正常参考范围:(4~10)×109/L病理性变化:(1)白细胞增高暂时性:严寒暴热,边缘池释放持续性:化脓性感染或晚期肿瘤,贮备池粒细胞入血;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核分裂池增大、细胞周期延长、血运转时间延长。
(2)白细胞减低暂时性:伤寒可能与细菌内毒素抑制骨髓释放成熟粒细胞入血。
持续性:原发性和继发性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粒细胞生成不足;系统性红斑狼疮、脾功能亢进,粒细胞破坏过多。
二. 贫血指单位容积血液内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含量低于正常。
血液学一般检查血液学一般检查是一种常见的医学检查,通过采集血液样本来评估人体的健康状况。
该检查可以提供许多有用的信息,帮助医生判断患者的疾病类型、病情严重程度以及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本文将介绍血液学一般检查的意义、常用的检查项目和结果解读。
意义血液学一般检查可以提供关于患者身体状况的重要信息,可用于评估和监测许多常见疾病的进展,如贫血、感染、炎症和免疫系统问题等。
这些检查结果可以提供医生诊断的线索,并帮助确定治疗方案或监测治疗效果。
常用检查项目1. 血红蛋白(Hb)测定:血红蛋白是一种含铁的蛋白质,负责将氧气输送到身体各个部位。
血红蛋白测定可以评估贫血的程度,判断氧气的输送是否正常。
2. 红细胞计数(RBC)和红细胞压积(HCT):红细胞是携带氧气的主要细胞,红细胞计数和红细胞压积可以评估身体的供氧能力。
3. 白细胞计数(WBC):白细胞是免疫系统中的关键成分,可以评估身体对感染的反应能力。
4. 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参与止血过程,血小板计数可以评估出血和凝血问题。
5. 红细胞平均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和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这些指标可以提供有关红细胞的大小、形态和含铁量的信息,有助于诊断贫血的类型。
6. 血液沉降率(ESR):ESR可以反映体内是否存在炎症或感染。
结果解读血液学一般检查的结果需要结合临床情况和其他相关检查来进行解读。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结果及其可能的意义:1. 低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和红细胞压积:可能指示贫血,贫血可以由多种原因引起,如营养不良、出血、慢性疾病或遗传因素。
2. 高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和红细胞压积:可能与血液浓缩有关,比如脱水或某些疾病。
3. 异常白细胞计数:高白细胞计数可能表示感染、炎症或某些白血病。
低白细胞计数可能是由药物副作用、病毒感染或骨髓问题引起。
4. 异常血小板计数:高血小板计数可能导致血液凝块形成的风险增加,低血小板计数可能导致出血风险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