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合并艾滋病孕产妇住院分娩的心理护理及职业防护
- 格式:pdf
- 大小:259.53 KB
- 文档页数:1
妊娠合并HIV感染31例的护理关键词妊娠合并HIV 感染分娩期护理近年来,由于吸毒、卖淫、嫖娼等现象的增多,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IDS)也迅速传播,育龄妇女感染人体免疫缺陷病毒(HIV)的数目正在增加,妊娠合并HIV的孕妇也随之增加。
我们对31例妊娠合并HIV感染分娩护理进行总结,报导如下。
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2005~2009年查出HIV感染者31例,其中早期妊娠2例,中期妊娠2例,晚期妊娠27例。
年龄21~31岁,均无固定职业并且文化程度都较低。
入院体检,一般情况好,生命体征正常,四肢皮肤无异常,肝肾功能正常,免疫功能正常。
经产妇2例,初产妇29例,均无定期产检。
2例早期妊娠进行人工流产,2例中期妊娠进行利凡诺尔引产处理,8例剖宫产,19例自然分娩。
方法:①心理护理:由于妊娠合并HIV感染者大多对HIV感染缺乏正确认识,一旦确诊,就从即将为人母的喜悦中跌落到悲观绝望的境地,心理护理极为重要,医护人员不应该持恐惧或偏见态度歧视之妊娠合并HIV感染者大多,而应主动与之沟通,同情关心陪伴之,与之建立互信,在生活上多关心,应该主动与妊娠合并HIV感染者沟通,在病情上多解释,为其讲解HIV的传播途径和生活中的注意事项,告知社会对她们的关心以及药物阻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耐心倾听其诉说,讲解分娩知识,解除思想顾虑,消除不良情绪,增加分娩信心,并对其隐私保密,进行有关本病的健康教育。
②基础护理:安置于单人隔离病房,备专用体温表,血压计和其他医疗器具,尽量使用一次性用品。
家属入院陪伴,鼓励饮水进食,必要时静脉输液补充营养和水分。
临产时,安排在隔离产房分娩,专人护理助产,产后送回隔离病房,及时清理污物,更换清洁衣物被服。
③专科护理:加强产程观察,因孕妇过度紧张恐惧可致子宫不协调收缩和宫缩乏力,导致产程延长。
根据情况,可在医师指导下,应用宫缩剂,调整宫缩。
认真观察胎心变化,预防胎儿宫内窘迫发生。
進行必要检查时,给予解释检查目的,并把检查结果告知,予以信心。
2019年7月C 第6卷/第21期July. C. 2019 V ol.6, No.2149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Electronic Journal Of Practical Gynecologic Endocrinology妊娠合并艾滋病孕产妇住院分娩的职业防护张桂秀(河北省承德市双滦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河北 承德 067101)【摘要】目的 通过观察妊娠合并艾滋病的孕产妇,给予住院职业防护是否可以有效降低产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等疾病的发生。
方法 参与研究的对象分为参照组和观察组,然后进行观察,本次研究的对象的年龄为23~32岁。
结果 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的产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14.29%,35.71%;观察组的职业暴露发生率及医学性感染发生率都为零,而对照组的职业暴露出现率和医学性感染发生率都是5.012%。
结论 观察组的孕产妇的产后并发症的及医护人员职业暴露出现及感染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
【关键词】孕产妇;妊娠合并艾滋病;职业防护【中图分类号】R19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8803.2019.21.49.01近些年来,我国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数量逐年上升。
医护人员在给妊娠合并艾滋病产妇进行治疗或者护理时,总会不可避免的接触到她们的分泌物等,因此很容易会发生职业感染,因此这给产科工作人员的护理工作带来极大的压力,也给孕产妇及其家属带来了很大的心理的压力。
因此如何做好妊娠合并艾滋病孕产妇的护理工作以及护理人员的职业防护是非常重要的。
承德市双滦区疾控中心与某妇产院合作,开展了一项以某妇产院收治的妊娠合并艾滋病的孕产妇为研究对象的专题研究,通过观察比较她们住院分娩的职业防护效果,研究对妊娠合并艾滋病孕产妇给予住院职业防护是否可以有效降低产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等疾病的发生。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同意,对检测出感染艾滋病的28例年龄平均22~32岁,孕周为34~40周的妊娠合并艾滋病孕产妇进行观察。
妊娠合并艾滋病孕产妇住院分娩的心理护理及职业防护摘要】目的探讨妊娠合并艾滋病孕产妇住院分娩的心理护理及职业防护。
方法根据我科收治的1例妊娠合并艾滋病孕产妇进行分析讨论,根据孕妇的心理特征给予相应的心理护理,使孕妇能够顺利正常分娩,在正常带待产与分娩期间注意做好各项相关的职业防护措施防止HIV感染与传播。
结果此例患者经过有效地心理疏通后在待产、分娩以及住院期间进行职业防护后无其他感染病例发生。
结论妊娠合并HIV的孕产妇住院期间加强心理护理措施,HIV属于传播性较强的疾病,提高职业防护措施,有效的切断了传播途径,减少医护及病患的感染几率。
【关键词】妊娠 HIV 心理护理职业防护HIV又称人类免疫缺陷性的病毒感染,妊娠合并HIV感染对产妇及新生儿有严重的影响,发现已经近足月必须进行分娩[1],此特殊性疾病的分娩护理措施中不仅要做好产妇的治疗与护理,更要做好医护人员的自我防护与消毒隔离的各项措施。
笔者现将1例妊娠晚期合并HIV感染的产妇待产分娩的护理措施汇报如下。
1 产妇信息此产妇于2013年1月5日2:48以第一胎孕38周+4早破水待产入院。
年龄28岁,入院急查术前九项,结果回报HIV阳性,于2013年1月5日17:00顺产分娩一男活婴,体重2800g,出院时时间为2013年1月6日。
2 心理护理措施2.1恐惧心理:由于产妇在分娩时会出现焦虑、紧张、恐惧等不良心理,加之身患HIV会加重产妇的心理负担,因此对于此例患者进行分娩的同时要做好针对性的心理疏通.安慰,在各项操作中都要尊重患者的人格尊严,对患者的隐私进行保密,要开导患者解除顾虑,树立信心,使患者能够最大限度的配合治疗和护理工作,积极对待生活。
2.2害怕受到歧视:科室内组织相关知识的培训以及讲座,消除对患者产生的歧视以及恐惧心理,能够以同情心对待患者,细致入微的工作同时也能够减少患者的焦虑、恐惧的心理,必要时提供情感支持,营造互相信任、互相理解的环境。
妊娠合并艾滋病患者的心理分析及处理对策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又称艾滋病,是由人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引起的性传播疾病。
HIV感染引起T淋巴细胞损害,导致持续性免疫缺陷,多器官机会性感染及罕见恶性肿瘤,最终导致死亡[1]。
目前尚无可治疗的药物和有效的疫苗预防。
我国艾滋病疫情处于上升阶段,其中女性艾滋病感染者人数迅速增加。
女性艾滋病患者面临着一系列诸如妊娠和分娩等问题,她们的心理特征各有不同。
我科于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共收治HIV病毒感染孕产妇51例。
现就她们的心理特征做出分析,并制定相应的处理对策。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我科从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共收治HIV病毒感染孕产妇51例,年龄在19~3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6岁,孕周7+6周-40周。
有20例系院外分娩后转入我院。
病人来源于农村40例,市区11例。
有吸毒史25例。
文化程度为文盲30例,初中以上文化16例。
1.2 方法对妊娠合并艾滋病患者在妊娠期、分娩期及产褥期进行一对一专科保密性咨询及健康教育,并发放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的宣传资料,咨询、指导过程鼓励患者丈夫参与,并根据患者个体情况制定相对应的医疗护理措施,使每位患者都能正确予以对待。
1.3 妊娠结局21例足月妊娠选择剖宫产,24例足月顺产(15例系院外分娩后转入我院),20例行人工流产。
2. 结果大多数艾滋病感染孕产妇缺乏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相关知识,怕病、怕死、怕子女无人照顾,对国家“四免一关怀” 政策不了解,对自己的疾病过于紧张、恐惧、忧虑。
2.1 怀疑否认期患者一旦得知确诊为艾滋病病毒感染,表现为惊讶,否认,不能接受事实,怀疑医生诊断错误或检查错误,甚至反问医护人员“是不是弄错了”、“不可能得这种病”,并去不同医院就诊,要求确诊单位再次复核,希望误诊被证实。
2.2 情绪波动期育龄妇女肩负繁育后代重任,整个家庭对她们寄予厚望,大多数患者度过了否认期,情绪波动很大,常会怨恨自己或丈夫,表现为猜疑、愤怒、恐惧、焦虑、委屈、烦躁不安及悲观失望的情绪,一方面承受着巨大的心理,社会、家庭的压力,害怕从此受社会、家庭歧视,遭人唾弃,害怕离婚、失去丈夫、孩子和家庭,另一方面,担心治疗效果及预后对孩子将来健康的影响,而产生自责的心理,这些情绪都会消耗战胜疾病与对待正常生活的信心。
妊娠合并艾滋病孕产妇住院分娩的护理及职业防护发布时间:2021-07-22T16:04:37.137Z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16期作者:葛红芳[导读] 分析对住院分娩的妊娠合并艾滋病孕产妇实施职业防护的效果。
葛红芳成都市新津区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四川省成都市,611430摘要目的分析对住院分娩的妊娠合并艾滋病孕产妇实施职业防护的效果。
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0月间的住院分娩孕产妇60例作为此次的观察对象,入选孕产妇均为妊娠合并艾滋病者,并根据抽签法将其分成各有30例的对照组以及实验组,前者接受常规护理,后者在前者的基础上实施职业防护,并对不同的干预效果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观察两组的产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p<0.05),实验组明显较低,与对照组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性;观察两组的职业暴露出现率,结果显示实验组未发生职业暴露,对照组仅有1例,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两组的医学性感染发生率,结果实验组为发生率医学性感染,而对照组仅发生1例,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住院分娩的妊娠合并艾滋病孕产妇实施职业防护的应用价值较高,值得推广。
关键词妊娠;艾滋病;住院分娩;护理;职业防护艾滋病是一种危害极大的传染性疾病,其主要通过血液、母婴以及性行为进行传播,一旦患病,则会使人逐渐丧失抵御疾病的能力,严重者还会伴有严重感染的情况,危害生命安全[1]。
而对于妊娠合并艾滋病的孕产妇来讲,有效的阻断母婴的传播是首要的关键,此外,在护理妊娠合并艾滋病孕产妇分娩的过程中,如何做好职业防护也是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基于此,本文以收治的妊娠合并艾滋病孕产妇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住院分娩护理以及相关职业防护措施,具体内容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此次研究所选对象共计60例,均为2018年1月至2020年10月间在住院分娩的人数合并艾滋病孕产妇,并将其按照抽签法进行分组对比,其中一组命名为对照组,另一组命名为实验组。
产科普通病房妊娠合并HIV感染的护理艾滋病又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是由人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引起的性传播疾病。
HIV感染可引起T淋巴细胞损害,导致持续性免疫缺陷,多器官机会感染及罕见恶性肿瘤,最终导致死亡。
其主要传播途径是经血液传播、性接触传播、母婴传播。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生活条件的不断提高,社会人员关系也越加复杂,其中卖淫、吸毒、嫖娼的人越来越多,随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员感染上了HIV,在这期间,妊娠合并HIV感染的孕妇也日见增多。
在2010-2015年间有11例妊娠合并HIV感染的产妇到本科入院分娩,本科护理人员在其住院期间对病人采取了合适的护理措施及保密方法,使11例产妇及婴儿均安全出院,病区内其他病人未出现恐慌现象。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自2010年1月-2015年9月,本院共收治妊娠合并HIV 感染患者11 例,年龄为20-32 岁,平均年龄26.5 岁。
经调查,11 例孕妇中10例为第一产,一例为第二产,有5例是第一次怀孕,其他6 人均有人流或是引产史。
11例孕妇中怀孕前发现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有9例,有1例是怀孕时发现艾滋病病毒感染,有1例是住院时发现艾滋病病毒感染。
11例孕妇中夫妻同时感染艾滋病病毒的有2例,其中有1例除了夫妻双方知道感染艾滋病病毒外其他家属一律保密。
11 例产妇的分娩方式均选择剖腹产。
1.2 方法:有研究资料显示,在宫缩发动之前或胎膜早破之前选择剖宫产是预防HIV母婴传播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措施。
与其他分娩方式比较,择期剖宫产可使母婴传播的风险减低50%[1],此11例孕妇均于妊娠37w±5d期间选择剖宫产结束分娩。
新生儿出生体重在3250±370g,Apgar评分均在9-9分,均回母婴同室。
2护理2.1病房及环境的准备和要求妊娠合并HIV感染的患者住院期间安排单人间,移出其他的床单位设施,病房安静舒适。
病房内备专用的体温表,听诊器,血压计,多普勒胎心监护仪,输液用品及利器盒等医疗用品,进门口备个人防护用品及快速手消毒剂。
艾滋病合并妊娠孕产妇住院分娩的职业防护发布时间:2022-06-01T02:51:31.157Z 来源:《健康世界》2022年6期作者:覃爱学[导读] 观察艾滋病合并妊娠孕产妇住院分娩的护理及职业防护效果。
覃爱学贵州省平塘县人民医院摘要:目的:观察艾滋病合并妊娠孕产妇住院分娩的护理及职业防护效果。
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12年5月至2020年5月治的28例艾滋病合并妊娠孕产妇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是否给予职业防护将所有孕产妇分为对照组(14例:常规住院分娩护理)与观察组(14例:住院分娩护理联合职业防护),比较两组孕产妇的干预效果。
结果:观察组孕产妇产后并发症发生率、职业暴露出现率以及医学性感染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对艾滋病合并妊娠孕产妇给予住院分娩护理联合职业防护可有效降低孕产妇产后并发症发生率、职业暴露出现率以及医学性感染发生率。
关键词:艾滋病合并妊娠;孕产妇;住院分娩护理;职业防护艾滋病在我国及全球呈上升趋势,母婴传播是艾滋病重要传播方式,对于艾滋病合并妊娠的孕妇,产科护理人员需接触患者体液、血液,极大程度提高了产科医护人员艾滋病感染率,如何在保证艾滋病合并妊娠孕产妇分娩的同时保证医护人员的安全,对产科护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本次研究为观察艾滋病合并妊娠孕产妇住院分娩的护理及职业防护疗效,对本院2012年5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28例艾滋病合并妊娠孕产妇分别给予常规住院分娩护理以及住院分娩护理联合职业防护,比较两组孕产妇的干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经医院医务科同意,参与本次研究的患者均测出感染HIV病毒,均为单胎头位,观察组14例妊娠合并艾滋病孕产妇年龄为22~32岁,平均年龄为(28.12±1.28)岁,孕周为34~40周,平均孕周为(38.45±0.25)周。
对照组14例艾滋病合并妊娠孕产妇年龄为23~32岁,平均年龄为(28.11±1.27)岁,孕周为34~40 周,平均孕周为(38.42±0.26)周。
艾滋孕妇的4个护理要点1、心理护理心理护理贯穿住院全程。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语言对病人的影响突出表现在心理效应方面,良好的语言修养是建立良好护患关系的基本需要,是进行心理护理的前提。
在与产妇及家属交谈中,用文明、礼貌的语言,并注意语气、声调、音量、语速与病人沟通,并应主动上前,面带微笑,同情与关怀的语言向病人问候,耐心而中肯地回答病人提出的问题,帮助病人正确认识疾病,消除紧张、恐惧的心理,使病人能积极配合治疗,并尊重患者的隐私权为患者保密。
2、术前护理将患者安排住单人病房,向孕妇及家属解释说明手术的必要性、安全性和目的,说明母亲血液以及生殖道中的高病毒含量,在胎儿出生前、出生时及出生后感染 HIV的母亲都可以把HIV传播给她的胎儿/婴儿。
让孕妇理解手术分娩的优点,使其主动配合手术,常规行术前各项检查及准备。
3、术后护理除按剖宫产术后常规护理以外,需按传染病做好消毒隔离防护工作(此工作包括住院全程),护士应按时巡视病房,主动给予生活协助和心理安慰,观察生命体征及阴道流血情况。
保持尿管通畅,做好各项基础护理,鼓励产妇尽早下床活动,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4、新生儿的护理除按正常新生儿常规护理以外,胎儿剖宫产娩出后,立即清洁身体的血液和分泌液(洗澡)避免用吸痰管为新生儿清理呼吸道。
新生儿应进行人工喂养,避免母乳喂养,并及时按体重给抗病毒药喂服,使孩子感染的危险进一步降低。
婴儿感染艾滋病的3个主要方式艾滋病通过胎盘、产道(在分娩的过程中传播)、母乳喂养三种方式传给胎儿。
这三种途径加起来的几率大概是在35%到45%,也就是说阳性的孕妇如果生小孩,她传给小孩的几率在35%到45%之间。
母婴感染最容易发生在分娩期间,越接近分娩,危险性越增加,最危险就是在分娩时。
此时用药物降低母亲体内的病毒,孩子感染的概率就降低。
但不是所有HIV阳性的孕妇都适合做母婴阻断。
如果她已经进入发病期,最好的办法是建议她中止妊娠,因为进入艾滋病期后,感染率会非常高。
妊娠合并HIV感染孕产妇分娩的护理和防护体会重庆市妇幼保健院黄巧400013〈摘要〉艾滋病是感染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机体免疫功能严重损害,以经血液、性传播和母婴传播为特征的传染性疾病。
近几年,HIV病患呈上升趋势,特别是HIV感染孕产妇者,统计表示也在不断攀升。
我院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共有11例HIV感染孕妇住院,分娩方式有自然分娩,也有剖腹产。
现总结出一套有效的针对HIV感染孕产妇分娩的护理及防护措施,有效地消除护士及助产士的顾虑心理,以提高工作效率。
〈关键词〉HIV 孕产妇护理防护体会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见表1,我院从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共有11例HIV感染孕妇住院。
其中自然分娩7例,剖腹产4例。
年龄在23—35岁,孕周26—39周。
最新结果表明,HIV 感染孕妇后首选的分娩方式是剖腹产,剖腹产可以比自然分娩减少新生儿感染HIV 的危险性。
[1]但我院11例孕妇中仍有7例由于各种原因(入院时宫口已开大,孕妇坚决不愿意剖腹产等)选择了自然分娩,而且有2例孕妇是在自然分娩后检测出感染HIV,所以加强孕期全面产前检查对孕妇及医务人员都是非常有必要的。
表1时间例数发现时间分娩方式分娩前分娩后自然分娩剖腹产2008年 5 4 1 3 2 2009年 6 5 1 4 2 合计11 9 2 7 41.2感染特征见表2病例年龄(岁)婚姻状况不良生活嗜好合并其他性病其他感染传播途径吸毒不洁性生活史1 23 已婚无有无乙肝大三阳不详2 28 已婚无无无无不详3 30 未婚有有梅毒无不洁性生活史4 35 已婚无无无乙肝大三阳不详5 29 已婚无无无无不详6 30 已婚有无无无不详7 32 已婚无有无丙肝不详8 31 已婚无无无无不详9 26 已婚无无无无不详10 26 已婚无有无乙肝小三阳不详11 24 已婚无无无无不详2、产房护理及防护措施2.1戴上双层手套:助产士在接触孕产妇的血液、羊水、阴道分泌物、排泄物时应戴上双层乳胶手套,研究证明,手套不能确保对病毒的保护,试验出现的1/3的病毒(像HIV和肝炎病毒大小的颗粒)可以通过,,而双层手套可使因穿孔而使皮肤污染率降低5倍。
艾滋病病毒感染患者合并妊娠心理特征分析及心理护理艾滋病病毒全称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是艾滋病的病原体。
艾滋病是一种病死率极高的严重传染病,目前尚无可治疗的药物和有效的疫苗预防。
我科于2007年1月至2008年11月共收治HIV病毒感染孕产妇38例。
根据她们不同的心理特征我们制定相对应的护理措施,使每位患者都能正确予以对待。
1 HIV病毒感染孕妇产的心理特征分析1.1 怀疑否认期患者突然得知确诊为艾滋病病毒感染,企图以否认的心理方式来达到心理平衡,怀疑医生诊断错误或检查错误,并会去不同医院就诊,希望误诊被证实。
1.2 愤怒发泄期度过了否认期,患者知道生命岌岌可危了,常会产生强烈的愤怒和悲痛,一旦证实了艾滋病病毒感染的诊断,她们会立即全部感到对世间的一切都有无限的愤怒和不平,有被生活遗弃,被命运捉弄的感觉,表现悲愤、烦燥、拒绝治疗,并把这种愤怒向周围的人发泄。
如常借故各种理由表现出愤怒和嫉妒,常常与亲人、医护人员发生吵闹,事事感到不如意、不顺眼,怕被周围人遗弃。
表现这些心理的行为如:百般抱怨、无理取闹,这种情绪持续不定,会消耗战胜疾病与正常生活的精力。
1.3 合作协议期她们由愤怒期转入协议期,心理状态显得平衡、安祥、友善、沉默不语。
这时又能顺从地接受治疗,并希望医务人员能替她保密,要求得到周到的治疗和护理,希望能生个健康宝宝。
1.4 悲伤忧郁期她们承受巨大的精神压力,担心家人的离去,亲属以及社会的歧视。
从内心深处产生难以言状的痛楚和悲伤。
2 HIV病毒感染孕产妇的心理护理2.1.1 及时消除隔阂,建立信任的医患关系需要医护人员主动去接近她们,观察她们的言行举止及情绪变化,运用语言和非语言的沟通,了解患者的心理活动。
如进行适当目光接触,消除医患之间的隔阂,另一方面对她们实行保护措施。
2.1.2 积极做好家属的思想工作让他们多关心及帮助患者,给予她们更多的体贴、支持和照顾,当她们的家属得知她们是由于不洁的性生活而被感染时,认为她们背叛了家庭及亲友,并表现出不谅解和痛恨,不愿意来探视及陪伴她们。
妊娠合并艾滋病孕产妇住院分娩的心理护理及职业防护
发表时间:2013-08-15T10:04:21.15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27期供稿作者:王艳荣[导读] 医护人员做好新生儿喂养指导,做好产妇产褥期护理指导。
认真做好出院指导。
并且做好定期电话随访,了解母婴健康情况。
王艳荣(内蒙古包头市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产科 014010)
【中图分类号】R473.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3)27-0362-02 【摘要】目的探讨妊娠合并艾滋病孕产妇住院分娩的心理护理及职业防护。
方法根据我科收治的1例妊娠合并艾滋病孕产妇进行分析讨论,根据孕妇的心理特征给予相应的心理护理,使孕妇能够顺利正常分娩,在正常带待产与分娩期间注意做好各项相关的职业防护措施防止HIV感染与传播。
结果此例患者经过有效地心理疏通后在待产、分娩以及住院期间进行职业防护后无其他感染病例发生。
结论妊娠合并HIV的孕产妇住院期间加强心理护理措施,HIV属于传播性较强的疾病,提高职业防护措施,有效的切断了传播途径,减少医护及病患的感染几率。
【关键词】妊娠 HIV 心理护理职业防护
HIV又称人类免疫缺陷性的病毒感染,妊娠合并HIV感染对产妇及新生儿有严重的影响,发现已经近足月必须进行分娩[1],此特殊性疾病的分娩护理措施中不仅要做好产妇的治疗与护理,更要做好医护人员的自我防护与消毒隔离的各项措施。
笔者现将1例妊娠晚期合并HIV 感染的产妇待产分娩的护理措施汇报如下。
1 产妇信息
此产妇于2013年1月5日2:48以第一胎孕38周+4早破水待产入院。
年龄28岁,入院急查术前九项,结果回报HIV阳性,于2013年1月5日17:00顺产分娩一男活婴,体重2800g,出院时时间为2013年1月6日。
2 心理护理措施
2.1恐惧心理:由于产妇在分娩时会出现焦虑、紧张、恐惧等不良心理,加之身患HIV会加重产妇的心理负担,因此对于此例患者进行分娩的同时要做好针对性的心理疏通.安慰,在各项操作中都要尊重患者的人格尊严,对患者的隐私进行保密,要开导患者解除顾虑,树立信心,使患者能够最大限度的配合治疗和护理工作,积极对待生活。
2.2害怕受到歧视:科室内组织相关知识的培训以及讲座,消除对患者产生的歧视以及恐惧心理,能够以同情心对待患者,细致入微的工作同时也能够减少患者的焦虑、恐惧的心理,必要时提供情感支持,营造互相信任、互相理解的环境。
2.3健康宣教:向孕产妇讲解HIV相关知识宣传,告知患者关于HIV的各种传播途径,告知患者在进行性生活时正确的使用安全套是防止艾滋病性传播的主要途径。
针对安全套的功效、使用方法以及获取的途径等方面进行宣传。
告知患者HIV母婴是传播途径之一,讲解HIV 可以通过胎盘、分娩以及母乳喂养等途径进行传播。
3 职业防护措施
3.1手术用具及物品的处理:科室内严格规范各项医疗操作,对于使用过的医疗用物要严格进行处理,尤其是对于锐器要加强处理减少或避免职业暴露伤的产生。
进行分娩操作时,所有现场的医护人员均戴防护具,防渗透功能的面罩、戴有防护眼镜、双层口罩、以双层手套及穿防渗透功能的手术衣,避免分娩时的血液喷溅增加感染传播的途径。
对于此患者使用的分娩器械切忌要单独放入0.2%含氯消毒液的容器内进行浸泡1h后进行清洗[2],并对所有的器械和用物作好HIV的明显标记后单独送供应室进行下一步骤的灭菌处理。
使用过的治疗车及手术床用(高浓度“1:100”“8.4”消毒液进行擦拭)。
3.2做好相关职业防护措施:所有的医护人员要进行关于HIV相关知识的培训学习,使每一个医护人员认真掌握HIV职业感染的巨大危害性,提高个人职业预防感染的意识。
对于HIV患者进行的一切治疗、护理以及相关各项检查均安排在最后完成,避免与其他病患发生交叉感染的现象。
可以采取固定的人员针对HIV患者专门护理,挑选的护理人员必须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娴熟的操作技术能力,这样可以避免和减少发生感染的各项环节。
护理人员在各项操作治疗前要仔细检查自身有无皮肤黏膜破损的现象,对于有破损的粘膜的护理人员要进行更换。
要有严格自觉的执行消毒隔离制度的意识以及无菌操作的各项规程,在各项操作前中后,进行认真洗手、仔细查对,分娩接生时穿隔离衣、防护服并使用防护眼罩。
有关报道表明[3]进行认真有效的洗手,是预防医源性感染的最简单最有效的方法,可以直接切断传播途径。
严格执行标准预防措施,分娩接生时戴双层手套进行防护。
李秀云等有关报道[4],带双层手套进行操作可使血液直接接触率由戴单层手套的11.84%降至
4.69%。
在为患者做完相关的各项操作后脱去手套用速干手消毒液先消毒在进行彻底的清洗消毒。
4 讨论
妊娠合并HIV孕产妇在住院期间顺产分娩,而此类产妇待产分娩的过程对于助产士来讲是一项即特殊又包含一定难度的操作,助产士是与患者接触最多与最密切的工作人员,在所有的护理操作多数为有创性的操作措施,与医疗废物、HIV污染物品以及患者的血液和体液等直接机会较多,因此职业危害高。
所以助产士要具有较高的职业素质,较强的专科理论知识,娴熟的专科技能,做好患者的相关护理及接生的同时要加强自身职业的防护以及HIV的宣传与预防知识。
医护人员做好新生儿喂养指导,做好产妇产褥期护理指导。
认真做好出院指导。
并且做好定期电话随访,了解母婴健康情况。
参考文献
[1]何会文.2例HIV感染妊娠引产的护理[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08 6(8).
[2]陶福芬.1例妊娠合并HIV感染分娩的护理和防护体会[J].中国基层医院,2008 8(9).
[3]严楚丽.4例妊娠合并HIV感染的护理体会[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2 7(4).
[4]李秀云.双层手套在外科手术中保护作用的调查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5(05).。